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全册综合图片版测试卷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学案: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含解析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3学案: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含解析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主要内容:激素调节。

(3)范围:①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②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1)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联系:①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二、体温平衡及调节为什么人在剧烈运动后会“面红耳赤”?提示:剧烈运动会使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速度加快,所以人会出现“面红耳赤”。

三、水盐平衡及调节1.平衡:2.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1)神经调节途径: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补充水分。

(2)体液调节途径: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知识点一体温平衡及调节体温调节过程:特别提醒:关于体温调节的两点提醒①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②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1)寒冷时,正常人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

请写出相关的反射弧。

(科学思维)提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2)正常人在温暖环境下容易发困,而在较冷的环境下却不易发困,请从甲状腺激素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学易金卷: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2(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几十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B. 性别比例适当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 C【考点】种群的特征【解析】【分析】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结合题意,东南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东南沿海城市导致的。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 蛋白质与RNA可以从核孔自由出入C. 蓝藻与绿藻都在叶绿体中完成光合作用D. 核糖体和线粒体都是既有核酸又有外膜【答案】 A【考点】细胞膜的成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核的结构【解析】【解答】解:A、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生物膜的功能是由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来决定的,A正确;B、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孔道,蛋白质和RNA可以从核孔出入,但不是所有的都能自由进出,B错误;C、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D、核糖体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没有膜结构,D错误.故选:A.【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功能、核孔的作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3.我省黔东南等地一直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建设了“稻一红萍(水生植物)一鱼”立体农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稻—红萍—鱼”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B. 稻田中鱼的引入加快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C. 该生产模式能提高该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D. 立体农田是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模式【答案】 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红萍为水生植物,而生产者都应该位于食物链的起点,且鱼有多种,不一定位于一个营养级,因此“稻一红萍一鱼”构成的不是一条食物链,A不符合题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B不符合题意;该生产模式能提高该生态系统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不符合题意;立体农田是充分利用了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生产模式,D符合题意。

2022-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03 必修三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解析版)

2022-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寒假作业 03 必修三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解析版)

生物高二寒假作业(三)作业范围:必修三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整时间: 7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说明:本卷共2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3分。

)1.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和乙烯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均有促进作用B.光照、温度等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植物体内基因组的表达C.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向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光一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D.植物激素可以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进行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来源】【百强校】2021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12次周测卷。

【答案】B考点:植物的激素调整【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大豆幼苗进行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幼苗会向光生长B.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C.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有相像的效应D.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来源】【百强校】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一中高二理10月考生物试卷。

【答案】D【解析】由于单侧光照射,使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导致背光一侧生长快,因此幼苗会向光生长,A项正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B项正确;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有相像的效应,即都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C项正确;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既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也能进行非极性运输,D项错误。考点:植物激素的调整【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3.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有放射性同位素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下图。

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处理甲图中A端,不行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来源】【百强校】2022-2021学年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一上9.4周练生物试卷【答案】C考点:植物的激素调整【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4.如图,在燕麦胚芽鞘尖端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边用光照射,燕麦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A.直立向上生长B.不生长C.向左弯曲生长D.向右弯曲生长【来源】【百强校】2022-2021学年江西省新余市一中高二上入学考生物试卷【答案】D考点:生长素的发觉【题型】选择题【难度】简洁5.植物茎向光生长的主要原理是()A.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B.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分裂,使其生长快C.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D.单侧光使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少,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来源】【百强校】2022-2021学年江西省新余市一中高二上入学考生物试卷【答案】C【解析】植物茎在单侧光照射下,使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导致茎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促进了该侧细胞的伸长,使其生长快,从而消灭向光性。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2020-2021学年人教版生物选择性必修三学案: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课时素养目标 1 .运用结构与功能观等观念.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过程。

(生命观念) 2 .能基于事实和证据.采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以 文字、图示的形式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科学思维) 3 .认同生物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遵循正确的伦理道德,认识到动 物细胞融合的潜在风险。

(社会责任)必备知识•素养奠基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1 .概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

2 .原理:细胞膜的流动性。

3 .诱导融合常用的方法:(1)物理:电融合法。

(2)化学:PEG 融合法。

⑶生物:灭活病毒诱导法。

4 .判一判:基于细胞融合的技术及其应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⑴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既有细胞膜的融合,也有细胞核的融合过 程。

