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_XO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rfid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rfid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RFID系统需求分析报告1. 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技术对物体进行识别和跟踪的技术。

本报告旨在对RFID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以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2. 现状分析在开始需求分析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现有的RFID系统的应用和技术。

目前,RFID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储管理、零售业等领域。

它可以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库存管理的成本。

3. 需求收集为了准确地分析RFID系统的需求,我们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和需求收集。

以下是需求收集的步骤:3.1. 确定用户需求的主要目标与用户沟通,了解他们使用RFID系统的主要目标。

例如,提高库存管理的准确性、实时跟踪物流状态等。

3.2. 识别用户对系统的基本要求与用户讨论,了解他们对RFID系统的基本要求。

例如,无线传输的距离和速率、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

3.3. 收集用户对界面和用户体验的要求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对于RFID系统的成功应用非常重要。

与用户交流,了解他们对系统界面的要求。

例如,界面的易用性和直观性。

3.4. 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在需求收集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例如,系统是否可以与现有的ERP系统集成,是否支持多种RFID标签类型等。

4. 需求分析在收集用户需求后,我们需要对这些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

以下是对RFID系统需求的分析结果:4.1. 功能需求•系统应能够读取和识别RFID标签的信息。

•系统应能够实时跟踪物体的位置和状态。

•系统应能够生成报告和统计数据,以支持决策和分析。

4.2. 性能需求•系统应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系统应具有较长的无线传输距离和较快的传输速率,以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系统应具有较低的能耗,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减少运营成本。

4.3. 用户界面需求•系统的用户界面应简单直观,易于操作和理解。

rfid实验报告 (2)

rfid实验报告 (2)

RFID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级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名称RFID原理与应用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王超梁2017年月日实验一RFID通信系统编解码与调制解调仿真一、实验目得射频识别技术就是一种通过高频电磁破实现物体识别得无线电技术,一个完整得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识别阅读器,射频识别标签与射频识别软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根据工作频段得不同,RFID系统编解码方式、调制解调方式不同,不同得编解码与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RF ID系统得通信效率,分析与设计RFID系统中不同编解码算法与调制解调方式具有很强得实用性。

分析RFID系统不同编解码算法与调制解调方式,并进行仿真,比较不同编解码算法与调制方式对波形得影响,同时对现有算法进行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RFID系统得效率。

二、实验内容1、RFID实验箱各模块得划分与作用;2。

RFID电子标签各种编解码算法得仿真;3、RFID电子标签调制解调得仿真;4。

记录并截图电子标签各编解码算法与调制解调得波形。

三、预备知识了解RFID得通信模型与原理;了解调制解调与编解码算法及波形;了解RFI实验箱各模块得功能;了解RFID系统得组成与各部分得作用。

四、实验设备1、硬件环境配置计算机:Intel(R) Pentium(R)及以上;内存:1GB及以上;实验设备:韩柏电子RFID实验箱一套;2。

软件环境配置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ProfessionalService Pack 1;RFID开发环境:A VR Studio,Miniscope。

五、实验分析1.采用Manchester编码方式,对编码数据与解码数据波形得对比。

2.采用AM调制方式(AM/FM/PM),对数据ASK调制与解调波形得对比、六、遇到得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RFID技术使用ASKFSK PSK数字调制方法,其她得数字调制方法为什么不适用方法:1、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主要有ASK、FSK、PSK与QAM几大类、2。

射频技术RFID实验报告_wen

射频技术RFID实验报告_wen

射频技术RFID实验报告_wen
实验目的:
1.了解射频技术(RFID)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3.了解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

实验仪器:
1.RFID读写器
2.RFID标签
3.电脑
实验步骤:
1.连接RFID读写器和电脑。

2.将RFID标签粘贴在物体上。

3.打开电脑上的RFID读写器软件。

4.将RFID读写器接近RFID标签,并点击软件上的“读取”按钮。

5.观察软件界面上显示的RFID标签的信息,包括标签的唯一识别码(UID)和存储的数据。

6.尝试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并重新读取该标签的信息。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读取了RFID标签的信息,包括其唯一识别码和存储的数据。

当我们尝试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时,我们也可以成功地将数据写入标签中,并在之后重新读取该标签的信息时看到写入的数据。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射频技术(RFID)的基本原理
和应用,并掌握了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

我们还了解了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

RFID技术在物流、仓储管理、库存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RFID实验报告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追踪。

在现代社会中,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次RFID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电脑等。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物体,如书籍、水杯、手机等,并为每个物体粘贴了一个RFID标签。

然后,将RFID读写器连接到电脑上,并安装相应的软件以实现对RFID标签的读写和数据处理。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RFID读写器和标签进行了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然后,将每个物体放置在读写器的感应范围内,并使用软件读取和记录每个物体的RFID标签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对读写器的感应范围、读取速度等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读写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

