【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期物理教学案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1节力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知识点。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力的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力的测量和力的合成原理的理解,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7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重点在于力的合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的概念和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力的测量方法和力的合成原理。
3.设计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并能正确测量力的大小。
3.掌握力的合成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力的合成问题。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力的概念,如运动员举重、拉弓射箭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设想: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激发他们对力的探究兴趣。
-设想:使用动画或实物模型展示力的合成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力的合成原理。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和问题。
-设想: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如力的分解应用题;为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基础巩固练习。
6.加强课堂小结,通过师生互动,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测量和合成。
-设想: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方向的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力的合成原理。
初二下学期物理教案【优秀8篇】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初二下学期物理教案【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教学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2、能用公式P= EQ F(W,t) 解答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一、复习引入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二、新课教学问题: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有什么区别?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
我们说他们做功的快慢是不同的。
就是说,物体做功时有快有慢。
为了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用P表示功率。
分析,用比值定义法。
P= EQ F(W,t)P——功率 W——功 t——时间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
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注:分清表示物理量中W与表示单位中W的含义。
一、复习引入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2、说出功的公式和单位。
3、什么叫功率?它的公式、单位是什么?二、新课教学问题:在施工现场,有一堆砖,需要搬到正在修建的楼房上去,我们可以采用几种方法搬上去呢?多种方法:人分批搬上去;用滑轮组分批搬上去;用起重机一次吊上去。
这几种方法,做功哪个多?有什么区别?这几种方法所做的功是一样多的,可花的时间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七章第1节力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力,感受力的魅力,为后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力是什么?”、“力有哪些类型?”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受力物体,解决实际问题。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教师及时解答学生问题,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学生消除疑惑。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力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受力物体的能力,能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让学生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5.使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力学计算和问题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让学生体验到力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
2.运用类比、模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分类和受力分析。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力的现象,如运动员举重、汽车刹车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作用。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纸飞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效果。
3.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拉力、压力等。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本质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优点。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力教学设计
2.利用实验、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小组合作任务:
-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力的合成或分解问题的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
-开展小组讨论,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请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作业质量,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及时复习、总结所学知识。
3.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学习力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4.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对本章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设置小组合作任务,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实现共同进步。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翻转课堂、问题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学生在数学运算和单位换算方面的掌握程度,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进行力的计算。
4.学生在团队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协作能力。
5.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出力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力的知识体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动画、示意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3.采用小组合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实践过程中掌握力的测量方法和力的计算。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动画展示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3.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小组活动: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概念、测量及作用。
6.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计算题:设计一些简单的力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实践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力的实践题,让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物理第七章教案1万有引力与航天(一)知识网络托勒密:地心说人类对行哥白尼:日心说星运动规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律的认识第三定律(周期定律)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 F=G引力常数的测定万有引力定律称量地球质量M=万有引力的理论成就 M=与航天计算天体质量 r=R,M=M=人造地球卫星 M=宇宙航行 G = mmrma第一宇宙速度7.9km/s三个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地三宇宙速度16.7km/s宇宙航行的成就(二)、重点内容讲解计算重力加速度1 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可用万有引力定律来计算。
G=G =6.67- - =9.8(m/ )=9.8N/kg即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m/ 。
这一结果表明,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加速度大小与物体质量无关。
2 即算地球上空距地面h处的重力加速度g’。
有万有引力定律可得:g’= 又g= ,∴ = ,∴g’= g3 计算任意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有万有引力定律得:g’= (M’为星球质量,R’卫星球的半径),又g= ,∴ = 。
星体运行的基本公式在宇宙空间,行星和卫星运行所需的向心力,均来自于中心天体的万有引力。
因此万有引力即为行星或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因此可的以下几个基本公式。
1 向心力的六个基本公式,设中心天体的质量为M,行星(或卫星)的圆轨道半径为r,则向心力可以表示为:=G =ma=m =mr =mr =mr =m v。
2 五个比例关系。
利用上述计算关系,可以导出与r相应的比例关系。
向心力: =G ,F∝ ;向心加速度:a=G , a∝ ;线速度:v= ,v∝ ;角速度: = ,∝ ;周期:T=2 ,T∝ 。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篇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篇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凝聚态物理一直是最大的的研究领域。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精选篇1)今天上午我在初四五班上物理课订正一道物理试题,有关比较浮力大小的习题,题目是一个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那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好多同学不知道用那个公式来分析,在我讲解完后,脑海里突然想到若条件在改变一下看同学们如何解答。
