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标志性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缺失。
该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
同时,患者还会伴有精神障碍、睡眠障碍等非运动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帕金森病患病人数在未来或将长期增长并保持在高水平状态[3]。
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西医主要采用以复方左旋多巴为代表的药物治疗,缓解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但其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有限,且长期使用会减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如“开关”现象、剂末恶化、异动症等[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可发挥防治帕金森病的作用[5],且因为具有疗效持久、毒副作用较小的优势,中医药在某些条件下可取代复方左旋多巴制剂[6]。
本文将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抗氧化应激、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及减轻神经炎症四个方面防治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中医药抗氧化应激作用机体遭受刺激时,体内会产生过多的活性氧,引起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失衡,从而出现应激损伤状态,该状态称为氧化应激作用。
研究发现DA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高活性氧,使DA能神经元存在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且衰老时体内的抗氧化防御体系活性降低。
高氧化应激水平与低活性抗氧化防御体系共同造成神经元损伤甚至死亡,因而氧化应激机制在PD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
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PD患者脑内处在氧化应激状态[8]。
陈浩[9]等研究发现,枸杞多糖可使PD小鼠SOD、GSH-Px以及CAT活性明显升高,MDA明显降低,可以缓解黑质DA能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提示枸杞多糖对PD小鼠中脑的氧化应激具有缓解作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刘卓;徐运;黄丹青【摘要】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脑组织中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是否具有直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两种诱导条件下体外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2组培养,一组细胞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独诱导,另一组细胞与已培养成球的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进行诱导,共培养之前行Brdu标记.诱导3 d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贴壁细胞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原纤维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独诱导组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24 h后胞体回缩呈锥形,突起延长且数量增多,有神经元样形态,且细胞间相互连接成网络状,3 d后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原纤维,其中少部分同时表达酪氨酸羟化酶.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球很快解离,迅速贴壁,共培养的贴壁细胞大量增殖且多呈神经元样,胞体细长多突起,相互间连接成网,多数贴壁细胞分别单独表达神经原纤维和酪氨酸羟化酶,少数细胞可见Brdu/神经原纤维,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酪氨酸羟化酶双标阳性.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可定向转化为神经元,并有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可能.在该实验条件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效果好于神经干细胞.【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23【总页数】4页(P4227-4230)【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神经元【作者】刘卓;徐运;黄丹青【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0 引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类具有支持造血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1],在体外适当的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心肌、神经元等中胚层细胞。
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多靶点调控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第22卷 第8期 2020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2No. 8Aug .,2020摘要:帕金森病(PD)的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及路易小体的形成,最终造成PD 特有的运动功能障碍。
目前治疗帕金森病的西药种类较多,但每一类药物都有不少不良反应。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在治疗PD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该文从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抑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多巴胺释放或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抑制神经元免疫与炎症反应及改变氧化应激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期刊报道的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防治PD的研究进展,以为PD的新药及方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药有效成分;帕金森病;作用靶点;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 (2020) 08- 0162- 04Research Progres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arkinson'sDisease by TCM Active Components and PrescriptionFENG Shirui1,ZHANG Qingping2(1.