(J )⑵细胞融合突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实现了远缘杂交。

(J )(3)目前细胞融合只能在动物和动物之间、植物和植物之间进行,不能 实现动物和植物的细胞融合。

(X )提示:至今,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细胞融合也获得了成功。

新课程标准4. 2.3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是指通过物理、 化学或生物学等手段,使两个或多个动物 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4. 2.4概述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 制备的重要技术(4)动物细胞融合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等提供重要的手段。

(J)⑸二倍体动物细胞融合后的杂交细胞仍然是二倍体细胞。

(X)提示:杂交细胞具有4个染色体组,应该是四倍体细胞。

7激疑 (i)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融合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提示:动物细胞融合能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融合不能采用此方法。

二、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1.制备原理:(1)B淋巴细胞的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B淋巴细胞在体外不能(填“能”或“不能”)无限增殖。

⑵骨髓瘤细胞的特点:能无限增殖。

⑶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卷 (二) 学生版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生态环境的保护测试卷 (二) 学生版
(3)假若1号和3号水源的污染属同一性质,程度相同,则1号水源排污点离湖泊入水口的距离比3号水更_____(填“近”或“远”)。
(4)为了改变湖泊的污染状况,首先必须治理的是_____水源,这一水源一般是由化工厂排出的废水,治理的方法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_____。
23.(10分)某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的恶性入侵有毒杂草。科研人员进行了有关研究。请回答问题:
B.建立自然保护区,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有助于增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C.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该区域加以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D.大熊猫同化的一部分能量可随粪便中未消化的牛羚肉等最后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一种食草动物的放牧活动,能改善另一种食草动物的食物供应,这一现象称为“放牧促进”。塞伦盖提草原拥有大量的食草动物,斑马主要吃草的茎和鞘,几平不吃其叶子;角马更多的吃鞘和叶子;汤姆逊羚羊则吃前两者吃剩的牧草叶和大最未动过的杂草类。牧草茎含大最木质素、蛋白含量低,营养价值低;而叶则相反,且杂草叶含蛋白质的比例又比禾草叶高。角马采食过的草地,植物的生物量恢复快。在角马迁走后,汤姆逊羚羊迁入,它们喜欢集中在原来角马吃食过的地方吃草,对未被角马吃食过的草地不感兴趣。请回答下列问题:
1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直接价值
B.可持续发展可以只追求经济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
C.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
17.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N、P过多排放入水体可能导致湖泊中的植物全部死亡

2020秋高二生物3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解析

2020秋高二生物3第5章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解析

2020秋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5章第4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含解析[基础对点]知识点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答案A解析蟑螂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光照是物理信息,不是行为信息,说明物理信息影响蟑螂的生命活动;题干中的内容不能说明B、D两项内容。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信息的是()A.“温柔陷阱”——捕虫草“绝技":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B.“臭名昭著”——野生海芋: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传粉C.“我最闪亮"——孔雀开屏:鸟类的求偶炫耀D.“我的地盘”--美洲豹:撒尿标记领地答案C解析捕虫草产生香甜的分泌液,引诱昆虫前来并将其捕食,香甜的分泌液属于化学信息;海芋释放臭味吸引蚊子前来,帮助其传粉,臭味由化学物质组成,属于化学信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美洲豹撒尿标记领地,是通过尿液中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3.狗会用它的尿液和粪便来标记领地和记住来往的路径;电鳗可输出电压高达300到800伏的电流把比它小的动物电击死而获取猎物;蜜蜂发现蜜源后用不同的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和远近。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哪一类信息传递()A.行为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D.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答案C解析狗的尿液和粪便属于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电鳗的电流可以电击死猎物,电流属于物理信息;蜜蜂发现蜜源后通过舞蹈动作来传递信息,这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

4.下列各项信息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蝙蝠的“回声定位”B.蜘蛛感觉到蛛网上有异常振动C.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D.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答案D解析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的是声波,属于物理信息;蜘蛛感觉到蛛网上有异常振动,属于物理信息;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也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圆圈舞或摆尾舞属于行为信息,故选D。

