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卧底实录
校园贷典型案例
校园贷典型案例校园贷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借款的一种贷款形式。
近年来,校园贷案件频频发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贷典型案例。
小明是某大学的大三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生活费用有些紧张。
某天,他在校内的一个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一则广告,介绍了一家专门给大学生发放小额贷款的金融机构。
他便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联系了对方。
对方很快就与他取得了联系,表示可以为他解决燃眉之急。
小明很快就拿到了2000元的贷款,但是对方要求他在一个月内还款3000元。
小明原本以为只是短期周转,没想到到了还款日,他却发现自己无法偿还如此高额的利息。
最终,他向家人坦白了实情,家人不得已筹集资金,帮他还清了债务。
另一个案例是小红,她是某高校的大一新生。
因为学费和生活费用的压力,她也曾经向校园贷机构借款。
起初,对方确实按时给她发放贷款,但是后来却要求她提供身份证、学生证等个人隐私信息作为抵押,还以泄露信息来威胁她。
小红陷入了恐慌和困扰之中,最终她选择了向学校求助,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和帮助,解决了这一困扰。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典型的校园贷案例,也充分暴露出了校园贷的一些特点和危害。
首先,校园贷利用学生的经济压力和对金钱的渴求,快速放贷,诱使学生陷入高利息的还款困境。
其次,一些校园贷机构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会采取各种手段,包括威胁、恐吓等,侵犯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人身安全。
再次,学生对金融知识的欠缺和对校园贷的认识不足,容易陷入校园贷的陷阱,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针对校园贷案例,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金融风险意识,让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借贷行为。
同时,学校和家庭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经济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经济问题,避免他们因为经济压力而选择校园贷。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校园贷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的校园贷机构,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校园贷套路总结范文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校园贷作为一种新型借贷方式,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普及。
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利用校园贷的漏洞,设置各种套路,诱导大学生陷入债务陷阱。
以下是对校园贷套路的一个总结:一、低息诱惑不法分子以低息、低门槛为诱饵,吸引大学生借款。
在签订合同前,他们往往只强调低息政策,而隐瞒高额利息、违约金等费用。
等到大学生签订合同后,才发现实际利率远高于宣传的利率。
二、虚假宣传不法分子在宣传过程中,夸大校园贷的优势,声称可以解决大学生资金短缺问题。
他们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发布虚假广告等方式,误导大学生对校园贷的认识。
三、连环贷款不法分子诱导大学生通过校园贷还款,一旦还款期限到来,他们便以各种理由让大学生再次借款,形成连环贷款。
这样,大学生的债务会越滚越大,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
四、虚假合同不法分子在签订合同时,利用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匮乏,设置陷阱。
他们可能故意遗漏某些条款,或者修改合同内容,使得合同对大学生不利。
五、恶意催收当大学生无法按时还款时,不法分子会采取恶意催收手段,如电话骚扰、上门催收、威胁恐吓等。
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
六、非法集资部分校园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他们以高收益为诱饵,诱导大学生投资。
一旦资金链断裂,大学生不仅无法收回本金,还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为防范校园贷套路,大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1. 提高警惕,不轻信低息、低门槛的诱惑。
2. 学习金融知识,了解校园贷的基本规则和风险。
3.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4. 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避免陷入非法借贷陷阱。
5.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6. 如遇校园贷套路,及时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总之,校园贷套路繁多,大学生在享受校园贷便利的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避免陷入债务陷阱。
