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乞巧》《嫦娥》前置作业
一年级语文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的: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重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准备:挂图、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播放优美的音乐,教师朗诵古诗。
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古诗朗诵。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5分●二、复习古诗,欣赏评价。
师:你学过哪首古诗,给我们朗诵一首让大家欣赏。
1.朗诵自己学过的古诗。
2.互相评议谁朗诵得最美。
复习学过的古诗,和朗诵方法。
5分●三、读中识字,准确朗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
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
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
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
学习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方法。
准确朗读古诗。
10分●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1.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学习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五、配图想象,加深理解。
老师把语文书为古诗“乞巧”配的插图展现在大屏幕上,配有音乐朗诵“乞巧”这首诗。
1.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
2.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景象说出来。
培养想象能力。
理解作者的情感。
10分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检查已学,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把《乞巧》这首诗讲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画的有创意。
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赛。
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29.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
织女日夜的哭泣,感动了一种叫做喜鹊的鸟。于是, 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晚上,无数的喜鹊就会在天河上架 起一座桥,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
后来,每年的这一天,人 们都会望着天上祝福他们,并 且女孩子们还会举行各种各样 的活动,不但祈求自己也能像 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而且还祈 求亲人幸福,表达自己的美好 愿望。
乞求
乞巧
霄渡
灵巧
渡船
云霄
[正音正字]
乞 ( qǐ ) (乞巧 )
气 ( qì ) (天气 ) 宵 (xiāo) (今宵) 宵:晚上
霄 (xiāo) (碧霄) 霄:天空
[字词理解]
1.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2.今宵:这天晚上。 3.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七夕今宵看碧霄
一年一度的 七夕节又来到了, 家家户户的人们 纷纷情不自禁地 抬头仰望浩瀚的 天空,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 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 美满甜蜜的婚姻和早得子。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
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
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
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 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节
乞巧节
乞巧供桌
[感情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李商隐
嫦娥奔月
远古天上十个太阳,人们无法生活
后羿射日
• 后羿取出白色的 箭,一支一支地 向骄横的太阳射 去
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
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 嫦娥。
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 灵药,把它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 管,想挑一个吉日两人一块吃 。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通用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乞巧》与《嫦娥》这两首经典古诗。
这两首诗分别出自唐代大诗人林杰和宋代诗人苏轼之手,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1. 《乞巧》:诗中描绘了七夕佳节,女子们纷纷向织女星祈求巧手和美满婚姻的情景。
2. 《嫦娥》:通过描绘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二、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分析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重点:熟读、背诵两首古诗,把握诗意,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七夕节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乞巧》和《嫦娥》,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讲解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c. 逐句解析古诗,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d.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内容,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分析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乞巧》:a. 作者:林杰b. 意象:织女星、银河、鹊桥、巧手c. 修辞手法:比喻、对仗2. 《嫦娥》:a. 作者:苏轼b. 意象:明月、嫦娥、广寒宫、桂花c. 修辞手法:拟人、夸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乞巧》和《嫦娥》。
b. 分析两首古诗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些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答案:a. 学生需自行完成背诵。
b. 示例:在《乞巧》中,作者通过描绘织女星、银河等意象,表达了女子们对美满婚姻的向往。
在《嫦娥》中,作者通过描绘嫦娥、广寒宫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年级语文教案)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第29课古诗两首(乞巧,嫦娥)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理念:《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的想象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
