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

合集下载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
一、概念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蜂蜜、姜汁等介质把药物调和成糊状,再直接贴敷到穴位上,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

二、适应症
适应范围相当广泛,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顽固性疾病。

尤其对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疗效佳。

例如:慢性咳嗽、反复感冒、咳喘、过敏性鼻炎、颈腰痛、肩周炎、|支气管炎等。

可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治疗。

还可用于预防保健。

三、禁忌症
1、贴敷处有创伤、破溃者禁用。

2、对贴敷药物、胶布过敏者禁用。

3、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及特殊体质者禁用。

4、孕妇、妇女经期及2岁以下幼儿慎用。

5、急性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敷。

四、贴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够敷贴稳妥。

贴药前定准穴位,用酒精或碘伏消毒液消毒皮肤。

然后敷药,加以固定。

贴敷时间: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以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

一般情况下4至6小时。

五、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

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的吸收。

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油腻、肥甘等食物。

忌烟酒、海味及牛羊肉等食物。

贴敷期间,局部会有发热现象,这是正常情况应告知病人。

如出现疼痛、发痒、红肿现象立即停止贴敷,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贴敷完后,用温开水擦净皮肤。

如有小水泡,可不处理,自行吸收。

如水泡大,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排进液体,覆盖无菌纱布包扎。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穴位贴敷疗法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刘小琼)
固定时应注意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贴敷效 果或造成不适。
调整贴敷时间
根据药物性质和病情需要,合理调整贴敷时间。一般成人 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时,儿童酌减。
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并 咨询医生意见。
04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控制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体质,合理控制贴敷时间,一般成人每次贴敷时间为4-6小 时,儿童酌减。
贴敷时间限制
穴位贴敷疗法需要一定的 贴敷时间,对于某些急性 疾病或需要快速缓解症状 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贴敷药物 或胶布过敏,出现皮肤瘙 痒、红肿等反应。
未来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穴位贴敷疗法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 行针对性治疗。
05
常见问题解答
贴敷后皮肤出现红疹怎么办?
01
02
03
立即停止贴敷,观察红 疹情况。
如红疹较轻,可涂擦抗 过敏药膏;如症状较重, 应及时就医。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抓挠,防止感染。
04
记录贴敷药物及反应情 况,以便日后参考。
如何选择合适的贴敷药物?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贴敷药物。
了解药物的成分、功效及适用人群。
02
清洁时应使用温水和软毛巾,避 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以免 对皮肤造成损伤。
贴敷药物
药物应选用质量可靠、来源正规的产 品,并按照说明书或医嘱正确使用。
贴敷时应避开皮肤破损、炎症等部位, 以免加重皮肤损伤或引起感染。
在贴敷前,应将药物置于选定穴位上, 轻轻按压使其与皮肤充分接触。
固定贴敷部位
贴敷后,应用胶布或绷带等物品将药物固定在穴位上,以免 药物移位或脱落。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穴位贴敷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14
4. 神阙穴和涌泉穴为敷贴的常用腧穴。
(二)敷贴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 药物能敷贴稳妥。
贴药物之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 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 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 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将助渗剂与 药物调和后再用。
ppt课件 15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 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 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 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 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敷贴穴位的特 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
ppt课件 10
2、散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填放脐部 进行治疗。 3、糊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酌情使用 水、醋、酒、鸡蛋清或姜汁等,调成 糊状,摊敷腧穴,外盖纱布,胶布固 定。
ppt课件
11
4、膏剂 将所选药物制成外贴膏药或 软膏。
5 、饼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加适量 的水调拌均匀,制成大小不等的药饼, 敷贴局部或腧穴,外用纱布覆盖,胶 布固定。或将新鲜的植物的根茎、茎 叶等捣碎,制成药饼,烘热后敷贴腧 穴。
油调敷贴药,可润肤生肌。 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
ppt课件
9
(二)药物的制作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 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腧穴敷贴来治 疗相应疾病。
1 、丸剂 将药物研成细末,用水或蜜 或药汁等拌和均匀,制成圆形大小不一 的药丸,贮存备用。
ppt课件 12
二、操作方法
ppt课件 13
(一)选穴处方
腧穴敷贴法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 通过辨证选取敷贴的穴位。腧穴力求少 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病变局部的腧穴敷贴药物。 2.选用阿是穴敷贴药物。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

