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信息化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1
《生物的变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得到训练,并使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二、教学重点、难点: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图片“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生物的变异现象。
【新课】第一部分:变异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
首先通过四叶草现象,让同学们感受到,有些变异的出现几率是非常低的,是不是自然界的变异现象非常罕见呢?然后通过一组图片展示,不同种类之间,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说明变异现象非常普遍。
第二部分: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
第一步,展示情景图片,图片中几位同学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存在呢不同的看法,引出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这种差异的存在呢?引导学生用测量、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两种花生的大小探究。
第二步,用一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来解决探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如怎样测量、怎样取样本、怎样处理数据等。
第三步,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第四步,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第五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怎样验证环境影响花生果实的大小。
最后得出结论,影响生物变异的原因,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其次还受环境影响,进而得出变异的两种类型。
【巩固练习】通过分析案例,来区分两种变异。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的第一课时,学习的重点内容是通过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让学生认识到,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进而得出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种。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6课《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认识变异的类型和原因,以及了解生物的适应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概念,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但学生对变异现象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认识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物的变异现象及其原因。
2.变异的类型和适应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变异现象。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变异现象,加深理解。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实例:准备相关的生物变异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植物、动物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物的变异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变异的定义和类型,让学生了解变异现象。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变异现象,加深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其变异原因和类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讨论的成果。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变异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变异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学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变异现象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生物变异现象的实践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植物或动物的变异现象,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生物的变异信息化教学设计
评价
设置不同题型:选择题,应用题。学生可自行选择题型与分值。
学生抢答问题
PPT展示
七、教学特色
在新课导入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两句俗语达到吸引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在后面各知识点的学习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和添加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对各种现象加以理智的分析,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生物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生物的变异》是生物遗传内容的延续。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产生变异。本节特别指出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的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学习《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太空育种这一难点,我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变抽象为形象,学生自然理解了由于太空特殊环境的改变诱发种子的基因发生变化属于可遗传变异。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总之,在教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氛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于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学生分析
关于生物的变异,在我们身边的实例有很多,加之学生的好奇心都很强,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周围的实例,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生物的变异,并一步步拓展生物变异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及生物变异的类型
描述变异的生物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用的材料和设备。
2.准备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
3.复印相关的学习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包含不同颜色的花朵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谈论不同颜色花朵的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物种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花朵。
3.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变异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物种会产生变异?第二步:知识讲解(30分钟)1.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生物的变异现象。
2.讲解生物的变异的原因和分类:自发变异、人工选择和突变。
3.讲解生物变异对物种适应和生存的意义。
第三步:实验活动(4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活动。
2.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和花卉,观察它们的外观特征和颜色。
3.小组成员自行选择一种植物,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如给予特殊营养、改变环境温度等。
4.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异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小组成员分享实验结果,并讨论造成变异的原因。
第四步:归纳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
2.学生回答问题:为什么同一物种会产生变异?变异对物种适应和生存有何意义?第五步: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方式,进一步探讨变异现象在其他生物中的表现和原因。
2.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
3.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合作程度。
2.检查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评估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和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分类。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初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年级:初中
课题:生物的变异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的变异概念。
2. 掌握生物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3.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变异的种类和原因。
难点:理解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生物书籍和图片资料。
3. 实验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图片或实例引出生物的变异概念,并引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疑问。
二、讲解生物的变异(15分钟)
1. 讲解生物的变异概念和种类。
2. 解释生物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自然选择等。
3. 通过案例分析生物变异对物种的影响。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生物变异现象,如果蝇的眼色变异等,了解生物变异的具体情况。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生物变异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生物变异的案例,并做简要报告。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了解变异对物种进化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的变异。
小学科学第6课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6课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生物的变异是小学科学第6课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文,我将为您设计一堂关于生物变异的教学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与原因;2. 掌握生物变异的分类和特点;3. 了解生物变异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的作用。
二、引入活动(5分钟)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图片或样本,包括不同物种的动物和植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一个物种中会有不同的外貌特征?这是不是因为生物发生了变异?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什么是生物变异?生物变异是指同一物种个体之间存在的外貌和内在结构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既可以是遗传因素造成的,也可以是环境因素的结果。
