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合集下载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案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案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案西安理工大学教案(首页)学院(部):自动化学院系(所):电子工程系1课程代码 04110680 总学时:64 学时课程名称半导体集成电路学分 4 讲课:64 学时上机: 0 学时必修课( ? ) 校级任选课( ) 课程类别实验:0 学时院级任选课( ) 学位课( ? )授课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授课班级电子、微电任课教师高勇余宁梅杨媛乔世杰职称教授/副教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各种集成电路包括双极集成电路、MOS集成电路和Bi-CMOS电路的制造工艺~集成电路中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及各种寄生效应,学会分析双极IC、数字CMOS集成电路中的倒相器的电路特性~掌握一定的手算分析能力~熟悉版图,掌握静态逻辑、传输门教学目的逻辑及动态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了解触发器电路及存储器电路,和要求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子电路(如电流源~基准源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基本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AD/DA电路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基本了解AD/DA变换器的设计方法。

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将来在集成电路领域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

重点讲述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典型的TTL单元电路以及MOS集成电路的基本逻辑单元和逻辑功能部件,尤其是CMOS集成电路(由于现在的教学重集成电路主流工艺为CMOS集成电路)。

难点在于掌握集成电路中的各种点、难点寄生效应,另外,集成电路的发展很快,很多最新发展状态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东西,比如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减小带来的一些其他二级效应,以及各种不同的新型电路结构各自的特点和原理分析计算。

(1)朱正涌,半导体集成电路,清华大学出版社社(2)张延庆,半导体集成电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Jan M.Rabaey, Anantha Chandrakasan, etc. Digital IntegratedCircuit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影印版.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译本:周润德译电子工业出版社)(4)蒋安平等译,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深亚微米工艺,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和参(5)王志功等译,CMOS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三版),电子工业出考书版社(原书名:CMOS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Analysis and Design, Third Edition,作者:Sung-Mo Kang, Yusuf Leblebici[美],McGraw-Hill出版社)(6)陈贵灿等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原书2 名: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作者:毕查德.拉扎维[美],McGraw-Hill出版社)西安理工大学教案(章节备课)学时:2学时章节第0章绪论通过本章内容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教学目的掌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

集成电路教案

集成电路教案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学教案课程总体介绍:教材: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朱正涌编写的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规划教材《半导体集成电路》一书。

根据同学的基础情况参考了上海科技出版社张延庆,张开华编写《半导体集成电路》。

1.该教材参考教学学时为120学时。

2.本教案按教学学时数:64学时编制。

3.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第一篇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寄生效应11学时第0章绪论2学时第一章半导体集成电路基本制造工艺5学时第二章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4学时第二篇双极型逻辑集成电路21学时第三章TTL集成电路11学时第四章TTL中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版图设计8学时第五章ECL电路与IIL电路2学时第三篇MOS 逻辑集成电路24学时第六章MOS反相器与传输们10学时第七章MOS基本逻辑门与版图设计8学时第八章MOS存储器6学时第四篇模拟集成电路8学时第九章模拟集成电路中的元器件与基本单元8学时教案结构:课程内容;课程重点;课程难点;基本概念;基本要求。

基本概念视同学的基础可以适当删减。

:课程教案:第一篇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与寄生效应11学时第0章绪论2学时第一章半导体集成电路基本制造工艺5学时第二章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4学时绪论2学时课程内容: 认识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定义:集成电路的应用特点;集成电路分类。

1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史2 集成电路发展的特点3 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分类4 课程内容介绍及要求课程重点:介绍了何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发展过程,集成电路是如何分类的(即可分为膜集成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

半导体集成电路)是以制造工艺分类的,以集成电路的发展史集成电路有何特点;介绍了何谓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分类(即按照电路中晶体管的导电载流子状况分类,可分为双极型集成电路和单极型集成电路两种;按照电路工作性质分类,可分为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两种),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重要概念-集成度,以及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优点(即体积小重量轻;技术指标先进可靠性高以及便于大批量生产和成本低等)。

半导体相关的课程设计

半导体相关的课程设计

半导体相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与分类。

2. 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如二极管、晶体管等。

3. 帮助学生掌握半导体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如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半导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半导体特性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半导体电路设计与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半导体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认识其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物理选修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半导体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有限,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验、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半导体基本概念:包括半导体的定义、特性,以及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如硅、锗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半导体器件:讲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基本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3. 半导体集成电路:介绍集成电路的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常见的集成电路类型。

