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从词源学视角进行的分析

合集下载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

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

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原因摘要:随着人类文明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日新月异, 教育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中国由传统发展出来的应试教育和西方看中培养个人能力的素质教育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

下面就从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词源角度、教育概念、教学过程的角度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中西方教育差异一、产生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化土壤教育是文化的重要部分,考察教育的差异必究其文化土壤的差异。

西周灭殷,建立了以农业为主、以血缘为纽带、结构稳定的社会。

这种社会结构等级森严,上下相维,整齐严密;心理上追求稳定,畏惧变化,内向克制;统治者以“礼仪”、“人伦”解释社会与人际,要求人们各安其位,无须知命运之所以然。

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人的心思都用到人与人之间去了,用在人伦关系上去了,诚如是。

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中国古代教育,就必然是一种完美的伦理道德教育,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孔子的道德理想主义不正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至高标准吗?西方文化是从古希腊及地中海的文化发源而来,海洋文化是它的源头。

海洋,意味着丰富的物产与自由的贸易,由自由贸易而产生互动的异域异质文化,以及互动文化下必须的民主法制的组织行为;海洋,使人们开放而非保守、冒险而非稳定、多元而非单一、交流而非封锁。

茫茫无定、浩浩无际、渺渺无限的海洋使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具有更多的实际能力,并在内心中具有不断提升能力的要求,正如黑格尔说的那样“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自己的无限”,“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教育果实是理之所然,问题在于当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去比较和评价两者的不同时,则似乎别有一种滋味于喉难咽了。

二、从词源的角度看中西方教育差异从词源学的角度解读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能够从影响教育发展的认识论源头发现,二者一开始便有了重要的分歧。

中西方古代教育差异

中西方古代教育差异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中西方古代教育史的差异。

总体我把要讲的内容划分为四部分:中国古代教育史特色,西方古代教育史特色,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

(一)中国古代教育史17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中国教育就诞生了。

在原始社会便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1.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有“图书文字”和“象形文字”了。

有了文字自然会有专门传授和学习的机构,当时称为“成均”,这就是学校的最初萌芽。

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称为“校”。

孟子说:“夏日校,教也。

”到了商朝,称为“庠”,到了周成为“序”。

“序”又分“东序”、“西序”,前者为大学,在国都王宫之东,是贵族及其子弟入学之地;后者为小学,在国都西郊,是平民学习之所。

商代生产力日益发展,文化日趋进步,科学日渐发达,因之学校又有增加,称为“学”与“瞽宗”。

“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

国庶之界在于贵族与平民。

“学”以明人伦为主,“瞽宗”以习乐为宗。

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

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国学专为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入学年龄与教育程度分为大学、小学两级。

乡学主要按照当时地方行政区域而定。

因地方区域大小不同,亦有塾、庠、序、校之别。

一般情况下,塾中优秀者,可升入乡学而学于庠、序、校;庠、序、校中的优秀者或升入国学而学于大学。

国学为中央直属学校,乡学是地方学校。

春秋战国时代,官学逐渐为私学替代,出现新兴阶层“士”,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提倡“以吏为师,以法为学”。

西汉私学重新恢复发展,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兴建太学,置《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为教官,招收博士弟子,年龄在18岁以上。

汉平常时,规定郡、国设学,县邑设校,乡聚设庠序。

校学设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通过这学期的2次形式与政策课,以及老师给看的视频后,我准备从教育的差异方面着手来分析一下中西方之间这方面的异同点。

1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体现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小同。

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

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

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被看成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民同样平等的权利。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感,让其知耻而奋起再者,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话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西方,课堂大多为小班,一般不超过30人。

课堂氛围比较随意自山,有什么问题不需举手当堂可以提问。

英国学校大都是九点上课,所以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很少出现队队欲睡的双眼。

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多,课堂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包括讨论、辩论、实践活动等等形式。

英语课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常常带他们到学校外的商店、广场等公共地方,进行实践,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这点和中国的学校形成很大的对比。

在班上,你会发现经常会有学生缺勤,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囚为这在英国的学校是很普遍的,他们大都是随家人去旅游了。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通过这学期的2次形式与政策课,以及老师给看的视频后,我准备从教育的差异方面着手来分析一下中西方之间这方面的异同点。

