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奶失利案例解析
1490中国民营企业典型失败案例——苦涩的太子奶
1490中国民营企业典型失败案例——苦涩的太子奶随着中国开放的进行,民营企业逐渐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民营企业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不乏失败的案例。
其中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就是太子奶。
太子奶是一家始于1996年的民营乳制品企业,总部位于广东省阳江市。
太子奶在成立初期凭借其高品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口碑在市场上迅速崭露头角。
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它的失败。
首先,太子奶在生产环节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太子奶在生产过程中未能严格把控质量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太子奶的品牌形象,也令消费者失去了对太子奶的信任。
其次,太子奶在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虽然太子奶在初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随着竞争对手的涌入,太子奶逐渐失去了市场份额。
对于这一情况,太子奶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市场促销手段来抵抗竞争,相反,他们选择了通过大量投放广告来提升知名度。
然而,由于广告宣传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受众,投放的广告效果并不理想,反而造成了太子奶的品牌形象进一步下滑。
此外,太子奶在管理体系上存在重大问题。
太子奶的高层管理层阶层架构不明确,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这导致了企业内部沟通和决策的障碍。
没有清晰的管理流程和职能划分,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效率低下,造成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浪费。
最后,太子奶的领导层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较弱。
面对市场竞争的激烈,太子奶未能及时调整战略,快速作出反应。
他们过于依赖过去的成功经验,没有及时洞察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导致产品的创新与更新不足,进而失去了市场机会。
综上所述,太子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失败案例。
其质量问题、市场营销不力、管理体系问题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导致了太子奶的失败。
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太子奶的失败经验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提醒他们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产品质量,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并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太子奶案例分析
8
三、故事
2、博弈各方的动机与行为分析
潜在的并购方: 雀巢: ◆ 接盘太子奶优质的营销网络可弥补雀巢在中国的短板,有助于雀巢向中国 乳品业第一阵营迈进。
◆ 雀巢在此过程中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一直若隐若现、不急不缓,似乎 胜券在握。
4
二、背景分析
2、太子奶集团:
② 深陷财务困境
◆ 经过非理性的快速扩张之后,终于在2008年年中,太子奶集团爆出 资金链断裂的消息
◆根据2008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尽职调查报告显示:太子奶总资产为26亿 元,债务为25.4亿元,其中,包括花旗、建行、招行等在内的银行债务13.6亿元, 经销商约4亿元,供应商约3亿元,建筑工程款3.7亿元,内部集资款超过0.9亿元 等,共有债权人超过7300人。 而据李途纯负责的债务清算组6月份提交的报告,太子奶的债务总额为25.4亿元, 其中银行债务13.5亿元。
方正集团: ◆ 据一位接近李途纯的人士称,方正集团是李途纯引荐过来的,也是与有关
方面接触最早、谈得最久的潜在投资者。
◆ 方正集团作为IT企业与乳品行业格格不入,但是他们对投资太子奶表现出了 浓厚的兴趣。”
◆ 方正集图是否有能力扮演白衣骑士的角色?
9
三、故事
2、博弈各方的动机与行为分析
潜在的并购方: 新希望: ◆ 此前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新希望乳业执行总裁李成云表示不会满足 仅限于乳业第二梯队,也不会主打常温奶。
14
谢谢!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2009年10月底,高科奶业再次发出招标书吸引有意向的战略投资者,截至12月, 五家参与竞购的企业渐渐浮出水面,分别是方正集团、新希望集团、河南白象集 团、海航食品集团和澳优乳业的控股股东—湖南新大新集团。 此次招标再次遭到李途纯的反对,李途纯认为,根据太子奶集团与高科奶业签订的 租赁协议,高科奶业今年的销售业绩必须达到12亿-14亿元后,才能牵头引进战略 投资者,然而,目前销售业绩仅有5.4亿元的高科无权引入战略投资者。
太子奶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
太子奶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食品“盘点2010”案例主角:太子奶发生时间:2010年7月关注指数:★★★★☆案例回放:由李途纯1996年创办,销售额一度接近20亿元,2006年该公司从投行摩根、英联、高盛等处获得7亿元注资并寄望海外上市,签下和外资的对赌协议、随后走上全国快速扩张和资金链断裂的不归路——这就是中国乳酸菌奶饮料龙头企业太子奶的结局。
