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6)原文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6)原文【评析】前面孔子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这不是君子的作为,而是小人的举动。
孔子注重信的道德准则,但它必须以道为前提,即服从于仁、礼的规定。
离开了仁、礼这样的大原则,而讲什么信,就不是真正的信。
【原文】15 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1)。
【注释】(1)食:食禄,俸禄。
【译文】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原文】15 39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评析】孔子的教育对象、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
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
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原文】15 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原文】15 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原文】15 42 师冕(1)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2)师之道也。
【注释】(1)师冕:乐师,这位乐师的名字是冕。
(2)相:帮助。
【译文】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
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
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
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论语经典读书笔记300字
论语经典读书笔记300字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年月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论语经典读书笔记300字论语经典读书笔记300字篇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这段经文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一起学《论语》15.34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一起学《论语》15.34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一起学《论语》15.34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原文】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白话】孔子说:“君子难以从小处被人知,却能承受大任;小人不能承受大任,却能从小处被人知。
”【释词】不可:不能。
小知:从小处被人知。
钱穆:“知者,言其被知于人。
受者,言其能受于己。
”蕅益大师:“不可小知,不可以思议测度之也。
”大受:承受大任。
张凭:“谓之君子,必有大成之量,不必能为小善也,故宜推诚闇信,虚以将受之,不可求备,责以细行也。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君子小人道德深浅不同之事也。
言君子之道深远,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故不可小了知也,使人餍饫yàn yù而已,是可大受也。
小人之道浅近,易为穷竭,故不可大受,而可小了知也。
蔡节曰:此言君子小人之知(智)识器量也。
君子之知识器量恢广,故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之器量知识浅狭,故不可大受而可小知。
朱子曰:此言观人之法。
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按:亦是用人之法。
因材而施,各用其长也。
)郑汝谐曰:君子如沧溟焉,无所不容,可以大受也,测之而益深,不可小知也。
小人如潢潦lǎo焉,置舟则胶,不可大受也,深不过寻丈,可以小知也。
陈祥道曰:大知小知,存乎义;大受小受,存乎器。
子皮曰:“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所谓大知、小知。
刘宗周曰:从道德起经济,则所受者大;从才技出挥霍,规规乎小已。
出乎大则入乎小,出乎小则入乎大。
夫此君子小人之分也。
张栻曰:君子所存者大,故不可以小者测知,而可以当其大者;小人局于狭小,其长易见,故不可以任大,而可以小知之。
君子而小知则不尽于用,小人而大受则必败于事。
此其为任贤使能之异也与?钱穆曰:一事之能否,不足以尽君子之所蕴,故曰不可小知;任以天下之重而泰乎绰然其可任,故曰可大受。
一起学《论语》15.16卫灵公篇——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一起学《论语》15.16卫灵公篇——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一起学《论语》15.16卫灵公篇——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原文】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白话】孔子说:“从来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没办法了。
”【释词】如之何:怎么办。
按:此词叠用,表示熟思审处之辞。
本章可从“心思计虑”看,亦可从“咨询于人”看。
末:无、不。
【先贤精义】朱子曰:不如是而妄行,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