教材章节:第三章4. 半导体实验:开展半导体器件特性测试、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实验教程第四章5. 半导体技术应用:探讨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微电子、光电子、新能源等。

半导体集成电路教学设计

半导体集成电路教学设计

半导体集成电路教学设计
一、前言
半导体集成电路是当今电子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

近年来,集成电路的学科内容不断丰富,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本文介绍了一种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了解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和设计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理解集成电路的布线和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使用集成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

三、课程设计
3.1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介绍以下内容:
1.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和设计初步;
2.集成电路的布线和作用;
3.集成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的使用。

3.2 教学方法
1.授课:老师将讲解课程知识点,并演示一些具体的例子;
2.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将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
所学知识;
3.课堂讨论:学生将有机会提出问题和进行点评。

1。

半导体相关实验课程设计

半导体相关实验课程设计

半导体相关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2. 掌握半导体实验中常用元器件的功能、连接方法及实验原理;3. 了解半导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工具进行半导体相关实验操作;2. 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半导体技术及相关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半导体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验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结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半导体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半导体相关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半导体实验原理及常用元器件介绍;- 半导体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2. 实践操作:- 实验一:认识半导体器件,学习使用万用表测量半导体器件的特性;- 实验二:制作简单的半导体电路,如光控开关、温控开关等;- 实验三:分析半导体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半导体元器件的连接方法。

3. 教学大纲:- 第一周:半导体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的学习;- 第二周:半导体实验原理及常用元器件介绍;- 第三周:实践操作(实验一、实验二);- 第四周:实践操作(实验三)及实验数据分析。

4. 教材章节:- 第六章:半导体器件;- 第七章:半导体实验;- 第八章:半导体技术应用。

半导体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半导体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期 能 有 助 于拓 宽 学 生 的 视 野 , 激 发 其 学 习 兴趣 。
e l e c t r o n i c t e c h n o l o g y m a j o r .
Ke y wo r d s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s e mi c o n d u c t o r ma t e r i ls a ; e x p e r i me n -
半导体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李 立琚 赵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7 1 0 1 2 1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 0 6 — 0 0 6 7 — 0 2
( 西安 邮 电大 学电子 工程 学 院 陕 西 ・ 西安
Te a c h i n g Re f o r m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S e mi c o n d u c t o r Ma t e —
思考和实践 ,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
1教学 内容
传统的教学 内容是一个较 为完 整的体系 ,旨在让学生 理解影响半导体材料结构和 电学性 能的物理本质 , . 掌握半 导体材料制备原理 ,了解半导体 材料 的制备方法和常 见工 艺 。然而 , 单纯 以知识介 绍为 目的的教学 内容 , 很难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 , 不利 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 传统 的 教 学 内容 也 不 能 适 时 地 反 应 本 行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 以及 国 内 外科学研究 的前沿和热点。在传统教学内容 的基础上 , 引入 科技前沿知识 的介绍 , 实现教 学内容的优化 , 将有利于提高 半导体材料课程 的教学效果。 例如 , 在课程教学过程 中 , 除 常见 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历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包括《集成电路制造基础》和《集成电路原理及设计》两门课程)集成电路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集成电路制造基础英文名称:The Foundation of Intergrate Circuit Fabrication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32 学分:2适应对象: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为高等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工程技术专业课。

半导体科学是一门近几十年迅猛发展起来的重要新兴学科,是计算机、雷达、通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信息科学的基础,而半导体工艺主要讨论集成电路的制造、加工技术以及制造中涉及的原材料的制备,是现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与现代信息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半导体工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对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原理有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概念,了解集成电路制造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使学生具有一定工艺分析和设计以及解决工艺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能力。

并为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和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硅的晶体结构特点,了解缺陷和非掺杂杂质的概念及对衬底材料的影响;了解晶体生长技术(直拉法、区熔法),在芯片加工环节中,对环境、水、气体、试剂等方面的要求;掌握硅圆片制备及规格,晶体缺陷,晶体定向、晶体研磨、抛光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及控制技术。

2、掌握SiO2结构及性质,硅的热氧化,影响氧化速率的因素,氧化缺陷,掩蔽扩散所需最小SiO2层厚度的估算;了解SiO2薄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杂质扩散机理,扩散系数和扩散方程,扩散杂质分布;了解常用扩散工艺及系统设备。

