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信纸文档
二年级国学电子版教案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 源,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人文素养
国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 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促 进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基本的国学知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 和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国学经典,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经典理解
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 解经典中的含义和思想,培养学生的 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文化常识与历史背景
文化常识
介绍与国学相关的文化常识,如古代礼仪、服饰、饮食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
历史背景
通过讲解国学经典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中的思想和 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学策略。
练习法
通过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实际操 作,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程度。
终结性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记忆、理 解、应用等方面。
学习态度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自律性等方面。
学习效果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学习成绩、学习进步 、学习成果等方面。
二年级国学电子版教案
汇报人: 202X-12-18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 拓展阅读与实践活动安排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国学课程的意义与价值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道德品质
国学课程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强文化自 信和民族认同感。
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礼仪教案教案一:《国学礼仪》的意义和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礼仪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国学礼仪的基本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礼貌意识。
教学重点:1. 国学礼仪的概念和内涵。
2. 国学礼仪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国学礼仪的理解和应用。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国学礼仪的相关教材和PPT。
2. 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国学常识。
比如,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等。
步骤二:介绍国学礼仪的意义和重要性(10分钟)通过PPT讲解,简要介绍国学礼仪的概念和内涵。
强调国学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比如它能够培养人的修养、提高人的素质等等。
步骤三:探究国学礼仪的特点和基本原则(1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国学礼仪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国学礼仪,然后讨论它的特点和体现了什么样的原则。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各小组交流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自己探究的成果。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国学礼仪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步骤五:拓展学习(10分钟)让学生通过课后阅读或者上网搜索,找到更多的国学礼仪内容,进行拓展学习。
完成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国学礼仪的小议论文。
步骤六:结束(5分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学习国学礼仪的意义。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合作情况。
2. 作业质量和完成情况。
三年级下国学教案
第一课:《弟子规》教学目标:1.熟悉《弟子规》的内容。
2.理解《弟子规》的精神内涵。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1.《弟子规》的教材。
2.大字报、课件、声音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教师播放一段与《弟子规》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听说过《弟子规》吗?它是关于什么的?”导入知识: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内容,重点介绍其中的一些关键词汇,例如“父慈、母爱、兄友、弟恭、夫妻和、父子双亲敬、臣妾君臣敬、朝朝问好、夜夜问安等”。
学习活动:1.学生分组阅读《弟子规》,每组负责阅读一段,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一段的精神内涵。
2.学生逐段背诵《弟子规》,并进行适当的角色扮演,模拟其中的情境。
3.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进行《弟子规》的创作,可以是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鼓励他们发表思考和感受。
拓展活动:1.学生进行竞赛,“谁能背诵最多《弟子规》中的章节”。
2.学生有选择地演绎《弟子规》中的故事,可以进行小小说的创作或戏剧表演。
课堂反思: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回顾本课的教学过程,总结出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百家姓》教学目标:1.熟悉《百家姓》的内容。
2.掌握《百家姓》的基本知识。
3.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准备:1.《百家姓》的教材。
2.大字报、课件、声音素材。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百家姓》的全文或其中的一部分,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字吗?你们知道这是在讲什么吗?”导入知识: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百家姓》的内容和由来,并重点介绍其中的一些常见的姓氏。
学习活动:1.学生一起念诵《百家姓》中的姓氏,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并给出相应的释义。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别选择一个姓氏进行深入研究,了解该姓氏的起源、历史及相关文化背景,并用PPT或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3.学生进行《百家姓》的朗诵活动,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或多个姓氏,利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表演。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
2.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3.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国学概念的介绍和解释;