钱穆曰:其人不知熟思审虑,虽圣人亦无如其人何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慎思也。
天下凡事皆有义理,必熟思之而其义始精,必审处之而其理始当。
使于临事之时,不能反复裁度,心口相语,是不能熟思而审处之矣。
此等人率意妄行,是非利害有所不顾。
虽与之言必不见信,吾且奈之何哉?是以古之君子穷其理于无事之先,察其几于有事之际,《虞书》所谓“惟几惟康”,《商书》所谓“虑善以动,动惟厥时”者,此也。
谋国者其念之哉!刘宗周曰:如之何如之何,非悬想也,自修自证,自叩自灵,辗转寻求,必恍然而后即安,所为深造,自得者也,进德修业皆是也。
陆贾曰:孔子遭君暗臣乱,众邪在位,政道隔于王家,仁义闭于公门,故作《公陵》之歌,伤无权力于世,大化绝而不通,道德私而不用,故曰“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此木轩四书说》曰:此章与季文子章对看,彼欲其果断,此戒其轻率。
既精审又果断,处事之道尽矣。
【附录】《论语注疏》曰:此章戒人豫防祸难也。
河东侯氏曰:天下之事当防微杜渐于未然之前,故不曰如之何。
若至于已然,横流极炽,无可奈何之后,虽圣人亦无如之何矣。
故曰“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李充曰:谋之于其未兆,治之于其未乱,何当至于临难而方曰如之何也。
郑汝谐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急遽无所处之辞也,夫子未尝为是言。
事至于此,无所用其力也。
起福于未形,消祸于未萌,其圣人用智之所乎?陈祥道曰:老子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书》曰“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诗》曰“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礼》曰“言前定则不跲”,荀卿曰“先事虑谓之健;先患虑谓之豫”,扬子曰“用智于未奔”,此皆思患豫防而不曰如之何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国学经典《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权威直接打印)
lún yǔ
《论 语》
zǐ gù qióng xiǎo rén qióng sī làn
子 固 穷 ,小 人 穷 斯 滥
wèi líng gōng piān dì shí wǔ
卫 灵 公 篇 第十五
yǐ
矣。”
wèi líng gōng wèn zhèn yú kǒng
chá yān zhòng hào zhī bì chá yān
móu shí gēng yě něi zài qí zhōng yǐ
察 焉; 众 好 之,必 察 焉。” 谋 食。耕 也,馁 在 其 中 矣;
zǐ yuē
rén néng hóng dào
xué yě lù zài qí zhōng yǐ jūn zǐ
zhí zāi shǐ yú bāng
其 舜 也 与?夫 何 为 哉? 15.7 子 曰:“直 哉 史 鱼!邦
gōng jǐ zhèng nán miàn ér yǐ yǐ
yǒu dào rú shǐ bāng wú dào rú shǐ
恭 己 正 南 面 而 已 矣。” 有 道,如 矢;邦 无 道,如 矢。
zhēng qún ér bù dǎng
争 ,群 而 不 党 。”
zǐ yuē
jūn zǐ bù yǐ yán
15.23 子 曰:“君 子 不 以 言
jǔ rén bù yǐ rén fèi yán
举 人,不 以 人 废 言。”
zǐ gòng wèn yuē yǒu yì yán
15.24 子 贡 问 曰:“有 一 言
笃 敬 ,虽 州 里 行 乎 哉? 15.8 子 曰:“可 与 言,而 不
论语卫灵公十五有一段对话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2021精选PPT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 别人有没有强求你干你不喜欢的事?举例说明并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爱是······ 假设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刻钟,你将会做些什么呢?
基本意思: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别人有没有强求你干你不喜欢的事?举例说明并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爱是什么?
爱是责任、是奉献、是帮助;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到一个习惯; 我一瞧,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爱是理解、是尊重、是宽容; 爱是责任、是奉献、是帮助;
我们该不该强求他人干他所不喜欢的事?为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是: 爱是关怀、是牵挂、是叮咛;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故事: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一 位中年妇女,她走进一个座位,打量了一番, 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自语。我一 瞧,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滴了 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时, 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的座位 上······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基本意思: 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没有权利强加给别人。
假设你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一 刻钟,你将会做些什么呢?