最新【南京女大学生陷裸贷陷阱,借4000元还10万没还完】生陷
最新【南京女大学生陷裸贷陷阱,借4000元还10万没还完】生陷最近,一则女大学生“裸贷”不雅照泄露的消息,让“裸贷”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玄武警方获悉,最近他们刚刚协助外地警方,抓获了一名以“裸贷”形式敲诈勒索的嫌疑人。
该案件的受害人是一名在校女大学生,为了最初的4000元借款,在大半年时间里,已经先后给出了数张裸照和多段不雅视频作为借款抵押。
如今,她已经还了10万元,但还是没能够还清欠款。
最终,她的家长收到女儿裸照,这才报警。
[案发] 父亲收到催款电话和女儿裸照“如果不是这个女学生的父亲收到孩子的裸照,进而报警,她还不知道要深陷到什么时候。
”南京玄武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万小波介绍,根据外地警方提供的资料,今年11月初,当地警方接到市民陈冰报警,称自己收到了女儿的裸照。
陈冰告诉民警,女儿是个在校大学生,今年读大三。
就在数天前,他突然接到一个外地陌生电话,称其女儿陈雪借了钱没有还。
陈冰当即询问女儿怎么回事,女儿表示自己确实欠了钱,而且是高利贷,需要4万元才能还钱。
当时,陈冰埋怨了女儿几句后,将4万元钱打到了女儿卡上。
本以为还了钱就没事了,哪想到,过了几天,陈冰再次收到催款短信,这次换了一个人。
陈冰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当即再次询问女儿怎么回事。
这时,陈雪才告诉爸爸,自己为了还最初的借款,又在外面借了不少钱,而且都是用裸照和不雅视频作为抵押的。
陈冰表示,自己看新闻听说过“裸贷”,但完全没有想到,女儿竟然会沾上。
很快,催款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有人甚至直接对陈冰说,自己手上有陈雪的裸照。
陈冰非常愤怒,狠狠地斥责了对方,但第二天,他的手机上便收到了女儿的裸照。
陈冰知道这件事已经不是自己能处理的了,于是赶紧报警。
记者卧底“裸条”借贷调查
记者卧底“裸条”借贷调查作者:张燕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25期校园借贷有点乱:贷款平台雇学生推广没能力还款就被逼成下线“一手举着自己的身份证放在胸前,一手拿着手机自拍,然后把照片做‘信用抵押’发给对方从而获得款项”,这样的借贷方式你听过么?日前多家媒体披露,“裸条”借贷,即指女大学生利用手持身份证拍摄的裸照,作为“借条”通过借贷平台借钱。
一旦逾期无法还款,放贷者即以公布其裸照给家人朋友要挟。
让人愕然的是受害女学生一步一步落入“裸条”陷阱的经过。
根据相关报道,最先披露出来的女大学生由于缺乏开网店的启动资金开始接触相关网络借贷。
为了能借到更多钱,她同意“裸条”借贷。
在短短4个月间,其共向15人先后借款12万余元,最后债务滚到25万余元,其裸照被扣在3个债主手中。
在逾期无法偿还债务后,债主开始以公布“裸条”的名义对该女生提出不当条件。
“裸条”背后的熟人借贷截至发稿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网上以“裸条”“女大学生借贷”和“裸持资源”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后,仍然可以搜索到大量声称握有“一手资源”的帖子。
这些帖子绝大部分都附有微信号,并表示资源在“随时更新”。
在添加其中一些微信后,“资源分享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出的“裸持资源”开出从1元到50元不等的价格,甚至有部分出售者主动分享少数照片让记者先“验货”。
在被询问照片来源后,其中一些表示自己也是从别人手中买来的,另外几人则表示,自己有特殊的渠道,并不方便透露。
记者随后提出自己有借贷需求后,其中售卖者表示,如果记者可以提供身份证件、工作证明和相关证明后,自己可以介绍“熟人”给记者认识。
《中国经济周刊》在调查后了解到,此次“裸条”事件爆发的背后,正是这种名为“熟人”的借贷模式。
借款来源主要有两种,一部分受害者是通过一款名为“借贷宝”的网络平台借款,而另一部分受害者则是通过从一些QQ、微信借贷群里认识的所谓“熟人”借款。
“借贷宝”是一款由私募机构九鼎控股打造的熟人间借贷平台,采取借款人实名、出借人匿名的单向匿名借贷模式,并主张“向熟人借款,人脉变钱脉”。
校园贷典型案例
校园贷典型案例
校园贷是指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的小额贷款,其利息高、逾期罚金严重、催收手段恶劣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校园贷的典型案例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他通过同学介绍,接触了一家校园贷公司,借款数额不大,但利息却非常高。
小明在短时间内无法还清贷款,逾期后被催收公司不断骚扰,甚至到他家里找人讨债,给他和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其次,小红是一名女大学生,因为购物欠下了一笔债务,无法向家人坦白,于是选择了校园贷。
她借款后迅速花光,却发现无法偿还。
催收公司开始对她进行人身威胁,甚至发布她的个人信息,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恐惧。
再者,小李是一名研究生,因为科研项目需要资金支持,他选择了校园贷。
然而,由于项目进展不顺,他无法按时还款。
催收公司不仅对他进行了人身威胁,还通过各种手段骚扰他的同学和导师,给他的学术生涯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校园贷典型案例的代表。
