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模式也是家长和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在幼儿园教育中,很多老师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幼儿整理习惯养成的模式。

一、模仿引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模仿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学习方式。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引导来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在教室或者活动室中,老师可以示范给幼儿看如何整理玩具、书籍等物品,然后引导幼儿一起来整理。

在实际操作中,老师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整理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愿意主动去养成整理习惯。

二、游戏引领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整理相关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引领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可以利用游戏让幼儿在整理玩具的过程中学会分类、归纳,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培养整理习惯的目的。

三、情境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去体验整理带来的乐趣和利益,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整理教室、游戏室、图书室等公共场所的活动,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整理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整理观念和习惯。

四、激励奖惩激励奖惩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在整理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幼儿来说,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奖励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养成整理习惯。

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小礼物、表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整理习惯的重要性,形成自觉整理的习惯。

对于不整理或者懒惰的行为,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幼儿认识到不整理的后果,从而主动去养成整理习惯。

五、家园共育在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和幼儿园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园和家庭是孩子成长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只有家园共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家庭作业、家长会等活动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整理习惯养成中来。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摘要】幼儿整理习惯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建立幼儿整理习惯的方法包括制定明确的整理计划和给予适当的奖励,培养幼儿整理习惯意味着教育他们珍惜物品和维护环境的重要性。

创造良好整理环境和激发幼儿整理兴趣同样重要,可以通过布置整洁的空间和玩具来实现。

而通过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可以促进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

最终,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双方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

建议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幼儿整理兴趣,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整理习惯- 养成模式- 方法- 意义- 环境- 兴趣- 家庭合作- 学校努力1. 引言1.1 幼儿整理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整理习惯的重要性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整理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幼儿时期是习得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教会幼儿如何整理物品、保持环境整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培养幼儿整理习惯,可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

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认真细致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各种情况。

家长和教师都应该重视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建立幼儿整理习惯的方法一、示范引导: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表率行为来引导幼儿学会整理。

在幼儿面前展示整理清洁的习惯,让幼儿模仿学习。

二、制定规范:为幼儿制定整理规范和流程,例如告诉幼儿每个物品的归放位置,指导幼儿按照规定将物品整齐摆放。

三、奖励激励: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来激励幼儿整理的行为,可以是口头表扬、小礼物或者一些奖励积分,根据幼儿的喜好设定奖励方式。

四、培养责任感:告诉幼儿整理是每个人的责任,让幼儿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养成整理好习惯(说课稿)-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养成整理好习惯(说课稿)-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养成整理好习惯(说课稿)-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一、引入家长总是会提醒我们养成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也会伴随我们一生。

然而,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爱整理书包等等。

今天的主题班会就是要和大家谈一谈如何养成整理好习惯,让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顺利。

二、正文1. 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会伴随我们一生,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个人形象和情绪,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所以,我们需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好的习惯对未来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努力去养成好的习惯。

2. 清理个人物品每个孩子都有很多个人物品,比如文具盒、书包、衣服等。

当这些物品杂乱无序时,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容易让孩子感到压抑。

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养成定期整理个人物品的习惯,让自己的书包、文具盒和衣柜变得整洁有序。

3. 教育孩子如何规划时间时间管理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孩子如何合理地规划时间。

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既能让孩子的学业更有条理,也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时间的珍贵和有限性,让他们合理地安排时间,制定计划和目标,并通过行动的力量逐步去实现。

4. 教育孩子如何打扫家务许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忽略家务,这样的习惯容易让孩子没有耐心和自理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让孩子们养成打扫家务的好习惯。

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负责清洁自己的房间、整理书柜、餐后洗碗等。

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实用能力,也能让他们养成细心整洁的习惯。

5. 面对挑战养成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真正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所以,当孩子面对养成好习惯的困难时,家长和老师需要鼓励和支持他们。

在鼓励和支持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养成好的习惯。

三、总结最后,我们通过以上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方法和技巧,让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出色和优秀。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培养幼儿“整理”习惯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
第一课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教育引导,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长可以告诉幼
儿要将玩具摆放整齐,衣物放在指定的位置,家长还可以和幼儿一起整理书桌、书包等,
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也是培养幼儿“整理”习惯的重要环境。