开车几十年的巴士司机黄志金,在行车途 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最后一分钟里他做 了三件事:
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 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阀;
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
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车和乘客的安全。
他做完这三件事后,便安详地趴在方向盘 上停止了呼吸。
论语15卫灵公篇及翻译
15卫灵公篇及翻译作者:佚名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5)原文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5)原文【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评析】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
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
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
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
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
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
【原文】15 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1)馁:音něi,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
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
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原文】15 33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2)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1)知及之:知,同智。
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
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涖:音l,临,到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原文】15 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1)而可大受(2)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释】(1)小知:知,作为的意思,做小事情。
(2)大受:受,责任,使命的意思,承担大任。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
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翻译
当仁,不让于师原文翻译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关键词: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这个话我们也听得很多,也有一个成语叫「当仁不让」,这话就是出自于这章。
根据《论语集解》引的孔安国的批注说,孔子的意思是说,遇到行仁之事的时候,这个不可以让于师,这是讲行仁很紧急的原因。
譬如说你看到一个落水儿童,你跟你的老师在一起,你就不需要再请示老师,赶快就下水救儿童,这叫『当仁,不让于师』。
紧急关头不需要客气,这时候也不需要礼让了,自己就一马当先,当仁不让。
刚才提到的竹添光鸿《论语会笺》里面的意思,说这个「不让」就是不后,不在人后。
这是描述他勇于行仁的那种状态,连他的老师我们也不能在其后。
老师这是讲圣贤的老师,他们行仁,我们跟着老师后面我们不能落后,要勇猛的、精进的力行仁道。
这个意思也讲得很好。
我曾经在二00三年,这是说话七年前,有一次跟我们老恩师出访日本,参加一个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的会议。
茶余饭后跟师长在闲聊的时候,我就谈出自己的一个看法。
因为我自己觉得跟着恩师在一起,很多老恩师的决定,我并不能够看得出来他老人家是什么意思,有时候就跟不上,这是智慧不够。
因此我就说,「师父,现在我们没有智慧,所以最好不要自己去想问题,不要自己去决定事情,决定肯定会有错误。
就什么样?反正师父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这样对不对?」因为我想着反正听话,老实听话,一切就是师父叫我们做我们就做,师父没让做的咱们就不做。
我想很多人都认同我这个观点。
可是老恩师听到我这个话,笑了一下,说不对。
我这一听就有点心里起了疑情,为什么老恩师说不对?可是他也没跟我再说下去,给我这么一个悬念,让我自己去参。
所以他对我的教学法也比较特别,很多人跟他在一起,他可能就解释给他听,但是他对我很少解释。
所以虽然我跟他在一起时间很多,可是真正讲话的时间倒并不多。
多半是我问问题的时候,他的答复又是非常的简短,就像刚刚这样的,就说两个字「不对」,剩下你自己回去参。
《论语》卫灵公篇第一到八章讲义
《论语》卫灵公篇第一到八章讲义卫灵公篇大义15.1-15.8【15·1】【原文】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卫灵公,孔子对其评价很复杂。
首先他是善于识人的。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14·19 )孔子说卫灵公无道,但是呢,有这三位贤人撑着场面。
但是这三位贤人怎么被发现、任用的?他们能有施展才能的空间,不也是说明卫灵公本人至少是知人善用的。
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姬姓,名元。
其生于“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即昭公二年,前540年),卒于哀公二年(前493年),寿47岁。
因卫襄公夫人宣姜无子,嬖人婤姶生絷与元,而絷“恶疾”,不良于行,故孔成子与史朝借梦废长立幼,昭公七年卫襄公卒,元登基,是为灵公,在位42年。
(百度百科)据《孔子家语·贤君第十三》载,在鲁哀公问“当今之君,孰为最贤”时,孔子对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卫灵公在当时的诸侯国中还是很有分量的,而《论语》卫灵公篇,以卫灵公问对开篇,或许还是有考量的。
但是呢,所问之事,还是当时的主流“军事”方面,孔子就离开这里了,这里我们也可以想见,孔子后面的路更难走了。
那是否说明,通过从政这一条通达德治仁政之路,就是不通的呢?上一篇章《宪问篇》,是当时士人的人生困境,进退之间,如何做出选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境呢?接下来的三篇,《卫灵公篇》、《季氏篇》、《阳货篇》,就给出了当时的社会境况,从诸侯到士大夫,到陪臣等这些阶层,这是一个渐渐无掉“礼乐之道”的天下,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天下,相互征伐,争斗。
首章就谈卫灵公无道,有《春秋》褒贬诸侯之意。
一起学《论语》15.40卫灵公篇——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起学《论语》15.40卫灵公篇——道不同,不相为谋一起学《论语》15.40卫灵公篇——道不同,不相为谋【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白话】孔子说:“道路旨趣不同,没法相互谋议事情。
”【释词】道不同:各人所信奉、所推崇不一样,其趋势不一,于是所思所想不一样。
道,道路旨趣。
不同:不一样。
朱子:“不同,如善恶邪正之异。