4、掌握离子注入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离子注入系统组成,浓度分布,注入损伤和退火。

《半导体集成电路》教学大纲

《半导体集成电路》教学大纲

《半导体集成电路》教学大纲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课程编码:12A30550 学分: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64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推荐教材:余宁梅,杨媛,潘银松,《半导体集成电路》,科学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朱正涌,《半导体集成电路》(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廖裕评,陆瑞强,《Tanner Pro集成电路设计与布局实战指导》,科学出版社,2011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掌握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类型、基本电路结构和设计方法,为设计复杂的集成电路结构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介绍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方法,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工艺基础和设计原理有全面和系统的掌握,为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掌握双极晶体管的基本原理、制作工艺、寄生效应及典型电路;掌握CMOS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实现工艺、基本逻辑单元构成及特性、系统构成等;2、掌握MOS型及双极型的模拟电路特性,掌握基本的模拟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各自特点;掌握半导体存储器以及D/A、A/D转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能够采用静态电路设计方法、传输门逻辑方法和动态逻辑方法对数字集成电路进行设计;对带隙基准源电路、差分放大电路进行电路设计及功能仿真,提取并分析仿真参数,明确电路性能;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高速低功耗的SRAM存储器以及基本类型的D/A及A/D转换器。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1章绪论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动态、面临问题,明确学习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性能与工艺面临问题与挑战[授课方法] 课堂教学[授课内容]第一节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一、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基本概念二、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分类第二节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第三节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发展规律第四节半导体集成电路面临的问题一、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设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二、深亚微米集成电路性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三、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工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第2章双极型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EM模型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双极型晶体管(BJT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BJT管的制造工艺;3、掌握BJT管理想的EM模型[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结构BJT管的EM模型。

启发式教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实践》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实践》中的应用


岸枥 B A F — —Fra bibliotek上 l




图3 CMOS或 非 门 这 个 可 让 学 生 自 己画 图 得 到 ,可 以叫 一 个 同学 在 黑 板 上 演示 . 并 让 大 家一 起 分 析 得 到 的 电路 有 没 有 错 误 。 并 根据 巡 查 的结 果 . 由教 师 总 结 存 在 的 问 题 。 为 了加 深 印 象 和 理 解 , 另 外 再 给 出 相 对 更 复 杂 一 些 的例 子. 如. 让学生首先讨论 如何实现这个 逻辑 , 是 否 需 要 进 行 一 些简单的逻辑转换 。 其 次让 学 生 自己 尝试 设 计 , 检 查 学 生 的设 计结果 . 最后 请 同学 根 据 设 计 的 电路 图分 析 电 路 的 工 作 过 程 ,
《 半导体集成电路原理与实践》 是 微 电 子 技 术 专 业 的一 门
重 要 的 专业 课 程 , 与 前 后 课 程联 系 紧密 。 学好 这 门课 程 对 于 学 生 掌 握 专业 知识 来 说 非 常 重 要 。 从 学 生 的情 况 来 说 , 有 些 学 生 的专 业 基 础 比 较 薄 弱 , 特 别 是 理 科 方 面 的基 础 。对 于 基 础 的 数 学 计 算 和 电路 分 析 方 法 有 定的了解 , 却 不 能 熟 练 掌握 应用 。 从 课 程 来 说 ,这 门课 程 本 身 有 一 定 的难 度 ,理 论 性 比较 强, 包 含 了很 多 分 析 。 这 就 使 得 学 生 在 理 解 和 掌握 上 往 往 存 在 困难 。 传 统 教 学 方 法是 教 师单 向地 讲 授 , 这 种 单 向 的讲 授 只是 枯 燥 地 向 学 生灌 输 , 重点在于老师而不是学 生 , 缺乏让学生 自 己思 考 研究 的过 程 , 最 终 获得 的学 习效 果 肯 定 不 是 很 理 想 。 因 此 在 目前 的授 课 过 程 中 。 普 遍 采 用 启 发式 的 教 学 方 法 , 这 种 教 学 方 法更 注重 教 与 学 的 双 向沟 通 , 重点在于学生 。 在 教 学中. 通过老师开其 意 , 实 现 学 生 达 其 辞 的 目的 , 重 视 学 生 受 启 而 发 的 过 程 。教 学 中 , 通 过 启 发 让 学 生 展 开研 讨 , 使 学 生 在 教 学 的 过 程 中 能更 多 地 发 表 自 己的 观 点 , 更 多 地 提 出疑 问 。 让 学 生 能 够 主 动思 考 。 反复思考 . 加深理解。 课 程 中 每个 单 元 的教 学 过 程 都 可 以 分 为 以 下 几 个 步 骤 。 ( 1 ) 明确 教 学 目的 。 ( 2 ) 教师讲授 ( 启) 。 ( 3 ) 学生讨论 , 并 自己完 成 相 应 的 练 习 。 ( 发) ( 4 ) 总结 练 习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并 让 学 生 再 次 通 过 讨 论 完成更深入的练习。( 加深) ( 5 ) 最 终 由学 生 自 己得 出相 应 的结 论 , 总 结 出适 合 自己 的 分析方法。 如在讲授C O MS 逻 辑 门 电 路 这 个 单 元 的 时候 。首 先 明确 这 个 单 元 的 学 习 目标 : 掌握C M0 S 逻 辑 门 电路 的一 般 电路 结 构 和 设 计 分 析 方法 。 然后教师先讲授关于C M0 S 逻辑 门 电路 的一 些 理 论 知 识 。 如 复 习 已经 学 过 的关 于C MO S 互补 对的知识 , 并 根据C M0 S 互 补对 的特 点 提 出C M0 S 逻辑 门设 计 的一 般 方 法 。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设计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设计目的本次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对于集成电路相关知识的掌握,培养其对于集成电路设计的能力。