债台高筑,资金链断裂,市场动荡,职工和债权人堵门、堵路、堵桥的群体性事件不断,风光一时的民营企业太子奶集团公司自2008年中期濒临崩溃。
截至2009年12月,湖南太子奶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 .3亿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兑付。
2010年7月,创立并曾长期掌控“太子奶”集团公司的李途纯,已经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此外,法院也依法裁定“太子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9月中旬,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株洲法院”)已经初步同意受理苏皇上海分行申请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株洲太子奶”)要求破产重整一案。
从入股、对赌到清算,官司从开曼打到湖南株洲,太子奶的经历构成了这样一个典型样本。
案例评析:当一个企业家打造一个20亿的企业,确实不容易;但毁掉一个20亿的企业,确实很容易。
因为,成功需要做对很多事情,而失败只需要做错一件事情。
笔者以惋惜的心情和警示的态度,简单分析太子奶倒塌背后的原因,给我们的乳品企业,尤其对私营企业以正确的发展建议。
一、成功是失败之母太子奶被人们熟知的主要产品是乳酸菌饮料。
这个品类在中国处于萌芽阶段,市场规模比较小,做这种产品的企业也比较少,虽然像日本养乐多等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也只是集中在大城市,并没有纵向渗透。
由于身处非主流市场,竞争对手也不多,尤其重量级的竞争对手缺席的情况下再加上狂轰滥炸的广告投放以及餐饮渠道为主的地面推广,太子奶很快在这个品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曾经一度市场份额飙升到70%左右。
“太子奶”堕落真相
雪 片般 飞来 的订单 , 催化 了李途纯经 营方式发生 “ 聚变” 核 。
与融资者( 代理方 ) 于企业 未来某些事 项的不确定性 “ 不 对 暂
2 年 总3期I 7 0 第期 第1 6 1 0 端i U,
金折 扣 越 高 。货 卖 不 出 去 , 以退 回厂 家换 新 货 。 可
这种经营模式 , 一段时期 内还真制造出 了超常发展的幻
象 :9 8年 ~2 0 19 0 8年 , 太子 奶 ”销 售 收 入 几 乎 年 年 翻番 , “ 到 2 0 年 发 展 到 了 2 元 。包 括 雀 巢公 司等 在 内 的海 内外 很 08 0亿
饱 沫 式 暴 发 的 幻 象
债 台高筑 , 资金链断 裂 , 市场 动荡 , 职工和债权 人堵 门、
堵 路 、 桥 的 群 体 性 事 件 不 断 , 光 一 时 的 民 营 企 业 “ 子 堵 风 太 奶” 团自 20 集 0 8年 中期 濒 临崩 溃 。
在 “ 子奶 ” 机 深 重 的 2 0 太 危 0 9年 , 者 在 “ 子 奶 ” 团 记 太 集
于 19 年 3 的 “ 子 奶 ” 司 , 19 年 之 前 销 售 基 本 局 96 月 太 公 在 98
鼓 传 花 ” 金 钱 游 戏 的 恶 果 式
失败 的 “ 子 奶 ”败 在 哪里 ? 太 , 李途 纯在 事 业 蒸 蒸 日上 时 ,
理想化 的做大 做强和不切 实际 的运作 ,无疑使企业 陷入绝
酵成为破产重组的企业 ?为什么一个 明星民营企业家 , 突然 成 为逮捕归案的犯罪嫌疑人?其 堕落 的病结值得深思。
太子奶事件调查之二 李途纯和他的“受难团”
1996年用贩挂历赚来的100万创立太子奶,2007年销售超过20亿的李途纯或许可以回答前一个问题,却无法给后一个提供答案———传闻这个刚刚将斑白发鬓染黑的全国乳酸菌饮料第一人酝酿下月启动五仙山旅游项目,也有消息称房地产会是其下半生的归宿,但无论怎样,即将推出新品的“新太子奶”已与之无干。
“李途纯作为股东,在整个破产重组中竟然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破产何时有过这样的‘破’法。
”李途纯代理律师翟玉华向南都记者首次披露了该事件中二人致死、三人致残、一人致流产的详情。
“受到伤害的人应该得到赔偿,造成伤害的人应当追究其责任,我们最希望见到的未来,是推动制度的健全和司法的完善。
”这无疑也是李途纯的“前辈们”———江苏牧羊的许荣华、湖北天发的龚家龙……所最希望见到的。
大帅归来帐下无产“物是人非事事休”显然是形容李途纯今日境遇的最好表达。
2011年9月,新华联控股与三元联合出资7.15亿,偿还太子奶所有对外债务,并获得重整后的太子奶三家公司100%股权及全部资产。
按照新股东的设想,重整后的太子奶将在今年扭亏为盈,争取三年之内上市,完成李途纯2008年未曾实现的梦想。
但这个方案,却并非赢得满堂喝彩。
“7.99%的清偿率之低,可以说我们认识的债权人中无人赞同,但据说竟有2/3都表示了同意,希望破产管理人可以公布所有债权人的意见详情。
”知情人士齐脉(化名)透露,甚至最初在文迪波的推动下发起诉讼的4名债权人中都有人反悔。
“太子奶的破产重组在程序上存在很大问题。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主任翟玉华向南都记者表示,不仅李途纯被采取了强制措施,其作为委托代理人在破产过程中多次致函破产管理人,却也没有发言机会。
“虽然向负责太子奶破产的法院提交了代理人相关申请和手续,但代理人身份却始终未得到法院认可,整个破产过程中也没有通知代理人参与。
完全剥夺了李途纯在破产过程中程序及实体上的决定权,对其财产生吞活剥。
”究竟这一被太多目光所关注的破产重整事件是否达到2/3债权人同意,是否未经大股东签字,是否始终未允许大股东和大债权人参加债权人会议,是否属于强行破产?株洲市中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记者电话采访时并未直接回答以上问题,仅表示“事件影响如此之大,势必不可能不公正办理”。
太子奶破产的原因
原因之一:深度扩张