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2.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Abstract:The basic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Parkinson's disease are the los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stratum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lewy bodies,which eventually lead to the motor dysfunction peculiar to PD. 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western medicine for Parkinson's disease,but each kind of medicine has many adverse reactions. A large of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D prescriptions in the paper,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inhibition of substantia nigra dopamine prescriptions glue can neurons apoptosis,mitochondrial function,increase dopamine release or protect dopaminergic neurons,inhibition of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earch and the change of oxidative stress were reviewed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ffective component and prescription of PD,P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new drug and prescrip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Keywords:active const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arkinson's disease;target;research progress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
血液细胞重编程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
血液细胞重编程为神经细胞的研究进展翁晓滨,王跃嗣滨州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3摘要: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类疾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当前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仍停留在通过药物控制其病情进展阶段。
近年来,细胞替代疗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现阶段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发展迅速且成果颇丰,其实质是使用某些转录因子、小分子等,将细胞从一种基因表达谱转化为另一种不相关基因表达谱的过程。
目前,体细胞重编程为神经细胞的供体细胞多数仍为成纤维细胞,但在成纤维细胞获取过程中必然产生一定程度损伤,对其扩增极易造成后代畸变,并且异体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血液细胞作为临床诊断中常用的细胞来源,也是重编程的最佳来源细胞,具有采样方便,细胞活力好、创伤小等优点。
目前,已有多种血液细胞进行神经细胞重编程,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细胞、混合外周血细胞等均可诱导为神经细胞。
但血液细胞重编程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如转染多个转录因子的异质性、血液细胞重编程效率低等。
如能解决这些技术难题,血液细胞重编程为神经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关键词:神经退行性疾病;血液细胞;神经细胞;重编程技术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1.10.027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21)10-0108-04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神经元和(或)其髓鞘的丧失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恶化并出现功能障碍,从而表现出一系列与神经退行相关的临床症状。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类疾病,在其疾病过程中所伴随的病理变化是不可逆的,当前的治疗方法仍停留在通过药物控制其病情进展阶段。
近年来,细胞替代疗法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细胞替代疗法是指用功能正常的细胞替代体内的病变、损伤细胞,从而实现功能修复的治疗方法,其实质是直接将细胞作为药物,通过细胞移植的方法,用健康细胞替代病变细胞对各种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能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尤其是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对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方法已经有很多种,但是分化效率和稳定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优化分化方法,提高分化效率和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
1. 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成三胚层体外培养;
2. 使用特定的细胞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诱导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
3. 对分化效率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通过探究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可以为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五、研究进展
目前,已完成多能干细胞形成三胚层体外培养的实验,并初步确定了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化合物和因子的组合。
下一步将进行分化效率和稳定性的评估实验。
六、研究展望
本研究未来将继续探究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进一步优化诱导分化方法,提高分化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也将研究分化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和应用。
调控Nurr1表达影响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研究进展
强效营养 、 保护作用 , 外源性脑室或脑实质内直接给 予G D N F蛋白可使纹状体神经元再生增加 1 1 ] 。G D — N F的神经营养作用主要通过两类受体亚基介导, 即
