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第59套)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检测题高二语文本试卷共8页,18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县(市、区)、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对应位置,再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涂黑.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在答题区内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默写(15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2)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3),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4)楼船夜雪瓜州渡,。

(陆游《书愤》)(5)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6),渔粱渡头争渡喧。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其二)》)(8),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9)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10)引壶觞以自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1)渔舟唱晚,。

(王勃《滕王阁序》)(1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1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源序》)(14),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1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二、文言文阅读(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题。

(一)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2)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检测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围棋与国家林建超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围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

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

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

博累棋消亡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求,而围棋在与它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

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

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

人们在围棋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孝感高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文艺高峰的启发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词人能够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

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

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宋诗的创新具有特别大的难度。

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如此宋人就特别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因此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接着向深处挖掘。

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

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

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

因此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关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

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巧,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

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

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

北京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

北京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

纠中心中心北京龙文学校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17.12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王晓婉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

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

《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

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

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

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

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

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

人教版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清代词流派概述清代的词坛被誉为词林发展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清词只是宋词的简单重复或再现,而是以一种经过了时代浸染和词自身蜕变之后的新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词家辈出而又流派纷呈。

流派是指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理论主张,以及相同或相似的创作风格的若干作家组成的一个团体或者群落,流派的产生是文学繁荣的标志。

清代词坛上的流派纷呈,是建立在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群体认同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到了清代,词才最终确立了自己与诗、文一样的独立地位,才真正从创作实践到理性认同都进入了成熟时期。

而地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客观环境因素,清代词坛的风格流派便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明崇祯初年到清顺治朝的四十多年的时间,是以陈子龙、李雯等为领袖的云间词派盛行的时期,云间属于当时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

这一派词人标举南唐、北宋词,称他们的创作是“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陈子龙《幽兰草题词》)。

他们标榜天机自然的高浑境界,追求典雅婉妍的风格旨趣,但因纠缠于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观念之中,有意同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保持距离,所以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并非相一致。

虽然如此,云间词派还是开启了一个词风转变的历史时代。

另外,在明末清初的词坛上还有浙江嘉善地区的“柳州词派”,以及以王世祯为首的广陵词人群体,后者是清代第一次形成的大规模的词人流派。

从清顺治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之间的四十多年,为阳羡词派活跃的时期。

这是清初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词学流派,将陈维崧作为自己的宗主和领袖。

这一词学流派开始从观念上反拨“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偏见,在理论上主张崇情主意、不拘一格,把词提到与“经”“史”并驾齐驱的地位。

从创作实践来看,他们把“哀民生之多艰”和“惟歌生民病”的诗学传统,运用到词的创作之中,用民生疾苦和家国之痛的切肤感受,代替词人风流的“浅斟低唱”和“偎红倚翠”,从内容的深厚和广博上提升了词的格调。

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2高二学年第二模块考试语文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才与灵感朱光潜灵感既然是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那不就无法可以用人力来解释么?从前人大半以为灵感非人力,以为它是神灵的感动和启示。

但是从近代心理学发现潜意识活动之后,这种神秘的解释就不能成立了。

什么叫做‚潜意识‛呢?自己的意识所不能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就属于潜意识。

意识既不能察觉到,我们何以知道它存在呢?变态心理中有许多事实可以为凭。

比如说催眠,受催眠者可以谈话、做事、写文章、做数学题,但是醒过来后对于催眠状态中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往往完全不知道。

此外还有许多精神病人现出‚两重人格‛。

心理学家根据许多类似事实,断定人于意识之外又有潜意识,在潜意识中也可以运用意志、思想,受催眠者和精神病人便是如此。

在通常健全心理中,意识压倒潜意识,只让它在暗中活动。

在变态心理中,意识和潜意识交替来去。

它们完全分裂开来,意识活动时潜意识便沉下去,潜意识涌现时,便把意识淹没。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

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在进步停顿时,你如果索性不练习,把它丢开去做旁的事,过些时候再起手来写,字仍然比停顿以前较进步。

这是什么道理呢?就因为在意识中思索的东西应该让它在潜意识中酝酿一些时候才会成熟。

功夫没有错用的,你自己以为劳而不获,其实仍然于无形中收效果。

所以心理学家有‚夏天学溜冰,冬天学泅水‛的说法。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中二年级 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中二年级 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C项颠倒因果,原文第三段第一句说“‘道’之不可名,乃是由于它的无形”,“道”之无形是因,“不可名”才是果。