这些案例反映出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包括高利息、恶劣的催收手段、对借款人的人身威胁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危害了他们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因此,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校园贷行为,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总之,校园贷典型案例的存在,凸显了校园贷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和打击,让校园成为一个清朗的学习环境,让大学生远离校园贷的伤害。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够有效解决校园贷问题,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卧底揭秘裸贷灰色产业链 逾期未还者或被安排肉偿
卧底揭秘裸贷灰色产业链逾期未还者或被安排肉偿2016年12月02日02:19 京华时报近一年来,媒体频繁曝光“裸条借贷”,但这一现象并未销声匿迹。
在裸条借贷相关QQ群内卧底长达一年的邢天(化名)告诉记者,经他观察发现,“裸贷”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由此衍生出“肉偿还款”和裸条信息售卖等“盈利”方式,选择裸持借贷的借款人也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京华时报记者武红利张淑玲建QQ群招揽“裸贷”生意所谓“裸条借贷”,就是高利贷团伙通过一些网络借贷平台向大学生提供“裸条放款”。
“裸条贷”的借款人一般为女性,她们以手持身份证的裸体自拍照及视频替代借条抵押给放贷人。
借款人的借款目的多种多样,有的为个人消费,有的则为了救急。
然而,媒体的频繁曝光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并未让这一现象销声匿迹。
放贷人建立QQ群,不断吸引贷款人入群,以此为平台招揽“裸贷”生意。
刑天受记者委托,以女性身份在“大学生借贷群”、“裸贷群”等借贷群内潜伏近一年。
他发现,因媒体曝光和腾讯相关政策等原因,一些群名会将“裸”以“果”字替代,或以另起炉灶、更名乔装、全体禁言等方式“躲避风头”。
在群内,常会有放贷人主动加他为好友,吸引他进行贷款,“这些人有民间借贷平台的中介,也有个人。
”有些放贷者会在对话开始便询问他是否为处女。
对方称“处女额度高一点,非处女额度低一点。
”至于贷款利率,他表示,“据我观察,放贷人对此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在5%到35%之间,裸条利率则视女生资质而定,处女和条件不错的女生利率相对低一些。
”逾期不还贷或被安排“肉偿”邢天称,借贷群内还常会出现“裸条打包出售”及“裸条福利”的信息。
并有人专门建立“裸条信息售卖”群和“福利群”,公开售卖和分享裸持者的裸照、视频和个人信息。
更有人建群安排无法按期还款的贷款人“肉偿”,即以性交易偿还欠款。
“老资源的价格相对较低,也有人按人售卖,最低可以卖到一人一元。
而新资源的价格则较高。
”邢天说,可以提供肉偿的贷款人裸条被简称为“肉偿资源”,售价从88元到388元不等。
大学生校园贷受害案例
大学生校园贷受害案例大学生校园贷受害案例时有发生,这些案例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心酸和无奈。
在校园贷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的经济独立性不强、资金来源有限等特点,通过各种手段向他们借贷高利贷,甚至采取暴力威胁手段逼迫他们还款,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生活费用并不宽裕。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了一家校园贷公司,看到了一则“无抵押、无担保、当日放款”的广告,他便产生了借贷的念头。
他向该公司借了3000元,承诺一个月后还款3500元。
然而,由于学业繁忙,小明并未按时还款,结果这家校园贷公司开始不断打电话给他,还派人到学校找他,甚至对他进行人身威胁。
小明陷入了极度恐慌和绝望之中,最终只能向家人求助才得以解脱。
另外一个案例是小红,她是一名大二学生,因为生活费用不够,她也向一家校园贷公司借了2000元。
但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她无法按时还款。
这家校园贷公司不仅频繁地打电话威胁她,还到她的宿舍找她,最后更是通过各种手段对她进行人身威胁。
小红在极度害怕和绝望之下,最终选择了逃跑,躲避了这家校园贷公司的追债。
以上两个案例只是众多大学生校园贷受害案例中的冰山一角。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金钱和社会经验方面相对薄弱,容易成为校园贷公司的目标。
而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不择手段地催收债务,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首先,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经济教育,提高他们的金融风险意识,让他们远离高利贷。
其次,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校园贷公司的监管,严厉打击暴力催收行为,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最后,大学生在面临经济困难时,应该通过合法途径寻求帮助,避免盲目借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大学生校园贷受害案例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让校园成为一个清朗的地方。
校园贷事例简短
校园贷事例简短
近年来,校园贷问题频发,不少学生因此落入了债务陷阱。
以下是一些校园贷的事例:
1.小王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费,便向一家校园贷公司贷款。
但由于高额的利息和复利,小王最终欠下了数十万元的债务,甚至还拖累了家人。
2.小李在大学期间经常为了应对生活开销而向朋友借钱。
后来,小李知道了一家校园贷公司,便开始频繁地向其借贷。
