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2008年10月

实施教学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新密市市直第二小学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保障教育质量有效提高的最佳方式。为此我校树立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的管理理念。一年来,我们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围绕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启动了“三个转变”、“三个加强”的管理运行机制。经过一年来的积极践行,我校的教师展现了干事创业的新姿态,学生呈现了立志笃学的新气象,教育质量保持了“红旗单位”的领先地位。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做到三个加强,实现三个转变”。

【三个转变】

1、变传统的管卡式管理为科学的引领式管理,加强各方面的交流沟通。

常言道“打铁先得自身硬”。我校的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不仅在日常管理活动中注意“成事”与“成人”的关系,努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是在自己从事的管理实践中关注和实现自身的发展,并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和影响教师。为了使管理者顺利地开展工作,学校筹资为每位领导订阅所需的报刊杂志,且每位领导办公室电脑全部上网,号召学校领导带头进行理论学习。其次为使每位领导成员真正成为教学业务上的表率,学校开展了校级领导展示课活动,为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再是要求每次领导外出听课学习,都要向全体教师作汇报。这些做法不断督促领导班子成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使其真正有能力管好一个段、带好一帮人、教好一门课、领导好一个学科。

2、变粗放式管理为走动式管理,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倾向。

一年来,我校对原有的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细化,共完善各项管理制度79项,同时建立各处室的周总结、月汇报制度,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制定了“三走三看”教学管理模式,即走在教师之前、走到教师之中、走进教室之内和看学期初、看学期中、看学期末,力求向“实”和“真”要效益。

(1)责任到人,跟进管理

变集中领导为包段领导,学校领导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学校领

导每人承包一个年级段或教研组,和段组长共同负责所包年级段、教研组的各项工作,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效果的积分与包段领导的工作业绩挂钩,段与段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督促。

(2)了解教师备、讲、批、辅等情况

我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多半时间是在教师的办公室和教室内同师生一起度过的。我们用“五步十问”法指导督促检查教学工作全过程。五步: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布置、课后小结、辅导学生。十问:即(课前准备):一问教师用什么教学方法达到想要的教学目标?二问教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方法能够达到目标?;(课堂教学):三问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什么问题?四问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教学意味着什么?;(作业布置):五问教师的作业布置是否兼顾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六问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如何解决?;(课后小结):七问教师的课堂教学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八问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需要做一下调整?;(辅导学生):九问对不同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教师是否清楚?十问教师在辅导学生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3)了解学生情况

我们要求各包段领导各段各班学生情况,深入班级,与学生座谈,做到“三看”:一看优秀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有吃不饱现象,有哪些方面的潜力,应该向哪方面发展,二看学困生的作业完成得怎样,做题中出错率大约有多少,教师批改评讲后纠错情况如何,想方设法帮助教师学生做到“日日清”,三看学习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哪些学科学得好,哪些学科学得不好,原因是什么,协调各学科教师给这部分学生缺什么,补什么,促进协调发展。以上这些都要做好记录,并定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反馈情况。

(4)了解薄弱班级、薄弱学科的跟进管理情况

对于薄弱班级、薄弱学科,学校领导要主动出击,拉一把,促一下,送一程,帮助教师分析原因,寻找差距,进行学困生的辅导转化,缩小班级、学科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在段组办公不少于三天,每天查看教师上课情况不少于两次,每周与教师研讨备课,了解班级学生情况不少于三次,每周听课不少于四节。

要求包段领导了解每个班的优秀学生、学困生和严重偏科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建立跟踪调查解决台帐。对于学困生要求教师首

先从政策上给予优惠,课上做到三个“优先”两个“允许”,即:课堂提问优先、教师巡视指导优先、作业面改优先;允许学困生发言照稿子念,允许请求同学帮助。还让优秀学生和学困生建立“学友”关系,即学习上的朋友,教师在安排座位时尽量给“学友”提供便利条件;任课教师利用每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辅导学困生,帮助其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每周包段领导组织对学困生进行一次基本知识小检测,查缺补漏,协同任课教师一起做到“周周清”。

3、变封闭型管理为调查研究型管理,克服“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管理倾向。

(1)听课记录本的改革促使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听课往往是到了课前几分钟或课堂上才知道作课教师的授课内容,造成部分教师在听课过程中敷衍了事,记录时事无巨细,从教学流程到学生活动表现,统统记录下来。评课中有些碍于面子,唱赞歌的多,指出对方不足的少;交流时切不中问题的要害,分不清主次。针对这种现象,本学年我们对听课记录进行了改革,在听课记录的四个板块中第一板块就是“我的教学设计”,增加这一板块的目的是促使教师在听课前熟悉教材,具体做法是凡是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教务处提前两天在校园公布授课教师的名单及讲授内容,听课教师必须提前熟悉教材,事先预设自己的教学流程,交包段领导审批后方可听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听课时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设计意图与执教者的教学方法作一比较,在听课中形成明确地教学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避免了听课者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2)利用假期研读教材,促进教师的业务提高

我们认为只有对教材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备课才会备出新的阐释,新的意味,课堂教学才会驾轻就熟;只有从教材的整体入手,反复研究教材,有效地开发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2005年寒假至今,我们都利用寒暑假开展“研读教材”的系列活动。从研读所教年级教材到研读相邻年级教材;从读教材画知识树再到读教材自拟试卷,这一系列的读教材、研教材、用教材的活动,使教师不但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编排意图以及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而且还注意单元之间、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认清自己所授的教材在整个小学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消除年级之间的鸿沟,打通教师教学中的“任督二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