于是我就说若不是说水而是水银呢,情况又如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都在认真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我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接着我又改变了条件,若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铁球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又怎样呢?这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统一了,各说各的理由,这是我及时给予点拨,很快同学们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学生们的脸上有一种自豪感。
正想翘尾巴的时候,我突然接着问水桶在水中用力拉着它不动拉力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学生们有进入了思考,很快又给出了正确答案。
我看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高,接着我就发了一份试题检测浮力有关的内容。
这节课我感到很成功,通过一道题的引伸,学生们掌握了好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心里暗暗下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高课堂效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精选篇2)在八年级刚刚学习完《透镜》一节内容后不久,有一天我所教班的班主任,跟我说起他们班一位学习较差的男孩子,用一个放大镜把前面一位女同学的衣服烧了一个洞,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生气,而在一旁的我却有点内心沾沾自喜,尽管在班主任看来这是学生的恶作剧,但在我眼里学生在顽皮中用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物理老师来说我心里多少还有点自豪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力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巩固他们的知识。
2.引导学生归纳力的计算方法和单位,让学生学会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强调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力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力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旨在设计一份既有趣味性又具有实用性的教学案例。本章主要内容是力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效果。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力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需要进一步深化对力的本质和作用的理解。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来探究力的本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5.情感性:本案例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利用生活情境展示力的作用,如提起重物的挑战,让学生体验到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
3.创新性:本案例利用多媒体展示力和生活实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例如,通过播放物体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4.思考性:本案例通过问题导向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力的本质和作用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教师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力的分类和作用效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7篇)8年级下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
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
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
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第七章第2节弹力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弹力的实例,如弹簧、橡皮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弹力的存在和作用。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亲身体验弹力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与弹力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4.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能够运用弹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会用物理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对弹力的认识和理解。
2.运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机。
2.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通过对弹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制定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方式,深刻理解弹力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方面,我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八年级下物理教案8篇
八年级下物理教案8篇教案可以提供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指导和支持,教案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下是网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八年级下物理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下物理教案篇1(一)前提测评1、什么叫质量?物理实验中称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是什么?2、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要进行哪些调节?怎么调节?答:⑴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⑵调天平横梁平衡,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的位置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中线处或指针在中线处左右摆动的刻度相等为止。
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被测物体放在哪一盘上?砝码放在哪一盘上?4、一般按什么顺序加减砝码?在什么情况下移动游码?答:⑴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后,接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
⑵增加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右边,而减少一个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边,此时不加砝码而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答: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数。
7、怎样确定天平的最大称量值?答:⑴根据天平底座上的铭牌的标称确定。
⑵根据天平配套的砝码的总质量数及标尺示数估计。
8.使用天平时要注意哪几个问题?(二)以学定教实验活动: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导入:对话:生1:只要把一枚大头针放到天平上称就行了。
生2:应该在托盘上多放一些大头针来称。
生3:应先测一空杯质量,再将一枚大头针放入空杯中测出总质量,两次测量结果相减即得大头针质量。
教师指导:1、阅读实验要求。
2、讨论:上述三个同学哪个方法正确?为什么?3、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
4、设计实验步骤。
5、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序号数量总质量单个质量6、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师检查、指导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动手实验,也可以边做边商量,看哪组实验做得又快又好。
做完实验后思考,针对上面实验设计提出有关问题,其他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抢答,若某组抢答不完善,其他组可继续抢答,抢答完毕继续自由提问,再抢答,直至完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课程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
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教师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独立思考,然后结合个人的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试验……进行试验……数据记录: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海波的温度/℃蜡的温度/℃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2、熔化和凝固: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7篇】篇一:八年级物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
教学难点: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资源:一架托盘天平、一只烧杯、小冰块、橡皮泥一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找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让他们同时跑向教室后面,其他同学观察并比较谁跑的快。
再让同学们打开课本直接对照课本图5-17、5-18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呢?(由此引入新课)二、出示目标:三、新授:1、质量的概念引导讨论⑴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⑵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外?⑶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讨论:(1)相同之处:都是铁造的不同之外: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重量不同;用途不同;所用的铁的量不同??讨论(2)相同之处:都是肌肉骨胳等构成不同之处:体重不同;体形不同;胖子比瘦子具有的物质多??讨论(3)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
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板书:(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的单位⑴由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去思考如何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⑵引导学生列举熟悉的质量单位。
在此基础上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⑶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板书:1t=1000kg1kg=1000g1g=1000mg说明: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八年级下物理教案通用7篇
八年级下物理教案通用7篇教案的有效编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案可以提供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指导和支持,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八年级下物理教案通用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八年级下物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连通器的构造特点。
(2)了解连通器的原理。