在执行该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的芯片设计软件,实现一个功能完备,性能优秀的电路设计。

设计内容本次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单片机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一个包含APU、GPU以及总线交互模块的单片机设计。

所有的芯片设计都可以基于C语言以及Verilog进行设计。

本次设计任务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实现完整的芯片设计流程2.能够将设计文件导入到各大厂商的芯片制造流程中3.可以基于不同的设计约束修改设计文件,达到更好的性能4.最终得到的设计结果应该满足预期的各种性能指标设计步骤下面将介绍本次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设计前准备、设计流程、建模、验证以及设计结果导出等。

1. 设计前准备在开始设计之前,学生需要充分准备以下工作:1.学习并掌握主流的芯片设计软件,例如Mentor Graphics、Xilinx ISE、Cadence等2.做好设计工具的环境配置,包括对于各个软件的配置、编译器的安装等3.研究设计的核心算法和参考实现,掌握相关设计规范和流程4.设置设计的基本约束和目标性能参数,例如功耗、时钟频率、面积、设计规模等等2. 设计流程设计流程是芯片设计的核心,是保障设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

本次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设计建议采用如下设计流程:1.确认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2.系统级设计,包括性能评估、流程规划等3.芯片级设计,包括RTL设计、验证、综合、布局和布线等4.物理设计,包括物理验证、工艺流程搭建、底层设计等5.芯片后端、测试以及芯片生产的流程3. 建模建模是芯片设计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在较低的成本和时间下完成设计的优化。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如下建模方法:1.采用Verilog进行建模2.使用数字块设计技术进行快速的设计和验证3.采用高层次合成工具进行芯片的快速设计4. 验证验证是保障芯片设计成功的关键,主要目的是验证芯片的功能、性能、正确性等。

半导体实习课程设计

半导体实习课程设计

半导体实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半导体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3. 学生能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半导体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半导体实验设备,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半导体实习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半导体技术产生兴趣,激发探求科学技术的热情。

2. 学生认识到半导体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爱国情怀。

3.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养成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半导体学科特点,以实践性、探究性为主要教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半导体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的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半导体基础知识:- 半导体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原理-PN结的形成及其特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半导体物理基础”2. 半导体器件与应用:- 常见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用途- 半导体器件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二章“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3. 半导体实习项目:- 实习项目一:制作简单的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晶体管)- 实习项目二: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 实习项目三: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章节:第三章“半导体实习项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半导体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半导体器件学习及其应用案例分析第三周:实习项目一第四周:实习项目二第五周:实习项目三及总结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半导体知识,提高实践技能。