2.《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简单学习。
三、教学难点
1.国学经典的深层次的解读;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用国学知识来培养和引导幼儿。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1. 国学讲解(15分钟)
介绍国学的概念,让幼儿认识到学习国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国学经典(25分钟)
通过诗歌的朗诵、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
3. 游戏猜谜(20分钟)
以诗歌为材料,设计游戏让幼儿自由猜谜、接龙等,加深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记
忆和认知。
4. 活动实践(25分钟)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在绘画、手工等实践活动中,发挥他们的创
意和想象力,培养感性思维。
五、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幼儿的生活表现、活动实践成果、思维逻辑的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化评估和教学反馈。
六、教学反思
本教案在幼儿学习国学知识的同时,强调了幼儿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设计的游戏猜谜和生活实践环节,增加了幼儿领会能力的培养,但也存在教学难点和不足之处,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和创新,积极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模式和路径。
国学教案(5篇)
国学教案(5篇)第一篇:国学教案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教学目标: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2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一、复习已学语句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1.自读《三字经》中从“首孝弟,……千而万。
”2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
〘解释〙一个人必须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问:从这句话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
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解释〙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
(问:这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请说一说。
)〖师〗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
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5、大家大概理解了这些句子的含义了吗?多读书吧,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巩固: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 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三年级国学第8课《信》教案
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二、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2、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只要自己踏实认真,对他人有礼貌,就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
3、抄写并记诵自己喜欢的话。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口头作文引入到“友情”的话题上来二、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巡视,逐段展示原文与译文三、学生在课本上翻译习题中的例句,然后重点提示,并展示如下:思考·探究①焉知来者不如今也?翻译:怎么知道后来的人不如现在的人呢?(疑问)②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翻译: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
(判断句)③异乎吾所闻。
翻译:和我听说的不一样。
(倒装句)仁者,其言也讱。
翻译:仁义的人,他说话很谨慎。
能使枉者直。
翻译:能够使邪恶的人变得正直。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
翻译:那求名声的,表面追求仁义行为上却总违背。
富而好礼者也。
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二、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2、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只要自己踏实认真,对他人有礼貌,就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
3、抄写并记诵自己喜欢的话。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1、结合书中提示,初步理解语句。
2、教师适时点拨,简要讲解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加以提炼和补充。
3、齐读,加深理解。
二、联系生活,感悟体会。
1、说一说,在大家的生活中,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朋友?2、师小结:是啊,无论到哪里,要受到欢迎,得到重视,交到好朋友,做人就必须踏实认真,对他人文明有礼。
三、诵读课文,拓展延伸。
1、齐诵课文,读出韵味。
2、课外延伸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三课时)一、教材内容:第15课四海之内皆兄弟二、教学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读出文言文的古典韵味。
国学礼仪教案范文
国学礼仪教案范文教案主题:国学礼仪一、教案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国学礼仪教育,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礼仪,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介绍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国学礼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国学礼仪的常见形式和仪式等。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形象图片,引发学生对国学礼仪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习的动机。
步骤二:讲授基本概念和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尊重、规范、庄重等,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学习起源和发展历程(15分钟)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详细介绍国学礼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对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深厚底蕴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步骤四:了解重要性和意义(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学礼仪的重要性和意义,并总结讨论结果,以便于后续学习的深入。
步骤五:学习常见形式和仪式(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国学礼仪的常见形式和仪式,如鞠躬、双手合十、打招呼等,并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
