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感受作者王维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山居的宁静与美好,通过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通过文字描绘出的景物和情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对于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也需要教师的协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激发他们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通过启发式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秋天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中的景物,激发他们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山居秋暝》,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诗中的意思。
3.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意境。
4.体会感情: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5.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
6.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山居秋暝》的内容和感受。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山居秋暝》,并能背诵。
-词汇学习: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暝、径、藤、萤、跃、拣、遣”。
-诗意理解: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写作技巧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的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
举例解释:
-在朗读与背诵环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背诵加深对诗意的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山居秋暝》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通过这个过程,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环节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这说明他们对于古诗词的韵律美有很强的感受力。但在词汇学习方面,部分学生对于生字词的掌握还不够扎实,特别是形近字和难写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类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古诗词,以及它的重要性。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它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培养审美有着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山居秋暝》这首诗。通过分析诗中的具体描绘,理解诗人如何通过字词的选择和写作技巧来表达对山中秋日的赞美。
3.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诗句,锻炼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4.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并运用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创作兴趣。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6.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了解作者王维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历史,培养具有责任担当的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我说课的课文题目是《山居秋暝》。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明,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山居秋暝》这首诗歌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自然之趣”,以“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为语文要素,在对山中景物的描写中寄托着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二、说学情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掌握能力,但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诗歌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态度。
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涉世未深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和对学情的分析,我将设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瞑、浣、孙”三个生字,理解“春芳、王孙、歇”等词的意思,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2.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3.联系诗人生平和相关诗句,了解诗人王维归隐山林的心愿和自在宁静的内心世界。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将教学重点制定为通过诵读、想象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本课难点在于学生能联系诗人王维生平和相关诗句,了解诗人归隐山林的心愿和自在宁静的内心世界。
因此,我会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运用诵读法、意境想象法和品读感悟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以下五个环节:环节一:解读诗题,了解诗人学习《山居秋暝》这首古诗,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并联系知识经验得出诗题中交代了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季节及地点,是居住在山里的王维在秋天的傍晚所看到的景色。
关于诗人王维,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来作答,教师再做简单的资料补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第21课,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居景色的古诗。
诗人王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清晨的宁静和优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具有鲜明的季节特色和浓郁的山水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洗涤。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山水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诗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针对重难点:通过讲解、朗读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引导他们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法和感悟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秋天的特点和印象,激发他们对《山居秋暝》的兴趣。
2.初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理解诗的大意。
3.研读: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课文,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
4.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景色和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本单元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展开的,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景物,几篇课文通过具体生动的描写,表现出了景致的情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秋居山暝》是一首五言律诗,运用动景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副初秋雨后山景图。
