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摒弃世俗礼法的狂人阮籍为什么会失声痛哭

合集下载

阮籍心灵矛盾的撕扯与碰撞解读

阮籍心灵矛盾的撕扯与碰撞解读

阮籍内心矛盾的撕扯与碰撞燕佳情对外汉语1002 20104758摘要:阮籍虽为魏晋的风流名士,个性特立独行,文章卓尔不凡,但终其一生,都在自我身心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中苦苦挣扎。

因其自身内心的矛盾,他迷惑、忧伤、孤独、怀疑、求索……同时那个黑暗而沉默的时代又狠狠地折磨着他,让他不得自由。

“终生在追求,终生在忧伤”就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直至他软弱地放弃对世俗的抵抗。

然而,不可否认,他的一生绝对是浪漫而痛苦的一生。

关键字:矛盾、痛苦、迷惑、孤独、求索、浪漫、软弱正文: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一方面是因为前人往往对阮籍的人格品质或是文学作品及其风格多有关注,对其人格的形成和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其自身的矛盾性有所忽略,或者说略微提过而没有作集中的整理和评述,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有其文学价值。

另一方面,我是慕阮嗣宗的名而来,一直以来都认为他是魏晋时代性格最真最纯最浪漫最特立独行的人,因而青睐有加。

看当今社会不正是缺少这些真与纯么?然而,进一步了解,却又有感于他的矛盾、痛苦、软弱等,这些不又是当代人普遍的精神状态么?所以我觉得这个题目又具有其社会价值,因而想要对前人的成果有所补充。

当然,有前人的研究,才有我今日的这篇文章。

我想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中有关阮籍身上突出的矛盾性的研究进行归纳的方式,加上我自己在这方面的观察、发现、感受,来完成我自己的研究。

阮籍矛盾的根源在于是其内心。

是尊崇儒学呢还是玄学,这是个问题。

而这个问题就基本上决定了他对待人生的态度。

我相信,最初,阮籍一定是儒家的忠实粉丝。

阮籍,陈留尉氏人也,氏族出身,父亲是建安七子中的阮瑀,而阮瑀的师父是正统的儒家大学者蔡邕,据此推断阮籍一定也深受儒学影响。

而且,自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士阶层无不从小饱读四书五经,何况阮籍身处名门呢?所以,不出意外,他应该会成长为一名积极入世、经纬天下的治国人才。

然而,他偏偏处在一个黑暗而沉默的时代,政局动荡,政治生活充满险恶风波,司马氏集团采取黑暗高压的统治手段,大肆残杀不合作、不为他们的文人,“名士少有全者”,其中就有阮籍的好友嵇康。

阮籍的悲剧

阮籍的悲剧

从《世说新语》、《晋书》看阮籍的悲剧性【摘要】本文通过《世说新语》和《晋书·阮籍传》阐述阮籍的矛盾性格和“中间状态”的悲剧人生,从而体现出魏晋时期人的主题的深刻性。

【关键词】《世说新语》阮籍悲剧人的主题初读《世说新语》中有关阮籍的章节,觉得阮籍很很有才气、潇洒放诞、不遵礼教、目中无人,是一个真性情的人物,觉得他活得很潇洒、自在、不受约束,想喝酒就喝酒,想脱鞋就脱鞋,还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正所谓竹林七贤在林中尽情喝酒清谈弹琴唱歌。

可当我参看《晋书·阮籍传》和《咏怀诗》并且结合当时历史来看,我似乎接触到了阮籍真正的内心世界,再次读《世说新语》,突然发现阮籍表面上的狂放不羁其实掩盖不了其内心的深沉的痛苦,举止言行透露着的是深深的无奈与沉痛。

本人觉得阮籍是魏晋时期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之一,在乱世年间,痛快的死还是痛苦的生,对于一位文人来说都是悲剧。

而阮籍的悲剧可以说是魏晋时期文人的代表。

本文通过辑录《世说新语》有光阮籍的记载并结合《晋书·阮籍传》以及他的一些诗歌来分析阮籍的形象的矛盾性、复杂性与悲剧性。

一、《世说新语》、《晋书》中阮籍的形象《世说新语》有关阮籍的描述大概有18处之多,其记叙分散在德行、文学、伤逝、栖逸、贤媛、任诞、简傲、排调等8个部分。

《世说新语》作为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品,鲁迅先生评论:“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

对于在塑造阮籍这一人物形象,小说不但通过直接描写阮籍的对话、动作、神态生动地展现出人物的形态,而且通过其他人物对其评价的间接地补充和丰满了人物,尤其在刻画人物的细节上最为成功,小说虽然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对于阮籍的塑造,更是分散在不同章节,但是每个章节却是阮籍的一个侧面,不同的侧面的展现则构成了阮籍的完整的形象。

通过《世说新语》,并结合《晋书·阮籍传》和《咏怀诗》归纳出阮籍的矛盾、复杂的性格,最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对“礼”的态度阮籍一方面及其不尊重虚伪的礼教,但是内心却把礼教当做宝贝,内心的矛盾冲突可想而知。