胶 质细胞 源性 神经 营养 因子 受体 ( G F R a) 亚 基 和 受 体酪 氨酸激 酶 ( R E T ) 亚基 , 且 这 三 种 分子 在 细 胞
神 经元分 化 的因素
1 . 1 音 猬 因子 ( S HH) 和成 纤 维 生 长 因子 ( F G F ) 一 8 S HH是胚 胎 发 育过 程 中 由脊 索 产 生 的一 种 重 要 的发育 调控 因子 , 对 神经 系统 发 育过 程 中细胞 的增 殖、 分 化和 迁移 , 特别是 神经 元和少 突胶质 细胞 的分
传统 的药 物疗法 是 在短 期 内 补充 D A, 可 缓 解症 状 ;
其 中左旋 多 巴是 治 疗 P D 的首 选 药 物 , 但 长期 服 用 患 者会 出现精神 症状 、 开关 现象 、 剂末 现象 和晨僵少
动等不 良反应 _ l j 。最新 研究 显示 , 神经 干细胞
( N S C) 移植 术 有 望 达 到 治 疗 P D运 动 障 碍 的 目的 。
其仅 在成年 人脑 组织 , 尤其 是 小脑 组 织 有 特 异性 表 达 8 j 。G r o t h e等 利用 6 . 羟基多巴胺 ( 6 - O H D A) 毁 损P D患 者 的纹状 体 或 黑 质 后 , 发 现其 腹 侧 中脑 部 神经 胶质 或 D A能神 经元不 再 表达 , 而F G F - 2 0可 能
文献标志码 : A
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李韩;何家才【摘要】临床上大量神经损伤患者亟待行之有效的功能性修复重建,但神经的再生及修复一直是临床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
自发现适合移植的神经元可以通过干细胞培养得到,利用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成为神经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前期的研究证明,通过特定生长因子可诱导干细胞神经向分化,或直接利用神经干细胞对神经进行有效修复,但目前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的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许多根本性问题有待解决。
该文就干细胞治疗神经性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希望为将来的神经缺损修复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nerve injury need effective therapy to achieve functional restore and reconstruction,but nerv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 has been a major challenge in clinical medicine. Since the discovery of stem cell culture and neurons transplantation,the stem cell therapy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 has become a hot spot in neurological medicine research.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pecific growth factor could induce neural stem cells to differentiate,or directly transplant nerve stem cells to repair nerve effectively.However,the studies have just started,and there are a lot of fundamental problems to solve.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f the latest advances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the neurological diseases , with the hope to provide some new ideas for the future study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4页(P1729-1732)【关键词】干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性疾病【作者】李韩;何家才【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安徽省口腔疾病研究中心实验室,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9;R741全能干细胞包括人体胚胎干细胞及人体诱导全能干细胞等,此类细胞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但伦理及致瘤等因素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胚胎干细胞在临床上应用的前景[1]。
Mdivi-1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Mdivi-1对帕金森病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郭欣;朱子建;白雅;张云;刘学东【摘要】目的研究线粒体分裂引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作用及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itochondrial division inhibitor 1,Mdivi-1)对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美多巴组和Mdivi-1组,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大鼠单侧纹状体的方法建立PD动物模型,利用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引起的大鼠旋转实验和转棒实验来观察行为学变化.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评估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z,TH)在中脑黑质中阳性细胞比例以及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量,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黑质和纹状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D模型组大鼠在APO诱发第3周和6周后旋转圈数均显著增加,同时转棒上停留时间均显著缩短;大脑黑质TH阳性细胞数和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目显著减少;组织内SOD、GSH-Px、CAT的活性显著降低,而NOS活性显著升高,MDA和NO含量升高,而GSH含量则降低.美多巴及Mdivi-1处理3周和6周后均可显著改善PD大鼠的相关行为学症状,并增加黑质TH阳性细胞数和纹状体中TH阳性纤维数目,同时增加组织内SOD,GSH-Px,CAT,GSH含量,降低NOS活性,减少MDA 和NO含量.结论 Mdivi-1对6-OHDA诱导PD大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能力有关.【期刊名称】《转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08)003【总页数】6页(P135-139,143)【关键词】帕金森病;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6-羟基多巴胺;黑质;纹状体;抗氧化【作者】郭欣;朱子建;白雅;张云;刘学东【作者单位】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学员旅;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710032 陕西西安,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临床上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等,其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导致多巴胺(dopamine,DA)的含量显著减少,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1]。