• • 事件: 李途纯时代的太子奶集团 一直采取“先打款,后发货”的销售模式。 李途纯时代的太子奶集团, 事件:1.李途纯时代的太子奶集团,一直采取“先打款,后发货”的销售模式。 到2008年,全国经销商都可以参加,向集团账号打入货款准备金,“货款准备金 年 全国经销商都可以参加,向集团账号打入货款准备金, 在账上超过3个月的 给予30%的市场费用奖励,并且保证随时退还”。 个月的, 的市场费用奖励, 在账上超过 个月的,给予 的市场费用奖励 并且保证随时退还” 事件: 年开始, 事件:2. 2002年开始,太子奶集团先后投资三十多亿元,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 年开始 太子奶集团先后投资三十多亿元,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 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兴建了五大乳酸菌奶生产基地, 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兴建了五大乳酸菌奶生产基地,据称年产能达到 亿元。 近300亿元。 亿元 事件1中的做法是没有顾及到怎样真正的把产品销售出去 中的做法是没有顾及到怎样真正的把产品销售出去, 事件 中的做法是没有顾及到怎样真正的把产品销售出去,而是为了获取更多的 资金做更多的扩张 如是事件2中的做法更印证了扩展的做法 中的做法更印证了扩展的做法, 如是事件 中的做法更印证了扩展的做法,并没有预计到市场实际的需求量 太子奶没有做到把产品推向更广的市场之前,盲目的追求产能和销售量, 太子奶没有做到把产品推向更广的市场之前,盲目的追求产能和销售量,是不可 能真正的获得市场的。 能真正的获得市场的。 如是,太子奶没有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出发, 如是,太子奶没有从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出发,来考虑品牌的经营与发展
太子奶破产的原因
• 以下 点原因——深度扩张,没有把握准品牌 以下5点原因 点原因
核心理念,广告运营的失败,产品开发的 简陋,资金链的断裂
太子奶事件透视: 对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0 年,太子奶进入破产重整程
在全国 260 多个大中城市和 1500 多个 序。
县级行政区划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
二、太子奶内部控制的分析
途纯作为“太子奶”的创始人,在这个奶 业帝国里他就是绝对的统治者。他的决 定往往就是整个公司最后的决定,董事 会形同虚设。从太子奶的内部机构设置 和权责分配上看,李途纯的家人们担任 着集团下辖部门或公司的要职。例如他 的弟弟与弟媳管理采购,妹妹管理有关
险。民营企业管理者应树立风险意识,对 内应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外分析 机遇和风险,考虑企业的生存境遇,在管 理过程中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谨慎的态 度,时刻警惕任何风险的表征。风险并不 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知晓风 险,不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不能采取有效 的风险应对策略。民营企业要根据行业 特点和自身情况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 预警和控制机制,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 的风险。
(一)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环境薄 弱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 环境中居于基础地位的是公司治理结 构、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从太子奶 治理结构上看,集团总裁、董事局主席李
于印刷的业务,妹夫管理北京的市场区 域,儿子管理北京分公司。这种家族式的 组织结构模式几乎是民营企业在成长初 期都经历过的,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 家族成员的权力无限放大,相互之间会 因为职权、利益分配等问题矛盾丛生,从 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
三、加强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内部控制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 要标志,“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 乱”,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成 为民营企业的立足之本。民营企业必须 认识到,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 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才能够获得 持续稳定的发展,才能做到基业长青。 (一)规范法人治理结构,设置科学 的内部机构并有效运作 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 要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应建立 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 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民 营企业应当在家族制管理模式中引入现 代管理理念,实行科学的内部管理,包括 股东大会对重大事项的表决权、董事会 的经营决策权、监事会的监督权和经理 层的组织实施等,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 分工和制衡机制。民营企业决策与执行 交叉问题比较普遍,如董事会和经理层 的职权重叠相互混淆,董事会和经理层 应当厘清定位,履行各自相应的职责,董 事会应更多地从战略的角度对企业发展 进行决策,经理层应落实董事会决议,更 多地抓好决策执行。同时,企业应当重视 人才,舍弃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完善人 力资源引进机制,实现人才合理配置,全 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强化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评估 和风险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将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样的风