2.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1 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基础知识测评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2019·厦门市湖滨中学高二月考]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A.给予适宜的培养和外界条件B.导入其他植物细胞的基因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培养和外界条件D.将成熟植物的细胞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2.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高度液泡化、呈无定形状,没有全能性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的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3.[2019·吉林高二期中]在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哪些事件( )①细胞分化②细胞脱分化③染色体变异④基因重组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4.[2019·湖北高二期中]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因素。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如何使用这两种激素更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 )A.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B.同时使用C.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D.都不使用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是无性繁殖B.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步骤C.叶肉细胞经再分化过程可形成愈伤组织D.植物组织培养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6.如图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的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花粉细胞①愈伤组织②丛芽③完整植株A.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③表示再分化B.过程①②需要避光,过程③需要照光C.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D.过程③获得的完整植株可正常交配产生后代7.[2019·广东金山中学高二月考]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再分化过程中,不同细胞内合成了功能不同的特异性蛋白质B.脱分化与再分化二者使用的培养基主要是激素用量及比例的不同C.再分化过程在实验室或植物组织培养车间进行,需要避光处理D.再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8.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

高二生物(人教版B卷)(全解全析)(范围: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2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B卷)(全解全析)(范围: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2章第2节)

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生物·全解全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迁入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B.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D.随机取样可降低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答案】C【详解】A、出生率和迁入率能使种群数量增加,直接影响种群密度,A正确;B、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 值,可见,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B正确;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的采集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统计方法,C错误;D、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随机取样可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从而降低实验误差,D正确。

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400个小方格)计数,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滴管滴加培养液B.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C.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前后对照D.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2.1×106个/mL【答案】D【详解】A、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A正确;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正确;C、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C正确;D、该小组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取样液后,并稀释10倍,用图1所示的血细胞计数板(1mm×1mm×0.1mm,400个小方格)计数。

暑期预习2021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存的环境同步练习题pdf新人教版必修3

暑期预习2021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存的环境同步练习题pdf新人教版必修3

高二生物上册同步练习:细胞生存的环境1.下列液体中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细胞质基质⑦组织液⑧泪液⑨细胞液⑩胃液A. ③④⑥⑦⑨B. ③④⑤⑦⑨⑩C. ②④⑤⑦⑨D. ①②③④⑤⑦【答案】A【考点】内环境的组成【解析】【解答】解:①胆汁、②胰液、⑩胃液属于消化液,不属于体液,①②⑩错误;⑤原尿、⑧泪液属于与外界环境相同,不属于体液,⑤⑧错误;⑨细胞液是植物细胞中液泡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⑨正确;③血浆、④淋巴、⑦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③④⑦正确;⑥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液,属于体液,⑥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体液针对的是动物或人体内的液体。

2.如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B. 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D.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答案】B【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调节机制【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A、B分别为体液调节、免疫调节,C、D分别为体温、血糖、渗透压调节,各种调节都需组织器官参与协调调节,所以B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出现下列情形,稳态会遭到破坏: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据图分析:A表示体液调节,B表示免疫调节,C表示体温,D表示血糖或渗透压等。

据此答题。

河北省定州中学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定时练:1-3章(二) Word版无答案

河北省定州中学2022-2021学年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定时练:1-3章(二) Word版无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高二生物定时练必修3 第1-3章综合(二)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浓度。

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B.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C.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D.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2.如图,一棵植物被纸盒罩住,纸盒在左侧开口,右侧照光。