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写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进入古诗境界。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重点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结合神话故事和课后资料袋理解第一首古诗《乞巧》。
教具准备:1、生字卡片,花好月圆,二泉映月平沙落雁的音乐带。
2、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了解资料袋关于“乞巧节”的介绍。
3、收集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教学过程:个案部分一、素养训练:《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_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29课古诗两首》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 带着问题来读书。
(1)《乞巧》中前两句叙述了________的民间故事,后两句写了________的场面。
(2)《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________的环境中一夜不寐的情景,后两句引出________对________的感叹。
诗中涉及了神话故事________。
2. 拼音写字我最棒!(1)美丽的píng fēng________立在房间里。
(2)古时候,穷人总是qǐ qiú________过上好日子。
(3)那zhú guāng________里燃着的是对未来的憧憬。
3. 比一比,我能组词语。
宵________(________)度________(________)霄________(________)渡________(________)令________(________)偷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愉________(________)4. 我是小法官。
(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打“√”)(1)诗中“长河”指的是很长的河流。
________(2)《嫦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
________(3)《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________(4)“乞巧”是指每年的阳历七月七日,又叫“七夕”。
________(5)“乞巧”是少女们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________。
5. 想一想,连一连。
6. 默写古诗,再回答问题。
乞巧乞巧唐代: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描写________的名诗。
农历________的夜晚,俗称“七夕”,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________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碧霄”的意思是________。
29乞巧 前置性作业
29 古诗两首——《乞巧》前置性作业设计班组姓名:一、识记生字。
1、我会认乞________()宵________()霄 ________()2、我会写。
我能给下面的生字注音,并能工整地写一写,组两个词。
()()()()乞巧霄渡3、我会辨乞()宵()渡()晓()气()霄()度()绕()二、读诗句。
我能读准字音、有节奏、流利地诵读古诗。
乞巧 [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三、知诗人。
我们可以通过查资料和课下注释,了解《乞巧》这一诗作者简介。
1、《乞巧》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地方)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时年仅十七。
四、读懂诗。
我能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了解诗句含义,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尝试解决。
1、宵: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霄:_____________________;碧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___;穿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红丝:2、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月初。
那天是、鹊桥相会的日子。
3、我知道乞巧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4、找一找:诗中,人们在乞巧节这一天干了哪些事情?5、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喜欢过乞巧节?6、我能背诵古诗。
《嫦娥》前置性作业设计一、识记生字。
1、给下列的字注音,并组两个词。
()()()()屏烛晓偷2、写出下列字的形近字,并组词。
屏()烛()晓()偷()拼()()()()二、读诗句。
我能读准字音、有节奏、流利地诵读古诗。
嫦娥 [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三、知诗人。
我们可以通过查资料和课下注释,了解《嫦娥》这一诗作者简介。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
字词理解
1.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 初七,又名七夕。
2.今宵:这天晚上。
3.碧霄:浩瀚无际的青天。
诗句注释
穿尽红丝千万条
这句里是不是真的写一千条、一万 条呢? 这里是虚指,是说很多很多的意思。
诗句理解
七夕今宵看碧霄
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遥望浩瀚 无际的青天。
牵牛织女渡河桥
牛郎织女今晚要过鹊桥相会。
乞巧手工
了解作者
林 杰 (831—847) 字 智 周 ,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 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 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 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 两首。
自由朗读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正音正字
乞 ( qǐ ) (乞巧 ) 气 ( qì) (天气 ) 宵 (xiāo) (今宵) 宵:晚上 霄 (xiāo) (碧霄) 霄:天空
下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牵 牛织女星吧!
有关知识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 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 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得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 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 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 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 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 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 都羡慕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 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 个节日——乞巧节。
课后作业
☆ 背诵《乞巧》,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 课后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开个故事会。
学习格言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