但随着利率不断上涨,小李的债务越来越高,最终导致他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3.小张在朋友的推荐下,向一家校园贷公司贷款,但由于没有认真阅读合同,不清楚利率和还款方式,最终导致他欠下了巨额债务,甚至不得不中途辍学。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因为贷款人没有认真了解贷款合同,盲目借贷而导致的债务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校园贷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切实保护学生的利益和权益。
- 1 -。
校园贷真实案例
校园贷真实案例在当今社会,校园贷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校园贷是指一种以高利率放贷为主要特征的非法借贷行为,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校园贷的发展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甚至导致了一些严重的后果。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他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些经济困难。
在无法向家人求助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借贷来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
最初,小明并没有意识到校园贷的风险,他只是觉得这是一个临时解决方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潭。
小明向校园贷平台借款,因为对借贷规则和利息计算不够了解,他很快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在无法按时还款的情况下,他开始遭受到了威胁和恐吓。
校园贷公司不断地给他打电话、发短信,甚至出现了暴力讨债的情况。
小明感到非常恐慌和无助,他不知道该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
除了小明之外,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大学生陷入了校园贷的泥淖。
他们因为缺乏金钱管理的知识和经验,对借贷市场的认识不足,导致了自己陷入了困境。
校园贷的高利息和暴力催收,给这些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业和生活。
针对校园贷问题,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
一方面,学校和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校园贷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严厉打击校园贷的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一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积极开展了校园贷宣传和债务帮扶工作,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校园贷的风险和规避方法,同时提供咨询和援助服务。
对于校园贷问题,我们需要从源头上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金融管理意识,增强他们对校园贷的风险意识,避免陷入不必要的债务困境。
同时,社会各界也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校园贷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营造一个清朗的借贷环境。
校园贷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解决校园贷问题,保护大学生的利益,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校园贷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让大学生们能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名校贷315:侵犯大学生权益的校园贷“假”象
名校贷315:侵犯大学生权益的校园贷“假”象“假”朋友“我最近遇到点困难,急需用钱,你能不能帮我从XX平台申请一笔钱?你放心,我来还款。
”当朋友提出这样的请求时,你可能交了一个“假朋友”!不少学生因为太信任“朋友”,理所当然地认为“朋友”不可能坑自己,于是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证信息透露给他,并协助他申请借款,但如果...他不还钱怎么办???拉黑你玩失踪怎么办???跑路到地老天荒世界尽头怎么办???“假”代理特征一:高额手续费“哥们,你是不是缺钱?我是XX平台的代理,在我这里办贷款额度高、到账快,手续费只要20%!”当代理向你这样介绍借款流程时,你可能遇到了一个“假代理”!不少代理号称额度高、秒到账,学生提供身份证、学生证,当天就可以拿到钱,但需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
如果学生意识到选择正规的借款平台,其实不需要支付手续费就可以申请借款时,这些代理会以曝光个人身份信息为由,要挟学生支付代理费,甚至有代理收取手续费之后玩失踪,借款学生不光没有拿到钱,还有额外的经济损失。
特征二:套现风险大校园分期平台套现,就是学生用自己的信用和信息在校园分期购物平台购买产品,然后代理低价回收这些产品,学生通过快递寄出产品获得现金。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亏损的一方,既要承担产品差价损失,还要支付校园分期平台的利息。