1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具体体现1.1中西方教育观念及思维模式的小同。

东方教育的目的以增加知识为主,视知识比创造力重要。

在中国,老师们认为创造力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依赖于坚固的基础知识。

而西方教育的目的是寻求高层认知能力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问,批判性的思考,建构、挑战知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被看成是侵犯个人隐私权的,因为作为学生享有与公民同样平等的权利。

而我国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公布学生的学习成绩,一方面可激励学习差的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学习差的学生也是一种批评,或者说是让学习差的学生有挫折感,让其知耻而奋起再者,西方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生话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从而为进入社会做准备。

而我国的教育重视文化基础课,学生学到的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比大多数国外学生多,而且中国学校的管理相对严格,要求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精神集中,这种教育理念在继承优良传统、掌握知识、规范行为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2教学方式的差异。

在西方,课堂大多为小班,一般不超过30人。

课堂氛围比较随意自山,有什么问题不需举手当堂可以提问。

英国学校大都是九点上课,所以在第一节课的课堂上很少出现队队欲睡的双眼。

老师讲课的时间不多,课堂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包括讨论、辩论、实践活动等等形式。

英语课的授课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常常带他们到学校外的商店、广场等公共地方,进行实践,把所学的东西活学活用,这点和中国的学校形成很大的对比。

在班上,你会发现经常会有学生缺勤,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囚为这在英国的学校是很普遍的,他们大都是随家人去旅游了。

这种情况,在中国简直是想都不敢想。

还有一点很大的差异就是英国的学校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山野教育”,其意义就是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然而在中国的很多学校都是整个学期只有难得的一两次社会实践机1.3高等教育办学思路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之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之差异

46
《理论学习》2007 年第 8 期
借鉴
同的教育体制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成年后的中国学生大多表 现出基础扎实、思想依附, 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缺乏创新精神的 普遍现象; 美国的学生大都表现为敢想、敢干、富于竞争。众所周 知, 几千年来中国教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就是注重基础, 重 视基础教育。但遗憾的是, 过分地强调了“基础”,“把那些不是对 每 一 个 人 都 需 要 的 基 础 都 当 作 是 人 人 需 要 的 基 础 加 以 学 习 ”。中 国初级阶段与高级阶段教育的创造力培养严重脱节。中国教育 采取的是初级教育打基础, 高级阶段才做学问。初级阶段, 很注 重基础知识, 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 强调对前人知识的继承和掌 握, 而长期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悟” 性。到了大学开始学做研究。而此时, 由于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没 有从小得到培养, 创造力匮乏, 难怪“悟得少”。而美国教育重视 创 造 意 识 、创 新 能 力 的 一 贯 培 养 而 忽 视 基 础 知 识 的 传 授 。根 基 不 牢,“学得少”, 但美国注意对孩子们想象力、创造力的启发, 重视 非 智 力 因 素 或 个 性 的 培 养 ,“ 悟 得 多 ”。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 孩
子要自己劳作, 自己生活, 从劳作中得到快乐, 从动手中获得各
种知识, 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 就让他自己做, 这是对
孩子的尊重。西方 家 长“ 鼓 励 创 新 ”, 相 信 孩 子 具 有 同 成 人 一 样
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 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
惩罚性损害赔偿, 也称为示范性的赔偿或报复性的赔偿, 一 般认为, 惩罚性赔偿是指由法庭所做出的赔偿数额超出了实际 的损害数额的赔偿, 它具有补偿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惩罚和遏制 不法行为等多重功能。在美国, 对故意隐瞒产品缺陷问题的企业 的惩罚性罚款可以高达上亿美元。根据 2000 年 10 月美国国会 两院最新通过的新交通安全法规, 凡厂家隐瞒严重的质量缺陷 以及相关事实真 相 , 有 关 负 责 人 将 被 重 判 15 年 徒 刑 , 而 厂 家 亦

中西方文化与教育

中西方文化与教育

中西方文化与教育摘要: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民族、地域差异和历史发展上的差异.两者在教育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现在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人所认识,并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西方教育的主要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文拟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东西方教育差异的形成作思想认识方面的一种解读。

关键词:课堂视觉文化多媒体课件利与弊正文:一、教育宗旨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宗旨的人类实践活动。