假如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

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A.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B.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C.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D.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3.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4.感染赤霉菌而患恶苗病的水稻,要比四周的健康植株高50%以上,由此可推想赤霉菌( )A.能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B.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植物激素C.能产生赤霉素,促进植株发育D.能产生促进植株增高的特殊物质5.下图中a表示某种物质,b表示相关细胞,两者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假如a表示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肌肉细胞b,将导致血糖含量上升B.假如a表示神经递质,b表示神经细胞,此时b会兴奋C.假如a表示抗原分子,b可能是效应B(浆)细胞或记忆B细胞D.假如a表示甲状腺激素,b有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有可能是垂体细胞6.对下列4幅曲线图中a、b两点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a、b两点叶绿体内C3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乙中,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相等C.图丙中,a、b两点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速率相等D.图丁中,a、b两点分别表示茎向光弯曲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生物细胞肯定含有核糖体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的突起释放神经递质C.细胞间进行信息沟通时可依靠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D.效应T细胞与癌变细胞亲密接触可导致癌变细胞坏死并裂解8.下列有关物质在生物体内运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物内不存在O2从细胞集中到内环境的过程B.人体内存在两种内分泌腺互为靶器官的状况C.动物体细胞只能吸取葡萄糖,不能释放葡萄糖D.生长素只能从高浓度一端向低浓度一端运输9.下列过程,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是(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10.关于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转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染色质转变为染色体有利于遗传物质的平均安排B、人体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变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C、运动时肌细胞中的糖原转变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产生的还原氢都来自水中的氢原子11.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毁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制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12.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赐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状况为()(○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13.溶菌酶是存在于眼泪和白细胞中的酶,有杀菌功能,整个分子大致呈球形,故称为球蛋白(如右图)。

2.3.2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讲义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3.2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讲义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二胚胎工程技术及其应用【知识回顾】一、胚胎工程技术1.技术手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胚胎分割。

2.意义:挖掘动物的繁殖潜力。

二、体外受精填一填:基于体外受精技术的步骤,完成填写:(1)过程A为卵母细胞的采集,从卵巢中获取后需要培养到①MⅡ期才能具有受精的能力。

(2)精子的获取过程中,采集的精液先进行②离心处理,然后再进行B精子获能后才具有受精的能力。

(3)获能的精子和成熟的卵子置于适当的培养液中共同培养,进行过程C体外受精。

(4)意义:①提高动物繁殖能力的有效措施。

②为胚胎移植提供可用的胚胎。

三、胚胎移植1.概念:将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3.意义:(1)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2)缩短供体的繁殖周期。

四、胚胎分割1.概念:(1)对象:早期胚胎。

(2)方法:机械方法。

(3)目的: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

(4)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5)实质:可以看作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

2.操作程序:3.意义:(1)可以促进优良动物品种的繁殖,产生遗传性状相同的后代,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宝贵材料。

(2)在胚胎移植前,进行性别鉴定、遗传病筛查等,对于人工控制动物性别、动物繁育健康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一胚胎移植1.移植胚胎的来源及生殖方式:移植胚胎来源生殖方式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无性繁殖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有性繁殖植体内受精冲卵胚胎移植有性繁殖2.胚胎移植时两次使用的激素及其作用:(1)第一次用激素对供、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2)第二次用激素对供体进行超数排卵处理,一般用促性腺激素。

3.胚胎移植过程中的两次检查及目的:(1)第一次在收集胚胎后,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2)第二次在胚胎移植后,对受体母牛进行妊娠检查。

4.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及意义:胚胎移植成功的两个条件(1)同种动物之间进行胚胎移植容易成功,这里的“同种”是指“同物种”。

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3(考试版)

高中生物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必修03(考试版)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高一生物(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2。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测交、自交、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测交能够判断相对性状的显性、隐性B. 杂合子连续自交可提高纯合子的比例C. 不同植物的雌雄花之间的自由授粉就是自交D. 同一株玉米的雄花花粉落到雌花柱头上属于杂交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下列对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F1的表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C.孟德尔所提出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用了该方法得出了关于遗传的不同定律3.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

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

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

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乙同学的实验只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C. 甲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 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Dd和AB组合的概率约为1/2和1/44.某种品系鼠的毛色灰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有三个学习小组分别做了以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测练题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测练题

高二生物必修3测练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 当盲人用手指“阅读”盲文时,参与此过程的高级中枢是 ( )A.语言中枢B.身体感觉中枢C.躯体运动中枢D.A 项、B 项和C 项2.科学家研究甲,乙两种生活在不同栖所的哺乳动物,分别强迫灌饮海水1公L 后,再分析尿量和其成分,结果如下表。

如果将甲,乙两动物放在竹筏上,任其漂流在海上,只供饲料不供饮用水,结果会如何 A.甲比乙先因缺水而死亡 B.乙比甲先因缺水而死亡 C.甲乙均能饮用海水而存活 D.表中资料不足,所以不能判断3.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 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无法检验出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