每个物体的RFID标签信息能够被准确地读取和记录,包括物体的名称、型号、生产日期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实现对物体的库存管理、追溯等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RFID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RFID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定位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在智能交通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识别和收费,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管理,提升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结论:通过本次RFID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物体追踪和识别方面的优势。

rfid报告

rfid报告

rfid报告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实现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近年来,RFID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零售行业到物流管理,从医疗保健到智能交通,都能看到RFID的身影。

本文将讨论RFID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RFID技术的原理RFID技术基于无线电通信和芯片技术,由读写器和标签组成。

读写器发射无线电波,标签接收到无线电波后产生电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数据传输和读写操作。

标签内部搭载着存储器和微芯片,存储着与目标物相关的信息。

读写器可以扫描并解码标签中的数据,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二、RFID技术的应用1. 零售行业:RFID技术可以提高商品管理和库存管理的效率。

通过将标签贴在商品上,可以实时追踪商品的流向和库存量,提高对商品的管理和监控,避免货物丢失和盗窃。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实现自助支付和自动结账,提升购物体验。

2. 物流管理: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货物包装上贴上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和追踪。

这样可以提高物流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违规操作和货物丢失的风险。

3. 医疗保健:RFID技术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在病人手腕或身份证上植入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病人的身份识别和健康信息管理。

在紧急救护中,RFID技术可以提供病人的医疗记录,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救治指导。

4. 智能交通:RFID技术可以应用在智能交通系统中。

通过在车辆上植入RFID标签,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识别和通行费管理。

同时,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电子车牌的管理和交通违法记录。

三、RFID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RFID技术将进一步融入我们的生活。

它将成为连接物品与人、物之间的桥梁,推动物流、商务、医疗等领域的创新。

未来,RFID技术可能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和智能工厂等。

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rfid技术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分类;2. 掌握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零售等行业的应用场景;3. 了解RFID技术在物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RFID设备进行基本的数据读取和写入操作;2. 能够分析并解决RFID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RFID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RFID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好奇心;2.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科学,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动手能力较强。

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RFID技术简介,包括其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国内外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RFID技术原理:- 电磁波传播原理;- RFID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端处理系统;- RFID标签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RFID技术原理3. RFID技术应用:-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零售与防伪;- 制造与资产管理;- 其他行业应用案例分析。

教材章节:第三章 RFID技术应用4.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物联网概述;-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 RFID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四章 RFID与物联网5. RFID系统实践操作:- RFID设备认识与操作;- 数据读取和写入实验;- 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与问题解决。

rfid 实验报告

rfid 实验报告

rfid 实验报告RFID实验报告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智能交通等。

本篇文章将介绍我进行的一次RFID实验,并对其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验证RFID技术在物体识别和跟踪方面的可行性,并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潜在问题。

2. 实验设计与过程我选取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物体,如书籍、电子设备和食品,为每个物体粘贴了一个RFID标签。

然后,我设置了一个RFID读写器,并将其连接到电脑上。

通过读写器,我可以远程读取和写入RFID标签上的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我先将每个物体逐一放置在RFID读写器的感应范围内,观察读写器是否能够准确识别物体并读取标签上的信息。

接着,我尝试修改标签上的信息,并再次使用读写器进行读取,以验证写入功能的可靠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发现RFID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RFID标签具有独一无二的编码,可以为每个物体提供唯一的身份识别,避免了传统条码识别可能出现的重复或错误。

其次,RFID技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无需直接接触物体,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

这在物流管理等需要大量物体快速识别的场景中尤为重要。

此外,RFID标签具有存储空间,可以存储更多的信息,如物体的生产日期、有效期等。

这些信息可以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企业实现更精细化的管理。

然而,RFID技术也存在一些潜在问题:首先,RFID标签的成本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大规模应用时,成本可能成为制约其推广的因素之一。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权衡成本与收益,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

其次,RFID技术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由于RFID标签的无线信号可以被窃取,黑客可能通过拦截信号来获取标签上的信息。

因此,在应用中需要加强数据的加密和安全性保护。

RFID报告--电子版

RFID报告--电子版

RFID报告--电⼦版RFID技术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程学院班级:实验内容:RFID 认知实验——2.4G模块实验⼈员:指导教师:2015年12⽉24⽇⽬录RFID技术实验报告 (1)1、实验⽬的 (3)2、实验仪器 (3)3、实验原理 (3)(1)2.4G模块 (3)(2)2.4G模块电路图 (4)(3)2.4G模块使⽤的软件 (5)(4)运⽤的部分代码 (5)4、实验步骤 (9)5、实验分⼯ (12)6、总结与实验感想 (12)3.5 RFID 认知实验——2.4G模块1、实验⽬的(1)熟悉UICC-RFID技术教学实验平台的使⽤⽅法(2)学习A_2.4G标准规范(3)熟练使⽤keil对stm32进⾏编程(4)加深对RFID系统的了解,知道2.4G模块的原理2、实验仪器(1)UICC-RFID技术教学实验平台(2)Android操作系统平板(3)Windows操作系统电脑(安装有keil软件)3、实验原理(1)2.4G模块射频识别(RFID)是⼀种⽆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线电讯号识别特定⽬标并读写相关数据,⽽⽆需识别系统与特定⽬标之间建⽴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