太子奶破产案法律分析
(2)政府主导重组
半年时间过去之后,株洲市政府方面通过高科奶业砸进太子奶的1亿多元国有资产如同“撒糊椒面”一样沉入大海;以“租赁经营”太子奶优质资产、利润协助其还债的高科奶业“防火墙”被击穿,银行账户6次被查封;曾与太子奶签下“对赌”协议的三大投行在北京和开曼两条线上对太子奶展开诉讼;越来越多的债权人又开始不断诉讼与上访……李途纯的态度及太子奶的遗留问题,正一步一步逼近株洲市政府的底线,如不尽快拿出解决办法,不是太子奶被拖死,就是株洲市政府的公信力彻底丧失。
2、惨遭海外“被破产”
今年3月30日,花旗银行在《株洲晚报》04版上刊登了一则中英文的公告。公告显示,中国花旗银行有限公司向开曼群岛大法院申请对太子奶进行清算。花旗银行方面已经于2010年2月22日向开曼群岛大法院提交了呈请,当地法院于4月12日开庭。香港媒体率先曝出,英属开曼群岛大法庭委任香港保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太子奶的临时清盘人,对太子奶国内外的资产进行清算。
1、过度融资。太子奶起家至发家均为举债经营。特别是2006年引入英联、高盛、摩根约7300万美元资本、2007年获得以花旗为首的国际六大财团5亿元人民币贷款引人注目。至2008年,太子奶债务约26亿元。
2、盲目扩张。2000年至2007年间,太子奶先后在湖南、北京、湖北、江苏、四川兴建了5大乳酸菌奶饮料生产基地,圈地超过3000亩,有生产线50条。
4、破产重组(与破产法相关)
太子奶债权人包括海内外金融机构、企业和自然人。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已经依法采取竞争方式,从多家社会中介机构中选定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为破产重整管理人。下一步,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依照破产法有关规定迅速展开工作,以确保各方利益在法律范围内妥善解决。
太子奶
“太子奶”金蝉脱壳一、事件概况2006年以前,太子奶集团常务副总裁李舒谦不持有任何公司的股份。
2006年之后,湖南太子奶集团大股东即创始人李途纯将非奶业资产陆续全部转让到了李舒谦名下。
其中包括一千多亩的价值超过5亿元的土地使用权、注册资金为1800万元的北京太子童装有限公司100%股权等等。
很显然,李途纯当时就设计好了一切,要将这部分资产在法律上与太子奶完全脱钩。
在这一过程中,李途纯的儿子李帅控制的湖南红胜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担当“过桥”的作用。
2007年年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高盛、摩根、英联, 三大国际顶尖投资银行联合向“太子奶”注资7300万美元,李途纯与三大投行签署了对赌协议:在注资后3年内,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能降低三大投行的股权;否则,太子奶集团董事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2007年9 月,在上海香格里拉酒店以花旗银行为首的国际六大银团又携手向“太子奶”提供6亿元人民币的无担保无抵押的低息贷款,优惠条件:保证不要抵押品、保证不要任何担保、保证国内利息最低、保证贷款时间最长。
一时间,中国的资本界刮起一阵“太子奶”旋风让多少中国企业艳羡不已。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爆发“三聚氰胺”事件,“太子奶”利润急速下滑资金链骤然断裂,整个企业瘫痪。
三大投行控股太子奶,同时花旗要求出质抵押。
李途纯只得转让“太子奶”68.7%的股权。
他彻底失去自己亲手创建起来的企业。
2008年开始,李途纯就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公众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到2009年12月,太子奶集团吸收的公众存款达1.3亿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兑付。
该1.3亿元包括以“货款准备金”名义向经销商集资约5600万元,还包括以“高利贷”方式借款5000万元至6000万元,其余还有向员工集资的数百万元。
2009年开始,花旗雇佣一家香港调查机构的侦探跟踪调查李途纯一年之久,由此发现了李途纯在太子奶集团危急之下转移资产的4项手段,最后形成的报告被转交给了株洲市政府,但此时已为时已晚,早在花旗银行要求太子奶旗下7个子公司相互为这笔贷款担保后又提出土地和厂房抵押的要求时,便已经遭遇了李途纯的“完美设计”。
【精品】经典案例:太子奶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
经典案例:太子奶破产带给我们的启示中国食品“盘点2010”案例主角:太子奶发生时间:2010年7月关注指数:★★★★☆案例回放:由李途纯1996年创办,销售额一度接近20亿元,2006年该公司从投行摩根、英联、高盛等处获得7亿元注资并寄望海外上市,签下和外资的对赌协议、随后走上全国快速扩张和资金链断裂的不归路——这就是中国乳酸菌奶饮料龙头企业太子奶的结局。
债台高筑,资金链断裂,市场动荡,职工和债权人堵门、堵路、堵桥的群体性事件不断,风光一时的民营企业太子奶集团公司自2008年中期濒临崩溃。
截至2009年12月,湖南太子奶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公众非法吸收或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3亿余元,其中绝大部分没有兑付。
2010年7月,创立并曾长期掌控“太子奶”集团公司的李途纯,已经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此外,法院也依法裁定“太子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9月中旬,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株洲法院”)已经初步同意受理苏皇上海分行申请株洲太子奶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株洲太子奶”)要求破产重整一案。