切除5d 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 ,过10d 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

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

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进行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

你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B.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d 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 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4.下图所示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过程(图中实验材料是燕麦胚芽鞘)。

其中属于对照实验的有 A .2、5 B .1、4 C .4、5 D .3、55、2007年 5月30日,由于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积聚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最终使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

6月21日,无锡太湖局部水域再次出现蓝藻聚集。

也就在这一天,这个城市七成的供水,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臭水。

温家宝代表中央向无锡市民表示歉意。

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A .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遗传物质分部于细胞核内B .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 .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 .只有基因突变才会引起蓝藻的变异。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

2020-2021高二生物3教师文档:第2章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教师文档:第2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含解析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教材“思考与讨论”,理解反射弧结构和各部分功能2.结合教材图解和相关物理知识,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和传导过程1。

通过分析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

通过分析电位的产生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培训科学思维的习惯3.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递特点的实验探究,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据图填空)图中序号依次表示:①细胞体,②树突,③轴突,④轴突的末梢。

(2)反射①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如图)①a。

效应器,b.传出神经,c.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f。

感受器。

②图中a的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③直接刺激b,能够引起肌肉收缩,这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没有通过完整反射弧.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的概念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①电位变化图中A代表静息电位,由于K+外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图中B代表动作电位,由于Na+内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②局部电流a.形成原因: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

b.方向错误!(4)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兴奋可沿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任何反射弧都需要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三个神经元的参与。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2.2 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Word版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2.2 通过激素的调节(Ⅱ) Word版含解析

2.2通过激素的调整(Ⅱ) 【目标导航】1.简述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与代谢的调整。

2.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整的特点。

一、激素调整的实例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整1.人体受到寒冷等刺激,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进而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此激素又能刺激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从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使机体抵抗寒冷。

2.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到确定程度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削减,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高。

3.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过低时,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从而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不致过低。

4.反馈调整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整该系统的工作。

它是生命系统中格外普遍的调整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激素调整的特点1.激素调整的特点是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3.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供应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学问点一甲状腺激素分泌及其分级调整1.给成年大鼠连续3周饲喂甲状腺激素后,与对比组比较,会毁灭()A.体重增加B.嗜睡C.耗氧量下降D.对低氧环境耐受力气下降答案 D解析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作用,连续饲喂甲状腺激素将导致代谢加强,物质氧化分解加快,引起试验组动物耗氧量增加,对低氧耐受力下降。

而且甲状腺激素有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所以精神亢奋,不会毁灭嗜睡现象。

2.下面关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三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D.促甲状腺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和甲状腺的活动答案 D解析下丘脑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刺激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人教版必修3生物与环境1~3章阶段测试2

人教版必修3生物与环境1~3章阶段测试2

高二生物第1~3章测试题一、选择题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3、下列雾之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4、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5、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下面不能构成人体内环境的是A、淋巴B、细胞外液C、血浆D、细胞内液8、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二氧化碳④钠离子⑤血浆蛋白A、①②③B、①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9、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10、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11、下列有关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是有机分子B、激素是信息分子C、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D、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12、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噬细胞B、靶细胞C、T细胞D、浆细胞13、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细胞是A、红细胞B、吞噬细胞C、淋巴细胞D、血小板14、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15、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16、新生儿在初生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17、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18、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19、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B、吲哚乙酸C、吲哚丁酸D、2,4—D2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2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是A、只在低浓度时起作用B、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C、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D、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22、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A、抑制侧芽生长B、抑制其开花结果C、抑制向光性D、促进侧芽生长23、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西博阿中的染色体数目为A、与卵细胞染色图数目一样B、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C、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D、与受精极核染色体数目一样24、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

