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合集下载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之一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之一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之一作者:张金宝张秀玲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8期1、试验条件1.1作物和靶标试验作物:春大豆(MLlycine max(L.)Merrill大豆品种:黑农37靶标:狗尾草、稗草、马唐、野稷、藜、苋、蓼。

1.2环境条件1.2.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点在泰来县宁姜乡新兴农业开发区,试验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具有排灌条件。

试验地前茬为春大豆。

1.2.2肥水管理试验地每亩施用瑞泽集团吉林省瑞野农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瑞泽大撒把N、P、K高效复混肥20kg做底肥于大豆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整地施肥时间是4月29日,5月8日喷灌一次,5月12日播种,播种机条播,播后轻镇压,6月9日喷灌一次。

1.2.3种植密度大豆播种量4kg/亩,亩保苗2.1万株。

1.2.4生育期2、试验设计和安排2.1药剂2.1.1试验药剂及处理剂量试验药剂:25%乙草胺微囊悬浮剂,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提供。

试验药剂用药剂量:处理1:25%乙草胺微囊悬浮剂100ml/亩;处理2:25%乙草胺微囊悬浮剂150ml/亩;处理3:25%乙草胺微囊悬浮剂200ml/亩;处理4:25%乙草胺微囊悬浮剂300ml/亩;2.1.2对照药剂50%乙草胺浮油,吉林金秋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用药剂量:处理5:50%乙草胺乳油200ml/亩;处理6:人工除草;处理7:空白对照(CK)。

2.2小区安排2.2.1小区排列2.2.2小区面积和重复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8个小区,随机排列,每小区20平方米。

2.3施药方式2.3.1施药时间和次数施药在大豆播后苗前进行,用药一次。

施药时间是5月19日上午,施药时田间无靶标生物,施药当天晴,西南风1~2级,6.8~22.3℃,平均温度为14.8℃,空气相对湿度是27%,风速是2.7m/s,日照时数10.0小时。

2.3.2使用器械和施药方法施药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HD400背负式喷雾器。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报告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报告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几种常见除草剂在不同作物田中的除草效果、安全性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合理选择和使用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试验药剂除草剂 A: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除草剂 B: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除草剂 C: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对照药剂:常规使用的_____牌除草剂(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2、试验作物作物 A:_____(品种:_____,种植面积:_____)作物 B:_____(品种:_____,种植面积:_____)3、试验田块田块 A:位于_____(地理位置),土壤类型为_____,肥力状况_____,前茬作物为_____。

田块 B:位于_____(地理位置),土壤类型为_____,肥力状况_____,前茬作物为_____。

三、实验设计1、处理设置处理 1:除草剂 A,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2:除草剂 B,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3:除草剂 C,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4:对照药剂,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空白对照:不施任何除草剂。

2、小区设置每个处理设置 4 个重复小区,小区面积为_____平方米。

小区之间设置隔离带,防止药剂相互渗透。

3、施药时间和方法施药时间: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杂草发生情况,选择在_____(具体日期)进行施药。

施药方法:采用_____(喷雾器类型)进行均匀喷雾,确保药剂覆盖均匀。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1、杂草调查调查时间: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_____天、_____天进行杂草调查。

调查方法:每个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面积为_____平方米,记录杂草的种类、数量和鲜重。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作者:李宏元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3期一、试验目的探索黑龙江省垦区标准化水稻旱育秧管理模式下,种衣剂种子不经过浸种催芽直接播种,并辅助其它管理措施,是否可使水稻秧苗达到与浸种催芽相同生育期,为生产应用此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1、试验作物:水稻。

作物品种:龙垦2032、环境条件黑龙江饶河农场地处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全年有效积温2349.5℃。

(1)试验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饶河农场水田试验站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ph值为6.25,土壤有机质含量3.98%,速效氮315.8ppm,速效磷32ppm,速效钾194.5ppm。

(2)耕作栽培管理移栽期2018年5月18日,人工插秧,插秧规格30cm×12cm,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

(3)水肥管理试验区土地平坦,排灌方便,肥力較均匀。

水肥管理同常规。

三、试验药剂1、6.25%亮盾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35%锐胜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四、种子浸种与包衣1、浸种每100kg水稻种子用6.25%亮盾悬浮种衣剂300mL+35%锐胜悬浮种衣剂100mL进行包衣。

2、包衣日期4月3日进行种子包衣。

3、浸种日期4月7日进行浸种。

五、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采用大区条田对比,不设重复。

A、B、C秧田处理面积各5m2;D秧田处理面积2.5m2。

本田处理A、B、C面积200m2平方米,处理D面积50m2。

其他措施与常规生产相同。

A: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常规浸种催芽,播芽种。

B: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处理A浸种时,直播干籽。

C: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与处理A同时播干籽D:播白种(没有包衣),与处理B同时播种。

六、播种期1、4月7日,处理A浸种当天,处理B、D播干籽。

农药试验工作总结

农药试验工作总结

农药试验工作总结
近年来,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有效地应对害虫
和病害的侵袭。