从入股、对赌到清算,官司从开曼打到湖南株洲,太子奶的经历构成了这样一个典型样本。
案例评析:当一个企业家打造一个20亿的企业,确实不容易;但毁掉一个20亿的企业,确实很容易。
因为,成功需要做对很多事情,而失败只需要做错一件事情。
笔者以惋惜的心情和警示的态度,简单分析太子奶倒塌背后的原因,给我们的乳品企业,尤其对私营企业以正确的发展建议。
一、成功是失败之母太子奶被人们熟知的主要产品是乳酸菌饮料。
这个品类在中国处于萌芽阶段,市场规模比较小,做这种产品的企业也比较少,虽然像日本养乐多等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也只是集中在大城市,并没有纵向渗透。
由于身处非主流市场,竞争对手也不多,尤其重量级的竞争对手缺席的情况下再加上狂轰滥炸的广告投放以及餐饮渠道为主的地面推广,太子奶很快在这个品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曾经一度市场份额飙升到70%左右。
太子奶破产的原因ppt
风险管理
企业应识别和评估潜在的 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进行预防和应对,降低风 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投资决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应充 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评 估投资回报率,避免因盲 目投资而引发的风险。
05
结论
研究总结
太子奶破产的根本原因是过度 扩张和多元化,导致企业资金 链断裂。
企业经营不善、管理混乱也是 导致太子奶破产的重要原因之 一。
行性。
市场调研与分析
制定战略计划时,企业需要对 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了解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信 息,以便制定出适应市场的战
略。
调整与优化战略
企业应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 展状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战略 计划,以保持竞争力和持续发
展。
控制成本与风险管理
01
02
03
成本控制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成本控 制体系,严格控制各项成 本费用,提高盈利能力。
研究目的
分析太子奶破产的原因
通过对太子奶集团的内外环境分析,找出导致其破产的主要原因,为其他企业提供经验教训。
探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困境
通过太子奶集团的案例,揭示中国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发展困境和挑战。
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针对太子奶集团的案例,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0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企业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评估机制 ,及时发现和评估潜在的经营风 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
合同管理
企业应重视合同管理,确保与供应 商、客户等合作伙伴的合同合法、 合规,避免因合同纠纷而引发的经 营风险。
制定合理战略计划
明确企业定位
制定战略计划前,企业需明确 自身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以确保战略计划的合理性和可
1490中国民营企业典型失败案例——苦涩的太子奶
1490中国民营企业典型失败案例——苦涩的太子奶
的介绍一个民营企业的典型失败案例,并从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对比和分析。
苦涩的太子奶典型失败案例
苦涩的太子奶是中国一家垄断了近15年市场的传统奶企,它曾一度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到最后却无奈地宣布破产,甚至被迫关门。
苦涩的太子奶曾经拥有超过100个分公司,500多个销售网点,在中国的奶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它主要种植和加工优质奶粉,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以其无锡分公司和上海分公司为主要的生产线,是行业中的佼佼者。
苦涩的太子奶的经营失误
苦涩的太子奶失败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营销策略的失败。
一、营销及价格失控。
苦涩的太子奶主要销售实体店和网络市场,它在实体店面的物流仓储和经营成本都比较高,而在网络上的经营也有失控的现象,导致物价紊乱,大大影响了价格竞争力,使其在市场上逐渐失去优势。
二、技术研发不够前瞻。
苦涩的太子奶的技术研发不够前瞻,在实体店上的奶粉采用的大多是普通奶粉,而其他的奶企在实体店中推出的都是较先进的无菌奶粉,从而使它在实体店的市场竞争失势。
太子奶事件的真相
太子奶事件的真相太子奶事件是一个在中国影响深远的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媒体的广泛报道。
在这起事件中,太子奶粉被曝出质量问题,造成了很多消费者的担忧和恐慌。
然而,事件的真相却比表面上看起来更加复杂。
在接下来的文中,我将揭示太子奶事件的真相,并剖析其中的各种因素和原因。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太子奶事件并非只有一个简单的真相。
事实上,这起事件的发生涉及诸多因素,包括公司管理、产业链环节、政府监管等多个方面。
首先,对于太子奶事件的质量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一家公司或某个产品。