步骤六:小组合作实践(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国学礼仪形式或仪式进行实践和展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步骤七:总结与展示(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国学礼仪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积极程度和表现,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与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拓展与延伸: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深入了解国学礼仪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六、教学反思和建议:教学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国学礼仪的知识和能力。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
幼儿园国学信5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2.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国学简介–介绍国学的定义、来源及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2.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中的经典诵读和典故故事。
–回顾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3.国学艺术–引导幼儿了解国学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剪纸等。
–鼓励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增强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故事讲解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国学经典和典故故事。
2.互动讨论法–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观察,与幼儿进行互动问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色彩搭配法–利用不同的色彩搭配,让幼儿在手工制作中感受到国学艺术的美。
四、教学过程1. 导引(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事物,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国学简介(20分钟)•通过故事情节引出国学的定义和来源,帮助幼儿理解国学的概念。
•以简单的语言讲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让幼儿了解其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3. 国学经典(30分钟)•选取适合幼儿理解的国学经典诵读,进行集体朗读和个别表演。
•通过故事和图画书的形式,介绍国学经典中的典故故事,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
4. 国学艺术(40分钟)•以展示国学艺术品的图片或实物为引导,介绍国学艺术的形式和特点。
•进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体验并创作属于自己的国学艺术品。
五、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国学的认知程度。
2.通过幼儿的手工制作作品,评估他们对国学艺术的把握和创造力的发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幼儿了解国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国学纸张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国学纸张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切实解决目前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我校从2020年1月1日起将以四年级下册为主体重新编写本《国学纸张》教科书(下称《国学纸张》)。
为保障新版《国学纸张》顺利实施,我校高度重视。
成立了以校长张丽娜为组长,教导处处长郑金玲、教导处教研员张树海等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我担任组长。
成立了由校长张丽娜为组长,教导处教研员张树海为副组长,各科教研员为成员的课题组小组并制定了相应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目标。
一、课题组工作目标按照“集中研究、突出重点、整合资源、统一思想”的原则,继续深入研究,充分发挥专家、骨干作用,围绕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要求,通过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让教师在思想上、理念上真正的意识到要教给学生什么。
在业务上做到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各种能力。
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形成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的科研机制,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全面落实课程改革要求和教材编写要求,坚持教材质量第一考虑教师使用教材问题。
二、学习目标,制定《国学纸张》编校工作计划为确保2020年《国学纸张》顺利实施,课题组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编校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在具体安排上:1、学习目标:认真进行研讨,分析各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将问题落实到每一节课。
2、学习目标:掌握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内容。
3、学习方法:在原有读书笔记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对原有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总结和归纳。
4、培训方法:在理论上积极进行交流探讨分析不同科目的特点及编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认真开展“比教反思”活动,促进教师整体业务水平提升。
三、本册教材编写内容及编排原则本册教材的编写,坚持以国学经典为中心,以古诗词、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知识、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等内容为主体;在编排上,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统一;在编排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发展水平相统一。
国学教案(中段)完整板
最新国学经典教案(中段)完整版第一章:《弟子规》讲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理解其道德观念和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孝顺、尊敬长辈、友爱兄弟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弟子规》中的重要观念,如孝顺、尊敬师长、友爱等。
通过案例和故事,解释《弟子规》中的教育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观念。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弟子规》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章:《三字经》解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字经》的基本内容,理解其教育意义。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2.2 教学内容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作者。
解读《三字经》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解释其教育意义。
通过故事和例子,展示《三字经》中的道德观念。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句子。