教育活动明确的目的性,使教育活动在具体展开之前便有了预设的目标。

从总的趋势看,中国教育的宗旨主要是要让儿童、青少年一代接受社会的各种规范,以适应社会;西方教育的宗旨则是让儿童固有的各种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东西方教育目标定位的差异,隐含着这样两个基本认识的差异:一是对于“人性”的不同认识。

即“中国的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恶’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的。

即在教育者心目中受教育者是不大值得信任和尊重的。

西方的教育观在本质上是建立在‘善’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即在教育者心目中受教育者是值得信任和尊重的。

”Eg]--是从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看,中国以“社会本位论”为出发点.强调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西方则从“个人本位论”出发。

强调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二、师生地位中国的教师和学生,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自然有了上下尊卑之分。

“师者如父”便是这种伦理等级的“写照”;在西方的教育概念中,无论“引出”或“引导”,都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信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为前提。

中国的师生关系之所以不平等,是由于中国社会特别注重伦常等级,要求每个人都应“各安其分”。

严格遵守伦理规范。

“师者如父”便是“五伦”在教育上的延伸和反映,目的是通过教师伦理身份的“附魅”,让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权威,以保障教育的政治、教化职能按统治阶级的意愿顺利实现。

相对而言。

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民主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作为“人”的尊重和信任,使西方更为强调的是教师的服务意识。

中外教育管理的比较

中外教育管理的比较

中外教育管理的比较摘要: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民族、地域差异和历史发展上的差异.两者在教育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现在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人所认识,并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西方教育的主要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文拟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东西方教育差异的形成作思想认识方面的一种解读。

关键词:课堂视觉文化多媒体课件利与弊正文:一、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社会文化传统是某一社会群体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历久不变的思想、行为以及情感等。

众所周知,美国、欧盟、日本是世界经济的三强。

其经济的迅猛发展,除了许多得天独厚的因素外,各国传统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而言,西方文化包括两种模式:即英美模式和法德模式。

而日本文化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儒家学说的教义对日本人的影响比对中国人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谈论中外教育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园里的文化启蒙。

日本的教育具有大国的风范,从幼儿园起就培养孩子关注世界。

譬如,在幼儿园的活动室里挂着巨型世界地图。

当孩子们吃中国豆腐时,教师就引导孩子在地图上找中国;吃西班牙海鲜饭时,就鼓励孩子们以最快速度在地图上找西班牙;吃麦当劳时则顺便将美国介绍一番。

日本的教师还教孩子唱各国的民谣,学到哪国的民谣,就同时介绍该国的相关知识。

美国的职业教育课也是从幼儿园就开始的。

譬如,每年到了“万圣节”时,幼儿园教师就把一个大南瓜带到教室里,教孩子们做南瓜饼。

老师在教室里插上搅拌机、电烤箱,并把制作南瓜饼的糖、蛋、面粉、水的配方和烘烤时间写在黑板上,由小朋友一起参加切块、调制、烘烤,最后,大家一起分享这一“家政烹调课”的成果。

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即“天人合一”。

认为,理论和实践内在上是统一的,物质和精神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认为,一切知识和理论必须接受经验事实的直接检验,注重物质和实践。

中西方教育差异分析

中西方教育差异分析

中方教育优缺点
过度应试
中方教育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压力 大,缺乏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缺乏实践
中方教育体系在理论教学上投入过多,缺乏实践 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个性发展受限
中方教育体系强调统一标准,限制了学生的个性 发展和兴趣探索。
西方教育优缺点
注重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西方教育体系鼓励学生提问、挑战传统,培养创新和批判性 思维能力。
中国教育体系以考试为导向, 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
的主要标准。
集体主义
中国教育强调集体主义精神,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集
体荣誉感。
家庭作业
中国学生通常有大量的家庭作 业,注重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西方教育概述
重视能力培养
西方教育体系更注重学 生能力的培养,鼓励学 生通过实践和创新来提
升自己。
重视知识传授
中方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 和掌握,强调学生对知识 的记忆和理解。
强调纪律与规范
中方教育注重纪律和规范, 要求学生遵守规章制度, 强调统一性和标准化。
西方教育理念
强调个体主义
西方教育注重个体主义, 强调个人独立思考和自主 决策,认为个人应该追求 自己的利益。
重视创新与探索
西方教育注重创新和探索,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04
中西方教育评价方式差异
中方教育评价方式
考试成绩为主
中国教育体系中,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考 试分数和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和学生的重要标准。
强调记忆和应试能力
中国教育注重记忆和应试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 记忆来提高考试成绩。
缺乏过程评价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虽然两者都致力于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但是教育方法、文化差异以及家长的角色等等在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教育方法中西方教育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方,教育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重视记忆和考试,并将学术成绩作为评价、选择、晋升和招聘的重要标准。