半导体器件课程设计

半导体器件课程设计

半导体器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包括PN结、二极管、晶体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 使学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主要参数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符号、封装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半导体器件设计简单电子电路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半导体器件的检测、焊接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半导体器件及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子技术课程的一部分,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子技术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1. 学生能正确描述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列出半导体器件的主要参数,并解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运用半导体器件进行搭建。

4.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5. 学生能在实验中熟练操作半导体器件,进行检测、焊接等。

6. 学生能表达对半导体器件及电子技术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7. 学生能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8. 学生能关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半导体器件基本概念- PN结的形成与特性- 二极管的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 晶体管的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2. 半导体器件主要参数- 电压、电流、功耗等参数- 特性曲线分析- 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3. 半导体器件的应用- 二极管、晶体管的应用电路- 封装形式及选型方法- 半导体器件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实例4. 实践操作与实验- 二极管、晶体管的检测与焊接- 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1课时:半导体器件基本概念(1)- PN结的形成与特性- 二极管的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第2课时:半导体器件基本概念(2)- 晶体管的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第3课时:半导体器件主要参数- 电压、电流、功耗等参数- 特性曲线分析第4课时:半导体器件的应用- 二极管、晶体管的应用电路- 封装形式及选型方法第5课时:实践操作与实验(1)- 二极管、晶体管的检测与焊接第6课时:实践操作与实验(2)- 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章节内容与教材中半导体器件相关章节紧密相关,涵盖了基本概念、参数、应用和实验等方面,确保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半导体培训课程设计

半导体培训课程设计

半导体培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半导体器件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半导体相关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认识半导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选择和教学内容,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如下:1.半导体基本概念:介绍半导体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半导体与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2.半导体物理:学习半导体的能带结构、载流子运动和掺杂效应,理解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3.半导体器件: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类型和结构,包括二极管、晶体管和光电器件等,学习其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4.半导体制备方法:学习半导体的制备工艺,如氧化物扩散法、离子注入法和分子束外延等。

5.半导体应用领域:了解半导体在电子、光电子和微电子等领域的应用,认识半导体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半导体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器件。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解决问题和深化理解。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半导体器件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半导体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半导体器件,加深对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学资源应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半导体教材,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半导体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半导体的原理和应用。

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实训心得体会

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实训心得体会

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实训心得体会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实训课的学习,学到了很多的新东西,发现了自己在电路理论知识上面的不足,让自己能够真正的把点亮学通学透。

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实训,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训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

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

首先,在对所学的电路理论课而言,实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平台,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能力,提高了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和掌握。

其次,对于个人能力而言,实训很好的解决了我们实践能力不足且得不到很好锻炼机会的矛盾,通过实训,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能够通过实训很好解决自己对于理论的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知识盲点。

对于团队协作与待人处事方面,实训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导我们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与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队友,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训的积极的讨论,理性的争辩,可以让我们更加接近真理。

实训中应注意的有几点。

一,一定要先弄清楚原理,这样在做实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把实训做好做细。

一开始,实训比较简单,可能会不注重此方面,但当实训到后期,需要思考和理解的东西增多,个人能力拓展的方面占一定比重时,如果还是没有很好的做好预习和远离学习工作,那么实训大部分会做的很不尽人意。

二,在养成习惯方面,一定要真正的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把预习报告真正的学习研究过,并进行初步的实训数据的估计和实训步骤的演练,这样才能在真正实训中手到擒来,做到了然于心。

不过说实话,在做试验之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的实训一样,操作应该不会很难,做完实训之后两下子就将实训报告写完,直到做完几次半导体集成电路项目实训后,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

它真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天真的以为自己把平时的理论课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实训,事实证明我错了。

在最后的综合实训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案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案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案西安理工大学教案(首页)学院(部):自动化学院系(所):电子工程系1课程代码 04110680 总学时:64 学时课程名称半导体集成电路学分 4 讲课:64 学时上机: 0 学时必修课( ? ) 校级任选课( ) 课程类别实验:0 学时院级任选课( ) 学位课( ? )授课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授课班级电子、微电任课教师高勇余宁梅杨媛乔世杰职称教授/副教授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各种集成电路包括双极集成电路、MOS集成电路和Bi-CMOS电路的制造工艺~集成电路中元器件的结构、特性及各种寄生效应,学会分析双极IC、数字CMOS集成电路中的倒相器的电路特性~掌握一定的手算分析能力~熟悉版图,掌握静态逻辑、传输门教学目的逻辑及动态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了解触发器电路及存储器电路,和要求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子电路(如电流源~基准源等)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掌握基本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AD/DA电路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基本了解AD/DA变换器的设计方法。