多巴胺乙酰胆碱动态平衡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研究进展
1 乙酰胆碱
中枢胆碱能神经元主要位于前脑基底部,其纤维投射到包括大脑皮质的诸多结构。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神经末梢胞浆中的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合成乙酰胆碱并从胞浆中转运入囊泡内,与囊泡蛋白和三磷酸腺苷(ATP)共存。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到一定程度时,电压门控的钙通道开放,胞外钙离子向胞内转移,钙离子促进囊泡与突触前膜的接触,融合,胞裂,释放乙酰胆碱至突触间隙,通过作用于毒蕈碱和(或)烟碱受体及受体后的信号传递,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当乙酰胆碱与受体分开后,迅速被间隙内的乙酰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部分乙酰胆碱与突触前膜自身受体结合,调节乙酰胆碱的释放。突触间隙内的胆碱能重吸收入神经末梢进行再利用,其摄取过程是乙酰胆碱合成的限速因素。
因此,随着对PD研究的进展,药物治疗将不可避免针对DA乙酰胆碱的失衡。而选择性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不良反应明显低于目前使用的抗胆碱药物,且迄今为止这方面的认识很少。联合使用DA制剂与选择性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共同维持DA/乙酰胆碱再平衡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是多因素导致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DA)神经元变性缺失,引起DA含量降低,造成乙酰胆碱系统功能相对亢进,临床出现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等运动症状,因此目前治疗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和改善DA递质功能药物。本文对乙酰胆碱代谢以及DA/乙酰胆碱平衡在PD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内源性干细胞修复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千细胞的增殖及其影响因素
factor,NGF)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ndothelium factor,bFGF)、干细胞因子(stem
inducible form of
growth factor,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
1.1脑损伤刺激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大量研 究表明脑损伤能够使内源性干细胞的数量增加,包 括大鼠双侧或单侧前脑短暂脑缺血、大鼠皮质局灶 缺血…、猴的半球缺血旧。等,均能观察到缺血损伤 后脑内增殖区新生细胞的数量明显提高,特别在缺 血后两周内,但其后新生细胞的数量逐渐回复正常。
。133・
化等)阳性前体细胞的数量。这些研究证明缺氧时 神经前体细胞EPO表达上调,EPO可以促进神经前 体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提示EPO可以增强卒中后的 神经增殖。 还有一个被证实与缺血损伤后神经增殖有关的 因子是iNOS[1 3|。成年大鼠MCAO损伤后同侧DG 区iNOS高水平表达。抑制iNOS的活性却不影响 其表达能够减少缺血后BrdU合成到干细胞中的水 平。用iNOS基因敲除鼠可以得到相同试验结果, 然而这些动物的梗死面积也明显减小。这个结果使 得判断细胞增殖的下降到底是缺乏iNOS所致还是 损伤减轻所致比较困难。但不管如何,这提示缺血 损伤后还有另一种机制影响着神经增殖。 Wnt蛋白¨41能够维持缺血后SVZ区内源性干 细胞的存活并刺激其增殖。凋亡前因子Bax¨纠是 影响干细胞存活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小鼠缺乏 Bax则脑外伤后干细胞增殖明显增加,并且它很有 可能是通过钾通道的Kv4家族起作用。 2脑损伤后内源性干细胞的迁移及其机制 2.1脑损伤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向损伤区迁移 脑
ehemoattractant
纹状体成熟中间神经元的标志物)。这些都说明纹 状体中有部分新生细胞发育成为具备该区域细胞相 应特征的成熟细胞。对于海马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 的结果。 上述研究证明了缺血后部分新生细胞能够发育 成为成熟的神经元,但这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这些 细胞进行更长时间的观察,因为这些细胞要和脑内 局域其他细胞形成功能联系还需要更长的时间。虽 然目前的研究集中于神经元的新生,有研究提示其 他类型的细胞也在损伤修复中起作用。对星形胶质 细胞在缺血损伤后的反应已有较多了解,而对少突 胶质细胞却知之甚少。有研究表明缺血损伤后2周 内可见梗死灶周边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数量明显 增多,但这些细胞的作用却仍不明确。 影响分化的几种相关因素:脑损伤后内源性神 经干细胞的分化与环境密切相关,它们可以在神经 营养因子的控制下分化成一定种类的神经细胞。许 多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与神经干细胞上特异受体 的结合激活细胞内信号促使细胞分化。脑梗死后可 诱导产生神经营养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条件
的结 果还是 S H N诱 导基板 细胞然后 H- 再表 达更 为明确 的 D A诱 导子 的结 果
还不 能 确 定 。然 而 ,在 没 有 检 测 到 F34 的 情 况 下 .应 用 含 较 低 浓 度 P/
某种特定表 型条件 的研究 就成 为 目前
研究 的焦 点 本 文 仅就 诱 导 N C 分 Ss 化为 D A能神 经元的条件作一综述 一
赖的蛋 白激酶 A ( K )的活性 具 有 PA 拮抗性 :因此 ,增加 P KA的活性能 够 阻止 s H的诱 导活性l H _ 。
大特点 是病 变只侵犯单 一类 型的神经 元l 因此 .P l D就 成 为细 胞 替代 治
疗战略虽有代表性 的疾病 但 无论 是 自体 肾上腺髓质还 是胚胎 中脑 以及 经 过基 因修 饰 的胶 质 细 胞 、成 纤 维 细
直接的证 据 是 ,N ' mr 除 鼠缺 少 了 l敲 D A能神经 元的标 记物 l ,结 果导致 r H 纹状体 D A递质的缺 先l 敲除 N r 9 ur l 也导致 芳 香 氨 基 酸 脱 羧 酶 ( A C) AD
完 全缺 失
帕盒森 氏病 (D P )病理改 变的最
前 为止 只发现 S H- H N与信 号介 导活 性有关。S H 的信 号作 用与 c M H A P依
细胞 具有部分基 板细胞 的特性 ,它不
的D A能神 经 元没 有 观察 到 l r H表 达
的改变。
表达 F34 P / :在 S H 的诱导下 基板样 H
)在 诱 细胞 表达了一种 更为 明确 的 D A神 经
元表 型 诱 导 的必 要 因 子 :N r ur l在 胚胎 的第 1 05天J’ 在 中脑 腹 侧 表 l 始