而在西方,教育强调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协作的技能。

因此,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通常会更多地参与到交流互动、课堂讨论以及小组合作等活动中,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综合能力。

二、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教育方面,这些差异表现为中国关注的是学习能力而非个性和自我;在中国,成功往往定义为取得高分数,而在某些西方国家,成功则更多地涵盖了自我价值、创造性以及其他非学术因素。

此外,中国学生普遍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注重在学业成功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与之相反,在西方的教育体系下,孩子们通常被鼓励追求在学术以外的方面的成功,比如体育、音乐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功。

三、家长的角色在西方,家长通常比较锱铢必较,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方面都非常重视。

但是,他们也更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鼓励孩子们更加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相比之下,中国家长更多的侧重于引导孩子在学术和生活方面做出最好的表现,通常会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约束和管理。

总体来说,虽然中西方教育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无论哪种教育体系都有其自身优点和不足。

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来自不同文化的思考方式和技巧,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模式。

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3篇)

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中西方教学实践在理念、方法、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源于文化背景、教育传统、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西方教学实践的差异。

一、教育理念差异1. 中国教育理念中国教育理念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师道尊严”、“尊师重道”。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 西方教育理念西方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二、教学方法差异1. 中国教学方法中国教学方法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听课、做笔记、背诵等方式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西方教学方法西方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探究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差异1. 中国教学评价中国教学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强调“分数至上”。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分数,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其他方面,如品德、能力等。

2. 西方教学评价西方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

除了考试成绩,还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兴趣等方面。

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项目、考试等,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教育资源配置差异1. 中国教育资源配置中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地区差异,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这导致教育质量不均衡,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西方教育资源配置西方教育资源配置相对均衡,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较多资源用于教育领域。

11分析理解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传统(必做)

11分析理解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传统(必做)

专题一学习活动:分析理解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传统1、分别在中文和西文背景下尝试对教育进行词源分析。

(一)、中文词源分析在中文背景下对教育进行词源考察,可以发现,在中国古代主要使用“教”和“学”这两个词述说教育。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教”,左下方表示作为教育对象的孩子,左上方表示作为教的内容的占卜活动,右下方表示手,右上方表示鞭子或棍子,是教的过程和手段,整个字就像有人在旁执鞭督促小孩学习;“学”,左上方和右上方表示两只手,上方中间表示占卜的活动,中间表示学习地方的房间,下方表示孩子,整个字就是孩子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知识。

“教”和“学”是从不同角度对教育进行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一词在中文中取代了“教”和“学”。

(二)、西文词源分析在西文背景下对教育进行词源考察,可以看到,在西文中,英文、法文、德文中的教育一词均由拉丁文“educare”演化而来,而拉丁文“educare”表示“引出”的意思。

可见,西文中“教育”一词表示,把受教育者内在的东西引导出来。

具体说,教育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途径、媒介,把受教育者内在的天资、禀赋、能力、知识、智慧、美德等引导出来的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从文字学和词源学的角度可以看出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教育是为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服务的,教育内容的选择必定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所制约。

中国古代社会之所以选儒家经典著作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是因为儒家经典是统治阶级的理论基础,统治阶级要求人们忠于君王,拼命鼓吹孝道,提出“以孝治天下”,反映在教育的内容上就是崇尚书本,崇尚儒家经典。

西方教育在内容上要宽泛得多,古希腊社会和古罗马社会崇尚自然,自然科学技术很早就成了教育的重要内容。

西方教育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心智。

学生接受教育并从学习中获得乐趣,所以创造力得到极大发展。

东西方社会对世界文明,特别是三大科学领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贡献因此而有巨大的不同。

2、通过教育的中西文词源对比分析理解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传统。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事物的产生,就必然存在差异。

在不同蓝天下的孩子受到的教育就大不相同,其中饱受争议的当属中西方的教育:一、对比中西教育1、中式教育的特点:升学的标准的最大参照就是分数,缺乏自主性,样样必须优秀,学习压力较大——1)存在一套标准的、任务内容明确的(也就是有标准答案的)教学大纲,教师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掌握该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占到中学教育评价体系的90%以上。