从魏晋清谈看阮籍的穷途之哭

从魏晋清谈看阮籍的穷途之哭

从魏晋清谈看阮籍的穷途之哭摘要:魏晋时期阮籍的著名事迹在《晋书阮籍传》中记载“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而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当属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那一句:“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天很多人都在羡慕魏晋时期士人的逍遥隐逸,但常常忽略了他们在逍遥洒脱的背后也有着常人无法感同身受的无奈和挣扎。

阮籍的穷途之哭在研究魏晋时期文人思想以及魏晋思想潮流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它作为竹林名士的代表能够比较突出的表现当时名士的心理以及处事态度;另一方面,他作为魏晋清谈之风熏染下的个例又具有其个人独特的经历。

本篇文章将从魏晋清谈的思想背景下对阮籍“穷途之哭”这一行为进行浅析。

关键词:魏晋清谈;阮籍穷途之哭;无可奈何一、魏晋清谈之风背后险恶的政治环境魏晋清谈的产生发展不是偶然,首先从政治上来看,魏晋时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皇朝更迭频繁,斗争非常激烈。

这一时期,各政治集团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斗争不断,血腥残暴,朝臣们朝不保夕,在野的名士也不断受到猜忌和牵连,甚至被卷入政治斗争中而被杀害。

这一时期于是文人士阶层不愿意涉足政界,纷纷遁隐山林,归隐田园。

世人多为人处世极其谨慎小心,大谈老庄,但极少涉及人事。

所以黑暗的政治环境让名士选择谈玄论道,他们表现为一种规避心态,但空有一身抱负,不得实现,这一点以嵇康为代表归隐派尤为突出。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清谈之风才会更加风肆虐,以至于后期出现了“清谈误国”的说法。

二、何为清谈台湾学者唐翼明先生在他的书中讲到:“清谈是指魏晋时代的贵族和知识分子,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社交活动”。

关于清谈的源流,钱穆先生说:“东汉之季,士厌于经生章句之学,四方学者,荟萃京师,渐开游谈之风。

至于魏世,遂有‘清谈'之目。

及正始之际,而蔚成风尚。

何晏、王弼为时宗师,竹林诸贤,闻声继起。

阮籍矛盾人格

阮籍矛盾人格

摘要魏晋时期是历史上着名的乱世。

从汉末战乱的结束到重新开启一个更为黑暗长久的分裂时代,阮籍作为“竹林七贤”人物之一,他以才名、痴名、隐名为世人熟知。

在曹马之争动荡的大漩涡中,其内心的人格世界被现实的漩涡搅染的矛盾重重。

他被塑造成诋垢礼法、嗜酒成性、放浪形骸的形象。

当一个人理想人格与外在人格相悖的时候,矛盾人格便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阮籍矛盾人格的表现:出世与入世、玄言至慎与嫉恶如仇、崇敬礼法与毁坏礼法;与阮籍矛盾人格形成的原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两部分来剖析阮籍的矛盾人格。

【关键字】阮籍;矛盾人格;原因AbstractWei Jin period is the history of the famous times。

To re open a more dark long split times from the end of Han dynasty war,Ruan Ji as "one of the Seven Sages of the bamboo grove"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character,He was a man familiar with because culture、infatuated、conceal。

Cao Ma dispute in the turmoil of the maelstrom,His inner conflicts ofpersonality is the reality of the vortex world with heavy.。

He is portrayed image The destruction of etiquette,Love to drink,living a life of uninhibited indulgences。

When the ideal personality and external personality conflicts, contradictions will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personality。

西晋阮籍纵酒保身故事

西晋阮籍纵酒保身故事
时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的少年时代是在曹魏短暂兴盛
的气象中度过的。他曾以颜回、闵子骞自勉,如一现的昙花,抒
发过济世安邦的理想和情怀。
魏晋时期,大族子弟好做官。再加上阮籍本人才貌不凡,年
纪还很轻的他就被太尉蒋济召任属官。不过当时已经政治动荡、倾
轧不堪了。阮籍勉强上任后没有多久,就称病回家,尽量避免与
下令拆除衙门前面的全部屏障,使百姓能够从外面直接看到衙门
里的情况,消除了老百姓的惧怕心理。他颁布的法令简明清晰,不
过几天功夫,就把东平郡治理得秩序井然。十天之后,阮籍又骑
着毛驴回来算是卸任,还写了一篇《东平赋》。《赋》中表示,治
居之则理区区小邑如同游戏,兴之所至而已;不过东平这地 方
《晋书阮籍传》说他“外坦荡而内淳至”。尽管阮籍为人谨
慎,如他著名的《咏怀》诗一样含意隐晦曲折,但是他所作《大
人先生传》却一反他历来的处世态度,极尽讽刺和笑骂,把虚伪
标榜礼法而钻营利禄的人,讥讽为裤缝里的虱子,骂得十分痛快。
心昏,言之则志衰”,也不想在那里多呆了。
还有一次,阮籍听说步兵营一位厨师善于酿酒,再加上看中
了那里窖藏的三百斛美酒,又要求作步兵校尉。司马昭也很快满
足了他的愿望。所以阮籍又被人们称作“阮步兵”。不过阮籍终日
与“酒徒”刘伶在营中纵酒昏醉,并不理睬本职工作,也没有人
来找他的麻烦。
是在矛盾、困扰和无法摆脱的痛苦中度过的。
阮籍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就去世了。
阮氏在当时是大族,淡于利禄的阮瑀没有给家庭留下多少富贵荣
华,阮氏家境勉强过得去。幼年失怙的阮籍全靠寡母抚养成人,深
感母亲的恩德,史书说他“性至孝”。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