太子奶粉的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奶粉产业链的问题。
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着问题。
而过于追求利润和成本节约往往是导致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不良商家可能通过使用劣质原料或违规添加物来降低成本,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其次,太子奶事件还揭示了政府监管的不足。
虽然政府在奶粉质量监管方面有一系列法规和标准,但是执行力度却不够。
一些监管部门可能存在着利益输送或监管漏洞,无法有效监管和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此外,由于奶粉市场庞大复杂,政府部门在监管方面的资源和能力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除此之外,太子奶事件还涉及到了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和信息透明度的问题。
在这起事件中,一部分消费者因为对太子奶粉质量的担忧而转向其他品牌,但是他们仍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和选择困难的问题。
因为奶粉行业的广告宣传和营销手段的种种限制,消费者难以获取到真实可靠的产品信息,往往只能凭借口碑、新闻报道或口耳相传来做出购买决策。
综上所述,太子奶事件的真相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太子奶粉质量问题的存在,但是我们要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或一个产品。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奶粉产业链的监管力度,改进监管制度和机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应加强自律,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企业伦理学案例分析太子奶
二、成绩面前骄傲自大形成的企业霸权意识
• “太子奶”集团擦改生产日期严重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 理法规,并且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等合法权益造成了实际 的威胁,更为恶劣的“太子奶”集团竟然公然对有关执法 人员进行阻扰、围困、谩骂和威胁,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一 个已经高度成熟和上规模的大型集团企业,不得不让我们 对中国“大企业”霸权的严峻现状感觉担忧。“大企业” 相对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而言,具有资金、信息、关系等方 面的绝对优势,大企业霸权意识的作用下,“太子奶”这 样的“大企业”如果采取欺诈行为非法侵占和伤害消费者 利益,消费者往往不具备充分的自我保护能力,对此一方 面需要国家政策法规和社会舆论的支持监督,更需要“大 企业”真正树立起用户至上的品牌意识,并且真正落实到 自觉行动。
太子奶事件给企业带来的启示:
1. 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不管过去的历史如何辉煌、如何响 亮,只要失去了社会对你的认同就会立即被社会和民众抛 弃; 2. 无论什么时候,诚实守信的价值原则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践行; 3. 企业商业伦理的缺失,一定会导致价值观的失衡,而失衡 的价值观一定会导致企业道德沦丧和良知泯灭; 4. 每一个有着做强、做大理想的企业,首要的任务是要做一 个合格的企业公民,并必须真正承担起和履行好企业对社 会的责任。 5. 企业领导者要以身作则、制定伦理准则,开展伦理教育与 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四、口头诚信不能够落实为行动诚信
• 太子奶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途纯曾经表示,太子奶集团以 “发展民族工 业,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为企业使命,着力打造民族品牌,实现“企 业发展、产业提升、区域经济和扶贫社会效益同步发展”,乍一听令 人钦佩心动。可是,通过“假慈善”、“假日期”事件,不仅让我们 对其口头的高调诚信产生怀疑,更对其所谓的理想能否实现感到怀疑。 一个在行动中表现出不诚信的企业,无论其自我粉饰的调门多高,无 论其公开标榜的理想多远大,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社会舆论的尊严 是不容亵渎的,一时的虚伪换来的必然是企业一生的耻辱。 • “民族”的品牌首先应该是诚信的品牌,当中国象“太子奶”这样 的众多“大企业”争先恐后要冲出国门、奔赴海外上市之际,通过 “太子奶”的言行不一,让人们感觉他们也许更要先上一堂深刻的 “诚信课”,先在国内打造好自身的诚信基础,才不至于到国外丢中 国“民族品牌”的脸。
太子奶破产原因分析
破产(pò chǎn)原因分析太子奶的衰落(shuāiluò),看似偶然(ǒu rán),实则必然。
通过梳理太子奶的发展(fāzhǎn)历程,可以总结(zǒngjié)出以下原因:1、赌徒心态,风险意识缺失1997年11月8日,央视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太子奶集团创始人李途纯以8888万元的高价夺取了当年日用消费品的标王,从而令初出茅庐的太子奶一炮而红。
然而,当时太子奶的实际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甚至有半年多没有发过工资,就连出席央视竞标的20万元入场券也是借钱买的。
虽然,这一次与市场的对赌,以太子奶的胜利告终,但是将企业的前途和几千员工的命运维系在赌博游戏之上,显然是缺乏风险和稳健经营意识,这也为太子奶的一步步沦陷埋下了伏笔。
2、东施效颦,上市战略失策太子奶一直期望上市,能让其产品形象升级,步入主流消费市场,进而提升品牌竞争力。