(3)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了解船闸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2、过程和方法(1)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探究连通器原理的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通过对连通器的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简单的物理原理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大问题,培养学生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3)通过介绍葛洲坝船闸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
仪器材料:两个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小木块、秒表。
板书设计:1、什么是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连通器的特点如果连通器中只装一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容器中液面总相平。
分析: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液片。
液体静止液片处于静止状态液片两侧所受压力相等#液片两侧所受压强相同两管液面高度相等两管液面相平。
3、连通器的应用茶壶、洗手池的`回水管、水塔的供水系统、电热水器的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装置、船闸。
教学过程:师:请大家观察老师手中的茶壶,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象茶壶这样的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师:生活中还有那些容器是连通器?学生回答师:老师手中的这个玻璃器皿是不是连通器,为什么?它有什么特点?生:是连通器。
因为它是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
它的特点是组成连通器的各个容器长短、粗细、形状各不相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1.力优秀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引入:本案例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如搬运货物、拉开拉链等,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增强对力的理解。这种生活情境的引入使得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力的本质。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加深对力的理解。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如搬运货物、拉开拉链等,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运用故事、案例等,介绍力的知识在科技、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力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定义,掌握力的基本特性,如作用效果、分类等。
2.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如形状改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1.力优秀教学案例
2.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感受并认识弹力、摩擦力等常见类型的力。
3.培养学生运用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物体的重力,判断物体受力情况等。
4.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生活中的力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弹力”、“摩擦力”等。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讨论等方式,共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3.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4.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弹簧测力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3.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动态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
4.提出问题:“什么是力?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和作用。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力状态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培养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力的概念。
2.利用实验和互动,让学生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从而理解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力的图示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4.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讨论等方式,共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的关系。
3.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期物理教学案7
八年级下期物理教教案(教师用 )课题电阻的并联课型复习课时课模预习+展现主备曾宪平协备班级审查一、知识技术: 1.经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 复习稳固串、学习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色。
3. 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特色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目标二、过程与方法:经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育学生逻辑思想能力。
三、感情价值观:经过对欧姆的平生介绍,学习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要点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难点利用并联电路特色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课流程学生活动一、【导入】【预习】我会做二、【导学步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色?I_____I1_____I 2骤】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色?U__ __U1_____U23、串连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色?(R=R1+R2 +R3 +, +R n;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的串连相当于增添了导体的长度)4、[ 思虑 ]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添了,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填“增大”或“减小”)。
我们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一下,看看大家的猜想能否正确。
理论推导证明:UUI1R1I R等效于IR2I2结论:剖析:由于 1/R>1/R 1因此 R<R2同理能够获得R<R1。
由此证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展现】我研究我们能不可以和串连电路同样,也用实验来研究一下呢?实验研究(参照研究串连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研究)[ 研究的问题 ]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 猜想与假定 ] :有电阻的串连作为基础,同学们很容易猜想到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减小。
[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而后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 ] 实验现象表示: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填“都大”或“都小”)。
经过实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猜想是正确的)[ 思虑 ]当有n个电阻R1、R2、R3、,、R n并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少?(请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而后沟通议论得出结论):推导结论:[ 思虑 ] 假如是由 n 个阻值同样的电阻 R 0 并联起来,其总电阻又为多少?(请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而后沟通议论得出结论):推导:结论: 【概括整理】 我整理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是由于相当于。
部编人教版 初二八年级物理 下册第二学期(优质 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 第七章 力(全单元教案)
第七章力第1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小。
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
教具准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
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
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给力”、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学们说出的这么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
在物理学中,“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
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多媒体课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期物理教学案(教师用)
课题电阻的并联
课型
复习
课时课模预习+展示
主备
曾宪平
协备
班级
审核
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复习巩固串、
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欧姆的生平介绍,学习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重点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难点利用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二、【导学步骤】
【预习】我会做
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 1_____I 2
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 1_____U 2
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R=R 1+R 2+R 3+…+R n ;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
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4、[思考]
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
,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填“增
大”或“减小”)。
我们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一下,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理论推导
证明:
R 1
R 2
R
I
I 1 I 2
I
U U 等效于 结论:
分析:因为1/R>1/R 1所以R<R 2同理可以得到R<R 1。
由此证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展示】我探究
我们能不能和串联电路一样,也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呢?