竹林七贤阮籍作文说起阮籍,那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头疼的人物。

他就像一阵不羁的风,在那个时代刮出了独特的轨迹。

阮籍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规矩繁多,可他偏不按理出牌。

他那双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虚伪和做作,他的心,更是追求着最纯粹的自由。

有一次,阮籍听说有户人家的女儿去世了,这姑娘他压根儿就不认识。

但他却不管不顾,非要跑到人家家里去哭丧。

这可把周围的人都弄懵了,大家都在心里犯嘀咕:“这阮籍莫不是疯了?”可阮籍才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呢,他在灵堂前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眼泪哗哗地流,仿佛去世的是他的至亲至爱。

等哭够了,他也不多说啥,拍拍屁股就走人。

后来有人问他为啥要这样做,他只是淡淡地说:“那姑娘有才有貌,年纪轻轻就走了,太可惜。

” 你瞧瞧,这就是阮籍,他的情感纯粹而直接,不为世俗的规矩所束缚,只遵从自己内心的感受。

还有一回,阮籍的母亲去世了。

按照当时的礼教,守丧期间是有诸多严格的规定的。

可阮籍呢,在守丧期间照样喝酒吃肉,完全不顾那些所谓的礼仪。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那些个卫道士们纷纷跳出来指责他不孝。

但阮籍真的不孝吗?其实不然。

他在母亲下葬的时候,喊了一声“穷矣!”然后就口吐鲜血,整个人憔悴得不成样子。

原来,他心中的悲痛早已深入骨髓,那些外在的形式对他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母亲的爱和思念,不被礼教的框框所限。

阮籍平日里最喜欢驾着车到处跑,也没有个明确的目的地,就是随心所欲地走。

要是走到路没了,他就大哭一场,然后转头回家。

这看似荒诞的行为,其实是他对人生无常、理想无处可寻的一种宣泄。

他知道前方没有路了,就像他在这个乱世中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归宿一样,心里那个憋屈啊,只能通过大哭来抒发。

阮籍也不怎么爱说话,很多时候都是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碰到那些他看得上的人,他就拿正眼瞧;要是遇到他瞧不上的,他就翻个白眼。

有个当官的,一心想跟阮籍套近乎,可阮籍呢,从头到尾就没给过人家一个正眼,把那个当官的气得够呛。

关于阮籍的故事

关于阮籍的故事

关于阮籍的故事阮籍是个颇为有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历史上流传的关于阮籍的故事有很多,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阮籍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阮籍作为魏晋时期才名远播的贤士,肯定会有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想要招揽他为自己所用。

当时权势滔天的司马昭为了招揽拉拢阮籍,就想出了与阮籍结为亲家的办法。

而阮籍并不愿意在司马昭手下做事,于是为了躲避司马昭的那门亲事,他就开始每天拼命喝酒,每天都会喝醉酒,而且还醉酒得非常厉害,甚至有时还会醉到整个人失去意识的程度。

就这样,喝酒醉倒,醒来后继续喝连续过了六十天,那个奉司马昭之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无法对阮籍开口提及提亲一事,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回去将情况禀告给司马昭。

对此,司马昭也只能无奈打消借结亲之机拉拢阮籍的想法。

阮籍青白眼的故事历史上有个关于阮籍的青白眼的典故,典故主要发生在阮籍的母亲去世后,嵇喜、嵇康两兄弟前来吊丧,而阮籍对待两兄弟的态度却差异颇大,对遵从礼法的嵇喜白眼相对,对带酒带琴而来的嵇康却青眼相对。

后人就用青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用白眼表示对他人的不屑。

阮籍的青白眼典故大致内容是这样的:阮籍是个对世俗礼法之类相当不屑蔑视的人,虽然非常孝敬母亲,但是行事又与他人有所不同。

在传来他母亲的死讯后,阮籍坚持要下完他的棋,要说这样是他不爱自己的母亲的表现的话,但在下完棋后阮籍就放声痛哭,甚至还吐血数升,可见他对母亲的死还是相当悲痛的。

阮籍母亲死后,裴楷来吊丧,他见到憔悴的阮籍后没有打招呼,自顾自地进入灵堂开始哭丧,哭完后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跟阮籍打招呼。

后来有人问他吊丧的人是在主人开始哭后才开始哭祭的,但是为什么阮籍都没哭他却要哭呢。

裴楷回答阮籍世俗礼教,但是他却是要遵循世俗礼法的。

第二天,嵇喜前来吊丧,阮籍不仅不打招呼,还对他白眼相加。

对此,嵇喜相当不悦,认为阮籍这是看不起他,于是就在灵前拜了一拜就走了。

之后嵇喜将这事告诉了他的弟弟嵇康,嵇康安慰兄长阮籍本就是这样一个人,瞧不起那些热衷功利的人,对这些人,他都是加以白眼的,不必放在心上。

摒弃世俗礼法的狂人阮籍为什么会失声痛哭

摒弃世俗礼法的狂人阮籍为什么会失声痛哭

[键入文字]
摒弃世俗礼法的狂人阮籍为什么会失声痛哭
阮籍是个颇为有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历史上流传的关于阮籍的故事有很多,有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关于青白眼的典故,还有阮籍蔑视世俗礼法而发生的故事,更有被世人所熟知的阮籍丧母的故事。