可是太子奶并没有从自身产品出发寻求立足点,而且在筹谋上市的进程中态度激进,未能认真分析市场走势,从而没有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向。
(1)上市时机选择失误太子奶一直视蒙牛为榜样,也正是蒙牛的成功上市刺激了太子奶的欲望。
但蒙牛1999年创业时,中国乳业正处于上升期,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2004年,蒙牛上市时,乳业发展如火如荼,且中国宏观环境也是一路高歌,和谐的大小环境都为蒙牛上市助了一臂之力。
从而使得蒙牛海外上市之后,仅用3年的时间销售就突破了100亿。
然而成立于1996年的太子奶,虽然资历不浅,却不像蒙牛那样幸运地碰上市场利好期。
再加上太子奶选择在2008年上市,这个时机的确有些失策。
三聚氰胺事件带来了一场乳业大地震,让整个乳业哀鸿遍野,虽然太子奶产品并没有牵入其中,但太子奶也不能独善其身。
而且,整个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恶劣,原材料成本上涨、银根紧缩、股市低迷、金融海啸等,这些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必然会影响太子奶的上市进程。
(2)忽视产品和市场一线市场中,蒙牛的冠益乳、伊利的益生菌、光明、三元等纷纷推出自己的乳酸菌产品,不同的概念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造成了乳酸菌饮料市场的极度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子奶失利案例解析:追逐资本的生死时速2010/3/29/17:13 来源:《销售与管理》杂志【慧聪食品工业网】太子奶已经走到了进退无路的地步。
如果李途纯回来,没钱玩不转,让战略投资者接盘但是条件苛刻,如今已经到了无人洽接的境地。
太子奶怎么走到这步田地了呢?追逐资本的生死时速――太子奶失利案例解析文/娄向鹏张正太子奶,中国知名的发酵型乳酸菌饮料代表企业,但因扩张过速,管理不当,资金链出现严重问题,其掌门人李途纯急中生胆,抱薪救火,与高盛、摩根、英联三大战略投资者进行投资“对赌”,结果落败,超六成股份旁落,株洲市国有企业高科奶业接管太子奶集团,李途纯出局。
这到底是怎样的错?企业做大做强的根基到底是什么?追逐资本为什么欲速不达?到底什么是企业和企业家的基本价值观?太子奶的发展轨迹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讨论范本。
战略迷失、决策失误太子奶目标宏大,落地散乱,核心不坚,盲目扩张,最后在战略上迷失了方向,什么风都是逆风,所有的努力都是错的。
太子奶在依托发酵型乳酸菌取得第一步成功后,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也许是真的迷失了方向,开始了大跃进式的多方向、无关联多元化经营,业务涉及乳制品、食品、“辣翻天”调味品、童装、日化用品、酿酒、旅游休闲、餐饮、零售、传媒、房地产等,并且把这些实体产业的成功希望押在资本运作上。
而在最核心的主营业务——乳酸菌饮料上,除了全国圈地,上马工业园等虚张声势的动作之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在战略上失去了焦点。
显然,湖南太子奶集团连续5年以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占居中国发酵型乳酸菌饮料业的霸主之位,给李途纯一个大大的错觉,在乳酸菌的小王国里陶醉着,以为从此可以在市场上无所不能。
其实,乳酸菌实在是个小品类,包括太子奶在内的前150多家乳酸菌饮料企业的全部销售总额,在乳品行业中所占比例最多不过是区区的5%,而蒙牛和伊利无论哪一家,在乳业市场的份额都在20%以上。
太子奶其实一直生活在“大奶牛”们的阴影下,太子奶的乳酸菌老大只不过是李途纯用来孤芳自赏而已。
太子奶这个乳酸菌老大在市场营销中实际并不强大。
一是消费者没有认可。
在市场上,乳酸饮料、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的等概念乱作一团,太子奶是真的经过发酵的益生饮料并不突出。
二是,太子奶从广告到渠道到终端,产品单一,形象老旧,最多算是知名的二流品牌。
三是乳业巨头经纷纷变“酸”,分食市场。
如伊利的优酸乳、蒙牛的酸酸乳、娃哈哈的营养快线等。
更有更多的企业“揣着明白装糊涂”,大作调配型乳酸饮料,在市场中混战着。
太子奶发酵型乳酸菌身陷其中,势单力薄,自己不说明,别人不明说。
所以,太子奶真正的对手不是同类的乳酸菌竞品,主要来自调配型乳酸饮料、酸奶,是乳业巨头!对这一点,李途纯抱有鸵鸟心态,把头埋起来视而不见,更愿意生活在自己划定的市场概念里,麻醉并陶醉着。
在李途纯看来,太子奶到了必须多元化的时候了。
这种情况下进行多元化注定不会成功,除了钱紧外,其前提原因是,太子奶根本没有把发酵型乳酸菌这个品类做到足够大,经销商、消费者对这个品类的认知和依赖远远没有达到以身相许的程度。
结果,在消费者心中、在市场销售工作中,太子奶总是被视为二流品牌,总是生存在乳业巨头的阴影下,至今没能构成一流大品牌的信任度和诱惑力。
太子奶在低温奶产品的决策失误,再一次表明李途纯在太子奶战略市场方向上的失误。
2007年7月,太子奶集团投巨资研发的低温奶产品在湖南、湖北、北京三个试点地区上市,然后,半年不到,低温奶全线溃败。
太子奶乳酸菌饮料虽然有乳,但其本质定位是一个含乳饮料,在消费者心智中被定位在饮料行业。
纯奶市场是一个高度竞争、大品牌称霸的市场,太子奶出品低温奶,恰恰是以自己的短板对在蒙牛伊利的长板上了,方方面面的资源不支撑,市场不买帐。
种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这是典型的战略迷失,不战自败。
产品单调、形象陈旧太子奶产品单调,形象陈旧,该说的不说,市场失宠。
产品是营销的“基础”,也是盈利的道具。
太子奶产品十年如一日,单调、土气,给人感觉只是瓶子的大小有变化,没有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去开发产品,看不到产品类型和所对应的目标人群和使用场所有什么不同,凸显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力疲弱,赢利能力不强的弊端。
太子奶的传播手段和它所传播出来的品牌形象也如它的产品,非常陈旧老套,形式与内容跟不上时代,更重要的是没有点出太子奶的真正卖点在哪。
太子奶在广告中喊:“记住!每天喝瓶太子奶,天天补充乳酸菌。
”直奔主题,全然不管消费者能不能接受,为什么接受,来个直接命令。