2)为检验老师的工作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严格分时段的日常考核体系(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和最终考核体系(高考)。

3)为配合教学任务,学校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也就是尽可能掌控学生的私人时间安排。

4)在这套教育体系中,学生学会的最重要素质就是不要出错。

学生的每门科目都要尽量做到“完美”(达到要求的分数)。

5)大班授课,老师无法顾及大部分学生,中等学生常受忽略。

2、西式教育的特点:分数并非决定一切,学生会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习压力——1)教育体制非常灵活,政府只在政策导向上给予大体上的指导,至于各个学校用什么方法教学生则不怎么过问。

2)实践老师工资与学生成绩挂钩的责任制。

3)注重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并寻找社会弊病,提出解决方法,是老师布置的必修课。

4)在德育方面,也非常成功。

德育的首要一条是培养学生的诚实品格。

讲谎话会被家长和老师当成最严重的事情来加以关注与纠正。

为社区老、弱、病、残者提供帮助,则是每个中学生的义务。

5)孩子独立自主意识强,能吃苦,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是他们必学的课外课。

6)小班授课,教师能顾及大部分学生。

7)每个学校均设有“天才班”。

如发现有特殊潜能的学生,学校会聘请特殊的老师来“因人施教”,因人施教的最大好处,是能根据学生的潜能与兴趣来实施教学安排,像给优秀体育尖子开小灶那样,为国家快速培养出特殊的人才。

二、中西方教育差异原因1、历史文化上:几千年来中国教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基础,重视基础教育,并且十分重视规矩、礼教的教授。

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渊源分析

中西教育观念差异的渊源分析

不去辩论优越与否,而是比较异同,在比较鉴别中来认识一个几千年的社会延续问题。

通过对道德教育的差异分析,把握中西方教育观念的传统性差异根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正确把握教育全球化的差异。

古代希腊的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柏拉图(前427~前347)、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毕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家。

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以后两千多年西方(主要是以欧美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后世发展了的许多重要教育观点都可以从古希腊三哲的思想中找到最初的痕迹。

从生至死,三位哲人共经历147年。

几乎与此同期,中国古代出现三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墨子、孟子,孑L孟的儒家教育思想对以后的两千多年的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柏拉图在苏格拉底门下受教八年,是苏格拉底得意门生。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在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学习达二十年。

他们三人都是师生关系,在继承老师的思想之上,既是一脉相传的,也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孔子从师过许多老师,做过管仓库和管牛羊的小官,三十岁左右开始私人讲学,长达四十余年,弟子多达三千余人,一生主要从事聚徒讲学和整理古代文化。

墨子,据淮南子·要略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但发觉儒者“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遂“背周道而用夏政”,自立学派,实际上对儒家学派进行扬弃。

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门徒,是孔子思想的嫡传,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孟之道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中西方在各自出现三位形成学派的教育家思想之前,也都有过较长的演变历史,古希腊文化和教育自公元之前1100多余年开始,经历了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

中国自夏商周记载来看,周朝公元前ll世纪开始进入奴隶制高度发展时期,也是教育比较成形的开端。

中西方的历史很相似,古希腊有((荷马史诗》,古代中国有(《诗经,当时教育状况应该是接近的。

特别是中西“三哲时代”,对中西方教育思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肯定地说,中西方三哲时代是中西教育思想的发源时期。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近些年来,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认为学生应该虚心听从老师的教诲,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这种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和背诵,也就是“举一反三”,而西方教育更强调理解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生要沉下心来去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西方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教育者则更强调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中国教育对知识的重视也超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死记硬背。

三、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方文化不同,体现在教育中更体现为文化的内蕴和价值观的不同。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文化差异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的分数优越性,而在西方,学生的成绩不是衡量学生智力的唯一方式,其个性和创造性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考量。

另外,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四、教育意义的比较中西方教育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也指向了改善和完善中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各自借鉴对方的优秀教学思想方法,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培养出新一代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才。

五、结语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虽然存在,但是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弥补差异的巨大,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进。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会有助于我们对文化间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而教育文化比较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