幼儿园可以通过环境布置和活动设计
来引导幼儿主动整理。

每天的早操后,可以要求幼儿将自己的鞋子整齐放好,或者在大型
玩具和图书区设置专门的整理区,引导幼儿将玩具和书籍摆放到指定位置。

可以通过游戏、歌谣等方式培养幼儿“整理”习惯,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校教育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规则制定来培养幼儿的整理
习惯。

在课堂结束时可以要求幼儿将书本整齐摆放,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榜样的作用,激
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整理活动等方式,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和
自觉性。

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要关注幼儿的日
常生活,给予正确的引导;幼儿园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整理;学校要通
过教育课程和制度规范,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助幼儿养
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质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好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其中“整理”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

通过整理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提供帮助。

然而,对于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要逐步实现,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思维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采用多种方式手段,设计出适合幼儿的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传递家庭文化传统渗透“整理”意识在幼儿园教育中,最常见的是通过类似军训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开始领悟“有序是规律,整洁是美德”的精神内涵。

当然,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平时的细微点滴的引导,渗透“整理”习惯。

例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把整理当作责任,而要增加游戏性,将幼儿生活中的纪律原则变成游戏,提高幼儿的兴趣点和参与度。

通过树立学习范例引导孩子建立清洁卫生习惯幼儿在学园里面,不仅仅是与老师相处,还要与同学相处,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增强幼儿的互动合作意识,相互帮助,共同维护环境卫生。

老师可以以身作则,将环境保持干净卫生的游戏形式吸引到幼儿游戏中来,让孩子们在保持卫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全班幼儿园访问社区,了解社区的环境情况,学习地球公民的观念和爱护环境的习惯,从而建立起幼儿童内在的卫生环保意识。

通过家园共同配合培养幼儿整理习惯在与家长沟通方面,教师可以带领父母参加相关家庭教育课堂,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增强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

另外,通过家长跟幼儿一起实践生活日常,随时检查家庭卫生情况、整洁卫生活动的重要性,让家长和幼儿建立卫生清洁工作的共同体,培养孩子内心的整理习惯。

通过建立学校制度规范学生整理习惯学校制度是规范和教育幼儿的必要手段之一。

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纪律要求,规范幼儿的教育行为。

例如,老师可以通过掌声、欢呼鼓励幼儿,增加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创意生活活动,如折纸、糖果、蛋糕等等,让幼儿亲自体验整理的有趣过程,从而充分体现“劳动最光荣”,建立幼儿整洁卫生意识。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幼儿的整理习惯养成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幼儿整理习惯的定义、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幼儿整理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环境整洁和有序的行为习惯。

它是在幼儿发展的特定阶段形成的,并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模式可以分为家庭模式、幼儿园模式和学校模式。

家庭模式是幼儿整理习惯最早、最基础的养成模式,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模式。

家长可以通过榜样示范、言传身教和积极激励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教育幼儿要爱护自己的物品,不乱扔和乱放,保持环境的整洁和有序。

通过与孩子一起整理房间、摆放玩具、清洁餐具等活动,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到整理工作中。

幼儿园模式是在家庭模式的基础上,幼儿园对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幼儿园可以设置整理活动的时间和场所,让幼儿有机会锻炼整理物品的能力。

幼儿园也可以通过绘本、游戏、歌曲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整理的积极性。

利用故事讲解衣物的叠叠乐,引导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利用游戏教育幼儿如何整理玩具,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学校模式是在幼儿园模式的基础上,对幼儿整理习惯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评价机制和日常管理等方式,加强对学生整理习惯的培养。

在学校设置整理活动的时间,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整理任务;在学校的评价体系中加入对整理习惯的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整理活动;在日常管理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定整理的标准和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模式可以通过家庭模式、幼儿园模式和学校模式来进行培养。

家长、幼儿园和学校都是幼儿整理习惯养成中重要的教育主体,应该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还需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使整理习惯能够真正内化为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