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出自《晋书》这本史书,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阮籍作为魏晋时期才名远播的贤士,肯定会有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想要招揽他为自己所用。

当时权势滔天的司马昭为了招揽拉拢阮籍,就想出了与阮籍结为亲家的办法。

而阮籍并不愿意在司马昭手下做事,于是为了躲避司马昭的那门亲事,他就开始每天拼命喝酒,每天都会喝醉酒,而且还醉酒得非常厉害,甚至有时还会醉到整个人失去意识的程度。

就这样,喝酒醉倒,醒来后继续喝连续过了六十天,那个奉司马昭之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无法对阮籍开口提及提亲一事,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回去将情况禀告给司马昭。

对此,司马昭也只能无奈打消借结亲之机拉拢阮籍的想法。

阮籍对礼教礼法的厌恶和蔑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相关故事也有很多。

例如,阮籍非常喜欢喝酒,酒店就位于他家旁边,酒店主人的老婆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

阮籍经常和王戎一起去酒店喝酒,喝醉后就径自躺在人家女主人身边睡觉,出乎意料的是酒店的男主人也不觉得他会有什么不当的行为。

在那个时期,男女授受不亲是应该的,但是阮籍却无视了这条世俗规范。

阮籍丧母
阮籍丧母的故事在历史上颇为有名,特别是在他母亲死讯传来时,阮籍坚持要下完那盘棋以及在他母亲死后的服丧期喝酒吃肉的行为颇受世人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不孝的行为,按照事世俗礼法在父母丧事期间是不能喝酒吃肉的,阮籍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也有人认为阮籍并不是不孝,而是这些行为是他真性情的表现。

1。

千古文人阮籍:放诞不羁,任性率真

千古文人阮籍:放诞不羁,任性率真

千古文人阮籍:放诞不羁,任性率真说起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一定少不了嵇康和阮籍。

一般情况下,提到嵇康,人们总能立即想到阮籍,提到阮籍,也总能想起嵇康。

这两个人同为魏晋风骨杰出代表,同为竹林七贤中人,又是关系非常亲密的好朋友,被拿来比较是正常的。

嵇康是中国古代美男子中的美男子,无论是入选十大还是四大,他都不落人后。

显然,阮籍似乎没被提到过,尽管也秉持了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态度,但阮籍在美男中的排名较之嵇康还是要稍逊一筹。

无论是史书还是笔记都没有像描写嵇康的容貌那样对阮籍的相貌进行描写,但不妨碍我们猜测一下。

不同于嵇康的“龙章凤姿”之类,阮籍是“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这样笼统的描述反倒有很大的空间供我们想象阮籍的风姿。

大概是因为阮籍好“青白眼”,所以严重影响了他的形象。

试想一下,一个本来姿态翩然的倜傥公子,突然冲谁翻了个白眼,这,实在不太好看。

但显然阮籍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这样好或不好,反正也已经成了他待人接物的特殊方式。

像嵇喜那样相对平庸的、不讨阮籍喜欢的人,他才会丢个白眼过去,估计普通人阮籍是连看都懒得看的。

想得到他的青眼当然更不容易,但嵇康等同道中人就可以不时获得阮籍的“青睐”。

阮籍这个人一向是不拘礼法的,简直就是“离经叛道”的人格典型。

《世说新语》记载,阮籍直接说出“礼岂为我辈设也”。

阮籍在母丧期间,嵇喜前去吊唁,估计就是那种正儿八经庄重严肃略带凄苦同情表情的样子,然后阮籍就给了他一个大白眼。

估计嵇喜当场就懵了:我好心好意的,凭什么只能得个白眼?还是嵇康了解老朋友,他知道阮籍不在乎这些虚礼,于是带着心爱的琴和心爱的酒去找他心爱的朋友阮籍,阮籍果然很满意,痛痛快快地和嵇康饮酒弹琴。

很多人因此非议阮籍不孝。

事实上,阮籍是“性至孝”。

记载他放诞不羁的当然只是记载他的放诞不羁,自然另有言语记载他的“孝”。

说是阮籍正和人下棋,听闻母亲去世后他坚持和人下完那局棋。

然后他便开始喝酒,一直喝一直喝,可以想象,在酒入愁肠的过程中,母亲的音容笑貌不停地在他脑海中变换。

从胸怀大志到放荡不羁,阮籍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从胸怀大志到放荡不羁,阮籍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从胸怀大志到放荡不羁,阮籍的一生经历了什么?“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这是阮籍众多的《咏怀诗》的其中一首,从诗作角度来看,大评论家钟嵘给予了极高的概括:“《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