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线电波(调成⽆线电频率的电磁场)。

标签包含了电⼦存储的信息,数⽶之内都可以识别。

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内,也可以嵌⼊被追踪物体之内。

许多⾏业都运⽤了射频识别技术。

将标签附着在⼀辆正在⽣产中的汽车,⼚⽅便可以追踪此车在⽣产线上的进度。

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

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数只牲畜使⽤同⼀个⾝份)。

射频识别的⾝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得以进⼊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

rfid系统构建报告

rfid系统构建报告

RFID系统构建报告1. 引言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识别和跟踪物体。

RFID系统主要由标签、读写器和后端管理系统组成。

本文将介绍如何构建一个基本的RFID系统。

2. 硬件准备为了构建一个RFID系统,我们需要准备以下硬件设备:•RFID标签:这些标签是用于贴附在物体上的,其中包含了唯一的识别码。

•RFID读写器:读写器用于与标签进行通信,读取标签上的信息。

•电源和连接线:用于给读写器和后端管理系统供电,并进行连接。

3. 软件准备除了硬件设备外,我们还需要准备一些软件工具,以便进行RFID系统的搭建和管理:•RFID中间件:中间件用于处理RFID读写器和后端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

•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标签的信息。

•后端管理系统:用于监控和管理整个RFID系统。

4. 构建步骤步骤一:安装读写器和连接设备首先,将读写器连接到电源,并通过连接线与后端管理系统进行连接。

确保所有设备都得到了正确的供电,并能够正常启动。

步骤二:配置读写器在后端管理系统中,通过配置界面或命令行工具,对读写器进行配置。

配置包括设置读写器的工作频率、功率和通信协议等参数。

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配置,并保存设置。

步骤三:贴附标签将RFID标签贴附到需要跟踪的物体上。

确保每个物体都有唯一的标签,并将标签与物体进行绑定。

步骤四:标签识别启动后端管理系统,并打开标签识别功能。

读写器将发送信号,与附近的标签进行通信。

一旦读取到标签的信息,后端管理系统将在界面上显示相关的数据。

步骤五:数据存储和管理将读取到的标签信息存储到数据库中。

通过后端管理系统,可以对标签进行查询、添加、删除等操作。

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并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

步骤六:系统监控和管理定期对RFID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检查读写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同时,对后端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5. 结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基本的RFID系统。

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和分析中期报告

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和分析中期报告

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和分析中期报告1.研究背景与意义RFID技术是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等领域的一种常见自动识别技术,在信息智能化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其易受到不良用户攻击,因此如何保证RFID技术的信息安全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安全认证协议是保证RFID的信息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本研究旨在设计并分析一种安全认证协议,提升RFID技术的信息安全性。

2.研究内容2.1 安全需求分析首先对RFID技术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从而提出安全需求。

其中最重要的安全需求是保证RFID卡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安全性,防止信息被窃取或篡改。

同时还需保证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

2.2 基于哈希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设计基于安全需求,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哈希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

协议包括预处理阶段、身份验证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三个部分。

在预处理阶段,阅读器和RFID卡生成私钥和公钥,同时预共享一定数量的随机数。

身份验证阶段采用哈希函数进行验证,确保通信双方的身份合法。

数据传输阶段利用对称密钥算法进行加密,确保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3 安全性分析为了验证协议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SPAN漏洞分析法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发现该协议可以有效抵御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并且能够保证通信双方的身份合法性和信息安全性。

3.研究成果与未来工作展望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哈希函数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并通过安全性分析验证了其可以有效保证RFID卡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安全性。

未来需要在实际应用环境下对该协议进行进一步测试和优化,以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RFID技术的完善应用。

RFID课程设计报告

RFID课程设计报告

RFID课程设计报告的时候去查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发生。

C.如果您是图书馆的馆长图书馆RFID系统可以帮助您扩大图书流通,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准,使图书馆从图书的监管者转变为知识的诠释者成为现实,而您要做的只是拓展图书馆的文化业务功能,使其更为人性化、乐趣化,从而更快地向集群化图书馆迈进。

二.概要设计1.系统总体网络设计RFID图书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五个部分:1. 数据中心:由中心数据服务器和管理终端组成,对图书档案管理信息集中进行储存和处理。