小学生幼小衔接自我整理习惯养成材料

小学生幼小衔接自我整理习惯养成材料

小学生幼小衔接自我整理习惯养成材料
作为小学生,我们即将迈入幼小衔接的新阶段。

在学习方面,
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其中,整理习惯
是尤为重要的一项。

只有养成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我们才能更好
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更好地利用资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那么,如何养成好的整理习惯呢?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几个方
法和经验分享:
一、规划学习和生活时间
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是可以规划的,我们应该制定一个适合自己
的时间表,明确每天应该完成的任务和计划,这样可以让我们更
好地掌握时间,不会浪费时间,也不会错过重要事项。

二、定期整理个人物品和学习资料
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会收集很多东西,如课本、笔记、
文具、玩具等。

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整理,就会堆积起来,影响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整理个人物品和学习资料,把不需要的或者已经使用过的东西清理出去。

三、培养空间整洁和卫生习惯
一个整洁和卫生的环境可以让我们更加舒适,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集中精力。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空间整洁习惯,保持家庭和学习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四、培养物品归位和分类的习惯
物品归位和分类的习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找到我们需要的物品。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物品归位和分类的习惯,使自己的物品更加井然有序。

以上几点,是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养成好的整理习惯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过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时间,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教育中强调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之一就是整理习惯。

整理习惯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将个人身体、玩具、书籍等东西摆放整齐的一种行为方式。

在整理习惯的养成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和责任感,让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在养成幼儿整理习惯的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意识是指在生活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意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

幼儿处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发展速度快,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也高。

家长和老师应该利用这一时期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到整理习惯的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们认识到整理习惯的重要性,并主动地想要进行整理行为。

比如,在幼儿园中,老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属于幼儿的空间,让幼儿感到舒适和喜欢,并在每天定时整理教室时给予合理的表扬和奖励,让幼儿明确整理行为的好处,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要在整理习惯的养成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孩子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且愿意去负责、去承担这份责任。

在整理习惯的过程中,要让幼儿能够理解整理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别人的责任。

为此,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矩和纪律,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在完成整理之后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同时,也要针对孩子们的不足,及时纠正和指导,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从而懂得责任与担当。

最后,要注意让幼儿在整理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

在孩子的心理发展中,快乐和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能够给孩子充分的动力和积极性。

因此,在培养幼儿整理习惯时,要把握好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乐趣。

家长可以适当创造一些游戏化的整理方法,让孩子在整理中体会到快乐和成功的感觉,从而让整理从枯燥乏味变为生动有趣。

总之,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家长和老师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让幼儿在整理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管理、责任感和快乐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教案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教案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及对幼儿的意义;2.能够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3.学习使用幼儿园的学习小屋,使幼儿能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二、教学内容1. 意义首先,我们需要让幼儿们了解整理的重要性,以及整理对他们成长的意义。

整理可以培养幼儿的理解力、注意力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控力。

2. 打造整洁的环境幼儿园需要为大班幼儿提供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经常检查课室、床位、储物柜等设施,保证它们清洁干净,方便幼儿使用。

3. 引导幼儿整理物品在幼儿园里,幼儿需要有自己专属的储物柜,将个人物品放入其中。

同时,我们会向幼儿示范如何整理物品,并引导幼儿整理储物柜,培养他们自己整理物品的习惯。

4. 使用学习小屋学习小屋是一种方便幼儿整理物品的工具。

在学习小屋里,每个幼儿都有专属的盒子或篮子,可以放置自己的物品。

我们需要教会幼儿如何使用学习小屋,让幼儿们能够熟练、自如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幼儿亲身体验整理物品的过程,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整理的技能和方法。

2. 示范法示范法是指教师亲身示范,引导幼儿模仿,帮助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

3.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让幼儿一起完成整理物品的任务,通过相互帮助和交流,促进幼儿自觉整理物品的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流程设计1. 认知环节教师介绍整理的重要性整理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控力。

教师介绍培养整理习惯的意义培养幼儿整理习惯,不仅能够让幼儿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也能够让幼儿掌握整理的技能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2. 学习环节教师示范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幼儿演示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让幼儿亲眼看到和亲身体验,帮助幼儿掌握整理的技能。