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地固定,以防止药
物移动或脱落。

7/18/2020
• 贴敷时间:

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的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
者能够耐受为度。

对于老年、小儿、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
贴敷期间出现皮肤过敏,难以耐受的搔痒、疼痛感觉者应
该立即终止贴敷。
7/18/2020
操作及注意—注意事项
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作用, 不需特殊处理,但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搓、抓局部, 也不要使用洗浴用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 肤的进一步刺激。
• 贴敷药物后,局部出现热、凉、麻、痒或轻度疼痛属正 常现象,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剧痛,难以忍受时,可 提前揭去药物,及时终止贴敷。
蜂蜜:性凉味甘,具有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有“天 然吸收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 皮肤无刺激性,具有缓急止痛,解毒化瘀,收敛生肌功效。
麻油或植物油:麻油调和贴敷药,能增强药物的粘附 性,可润肤生肌。
透皮剂:透皮剂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制剂,可增加皮 肤通透性,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强贴敷药物的作用。目 前临床常用的透皮剂为氮酮为无色至微黄透明油状液体, 性质稳定、无毒、无味、无刺激性,且促透效率相当高, 是目前理想的促透剂之一。
故先取其外。病由内生,形诸于外,由里 达表,亦可以外治,非外治者不能治内。 • 《理瀹骈文》:“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 外治法,经文内取外取并列,未尝教人专 用内治也”“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
7/18/2020
一、概述
理论依据: 药同内治
• 无论内服汤药和穴位敷贴,所选用的药物 均有各自独特的四气五味、作用归经和升 降沉浮等属性,通过君、臣、佐、使的相 互配伍组合以祛除病邪。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

中医适宜技术--穴位贴敷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有时甚至选用 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 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 子、大戟等。
3、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 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 醋调敷贴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 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
❖ 酒调敷贴药,则有行气、通络、消肿、 止痛作用,虽用药缓,可激其性;
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 疗法或脐疗。
如:小儿脐贴
若将药物贴敷于涌泉穴,通过足部吸
收或刺激足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足心 疗法、脚心疗法或涌泉疗法。
作用原理及特点
腧穴敷贴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 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也就是中药透皮作 用,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 用。
穴位贴敷法
中医适宜技术
【概述】
腧穴敷贴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 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 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垠、 斑蟊、白芥子、甘遂、蓖麻子等) 捣碎 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
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 “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
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
俞、心俞、膈俞处,最后用胶布固定。一般 贴敷6~8小时,如果敷后局部有烧灼疼痛难
忍感,可提前取下。如果局部只有发痒、发
热等感觉,可多贴敷几个小时,或等药物干 燥后再取下。每隔10天贴敷1次,即初伏、 中伏、末伏各1次,1年共敷贴3次。一般连 续敷贴3年。
3、口疮
❖ 取穴:涌泉(双)。
❖ 用法:将吴茱萸研为细末,贮瓶备用。贴敷 时取药末10克,加入鸡蛋清或醋适量,调如 糊膏状,分别敷于双侧涌泉穴,包扎固定即 可。每次敷贴12~24小时,每日1次。亦可将 吴茱萸末用鸡蛋清调和为丸如蚕豆大,分贴 于双侧涌泉穴,胶布固定即可。每穴每次贴 药1丸,每2天敷贴1次

穴位贴敷法操作流程

穴位贴敷法操作流程

穴位贴敷法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首先,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包括穴位贴敷器、刮痧板等。

材料包括草药、贴膏、扶正剂等。

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2.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病症和病情,确定需要贴敷的穴位。

可以根据经络系统的分布和病症的归属来选择穴位。

也可以根据中医经验和临床实践来决定。

3.穴位清洁在进行穴位贴敷前,先将贴敷部位进行清洁。

可以使用温水和香皂清洗,或者用消毒棉球涂抹清洁剂进行清洁。

清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细菌感染和减少刺激。

4.穴位按摩在贴敷前,可以进行穴位按摩来刺激穴位,增加疗效。

按摩的方式可以选择按压、揉捏、摩擦等手法。

按摩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可以适当延长或缩短时间。

5.贴敷药物将所选的药物或物理治疗材料放在穴位贴敷器中,贴敷器的大小应适合穴位大小。

将贴敷器放在穴位上,并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贴敷器的位置应准确无误,不能偏离穴位。