)2.D(D项理解有误,文章第四段比较“道”与“存有”的异同,是为了证明老子的“道”是不断运动着的变动体。

)3.A(A项曲解文意,根据文意,老子用“道”来称呼那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只是为了方便起见,实际上它“不可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 B(村民提着东西来陪父亲喝酒并不能说明乡亲们的虚伪、自私。

)5. ①一语双关。

春子家的“传家宝”,表面上指蓑衣、竹篙及渡船,实际上指春子家世代知恩感恩的精神。

②“传家宝”是小说的线索。

整篇小说围绕着父亲期待儿子继承“传家宝”、儿子如何继承“传家宝”展开。

③“传家宝”暗合了小说的主旨。

春子虽然没有像父辈那样义务摆渡,但却用自己的智慧传承了家族的感恩精神,而这正是春子家的“传家宝”。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答“引起读者兴趣”给1分;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①这样安排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小说前半部分写春子“无端的怨恨”“隐隐的不满”以及与父亲的“争吵”,使得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结尾又照应了上文“春子摆渡收费”,面对村民的假意关心春子淡淡一笑、毫无失落等情节,给这些情节一个合理的解释,使这个结尾又在情理之中。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

春子出资建桥,既不负父亲的期待,报了乡亲们的恩情,又可一劳永逸,方便了乡亲们渡河。

小说塑造了一个孝顺感恩、智慧多能的新时代青年形象。

③深化了小说主旨。

小说结尾通过交代出“春子出资建桥”的事实,不仅赞颂了代代相传的感恩精神,也褒扬了在新的时代、用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智慧。

④照应开头与题目,使小说结构更加圆合。

春子出资建桥,使父亲自豪、满意,正呼应了开头父亲眼光中的期待,春子达成了这期待;同时也照应了题目“传家宝”,使得“传家宝”的内涵更加丰富。

2017-2018高二上学期语文答案

2017-2018高二上学期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1)高二语文·参考答案1 2 3 410 11 12 17 18 19D C B D C D A C C D1.【答案】D2.【答案】C3.【答案】B4.【答案】D5.【答案】①终于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实现了自己的最大心愿;②得到了亲朋好友的鼓励与祝福,感受到亲情、友情的温暖;③饱尝了痛苦与艰辛的创作之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幸福,参透了文学创作的意义。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

)6.【答案】第一问:①文学创作使人丧失和牺牲很多应该拥有的生活甚至最宝贵的青春;②文学创作与在土地上劳作的本质是一致的,也是一种平凡的劳动。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

)第二问:我认同第一种观点。

路遥为了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花了6年的时间,忍受着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和寂寞,最后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我认同第二种观点。

农民在土地上劳作,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

文学创作也是如此。

(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

)7.【答案】AC8.【答案】①知恩。

在家人被救后,尽管自己家里的日子不好过,还是把瓷瓶送给了救命恩人。

②图报。

后来,王家认为送给救命恩人的瓷瓶是“赝品”而一直愧疚,为寻找恩人,王家到江北开设分店;多年后,王教授又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

③重义。

当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王教授又毅然把瓷瓶送回。

(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

)9.【答案】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照应前文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耐人寻味。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

③从内容主旨上看,凸显了被救者的感人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④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言之成理即可得6分。

)10.【答案】C11.【答案】D12.【答案】A13.【答案】(1)皇上不允许,派遣中黄门探问病情,加赐珍馐,赏钱三十万。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一丶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饥馑.(jǐn)槁.暴(gǎo)踟蹰..(chíchú)B.喟.然(kuì)逡.巡(jūn)放诞.(dàn)C.骐骥.(jì)錾.银(zhàn)袅娜..(niǎo nuó)D.濒.临(pīn)谛.听(tì)璎珞..(yīng luò)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敕造逶迤苍穹慷慨激昂B.清冽宁谧喧嚣熙熙攘攘C.缥缈菜圃健硕本末倒置D.斩新翩然栖息盘根错节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某是初生牛犊....,在无照驾驶、肇事打人之后,又因为强奸罪再陷囹圄,其“坑爹”行为引起人们对“星二代”的热议。