让幼儿自己整理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整理物品,通过此过程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和自信心。

幼儿园收纳教育《好习惯从整理开始》教案分享

幼儿园收纳教育《好习惯从整理开始》教案分享

幼儿园收纳教育《好习惯从整理开始》教案分享幼儿园收纳教育《好习惯从整理开始》教案共享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幼儿的整理和收纳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共享一份幼儿园收纳教育的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幼儿整理教育。

一、整理的意义1. 整理的重要性整理不仅可以让环境变得整洁美观,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整理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会分类、归纳和安排物品的能力,这对他们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整理的好处通过整理,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格和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理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整理教育的实施1. 整理教育的目标通过整理教育,让孩子养成有序、整洁、爱护物品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的自理和合作能力,激发幼儿对环境整洁的自觉性,建立正确的美化环境的观念。

2. 整理教育的内容(1)分类整理: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些具有相互关系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分类整理。

比如把不同种类的积木分别放在不同的盒子里,让幼儿自己清楚物品的种类。

(2)生活整理: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日常生活用品的整理,如整理自己的玩具、图书、游戏道具等。

(3)环境整理: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整理教室、操场等公共场所,培养幼儿爱护环境和集体荣誉感。

三、整理教育的方法1.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整理的游戏,如寻宝游戏、分类游戏、整理比赛等,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整理的技能和习惯。

2. 活动引导法每周开展一次环境整理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逐步培养幼儿的整理意识和习惯。

3. 榜样示范法教师在平时注意自己的仪表、物品整理,给幼儿树立榜样,带动幼儿形成模仿习惯。

四、整理教育的实施效果整理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但是一旦灌输到幼儿的思想中,就能够为他们的一生受用。

通过整理教育,幼儿的生活将更加有序、自律,他们将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幼儿园整理小能手:好习惯从整理开始教育教案设计

幼儿园整理小能手:好习惯从整理开始教育教案设计

幼儿园整理小能手:好习惯从整理开始教育教案设计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们总是希望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而整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整理,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爱护和整理自己的物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整理小能手的教育教案设计,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幼儿培养整理的好习惯。

一、整理的重要性1.整理是生活的一部分整理不仅仅是简单的清理和收拾物品,更是整个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整理,孩子们可以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空间,让生活更加有序和清洁。

2.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整理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如何安排和规划自己的生活。

这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整理小能手的教育教案设计1.清晰的目标和要求在教育教案设计中,首先需要明确整理小能手的教育目标和要求。

包括培养孩子们的整理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等。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歌曲、绘本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了解整理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3.养成环境的营造在整理小能手的教育教案设计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成环境。

通过布置整洁的环境、示范整理的正确方式等,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整理。

4.观察评估和反馈教育教案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观察孩子们的整理行为,并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

也要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整理小能手的教育教案设计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除了传授整理的方法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自觉地去整理和管理自己的生活。

教师们也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从自身做起,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在整理小能手的教育教案设计中,教师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整理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也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配合,让整理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在整理中学会爱护、共享和尊重他人。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幼儿时期是习得整理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整理习惯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

下面我们就来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一、父母示范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整理习惯,不要让孩子看到家里一团乱的样子,父母要定期整理家务,保持家中的整洁和有序。

这样孩子会从父母的行为中学到整理的重要性,并且潜移默化地养成整理习惯。

二、及时引导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时父母要及时引导他们。

当孩子乱扔玩具的时候,父母要及时教育他们将玩具放回原位;当孩子看书后随手丢在地上时,父母要及时教育他们要将书收拾整齐。

通过及时引导,可以让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

三、设立规则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整理的规则,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

比如每天晚上睡觉前将床铺整理整齐,每天晚饭后将餐具收拾到指定的位置等。

通过制定规则,可以帮助孩子养成有条理和秩序的生活习惯。

四、激励奖励在孩子养成整理习惯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激励奖励的方式来鼓励他们。

比如在孩子按时整理房间之后可以给与表扬或小礼物,这样孩子会觉得整理是一种值得做的事情,从而更容易养成整理习惯。

五、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家务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摆放衣物等。