2. 内务管理系统:由管理终端和标签发行和打印终端组成,可以完成图书档案信息RFID标签的统一制作和装入新建图书档案等工作。

3. 流通管理系统:帮助管理员在图书档案借出时在标签内写入相关信息,归还时检验图书档案并验证RFID标签内信息。

4. 查询系统:通过管理终端和手持机方便地查询每一件图书档案的位置。

5. 系统管理:对系统功能及权限设置,帐号管理等。

为了充分利用先有的条码书目数据库,需要建立一个RFID数据库系统,保存电子标签UID(电子标签出厂时的唯一编号)和条码的对应关系及其他数据。

在ILASIII的基础上,利用EAI技术,实现外插式子系统的开发。

智能RFID图书管理系统共分为五个子系统。

图书编目子系统主要是保存相关信息到系统数据库中,数据库中要记录电子标签的UID号与条码号的对应关系;自助借还子系统与银行的ATM系统类似;柜台工作站子系统与以前的ILAS系统类似,包含借还和办理读者证等功能,所不同的是由于采用了RFID技术,工作人员在为读者办理借还手续时可以同时处理多本图书,即实现批处理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RFID读者证管理子系统中,当读者信息发生改变时,除了ILAS里做修改之外,要相应的更新RFID读者数据库;馆藏架位子系统主要是对每本书的存放位置进行定位。

2.设备介绍2.1图书RFID标签UHF(VANCH EPC Class1 Gen2)电子标签:图(2.1)图书RFID标签产品描述:图书馆专用,标签印刷内容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标签不干胶的表面涂层、面材及粘胶剂针对图书需求特别选择,选用符合EPC G2、ISO18000-6c标准的疏耦合RFID标签芯片。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RFID标签的读取和编程技能。

实验介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将信息存储在无线电波中,将射频标记放置在被识别物品上,然后使用合适设备对这个标记进行无线扫描,数据可被自动传送和处理。

RFID技术在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应用范围广泛,比如物流管理、智慧城市等。

RFID标签可实现自身的存储和加密,扩展其使用性。

实验步骤1. 理解RFID标签在了解RFID标签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传统条形码的原理。

条形码是将数字信息编成一条附带校验信息的线性或二维编码,用于识别商品或物品,需要由红色激光或红光扫描设备读取。

而RFID标签与条形码的区别在于,RFID标签是一种电子标签,可通过外界的无线射频识别其上的信息。

RFID标签是由标签芯片、融合包装材料、反射率和耐环境变化的防护材料构成。

标签芯片是RFID标签的核心。

它包含了控制功能、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防冲突回应等,并具有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RFID标签可分为被动式标签和主动式标签两种。

被动式标签与主动式标签的主要区别在于电源。

被动式标签不需要电池,能够直接通过感应到的信号进行工作。

主动式标签则需要自身电源,能够通过电池供电独立工作。

2. 初步认识RFID技术RFID技术可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种频率标准。

在低频频率标准中,读写器与标签间的通信距离较短,仅为几厘米至数公分。

而在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标准中,通信距离则可达数十米。

在RFID技术应用时,频段的选择与应用场景紧密相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实验流程本次实验的主要流程为:1.配备硬件设备:RFID读写器和标签2.连接设备,并准备好相应的开发平台和控制程序3.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4.在标签中写入新的信息5.重新读取标签中的信息,观察是否成功写入新的信息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写了读取和编程RFID标签的程序,对RFID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rfid课程设计报告仓库管理

rfid课程设计报告仓库管理

rfid课程设计报告仓库管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掌握仓库管理中RFID技术的使用方法。

2. 学生掌握RFID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天线和后端数据处理系统。

3. 学生了解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和零售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以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RFID设备,进行仓库管理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2. 学生具备利用RFID技术优化仓库管理流程的能力,提高库存管理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仓库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高对供应链管理的认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沟通与交流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RFID技术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物联网技术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操作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我国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物联网和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 物联网的定义与架构- RFID技术的历史与发展2. RFID技术原理与系统组成:- RFID标签、读写器、天线的工作原理- RFID系统的数据传输与处理流程3. RFID在仓库管理中的应用:- 仓库管理流程概述- RFID技术在入库、出库、盘点等环节的应用案例4. RFID设备操作与数据处理:- RFID设备的安装、配置与使用方法- 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技巧5. 优化仓库管理流程:- 分析现有仓库管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利用RFID技术优化库存管理、提高作业效率6. 实践操作与创新能力培养:- 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RFID设备-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 案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国内外RFID技术在仓库管理领域的应用案例- 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与教材紧密关联。

rfid 毕业设计

rfid 毕业设计

rfid 毕业设计RFID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逐渐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

RFID技术通过使用无线电信号来自动识别和跟踪标签上的信息,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数据管理和物流追踪解决方案。

在毕业设计中,RFID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在深入探讨RFID技术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RFID系统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RFID标签、RFID阅读器和RFID中间件。

RFID标签是RFID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它包含有关物体的信息,并以无线电信号的形式与阅读器进行通信。