神经生物学论文-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生物学论文?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进展?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功能减弱导致多巴胺减少而产生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在中老年阶段开始发病并逐渐恶化。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补充多巴胺和刺激多巴胺产生的传统疗法比拟有效,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传统的治疗方法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批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由此应运而生,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良和开展。
本文主要介绍包括药物治疗、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在内的帕金森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它们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帕金森氏症〔PD〕,多巴胺〔DA〕,干细胞〔stem cell〕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帕金森氏病简介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
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病症,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
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统计说明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并且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
病因及分类病因不明。
目前公认的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病变,即黑质和纹状体里的黑质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丧失致使多巴胺减少。
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称帕金森〔氏〕病。
另一类为继发性的,因某种脑炎、中毒、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称帕金森〔氏〕综合征或震颤麻痹综合征。
病症该病被戏称为“让人不能动的病〞,病人主要有如下三大病症:1、运动障碍运动不能: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小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运动不协: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2、震颤典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即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抖。
3、强直即肌肉僵直。
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大脑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近年来,随着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帕金森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旨在探讨各类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重点关注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剂、胆碱酯酶抑制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主流药物,同时还将介绍一些新兴药物,如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等。
通过对这些药物治疗效果的评估,我们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帕金森病治疗的不断进步。
二、帕金森病的治疗现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目前,P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且初期治疗效果显著的方法。
药物治疗PD的主要目标是缓解患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并尽可能延缓疾病的进展。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类药物用于治疗PD:左旋多巴(Levodopa):这是目前治疗PD最有效的药物,能够通过转化为多巴胺来补充大脑中缺失的神经递质,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
长期使用左旋多巴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运动波动和异动症等。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能够模拟多巴胺的作用,激活脑内的多巴胺受体,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
常见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普拉克索和卡麦角林等。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和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COMT):这两类药物都能够增加大脑中多巴胺的含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由于潜在的副作用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它们通常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药物使用。
抗胆碱能药物:这类药物能够减少乙酰胆碱的含量,从而减轻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
帕金森病动物模型动物模型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而且有助于探索防治人类疾病的原则和方法。
因为适宜的动物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人类疾病的病理变化。
组织学变化、生化变化等以及相应的功能紊乱所致的行为学改变。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发生于人类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动物并不自然发生该病。
给动物使用不同的神经毒素如6-羟基多已胺。
甲基安非他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砒啶(MPTP)以及Fe2可模拟出该病的某些特征。
PD的运动症状和相应的病理变化可在动物如小鼠、大鼠、灵长类等观察到,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脑双侧苍白球和黑质DA能神经元坏死是PD的主要病理学改变。
1957年,Carlsson等首先描述了利血平可耗竭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并导致小鼠运动障碍。
这种改变可被左旋多巴(L-dopa)拮抗,标志着第一个PD动物模型的建立。
所有这些观察对于理解PD基底核多巴胺神经元的破坏和多巴胺(dopamine,DA)的耗竭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奠定了左旋多巴治疗PD的基础。