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能力目标:品词赏句,初步体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古诗内容。
3.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理解古诗,体会意象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图视频观看法,图文结合教学法等,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提起学生兴趣。
三、说学法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鉴赏。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等。
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
四、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五步来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第二步:预习检测,巩固字词。
第三步:出示任务,明确目标。
第四步:整体感知,感受意境。
第五步:诗句赏析,深刻体会。
第六步: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第【1】篇〗《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说教学目的1、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增强环保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时数一课时说教学内容讲解《山居秋暝》。
教学步骤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用热闹的字面不是写出热闹的境界而是写出幽静的境界。
我说它是"寓静于动"或"动中显静"。
同样是水飞、云起、鸟啼、花发,在别的诗人笔下,也许只能是热闹的铺排,而在王维的笔下却恰好就是幽静的意趣。
你看: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跳波自相渐,白鹭惊复下。
(《栾家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这一类小诗,画面上充满了动态,有些还是十分热闹,然而意境还是异常幽静的。
这些在纸上看来又吵又闹的家伙,完全没有破坏作者所企图创造的意境,反而是构成这意境的主力。
你能说不是有点奇怪吗?照我看来,这就是人们把王维的优秀山水诗和那些冷漠枯寂的作品区别开来,认为他的诗"丰缛而不华靡"的原因之一。
这首《山居秋暝》,通过对于秋*的描写,说明山中仍然是一片美丽和平的恬静,从而作出人们可以继续在山中隐居的结论。
开头两句,容易明白,不用多说。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中间那四句。
中间四句,作者全力描写秋天的晚景,亦即题中点出的"秋暝"。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开场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小学语文的4号考生,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山居秋暝》,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师: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不乏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师:你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师:这是杜牧《江南春》中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江南春景图,请坐。
师:你也有想说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嗯,你摇头晃脑读诗的样子活像一个小诗人。
师:在大家的分享中,老师的眼前也仿佛浮现了春天的乡村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景象,在诗人的笔下,春天如画般美丽,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山中的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
二、初读师:来,齐读课题,谁来说说秋暝是什么意思?师:你的眼神最闪亮,你来说说看。
师:你发现暝有一个日字旁,所以猜想它和太阳有关。
秋暝说的就是秋天的傍晚。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利用偏旁的确是一个理解字词的好办法,那你能再来说说诗题的意思吗?师:没错,就是诗人在山中居住时所看到的秋天傍晚时的景色。
请坐。
师:理解了诗题,现在谁再来分享下你对诗人王维的了解?师:你已经迫不及待了,快站起来吧师:王维,字摩诘,人称“诗佛”,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
师:你的文学储备真丰富,不愧是我们班的知识小百科,请坐。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在播放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注意朗读节奏。
师:好,范读播放完了,现在谁愿意来尝试读一读这首诗?师:你的眼神充满自信,就你吧。
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师:嗯,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
师:哦,老师听到有同学说,如果能够再注意下朗读节奏就更好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公开课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公开课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优秀诗文,描绘了山居秋天黄昏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此诗文的意境清新、文字优美,富有诗意,是小学阶段接触古诗词的良好开端。
同时,本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一些简单的古诗词。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意境和语言特点,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了解和感受。
三. 说教学目标1.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崇敬。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文化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文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
2.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中,体验诗人的感受。
2.采用欣赏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诵、解读等手段,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和意境。
3.采用文化教学法,通过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山居秋暝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诗文朗读:学生跟读,教师指导,让学生熟悉诗文内容,领悟诗人的情感。
3.诗文解读:学生自读,教师引导,解读诗文的语言特点和意境,理解诗人的热爱和崇敬。
4.文化拓展:通过诗文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文化意识。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诗文内容、语言特点、文化拓展等内容展示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0.1《山居秋暝》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维在山居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秋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描绘山泉、明月、松声、竹影等自然景物,构建了一幅宁静、清新、优美的山水画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词格律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词语的古今异义、句子的翻译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理解,诗文的意境分析,诗人的情感体验。
2.原因: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同时需要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天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从而引入诗文《山居秋暝》。
2.自读: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句的大意。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翻译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学生闭目聆听教师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