2. 生物变异的原因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分为两大类:(1)遗传变异:这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遗传机制导致的变异。
例如,人类的眼睛颜色、皮肤颜色等遗传特征就是由基因决定的。
(2)环境变异: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等对生物也会产生影响,导致它们的外貌或特性发生变异。
例如,在不同地区生活的熊的毛色可能有所差异。
3. 生物变异的分类和特点(1)分类: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动物和植物,将它们按照外貌特征进行分类,如大小、颜色等。
(2)特点:生物变异具有以下特点:- 存在着变异的个体和没有变异的个体;- 变异个体之间具有差异;- 变异个体的后代可能继承变异特征。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请学生阅读一个案例,比如在某个地区生活着两种不同颜色的蝴蝶。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同一个物种中会出现不同颜色的蝴蝶?请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结合课上所学的内容给出答案。
五、游戏活动(20分钟)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变异和适应。
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群体。
制定一些规则,比如游戏开始时每个群体的特点相同,然后通过模拟环境变化,观察并记录每个群体在不同环境下是否会发生变异,并讨论变异与适应的关系。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第一篇: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
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
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
由于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
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教材通过探究实验来说明变异的普遍性及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如果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更根本的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
所以我把本节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对变异的影响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及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让学生了解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
高中生物教案《生物的变异》
《生物的变异》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o掌握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
o了解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生物变异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难点: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以及生物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生物变异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
•相关的生物变异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o引入生物变异的概念,强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2.新课讲解o讲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o详细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讲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和原因,以及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o介绍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以及基因重组在生物多样性中的作用。
3.观察与分析o展示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动画和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变异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o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或视频资料,观察和分析生物变异的现象和原理。
4.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作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原理及其在生物变异中的作用。
o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和物种多样性中的意义,以及生物变异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初中《生物的变异》生物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生能够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变异现象的能力。
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发展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注生物多样性的态度。
强化学生保护环境、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具体影响。
如何将生物变异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物变异的实例(如不同颜色的花朵、不同形态的果实)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身边的生物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2. 探究生物变异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介绍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点突变、插入或删除突变等)。
通过动画或图解展示基因突变的过程及其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变异类型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3. 探究生物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述自然选择和生物变异的关系,解释变异如何影响物种的适应和演化。
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生物变异如何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模拟自然选择过程,体验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
4. 联系现实生活,拓展应用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生物变异原理的实例。
讨论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在生物变异调控方面的潜力和争议。
开展小组活动,设计一项基于生物变异的创新项目,如环保型农作物育种方案。
5. 课堂总结与反思总结生物变异的基本概念、类型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生物变异的例子。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物变异的小论文或报告。
初中生物教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初中生物教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
2.认识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3.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
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遗传变异(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进行深入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尤为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产生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遗传变异( 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教学难点:分析生物变异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变异的现象很熟悉,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可能浓厚。
2、学生很爱进行探究实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不够。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可能会根据课本上的结论直接得出,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探究中的讨论题。
4、对变异的原因地分析,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探究讨论,大部分学生能够弄清楚。
三、对重难点的讲解和自学、探究指导1.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探究之后,再经过交流讨论和教师指导均能解决。
2.难点的解决:a.学生在探究之后得出的实验结论大多数是课本上的变异的原因,与实验数据的解读相关性不大。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主题生物的变异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
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
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意境。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生物的变异》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物的变异现象。
(2).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能遗传的变异。
(3).说明变异的意义。
(4).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生物变异的知识,初步学会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校”变异在生产实践上的应”和转基因技术的知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未来人类的影响。
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
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难点:遗传的变异。
[教学过程]:一、引言: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讨论过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从人的上眼睑的遗传问题开始我们新的问题的研究。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的上眼睑是双眼皮。
两个孩子,一个孩子为双眼皮,另一个孩子为单眼皮。
即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上眼睑与双亲不同,是不是也叫做遗传?若是遗传,为什么与父母的性状不相同?若不是,叫做什么?与遗传现象伴随存在的另一种生命现象就是变异。
二、课题:第二节生物的变异(一)变异的现象与概念在自然界中,与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问,讨论: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哪些现象是变异现象?根据同学们讨论,什么叫做变异?请做一个小结。
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或生物在生殖过程中,在上下代之间、子代之间表现出的性状差异。