通过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激发他们养成整理习惯的动力。

六、创设整理的环境父母可以在孩子的房间、游戏区等地方设置一些整理的环境,比如收纳箱、衣柜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整理的过程中更容易找到适当的地方放置物品,从而养成整理的习惯。

七、合理引导在养成整理习惯的过程中,父母要做到合理引导。

不要强迫孩子整理,而是要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整理。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要整理,同时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模式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榜样示范。

通过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可以更容易地养成整理习惯,并且在整理习惯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说课讲解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说课讲解

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北京市朝阳区爱绿艺术幼儿园幼儿良好习惯养成》家长手册第一部分总则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教育孩子的第一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建立科学的一日生活常规,幼儿生活规则的建立、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很好地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基。

为了让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配合,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特制定本《手册》。

第二部分一日活动行为细则幼儿的生活包括家庭、幼儿园两部分,可以根据活动性质相对划分为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四大类活动。

各类活动在幼儿发展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要注意各类活动的有机联系,做到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使一日生活成为真正的教育整体。

一、生活活动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幼儿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动,具体包括:入园、盥洗、餐点、饮水、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

(一)入园良好习惯要求u 幼儿要求1.入园时能主动自觉地洗手。

2.按要求带齐当日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3.着装整洁舒适,便于活动。

4.愿意接受晨检,身体不适能告诉保健老师。

5.按时、愉快入园,有礼貌主动地向保安、门卫、老师、同伴问好,与家长告别。

6主动参加晨间活动,遵守活动规则,活动后将玩具放回原处,摆放整齐。

u 家长要求1.按要求帮助幼儿带齐当日所需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确保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如硬币、针、尖锐的玩具、打火机、豆类、纽扣、火柴、打火机等到园。

幼儿的着装整洁舒适,便于活动。

2.8:00前护送幼儿入园,养成按时入园不随便迟到的习惯。

3.告诉幼儿入园时能自觉地洗手。

4.教育幼儿有礼貌地向门卫、保安、保健员、老师、同伴问好,与家长告别。

与老师交接后方可离园。

5.鼓励幼儿主动接受保健人员的晨间检查,身体不适能告诉保健老师。

6若需委托幼儿园喂药,应主动填写好委托服药登记表(服药者姓名、性别、年龄、班级、药品名称、服药计量、服药方法 )交保育员。

7观察幼儿身体、情绪和精神面貌,主动向保育员和当班教师报告幼儿的特殊情况,尤其是身体的不适。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幼儿的“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养成整理的习惯,可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责任感和自理能力,使他们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和周围的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的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要建立起规范的整理习惯。

幼儿的整理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示范。

教师和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整理的规则,例如每天固定的整理时间,整理的内容和方法等等。

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在物品的摆放和分类上树立榜样。

通过不断的重复和引导,幼儿的整理习惯会逐渐形成。

要进行积极的激励和奖励。

幼儿在形成整理习惯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幼儿一些小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或者小红花等等,以激励和强化他们的整理行为。

也要注意及时给予孩子反馈,让他们能够知道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有意义的。

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整体观念。

幼儿在整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还要学会整理周围的环境。

教师和家长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整理活动,让孩子们参与到整理班级或者家庭环境的过程中。

通过参与整理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整体的效果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整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要形成习惯的养成周期。

幼儿的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坚持和耐心。

在整理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力,例如幼儿的反抗和抵触等等。

这时候,教师和家长要保持耐心,不断引导和激励幼儿,让他们慢慢适应和接受整理的习惯,在一段时间后形成固定的习惯。

浅谈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摘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在日常生活习惯与生活技能当中,幼儿的整理习惯表现得问题尤为突出,比如在孩子参加完区域活动以后,材料的整理多多常常是呈现出“玩时人潮拥挤,收拾空无一人”的景象,造成活动区域材料摆放凌乱、破坏严重。

不仅仅影响到班级里的环境整洁卫生,更是不利于下次游戏活动的开展,甚至是给老师带来很多本可避免的体力劳动。

幼儿阶段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幼儿阶段,如果为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我服务能力将对孩子的一生受益。