B.冬泳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初学者在牛刀小试....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C.一名黑客勾结网管利用木马软件盗取网吧上网费用,两人将赃款二一添作....五.,虽然手段高明,但仍难逃法网。

D.上海再延迟退休方面率先试点,进行城镇职工“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的尝试。

不过,据当地媒体报道,试行两年多,参与人数仅数以千计....。

4.依次填入下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成语是()。

____四婶,____后来雇佣的女工,大抵____懒____馋,____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____也还提起祥林嫂。

A.只有因为或或而且所以B.唯独由于非即或者所以C.只有因为非即或者所以D.只有因为或或甚至所以5. 下列各句,没有病句、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挡风。

C.我们将永远记忆着孔繁森的名字。

2017-2018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7-2018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1)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考试范围:必修5+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历史上的茶马贸易之始,向来有“定论”,即始于中唐以后。

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云:“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封演随心所欲的十二字小说家言,被欧阳修抄入《新唐书•陆羽传》,遂不胫而走。

安史之乱后,回鹘大驱名马入唐,确为史实,但唐政府为之支付的是绢帛而不是茶。

因为安史之乱前后,茶还只是一种奢侈消费品,尚未普及到民间,绝无可能用相对而言较昂贵而又稀缺的茶去交换西马。

安史之乱后,大唐昔日水草丰美的牧马胜地陇右等沦失殆尽,吐蕃乘虚而入,“苑牧蓄马皆没”“马政一蹶不振,国马唯银州河东是依”。

为了维护国防,须保持一支相当规模的骑兵,除了国内括马外,唐政府就只有向回纥、吐蕃等市马一策。

绢马互市就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了。

“马价绢”对唐王朝是一项十分沉重的财政负担。

明确记载茶马互市的史料始见于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而茶马贸易真正形成制度则在宋真宗咸平元年,《长编》有载:应杨允恭之请,正式置估马司,主管市马。

又重申:“以布帛、茶、他物准其直”,岁市五千余匹。

又在边境设招马之处,遣牙吏入蕃招募,给路券,至估马司定价。

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有比较完备机构、制度和具体规定的茶马贸易资料,作为一代典制的要素均已具备。

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宋民谣中的颂廉反贪王春瑜两宋时期的许多民间谣谚,反映了人们对清官廉政的美好期望赞颂;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而且有的还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控诉了贪赃者的罪恶,贪污行为的无耻;反映了广大民众遭受掠夺与勒索的痛苦和辛酸;从而,成为传统的反贪文化内容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

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

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

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

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

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

如: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又如: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

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59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第59套真题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 曼妙的文身在美女的背部,加强了她的妖娆与盅惑;病变的皮肤布满令人生厌的疱(bāo)疹,颓败的肉体紧紧踩住灵魂的后脚跟。

B . 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xíng)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C . 岐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熟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淹(yān)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歌唱。

D . 情趣不能每每流露于诗,因为诗的情趣并不是粗糙(cāo)自然的情趣,它必定经过一番冷静的观照和融化提炼的工夫,它必须受过阿波罗的洗礼。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人所理解的价值本源是一种人格化的“天帝”,作为至上神主宰着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但是“天帝”并没有保证殷人治运长久。

(甲)周人在殷亡教训的强烈震撼下,萌动忧患意识,见成而思败,在观念中升腾出较为抽象的天命观,取代了对天帝的信仰。

周公把遵从天命具体化为“敬德保民”,要求治人者“以德配位”。

后来又经过“天命无常”“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太誓》)一类观念的过度,使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由注重外求逐步向贵于内求转化,强调“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象》),初步形成了重德的文化特色。

(乙)孔子赞扬“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论语·泰伯》,重德正是他接受周文化的基点。

(丙)孔子思想中虽保留了天命的主宰地位,但其具体内容,总是同“德”之存失,“斯文”之兴衰,“道”之行废等精神联系在一起。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萌动B . 把C . 过度D . 逐步(2)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朗读者》开播后,许多广电名嘴、企业职工、机关干部、退休教师、留学生吟诵社等朗读爱好者,纷纷加入文化经典诵读的行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共7页,5道大题,20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设答题卡,1~7小题、13~17小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其他题目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一千三百年后,大唐遗韵犹存,那就是唐诗。