6.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文填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诗文朗读、理解、翻译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表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20.1《山居秋暝》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王维。
这首诗描绘了山居秋天黄昏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中通过描绘山泉、明月、清露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悠远的意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品味诗句韵味方面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较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山水诗的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想象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懂得诗人在山居生活中寻求内心宁静的境界,启发学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品味诗句韵味,感悟山水意境;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山水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播放山水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简介诗人王维,导入《山居秋暝》的学习。
2.朗读诗文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辅导,纠正发音。
分组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诗文学生讲述诗文内容,教师补充。
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山泉、明月、清露等,引导学生感悟山水意境。
4.品味诗句讨论诗句的韵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举例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山居秋暝》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山居秋暝》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诗歌。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王维在山居中所感受到的秋日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林、月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名利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材将这首诗安排在五年级上册,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感受诗歌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这首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可能对于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解读,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淡泊名利的情怀,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居秋暝》,理解诗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于诗人情感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将以引导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解读法: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4.图像展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中的自然景观,增强他们的想象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秋日山居的图片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第【1】篇〗一、说教学目的1、了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诵读课文。
抓住意象,品味意境。
4、对王维思想的了解。
5、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二、说教学重难点:1、鉴赏诗歌。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说教材分析:王维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这也是王维的代表作品,很能体现王维诗歌的特点。
学情分析:学会分析诗歌的手法与情感。
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注重对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情感,从而欣赏诗歌的美。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说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请同学们看黑板上“亦诗亦佛,佛性为诗,诗入佛境;半隐半仕,仕不碍隐,隐在仕林。
”这副对联写的是哪位诗人?(诗佛王维)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佛王维,感受一下他的《山居秋暝》的独特魅力!二、识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
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晚年闲居蓝田辋川。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三、(略说)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或清贫自守而宁愿隐身山林,啸傲烟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王维的这类诗的题材代表了唐代山水田园诗创作成就。
四、知背景:《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是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他在终南山下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山居秋暝》说课稿【五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普遍不深厚,阅读能力、探究能力普遍不高,喜欢活跃的生动的课堂气氛,按部就班的教学一般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设想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
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山居秋暝》中体会到欣赏诗歌的流程,将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示范作用。
为此,我打算突破原先的那些教学模式,想结合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他们对如何鉴赏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框架。
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古典诗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缺乏对诗歌的直接接触,以前学习诗歌,更多的是听老师的讲解,去记住老师对诗歌的理解,到最后只是记住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语句,他们不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一首诗。
因此,我打算以《山居秋暝》作为一个突破口,作为鉴赏其他诗歌的一个范本,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欣赏一首诗,特别是山水诗。
预习时,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把好的课件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展示优美的画面,名家配乐朗诵,视听结合,以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来,使他们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慢慢感悟如何去欣赏诗歌。