6.贴敷时间贴敷的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为30分钟到2小时。

对于比较敏感的患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缩短,对于慢性病患者,贴敷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7.检查反应贴敷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果出现疼痛、过敏、红肿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贴敷并进行处理。

如果没有明显不适,可以继续完成全程贴敷。

8.贴敷后护理贴敷完毕后,需要对贴敷部位进行护理。

可以清洗穴位,以清除残留物;也可以进行按摩或推拿,促进穴位的吸收和疗效。

同时,要保持穴位的干燥和清洁,避免感染。

9.贴敷间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确定贴敷的间隔时间。

一般来说,贴敷的间隔时间为1-2天。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以适当缩短间隔时间。

10.效果评估在贴敷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贴敷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根据患者的反馈和观察病情的变化来判断疗效。

如果效果不佳,可以适当调整贴敷的部位和材料。

总结起来,穴位贴敷法的操作流程包括准备工作、穴位选择、穴位清洁、穴位按摩、贴敷药物、贴敷时间、检查反应、贴敷后护理、贴敷间隔和效果评估等步骤。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穴位贴敷疗法图文

详细描述
腹泻贴敷疗法主要选取神阙、中脘、天枢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健脾止泻类中药,如白 术、山药、砂仁等。通过刺激穴位和药物作用,达到健脾止泻、缓解腹泻症状的目的。
痛经贴敷疗法
总结词
痛经贴敷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 药物来缓解痛经症状的方法。
VS
详细描述
痛经贴敷疗法主要选取关元、气海、三阴 交等穴位,贴敷药物多为活血化瘀类中药 ,如丹参、红花、川芎等。通过刺激穴位 和药物作用,达到活血化瘀、缓解痛经症 状的目的。
药物选择与制备
药物选择
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具有相应 功效的药物,如辛温解表药、清 热解毒药等。
药物制备
将药物研成细粉,加入适量的溶 剂(如黄酒、醋等)搅拌均匀, 制成糊状或膏状。
贴敷方法与技巧
贴敷方法
将制备好的药物均匀地涂在穴位上, 然后用胶布固定。根据病情需要,可 选择单穴贴敷或多个穴位贴敷。
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4
穴位贴敷疗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注意事项
贴敷时间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贴敷时间, 一般为2-4小时,不宜过长或 过短。
饮食调理
贴敷期间注意饮食清淡,避免 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贴敷前准备
确保穴位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无破损、炎症等异常情况。
贴敷后护理
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热水洗 澡等,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 染。
历史
穴位贴敷疗法源于古代,经过长期实践和发展,已成为中医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人们常用天然药物、动物器官等 制成药膏或药饼,直接敷贴在穴位上,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原理与特点
原理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同时,药物通过皮肤的吸收和渗透,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 挥药效。

穴位贴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穴位贴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4.贴敷:核对药物,取适量药物摊于大小 10 未核对扣 5 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合适的胶布上
2 分。
5.再次核对患者、药物、穴位,将摊有药 25 未再次核查 1 处扣 3 分;贴敷穴位
物的胶布贴在穴位上。
不对扣 10;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6.敷药毕:
8 体位不舒适扣 3 分;未询问患者感
(1)协助患者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

部位、做好解释,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

暴露敷药部位,保暖,注意遮挡
程 2. 定穴:再次核对,确定俞穴部位,按取 5
60
穴方法,确定穴位或部位
分 3.清洁皮肤:再次核查患者、部位,用生 5
理盐水棉签清洁皮肤
未核对扣 5 分,未解释扣 3 分,体位 不适扣 2 分,未保暖遮挡各扣 1 分
确定穴位不对扣 5 分,穴位不准扣 3 分,未说明方法扣 2 分 未清洁扣 5 分,核查不全 1 处扣 1 分。
受、告知注意事项各扣 5 分;一处
单位
不符合要求扣 2 分。
(2)询问患者对操作的感受,告知注意事
项,致谢
7.洗手,记录:在治疗单执行单及时间栏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上签名、签时间
程 规范项目