农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对于保障农作物的健康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药的使用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农药试验工作。

首先,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农作物进行试验,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不同的生长期,我们分别选取了不同的农药进行试验,比如杀虫剂、杀菌剂等。

我们在试验之前,对土壤和作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其次,我们在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确保使用量和
使用方法的准确性。

在农药喷洒后,我们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定期观察和记录,包括植株的生长状况、叶片的颜色和形态等。

同时,我们也对害虫和病害的情况进行了监测和统计,以评估农药的防治效果。

最后,我们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总结。

通过对比不同农药的使用效果,我们发现某些农药在特定作物和生长期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效果不佳。

在总结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比如调整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选择更适合的农药类型等,以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通过这次农药试验工作,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农药使用的理解,也为农业生产提
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试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若施药前未调查病情基数,防治效果按式(3)计算:
防治效果(%)=
Ck1—pt1 Ck1
6 试验结果分析
6.1 安全性分析
×100………………………(3) (下转第 119 页)
第一次调查:用药前纹枯病、叶瘟基数调查;第二次调 查:末次药后7-10天调查稻瘟病、纹枯病病指,并计算防效; 第三次调查:末次药后30天调查稻瘟病、纹枯病病指,并计算 防治效果。
5.2.1 纹枯病调查方法 五点取样(去掉边行),每点调查相连5丛,调查病情指数 (病害分级按国家田间试验准则),药效计算和防治效果按国家 田间试验准则。 纹枯病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 一片叶);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纹枯病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穗茎瘟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 调查总株数×9
=×100…………(1)
防治效果(%)=(1—
Ck0×pt1 Ck1×pt0
)×100…………………(2)
药剂处理表
处理 编号
药剂名称
1
龙登福赛(噻呋 · 苯 醚甲27.8%悬浮剂)
2
道立锋(49%丙

农药实验报告范文(范本)

农药实验报告范文(范本)

农药实验报告范文农‎药实验报告范文‎篇‎一:农药残‎留试验报告编写格式附‎件1 农药残留试验报‎告编写格式报告编号‎:试验申请‎编号:农药‎通用名称在作物名称‎上的残留试验报告‎试验药剂:‎农药产品名称(剂型、‎含量等)试验单位:‎委托方‎:试验地点‎:试验起始‎时间:年‎月日试验完成时间‎:年月‎日试验负责人:‎参加试验人员:‎报告完成时间‎:农药名称‎含量剂型在作物‎名称上残留试验报告‎中文通用名:‎英文通用名:‎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化学分子式:‎分子量:‎农药简介:‎包括试验委托方、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的理‎化特性、毒性、生物活‎性和防治对象、作用机‎制、推荐MRL,AD‎I(含数据来源)等。

‎一、田间试验‎1.试验时间‎:2.试验地‎点:3.试验‎农药:4.‎试验作物:5‎.试验方法5‎.1田间试验设计:‎包括小区面积、‎重复次数、施药方法、‎施药量、施药次数及间‎隔、采样时间及间隔、‎采样方法、样品制备、‎包装、运输及储藏等。

‎5.2气候条‎件、土壤类型‎5.3消解动态试验:‎包括小区面积‎、重复次数、施药方法‎、施药量、采样时间、‎采样方法等。

5‎.4最终残留试验:‎包括小区面积、‎重复次数、施药方法、‎施药量及次数、采样时‎间及间隔、采样方法等‎。

5.5 分‎析样品的制备:‎5.6 附田间试验‎设计总表二、‎检测方法方法原理简‎述1.仪器设‎备2.试剂‎3.分析步骤‎3.1提取‎ 3.2净化‎3.3分析测定‎ 3.3.1‎仪器(气谱、液谱、气‎质联用等)条件:‎ 3.3.2‎标准曲线:文字说明及‎标准曲线图、公式、相‎关系数3.‎ 3.3最小检出量‎:3.‎3.4最低检测浓度:‎3.3‎.5相对保留时间:‎3.3.‎6添加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文字‎及表格说明3‎.3.7残留量‎计算公式3.‎3.8确证试验‎方法(如果有的话)‎4.残留试验‎结果4.1‎(农药通用名称)在作‎物(可食部分)、土壤‎、植株或水中的消解动‎态结果(有文字说明,‎且有表格附后;用C=‎C e-kt计算半衰期‎、相关系数)‎ 4.2(农药通用‎名称)在作物(可食部‎分)、土壤植株或水中‎最终残留测定结果(有‎文字说明,且有表格附‎后;用C=Ce-kt‎计算半衰期、相关系‎数)4.3‎确证试验结果(如果有‎的话)5.结‎论及合理使用建议‎ 5.1 待测农药‎在作物土壤田水中的消‎解速率评价5‎.2 各种施药因子与‎残留量相关性分析‎ 5.3 非正常检‎测结果分析5‎.4 根据推荐MRL‎值和试验结果提出合理‎使用建议6.‎图表:6.1‎表格包括田间试验表、‎添加回收率表、消解动‎态表、最终残留量测定‎结果表;6.‎2谱图包括标样、土壤‎空白、土壤添加、土壤‎实测样;作物空白、作‎物添加、作物实测样;‎可食部分空白、可食部‎分添加、可食部分实测‎样;水空白、水添加、‎水实测样。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一、农药检测报告概述
本文记述了一次经过检测后发现,用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该检测报告的总结是:吡虫啉农药是一种有效的植物保护产品,具有良好
的农药效果。