由于学生和代理之间没有任何合法的承诺书和协议,学生寄出产品后,会面临钱款无法到账,遭代理拉黑跑路等情况。
“假”兼职部分平台或中介会以兼职“钱多活少”的诱惑让学生利用个人信息在校园贷平台申请借款获取好处费。
每申请成功一笔,把钱交给平台或中介后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好处费,平台或中介承诺这些借款不需要由学生还款。
拉人入伙或发展线下,还可以获得更高的报酬。
很显然,这是“假兼职”!这些兼职平台或中介一旦不还钱怎么办???拉黑你玩失踪怎么办???跑路到地老天荒世界尽头怎么办???“假”平台校园金融的兴起让某些违规放贷机构看到了可观的利益,对大学生不加审核不考虑偿还能力的无门槛运作,也让不少缺乏金融知识、防范意识薄弱的大学生以巨大的代价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校园贷诈骗案例分析
校园贷诈骗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校园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校园贷是指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一种小额信用贷款,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诈骗案件。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校园贷诈骗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从而提高大学生们的防范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校园贷诈骗案例。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因为生活费用短缺,便在网上申请了一笔校园贷。
贷款公司承诺可以快速放款,无需任何抵押,小明便毫不犹豫地填写了个人信息。
然而,当小明拿到贷款后,却发现利息远远高于承诺的水平,而且贷款公司的服务费、管理费等各种费用也让他疲于应付。
最终,小明陷入了债务的泥沼,无法自拔。
这个案例反映了校园贷诈骗的一些特点。
首先,校园贷公司通常会利用大学生的急需资金的心理,承诺快速放款、低利息等诱人条件,吸引大学生们上钩。
其次,校园贷公司往往会在合同中隐藏各种费用,使得借款人在后期无法承受巨大的还款压力。
最后,一旦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校园贷公司可能会采取威胁、恐吓等手段,甚至将个人信息泄露出去,给借款人带来更大的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对校园贷诈骗的防范。
首先,大学生们需要增强风险意识,不轻易相信网上的宣传,要审慎对待校园贷业务。
其次,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校园贷公司的监管,严格规范其经营行为,杜绝不良借贷行为的发生。
最后,借款人在签署合同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清楚各种费用,并且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解释。
总的来说,校园贷诈骗案例屡见不鲜,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我们需要以更加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校园贷问题,加强对校园贷诈骗的防范意识,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校园借贷环境。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引起大家对校园贷问题的重视,提高防范意识,避免成为校园贷诈骗的受害者。
校园贷真实案例
校园贷真实案例在当今社会,校园贷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校园贷是指一些非法的高利贷行为,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和中学生。
这些贷款通常利用学生的无知和急需资金的心理,以及缺乏还款能力和还款意识为基础,通过各种手段向学生放贷,收取高额利息,甚至采取暴力威胁手段进行追债,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生活费用一直都是比较吃紧。
有一天,他在校园里看到一张小广告,上面写着“急用钱,无抵押,当天放款,利息低,额度高”。
对于急需用钱的小明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及时雨。
于是,他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联系了对方。
对方很快就联系上了小明,要求他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和学生证照片,并承诺会在当天放款。
小明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怀疑,因为他急需用钱,就提供了这些信息。
果然,当天下午,小明就收到了一笔钱。
但是,很快小明就发现,对方收取的利息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而且还要求在一个月内还清本金和利息。
小明当时非常着急,因为他没有能力偿还这么高额的债务。
于是,对方开始采取各种威胁手段,要求小明还款。
小明感到非常害怕,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小明的经历并不是个案,类似的校园贷案例在各地都有发生。
很多学生因为缺乏金钱意识和法律意识,对校园贷缺乏足够的警惕,导致了被不法分子利用的情况。
校园贷的危害不仅仅在于高额利息,更在于对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的严重影响。