关键词:幼儿园、整理习惯、自我服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当中指出,孩子要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因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也是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基础。

那在幼儿园的三年中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的培养目标,也针对小、中、大三个年龄段进行了细化分析,例如在小班,我们提倡让孩子养成看完图书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的习惯;在中班,我们提倡让孩子能够整理自己的物品,比如说衣服的整齐叠放;在大班,我们提倡让孩子按照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如何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及《纲要》精神的指导下,针对小、中、大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结合一日生活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整理愿望和需求,并将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渗透在一日生活当中,从老师的监督、要求,变成孩子们的主动整理和习惯养成,成为我们研讨的话题。

一、启蒙意识我们常说外在的行为是内在意识的体现,要想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整理习惯,首先必须为孩子们树立整理的意识。

只有孩子们认同整理是一件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意识的去学习整理的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渗透孩子们的整理习惯的启蒙意识。

例如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具体形象思维,教师通过一日生活当中实际发生的情形:玩具扔的到处都是、操作材料乱放在一起、图书杂乱无章的摆放等等场景,当我们在充满杂乱无章的环境中生活学习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便?教师通过体验实际环境、集体教学教育活动、播放课件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感受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整理?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教师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通过体验来感受整理的重要性,强化孩子们的整理意识,逐步学习并尝试整理。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整理书包》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整理书包》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整理书包》一、前言《整理书包》是一篇针对幼儿园大班孩子的教育文章,也是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生活小技巧的指导。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学会整理书包是一个重要的能力,能够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学习成绩。

因此,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帮助幼儿园大班孩子整理书包,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二、基本内容1. 整理书包的意义首先,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到整理书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在忙碌的生活中节约时间,还能够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处。

在幼儿园大班,孩子们每天都要带上各种书籍和物品,只有正确地整理书包,才能够保证学习和生活的顺利展开。

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整理书包的意义。

2. 整理书包的方法整理书包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们:2.1 分类整理首先,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分类整理书包的重要性。

孩子应该按照书本、文具、衣物等不同种类进行分类放置。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小盒子或袋子将物品分类,使得书包内部更加整洁。

2.2 坚持清理其次,我们应该坚持每天清理书包。

孩子要习惯于每天晚上将书包里的垃圾、残留食品等清理干净,并且将需要准备的物品放到书包里。

这样可以避免书包内的混乱和杂乱。

2.3 养成好习惯最后,整理书包还需要孩子们养成好习惯。

我们要引导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培养好习惯,比如整理玩具、床铺等。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顺利地整理自己的书包。

3. 整理书包的技巧3.1 小盒子妙用针对孩子经常将纸巾、文具混在一起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使用小盒子。

把纸巾、文具分别放在不同的小盒子里,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物品的摩擦,也能够使书包内部更加整洁。

3.2 每天检查引导孩子每天早晨检查自己的书包,看看是否放置合适,是否需要准备什么,以免忘带某些重要物品。

3.3 利用外部口袋许多书包都会有很多外部口袋,可以满足家长孩子储藏生活用品的需求。

幼儿园教案《我会整理》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我会整理》说课稿

《我会整理》说课稿亲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上(下)午好!我是中心幼儿园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我会整理》。

下面我将从本次活动的教材、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教学法、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本次活动进行说明和阐释。

一、说教材设计师计意图:《我会整理》活动生动有趣,在特定的情境中操作,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中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

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境来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形成幼儿的数学感,以此来实现新《纲要》中提出的“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引导幼儿尝试学习按一个维度对常见事物进行分类。

”二、说目标: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1)初步了解整理东西的小常识。

(2)能够按照物品用途对物品进行分类摆放正确。

(3)感知分类整理的方法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三、说重难点根据目标,我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能找出相同种类的物品,并知道摆放在一起。

这个重点是新知识的传授和接受的过程,让幼儿明白相同的物品应该放在一起。

难点是:学会把特征相同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养成分类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四、说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活动目标更好的服务,所以我准备了ppt,玩具柜,自制小冰箱、小衣柜和各种玩具,食物以及衣物。

