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实践部分设计安排

合集下载

2014年下学期五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4年下学期五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4年下学期五年级数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学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和数学综合复习等(一)数与代数方面本次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

简易方程中有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在已知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

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三)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掌握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

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四)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

教学用所学的乘法。

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实践计算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教学问题的兴趣二、学生情况分析本人所任教的五年级班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过去有很大进步,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的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让各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方面有所收获三、教学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理论和实践

小学数学教案理论和实践

小学数学教案理论和实践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文件,它对于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份优秀的小学数学教案应当紧密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全面规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本教案理论和实践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案的设计原则、内容框架以及实施策略。

一、教案设计理论1.1 教学目标设定在设计教案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并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结合。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1.2 学生情况分析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研究兴趣和惯等,有利于教案设计的针对性。

特别是对学生研究困难的知识点,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适当安排。

1.3 教材内容分析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等)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具等),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内容框架一个完整的小学数学教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2.1 课题明确课题,简洁明了地表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2 教学目标具体描述本节课希望达到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标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研究难点。

2.4 教学准备列出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需要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2.5 教学过程详细规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导入、新课、练、小结等。

2.6 作业布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7 教学反思预设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以便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三、教案实施策略3.1 课堂管理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3.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3.3 教学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及时了解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反馈。

3.4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实施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案设计。

201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科计划

2014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科计划

单元第一单元周次1--3 周课时12 课时课题分数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分数乘整数、分数、小数;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经历应用分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推的能力,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掌握分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掌握分析方法,学会解答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1、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2、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两个量之间的“分率”关系。

教学措施本单元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计算。

通过操作和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列式。

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时注意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发挥主体作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教具圆形纸片、实物投影、课件备注单元第二单元周次 4 周课时 3 课时课题位置与方向(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店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初步感受坐标法的思想。

4、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精确地描述位置与路线,以及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精确地描述位置与路线,以及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doc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doc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选修课□学时/学分:48/3 其中实训学时:16授课时间:2014-2015学年(二)授课地点:10B-103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副教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Email: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第10-16周;教室;结合作业评讲,利用课前15分钟间或课后10-15分钟进行面对面的集中答疑。

此外,在平时学习中有困难的同学,可随时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进行答疑,次数不限。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面向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学习本课程,能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初步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学会选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理解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初步学会课堂教学设计、上课、评课、说课等教学技能,具备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能力。

主要内容: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及其教法理论,包括小学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理论及其教学原理、教学原则,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等。

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理解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过程及方法,了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初步掌握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学原则。

技能目标:初步掌握备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选用恰当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制作一般课件等方面的技能,具备小学数学课程的上课、评课、说课等教学的基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论学习与案例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获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感性认识;经历备课、写教案、试讲、评课等的实践活动,认识课堂教学特点,初步获得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和教学经验;通过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初步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技能。

通过案例学习和试讲试教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观察、分析、评价和测量的一般方法;同时初步掌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方案(3篇)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方案内容1. 实践教学活动设计(1)数学游戏活动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如“数独”、“24点”、“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数学实验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实验,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数学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如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4)数学应用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活动,如设计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结果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数学作品、实验报告、探究成果等,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和成长。

3. 实践教学资源(1)教师资源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资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教学设备资源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如计算机、投影仪、测量工具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四、方案实施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

2.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按照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实施。

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实践活动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设计实践活动的原则设计实践活动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活动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实用性。

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活动,并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其次,活动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难度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至于过于困难。

最后,活动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典型实践活动案例1. 数学游戏: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拼图游戏,通过拼图的过程,学生需要根据图形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和排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 数学实地调研: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外进行数学实地调研。

例如,在校园内测量不同树木的高度,学生需要用三角函数等知识来计算。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数学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利用手工制作方式来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用纸板和尺子制作一个简易的角度计算器,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理解角度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步骤1. 目标明确:确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意义,确保活动与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相适应。

2. 活动设计:根据目标和意义,设计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和步骤。

要注意活动的难度和挑战性,也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 材料准备:根据活动的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

二、工作目标1、坚持“教研兴校”思想,以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及全程状况为研究对象,解决在落实课程标准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达到逐步改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行为,确保学生学习轻负提高质量,培养学生轻轻松松学习数学的兴趣。

2、坚持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加大教师业务和网络教研的力度,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让绝大多数教师应用媒体占领课堂,真正体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动手实践能力,逐步达到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目的。

3、坚持以课题研究为总抓手,结合本教研组正在研究的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搞好教学研究工作。

以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目的,使教师逐步成长为科研型教师。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1、认真学习教学理论。