RFID阅读器负责接收和解码标签发送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读的数据。

RFID中间件是连接标签和阅读器的软件,它负责管理和处理RFID系统中的数据。

二、RFID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在物流管理领域,RFID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库存管理、货物跟踪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通过将RFID标签附加在物品上,物流公司可以实时追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帮助物流公司优化库存管理,减少库存损失和过剩,并提高库存周转率。

在毕业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个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库存成本。

三、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拥堵,智能交通系统成为了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将RFID标签嵌入车辆中,可以实现车辆自动识别和通行费自动扣费等功能。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用于车辆的定位和追踪,提供实时的交通信息和路况监测,帮助驾驶员选择最佳路线。

在毕业设计中,可以设计一个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

RFID设备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RFID设备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RFID实验记录一、实验目的:随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的不断发展和传统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的效率低成本高,所以此次实验的目的是将RFID技术运用到改善道路信息收集上.在设计RFID道路系统中,将携带有道路信息的RFID标签铺设在道路或路边单元上。

配备有RFID读写器的车辆可以从标签中获取事先存储的道路信息(如,路面信息、沿线设施和沿线环境等),从而快速地掌握道路信息。

RFID电子标签主要有两种,无源电子标签自身不带有电源, 其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但是工作距离短;有源电子标签通过自身带有的电池供电,特点是识别距离长,但价格较高且寿命短。

为了达到道路信息采集的高效性、准确性和经济性。

2016年12月9日在茨坝镇的x003水团段分别对选购的有源RFID设备和无源RFID设备在车速、识别距离、有无遮挡物的不同变量下进行实验对比分析,最后,通过实验分析选出最合适的运用RFID技术改善道路信息采集方法的RFID设备。

测试的有源RFID设备为深圳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的SAAT-F527全向性读写器和SAA T-T505主动式电子标签,无源的RFID设备为深圳深圳捷通科技有限公司的JT—9292读写器和JT-15532抗金属标签,下面是本次实验的记录:二、实验设备参数1.有源RFID设备参数SAAT—F527 全向读写器该型号是工作在2。

45GHz频段的有源RFID读写器,该产品采用外置天线安装方式,可灵活配置各类全向、定向天线,具有覆盖范围广、识别率高、扩展性强等特点,读取距离在0到200米,范围可调。

广泛应用于医院、学校、工矿灯单位的人员区域定位等集成应用领域.技术指标:性能指标工作频率2。

4—2.48GHz输出功率+15 dBm (软件可调)接收灵敏度—95 dBm天线类型全向天线通信接口RS-232接口,10M/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通信拓展接口RS—485,韦根26/34应用软件平台提供基于C++,C#的API函数包标签操作性能支持标签协议私有协议支持工作模式兼容主动及被动标签读标签距离0~100米(取决于标签输出功率)识别速度200个标签/秒防碰撞处理300个标签同时读取机械电气性能防水等级IP 55电源DC 5V功耗300 mW尺寸190*120*40mm重量0。

rfid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rfid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rfid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RFID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物联网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趋势。

2.掌握RFID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

3.理解RFID技术在各类应用场景中的工作原理和实施策略。

4.熟悉RFID技术的标准体系和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

5.能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RFID解决方案。

6.掌握RFID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7.能够运用RFI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物流管理、资产管理等。

8.具备一定的RFID系统调试、优化和故障排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敏感性和好奇心,增强其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

2.使学生认识到RFID技术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RFID技术概述: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趋势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2.RFID系统结构:详细讲解RFID系统的核心组件,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RFID技术原理:深入解析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信号传输、数据编码和解码等关键技术。

4.RFID应用场景:介绍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

5.RFID系统设计:讲解RFID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系统需求分析、方案选型、系统架构设计等。

6.RFID标准与法规:阐述RFID技术的标准体系,以及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RFID课程设计报告-吴升.doc

RFID课程设计报告-吴升.doc

《通信专业电子系统课程设计A》课程设计报告系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101班学生姓名:吴升同组同学:威欢指导教师:高峰(课程设计时间:2014 年 1 月 3 日——2014 年 1 月 10 日)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 (2)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3.1 RFID实验系统电路图 (3)3.2RFID实验系统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 (4)3.3 RFID实验系统主要芯片资料 (6)3.4实验程序代码 (7)3.5实验步骤 (9)3.6电路调试过程 (9)3.7调试电路遇到的问题 (11)4.总结 (12)参考文献 (12)1.课程设计目的(1)熟悉和掌握RFID的一般组成和工作原理;(2)认识RFID技术的特点及优势;(3)初步了解到RFID的应用现状和前景;(4)通过实验熟练掌握RFID实验系统各工作部分的工作原理、高频电路的一般调试方法;(5)进一步巩固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严谨的实验作风。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1)RFID实验系统组成(2)RFID实验系统工作过程接通阅读器电源后,高频振荡器产生13.56MHz方波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送到天线线圈,在阅读器的天线线圈周围会产生高频强电磁场。