五、说教学法本次活动我才用了情境教学法,操作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

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多通道参与法,尝试法。

六、说教学过程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在活动开始前,我会告诉幼儿:“小朋友,今天是我的生日,你们愿意来参加我的生日派对吗?我们一起来唱《生日快乐》歌吧!”这样可以快速激发幼儿兴趣,带入情境。

2.进入情境,帮“我”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在我很开心与幼儿分享礼物后,突然摆在桌子上的礼物都被碰在了地上,需要小朋友们的帮助。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

浅析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幼儿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其中“整理”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幼儿养成整理习惯,使其能够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环境。

本文将对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进行浅析。

养成整理习惯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设置整理习惯的培养计划,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示范来引导幼儿养成整理习惯。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建立起整洁的家居环境,并与孩子一起整理物品和玩具等。

将整理习惯分阶段培养。

幼儿的认知和能力有限,教育者应该将整理习惯的养成分为不同的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

初期可以从简单的玩具整理开始,如拼图、积木等;随后可以逐渐引导幼儿整理自己的书包、自己的座位等;最后可以教导幼儿整理共享空间,如教室里的书架或者玩具柜等。

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培养幼儿整理习惯。

幼儿喜欢玩耍,因此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来引导幼儿整理物品。

可以设置一个物品分类的游戏,让幼儿将不同的物品放入相应的储物箱中,或者通过定期的整理比赛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建立奖励机制来激励幼儿养成整理习惯。

幼儿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需要正向的激励,可以通过给予一些小奖励来鼓励孩子。

这些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一些表扬的话语,或者是点数制度等。

通过奖励机制的建立,可以增强幼儿整理习惯养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意与幼儿的沟通和引导。

在培养整理习惯的过程中,与幼儿的沟通和引导至关重要。

教育者应该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指导。

还可以培养幼儿对整理活动的认同感,使他们能够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和环境。

幼儿“整理”习惯养成模式是一个复杂而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分阶段培养、游戏化的方式、奖励机制以及沟通与引导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引导幼儿养成整理习惯,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教案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教案

大班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研究教案背景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接受教育的地方。

在这里,孩子不仅能够得到科学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和习惯。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培养整理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老师有责任帮助孩子们从小建立好整理的意识,习得整理的方法和技能,使他们的生活更加有序、有规律。

教学目的本教案旨在培养大班幼儿的整理习惯,通过生活实践和游戏活动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整理物品、整理桌面、整理衣物等,帮助幼儿建立起良好的整理习惯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整理物品学习整理物品,让孩子们从小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在日常教育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育:1.要求幼儿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将书放好,文具放整;2.教育幼儿整理玩具,清理现场,将玩具摆放整齐;3.提醒幼儿整理桌面上的物品,将不需要的物品收拾好,整理妥当。

整理桌面教育幼儿培养整理桌面的好习惯,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1.要求幼儿将课桌椅上的书本纸张收拾好,放到指定位置,不要乱扔;2.教育幼儿正确放置和使用文具,将用完的纸张放在垃圾桶里;3.教育幼儿把书记得整齐,界面干净,易阅读。

整理衣物教育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让孩子们更有生活品质。

1.教育幼儿穿衣服时,注意衣物是否整洁,衣服是否正确穿着;2.教育幼儿收拾整齐自己的洗漱用品,保持洗手间的卫生;3.教育幼儿学会合理收纳衣物,放在指定位置,便于使用。

教学方法游戏演示法运用游戏演示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理习惯。

1.教师设计适宜的游戏规则,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体验整理的过程;2.将教育目标和游戏规则联系起来,将整理的目标融入到游戏当中;3.考虑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在游戏中加入集体合作活动。

生活实践法生活实践法是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掌握整理习惯的方式,教育幼儿习得整理的技巧和方法。

1.教师通过生活例子,引导幼儿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2.将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习得整理的技巧和方法;3.通过生活实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整理习惯的
养成
浅谈幼儿整理习惯的养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里,经常会看到孩子把脱掉的衣服随手一放,把画笔随手一丢,把书翻得一团乱,把区角的材料随便乱放。