”唐文治:“道不同,指异端小人之贼道者而言。
”戴溪:“其背戾而不合。
”谋:谋议。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若道同者共谋,则情审不误;若道不同而相为谋,则事不成也。
蔡节曰:道同则可相为谋矣,道不同其所趋异也。
所趋者异,则我之不能为彼谋,亦犹彼之不能为我谋也。
乌在其相为谋哉?《四书解义》曰:人之欲谋议者,或筹划国事,或讲明学术,必得同道之人而始有济。
若夫道不同者,心术异尚,意见参差,此以为是者,彼必以为非;此以为可者,彼必以为否,即终日议论,讫无成功。
要之,大道著则异端自消,正学明斯邪说自熄。
上无异教,下无异学,其斯为一道同风之盛与?张栻曰:君子以义,小人以利。
义利之所趋不同,乌能相为谋乎?唐文治曰:盖君子之为道,虽不同,而卒归于一。
若小人之道,与君子如冰炭之不相入,决不能相为谋也。
陈祥道曰:道之同,虽异曲而相合;道之异,虽同时而不相谋。
故贤人所以诫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诫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
何则?市井不可与语先生之言,方内不可与语方外之道也。
所谓“薫莸(xūnyóu)不同器而藏,尧桀(jié)不同国而治”也。
太史公员枘方凿(或者写作方枘圜凿)之说,若是而已。
蕅益大师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仁与不仁而已矣。
范祖禹曰:道同则心同,心同则可相为谋。
若学圣贤之道者与学异论者同谋,行忠信者与欺诈者同谋,自是不可。
钱穆曰:孟子言禹、稷、颜子同道,又云曾子、子思同道。
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
惟与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
徐英曰:伯夷盗跖(zhí)不可与同谋,尧舜桀纣不可与同谋,道不同也。
一起学《论语》15.19卫灵公篇——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一起学《论语》15.19卫灵公篇——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一起学《论语》15.19卫灵公篇——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原文】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白话】孔子说:“君子忧虑自己无能,不忧虑人家不了解自己。
”【释词】病:即患,忧虑。
唐文治:“病,内疚也。
君子惟病无能,而后本心可以无病。
若病人之不己知,则成心病,而品日坏矣。
”【先贤精义】伊藤仁斋曰:此夫子之家法,学者之所当务也。
包咸曰:君子之人但病无圣人之道,不病人之不己知。
成都范氏:人之病在不修己而好求人知,故每言此以诲人也。
刘宗周曰:君子不病人不知己,既反求于所能矣。
张栻曰:病无能者,非他也,病夫履行之无其实也。
钱穆曰:赐之达,由之果,求之艺,皆能也。
学以成德,亦必各有其能。
贵德贱能,非孔门之教。
人之知于己,亦知其能耳。
故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君子为己之学也。
盖自修之道,原贵实不贵名。
有能而求知于人,其心术已坏,况无能而求人之知,其为虚伪可胜道哉?君子反求诸己,唯务暗修。
而诚中形外,则终有不可掩者。
故学问以求实为要。
《论语稽》曰:古今人材,大有大用,小有小用。
苟其有用,则皆有能,故君子唯以无能为病。
至于天下之大,何患无知己者哉?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本章参考书目】《论语集解》《论语集注》《论语新解》《论语学案》《论语古义》《论语大义》《论语集说》《癸巳论语解》《论语稽》《四书解义》。
卫灵公第15原文及注释
卫灵公第15原文及注释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译: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3、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译: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4、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5、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6、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译: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
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7、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
一起学《论语》15.25卫灵公篇——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一起学《论语》15.25卫灵公篇——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一起学《论语》15.25卫灵公篇——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原文】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白话】孔子说:“我对于人,何所贬毁、何所赞誉呢?如果有我所赞誉的人,一定确有所试证。
这些百姓啊,就是三代直道而行的人啊。
”【释词】之于人:对于人。
毁、誉:毁,即“谮害”,称人之恶而损其真;誉,即“称扬”,扬人之善而过其实。
朱子:“誉者,善未显而亟称之也;毁者,恶未著而遽证之也。
”钱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有所试而誉之,成人之美也。
毁其人,则成其恶矣。
故虽桓魋、公伯寮之徒,孔子皆无毁焉。
”试:试之以得验证。
包咸:“所誉者,辄试以事,不虚誉而已。
”张栻:“有所誉者必有所试,因其有是实而称之。
”陈祥道:“有所试则名实当。
”斯民:今此之人也。
斯,此。
钱穆:“今日之民,亦即自古三代之民。
”朱子:“此民,即三代之时所以善其善、恶其恶而无所私曲之民。
”三代:夏商周三代。
直道:正直之道,无私曲也。
《四书释地》:“直道而行,谓善善恶恶,无所私曲也。
”钱穆:“‘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谓三代之直道即行于当时之民,亦谓即以当时之民而行斯直道。
”李光地:“时至春秋,人皆谓直道难行,故夫子明民性之同,今古不异。
”【先贤精义】《论语注疏》曰:此章论正直之道也。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见圣人无私好恶也。
《论语或问》曰:盖圣人之心,光明正大,称物平施,无毫发之差,故于人之善恶,称之未尝少有过其实者。
刘宗周曰:世衰道微,人心不直,无复三代之遗久矣,而圣人犹不忍以叔季之道待其民,而曰斯民也即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之民也,则圣人挽气化之情深矣。
无毁无誉,所以为直也。
道在人心,万古如一日也。
李炳南曰:春秋风俗虽恶,但一般人民与夏商周三代的人民,同样都是人类,三代人君治理人民,是以直道而行,人皆向善,春秋人民当然也可用直道教化他们向善。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教学设计
《易传.系辞》告诫我们:“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五、课堂练习,巩固强化(15分钟)
翻译下文,并说说包含的主要思想。
1、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子贡问道:“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照它去做的吗?”孔子道:“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七、作业布置,疑难解答(2分钟)