言在耳目之内,请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

”文人阮籍,一直是魏晋风度的“集大成者”,尤其是性情和举止乃至于交际无不透着那个时代最飘逸、孤傲的身影。

平静的竹林深处隐藏不住乱世的忧伤。

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而最大的表现就是人心散乱。

由于曹魏逐渐被司马家族深度控制,隐藏在其中的危机,让阮籍这样的文人早已心惊胆战。

阮籍,很小便失去父亲,但是这种苦难成长经历让他很早就投入到学文习武的磨砺中来,对此,他在《咏怀诗》回忆说:“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

阮籍性格孤僻,轻荡,大约在十六七岁时,有一次随其叔父阮熙到东郡,充州刺史王昶与他相见时,他“终日不开一言”,王昶“自以为不能测”。

阮籍的报复有济世之志,在登广武城,观楚、汉古战场,对着空旷的山野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然而,阮籍所处的时代却并未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或者是热情。

正始十年,司马懿全面掌握曹魏,这种震荡让文人们如同惊弓之鸟,飞向旷野山林寻找片刻安宁。

于是七位峨冠博带的文人纷纷走向竹林,开始另一种生存模式,他们终日饮酒、弹琴、赋诗,加上每个人格外的特点如嵇康还打铁,阮籍还长啸,这些风度让他们成了一个集团,被后世谓之“竹林七贤”。

只不过不久,嵇康创造的“魏晋版非暴力不合作”的竹林模式终于以他的鲜血喷溅一地而悲壮收场。

“这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居然还有太阳。

”《遥远的绝响》孤独的抑郁症患者,逐渐用怪异举止对抗整个社会的“明教”。

阮籍曾写出一首《首阳山赋》,满纸的凄凉、无奈,如同一场寒冷的秋雨淋湿在一个孤独无助的行人身上。

“时将暮而俦兮,虑凄怆而感心。

为什么说阮籍是个特立独行的狂人?

为什么说阮籍是个特立独行的狂人?

为什么说阮籍是个特立独行的狂人?【名士简历】阮籍(210~263),字嗣宗。

别名:阮步兵。

籍贯:陈留(今属河南)。

汉族。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

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职业:诗人,作家,思想家,隐士。

信仰:老庄哲学。

著作:《大人先生传》、《咏怀八十二首》等。

性洒脱,好饮酒。

有“青白眼”之特长。

为避政治迫害,赋闲在家,归隐竹林。

后迫于形势,拧巴着上任了司马家族的参谋长、东平地方长官、步兵校尉等官职。

后违心为司马昭作《劝进表》,两个月后郁郁而终。

【不谈国事】东汉末年那会儿,政局动荡。

很多知识分子和学术名流为了免受其害,都纷纷转向玄学,清谈之风日盛。

阮籍在这种崇尚老庄思想的浓厚的学术氛围中,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的一种“无是非,任自然”的信仰,以实际行动,实践着庄子描述的逍遥境界。

同时也日益反感与自然道法相悖的礼教条例,对于礼教中的俗人,他鄙夷到不屑于用黑眼珠视之,而是代之以怪异的白眼球。

这就是所谓的阮氏“青白眼”。

【越礼悼母】得知阮妈妈去世的消息时,阮籍正和朋友下围棋。

当时他只是应了一声,却没有离开的意思。

朋友大惊,央告他快回去奔丧,他却硬要分出个胜负,于是朋友只好心猿意马地陪他。

等到分出胜负,阮籍迅速飞奔至家中,伏在母亲身上大声恸哭,呕血数升。

阮籍悲恸至极,形销骨立,却不顾守孝三年的种种禁忌,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后继续恸哭。

阮妈妈追悼会那天,有宾客来哭丧。

当时阮籍正叉着腿坐在床上,又翻起来白眼珠对着宾客。

宾客见他这模样,无不悻悻而返。

这时,一位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的帅哥走了进来,话没多说,抚琴而坐。

顷刻,一曲悠扬的琴声如泉水般流淌开来。

阮籍一怔,翻起来的大白眼珠立刻收起,才见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美貌与才情并重的嵇康嵇老师。

两个同道中人相见恨晚,于是一起归隐竹林。

后来嵇康住的那片竹林子又住进来几个豪放的无政府主义者,于是结成了一个清谈和喝酒的社团——“竹林七贤”。

司马昭领导班子内部联欢宴请大臣,阮籍趴在那里抡圆了筷子大啃大嚼,丝毫不管什么守孝期间不食酒肉的规矩。

阮籍,一个纯粹的人

阮籍,一个纯粹的人

阮籍,一个纯粹的人文/祥子文化古今▏编辑/苗嘉琳组队出道,竹林七贤阮籍出身名门望族,是“建安七子”阮瑀之子,这阮籍一看自己老爹组了个七人团出道,这不得也拉上自己志向相投兴趣相近的几个人也组一个团体出道?这才有了七人组成的“竹林七贤”团体。

七贤的大型活动基本都办在山阳县竹林中,奈何当时朝政太过偏激,七贤的文章只能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苦于缺少观众,日渐熄火,纵歌饮酒成了日常消遣。

愁绪一上头,一首《咏怀·独坐空堂上》细细叹出。

“独坐空堂上。

谁可与欢者?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组团出道的尽头终究躲不过各自单干,迫于生计又不满时政,该散的都散了,最终七人团队各散东西。