很多学生因为校园贷问题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甚至因此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为了避免类似的案例再次发生,学生们需要增强金钱意识和法律意识,不轻易相信一些过于美好的承诺。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明白校园贷的危害性,增强防范意识。
对于那些从事校园贷业务的不法分子,也需要严厉打击,让他们知道法律的严肃性。
总之,校园贷真实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保护好学生们的利益,让校园成为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校园贷的著名案例
案例一:大学生请同学借20万多元赌足球杭州的一名大学生错误地声称自己在家里有一个造船厂,在新加坡有一家旅馆。
他也很慷慨。
在获得同学的信任之后,他试图通过代表他人购买来向家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是,以缺乏启动资金的名义,他欺骗了同学,以帮助他从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贷款。
拿到钱后,他将其用于赌博,最终损失了所有钱。
案例2:大学生借贷3万元购买手机变成超过70万元的债务来自湖北一所大学的一名学生于去年10月申请了在线贷款,以购买Apple 6手机和其他产品。
后来,抢劫彼得偿还保罗后,他一直在寻找其他小额贷款公司偿还债务。
最终,他欠了几家公司总计超过70万元的债,但原来的数额只有3万元。
案例3:河南省一名大学生以同学名义借了100万元,并用毕生赎回。
最近,河南畜牧经济学院大二学生小铮是班主任。
近30名学生帮助他“在线刷单”。
他以同学的名义,从各种网上借贷平台借贷,总金额超过58万元。
通过网上赌博,小郑终于在青岛自杀了。
记者调查:充满诱惑的“校园贷款”是馅饼还是陷阱?(1)面试:“游击战”和“阵地战”都在战场上,口号很吸引人“您是否仍然因缺乏郊游资金而感到沮丧?来找我们,我们是您的经济担保吗?”“这是记者在大学宿舍楼下看到的一条小广告。
广告上说,只有身份证和学生证才能办理100至10000元的贷款业务。
手续方便,快捷。
可以进行最快的半天贷款。
在访问几所大学时,记者发现许多校园公告栏,宿舍甚至浴室隔板上都有此类借贷平台的广告。
“一些学生已经成为各种校园贷款平台的兼职代理。
他们经常到宿舍寄传单,以说服所有人扫描QR码并下载某些校园贷款平台的应用程序。
这就是游击战。
”所谓的“定位战”是指这些借贷平台有时会在校园内设置“地摊”进行宣传,还会向路过的学生分发传单,或要求他们扫描QR码以下载应用程序。
有时他们会发送接受采访的一名学生说,一些小礼物或饮料吸引了学生下载该应用程序。
记者在借贷平台的传单中看到,“零服务费”,“48小时支付”,“大学生分期购物节”和“全网最低价”这两个字非常醒目,充满诱惑。
(完整版)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
校园贷套牢大学生案例不久前,河南郑州某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无力偿还共计几十万的各种网络贷款,最终跳楼自杀,这是校园网络贷款的一个极端案例。
悲剧背后,疯狂生长的校园“网贷”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自2014年起,专门针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网络贷款开始了“跑马圈地”,“XX贷”们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如今,校园网贷究竟风行到什么程度?借来的钱学生们会怎么花掉?千差万别的贷款平台审核是否有疏漏?号称“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账”,真如商家所说的如此无门槛“低息”?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现象:个别校园贷平台申请人已超75万,申请者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学生,平时比较迷电子产品。
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电商平台、两家大学生网络贷款上都开通了个人贷款支付业务,所有额度加起来有25000元,临近毕业,方明“血拼”了苹果手机和一台笔记本后,他沦为“月光族”。
“每月需要还款1370元,学校发的生活补贴1500元,基本上只够还分期,都快毕业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适,找点兼职做呗。
”方明自嘲说,“再买必须要剁手!”随机采访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边有使用“网贷”的同学,“像是某个时候不知不觉地流行开来”。
北青报记者搜索名校贷贷款平台的官网页面,其平台的申请人数已超过75万人,并滚动播报着某学校某同学已申请借款,借款额度从1000元至2万元不等。
北青报记者还留意到,滚动出现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职居多。
高学历人群、消费娱乐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费意愿强,这些都成为众多互联网金融公司瞄上这块高校市场“大蛋糕”的理由。
大三学生谭伟(化名)也是“校园网贷”的常客,但与方明“电子产品达人”不同,“我找平台贷款,主要是为创业的资金周转。
一般男生都借钱来买数字产品、女生更喜欢买化妆品和旅游。
我们创业花的钱不是万把几千的,找银行借肯定不可能,这些平台都应急用,我一次性借过1.9万,还好,我们合伙人不太愁资金,这点钱小意思。
2022年5月份大学生校园贷被骗的案例
2022年5月份大学生校园贷被骗的案例
2022年5月30日,家住无锡市梁溪区的卞某接到“00”开头的电话,对方称要注销校园贷,否则影响其征信。
卞某按照对方指示下载注册某APP后,被要求通过做流水任务来注销账户。