二、试验现场
此次试验现场位于基地内,包括受试的植物和目标昆虫。

用于农药检
测的植物种类有水稻、玉米、蔬菜等不同类别,其中昆虫种类有白粉虱、
小菜蛾、棉铃虫、灰色飞虱等。

三、试验结果
在此次试验中,使用的吡虫啉农药检测结果显示,水稻和玉米的可抑
制率分别为94.5%和95.8%,棉铃虫的可抑制率达到了100%,对小菜蛾、
灰蝽和灰色飞虱的抑制率达到了99.1%,95.7%和98.7%。

这些结果显示,
吡虫啉农药在田间条件下有良好的效果。

四、总结
根据此次试验报告,可以得出结论:吡虫啉农药具有明显的农药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由于吡虫啉农药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它能有效抑制害虫,能降低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应注意农药的安全性和危害性,同时还应考虑农
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生物农药防治苍术红花指管蚜田间药效试验

生物农药防治苍术红花指管蚜田间药效试验
翅孤雌蚜体长 3 6mmꎬ 纺锤形ꎬ 体黑色ꎬ 触角第 3 节
有小圆形隆起ꎬ 腹管长圆筒形ꎬ 基部粗大ꎬ 端部有网
纹ꎬ 尾片圆锥形ꎬ 有微刺ꎻ 有翅孤雌蚜体长 3 1mmꎬ
纺锤形ꎬ 头、 胸部黑色ꎬ 腹部色淡ꎬ 有黑色斑纹ꎬ 触
角约长于身体ꎬ 腹管楔形ꎮ 在呼伦贝尔市ꎬ 红花指管
蚜常年发生ꎬ 1 年发生 10 余代ꎬ 世代交替ꎬ 春季和秋
牧科研与技术推广ꎮ
※农业科学 农业与技术 2024ꎬVol 44ꎬNo 08 3 1

时减产 40% ~ 50%ꎬ 蚜虫还可以传播病毒病ꎮ 天敌昆
3 0 2024ꎬVol 44ꎬNo 08
农业与技术 ※农业科学

生物农药防治苍术红花指管蚜田间药效试验
李殿军1 罗保华1 高显婷1 贾晓妹2 王岭岭2 王桂玲3 宋伟1 王国军1
后ꎬ 防效分别达到 98 8%和 97 8%ꎬ 0 5%苦参碱 AS 3 75ga i hm -2 和 6%鱼藤酮 ME 27 0ga i hm -2 2 个处理
速效性差ꎮ 双丙环虫酯和苦参碱加鱼藤酮复配剂可推广应用于苍术田红花指管蚜的防治ꎮ
关键词: 生物农药ꎻ 红花指管蚜ꎻ 田间防效
季发生重ꎮ 以卵在苍术、 大蓟、 蒲公英等菊科寄主近
地面的根基处越冬ꎮ 第 2 年春季卵孵化为干母后ꎬ 开
始孤雌生殖ꎬ 有群聚和趋嫩习性ꎬ 蚜虫从田边向田内
危害ꎬ 成蚜和若蚜群集于苍术顶端的幼叶、 嫩茎、 花
呼伦贝尔市苍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ꎬ 种 植 品 种 有 苍
轴上吸食汁液ꎬ 造成黄叶、 皱缩ꎬ 植株生长受阻ꎮ 5
种杀虫剂 6 个处理田间防治效果ꎮ 结果表明ꎬ 5% 双丙环虫酯 DC 7 5ga i hm -2 加激健 94 5ga i hm -2 、 0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
协议备案号:
试验样品封样编号: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
农药类别:杀虫剂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点:
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告完成日期:
地址:电话:传真:邮编:E-mail: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试验名称:
试验作物:
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使用方法:
安全性: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
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3.1.2 对照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
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
3.3.2 施药器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
3.3.4 使用容量
[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4.1.2 土壤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
4.2.2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4.2.3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
4.4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4.5 对其他生物影响
4.5.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
4.5.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单击此处键入生物统计分析方法并附方差分析表]
[单击此处键入药剂评价]
[单击此处键入技术要点:剂量、使用方法、次数、注意事项等]
[若试验结果年度间差异大,单击此处键入原因分析及建议]
技术负责人签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单位名称][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完成日期](单位盖章)
(杀虫剂)[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表3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试验结果统计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