网红一哥当然,说到阮籍我们要先从“禽兽不如”这个指着人脑袋说的“夸人”的词聊起。

咱就是说,三国时期魏国的阮籍才华出众,思维敏捷,深受文帝司马昭的喜爱。

这要是放到今天,那就是妥妥一大网红。

阮先生治郡,法令清晰简单,要说这简单的法令有啥好处呢,那必须是平民百姓都看得懂。

一次,阮先生在司马昭的大将军府中喝茶,听见一个小官急匆匆赶到堂前报告说,有个做儿子的杀了自己母亲。

这在当时可是大事,要不怎么敢劳烦上报给司马昭。

这时候我们的网红一哥阮先生不慌不忙地感叹说:“杀父亲还可以,竟然杀母亲。

”哎呀呀,这大言不惭,当时一起喝茶的人都怪他失言,司马昭仿佛满脸写了四个大字“你在逗我”,于是问:“杀父亲在天下是罪大恶极的,你怎么可以认为父亲是可以杀的呢?”只见阮哥慢慢放下茶杯,不屑地说道:“禽兽只知道谁是老妈却不知道谁是自己的老爸,杀了老爸属于禽兽一类,杀老妈就连禽兽也不如了。

”场上众人赞叹,谁叫这是我们阮哥说的话呢,妥妥地将茶会变成了粉丝见面会。

36青眼有加,一言不发就怼人要说“给你一个眼神自己体会体会”的忠实实践者非阮籍莫属。

“青眼有加”典出《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

锁定“幸福时刻”

锁定“幸福时刻”

魏晋时期的一大好处,是生态和心态的多元。

礼教还在流行,而阮籍的不羁行为又被允许,于是人世间也就显得十分宽阔。

记得阮籍守丧期间,有一天朋友裴楷前去吊唁,在阮籍母亲的灵堂里哭拜,而阮籍却披散着头发坐着,既不起立也不哭拜,只是两眼发直,表情木然。

裴楷吊唁出来后,立即有人对他说:“按照礼法,吊唁时主人先哭拜,客人才跟着哭拜。

这次我看阮籍根本没有哭拜,你为什么独自哭拜?”说这番话的大概是挑拨离间的小人,且不去管他了,我对裴楷的回答却很欣赏,他说:“阮籍是超乎礼法的人,可以不讲礼法;我还在礼法之中,所以遵循礼法。

”我觉得这位裴楷虽是礼法中人却又颇具魏晋风度。

他自己不圆通却愿意让世界圆通。

既然阮籍如此干脆地扯断了一根根陈旧的世俗经纬而直取人生本义,那么,他当然也不会受制于人际关系的重负。

他是名人,社会上要交结他的人很多,而这些人中间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吃食名人为生的:结交名人为的是分享名人,边分享边觊觎,一有风吹草动便告密起哄、兴风作浪,刹那间把名人围啄得累累伤痕。

阮籍身处乱世,在这方面可谓见多识广。

他深知世俗友情的不可靠,因此绝不会被一个似真似幻的朋友圈所迷惑。

提到朋友圈的问题,我需要说一说我对现在年轻人的理解———他们毕业以后很快就被一个圈子围住了,我所说的圈子不仅仅是指一个人际关系的朋友圈,还指别人的生活标准,它会把你的生命耗费很多;还有朋友圈里的互相攀比,又要把你的生命消耗很多。

结果很快你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不够了,整天疲于对付这些圈子,对付这个钱钟书先生所说的“围城”。

一个在教师看来生气勃勃的学生,过几年再看到他,他却成了一个平庸的人。

所以我始终要提醒大家,你们要不断地设定起点,不断地突破围城,不断地提醒自己,你值得有一个更精彩的生命,即使年纪很大了也是这样,这样的生命就比较有价值。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成天低头刷微信朋友圈,这样做不仅消耗了信息,也把自己的生命给消耗掉了。

因此你一定不要被这个圈子所迷惑,要勇于创造朋友圈以外的生命。

地下室的阮籍:存在的焦虑和精神的自救

地下室的阮籍:存在的焦虑和精神的自救

114会员风采我撞见阮籍不是在文学中,而是在中国哲学史里。

阮籍在中国哲学史中虽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但总是绕不开的思想大师。

阮籍的人生没有大起大落、风起云涌的经历,的确不为猎奇者所垂青,但他对自己精神世界的逆袭,不能不引起喜好探微索幽的人的极大乐趣。

阮籍曾经是儒学崇拜者,也努力营建自己的儒学大厦,但他并没有从一而终,中途改弦易张,信奉老庄之学,虽然没有摆脱儒学的影响,但一直在拆除儒学大厦的一砖一瓦。

阮籍的精神世界也由此而复杂,他生活的形态也就显得怪诞不经。

这便是我关注阮籍的原因。

也许是我浅学之故,难以准确概括他的精神旨趣和生活形态,只得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这一概念,来囊括阮籍的精神旨趣和生活形态。

这不可避免有牵强附会之嫌,阮籍是生活在三世纪的大魏名士,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却是十九世纪的俄国大文豪,时间相差1600来年,彼此生活的地方也有迢迢万里之远。

但我在阮籍的诗文中读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味道,或者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的思想与阮籍的精神旨趣不谋而合。