操作过程中,卞某轻信对方各种理由,通过网贷借款等,先后多次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共计7万余元。
待发觉不对时已无法联系对方,遂报警。
案件剖析
01
伪装“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不法分子会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个人信息,在电话中准确报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贷款等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02
当受害人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校园贷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或产生严重后果。
03
当受害人开始恐慌时,不法分子便要求受害人在多个贷款平台借款,提现后转入他们的“对公账户”来完成“清零”和“销户”,并承诺会返还转账资金,当受害人发现被骗时,骗子早已联系不上了。
警方提示
1、不存在注销网贷账户的操作,账户注销和个人征信无直接关系,相关部门并没有推出所谓“注销校园贷”的政策,个人征信信息无法人为修改。
2、一旦接到此类自称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的电话,一定要提高警惕,对于存疑的事项,要登录官方平台或拨打官方客服电话咨询。
如有疑问,可拨打“96110”全国反诈电话。
校园贷案件模拟法庭剧本
“校园贷”案件模拟法庭剧本其他道具:桌子,椅子若干;名称牌子:审判长1个,陪审员2个,书记员1个,辩护人1个,公诉人1个,被告人1个【开庭准备阶段】(书记员):请全体起立,请公诉人、辩护人入庭;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
(审判人员入庭)(审判长):请坐。
(书记员):(面向审判长)报告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已经到庭,证人已经在庭外等候,被告人已在羁押室候,法庭准备工作就绪,请指示开庭。
(审判长):(敲法锤)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拟法庭现在开庭。
(审判长):传被告人张二娃。
(两名法警带被告人到庭)(审判长):被告人请坐下,请向法庭陈述你的姓名?出生年月?出生地?(张):我叫张二娃,1996年10 月14日出生,出生于宝鸡市金台区。
(审判长):你的文化程度、职业。
张:我大学文化、是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大三学生。
(审判长):有无犯罪前科?(张):没有。
(审判长):你是什么时候因什么事情被刑事拘留,什么时候被批捕的?(张):因为涉嫌诈骗罪,盗窃罪,非法拘禁罪,于2016年9月14日被宝鸡市公安局金台分局刑事拘留,同年10月20日被逮捕。
(审判长):被告人张二娃,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有无收到?何时收到?(张):已于2017年4月1日收到。
(审判长):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拟法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2 条的规定,今天在这里依法公开开庭审理由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张二娃涉嫌诈骗罪,盗窃罪,非法拘禁罪一案。
合议庭由审判人员某某,某某,某某组成,由某某(即本人)担任审判长,书记员某某担任法庭记录;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某某,某某出庭支持公诉;受被告人张二娃委托,陕西方圆律师事务所律师出庭为被告人辩护。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4、159、160条的规定,当事人、辩护人在庭审中享有下列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提出证据的权利,被告人自行辩护的权利,被告人最后陈述的权利。
校园贷案例事件
校园贷案例事件
近年来,校园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由于一些不良的校园贷平台的存在,许多学生陷入了债务困境,甚至导致了一些人的生命危险。
校园贷通常是指一些以大学生为主要客户群体的贷款平台,这些平台通过提供高额的贷款额度、快速放款等优惠条件来吸引学生借款。
然而,由于这些贷款平台的管理和监管存在很大的漏洞,导致一些不良的平台通过高额的利息和罚款等手段来诱导学生借贷,并在逾期还款时实施威胁、恐吓等手段,甚至使用暴力等极端手段来追讨债务。
此外,一些校园贷平台甚至涉嫌诈骗,他们虚假宣传,进行虚假宣传,诱导学生前往网站或APP进行借款,然后收取高额的服务费用或者扣除借款本金,最终导致借款人的负债越来越多。
除了一些不良的平台,有些学生也存在着借钱无还的问题。
在一些校园贷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借款金额和期限,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借贷意识和财务规划,许多学生会选择借入更多的款项,最终无法偿还债务,甚至影响到学业和家庭生活。
对于校园贷问题,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借贷意识,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财务规划。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校园贷平台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不良平台的处罚力度,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贷卧底实录:身份造假骗贷款专盯大一新生