1.诵读课文,准确翻译课文。
2、完成预习作业。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3分钟)
翻译理解下文:
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解析:孔子说:“大家厌恶他,一定要去考察;大家喜爱他,也一定要去考察。”
二、导入
直接进入文本诵读理解。
三、检查预习(4分钟)
七、作业布置,疑难解答(2分钟)
1.诵读课文,准确翻译课文。
2、完成预习作业。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课(3分钟)
翻译理解下文:
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解析:孔子说:“整天聚在一起,说话不涉及道义,只喜欢卖弄小聪明,难以造就啊!”
二、导入
直接进入文本诵读理解。
读论语导读卫灵公第十五读后感
读论语导读卫灵公第十五读后感这一篇章里孔子可真是金句频出啊。
其中有句话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哇塞,听到这话的时候,感觉就像被雷劈中一样,突然一下对那些英雄豪杰们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觉得生命是最宝贵的,保命要紧啊。
但是孔子告诉我们,对于真正有志气、有仁德的人来说,不能为了苟且偷生就去损害仁德,必要的时候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才是正道。
这就像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为了正义、为了民族大义挺身而出的英雄们,他们可不是傻,而是在践行这种伟大的仁德理念。
我想了想自己,要是遇到事儿,可能第一反应还是先保住小命,顿时觉得有点惭愧,看来离仁人志士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还有啊,“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简直就是生活的真理啊。
就像我每次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的时候,就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
要是平时就好好复习,有个长远的学习计划,也不至于考前愁得头发都掉一大把。
孔子他老人家好像就在我耳边念叨:“叫你贪玩,叫你不提前做打算,现在知道慌了吧!”这也让我明白,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得有点长远的眼光,不能只看眼前的安逸。
孔子在这一篇里还提到了很多关于为人处世的道理。
比如说怎么对待他人,他的态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句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超级难的话。
有时候我们无意中就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者不喜欢的事情推给别人,还觉得理所当然。
就像我弟弟不想吃的青菜,就想偷偷夹到我碗里,这就是没有好好践行孔子这句话嘛。
这让我反思自己在和朋友、家人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自私的行为。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那这个世界肯定会和谐很多,吵架、矛盾都会少一大半吧。
一起学《论语》15.32卫灵公篇——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一起学《论语》15.32卫灵公篇——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一起学《论语》15.32卫灵公篇——君子谋道不谋食【原文】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白话】孔子说:“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是谋求食。
耕田种地,饥饿却在其中了;学习圣贤大道,俸禄却在其中了。
君子忧虑道之不明,而不忧虑贫不得食。
”【释词】谋:谋求。
张栻:“谋者,思虑营为之也。
”道、食:君子心在大道,而不是整日谋求衣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馁:饥饿也。
学、禄:有其学、有其道,自然有其禄以安身。
钱穆:“耕以谋食,亦有饥饿之患。
学以谋道,亦有禄仕之获。
”郑康成:“言人虽念耕而不学,故饥饿。
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
”在其中:此处指没有主动谋求,馁、禄却不期然而然也。
江熙:“虑匮乏,故勤耕;恐道阙,故勤学。
”忧:忧虑。
按:君子忧虑是否能进德修业,小人忧虑是否能求田问舍。
张栻:“惟忧道,故谋道;惟不忧贫,故不谋食。
”【先贤精义】朱子曰:耕所以谋食而未必得食,学所以谋道而禄在其中。
然其学也,忧不得乎道而已。
《论语注疏》曰:此章亦劝人学也。
人非道不立,故必先谋于道,道高则禄来,故不假谋于食。
人虽念耕而不学,则无知岁有凶荒,故饥饿。
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
是以君子但忧道德不成,不忧贫乏也。
然耕也未必皆饿,学也未必皆得禄,大判而言,故云耳。
李炳南曰:求道的最终目的即在成为圣人,在未成圣人之前,只要求得一部分,就是有道之人,即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无道则家不齐,国不治,天下大乱。
所以君子必须求道。
陈祥道曰:耕者志于利,而害在其中;学者志于道,而利在其中。
君子所以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也。
蔡节曰:谋者,有所思为也。
此言君子当以谋道为心,而不当以谋食为心。
以谋食为心,譬之耕者本以求食也,然岁有凶荒,而馁存焉,则有时而不得食矣。
以谋道为心,虽非所以求禄也,然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学之既充,鲜有不得夫禄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明日遂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
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
”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
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2、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
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译文】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3、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4、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能够无所作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罢了。
”5、子张问行。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
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译文】子张问如何才能使自己到处都能行得通。
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行得通。
说话不忠信,行事不笃敬,就是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就仿佛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显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到这几个字刻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这样才能使自己到处行得通。