甚至可以说,阮籍的诗文就是地下室手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并非建筑意义的地下室,而是他心里的“地下室”,也就是他的精神指向。

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地下室是相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水晶宫而言。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水晶宫是美和崇高的象征,是人们趋之若鹜的梦境,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其精神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存在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说名教礼法是水晶宫,阮籍的精神世界就是脏兮兮、臭烘烘的地下室,满满的一屋焦虑、苦闷、恐惧,地下室的阮籍:存在的焦虑和精神的自救李 奎(重庆)[土家族]牢牢地抓捏着阮籍脆弱的心。

内心有地下室的人必备三个特征:有病,愚蠢,懒惰。

阮籍就具备这三个特征。

阮籍是一个有病的人。

阮籍年幼不幸,三岁失怙。

虽然母亲疼爱,哥嫂关心,但与双亲健在的孩子相比,仍然存在情感缺失,形成了敏感、自卑的性格,致使他一生敏感、至慎。

国学 阮籍的任性不羁(2)

国学 阮籍的任性不羁(2)

国学阮籍的任性不羁(2)魏晋之际,司马氏父子兄弟,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使曹魏大权逐渐转移到自己手中,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干着违反礼教孝义之事,却极力标榜礼教孝义。

对那些投靠自己的人,司马氏集团给予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对反对者则大加杀戮,对待当时的名士更是如此。

阮籍是当时的著名人物,司马氏对他当然十分注意。

但这对于阮籍来说却是两难的,一方面,阮籍父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薹,阮薹于建安十七年病逝时,时阮籍年仅三岁,他是在曹氏的庇护下长大的,自幼蒙曹氏恩泽,这使他不愿背叛曹氏。

另一方面,他却又不敢明确地反对司马氏集团。

在这种两难处境中,阮籍选择了纵酒,选择了任性不羁。

以此来远离是非,保全自己。

他的这一方式也常能奏效。

如司马昭想为其子司马炎求娶阮籍之女,阮籍不便直接拒绝,便一醉就是六十日,使前来说媒之人无法向他提说,司马昭只好作罢。

又如,司马昭的心腹钟会,多次向阮籍问起对时事的看法,想借此从他的言谈中寻找把柄和网罗罪名的借口。

阮籍也常因醉酒而获免。

当然,醉酒也不能每次都能奏效,《晋书.阮籍传》及《世说新语·文学》第67条记载:“魏朝封晋文王为公,备礼九锡,文王固让不受。

公卿将校当诣府敦喻。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时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书札为之,无所点定,乃写付使。

”对这个劝进文,阮籍是不愿写的,他故技重施,酒醉不醒,而郑冲坚持要他非写不可,并将他“宿醉扶起”,他见无法推免,只好“书札为之,无所点定”地写了。

此事可能使他内心十分痛苦,因为,此事后不久数月,他便郁郁而死。

另外,阮籍“虽不拘礼法,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对时事人物从不进行评判,在言语方面万分谨慎,为的是不让司马氏集团抓到把柄,这一点,连司马昭都说他“至慎”。

阮籍也并不是一味地逃避,像他这样一位名士,在司马氏集团篡魏的过程中,他是不能不有所表示的,所以,阮籍才向司马昭请求要去做东平太守、步兵校尉,这种举动,显然是向司马昭示好,这也是为什么当有人建议因其毁礼要惩罚阮籍时,司马昭要为他开脱的原因;也是当阮籍求为东平太守时,司马昭要“大悦”,并不计较他做官怎样、作了多久的原因。

阮籍典故故事

阮籍典故故事

阮籍典故故事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国人士,家乡位于现今的河南。

他是一名颇为著名的诗人,著有众多优秀的诗作,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之一。

下面由本人为大家介绍阮籍的故事典故,希望能帮到你。

阮籍青白眼典故历史上有个关于阮籍的青白眼的典故,典故主要发生在阮籍的母亲去世后,嵇喜、嵇康两兄弟前来吊丧,而阮籍对待两兄弟的态度却差异颇大,对遵从礼法的嵇喜白眼相对,对带酒带琴而来的嵇康却青眼相对。