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将来在集成电路领域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建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

重点讲述集成电路的寄生效应、典型的TTL单元电路以及MOS集成电路的基本逻辑单元和逻辑功能部件,尤其是CMOS集成电路(由于现在的教学重集成电路主流工艺为CMOS集成电路)。

难点在于掌握集成电路中的各种点、难点寄生效应,另外,集成电路的发展很快,很多最新发展状态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的东西,比如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减小带来的一些其他二级效应,以及各种不同的新型电路结构各自的特点和原理分析计算。

(1)朱正涌,半导体集成电路,清华大学出版社社(2)张延庆,半导体集成电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Jan M.Rabaey, Anantha Chandrakasan, etc. Digital IntegratedCircuit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透视(影印版.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译本:周润德译电子工业出版社)(4)蒋安平等译,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深亚微米工艺,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和参(5)王志功等译,CMOS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三版),电子工业出考书版社(原书名:CMOS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Analysis and Design, Third Edition,作者:Sung-Mo Kang, Yusuf Leblebici[美],McGraw-Hill出版社)(6)陈贵灿等译, 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原书2 名:Design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作者:毕查德.拉扎维[美],McGraw-Hill出版社)西安理工大学教案(章节备课)学时:2学时章节第0章绪论通过本章内容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并教学目的掌握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

半导体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半导体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半导体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半导体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加强理论基础的建设。

在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半导体材料的基本原理及其与物理、化学、电子工程等相关学科的交叉性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为进一步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实践教学。

实验是系统学习半导体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实验教学,以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引入计算机技术。

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本质特征,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操作,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四、调整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调整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乐于实践。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学探索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学探索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学探索
半导体集成电路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本文探讨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课程内容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的基本特性、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工艺、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电路调试、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应用等。

二、课程教学方法
1. 以实验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方法。

实验是学习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2.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电脑屏幕、投影仪、录像机等,将课程内容以图片、动画、文字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3. 利用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讨论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而案例分析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能够从实际案例中提取出有用的信
息。

三、教学技巧
1. 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报告、模拟实验等,。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11-07T03:45:40.254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3期作者:高玉洁[导读]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了对基础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必须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对课堂体系进行分析,满足教学体系的本质性要求。

高玉洁淄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 255300【摘要】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了对基础教学形式进行分析,必须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对课堂体系进行分析,满足教学体系的本质性要求。

半导体集成课程体系的教学形式比较特殊,涉及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在干预过程中必须对改革形势进行分析,确定最佳改革形势,促进半导体集成电路课堂体系的有序进行。

在本次研究中将以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基准,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变革教学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半导体集成电路;课堂体系;实践方式在信息社会时代, 对集成电路设计人员的需求比较高,但是高校集成电路设计人员数量比较少, 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情况入手, 对教学体系进行适当的变革, 在现有干预过程中, 及时对实践方式进行变革,满足电路设计形式的后续要求, 达到理想的设计标准。

在实践过程中要从当前教学现状入手, 明确改革形势的要求,进而满足课程发展的趋势, 使其适应教学体系的要求。

一、当前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针对专业基础课教学形式的特殊性, 在后续干预过程中需要满足课堂体系和变革机制的要求, 从后续控制现状入手, 及时对教学体系和实践方式进行分析, 满足半导体教学机制的最大化作用。

以下对当前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1. 专业基础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在后续干预过程中必须对教学形式进行分析。

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专业基础弱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中存在比较大的难度。

《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指导书(精)

《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指导书(精)

《集成电路设计实践》指导书一、设计目的与要求1、全面掌握《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工艺原理》与《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等课程的内容,加深对 CMOS 集成电路的设计及其制造工艺的理解,学会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实现半定制集成电路设计。

2、学会利用 Tanner 软件完成给定功能的集成电路原理设计与特性模拟,按版图规则完成版图设计, 并确定相应的制造工艺流程; 掌握版图布局规划、单元设计和布线规划的知识。

3、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设计的在综合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二、设计任务要求根据给定集成电路的功能要求, 确定设计方法和电路基本单元类型, 完成逻辑电路原理设计,模拟分析电路特性,根据版图规则完成光刻版图设计,确定工艺流程,完成版图参数提取与 LVS 分析。