课前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每组就这首诗进行准备,查找资料,做成课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山居秋暝》说课稿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山居秋暝》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三、学情分析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普遍不深厚,阅读能力、探究能力普遍不高,喜欢活跃的生动的课堂气氛,按部就班的教学一般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设想教学古代诗歌,一般的程式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串讲全诗、讲写作特点。
本教学设计意在打破这样的程式。
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山居秋暝》中体会到欣赏诗歌的流程,将对后面的诗歌学习,起到示范作用。
为此,我打算突破原先的那些教学模式,想结合正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从而使他们对如何鉴赏诗歌有一个初步的框架。
因为,在教学中,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古典诗歌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缺乏对诗歌的直接接触,以前学习诗歌,更多的是听老师的讲解,去记住老师对诗歌的理解,到最后只是记住了一些诗歌鉴赏的语句,他们不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一首诗。
因此,我打算以《山居秋暝》作为一个突破口,作为鉴赏其他诗歌的一个范本,让学生初步学会怎样去欣赏一首诗,特别是山水诗。
预习时,要求学生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把好的课件进行展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展示优美的画面,名家配乐朗诵,视听结合,以引导学生走进诗中、进入角色,自己去悟诗、品诗,进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使其学会鉴赏诗词。
本设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主要采用问题式教学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当中来,使他们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慢慢感悟如何去欣赏诗歌。
课前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每组就这首诗进行准备,查找资料,做成课件,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及近体诗与古体诗的差异,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掌握“言—象—意”的诗歌阅读方法,品读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了解王维的思想及其诗歌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了解律诗及近体诗的特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体会诗人独特的心性。
(2)通过联想和想象,把诗句化为画面,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看待自然与生活,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
【说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及情感。
【说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性情与心境。
【课时安排】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
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
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这一诗派的代表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地描绘自然山水,营造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了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今天,我们来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山居秋暝》。
二、读诗掌握诗歌节奏。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品诗1.诗中有画。
(1)描绘诗歌所写的画面。
提示:明确写景的句子,找出景物,再根据诗歌对其加以形容(细致描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秀推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秀推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山居秋暝》说课稿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你们好!我今天有这一个展示的机会非常荣幸谢谢您们!希望得到你们的指导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的教学设计及分析我分三个大部分说课:分别是教材分析、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一、教材分析《山居秋暝》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近体诗六首》中的其中一唐诗教材把它列为讲读课文第二单元是唐宋诗词鉴赏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专门的规定要求本册教材的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根据编者的要求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像探究它的意境;同时为感知诗的声韵美还要懂得一般的格律常识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既能品味到中国文化的精华又能感受唐诗的情感美和音韵美从中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熏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课文的内容确定以下目标:(一)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精神2、知识目标:了解近体诗的常识及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3、能力目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提高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清新秀丽高洁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3、疑难句子: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二、课时安排及教法、学法(一)教学时数:1课时(二)说教法本课主要使用讲授法、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运用简明、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作者背景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在这首诗中穿插王维的身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听读——导读最后集体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诗味欣赏、领悟诗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本诗中“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下功夫在串讲诗文大意后让学生勾勒描绘出这幅山居秋晚图同时对于诗歌的理解我设计了很多个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本课采用了《山居秋暝》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以诗解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再现、绘画出图的运用培养学生了形象思维有利于他们的形象体验(三)说学法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诗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让学生思考、朗读以及描绘出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效果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三、教学程序设计教学根据“感受—理解—应用”的阅读规律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抓住主要内容按照“归纳”的思维路径组织教学整个程序分为六个步骤进行具体是:(一)导入新课在投影仪上播放以《山居秋暝》为歌词的歌由《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以及苏轼的评价引出作者王维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要求边听边注意把握诗歌节奏和感情基调体会诗中情感想象诗中意境初步感受诗的意蕴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学生诵读:请两