提问:比较遗传和变异两个概念,两个概念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通过生物的生殖过程实现的。
在生物的生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的相似性为遗传。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
1. 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3. 理解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的作用;
4. 能够分析和解释生物变异现象。
教学内容:
1. 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种类。
2. 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影响。
3. 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的作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
通过图示、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种类,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的作用。
2. 实验。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变异的现象和过程,例如:观察植物或动物的突变情况、体验基因变异的过程等。
3. 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生物变异现象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的伦理问题。
4. 课外调查。
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例如:实地观察当地植物或动物的变异情况、阅读相关媒体报道进行分析等。
教学评价:
1. 考试。
通过选择题、简答题等方式考查学生对生物变异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报告。
要求学生撰写关于生物变异的报告,包括生物变异的原因和影响、人工选择和基因工程的作用等内容,以检验其对生物变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互评。
鼓励学生参与互相评价和交流,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例如,学生可以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价、通过小组互评形式进行相互激励和学习。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教案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一、课题:生物的变异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能够说明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训练学生在取样、测量、整理数据、画曲线图等方面的能力。
(2)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初步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3)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重点:1.对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的探究。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
教师准备:1.大小两种花生的果实。
2.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
3.准备几种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图片资料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师展示大小不同的西红柿等实物,引出课题“生物的变异”,并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放眼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可见生物的变异是一种普遍现象。
(板书第五节生物的变异)任务一: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提出问题: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呢?(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图片得出)2、作出假设: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大的是大花生,花生果实长度平均值小的是小花生。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3、制定计划:【问题引导,自主探究】(1)能不能有意挑选个大和个小的花生?各取一粒可以吗?为什么?(2)测量花生果实时测量长轴还是短轴?(3)选择和设计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4)应当怎样记录和处理数据?(5)一个同学独立完成整个实验大约需要20分钟,怎样做能够节约时间?【展示交流,释疑解惑】交流后要注意强调:实验时应该随机取样,并且样本要足够大,以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的变异》。
该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特征和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差异。
本节课具体内容为第八课《生物的变异》,主要介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对生物的变异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验材料等。
学具:实验材料、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生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差异。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理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图片和举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6.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判断图片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遗传或变异。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案:如父母亲的眼睛颜色和孩子的眼睛颜色一样,这就是遗传;如兄弟姐妹之间的身高、体型等方面的差异,这就是变异。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生物的变异现象。
答案:如将一颗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壤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发现有些种子在某种土壤中生长得更好,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变异的概念,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举例说明生物变异的原因,包括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了解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生物变异的原因。
2、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2)生物变异在农业生产和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品种的花卉、宠物狗或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出生物变异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这些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上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呢?2、讲授新课(1)变异的概念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变异现象,如人的高矮胖瘦、头发的直卷、不同颜色的花朵等。
(2)变异的类型①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例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通过展示基因突变导致的人类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基因重组产生的不同品种的花卉等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原因。
②不可遗传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例如,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同一个麦穗上的麦粒有大有小等。
(3)生物变异的原因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基因突变:基因内部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基因重组: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信息化教学设计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导入——借助实物投影。
观察笼子中两只鸽子的异同点,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借助flash动画。
展示常见的变异案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出变异的概念,并认识到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实验——借助视频。
兴趣小组将圣女果的测量方法课前制作成小视频,课上播放,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操作方法,提高了视频的制作能力。
——Excel数据处理。
一组学生将测量的数据即时输入到电脑中,自动生成曲线变化,使得数据的处理速度加快,而且变化曲线一目了然,助于理解及分析。
——利用实物投影。
其它三组学生将数据变化制成柱状图、比例图等,实物投影展示,呈现方式更丰富,学生参与度更高。
探究——借助视频、PPT。
师生共同分析引起变异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对变异进行分类,加深理解,掌握牢固。
应用生活——借助视频。
播放变异原理在遗传育种方面发挥的作用,引导学生总结出遗传育种常见的几种方法。
教学评价——利用电子白板。
在游戏中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强化,激发学习兴趣。
六、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
入、讲授、
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信息技
术支持
(资源、
方法、手
段等)
引入展示两只鸽子
观察异同点
实物
投影
探究变异的概念播放flash动画,引导学生思维
观看动画,小组合作总结变异
的概念,并认同变异是普遍存
在的。
播放
flash动
画
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全班交
流
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PPT
图文展
示
寻找测量方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视频
播放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看视
频中的正确测量方法;修改本
组方法
视频
播放
学生实验强调注意事项,巡视指导实验进行实验
PPT文
字强调
数据统计组织学生活动将测量数据输入电脑
Excel数
据处理
实验成果展示仪器操作、点评
多种图表成果展示
实物投
影
探究变异原因总结变异类型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分析变异原因,总结变异类型
PPT图
文展示
变异原理的应用播放多媒体,引导学生思考
观看视频,总结常见的几种应
用方法
视频播
放
课堂总
结、巩固练习组织小游戏
游戏中总结、巩固、强化所学
知识
电子白
板
七、教学特色
1.个性化教学的调整
本节教材的实验材料是花生,花生的大、小相对性状不够明显,品种间的差异性较小,实验效果不太明显。
所以,我选用了易得的圣女果为实验材料,它的大小品种差异很大,测量操作也更加方便。
2.教学手段的创新
通过PPT播放、实物投影、flash动画、视频、Excel数据处理、电子白板等手段的使用,是教学变微观为宏观、变抽象为形象、知识化难为简,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通过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测量方法的寻找、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数据的图表制作与分析等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设计、归纳总结等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