具体设计任务详见《集成电路设计实践任务书》。

三、基本格式规范要求1、设计报告可采用统一规范的稿纸书写,也可以用 16k 纸按照撰写规范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顶部装订。

内容包括:1 封面(包括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起止时间等2 报告正文(即设计过程说明书2、封面格式(第一页2、正文格式 *版图信息表格电路单元类型晶体管数目版图尺寸(不含 PAD版图尺寸(含 PAD设计结构 (层次化 or Flatten备注四、考核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按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评分标准按 5分制或百分制记, 总分 5分制 : 1、设计报告(30分 ,分值分布参考如下:1 电路设计方案 (5分2 电路特性仿真及分析(5分3 版图布局及单元设计、工艺流程图(15分 ;4 总结、设计汇总(5分。

2、验收答辩、特性模拟结果、版图检查与回答问题(60分。

3、平时考勤和答疑时的提问情况(10分。

附录:一、0.35μm CMOS工艺版图设计规则说明Tanner 软件使用简介 Tanner 软件含 Ledit 版图编辑工具、Sedit 原理图编辑工具和 Tspice 电路特性模拟工具,LVS 版图原理图验证工具和版图参数提取工具都在 Ledit 文件夹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 第5期2007年10月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 OURNAL OF EEEVol.29 No.5Oct.2007“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段吉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收稿日期22;修回日期22作者简介段吉海(62),男,广西桂林人,博士生,副教授,主要从事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摘 要: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为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面,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

本文针对我校微电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点介绍“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首先介绍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然后阐述了课程建设的内容和实施情况,最后对课程建设的效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三届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4;TN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686(2007)0520011203Cour se Constr 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 ice f or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 cuit ”D UAN Ji 2ha i(School of I nf ormat ion &Comm uni cat i on ,Guil i n Uni vers it y of El ect ronic Technol ogy ,Gui li n 541004,Chi na )Abstract :The co re of teaching reform i s to reform t eachi ng conte nt s a nd course syste m .The co ur se syst em must be opt imize d i n order t o provi de basic knowledge ,e xpand ho rizon i n specific a rea.This pape r st ud 2ies t he course syst em on micro 2elect ronics i n our univer sit y ,t he co ur se const ruct ion for Semiconductor Int egrat ed Ci rc uit is st ressed to int roduce.The i nst ruction i dea on course const ruct io n for SemiconductorInt egrat ed Circui t i s firstl y int roduced ,and t hen t he cont ent s a nd t he pl an of t hat a re p ropo se d.Fi nally brief anal ysi s and sum ma ry on t he effect of t he course const ruct io n are made.B y t he practice to t he st udent s of t hree grades ,a bet ter eff ect of teachi ng is obt ai ned.K eyw or ds :teaching refor m ;semi 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cour se syst em ;cour se const ruction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

然而我国每年高校微电子专业毕业的研究生仅有几百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因此,集成电路设计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中国半导体业向前发展的瓶颈之一。

要改变这种情况,应当从本科教育开始做起,培养基础扎实的集成电路设计人才[1]。

为此,我校针对微电子学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立项,并为此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半导体集成电路”的课程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各种典型集成电路的基本构成、基本工作原理、版图识别和设计的知识和方法,为工程上利用EDA 设计工具实现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参数提取与验证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

本课程着重研究典型的双极型和MOS 型集成电路的工作原理、特性分析、电路设计、版图识别与设计等相关理论与知识。

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包括了::20070920:20071009:194①加强理论教学与研究,探索技术发展对课程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措施。

②将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针对本课程独立设置集成电路设的实验;要求每位授课教师熟练掌握Cadence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争取更多的授课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该应用软件。

③把本课程作为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指导课,要求每位学生能借助IC设计软件熟练完成相关系统或单元的电路和版图设计。

④组织相关教师参加有关培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半导体集成电路”CAI课件。

充分利用Cadence IC设计软件,把教材中的版图通过分层次解析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现有教材中的版图阅读不直观的缺点。

⑤精选、修订或改编教材,使之更适合我校微电子专业的特点和要求。

2 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实施2.1 原有课程体系和内容存在的问题我校原有“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过多,致使学生无法充分接受必需的知识,可见完全有必要从课程体系角度,扩展专业课程门数;②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没有单独设课,训练课时偏少;③本课程与其前期专业基础课有部分内容重叠现象,如“半导体器件物理”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④与课程配套的CA I课件尚未开发完成。