当应答器线圈靠近阅读器线圈时,一部分磁力线穿过应答器的天线线圈,通过电磁感应,在应答器的天线线圈上产生一个高频交流电压,该电压经过应答器的整流电路整流后再由稳压电路进行稳压输出直流电压作为应答器单片机的工作电源,实现能量传送。

应答器单片机在通电之后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会不停的通过输出端口向外发送数字编码信号。

单片机发送的有高低电平变化的数字编码信号到达开关电路后,开关电路由于输入信号高低电平的变化就会相应的在接通和关断两个状态进行改变。

开关电路高低电平的变化会影响应答器电路的品质因素和复变阻抗的大小。

通过这些应答器电路参数的改变,会反作用于阅读器天线的电压变化,实现ASK调制(负载调制)。

最新RFID设计方案

最新RFID设计方案

最新RFID设计方案在当今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物流管理、库存控制、门禁系统、智能交通等。

为了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最新的 RFID 设计方案应运而生。

RFID 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存储着物品的相关信息,读写器用于读取和写入标签中的数据,而数据处理系统则对读取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在最新的 RFID 设计方案中,电子标签的设计得到了显著的改进。

首先,标签的尺寸变得更小、更轻薄,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集成到各种小型物品上,而不会增加过多的负担。

同时,采用了更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提高了存储容量和数据处理速度。

不仅如此,新的电子标签还具备更好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稳定工作。

读写器的性能也有了大幅提升。

最新的读写器具备更远的读取距离和更高的读取精度,能够同时读取多个标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读写器还具备了多种接口和通信方式,如蓝牙、WiFi、以太网等,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

在数据处理方面,新的设计方案引入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通过将读取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快速分析和处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及时、准确的信息。

同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还可以挖掘出隐藏在数据中的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安全性方面,最新的 RFID 设计方案采用了多种加密技术,确保标签中的数据不被非法读取和篡改。

例如,采用了先进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拥有正确密钥的读写器才能解密和读取数据。

此外,还增加了身份认证机制,防止非法读写器对标签进行操作。

在能源管理方面,新的设计方案也有所创新。

对于无源电子标签,通过优化能量收集技术,提高了从读写器发射的电磁波中获取能量的效率,延长了标签的使用寿命。

最新RFID设计方案

最新RFID设计方案

最新RFID设计方案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

从物流管理到零售行业,从医疗保健到智能交通,RFID 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最新的 RFID 设计方案也在不断涌现。

RFID 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是存储物品信息的载体,阅读器用于读取标签中的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则对读取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最新的 RFID 设计方案中,对这三个部分都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创新。

首先,在电子标签方面,最新的设计更加注重小型化和低功耗。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标签的芯片尺寸越来越小,这使得标签能够更加容易地嵌入到各种物品中,而不会对物品的外观和使用造成太大影响。

同时,通过采用低功耗的芯片设计和优化的电源管理技术,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得到了显著延长,减少了更换标签的频率和成本。

为了提高标签的读取性能,最新的电子标签还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天线设计。

传统的天线设计在复杂的环境中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读取距离缩短或读取准确率下降。

而新的天线设计采用了多频段、自适应等技术,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提高标签的读取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阅读器方面,最新的设计着重于提高读取速度和灵敏度。

通过采用高性能的射频芯片和优化的信号处理算法,阅读器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读取大量的标签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阅读器的灵敏度也得到了提升,能够读取到更远距离和更微弱信号的标签,扩大了应用范围。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最新的阅读器还具备了多协议支持和网络连接功能。

多协议支持使得阅读器能够兼容不同标准的电子标签,提高了系统的通用性。

而网络连接功能则使得阅读器能够将读取到的信息实时上传到云端或其他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的远程管理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FID_XO 设计报告一.设计内容1)对晶体振荡器的核心振荡电路进行了详细的大信号和小信号分析,给出了偏置电流,振幅和驱动管之间的关系。

2)介绍了晶体振荡器相位噪声理论,并根据该理论对晶振的相位噪声性能进行了优化。

在电路中增加了一个RC 滤波器,提高了相位噪声性能。

3)使用tsmc0.18工艺具体设计实现了一种10M 和20M 的晶体振荡器。

二.晶体振荡器理论2.1 晶体等效模型从理论上讲,晶体的每一个机械振荡模型都可以等效为电效应中的一个R s ,L s ,C s 串联谐振支路,其串联阻抗为Z s 。

而在实际的振荡过程中,振荡只发生在一种特定的工作模式,因此晶体可以等效为对应的一组串联RLC 支路,而与其它工作模式对于等效的支路可忽略。

所以,晶体谐振器的等效模型如图2.1,我们要清楚真正起谐振选频作用的是晶体本身,也就是串联RLC 支路,并联支路为其静态电容和封装电容。

晶体的阻抗表达式为:)(1)(22ps p s s p s s s s s s C C C C sR C C L s s C sR C L s s Z +++++= (2.1) 式2.1中Z 为晶体阻抗,s 为拉普拉斯变量,R s L s C s 分别为晶体的等效串联支路的电感电容和电阻,C p 为晶体的等效并联电容。