实验探究
(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的问题]: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
[猜想与假设]:有电阻的串联作为基础,同学们很容易猜想到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减小。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实验现象表明: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填
“都大”或“都小”)。
通过实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猜想是正确的)[思考]当有n 个电阻R 1、R 2、R 3、…、R n 并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少?(请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推导
结论:
[思考]如果是由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 0并联起来,其总电阻又为多少?(请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推导:结论:【归纳整理】我整理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
;是因为相当于。
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表达式是。
我质疑
【反馈】比比看
1、用电器甲的电阻为20欧,用电器乙的电阻为80欧,将它们接在电压为16伏的电源上,求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以及通过甲、乙两个用电器的电流。
2、R 1与R 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2.4欧,已知电阻R 1=4Ω,则电阻R 2的阻值为多少欧?若通过电阻R 1的电流是100mA?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
3.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导体中的电流和这段导体的电
阻都增大
B.导体中的电流减小时,导体的电阻增大
C.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
I
U ,
所以当电压U 为0时,导体的电阻R 也为0D.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
关
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期物理导学案(学生用)
课题电阻的并联
备课人
班级
姓名
时间
课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使学生理解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要求
2.复习巩固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3.会利用串、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一、【预习】我会做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 1_____I 2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 1_____U 2
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R=R 1+R 2+R 3+…+R n ;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4、[思考]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填“增大”或“减小”)。
我们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推导一下,看看大家的猜想是否正确。
理论推导证明:
R 1
R 2
R
I
I 1 I 2
I
U U 等效于 结论:
分析:因为1/R>1/R 1所以R<R 2
同理可以得到R<R 1。
由此证明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二、【展示】我探究
我们能不能和串联电路一样,也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呢?实验探究
(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探究的问题]: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猜想与假设]:有电阻的串联作为基础,同学们很容易猜想到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减小。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然后进行分组实验
[实验结论]实验现象表明:电阻并联后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填“都大”或“都小”)。
通过实验,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猜想是正确的)
[思考]当有n 个电阻R 1、R 2、R 3、…、R n 并联时,其总电阻为多少?(请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推导
结论:
[思考]如果是由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 0并联起来,其总电阻又为多少?(请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推导:
结论:
三、【归纳整理】:我整理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
;是因为相当于。
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表达式是。
我质疑
四、【反馈】比比看
1、用电器甲的电阻为20欧,用电器乙的电阻为80欧,将它们接在电压为16伏的电源上,求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电流,以及通过甲、乙两个用电器的电流。
2、R 1与R 2并联后的总电阻是2.4欧,已知电阻R 1=4Ω,
则电阻R 2的阻值为多少欧?若通过电阻R 1的
电流是100mA?则两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少?电源电压多大?,
3.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时,导体中的电流和这段导体的电阻都增大B.导体中的电流减小时,导体的电阻增大C.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
I
U
,所以当电压U 为0时,导体的电阻R 也为0D.导体的电
阻大小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五、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