故事讲解法:通过故事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三字经》的道德观念。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三字经》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章:《论语》选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哲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生观。
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3.2 教学内容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
选取《论语》中的重要章节,解读其哲学思想。
通过案例和故事,展示《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章节。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哲学思想。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论语》的理解和体会。
第四章:《大学》解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大学》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国学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4.2 教学内容介绍《大学》的背景和作者。
解读《大学》中的重要章节,解释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国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弟子规》教学年级:五年级学科:国学教学目标:1. 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核心道德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1. 理解《弟子规》中的孝道、尊师、友爱等道德观念。
2. 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句式和韵律。
教学难点:1. 理解《弟子规》中的古文含义。
2. 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弟子规》文本、PPT课件。
2. 学生准备《弟子规》文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PPT展示《弟子规》的封面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信息。
2. 提问:你们知道《弟子规》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朗读《弟子规》-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让学生初步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 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
2. 讲解《弟子规》的主要内容- 以《弟子规》中的“孝悌”为例,讲解孝道、尊师、友爱等道德观念。
-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3. 分析《弟子规》中的古文含义- 以《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为例,讲解古文中的“呼”字和“缓”字的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文中的道德观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朗读《弟子规》,互相纠正字音、节奏。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弟子规》中道德观念的理解。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
2. 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记录下来。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朗读效果、课堂互动等。
2. 课后作业: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程度、将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核心道德观念,并将这些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国学教案(中段)完整板
最新国学经典教案(中段)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选段: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学习尊敬师长、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等传统美德。
2. 《三字经》选段:学习人物典故、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百家姓》选段: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4. 《千字文》选段:学习成语典故,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5. 《论语》选段:学习孔子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学经典文本的基本内容,阐述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法: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进行实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3. 学期考试:设置相关试题,测试学生对国学经典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国学经典文本。
2. 辅助材料:相关的人物故事、历史典故、注释译文等参考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用于展示教材内容和相关视频资料。
六、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两节正课,共计40分钟,用于讲解和讨论国学经典文本。
2. 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复习和拓展学习。
3. 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有趣的国学故事,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文本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逐渐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国学教案文档
国学教案文档第一篇:国学教案文档《中庸》(节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节选内容的大意,能背诵节选段落。
2.借助译文,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感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平时做事要事先预备好。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当你平时做任何事情预先是否做好准备了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节选段落,相信你会从中受到启迪的。
二.学生自学,感悟文意。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2.出示译文,: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3.通过读译文,了解其内容,选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三.讨论交流,理解文意.1.说说选段的意思,告诉我们的道理。
2.全班交流。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通过这个小故事我知道了什么?2.今后我会如何做? 五.总结背诵。
学生反复诵读,达到背诵要求。
课文【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
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
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
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
要么不学,学了没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
别人用一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去做。