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1.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基础知识测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的彻底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 ℃左右最好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2.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A.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菌,在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B.醋酸菌是一种嗜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 ℃左右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3. 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发酵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4.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啤酒,培养基的最适温度应调至,利用醋酸菌在发酵过程中生产醋酸,培养基的最适温度应调至()A.18~25 ℃,30~35 ℃ B.20~35 ℃,35~45 ℃C.10~15 ℃,15~20 ℃ D.10~15 ℃,30~35 ℃5.变酸的酒表面长的一层膜和泡菜坛内长的一层白膜分别是由哪种菌的繁殖造成的()A.醋酸菌、酵母菌 B.酵母菌、霉菌C.醋酸菌、乳酸菌 D.酵母菌、醋酸菌6.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发酵液最终都呈酸性,下列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A.制作果酒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02B.制作果酒后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02C.制作果醋时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醋酸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7.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B.酿制果醋所需酵母菌和醋酸菌的发酵底物、条件相同C.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参与泡菜和酸奶的制作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28.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种传统发酵食品的共同点是()A.菌种均可来自于自然环境 B.均需在相同温度下进行发酵C.保证在无氧环境下发酵 D.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9. 图示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

2020秋高二生物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平测试含解析

2020秋高二生物3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平测试含解析

2020秋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测试含解析第6章水平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口过度增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造成资源危机B.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造成生态平衡失调D.与地球的环境容纳量无关答案D解析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资源危机,导致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生态平衡失调,同地球的环境容纳量密切相关.2.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用人口自然出生率减去人口自然死亡率的差值表示.由图中数据信息可以看出,③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故该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选C。

3.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生物圈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对生物圈的压力,人们应采取下列哪一项食物结构() 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B.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C.以禽类、蛋类为主D.以猪等家畜的肉类为主答案A解析人口急剧增长导致人类各种需求增加,从而会导致粮食短缺.为了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人们可以通过以食用植物性食物为主来减少能量损耗。

4.下列关于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环境势必受到不良影响B.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最高峰,然后才有可能降下来答案C解析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正因我国人口较多,我们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C 错误。

5.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

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答案D解析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一定会因此而毁灭,D项符合题意.6.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向生态系统索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剧增,同时向环境排放的废物也远远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造成了许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8题,每题3分,共5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摇铃后立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相同2.如图甲是反射弧和脊髓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神经纤维局部放大后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图丙代表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图甲中,给予②处一个适宜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偏转B.在图甲中,③处兴奋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C.在图乙中,Na+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导致了b处膜电位的形成D.在图丙中,若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A点膜内与D点膜外,可测得静息电位的大小3.神经元之间除常见的化学突触(信息传递依赖神经递质)外,还存在电突触,其突触间隙很窄,突触前末梢内无突触小泡,前膜和后膜之间由离子通道直接连接,带电离子可通过离子通道传递电信号。

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突触和化学突触信号转变的方式不相同B.电突触传递信号的速度更快C.由题目信息可推测,电突触能实现信号的双向传导D.神经递质阻断剂可以阻断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4.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感受到声音的刺激后,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其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经神经纤维传至中枢,引起听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冲动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并产生听觉B.听毛细胞底部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外电位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底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神经冲动时,Na+的内流不消耗ATPD.兴奋在听毛细胞和听觉神经细胞之间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单向传导5.图1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2020-2021学年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作业

2020-2021学年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作业

课时跟踪检测(六)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中,运用的原理与其他各项不同的是()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B.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并发育成植株C.将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成植株D.利用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人参细胞,提取人参皂苷解析:选D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并发育成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将转入贮存蛋白基因的向日葵细胞培育成植株,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原理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利用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人参细胞,提取人参皂苷,利用的是细胞增殖的原理。

所以D项运用的原理与其他各项不同。

2.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因素。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关于使用这两种激素更有利于胚状体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B.同时使用C.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D.都不使用解析:选B胚状体的胚芽、胚根、胚轴等结构完整,就像一颗种子,已经出现了细胞分化,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以使分化频率提高,更有利于胚状体的形成,B正确。

3.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单倍体育种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示花粉发育成的二倍体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B.单倍体育种比杂交育种时间短C.AaBb水稻经单倍体育种可育出两种二倍体水稻D.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试管苗长成的植株高度不育解析:选C由基因型为aB的花药发育成的单倍体水稻幼苗的基因型为aB,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得到的二倍体水稻的基因型为aaBB ,A 正确;单倍体育种相较于杂交育种来说,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B 正确;AaBb 植株的花粉的基因型有AB 、Ab 、aB 、ab 四种,所以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的二倍体水稻有四种基因型,C 错误;基因型为aB 的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单倍体高度不育,故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试管苗长成的植株高度不育,D 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