中西方教育差异探源

中西方教育差异探源

中西方教育差异探源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民族、地域差异和历史发展上的差异.两者在教育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作为一种事实性存在,现在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人所认识,并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参照系,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西方教育的主要差异是什么?这些差异又是如何形成的?本文拟从词源学的角度,对东西方教育差异的形成作思想认识方面的一种解读。

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

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

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

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

”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

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

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

”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

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摘要: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由于中西方在教育上存在很大差异,探讨中西教育的差异对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主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教育模式及方法等方面简要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我国教育的不足,试图优化我们的教育模式,用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在教育模式上与西方接轨,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西;教育;差异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因为,良好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它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中国目前来看,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一大批家长、学校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尽管如此,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

因此,对于开展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而且,中西教育各有千秋,在不同方面,教育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刻了解中西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一下中西教育的差异。

一、学校的教育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学生,中国的学生是学得多,悟得少,西方的学生则是学得少,悟得多。

中国学生大多表现出基础扎实、思想依附、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缺乏创新精神的普遍现象;西方的学生大都表现为敢想、敢干、富于竞争。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中国教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基础,重视基础教育。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中西方教育差异是一种深层次的结构性差异,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决定了教育的思想和方式,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思维特点。

本文将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育目标三个方面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一、课程体系中西方教育对课程设置的理念不同,中西方课程设置的重点不同。

中西方课程设置的不同,导致了学生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的不同,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对教育的认识程度。

在中国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是以知识点为核心的,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着重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而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西方教育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发掘,强调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

相比较而言,中国教育体系则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缺乏对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注重。

二、教学方法中西方教育对教学方法的关注点不同,中国教育更加注重传统教学方式,而西方教育则更多关注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习中的互动和实践。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教授容易导致学生消极被动,学习转化为死记硬背,而在西方教育体系中,教育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西方教育不仅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而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方式。

例如,西方教育中既有教师讲课的形式,又有小组讨论、课程讲解、探究学习等形式的教学方法。

这些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积极参与,从而提高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三、教育目标中西方教育的教育目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教育中,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术能力,教育目标明确,即让学生精通各自的专业领域,从而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就业和竞争。

而在西方教育中,教育注重的是个性培养和人格教育,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具备自主思考、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才能。