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信纸传情教案
信纸传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2、知道现代信件的种类和作用,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法。
3、感受信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信件,歌曲《一封家书》,课件(有关本课的文字及图片资料等。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信件、通信方式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和国庆节了,双节同庆你们高兴吗?那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你或你的家人与外地或国外的亲戚朋友都是通过什么方式共祝佳节、互致问候的呢?生自由回答。
师:出示课件(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通信方式保持着密切联系。
通信把你我他连在一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帮助人们实现了信息、情感和物质的交流。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与“通信”亲密接触,好吗?师:出示古诗《秋思》,诵读并简单介绍诗的意思:做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人捎信。
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出示课件看来古时候充满智慧的人们就知道“写信传情意”了。
(板书课题)。
小学国学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第X章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弟子规》第X章的内容。
2. 品德教育。
教学难点:1. 《弟子规》第X章的背诵。
2. 品德教育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弟子规》第X章的文本。
3.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你们知道《弟子规》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弟子规》第X章的文本,让学生阅读。
2. 教师讲解第X章的内容,包括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等方面。
3. 提问:你们认为第X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三、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践行《弟子规》第X章的内容。
2.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背诵练习1.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弟子规》第X章。
2. 学生跟读,教师逐句纠正发音和节奏。
五、品德教育1. 教师结合第X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 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强调《弟子规》第X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七、作业布置1. 背诵《弟子规》第X章。
2. 思考:如何将《弟子规》第X章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弟子规》第X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尊敬师长、友爱同学、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同时,通过背诵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弟子规》的精神。
二年级国学电子版教案
二年级国学电子版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重点:会背《弟子规》总叙。
难点: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介绍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
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
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
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
《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
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
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做学问了。
四、讲故事。
《大舜的故事》。
五、作业1、背诵总序。
2、回家给家长捶捶背。
第二课时入则孝教学目标: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重难点: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二、讲解内容: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读: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
国学礼仪教案模板范文三年级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礼仪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如礼貌用语、待人接物等。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教学重点:1. 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
2. 礼仪规范的具体内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国学礼仪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将礼仪规范融入日常生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国学礼仪资料、故事案例。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千字文》等相关国学经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国学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学礼仪。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国学礼仪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礼仪在个人修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礼貌用语、待人接物等。
三、学习礼仪规范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以下礼仪规范:(1)见面礼仪:问好、握手、鞠躬等。
(2)餐桌礼仪:用餐时的座次、夹菜、敬酒等。
(3)学校礼仪:上课、做作业、考试等。
2.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礼仪规范,加深记忆。
四、课堂互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生活中遇到的不同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礼仪规范进行应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国学礼仪,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
2. 学生回忆所学内容,教师点评。
二、拓展延伸1. 教师讲述国学礼仪故事,如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让学生体会礼仪之美。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国学礼仪故事,互相学习。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礼仪实践,如在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地方运用所学礼仪规范。
2. 学生互相监督,发现彼此的不足,共同改进。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礼仪表现,制定改进计划。
6、2国学课教案