回顾,唐诗像一道虹,跨越时空,璀璨依旧。

一个中国人,对大唐盛世可以无知,但对唐诗无法陌生。

自从牙牙学语,就可能手不离了看图识字读本,那里边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唐诗绝句。

每从幼儿园墙外走过,常能听到唐诗朗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声音稚嫩而甜美。

语文课本里,最无争议的,是唐诗。

中国人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诗像一个幽灵,依附于方块汉字,寄生于语言文本,寻常人等不留神,就有唐诗入眼、出口、悦耳。

如果说中国人身上诗性尚存,那百分之百是唐诗。

诗,遇着唐了,真诗之幸甚也。

国土一统,四海归心。

诗圣杜甫歌颂当朝,热情洋溢:“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衣食无忧,闲来做什么?一边饮酒,一边吟诗,这就是唐人生活。

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歌就像蝴蝶翩跹起舞,人才也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了。

唐开科举,以诗取士,遂令学子一举成名。

唐太宗带头写诗,君臣唱和就像家常便饭。

上行下效,诗蔚然成风,仿佛是人,都会吟诗一首。

唐太宗还特设“弘文馆”、“文学馆”,眼看着天下文人竞相来投,便得意洋洋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那时的文人也好,英雄也好,都是写诗的行家里手。

诗以抒怀,养浩然之气;诗以言志,解胸中块垒。

思想不禁锢,灵魂得自由。

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

祭祀大典,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

诗歌模糊了贫富贵贱,又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

诗甚至成了名片,拿一首诗就可以晋谒王公大人,不必担心吃闭门羹。

唐僖宗时,宰相郑畋的女儿因为喜爱罗隐的诗,害相思病了。

郑畋不但不嫌贫爱富,反而给女儿安排了一次窥视相面的机会,结果是相门千金嫌罗隐丑,此后连罗隐的诗都厌恶了。

郎才女貌未成佳话,唐时风气却扑面而来。

杜甫作《饮中八仙歌》,“八仙”中有王爷、宰相,也有布衣、和尚;有诗仙、草圣,也有名士、狂士。

他们既是豪饮者,又是善歌者,都有诗篇佳作留世。

李白本布衣,仅以诗名,便出入朝廷,“天子呼来不上船”,历朝历代除了大唐,再无第二例。

唐开元年间,诗人祖咏赶赴首都长安应试。

按照规定,他应该作一首五言排律,要求六韵十二句,他却一笔挥就两韵四句诗一首:“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写罢走人。

过后有人问故,他朗然答:“意尽矣!”或谓之轻狂,或谓之潇洒,要非生在唐朝,考生安敢如此放肆?唐诗多讽喻,皇帝老子都被娱乐、被开涮,《长恨歌》就是一例。

唐代揭露阴暗面的诗比比皆是,罕见有诗人吃不了兜着走的。

唐诗人只要“郁郁不得志”,便要吟愤世嫉俗诗,结果是顶多不让做官,不会真有人兴师问罪。

世人能背《长恨歌》,却鲜有人知杨贵妃也能诗,《全唐诗》里就收有她的一首《赠张云容》,写得鲜活生动:“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美人如诗,诗如美人,读之,春心不荡漾,魂魄也悠悠。

今人张口大唐,闭口大唐,不读唐诗,如何能理解大唐?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

历史上,与诗歌同呼吸、共命运的,只有唐朝。

开元盛世,出了诗仙、诗圣。

天宝往后,国走下坡路,诗也走下坡路了。

唐中叶诗人白居易虽然与李、杜比肩,却毕竟不能同年而语,国运使然,不得不然也。

如果说中国是诗国,那么只有唐代才配享此誉。

然而,唐诗已成绝唱..。

李白、杜甫、白居易,古风、格律、叙事诗,都“绝”了。

最“绝”的是“绝句”,五言、七言四句,常常令人拍案叫绝!“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圣不愧为诗圣,一首绝句,两副绝对,四幅让人拍案叫绝的图画。

如果把诗比作山,唐诗就是山之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如果把诗比作树,唐诗就是参天大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如果把诗比作花,唐诗就是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代虽然富可比唐,但雄风不再,于诗之上先少了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