位学生模仿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诗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要求学生用红笔画出自己难解难通的字词句1、分析居、暝、空、新等字的字义(板书)2、分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个宾语前置句以及“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疑难句式串讲诗文大意这样的设置是使学生读懂诗文把握诗文大意(四)情景再现请一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全诗且请一学生上讲台按照自己的理解体会画出来最后教师加于渲染经过前面的有声体验再通过描述和画图这些形象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五)精读课文领悟内涵1、解题:由本单元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梦游天姆吟留别》《琵琶行(并序)》的古体诗的诗体引出《山居秋暝》是近体诗并介绍近体诗的常识2、鉴赏品味(1)全诗共写了些山中之景与山中之人都有什么特点诗人用什么词语描绘它们归纳板书:山(空)、雨(新)、月(明)、松、泉(清)、石、竹、莲、浣女(喧)、渔舟(下)(2)明明有浣女忽然渔舟但诗人为什么要写空山呢由《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引出此时浣女的喧和渔舟的下是为衬出山是幽静的理解本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3)理解月、松、泉、竹、莲等意象这些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4)山中那么的景物为何诗人单单选取这些景呢引出这些景的共同特点:清、静、洁诗人选取这些景是与他的身世有关的引出王维、字摩诘的小故事(5)山中还写了浣女和渔舟这些人事表达作者样的心情浣女、渔舟都是自由自在、欢快逍遥的生活联系作者当时的现实背景表达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6)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这里王维反其意而用之诗人为什么要反用其意呢这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表达王维怎样的感情引出“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污浊而洁身自好;“山中”比尘世好纯洁空灵可以远离世俗庸碌而修养性情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不愿同流合污追求洁身自好的情怀“留”一字便把全诗主旨点了出来主旨: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秋景迷人我愿留居山中这里耐人寻味一方面表露了诗人对山中秋色的喜爱一方面也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的意愿突出诗人要归隐的愿望3、艺术特色归纳板书(1)由全诗所画出来的画引出本诗最大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2)由浣女喧和渔舟下突出山中的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3)由近体诗的特点引出本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特点4、结合板书归纳小结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了山、雨、月、松等意象运用了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描写了山村秋天傍晚的美丽景色表达诗人向往归隐生活的愿望(六)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山居秋暝》仔细品味诗中的意境2、找读一些王维的其他诗歌作品这样设置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学会诗歌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附板书设计:居:居所、住所新:刚刚天气:古:自然界的气今:气候、气象随意:古:任凭今:随便芳:香草代指芳菲美景歇:消歇、歇息句法: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山居秋暝王维景:山(空)雨(新)月(明)松清泉(清)石静竹莲洁留人:(归隐)浣女(喧)——欢快、自由渔夫(下)——逍遥、自在艺术特色:1、诗中有画2、动静结合3、对仗工整音韵和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2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近体诗六首》之《山居秋暝》。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名师课件
下课啦
交流
DIRECTORY
一 做课教师说课。 二 观课教师评课,主要交流、探讨不足之处。 三 做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谈本课自我收获。
说 教学过程
二 探究新知
词义叠加
秋天
【暝】日落 时分,天色 将晚。
山居秋暝
山中 居所 山中居所
结合注释
二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二:译一译
小组合作: 借助注释和插图,说说《山居秋
暝》这首诗的意思。(提示:一句一 句译通顺,再连起来完整说说。)
二 探究新知
归浣女
下渔舟
浣女归
渔舟下
顺流而下
二 探究新知
2、对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深入 体会作者的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 说教法学法
说 教法学法
教法 品读感悟法 情景教学法
学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抓重点词句品味法
四 说教学过程
说 教学过程
《山居秋暝》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总结提升 四、布置作业
一 谈话导入
四时景物皆成趣。
● 初步体会景物的 静态美和动态美。 ● 学习描写景物的 变化。
《月迹》
比较
圈画语句
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抓 重关难键点词 体 会 诗 句 中 的 静 态 描 写 和 动 态 描写,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 3、体会诗人对山间美好景物的喜爱以 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二 说学情
说 学情
学情分析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能运用以前学习的方 法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理解 诗句的意思,但对于鉴赏古诗的能力还 有待培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说课稿第【1】篇〗一、教学目标1、从意象入手,认真品味诗歌(1)自然美、生活美、音乐美(2)高洁的情怀和理想2、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为旅游公司做一个创意策划二、教学过程1、导入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王维能诗善画,一个人能画画又会做诗歌,是挺了不起的一个人,但练老师今天告诉你们,他的本领其实还不止这些,你们知道吗?(任太乐丞,音乐上有着非凡的天赋)(老师可以介绍一个小典故:有人藏有一幅“奏乐图”,在谁都不知道奏的是什么曲子的情况下,王维看了看画,仅仅凭画中演奏人物手的姿势,便断定弹的是《霓裳羽衣曲》,并且说出是此曲中第三叠中的第一拍。
一些好事之徒马上召来乐工奏之,结果奏到第三叠的第一拍的时候,那乐工的姿势和画中人物的姿势果然无一差错。
王维对音乐的功力精至于此,不能不让我们惊叹。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他的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2、让学生找出意象(读诗就是要读意象)(意象:暗含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事物。
)意象——(空)山、雨、松、月、泉、竹、浣女、渔舟老师可以请一些学生大方地谈一谈自己比较喜欢的.意象,答案不定,但你作为老师完全可以大胆地赞同一些学生的选择。
当我的一个男学生稍带腼腆的说到喜欢浣女这意象的时候,练老师就是这么做的!3、山的美就像大海吸引普希金一样,王维对山也有着一种特别空灵的爱。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人都迷路了,一下子让人感觉出山的辽阔和荒远,就如本诗第一句的“空”字,一下子让人想到山的空旷、静谧。
写来都极为精彩,不像你们的练老师,看到山,只能说:啊!山真美啊!如果碰上一个不仅像练老师无才,还无德的人,他就会这样:啊!山真美啊!昨天傍晚大家看见我带着一个小女孩,在学校里逛逛,很好奇。
今天我告诉大家,她其实是我的一个小师妹,她的家就在这个镇,因为近,所以过来看一下你们的老师,也因为没地方可去,老师就把她带到怀情楼的楼顶,去鸟瞰我们的校园,就这样她问我:“东石美吗?”我说:“美。
21.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课前说课稿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山居秋暝》。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
我准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师在关键环节实施加以点拨。
我准备了一个课时来实施教学。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