Rs CsCpLs图2.1 石英晶体等效模型和符号 对于AT 切片型石英晶片,其串联谐振频率f z (kHz)约为1670除以晶片的厚度T(mm),并联电容约为串联电容250倍,等效串联电阻为几欧姆到几百欧姆不等。

串联Q 值:s ss R L Q ω=并联Q 值:p p CR Q ω= 从晶体的等效模型可以看出,晶体存在着两个振荡频率,分别是串联谐振频率f s 和并联谐振频率f p 。

s s s C L f π21=)(21ps p s s p C C C C L f +=π f s 又称为本振频率,它只跟晶体本身的参数有关,同外部的影响无关。

我们希望晶振的工作频率越接近本振频率越好,因为并联谐振频率f p 跟C p 有关,而C p 又与外界的电容有关,有一定的不可控制性。

引入一个概念:牵引因子ρ,用来衡量振荡器相对于本振频率的偏移。

s s f f f -=ρ 一般情况下1<<ρ图2.2 石英晶体阻抗频率特性曲线根据谐振晶体的模型和阻抗表达式可以得到谐振晶体的阻抗特性图,如图2.2。

可以看出,在频率从低到高的增加的过程中,起初晶体可以被看作一个电容,其阻抗值随着频率的增加不断的降低。

频率增大到谐振频率f s处,情况出现变化,阻抗有一个90度的相移变为正值,即从容性变为感性。

事实上,晶体振荡器工作时就发生在f s 到f p的区域,此时晶体表现为电感特性,如果外部网络表现为电容特性提供一个负阻,就可能会发生振荡。

2.2 晶体振荡器的性能指标晶体振荡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功耗,相位噪声,振荡幅度,频率稳定度,启动时间,带负载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功耗和相位噪声。

2.2.1 功耗晶体振荡器的功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晶体的机械振动消耗,另一部分是有源振荡电路的消耗。

晶体功耗的表达式为:[]s x L p p x R V C C f P 2)(221+≈π其中,P x 为晶体的功耗,f p 为并联谐振频率,C L 为晶体的电容负载,V x 为晶体两端的输出电压幅度。

这一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晶体参数一般会给出最大驱动功率,若在实际应用中晶体功耗超过了该值,则被称为过驱动。

过驱动的状态会加速晶体的老化,影响晶体的长期频率稳定性,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晶体的损坏,晶振停振等。

有源振荡电路的功耗可由瞬时功耗积分得到:dt t i v dt t p P t osc t osc ⎰⎰==00)()(但上式一般只用于理论上的工具求功耗,在实际设计时,晶体振荡电路的功耗同芯片内的其它模块的功耗一样,一般用平均电流I 来表示。

2.2.2 相位噪声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分为两种:长期频率稳定度和短期频率稳定度。

我们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谐振晶体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会逐渐的发生老化,性能参数会慢慢的发生变化,随之它的谐振频率也会发生改变。

而且,周边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晶振的谐振频率。

从长期时间上看,晶体频率的变化有一定的确定性。

该指标被称为晶振的长期频率稳定度。

随着晶体生产研究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晶体的长期频率稳定度一般都比较理想,通常可以控制在10ppm/10years内。

短期稳定度指的是噪声引起的振荡信号的频率波动。

通常有两种方法表示短期频率稳定度,从时间域上讲就是抖动时间,从频率域的角度考虑就是相位噪声。

晶体振荡器中低频偏处的相位噪声主要来源于晶体谐振器,而高频偏处的相位噪声则主要来自于振荡电路。

影响电路噪声变为相位噪声的因素包括:振荡电路特性的非线性,不稳定的振荡幅度以及过大的驱动功率。

频率综合器低频偏处的相位噪声会影响被调制信号,降低它的信噪比;高频偏处的相位噪声会干扰其它信号信道。

而频综中低频偏相位噪声的主要来源就是晶体振荡器。

因此,晶体振荡器的低相位噪声性能对整个射频收发系统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2.2.3 晶振的其它衡量指标温度是影响晶体特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晶体的切割类型对它的温度特性影响相当大,虽然良好地切割角度可以使晶体得到很好的温度特性,但在一些对频率稳定度要求严格的系统中,必须要采用温度补偿技术提高晶振的温度稳定性。

供电电压,负载等也都是影响频率稳定度的因素。

所以为了追求高噪声性能,为了晶振提供专门供电的LDO电源必须的。

负载阻抗的变化会改变振荡环路中信号的相位从而对振荡频率有一定的影响,可以增加一个输出缓冲级来隔离负载阻抗。

2.3 Santos 结构晶体振荡器分析2.3.1 主振荡电路如图2.3(左)为Santos 晶体振荡器的主振荡电路,M1管是放大主管提供能量以维持振荡,电流源I B 是M1提供偏置电压。

图2.3(右)主振荡电路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通常认为电流源较为理想,其输出阻抗可以被忽略,电容C3为晶体并联支路C p 和M1管漏栅寄生电容C GD 并联之和。