扣得
评分标准

分分
操 1.使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 1 分。

十八、穴位贴敷法评分标准
(标准分 100 分)


规范项目


评分标准
扣得 分分
操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作
2 衣、帽不整洁扣 1 分
前 2.核对医嘱、治疗单

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的奇妙之处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法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其中,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特色治疗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穴位贴敷疗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中医特色治疗中的奇妙之处。

一、穴位贴敷疗法的原理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具有药性的药物贴剂,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基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着一条复杂的经络系统,经络联系着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按摩或贴敷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健康目标。

二、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1. 疼痛疾病的治疗穴位贴敷疗法在疼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例如,贴敷腰部、颈部穴位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引起的疼痛;贴敷腹部和背部穴位可缓解胃病和肠病引起的疼痛。

这是因为贴敷穴位能够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疼痛区域的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疼痛。

2. 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穴位贴敷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贴敷腹部穴位,可以刺激胃肠系统的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同时,穴位贴敷还可以激活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强其代谢和排毒功能,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3. 神经系统疾病的改善穴位贴敷疗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贴敷头部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疼痛症状;贴敷手部穴位可改善手指麻木和关节疼痛。

这是因为贴敷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三、穴位贴敷疗法的特色1. 安全无创与传统的针刺疗法相比,穴位贴敷疗法安全且不会引起疼痛或感染等副作用。

对于那些对针刺恐惧的患者来说,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更易接受的选择。

2. 简便易行穴位贴敷疗法无需专业技术的操作,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贴敷,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穴位贴敷疗法到底有什么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到底有什么作用

穴位贴敷疗法到底有什么作用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方法,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中药的功效、主治和归经等特点,组合多种药物形成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膏药直接贴敷于体表,通过皮肤发挥作用。

制作膏剂的药物通常具有浓郁的气味,同时加入辛香等能够引导药效迅速传递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渗透进入皮肤,进而传导到经络和脏腑器官,发挥调节气血、通畅经络、驱散寒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1穴位贴敷的优势穴位贴敷疗法通过作用于穴位,药物经皮肤吸收的量较少,避免了药物经过消化道的过程。

因此,这种疗法能够弥补内部用药治疗的不足,一般而言,它的安全性较高,没有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相对安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特别适用于一些难以口服药物的人群,例如小孩子。

穴位贴敷疗法既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也可用于急性症状的缓解,例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痛、腹泻、便秘、积食、关节痛、小儿厌食等症状。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预防保健的目的。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和药物组合,可以发挥其调节机体气血、通畅经络、缓解疼痛等作用,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2穴位贴敷疗法的功效穴位贴敷疗法对人体发挥养生保健功效的理论基础是调节经脉和平衡阴阳。

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同时能够行气血、营养阴阳、滋润筋骨、促进关节活动,温养皮肤。

因此,通过调节经脉的虚实情况,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复杂的中医干预疗法,其作用机理相当复杂,涉及经络穴位和药物等多个因素的综合效应。

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渗入人体的腠理,通经络,有时能够提取病邪,有时能够攻散病邪,与服药相比尤为有效,这是至妙的疗法。

”清代医家吴尚先也提到“皮毛隔而毛窍通,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

贴敷治病通过药物的气味直接作用于病灶(外治),或者通过经络作用传达到脏腑器官,最终到达病灶(内治)。

主要机理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2.1穴位作用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与针灸疗法相似,都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
湘潭市中医医院 成建平
概念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
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 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 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本项技术既可统 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该疗法属于中医外 治法的典型代表,具有方便、效佳、价廉、 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常见病症的穴位贴敷疗法
发作日久的虚寒型咳嗽、喘证、哮病、肺胀
等肺系疾病 成分:炒白芥子21克,醋元胡21克,细辛12 克,甘遂12克,药物烘干或焙干后共研细末 老姜汁的原汁(药物刺激量略高)或用清水 稀释2~3倍
贴敷时机:每年夏季,农历三伏天期间使用。
每两次之间间隔10天,三或四次为一个疗程 (与当年伏天次数一致);每年贴1~2个疗 程,连续3年为一个治疗周期。如有效本疗法 也可长年使用。