2016年12月01日08:48 新浪综合
昔开户赚提成月收入超八千元,如今专盯大一新生,开户账户多变“僵尸”,百万活跃量为假象。
校园贷专员正在学生宿舍用“优惠”吸引学生开户、大学生无力偿还贷款、
手持身份证拍裸照作借条……2016年,“校园贷”乱象层出不穷。
在广州高校,校园贷以怎样的面目出现?近日,本报记者卧底进入广州大学城中一家规模较大的校园分期平台进行暗访。
在成为“校园贷专员”的这段时间中,记者发现,目前校园贷最偏爱还处于懵懂状态下的大一新生,通过诱导性宣传,送礼品“有着数”,吸引学生开户,开通“信用钱包”,进行大额借贷消费。
在广州大学城的许多城中村或餐饮中心的桌面上,学生时常可以见到各种小额借贷海报,扫一扫海报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iphone、笔记本电脑、高级化妆品、动辄千元的球鞋……
对于绝大部分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来说,要购买这些“奢侈品”,通过校园贷平台购买往往是最便捷的手段。
有专员身份造假骗贷款
“校园专员,其实就是开户专员。
让学生在平台上分期购买产品,或者取现。
”一副学生模样的阿钊说道。
毕业了一年多的阿钊已经是大学城的区域经理,因为是客户(学生)介绍的缘故,记者很快就取得了阿钊的信任,并约见面试。
见面后,阿钊介绍了公司主要业务,跟市面上常见的校园贷平台相似,主要围绕消费贷款,其中又分为分期购物和取现贷款。
在记者表示加入后,阿钊马上为记者录入个人信息,涉及身份证、学生证、父母联系方式以及大学室友联系方式,其中身份证、学生证两者均要本人手持拍摄,最后还要与经理合影证实。
随后,阿钊又拿出一份协议书,说“总部公司要求”,让记者签约“做做样子”。
“因为以前有部分专员手脚不干净,所以现在信息审核才那么严格。
”阿钊解释道,以前曾有部分专员用假身份,从平台上零首付购买数码产品,然后逃之夭夭。
平台很缺人,整个“面试”不超过十分钟,手续办全后,阿钊便让记者跟随一位高校经理阿平学习开户。
说服新生技巧如说相声
跟着阿平,记者亲自体验了一把开户的过程。
“因为之前的整顿,不少校园贷公司都在退出。
”谈起现状,阿平有些惋惜,他向记者透露,在之前“校园贷”的昌盛时期,校园专员纯粹开户的收入提成,一个月都有八九千元。
而如今,学生们一说起“校园贷”,也像是谈虎色变一般。
去了好几个宿舍,都碰壁了,记者无奈地向阿平抱怨道,“好像学生们都不愿意相信。
”
阿平却露出了神秘的笑容:“但总有人会相信的。
”
接着记者便被阿平带到一些大一新生的宿舍。
阿平说:“开户技巧,就跟相声一样,其实是一门说话的艺术,我们一般都不会去大二以上的宿舍扫楼,因为这些宣传,他们司空见惯了,但是……”
还没说完,他便指了指宿舍门上贴着的“新生宿舍”,“他们不同。
”
面对一张张青涩的脸庞,一声声的“师弟”、“师弟”,很容易就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小师弟”放下戒心,坦诚相见。
由于校园贷平台的相关要求,阿平还跟记者强调,“记得先问问这些师弟,够不够秤。
”所谓的“够秤”,即是否成年的意思。
送话费礼品“诱惑”开户
虽然面对着新生,不会再有被“拒之千里”的尴尬,但是开户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开户过程中,记者发现,繁琐的步骤,往往让不少同学心生厌倦,放弃注册。
而一些防范意识比较强的同学,听到需要提供身份证等信息时,也会马上拒绝。
面对这些情况,阿平说道:“你得一步一步来!”
“一开始,先介绍最近的优惠福利,而且千万不要直接提及身份证等信息,只说需要手机注册,然后简单提及,之后需要进一步信息完善……”
记者依葫芦画瓢,试验了一番。
果然,往往能让同学们感兴趣的,不是传单上密密麻麻的小字,而是大大的“福利”二字。
虽然只是一些送话费、游戏点券、生活用品等“蝇头小利”,但仍能吸引不少人。
当大一学生对此感兴趣后,便是“套住了”,接着被告知要获得这些优惠需要开户注册。
“开户中,除了要熟悉操作流程外,还要密切留意开户人的语气与神情……”阿平介绍,若遇到上钩的学生,接下来宣传就要用一些稍专业的术语,比如“数据库匹配”、“反欺诈系统”等等,营造可信任的感觉,一步一步使其“心安”,先说出父母的联系方式,再掏出身份证等信息。
开户后删软件变“僵尸”户
这次开户“收获”丰富,仅仅阿平一人就推销了十多个新生注册。
可是花费的时间足足有四个多小时,在闲聊中,记者向他讨教秘籍,阿平却说:“其实都是假象。
”
“这样诱导新生,会有一些愧疚感吗?”
阿平沉默了一下:“一开始我也会有,但最后,不过也是假象罢了。
”接着,阿平讲述自己一开始从事校园贷专员的经历。
“挖掘潜在客户,本身就存在诱导的性质,一开始我也因为性子太直,错过了不少客户。
其实无所谓愧疚,这本身就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交易,学生有需求,才会去消费,而我们做的,更像是给予他们一个机会。
”
现在,校园贷公司也需要在明面上提高所谓的用户量,所以也不惜每个月花一到两千元的人力成本,鼓励各地的校园专员积极寻找客户。
“那些所谓上百万的活跃用户量,都是一个个校贷专员开出来的,而不少用户,帮你完成开户后,就会马上删掉软件。
”
面对着自己手机单上的开户信息,阿平显得有些麻木,“都是假象,但也需要这些假象,一、公司可以用以宣传;二、只要十个‘僵尸’中有一两个活的,对公司也是有益的。
”
对话:三个月不还款会被催债
记者:现在校园贷还有学生市场吗?
阿钊:整顿后市场是萎缩了不少,也引起了不少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淘汰的只是一些不规范、规模小的公司,不少大公司,大平台,其实都已经上了轨道,前景还是乐观的。
记者:我们专员有催债的任务吗?
阿钊:没有,我们市场部安排给专员的任务只是推广和开户,催收债务也会通过合法的手段,开户中,学生会留有两个有效电话,一般是一个家人,一个室友,通常是在客户三个月未还款后,才会电话联系这两人。
记者:会不会有诱导师弟超前消费的罪恶感呢?
阿平:一般还好,诱导是存在的,毕竟开户的过程是有些繁琐,实际情况下,除了一步步地引导,我们开户人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要说导致超前消费,我觉得有点因果论了,毕竟我们只是开户而已,没有直接引诱他们购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