古诗两首《乞巧》《嫦娥》教案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编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流传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新的古诗,就反映了两个美好的故事。
1.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习生字。
2.学生把生字的部首和意思及音节写下来。
3.学生跟随老师朗读两首古诗。
4.学生自己读两首古诗。
学习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的方法。
准确朗读古诗。
10分四、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带领学生学习第一首诗歌。
通过看注释、等方法理解碧宵、乞巧、几万条等词汇理解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小组学习第一首诗歌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
3.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把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表达出来。
学习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0分五、配图想象,加深理解。
老师把语文书为古诗乞巧配的插图展现在大屏幕上,配有音乐朗诵乞巧这首诗。
1.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
2.用自己的话把诗句描写的景象说出来。
培养想象能力。
理解作者的情感。
10分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意图时间一、检查已学,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谁把《乞巧》这首诗讲得清楚,背得有感情,画的有创意。
1.学生现在小组里比赛。
2.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展示。
3.大家评议。
互相启发、促进,激发学习兴趣。
10分二、学中教法,用法自学。
1.带领学生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前两句诗句的意思。
2.你能不能自己学习翻译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1、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学习《嫦娥》这首诗的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2、小组学习后在班上讨论,老师点拨。
3.自学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古诗。
10分三、总结方法,感情朗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乞巧》这首诗。
老师觉得大家朗诵得很好。
这首诗应该怎样朗诵,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呢?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学生结合老师是怎样带领学生朗读的,思考朗读古诗的方法。
2.总结出:前四个子与后三个字之间有短暂的停顿。
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知识点原文:嫦娥(唐代: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释: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江苏人。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
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嫦娥》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屏、烛、晓、偷”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诗人和嫦娥图片。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问题: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什么节日?(中秋节)2、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呢?(吃月饼,赏月,拜月娘)3、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神话故事!请同学们注意听,待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师讲述嫦娥奔月故事)4、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故事中的嫦娥怎么样呢?二、初读自悟,读准字音。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读一读,注意读准每个字音。
与神话有关的古诗四年级
与神话有关的古诗四年级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的与神话有关的古诗:
1.《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
尽红丝几万条。
2.《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
看牵牛织女星。
3.《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4.《读山海经十三首》东晋·陶渊明(节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
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5.《李凭箜篌引》唐·李贺(节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
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6.《锦瑟》唐·李商隐(节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
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7.《夔州歌十绝句·其一》杜甫: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
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
8.《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唐·李白(节选):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
情。
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
二年级七月初七填空
二年级七月初七填空
根据课文填空。
1.《乞巧》是代的诗人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
鹊桥相会的日子。
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一双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其中,。
”展示的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
2.《嫦娥》一诗的作者是____ 代的诗人____ 。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这两句诗中的“____”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字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的意思是。
应悔的意思是________,猜想一下她后悔的原因。
试题答案:
1.唐林杰牛郎织女乞求巧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2.唐李商隐落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应该后悔在月宫很孤独。
关于神话故事的诗歌
关于神话故事的诗歌1.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 《锦瑟》唐·李商隐(节选)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 《李凭箜篌引》唐·李贺(节选)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6. 《精卫填海》先秦·佚名(节选自《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 《长相思·一重山》五代·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三年级古诗《乞巧》《嫦娥》教学设计