2.2 课程建设和内容改革(1)课程师资培训是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教师的引进和课程进修工作已初步完成。

本课程IC设计技术(“Cade nce IC设计软件的应用”)的培训工作已开展三期。

(2)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进本课程建设改进了理论教学手段,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开发了“半导体集成电路”CA I课件和课外辅导资料(包括自学指导、软件应用、设计技术指导等内容)。

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选出版教材的同时,参照国内外相关的最新内容,跟踪最新技术发展,适当增加和删减部分内容,或将一些内容调整到其它派生课程中。

现在,理论课时由原来的72学时精简为64学时。

“半导体集成电路”已经派生出多门相关专业限选课“VL SI设计基础”、“SO设计技术”和两门任选课“集成电路测试”、“集成电路测试与可测试性设计”。

这些课程都以“半导体集成电路”为基础,涉及本学科的重要课程。

(3)为了强调本课程的IC设计实验,实验改为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从原来的24学时增加到64学时,实验内容也从原来的8项增加到20项,其中包括Cadence系统环境设置与基本操作、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原理图设计、L ayout Edi tor环境设置、MOS 管版图设计、BJ T管版图设计、CMOS反相器版图设计以及版图综合设计、还有版图验证和一些触发器、存储器设计等。

本院学生通过IC设计实验室的EDA设计平台,完成与IC设计相关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题。

这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4)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教材建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三次更新与修订,使之适合我校培养微电子学专业人才需要。

在本课程及其派生课程的理论教材上采取选优选新的原则,选择相对适用的规划教材[224]。

除编写课外辅导资料外,已编写用于学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和本课程有密切关系的实践教材《基于Cadence软件的数模混合型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指导书》,和理论教学讲义《基于Ca dence软件的数模混合型集成电路设计讲义》。

3 课程建设的效果从表1可以反映出课程体系调整、合并及重组的整体优化情况。

表1 “半导体集成电路”课程建设前后部分项目比较项目名称建设前建设后IC设计实验项数8项20项IC设计实验学时数24学时64学时(单独设课)理论教学学时数72学时64学时授理论课教师人数1人3人授实验课教师人数1人3人派生专业课0门4门CAI课件无有教师培训2人10人 本课程除采用常规的多媒体课件外,还给出了IC器件结构图和版图的立体设计。

对理论课按平时考核、期中和期末考试方法;对实验环节的“I设计”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考核。

(下转第5页)21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第29卷:CC 1使新课程体系达到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能力。

对参与新课程体系的师资队伍提出了以下三点教学要求。

1)把握体系整体与局部关系教学整合后,教师要突出新课程体系所蕴含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实现原理和方法的有效结合。

达成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及新课程体系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统一。

2)注重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不仅要熟悉新课程体系基本理论,更要熟悉实践环节,把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搬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实验手段及实验结果促进课堂理论教学。

能充分利用Mat lab仿真工具,把学生在实验室应掌握的实验内容在课堂上进行相应演示。

3)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握信息科学发展脉络通过教学与科研相互结合,不仅促进了新课程体系教学顺利进行,更促进了教师自身的研究工作。

5 结束语整合教学可以在减少教学课时总数情况下,扩大教学知识面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学生对原有知识体系的理解,取得了比传统分离教学更好的效果。

新课程体系教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两课整合教学工作,从课程体系、教学学时分配、实验基础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环节总体规划、协调建设和改革后,才能取得更好的整合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1] 陈后金,胡健,薛健等.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1999,21(6):427[2] 曲强,陈雪波,汪任先试论数字信号处理类课程的体系建设[J].北京:中国冶金教育,2005(3):19221[3] 宫二玲.关于“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23(3):59261[4] 孙贵根,刘敏华,吴贵峰等“以一条主线两个重点贯穿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J].南京:电气电子学报,2005,27(5):13216 [5] 李培芳,李育玲,童梅“电路原理”与“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整合与优化[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0):527 [6] 李梅,陈玉东,崔艳云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东:泰山学院学报,2005,25(5):962100[7] 王艳芬,王刚,张晓光等.信息专业“数字信号处理”的改革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6(1):47249(上接第12页段吉海文) 本课程的建设作用在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也得到了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