三至六岁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常说:“三岁看老。

”习惯一旦养成,再要改就会比较困难,花费的精力也就更多,而且,还会由于“泛化影响”,养成今后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毛病。

《幼儿园指导纲要》在社会目标中也要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形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也能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使环境保持整洁,好的整理习惯还可以让幼儿顺利的进入小学的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由此可见,幼儿整理习惯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一、幼儿不良整理习惯的具体表现
1、晨间活动结束后,玩具柜里的物品杂乱无章,几种棋类玩具混在一起,计算操作的材料放在了语言角,美工篮子里放满了废纸、剪刀和双面胶;
2、图书看完后书架上一片狼籍,有的图书倒着放,有的图书斜着放,有的图书封面和书分开了散落在一旁,还有的图书掉在地上;
3、活动区活动后,小商店的商品还在理发店里放着,火锅店的餐具落了一地,服装店的服装有的没叠好有的没挂好;
4、户外活动回来,衣服随手放在桌上……
二、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1、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爱已经成了溺爱,吃喝拉撒都一包到底,使孩子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还认为孩子太小,整理之类的劳动应该由大人来完成。

2、家长的观念意识错误,注重孩子的学习,忽略习惯的培养。

3、家长、老师态度不够坚持或前后要求不一致,看到孩子整理得慢或没达到预期效果,就马上动手帮助。

三、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有效策略
1、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其知道让孩子整理的重要性
父母自己先要认识到,健全的性格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支撑点。

有的家长不相信孩子,对孩子鸡毛蒜皮的小事都顾虑多多,毫不放心,创设出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环境,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依赖性。

为了改变家长的这一观念,我们通过谈话、家长会、家园桥等,来提高家长的育儿意识,从而调整自己的一些不当行为,相信孩子,大胆放手,鼓励孩子独立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教师的榜样作用,幼儿潜移默化受影响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

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

因此,我们教师就要做到“哪里拿、哪里放”,物品要放在固定位置,用完书后及时将书放回原处,写完字后及时把笔放回笔筒,布置环境后及时将各个物品归纳收拾,将垃圾整理。

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到处整洁了,孩子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了。

3、开展多种活动方式,强化整理习惯的形成
首先,利用游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如“我要回家”——玩具哪里拿哪里放;“我也来当家”——请幼儿学做主人,整理班级物品;“谁的小手灵巧”——比一比谁整理得又好又快。

其次,一起建立规则,突显幼儿自主性。

《纲要》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显“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让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幼儿积极参与讨论“怎样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干净整洁?”“活动区的物品应该怎样收拾?”“图书角的图书应该怎样摆放”“手工区废纸放什么篮子、材料放什么篮子?”这些问题老师和孩子共同商量共同制定了合理的规则,制作出了与物体相应的标记贴在放物体的位置,幼儿活动后,按标记复位,就不再出现不知道放哪里的现象,由于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也是大家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有了很高的责任意识,收拾整理时能很快乐很积极地投入,幼儿的收拾整理习惯就养成并内化了,环境也更加的干净整洁了。

再次,肯定支持,提高幼儿主动性。

习惯的养成是行为习惯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

平时,发现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就紧紧抓住契机,随口的一句“你摆放图书的方法真棒”“你的玩具整理得真整齐”,很多孩子就会把自己看后的图书放好,把玩具送回家。

另外,我们还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来调动孩子整理的积极性,如:在评比活动时开
设整理栏,对有整理行为的孩子就奖励小五星小笑脸;在吃饭时能主动整理餐具的,请他当值日生,督促其他的孩子整理餐具。

4、家园合作,促使习惯成自然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同时我们也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在很到程度上影响着孩子。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桥等方式,使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家不要事事包办,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整理的机会,如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自己穿脱衣服并整理好、完好玩具自己整理并放在固定地方、整理好自己入园的物品等。

同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

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整理习惯问题,我们老师也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总而言之,对幼儿进行良好整理习惯的养成教育,包含了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的态度,井然有序的生活习惯,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种形式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多鼓励,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