面瘫病

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大蒜(最好是紫皮独头蒜)10克,去皮洗净,
捣烂如泥状加芒硝混合敷于耳后2-10分钟以 局部发红为度。
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 刺激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儿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贴敷方法:取穴:肺俞,心俞,膈俞3对背腧
穴,穴位加减:喘息严重者加定喘、冬季反 复感冒者加大椎,咳嗽痰多者加脾俞、咳嗽 遗尿者加肾俞、喉中痰鸣难以咯出者加天突。
皮肤反应:药物贴敷于穴位后,多数患者局
部会出现麻木、温热、烧灼感、疼痛、微痒、 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 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患者 多能忍受。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

PART 06常见意外应急预案
1.过敏 若病人出现局部皮肤异常(如骚痒、发红、水泡)等临 床表现, 应立即停止。用温水洗净局部皮肤, 并严密观察。 若发生全身过敏不适, 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做相应处理。 2.水泡 贴敷处出现水泡, 处理措施同烫伤。
感谢观看
【中医文化 文化传承】
建国以来, 专家学者们对历代文献进行考证、研究和整理, 大 胆探索, 不但用以本法治疗常见病, 也用于其他疑难病种的治 疗。如用抗癌中药制成的化瘀膏, 外用治疗癌症取得了可靠效 果, 不仅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缩小癌瘤之功。在科技日新月异 的今天, 许多边缘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出现, 为穴位贴敷疗法注 入了新的活力, 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 术, 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 用, 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 且使用方便的 器具。
起 源 及 发 展 史
PART 02 穴位贴敷的起源及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
1.初步用于临床。
2.在《灵枢·经脉篇》中记载: “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 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 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 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 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 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 先河。
东汉时期
1.《伤寒杂病论》中记载 了烙、熨、外敷、药浴等 多种外治之法。 2.华佗在《 神医密传》中 记载治脱疽“用极大甘草, 研成细末, 麻油调敷极厚, 逐日更换, 十日而愈。”
1.常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以引领诸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祛邪外出。常用 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乳香、没药、肉桂、细辛、白芷、姜、葱、 蒜等。
PART 04 药物的选择及制作
2.多选气味醇厚、力猛有毒之品,如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巴豆、 斑螯、蔥麻子、大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告诉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3 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或 有皮疹者。 4 严重的荨麻疹患者。 5 疾病发作期的患者,如急性咽喉炎、发烧、黄疸、 咯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慢性咳喘病的急 性发作期等。 6 热性疾病、阴虚火旺者以及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 者不能采用。
【操作方法】
【适应症】
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不孕症、妊娠
恶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胎位不正、习惯性流产、 产后尿潴留、乳汁不通、回乳、慢性盆腔炎、子宫 脱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等。
【禁忌症】
1 孕妇,多数外贴药物对孕期妇女可能不安全。
2 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对橡皮膏过敏者应提前
药前应洗澡,衣着宜凉爽,避免过多出汗;治疗期间如
有不适需及时请教医生,外敷时感到局部灼热痛痒难忍,可 以随时揭去药膏。如出现痒、热、微痛等感觉或皮肤有色素 沉着,此为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2 贴敷期间,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海味、少食辛辣刺 激食品、冰冻食品、豆类及豆制品、粘滞性食物及温热易发 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鱼、黄鳝、螃蟹、虾等)。 3 贴敷当天避免贪凉,不要过度吹电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 中停留,更要避免空调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以利于药物 吸收。否则,体内阴寒发不出去,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4 注意室内通风,注意防暑。适当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穴位贴敷法
主讲:赵娇娇
【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把
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 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 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 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 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 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的操作方法是贴敷前,应用温开水将
局部洗净擦干,或用酒精棉球擦净。在第2次涂药 前,需用消毒干棉球蘸上温开水或各种植物油,或 石蜡油轻轻揩去第1次所涂敷的药物,擦干后再涂 上药膏,切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 药物贴敷时间及疗程视疾病与贴敷部位而定。如敷 脐,一般都是1~5天换药1次,有些药粉气味俱厚, 不需水、酒或药汁调敷,直接将药粉填脐者,也可 5~10天换药1次。至于敷脐疗法的疗程,急性病多 为3~5天,慢性病多为5~10天,两个疗程之间休 息3~5天。伏贴每次敷药2~3小时,共三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