”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6、子曰:“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遽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译文】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样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译文】孔子说:“可以同他谈的话,却不同他谈,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谈的话,却同他谈,这就是说错了话。
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说错话。
”8、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9、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
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10、颜渊问为邦。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
放郑声,远佞人。
郑声淫,佞人殆。
”【译文】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禁绝郑国的乐曲,疏远能言善辩的人,郑国的乐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险。
”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2、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孔子说:“完了,我从来没有见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13、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译文】孔子说:“臧文仲是一个窃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个贤人,却不举荐他一起做官。
”14、子曰:“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15、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16、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译文】孔子说:“整天聚在一块,说的都达不到义的标准,专好卖弄小聪明,这种人真难教导。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18、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
”19、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译文】孔子说:“君子担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为人们所称颂。
”2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文】孔子说:“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2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2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好话。
”2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24、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译文】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
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25、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译文】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26、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27、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8、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译文】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2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3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
”31、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
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
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32、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33、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
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34、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译文】孔子说:“百姓们对于仁(的需要),比对于水(的需要)更迫切。
我只见过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却没有见过实行仁而死的。
”3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3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译文】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37、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译文】孔子说:“事奉君主,要认真办事而把领取傣禄的事放在后面。
”3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商议。
”39、子曰:“辞,达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40、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及席,子曰:“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
固相师之道也。
”【译文】乐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沿,孔子说:“这儿是台阶。
”走到坐席旁,孔子说:“这是坐席。
”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告诉他:“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
”师冕走了以后,子张就问孔子:“这就是与乐师谈话的道吗?”孔子说:“这就是帮助乐师的道。
”论语全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