这首诗是初唐诗人王维的后期代表作。
作者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流露出作者长久隐居于此地的心愿。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古诗词积累普遍不够,阅读能力、探究能力普遍不高;学生喜欢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按部就班的教学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近体诗常识。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技能目标:1.把握重点词语,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感受其意境美。
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和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准确、精炼的语言魅力,感受诗歌的意境。
二、说教法。
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鉴赏和诵读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句含义和艺术特色。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读懂诗歌的内容与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的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所以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引入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纵向和横向地理解这一课。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推敲诗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探究、质疑、批判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1、要求学生掌握“抓诗眼,品意境”,“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2、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究“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难点)教学安排:一学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简介由英文诗歌《红豆》引出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
其思想以四十岁为限分前后两个时期。
早年王维积极用世,是至情至*之人,用诗笔写爱情,如《红豆》,写亲情和友情,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四十岁后,则清心寡欲,流连山水,寄情田园,于是有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他在长安东南置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从此,暮鼓晨钟,青灯黄卷,沉迷于佛法禅理当中。
今天我们选学一个反映他后期生活的篇章《山居秋暝》。
(出示课题)二、教师范背或指名学生背诵默写。
三、诵读指导。
(节奏停顿,语气语调)四、学生谈初读感受,自由评析,教师点评。
五、鉴赏全诗。
(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批判。
)要点:1、新雨——清空山——幽秋意清明首联交代节令天气,秋雨过后,群山如洗,空明清幽。
“空”为全诗之眼,言山空实则为心空,诗人晚年已经参悟世间万相,看透人事纷争,心境归于宁静。
2、颔联起笔写景,先高处着笔,神圣静穆,展现画面的高度。
再低处收束,流动延伸,拓开环境的深度。
这是一幅清泉映月图:朗月如镜,纤尘不染,照彻诗人灵魂,清泉自流,逝者如斯,当为人生倥偬。
一静一动,一*一声,*安适。
“松、泉”两象言归隐之情趣,古人归隐,均言埋迹林泉,遁形*湖。
3、前四联写自然万象,此联起,写人物活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因要符合诗律,故用倒文,实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此山中之趣,除天籁,尚有人籁。
故诗人并不孤寂。
“竹、莲”均为高洁之物,浣女渔舟则写出乡居安适之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说课稿
老师好,同学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
我准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师在关键环节实施加以点拨。
我准备了一个课时来实施教学。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山居秋暝》是国家统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首诗。
唐诗在中国的诗歌是上是辉煌的时期。
今天我们学的这一首是初唐诗人王维的后期代表作——《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
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的发展情况与体例(如节拍、对仗、押韵等)。
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
4、掌握诗人的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
2、学生产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动力。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诗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二、说教法。
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鉴赏和诵读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句含义和艺术特色。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读懂诗歌的内容与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的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所以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引入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纵向和横向地理解这一课。
通过比较《山居秋暝》与王维另一首诗《鸟鸣涧》的相同点不同点,突出本诗以动衬静的写作方法。
我还会
通过营造意境,加深同学学习体验,全程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
先让同学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最后走出来分析这首诗,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相结合。
另外,在讲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同学们讲一些诗的句法与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
教法的设计意在通过讲解这首诗将鉴赏古诗的诗法交给大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概括来说,我的教法分为以下五点: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山居秋暝》与《鸟鸣涧》的对比,扩大学生对诗歌横向和纵向的了解。
5、在理解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法。
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鉴赏。
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
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
四、说教序。
(一)导入。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
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有关知识。
(三)相关知识介绍
1、问近体诗产生的时代,包括哪些类型。
2、老师补充近体诗的知识。
3、ppt补充王维与《山居秋暝》的背景知识。
(四)诵读。
1、请两名学生朗读诗歌。
2、老师和学生一起更正错误的读音,错误的断句。
如浣女的浣读音,王孙/自可/留的断句。
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版。
4、初步感知诗歌意境,问学生能联想到什么景象,学生回答。
5、介绍诵读技巧。
6、师生一起诵读。
(五)品味鉴赏。
1、疏通诗意。
2、讲解艺术手法,与《鸟鸣涧》对比。
3、理解“诗中有画”的风格,感悟优美意境。
4、理解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六)练习。
想象训练(学生写作,将诗歌改写成一篇小散文)。
附:板书设计。
流程图式板书。
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行文脉络,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诗歌。
老师、同学们,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