6、2国学课教案第一篇:6、2国学课教案国学课(弟子规)教案王滨希望学校六年二班韩莹教学内容:《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事虽小,勿擅为……德有伤,贻亲羞”)教学目标:熟读成诵;合作交流,理解含义;经过学习,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学会感恩。
教学准备:《弟子规》相关材料,孝敬父母典型故事。
教学模式:情境激趣——配乐诵读、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教学流程:一、导入:(配乐)世界上有一种声音很动听,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世界上有一种依靠很坚实,那便是父亲的肩膀;世界上有两个永远爱我们的人,那便是我们的爸爸和妈妈。
每一天眼前浮现的总是他们劳碌的身影,每一天耳边听到的总是他们叮嘱的声音。
父母付出的太多太多,作为儿女的我们该如何报答这份恩情呢?今天的国学课堂就让我们走进《弟子规》,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去感悟如何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板书课题)二、《弟子规》简介:1.“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
2.《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
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三、配乐诵读,理解含义: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2.学生交流,理解含义。
(1)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2)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3)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4)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完整word版)最新 国学经典教案(中段)完整板(word文档良心出品)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1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2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3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4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5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6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7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8课时
课题: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9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1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2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3课时
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4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5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6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7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8课时
课题:第二单元睦乡邻
第9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亲自然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亲自然
第4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亲自然
第5课时
课题:第三单元亲自然
第6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 年下学期国 学 教 案0郭廷杰第一周:3 月 1 日-3 月 8 日 第一课时 一 课题:试卷评析 二 教学目标:通过试卷评析,让学员们了解本次考试的成绩分布。
帮助学员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1 公布每位学员的考试分数。
2 分析全班考试各分数段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全班共 49 人参加考试,缺考 2 人。
全班平均分 85.2 分。
其中 90 分以上 16 人。
80-89 分 26 人。
60-79 分 5 人。
不及格 3 人。
从考试 平均分及各段分数的分布情况来看,呈正态分布。
但高分偏多一些。
3 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为了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门把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平时不 努力,考试全凭抄。
也为了让学生们在学习方面有一个较为公平的竞 争环境,本门课程采取了平时分与卷面分相结合的考核心方案。
平时 分与卷面分各占 50% 。
由于时成绩采取的方法是一个个单独过关的 方式。
经常要求提醒。
所以,大部分同学都拿到了这 50%的分数。
如1果卷面成绩也较好的话,就获得了较高的分数。
4 今后的方向。
实践证明。
把平时分做为一项期终成绩的一部分, 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
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到考试时 凭作弊蒙混过关的情况。
今后我会坚持使用这一办法。
第二课时: 一 课题 《三字经》视频第七节 二 教学目标:正确把握五对人际关系。
三 主要内容:如何正确把握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兄弟之间, 长幼之间,朋友之间,上下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及态度。
四 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 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 六 主讲人:钱文钟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三课时: 一 二 课题:第七节观后讨论及记诵 教学目标:1)深化理解观看内容 2)把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 )背会本节内容。
三学习方式: 四 讨论问题: 1 ) “十义”指的是什么? 2 )做为现代人,我们应当理解“十义” 。
2讨论交流 个人记诵3) 根据“十义”的内容,谈谈在我们处理与长辈,兄弟姐妹, 朋友,同事,上下级关系时应当怎样做? 五 记诵内容: 从 “父子恩,夫妇从”至“小学终,至四书”第二周:3 月 1 日-3 月 8 日 第一课时: 一 课 题: 《君子思.视思明》 二 教学目标: 1 明白什么是视思明, 为何要视思明, 怎样才能神思明。
2 记诵《论语》相关内容。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1 “视”的含义:眼之视与目之视,有形之视与无形之视。
2 "明"的,含义:清楚明白、客观准确,深入透彻、长远开阔。
3 “视”为何要“思明”?1)视为知识之源,善视方能善事。
2)视常有所不明 4 如何“视而能明” :观察要细致、判断要客观、思考要换位、 格局要高远。
五 记诵内容: 从“君子九思”一节至“君子学而不思”一节 附课件:见课件 13第二课时: 一 课题 《三字经》视频第八节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四书》的作者及内容。
2 把握《论语》 《孟子》的主要特点 三 主要内容:1 孔子其人及《论语》 2 孟子其人及《孟子》 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 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 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第三课时: 一 二 课题:第八节观后讨论及记诵 教学目标:1)深化理解观看内容 2)把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三 教学方式: 讨论交流 个人记诵四 讨论问题: 1 《论语》有哪些特点? 2《孟子》有哪些特点? 3 《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五 记诵内容: 从“论语者,二十篇”至“自修齐,至平治”4第三周:3 月 18 日-3 月 22 日 第一课时: 一 课题: 《君子九思.听思聪》 二 教学目标:1 明白听的含义,聪的内容。