元朝短命,汉民压抑,哪里还挺得起唐人的那种腰杆?哪里还有心情吟风弄月?明清以降,八股文取士,人的诗性非但不能培育,反而备受压抑摧残。

文字狱无孔不入,诗是罹祸之首,谁还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呢?咦!大唐去矣,唐诗也就当然成了永远的绝唱了。

1.下列对“绝配”与“绝唱”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唐朝政治宽松,社会开明,诗人以诗抒怀、借诗言志,解胸中块垒,给了唐诗充分生存发展的空间,诗歌创作达到最高的造诣。

B.唐朝以诗取士,写诗蔚然成风,也只有唐代才配诗国之美誉。

从诗人到体裁,都极具鲜明特点,令人叫绝。

C.唐代以降,虽富可比唐。

但雄风不再,其诗就少了唐代胸襟开阔的底气和霸气,诗歌创作已经很难达到唐诗的高度。

D.明清八股取士,人的诗性备受压抑摧残,文字狱无孔不入,诗人们压抑了尽情挥洒的勇气,这时期诗歌无法同唐代相提并论。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人对唐诗太熟悉了,他们可以不识字,可以不读书,可以不写诗,但不等于就不会顺口来一首唐诗。

B.国土一统,四海归心,政治宽松,社会开明,加之开科举,以诗取士,皇帝带头写诗,唐朝这种土壤培育了唐诗。

C.诗可以抒怀、可以言志,加上唐代人人解诗,人人能诗,人人都有了诗的情结和诗家情怀,今人要理解大唐,就得读唐诗。

D.唐朝不管是祭祀大典,还是宴友小聚,吟诗作赋,几成惯例。

所以诗歌拉近了贫富贵贱的人之间的距离。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统治者带头写诗,使诗人的地位大大提高,无形之中鼓励了文人从事诗歌的创作,促进唐诗的兴盛。

B.国力的强盛、思想的解放、灵魂的自由、写作范围的扩大,使唐诗步入了一个空前鼎盛的黄金时代。

C.唐代有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诗歌,但是诗人不会因诗歌而罢官,因此唐朝诗人只要内心不得志,愤世嫉俗,就写诗歌诉苦言志,却不会害怕有人兴师问罪。

D.诗成为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写诗成为求取功名的途径,写诗蔚然成风,使唐代诗歌的成就空前突出。

二、古诗文阅读(43 分)(一)文言文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

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

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

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

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

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

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

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

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

”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

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

”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

”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

”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

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

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

久之.,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

”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

”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以.全义尔。

”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

”众皆泣下,莫能仰视。

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岂应今日觊幸..先归觊幸:希图侥幸B.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致礼:送礼C.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瘗.我其处瘗:埋(尸体)D.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吾曹:我辈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久之.,复欲易其官 B.不可从则.囚之、杀之顷之.,持一象笏至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要当舍生以.全义尔 D.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且硕茂,早实以.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欤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朱弁具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分)①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②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③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④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⑤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⑥众皆泣下,莫能仰视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绍兴二年,朱弁主动要求出使金国,向金国太后太子问安,到了那里,却被软禁到驿馆。

B.面对难得的回国机会,朱弁坚决地留了下来。

他要求王伦留下官印作为信物,与官印同睡同起。

C.金人对朱弁威逼利诱,要他到国贼刘豫那里去当官,朱弁宁可饿死,也绝不失节屈从。

D.在金人威逼朱弁换官时,朱弁坚决不从,之后还要求和他一起被掠夺的人在他死后为他立碑。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5分)(2)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9~10题。

天净沙·闲题吴西逸江亭远树残霞,淡烟芳草平沙,绿杨荫中系马。

夕阳西下,水村山郭人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天净沙·闲题》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

(5分)10.这两首元曲在结尾的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三)默写(10分)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两朝开济老臣心。

(2)出师未捷身先死,。

(3),惟有幽人自来去。

(4)我欲因之梦吴越,。

(5)千岩万转路不定,。

(6),栗深林兮惊层巅。

(7),乾坤日夜浮。

(8),石破天惊逗秋雨。

(9)家住吴门,。

(10)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三、现代文阅读(14 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