PD是为数不多的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动物模型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这些模型对于理解PD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抗PD药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合适的动物模型也不可能等同于人类的PD,但利用一个合适的动物模型,人们能够:(1)筛选出可靠的、新的、作用强的药物:(2)阐明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3)阐明人类相应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最重要的PD在体(in vivo)模型。
一、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模型(一)6-OHDA及其动物模型简介最常用的是大鼠6-OHDA模型。
6-OHDA是第一个选择性破坏儿茶酚胺神经系统的工具药。
当6-OHDA局部注射到黑质或纹状体后,某些胺类摄取系统误将它作为内源性儿茶酚胺(DA、去甲肾上腺素)来利用(Sachs &Jonsson l975)。
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开题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功能丧失。
目前的治疗方法是使用多巴胺替代剂或深部脑刺激,但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治愈疾病。
因此,发现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因其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领域。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将hESCs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来治疗帕金森病。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挑战,如细胞生长和营养问题、免疫排斥、治疗效果不稳定等。
因此,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实验研究,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使用hESCs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以验证其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并评估其治疗效果和稳定性,为开发帕金森病治疗新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三、研究内容和方案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使用hESCs为前体细胞,通过一系列化学和生物学处理,诱导其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
同时,我们将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生长情况、生理功能特性及其治疗效果和稳定性,以验证其治疗帕金森病的潜力。
2. 研究方案2.1 细胞培养使用hESCs进行培养和扩增,制备前体细胞。
应用化学因子和生物工程技术将其定向分化为中间前体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
2.2 鉴定和筛选多巴胺能神经元使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荧光显微镜技术鉴定和筛选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评估其生长至稳定状态和生理功能特性。
2.3 治疗效果和稳定性评估在体内和体外研究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治疗效果和稳定性,例如使用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移植效果和治疗效果。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期望获得成功将hESCs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评估其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和稳定性。
6-OHDA诱导帕金森病模型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退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SNpc)多巴胺(dapamine,DA)能神经元选择性地调亡,使黑质—纹状体通路DA释放减少,从而导致基底节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一系列症状。
目前PD的病因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是由遗传、年龄、环境、氧化应激、以及自由基的产生导致线粒体功能丧失,免疫异常、兴奋性氨基酸等多种因素所致的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死亡。
6-OHDA是儿茶酚胺的羟基化衍生物,其结构与儿茶酚胺类似,是一种有效导致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的神经毒剂,广泛用于选择性的儿茶酚胺能的神经毒剂作用的细胞或者动物帕金森病模型[1]。
本文综述了6-OHDA 制备PD 模型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1 参与氧化应激反应 6-OHDA通过和多巴胺竞争,可与高亲和力的多巴胺转运体结合进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并迅速被氧化形成H2O2、超氧化物和相应的醌。
生成的大量ROS超出了多巴胺能神经元自身抗氧化清除的能力,发挥神经毒作用。
H2O2在Fe2+的存在下发生Fenton反应生成羟自由基(·OH),攻击细胞膜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造成脂质过氧化,从而损伤细胞。
6-OHDA 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都能产生氧化应激反应,目前认为ROS 是6-OHDA 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的关键:(1)6-OHDA 造成的损伤与直接应用H2O2引起的细胞死亡十分类似;低浓度的6-OHDA 作用H2O2的水平较低,无法诱导细胞毒性反应;经过氧化氢酶预处理的细胞在6-OHDA 诱导下也不出现细胞毒性反应。
(2)抗氧化剂如VitE、VitC 对6-OHDA的细胞毒性具有阻断作用。
(3)自由基清除剂谷胱甘肽(GSH)可以保护细胞免受神经毒素的损伤。
6-OHDA 对儿茶酚胺细胞的毒性作用与自由基的生成比例是直接相关的。
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大鼠的影响研究