2 知道为何要听思明,怎样才能听思聪 3 记诵《论语》相关内容。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1 “听”的含义:耳之听,心之听。
有形之听,无形之听。
2 “聪”含义:解析字形:用耳听内容,用眼看表情,用嘴回应, 用心来体会。
3 如何“听” ,方能“聪”? 1)听的态度——认真听 2)听的礼貌——不打断 3)听的思维——要思考 4)听的意义——要积累 五 记诵内容: 从“由,诲汝知之乎”一节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一节 附课件:见课件 2 第二课时: 一 课题: 《三字经》视频第九节 二 教学目标:51 了解《六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 了解 “三易”出处及“典谟” “训诰” “誓命”的含义 三 主要内容:1 六经的名称及主要内容。
2 尚书的主要文体。
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 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 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三课时: 一 二 课题:第九节观后讨论及背诵 教学目标:1)深化理解观看内容 2)把所学知识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背会本节内容。
三学习方式: 四 讨论问题: 1 《六经》包括哪六部经书?其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2《三易》主要有哪些? 3 尚书有哪些文体形式? 3 《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五,记诵内容: 从“孝经通,四书熟”至“有誓命,书之奥” 讨论交流,记诵内容。
第四周:3 月 25 日-3 月 29 日6第一课时: 一 课题: 《君子九思.色思温,貌思恭》 二 教学目标:1 明白温和的脸色,谦恭的态度对于人的重要性。
2 懂得怎样做到温和而谦恭地表达自我 3 记诵《论语》相关内容。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一)色思温 1 “色”与“温”含义及表现。
2 “色温”的价值与意义 1) 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水平 2) 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
3)可以避免矛盾及冲突事件的发生。
4)可以得到他的人欣赏与接近,从而赢得个人成功和发的 机遇。
3 为何“色”要“思” “温”? 1) 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色温,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 心气的浮躁和个人中心是色不温的主要原因。
4 讨论与交流: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色温? 导思问题: 1)在家中对父母,对兄弟姐妹,应该如何? 2)在学校,对老师,对同学,对门卫,对宿管员应当怎样?73)将来参加工作 ,对领导,对同事,对家长,对学生应当怎 样? 4 在社会上,对帮助了你的人,对无意中造成你不便的人他人 应当怎样? (二)貌思恭 1 “貌” “恭”的含义及表现 2 我们为何要“貌思恭”? 1)是人际交往的需要。
是礼节的要求。
2)是为人诚信的表现。
3)是让人喜欢的法宝。
3 反思与交流:你自己,有过“貌不恭”的行为吗,今后应当 怎样做? 五 记诵内容: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一节至“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一节。
第二课时: 一 课题: 《三字经》视频第十节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周礼》的作者及主要内容。
2 了解 诗经的特点,分类及主要内容 三 主要内容: 1 周公旦其人。
2 周礼的主要内容。
3《诗经》的有关知识。
8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 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 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 第三课时: 一 课题: 《三字经》视频第十一节 二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秋》及其《春秋》三传。
2 了解 “五子”的主要生平及思想观点 三 主要内容: 1。
《春秋》及《春秋》三传的相关知识。
2 荀子,杨雄,文中子,老子,庄子的主要思想。
四学习形式:观看视频材料 五 学习地点:多媒体室 六 主讲人:钱文钟 七 组织者:郭廷杰第五周:4 月 1 日-4 月 5 日 本周清明节放假,不上课 第六周 4 月 8 日-4 月 12 日第一课时: 一 课题: 第十节,十一节《三字经》讨论交流与背诵9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与消化第十节,十一节讲座内容。
2 记诵《三字经》第十节,第十一节内容。
三学习方式: 讨论交流,记诵内容。
四 讨论问题: 1 你对诗经有哪些了解? 2 你对诸子百家有哪些了解? 五,记诵内容: 从“我周公,作《周礼》 ”至“文中子,及老庄” 第二课时: 一 课题: 《孟子.舍和取义》 二 教学目标:1 了解孟子的思想及主张。
2 熟读并理解《舍生取义》全文。
3 记诵本文第一段。
三 教学方式:讲议结合 个人记诵 四 讲授内容: 1 孟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 2 孟子是如何对“生” “义”这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认证的。
第一段 理论论证 1 以“鱼”与“熊掌”为喻,提出自己观点:二者不可得兼时, 要舍生取义。
2 从生命的两个极端“生”与“死”的角度,从正面论证舍生取10义的价值与意义。
3 从生命的两个极端“生”与“死”的角度,从反面论证舍生取 义的道理。
4 总结上述论证,得出结论: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 以避串而有不为也” 5 从性善论出发,人人皆人此心。
贤者能够保持罢了。
第二段。
实例论证: 用“行道之人”与“乞人”这两种人为例,印证“”舍生取义 的道理。
第三段,联系现实,针砭时弊。
五 提出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进行思考,最好形成书面文字: 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附:课件 3 第三课时 一 课题: 《孟子.舍生取义》的讨论交流与背诵 二 教学目标: 1 熟练诵读《孟子,舍生取义》全文。
2 背会本文第一段。
3 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尊重道义而不是满足个人私欲。
三教学方式: 诵读,背诵,讨论交流。
四 讨论问题: 1 如果说,为了人间道义,连生命都可舍弃。
那么,为了人间道11义,更应该舍弃哪些东西? 2 你感到,在现实生活中,有为了个人私欲而不顾道义的人和 事吗?都有哪些? 3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舍私欲取道义“? 五,记诵内容: 1《论语》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至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 2《孟子.舍生取义》第一段。
第七周4 月 15 日-4 月 19 日第一课时 一 课 题: 《君子思.君子三乐》 二 教学目标: 1 明白亲情之乐,做人之乐,为师之乐的道理。
2 背会本文。
三 教学方式:专题讲座 四 讲授内容: 1 作者首先把“王天下”排除在了人生之乐之外,是想告诉我 们什么?道理何在? 1)孟子把“王天下”排除在了人生之乐之外,是想告诉我们 这样一种理念: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与权势无关,与财富无关。
2)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幸福本质上是人们对自己生理,心12理得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
权欲本质上是一种控制他人他事欲 望。
由于客观主观条件的限制,任何人都不可能实现对他人他事 的完全控制。
所以,如果把人生的快乐幸福建立在增加控制力的 基础上,注定不可能得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财富欲本质上是一种企图对对物质进行有效掌控的欲望。
由 于主观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们对物质的掌控总是很有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