因此,中西方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但两者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握 中西方教育 差异形成 的原 因 。
象征符 号 (也有解 释 为 经典 作 品 的),右 边 是个 手 执
“词 源 学 ,也 叫做语 源 学 。它 的任 务是 要探 索词 鞭子 的人 ,合 起来 的意 思可 以解 释为 “有人 在旁 执鞭
的来源 和演 变 历 史 。”[1 借 助 于 词 源 学 ,探 究 中西 方 演 b,下 面 是小 孩 学 习 的形 象 ”[2],也 就 是 指 用鞭 打
历史 的角度去进 行解 释 ,本文 基 于词 源学 视 角 ,回到 骨 文 中。
中西方 历史长河 的远端 ,对 中西方 “教育 ”的原初 性认
首 先 ,“教 ”在 甲骨 文 中为 左 右 结 构 的 会 意 字 ,
识分 析和探究 ,以从 另一 个角 度更 全 面 、更准 确 地把 它 的左 边是个 孩 子 ,在孩 子 头 脑 的 上方 是 被 鞭 打 的
(一)我 国对“教 育”的原初 性认 识—— 管束
以,在我 国古代 ,人们 对“教”的认 识 可 以归结 为教 师
对“教 育”一词 的词 源 学考 量 ,可 以反 映 出我 国 管束 儿童学 习文化知 识 的过程 。
对 教 育 的原初 性认 识 ,这 种 认 识 可 以 归结 为一 个 词
究一 下有 关这 个概 念 发 生 发 展 变化 的历 史 过 程 ,深 “教”这一 个字 的造 字方 法 以及结 构上便 可 足 以反 映
入 一切 细微 末节 。这样 的过 程有 助 于我们 了解 与教 出 当时我 国对儿 童教 育 的认 识 :儿童 需要 学 习 ,需要 育 有关 概念 的演 化 ,从 而 更 加深 刻 地 体 会 中西 方教 接受教 育 ,但 必须 在教 师 的强制 性教 学之 下 ,他 们才
识 上 的不 同也 是造 成 中西方 教育 差异 的原 因 。 一 、 中西 方 对 “教 育 ”的 不 同 的 原 初 性 认 识
安 分守 己 ,循 规蹈 矩 ,按 照 教 师 的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导 ,按 部 就 班 地 学 习。许慎 在《说 文 解 字 》中 ,也提 到 :“教 ,上 所 施 , 下 所效 也 ”,也 与 “教 ”的 原初 性 含 义 十分 相 似 。所
2012年 6月 第 26卷 第 2期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胜 利 学 院 学 报
Journ ̄ of Shengli College China Umversity of Petroleum
Jun.2012 Vo1.26 No.2
中西方教 育的差异
一 从 词 源 学视 角 进行 的分析
[关键 词] 词源学;中西方;教育差异 [中图分类 号]G40—059.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673—5935(2012)02—0064—04
关于 中西方 教育 差异 的研 究 ,学 者们 多从 文化 、 “管束 ”。“教”和“育”这 两个 字 ,我 国最 早 出现 在 甲
王 美 君
(天 津 师 范 大 学 教 育学 院 ,天 津 300387)
[摘 要 ]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各种原因,中西方教育之间存在着许 多差异。为了更深和更全面地
理 解这 种 差 异 ,从 词 源 学 的视 角 分 析 ,可 以得 出:中西 方 教 育 上 的 差 异从 二 者 对“教 育”最初 的 不 同思 想认 识 上 就 已 注 定 ,即 中 国的 教 育 多 为 “管 束 ”,而 西方 的教 育则 多 为 “自由”。 对 教 育 最初 的 不 同认 识 。使 二 者 在 人 性 假 设 、教 育 目的 、学 生观 、教 师观 、教 学 观 等 方 面 表 现 出 了不 同的 教 育 特 点 及 其 以后 的 教 育 走 向 。
朝下 的“子 ”形 ,像 婴儿 刚从母 体 中分娩 出来 的样 子 , 是妇 女养 育孩 子之 形 。 因而 ,同“教”一样 ,“育 ”的最 初造 字法 与结 构也 可 以反 映出我 国古 代人 们对 “育 ” 的认 识 :妇 女 所 育 倒 立 之 “子 ”,实 为 不 顺 不 孝 之 “子 ”,表 示来 到这 个 世 界 上 的儿 童 必 须 接 受 长 者 的 强行 管 制和 约束 ,使 他 “倒 立 ”的 思想 、行 为 、认 识 慢 慢 变正 ,以适 应整 个社 会生 活 。《说 文解字 》中亦称 : “育 ,养 子使 作善 也”。可 以看 出 ,我 国古代 将 育人 的 行 为也 看作 是长 者或 师者 向儿 童传 授或 灌输 一定 道 德 规范 的过 程 ,进 而让 儿 童从善 、从 正 、从 众 ,最终适 应 整个 社会 的伦 理秩 序 。儿童 处 于被动 地位 。
其次 ,“育 ”在 甲骨 文 中为 女人 形 的下 部 一 个 头
[收 稿 日期 ]2011-12—24 [作 者简 介 ]王 美 君 (1986- )。女 ,山 东 济 南人 ,天 津 师 范大 学教 育 学 院硕 士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中 外教 育 史研 究 。
64
王 美 君 :中西 方 教 育 的差 异— — 从 词 源 学 视 角 进 行 的 分 析
育 之 间的差 异 除 了 民族 的 、地 域 的 、历 史 的 、文 化 的 能够 掌握 足够 的知识 ,无论 儿 童喜不 喜欢 这种 方式 ,
原 因以外 ,还包 括 中西 方对 “教 育 ”一词 的原 初 性认 无论 他们 的身 心特 点 能 不 能适 应 这 样 的教 学 方法 ,
识 。换句话 说 ,在很 早 时期 ,中西 方对“教育 ”思想 认 都 不重要 ,重要 的是 儿 童一旦 进入 学 习状态 ,则 必须
教育 的异 同之 处 ,并 不仅仅 在 于追 寻 中西语 言 中“教 的手 段迫使 孩 子 学 习文 化 知识 。在 先 秦 时期 ,有关
育”一词 的词根 如何 以及 原意 如何 ,更 为重要 的在 于 论述 教育 的事情 ,大都 只用 一 个 “教 ”字 来表 示 。虽
追 寻有关 “教 育”的相 关 概 念所 经 历 过 的变 化 ,即探 然 我们无 法 亲眼 目睹 当时社 会 中 的教 育 实 况 ,但 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