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大鼠的影响研究柯春龙;陈白莉;郭少雷;黄正松【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08(028)019【摘要】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对神经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帕金森病(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经传代扩增后,在分化液中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应用6-羟基多巴胺制备的P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多巴胺能神经元+三七总皂甙组、三七总皂甙组及手术对照组,每组8只,进行移植手术,移植后检测PD大鼠不对称旋转行为的变化及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存活的情况.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移植后20 d多巴胺能神经元组大鼠不对称旋转圈数开始明显下降(P<0.01).移植后10~60 d,多巴胺能神经元+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的不对称旋转圈数明显低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巴胺能神经元+三七总皂甙组大鼠纹状体移植区酪氨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多巴胺能神经元组(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具有提高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PD大鼠后移植细胞的存活率及移植疗效的作用.【总页数】3页(P1881-1883)【作者】柯春龙;陈白莉;郭少雷;黄正松【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相关文献】1.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染大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老年帕金森病大鼠的作用 [J], 杨晓帆;韩鹏飞;臧兆萍;陈培2.人羊膜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行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神经递质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杨新新3.骨髓基质细胞条件液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行为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优于单纯神经干细胞移植吗? [J], 顾平;张忠霞;王彦永;崔冬生;耿媛;王铭维4.白藜芦醇对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模型鼠的影响[J], 柯春龙;陈白莉;余振华;黄正松5.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胚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比较 [J], 柯春龙;陈白莉;金华伟;郭少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著 文章编号:100025404(2004)0120018204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研究余小强1,阮怀珍1,蔡文琴1,范晓棠1,姚忠祥2,杨 辉3 (第三军医大学:1基础医学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2基础医学部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重庆市神经科学研究所,重庆400038;3新桥医院神经外科,重庆400037) 提 要:目的 研究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诱对中脑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方法 ①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并诱导其分化,巢素(Nestin)、神经丝2200(NF2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 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
②加入纹状体提取液后,分化细胞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鉴定,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化比例。
结果 ①从大鼠胚胎的腹侧中脑部位分离获得了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细胞团,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②经纹状体提取液诱导后,能够分化出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达20%左右。
结论 纹状体提取液能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关键词:中脑;神经干细胞;纹状体提取液;分化 中图法分类号:R322.81;R329.21;R329.24 文献标识码:AStriatal extracts of PD rats induce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ephalic neural stem cells into dopaminergic neuronsY U X iao2qiang1,RUAN Huai2zhen1,C AI Wen2qin1,FAN X iao2tang1,Y AO Zhong2xiang2,Y ANG Hui3(1Department of Neurobi2 ology,2Department of Histology and Embry ology,C ollege of Medicine,3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X inqiao H 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2 versity,Chongqing40003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 o study the effects of striatal extracts of PD rat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mesencephalic neural stem cells(NSCs)into dopaminergic neurons.Methods A fter being is olated from fetal rat mesencephalon, NSCs were induced to differentiate.The differentiated cells were identified by 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with nestin,neurofilament(NF2200),and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 FAP).Mesencephalic NSCs were induced by striatal extracts,and the cells were detected by tyroxine hydroxylase(TH)immunocytochemical staining and analyzed by flow cytometry.Re sults Nest2like clusters of neural stem cells were obtained in the supernatant,and the cells could be differentiated into neurons and astrocytes,etc.About20%of the neural stem cells were induced into dopaminegic neurons by striatal extracts.Conclusion The cells from fetal rat ventral mesencephalon can be induced into dopaminegic neurons by striatal extracts. K ey w ords:neural stem cell;striatal extract;differentiation 在对帕金森病(parkins on disease,PD)的治疗研究中,如何在体外获得足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一直是困扰着神经科学界的一个难题。