后人就用青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用白眼表示对他人的不屑。

阮籍的青白眼典故大致内容是这样的:阮籍是个对世俗礼法之类相当不屑蔑视的人,虽然非常孝敬母亲,但是行事又与他人有所不同。

在传来他母亲的死讯后,阮籍坚持要下完他的棋,要说这样是他不爱自己的母亲的表现的话,但在下完棋后阮籍就放声痛哭,甚至还吐血数升,可见他对母亲的死还是相当悲哀的。

阮籍母亲死后,裴楷来吊丧,他见到憔悴的阮籍后没有打招呼,自顾自地进入灵堂开始哭丧,哭完后离开的时候也没有跟阮籍打招呼。

后来有人问他吊丧的人是在主人开始哭后才开始哭祭的,但是为什么阮籍都没哭他却要哭呢。

裴楷答复阮籍世俗礼教,但是他却是要遵循世俗礼法的。

第二天,嵇喜前来吊丧,阮籍不仅不打招呼,还对他白眼相加。

对此,嵇喜相当不悦,认为阮籍这是看不起他,于是就在灵前拜了一拜就走了。

之后嵇喜将这事告诉了他的弟弟嵇康,嵇康抚慰兄长阮籍本就是这样一个人,瞧不起那些热衷功利的人,对这些人,他都是加以白眼的,不必放在心上。

之后,嵇康就带着酒和琴前去吊丧,阮籍一改对嵇喜的白眼态度,对嵇康青眼相对。

嵇康见阮籍如此憔悴,并不忙着抚慰,只是与他弹琴对饮,以此来慰藉阮籍心中的伤痛。

阮籍丧母故事阮籍丧母的故事在历史上颇为有名,特别是在他母亲死讯传来时,阮籍坚持要下完那盘棋以及在他母亲死后的服丧期喝酒吃肉的行为颇受世人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不孝的行为,按照事世俗礼法在父母丧事期间是不能喝酒吃肉的,阮籍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但是也有人认为阮籍并不是不孝,而是这些行为是他真性情的表现。

大哭又长啸-阮籍

大哭又长啸-阮籍

大哭又长啸-阮籍魏晋名士之中,我们先看阮籍。

阮籍喜欢一个人驾着木车游荡,没有目标,只向前走。

走着走着,路到尽头了,他哑着嗓子自问:“真的没路了?”问完,满眼都是泪水,最后号啕大哭。

哭够了,他便持着缰绳驱车向后,另外找路。

找着找着又到了尽头,他又大哭,走一路哭一路。

对此我曾写道:“荒草野地间谁也没有听见,他只哭给自己听。

”平日,他喜欢一种没有词语的歌吟方式,叫“啸”。

往往是哭罢之后,感觉有一种沉重的气流涌向喉咙,他长长一吐,音调浑厚而悠扬,似乎没有内容,却吐出了一派风致、一腔心曲,比任何词句都苍茫浩大。

一天,他到苏门山去拜见一位隐居在那里的名士孙登。

他本想请教一些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但孙登好像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泥塑木雕一般坐在那里。

阮籍马上领悟,在这里,语言没有用处,因为等级太低了。

他觉得应该更换一种交流系统,便缓缓地啸了起来。

啸完一段,孙登终于开口了,只说:“再来一遍!”阮籍一听,立即站起身来对着群山云天,啸了很久。

啸完转身,发现孙登又已经平静入定。

阮籍觉得这次没有白来,完成了一次无言的心灵交流,便下山了。

谁知,刚走到山腰,奇迹发生了,一种难以想象的吟啸声突然从山顶传来,充溢于山野林谷之间。

阮籍一听,这是孙登大师的啸,回答了他的全部历史问题和哲学问题。

这天他下山之后,快步回家,写了一篇文章,叫《大人先生传》。

他在文章中说,像孙登这样的人,才真正称得上“大人”。

因为他们与自然一体,与天地并生,与大道共存,却又远离浊世,逍遥自在。

与他们相比,天下那么多装腔作势、讲究礼法的所谓“君子”,只是寄生在别人裤子缝里的虱子罢了。

他没有多写下去,因为千言万语都融化在山谷间的声声长啸中了。

阮籍这么一位有才华的名人,当然会引起官场的注意。

每一个新上任的统治者都会对他发出邀请。

他对官场的态度很有趣,不像历代文人那样,要么垂涎官场,要么躲避官场,要么利用官场,要么对抗官场。

他的态度是,游戏官场。

有一次,他与司马昭闲聊,说自己到过山东东平,那里的风土人情很不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摒弃世俗礼法的狂人阮籍为什么会失声痛哭
导语:阮籍是个颇为有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历史上流传的关于阮籍的故事有很多,有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关于青白眼的典故,还有阮籍蔑视世俗礼法而发
阮籍是个颇为有名的历史人物,因此历史上流传的关于阮籍的故事有很多,有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关于青白眼的典故,还有阮籍蔑视世俗礼法而发生的故事,更有被世人所熟知的阮籍丧母的故事。

阮籍醉酒避亲的故事出自《晋书》这本史书,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阮籍作为魏晋时期才名远播的贤士,肯定会有很多有权有势的人想要招揽他为自己所用。

当时权势滔天的司马昭为了招揽拉拢阮籍,就想出了与阮籍结为亲家的办法。

而阮籍并不愿意在司马昭手下做事,于是为了躲避司马昭的那门亲事,他就开始每天拼命喝酒,每天都会喝醉酒,而且还醉酒得非常厉害,甚至有时还会醉到整个人失去意识的程度。

就这样,喝酒醉倒,醒来后继续喝连续过了六十天,那个奉司马昭之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无法对阮籍开口提及提亲一事,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回去将情况禀告给司马昭。

对此,司马昭也只能无奈打消借结亲之机拉拢阮籍的想法。

阮籍对礼教礼法的厌恶和蔑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相关故事也有很多。

例如,阮籍非常喜欢喝酒,酒店就位于他家旁边,酒店主人的老婆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子。

阮籍经常和王戎一起去酒店喝酒,喝醉后就径自躺在人家女主人身边睡觉,出乎意料的是酒店的男主人也不觉得他会有什么不当的行为。

在那个时期,男女授受不亲是应该的,但是阮籍却无视了这条世俗规范。

阮籍丧母
阮籍丧母的故事在历史上颇为有名,特别是在他母亲死讯传来时,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