三年级古诗《乞巧》《嫦娥》教学设计《乞巧》《嫦娥》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有自己的话讲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视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谈话,导入新课1、师:谁知道哪些民间故事?(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2、检测课外阅读情况:《“七夕”的由来》,指名说【教学意图: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导入,既强烈刺激学生视觉感官,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为学习古诗奠定下情感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就跟牛郎织女民间故事有关,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乞巧,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认记“乞”字。
(区别“气”)2、理解“乞巧”(指名说:乞求一双巧手),再齐读课题。
3、认识诗人。
(唐代诗人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4、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指2名读)(2)区别“宵—霄”(3)谁能读出:读准字音,有节奏的读一读这首诗?(指1名读)(4)同桌间再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读不懂的地方请作好标记。
读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一)学习第一、二行诗。
1、自由读诗第一、二行,你能读懂什么?(出示“七夕”“碧霄”课件)2、师:七夕这天看到这样的“碧霄”你想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回答:牛郎织女在这天晚上渡河桥相聚。
)(板书:鹊桥相会)3、牛郎和织女见面了以后,你仿佛听到他们在说什么呀?4、师:每年只有一次的相会,对牛郎织女来说那是?(板书:美好愿望)。
古诗《乞巧》《嫦娥》教学及评析
古诗《乞巧》《嫦娥》教学及评析古诗《乞巧》《嫦娥》教学及评析一、对话诗题,对比揭晓表达对象之不同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是——生:《乞巧》。
师:另一首是——生:《嫦娥》。
师:乞巧,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种习俗,再读——生:(齐)《乞巧》。
师: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再读——生:(齐)《嫦娥》。
【点评:黄老师直接入题,有意识采用对比策略,让学生明了乞巧是古人喜欢的一种习俗,写的是一件事;嫦娥是古代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写的是人。
】二、初读古诗,对比读出节奏韵律之共通师: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是读。
请同学们拿起课文,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古诗)师:谁来读?请你读《乞巧》,你来读《嫦娥》。
(生读古诗)师: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
我们合作读,老师读第1、第3句,大家读第2、第4句。
注意听,老师是怎么停顿的。
师:七夕今宵/看碧霄。
生:(齐)牵牛织女/渡河桥。
师:家家乞巧/望秋月。
生:(齐)穿尽红丝/几万条。
师:古诗就像音乐一样,有节奏美。
我们接着合作,第二首,注意听老师的语气语调。
师:云母屏风/烛影深,生:长河渐落/晓星沉。
师:嫦娥应悔/偷灵药,生:碧海青天/夜夜心。
【点评:在一次次的对比诵读中,学生渐渐读出了古诗的节奏美,更对古诗形成了一个整体感知,为接下来的深入对比做足铺垫。
】三、巧解“宵、霄”,对比感悟古诗环境之相似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有两个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一起呼唤它们的名字吧。
生:宵、霄。
师:看来这两个生字的读音相同,那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今宵”的“宵”意思是——生:晚上。
师:“今宵”就是——生:今天晚上。
师:古诗里的“今宵”指的是哪一天晚上?生:七夕节的晚上。
师:是的,一个字的意思往往和部首有着紧密的联系。
你们看,宝盖头表示房屋,人们白天出去劳动,什么时候回家休息?生:晚上。
师:所以宝盖头的“宵”,就是晚上的意思。
能用“宵”再组几个词语吗?生:夜宵、通宵、宵夜、良宵美景……师:那谁能说说雨字头的“霄”是什么意思?生:天空。
对比,通往古诗意境的桥梁——《乞巧》《嫦娥》对比教学策略谈
对比,通往古诗意境的桥梁——《乞巧》《嫦娥》对比教学策
略谈
黄黎明;肖俊宇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17(000)004
【摘要】古诗词虽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对比策略,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意、进入诗境、感悟诗情。
目前,古诗
教学中对比策略的运用,通常是教完一首后迁移学习一首,或教完两首后再互作比较。
笔者认为,教学《乞巧》《嫦娥》时,可把这两首带有神话故事的古诗交织在一起对
比着读,对比画面、对比诗情,层层推进,进而感受藏在诗词字里行间的文字、意象以及意象中的文化意义。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黄黎明;肖俊宇
【作者单位】[1]福建省厦门市人民小学;[2]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5
【相关文献】
1.走进古诗词的意境--谈关于古诗词意境的教学 [J], 张丽
2.对比阅读品古诗别开生面话爱情——李商隐古诗二首的对比整合式教学实践探
究 [J], 尚利芳;
3.在含着"民间故事"的古诗教学中智慧徜徉——熊海滨古诗两首《乞巧》《嫦娥》课堂观察 [J], 熊海滨(执教者);胡助金(观察者)
4.对比托出意境读背领会神韵——《梅花》一诗教学谈 [J], 莫庆年
5.挖掘故事情节梳理人文背景享受古诗词意境——谈小学语文课堂之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J], 夏念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 《古诗两首》前置作业
班级:姓名:
一、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读诗句。
我能读准字音、有节奏、流利地诵读古诗。
给要求会认的字注音,为要求会写的字组两个常用词。
2.我认为本课较为难写而且易写错的字有以下几个:
3、我会辨字组词。
乞()宵()渡()晓()
气()霄()度()绕()
拼()烛()愉()
屏()独()偷()
二、知诗人。
我们可以通过查资料和课下注释,了解《乞巧》这一诗作者简介。
1、《乞巧》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地方)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时年仅十七。
2、《嫦娥》的作者是代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三、读懂诗。
我能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了解诗句含义,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尝试解决。
1、宵: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霄:_____________________;碧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_________;穿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
红丝:渐:
沉:碧海青天:
夜夜心:
2、乞巧节是每年农历的(),那天是()。
3、找一找:诗中,人们在乞巧节这一天干了哪些事情?
四、与节日有关的古诗你会背诵吗?选择两首写下来。
五、课外阅读:读一读与乞巧节、嫦娥奔月有关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