R B 与晶体模型并联,会降低晶体的Q 值,因此它的值要取得大一些。

图2.3 Santos 结构晶体振荡器及其小信号等效模型在本小节的电路分析中,我们采用阻抗分离的方法来研究电路,完成其起振时间,临界跨导等公式的推导。

图2.4是阻抗分离的示意图,Z c 为振荡电路阻抗,阻抗Z1,Z2,Z3用来表示电容C1,C2,C3,图2.4所示,有表达式:)//(21213Z Z g Z Z Z Z m c ++=图2.4 阻抗分离分析2.3.2 小信号线性分析2.3.2.1 起振时间和时间常数晶体振荡器没有输入信号,振荡过程是电路内部的噪声通过振荡电路的放大和过滤,从小到大,逐渐增强的过程。

在电路刚刚起振的时候,振荡信号的幅度非常小,属于线性小信号,此时可以用线性模型来分析电路,如图2.5。

当振荡信号幅度增大到一定的程度,电路的非线性环路增益降为1,电路的振荡就稳定下来。

假设振荡是以指数的形式建立起来的,即:)(0i t e I I τ=其中I 0为开始振荡时的电流幅度,)(i τ为时间常数。

电流I 的轨迹图如图2.5(右)所示。

时间常数表达式:R Z Li c +=)Re(2)()1(τ对上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建立时间T ab :⎰=ib ia ab di i i T )(τ可以使用图解法来估算ii )(τ的值,如图2.6,得到T ab 的近似表达式:)ln(0a b ab i i T τ=代入晶体参数值可得,其中时间一般约为5-15τ图2.5 晶体等效电路和阻抗Zc 随电流幅度I 的变化曲线图2.6 图解法求起振时间2.3.2.2 临界跨导和牵引系数本节将在电路小信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主振荡电路的起振情况,详细地推导振荡电路在线性条件下的起振条件,临界跨导和牵引系数,并给出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分析,理论的推导都是基于理想无损线性模型,之后再考虑实际电路中的非理想情况对个参数的影响。

用容抗代替上式中的阻抗,可得:)()(132121213C C C C C s g C C s g sC Z m m c +++++= 进一步简化得:)(/13212123213C C C C C s g C C C sC Z m c +++-+= 图2.7为阻抗Zc 以跨导m g 为变量时,在复平面上的阻抗圆图。

可以看出,当m g 为零时,电路阻抗Zc 可以看做电容C3并联电容C1,C2的串联值,即))/((121213C C C C C Z c ++=ω;当m g 无穷大时,电路阻抗就为电容C3,3/1C Z c ω-=。

图2.7 以m g 为参数的阻抗Zc 的阻抗圆图从图2.7中可以看出,在跨导m g 从零增大到无穷大的过程中,电路阻抗Zc 在复平面上走过了一个半圆,从虚轴上的一点到另外一点。

阻抗圆的半径跟电容C1,C2,C3的值有很大关系。

在A 点时,电路阻抗实部为-Rs ,同晶体串联电阻Rs 相抵消,振荡器振荡稳定。

牵引系数ρ的值同阻抗Zc 的虚部相关。

可以看出,A 点离虚轴非常近,这说明在稳定振荡时电路的跨导值比较小。

A 点是振荡电路的临界条件点,A 点的临界跨导表示为crit m g ,。

从图2.7上看,B 点也是临界条件点,理论上讲B 点有振荡的最大跨导max ,m g ,但是B 点不满足相位稳定条件,不足以维持振荡。

opt m g ,对应于电路的最优效率值,当跨导为opt m g ,时电路的起振时间最短,若crit m g ,大于opt m g ,则电路不会起振。

阻抗圆的半径和牵引系数ρ相关,增大C1,C2的值可以有效地减小ρ值,但这也会引起功耗的增加。

如果振荡电路要顺利起振,需要克服晶体谐振器中的损耗,即阻抗Zc 实部的绝对值要远大于Rs,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计算crit m g ,和ρ的近似值。

如果阻抗圆的半径很大,则Zc 的虚数部分和m g =0的值基本相等,所以有:)(1221213C C C C C C s ++-≈ωωρ 21213C C C C C C s++=ρ 令Re(Z c )=-R s ,则可得出:2123231212,)(C C C C C C C C R g s critm ++≈ω 又有品质因素s s C R Q ω/1=,则212212212323121,4)()(C C C C Q C C C C C C C C C QC g s s crit m +=++≈ρωω可以看出,临界跨导的大小同振荡频率成正比,但同2ρ成反比。

因此,增加跨导m g 的值,可大幅减小频率牵引参数ρ,提高了频率稳定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