胎脑移植虽说能够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伦理和来源的限制,不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1992年Reynolds1和Richards2先后从成鼠的纹状体和海马内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因此彻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973”项目)(G1999054206);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重点项目(30130110)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 ey Bas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973”Projects)(G1999054206),and the K ey Program of the Na2tional Natural Science F oundation of China(30130110) 作者简介:余小强(1978-),男,湖北省黄梅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神经干细胞与老年性疾病方面的研究。
电话:(023)68752232 通信作者:阮怀珍,电话:(023)68752232;E2mail:hzruan61@yah 收稿日期:2003201217;修回日期:2003207228底改变了以往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不能再生的认识。
目前在对啮齿类动物和人类的胚胎研究中,已经先后从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嗅球、脑室沿线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间脑、中脑、小脑和脊髓、视网膜中分离得到神经干细胞3,4。
因为它有很强的分裂和增殖能力,可以在体外大量得到,为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由神经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得到多巴胺能神经元成为帕金森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它可以解决药物治疗的某些不足之处,也能够解决胎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来源问题。
本实验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分离培养了大鼠胚胎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并利用纹状体提取液对其进行诱导分化,观察其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可能及数量,以期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帕金森病的治疗81第26卷第1期2004年1月第 三 军 医 大 学 学 报ACT A AC ADE MI AE ME DICI NAE MI LIT ARIS TERTI AEV ol.26,N o.1Jan.2004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和方法111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3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00~250g,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 试剂和抗体D ME M/F12和B27均购自G ibco公司,62OH D A、阿卟吗啡、bFGF 均购自S gima公司,抗Nestin IgG和抗NF2200IgG购自博士德公司,抗G F AP IgG购自北京中山公司,抗TH IgG购自晶美公司。
113 PD大鼠纹状体提取液的制备 W istar大鼠30只,P D大鼠模型的制作参照杨辉等5的方法制作。
大鼠黑质坐标为:前囟后414mm,矢状缝左侧111mm,硬脑膜下715mm,齿杆下214mm。
损伤后第1周和第2周开始用阿卟吗啡诱导旋转行为,以大于210圈/30min为成功模型。
共获得16只P D大鼠。
3周后,大鼠麻醉迅速断头取脑,在冰块上分离出含纹状体的脑冠状切面,取出左右纹状体。
用Hank’s平衡盐液按体积比1∶4的比例匀浆。
在低温离心机上以15000r/ min离心30min。
取上清,过滤去菌,于-80℃保存。
114 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和诱导分化11411 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取孕13~14d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出胎脑,在中脑和间脑之间横断,以中脑曲为标志,从背侧用探针沿中线分开后,取腹侧约110mm×115mm×110mm组织块,直接吹打,机械分离制成单细胞悬液。
台盼蓝染色后细胞计数,于每培养瓶加入约5×106个活细胞,使用DME M/F12加B27的无血清培养基,同时加用bFG F(20ng/ml)。
此后每5~7d机械分离克隆传代1次,方法同前。
11412 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 取传2~3代的神经干细胞克隆,置入装有0.1%多聚赖氨酸处理过盖玻片的培养板中,加入纹状体提取液进行诱导分化,培养10d后收获细胞。
11413 免疫荧光标记实验 将S ABC2FIT C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干细胞、G FAP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和NF2200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
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干细胞。
S ABC2Cy3标记免疫荧光法检测TH免疫反应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将悬浮培养的细胞团以及诱导分化培养的贴壁细胞用4%多聚甲醛+ 3%饱和苦味酸固定后,烤干,011m ol/L P BS漂洗3次,5min/次,后进行荧光标记,操作方法由博士德试剂公司提供。
115 流式细胞术检测 诱导分化后10d,吸出培养基,加入0125%胰蛋白酶消化液,吹打后收集细胞,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011m ol/L P BS漂洗3次,5min/次,加入013%的T riton X2100,37℃,15min。
离心去上清,加入兔抗大鼠TH IgG(1∶2000),37℃2h后冰箱过夜,011 m ol/L P BS漂洗后加入FIT C标记的羊抗兔IgG。
37℃孵育1h 后,011m ol/L P BS漂洗两次后稀释细胞,在流式细胞仪上测定1万个细胞,记录其中荧光标记细胞数,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
1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211 大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由大鼠胚胎13~14d原代培养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和含B27及bFG F的培养基中培养2~3d时,即可以见到含4~8个细胞的细胞团的出现。
培养到6~7d时,可以见到比较大的悬浮生长神经干细胞克隆,生长状态良好,未见明显的突起长出(图1)。
继续传代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后,仍能长出同样性状的克隆,细胞传至8~9代仍具有干细胞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