现实是,有多少人知道80%以上的中国人因无法吸收牛奶营养,喝了白喝,还有反胃、腹胀、腹鸣、腹泻等不适现象?有多少人知道只有优质的无抗奶才能发酵做成乳酸菌饮料,是最让人放心的安全饮品?有多少人知道乳酸菌饮料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是具有多重保健功效的长寿菌?有多少人知道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前者是调配后者是发酵,从口感到营养到生产成本有着很大区别?太子奶代表乳酸菌,这些内容蒙牛不说,伊利不说,更有企业本来就想把水搅混借机渔利绝对不会张口,太子奶为什么该说的不说!太子奶的广告和公关传播,一是动静大内容少,比如做央视标王,1998年一次,2005年又一次,动静挺大,可是太子奶没有借势传播,没有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
上述诸多能够帮助太子奶卖货的实用功效传播得就更少,只会反反复复传播空洞的知名度;二是公关新闻差,媒体组合少。
太子奶与乳酸菌本身就是生活所需,很多时候用新闻和公关的方式,不花钱或者少花钱就可以传播出去,可惜它没有做。
三是打广告只为招商,货物只要到了经销商那里就算万事大吉。
李途纯表示一年要投入4亿元的广告费,但实现上只有每年1月到2月太子奶招商的黄金时间里,才偶尔能在中央电视台上看到太子奶的广告。
不对经销商的业绩负责,更别想对消费者进行忠诚度的维护了。
市场赢利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基础,太子奶产品单调,形象陈旧,致使它在大多数好的年份销售收入也只是在10多亿元上下徘徊,这与它庞大的固定资产、“十年干到一千亿”的宏大目标实在不相称。
市场营销基础不扎实,越想做大,问题越多。
越想直接奔钱去,钱就越是远离。
管控疲弱、模式畸形太子奶在营销管理体制上“三高”模式简单粗放,用上下游的钱,养自己的太子,渠道终端放任自流,销售结果听天由命。
最后,失信于渠道终端,资金链崩溃。
太子奶品牌知名度初步提高后,也许是地位变了,厂大可以欺商了,也许是扩张太快,被紧张的资金逼急了,企业对经销商的利益考虑得越来越少,开始竭泽而渔。
李途纯创立了“三高模式”,即高进价、给经销商高额返利、高营销费用,销售太子奶产品可获得很高的利润。
通过三高政策,李途纯收拢到全国29个省市区、300多个地级市、3000多个县区的3000余位忠诚分销商,太子奶甚至摆上了很多豪华宴席。
但这种让利并不是“免费的午餐”:下游经销商必须交纳预付款,待产品生产出来再发货。
与此同时,李途纯要求上游供货商先送来原材料,卖出产品后再付款。
实际上李途纯是用上下的资金,养自己的太子。
换言之,他玩的是“空手套”。
“一家经销商每月打5万元货款,全国3000多家每月就是1.5亿元,每年将近20亿元。
”这是一位湖南经销商为太子奶算的一笔账。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经销商们发现,自己总是被一个劲的催款,但打了款之后货却迟迟不到位,开始承诺的一些招商政策也不兑现,终端做活动的补贴更是无人问津。
而终端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销售与传播的大好场所。
太子奶一直靠简单粗放的“三高”政策吸引和掌控经营商,致使太子奶的销售利润在企业、经销商和终端店之间的分配呈现“畸形”。
更严重的问题是,太子奶因此并不实际掌控销售,终端放任,销售自流。
在当代市场环境下,这种听天由命式销售管理方式注定没有竞争力,注定是短命和被淘汰的。
太子奶无论拿来多少投资或借款,如果经营观念、发展战略、营销模式、管理模式不进行变革,依然是杯水车薪,无法真正实现做强做大和长治久安。
对太子奶和李纯途而言,真正的病因并非资金短缺,而是自我造血能力低下,营销的骨髓到了必须更换的时候了。
扩张贪大、心态扭曲太子奶在扩张方法上,好大喜功,批地建房,耗尽财力,欲速不达。
早在2004年,太子奶集团高调宣布将斥资20亿元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和昆山新建四个生产基地,当时预计2005年6月建成投产,届时年总产值可达300亿元。
其中昆山太子奶基地,号称投入6亿巨资兴建,建成后将是我国最大的活性乳酸菌发酵奶基地,年消耗生奶40万吨,年生产乳酸菌发酵奶100万吨,年产值25亿元以上。
如果建成,太子奶一举锁定了国内乳酸菌奶饮料行业的龙头地位。
显然,此时的李途纯全然不顾生产能力与实际品牌销售力远不是一回事。
预计2005年竣工的昆山太子奶基地,至今才投入还不到一个亿,自然投产遥遥无期。
2007年初,一直急于完成基础建设、成为世界500强、资金链又一直紧张的太子奶,可能是受蒙牛与PE对赌成功的刺激,李途纯也让太子奶走上了对赌台上:在收到英联、高盛、摩根士坦利三大国际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注资后的3年内,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就可降低对方股权;如完不成30%的业绩增长,李途纯将会失去控股权。
事情的结果其实在事情的开始就已经可以料定,李途纯这回输光了。
寻求资金,却越发地缺少资金,直到把已经套在自己脖子上的绳索勒紧。
太子奶的资产负债规模超乎寻常地庞大,同时,资产结构极其不合理。
太子奶大约80%为固定资产、20%为流动资产,这种资产结构在快消领域极为不当。
该大的不大,该小的不小,本末倒置,严重超载,难以前行。
太子奶有超过3000亩土地,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生产线将近60条,有20亿元以上资产规模,按太子奶历史上最好销售收入不到18个亿计算,仅需目前三到四分之一左右的资产就能做到。
高科奶业的文迪波认为,太子奶的问题不仅在于资金链的问题,“2007年前后短短两三年筹集了十多亿元资金,可到2008年就玩完了。
除了内部漏一点、贪污一点、浪费一点的原因外,李途纯错误扭曲的扩张思路是主要原因。
老李是有钱买地、没钱建房;有钱建房、没钱买设备;有钱买设备、没钱启动。
”2008年10月初,太子奶的败局再也无法掩盖住。
李途纯对外正式承认资金短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调查显示:该公司欠银行贷款13亿元、经销商预付款3亿多元,另外还包括几亿元的工程欠款和原材料欠款。
2009年6月财务报告,太子奶的资产是25亿元,总负债26亿元,已经“资不抵债”。
启示:真诚,做企业和资本的主人1、做企业的心态要端正做企业的,哪个没有雄心壮志。
但是目标不是目的,更代替不了过程。
李途纯要拿下“中国乳业品牌在美国上市第一家”的桂冠,还要誓死冲击世界500强,这些都不是错。
但是如果总是嫌做市场太慢,想走个捷径,来它个虚做市场,实做资本,直奔主题,那是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