围绕课程改革组织数学教师进一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学习相关专著、文章和教育教学理论,切实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与要求,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研究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鼓励教师通过博客等形式进行交流研讨。

2.做好教材分析培训工作。

学期初组织全体数学老师参加教材分析和培训,并结合进行课堂教学的观摩,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所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把握教材的内容安排、编排特点,明确教学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3、开展“解决问题”专题研究活动,本学期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开展交流活动。

继续研究、总结和交流下列问题:①解决问题的内容包括什么?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何区别和联系;②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情景;③解决问题教学时,分析法、综合法等一些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还要不要,数量关系和线段图还要不要;④解决问题到底有哪些策略;⑤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结合课题研究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活动。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认识和排序。

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3.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4. 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教学活动
本课程将通过以下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1. 数字排序游戏:学生们将参与一个数字排序游戏,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数字来提高他们的排序能力。

2. 购物计算:学生们将分组进行购物模拟活动,通过计算商品
价格、找零等实践操作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3. 分数和小数实验:学生们将进行一系列实验,探索分数和小
数的概念,通过实践操作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合作活动和个人作业的评估,我们将评估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参考资源
以下资源可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1. 《小学数学教案集》
2. 《小学数学活动册》
结束语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活动,我们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
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参与实践活动的
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从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 简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同时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该项活动。

2. 策划与准备2.1 策划在准备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前,需要充分的策划。

具体策划包括:1.确定实施目标:明确活动的实施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2.设计活动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如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项目等。

3.确定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如个人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

4.评估和反思: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做好调整和完善工作,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2.2 准备在策划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认真准备活动所需的物品和材料,如游戏道具、实验器材、教学辅助材料,同时需要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3. 实施步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活动引入1.教师介绍活动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实物、图片、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活动操作根据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别进行个人活动或小组合作活动。

在活动操作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辅助工作,确保学生理解活动规则,并能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适时提供反馈和建议。

3.3 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活动情况和学生实际需要,进行答案讲解、思维导图展示等形式的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个人小结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实践(3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_实践(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节课以《分数的意义》为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地表示和比较分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法。

2. 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和化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现象,如:蛋糕、饼干的切割、电视节目的播放时间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数是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的数学概念。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分数的读写法,包括分子、分母、分数线等。

2. 学生跟读,教师巡视指导。

3. 教师展示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数条、图形等。

4.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总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5. 教师讲解分数的比较方法,如:通分、同分母比较等。

6.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 教师讲解分数的化简方法,如:约分、通分等。

8.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3. 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运用分数的知识?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方案(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方案(3篇)

第1篇一、指导思想本方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原理和运算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三、教学内容1. 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与图像等。

2. 图形与几何: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测量、图形变换等。

3. 统计与概率: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等。

4. 数学应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等。

四、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引导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3. 多元化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4.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

3. 巩固新知:通过练习、应用等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归纳。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教材。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活动目标:通过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活动内容: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测量与几何”。

通过测量和几何的实际操作,学生将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活动准备:1. 测量工具准备:尺子、直尺、量角器等。

2. 平面图准备:准备一些简单的生活场景的平面图,如教室、操场、花园等。

活动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测量和几何的重要性,并如何应用于生活中。

2. 组织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平面图进行观察和测量。

3. 观察与测量:学生根据所选平面图,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测量平面图中各种物体的长度、角度等。

4. 讨论与解决问题:小组成员讨论测量结果,互相比较并解决问题,如计算图中物体的周长、面积等。

5. 总结与展示:请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分享他们的发现和问题解决过程。

活动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的观察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进行评价。

2. 学习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程度,如测量单位的正确使用、几何概念的正确运用等。

活动收尾: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回顾和思考。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和收获。

同时,提出下一个实践活动的话题,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以上设计与实施,学生将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该活动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打下基础。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一、活动背景与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强调实践与应用。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

二、活动主题“数学与我们的生活”三、活动设计1. 活动对象本次活动针对小学三至五年级的学生,活动分为小组进行,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2. 活动形式实践项目:开展“校园数学寻宝”活动,学生们通过线索寻找校园内的特定地点,并在每个地点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小组合作:每组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成果展示:活动结束后,各组总结他们的发现和解决的方法,通过班级汇报分享。

3. 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确定活动时间:选择一个周末或课外活动时间。

设计任务单:包括线索提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如加减法、乘除法、简单的几何问题等)。

宣传活动:通过班会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流程,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2) 实施阶段寻宝开始:学生们根据任务单上的线索,分组在校园内进行寻宝,找到指定地点,并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适时提供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 总结阶段汇报与分享:各小组根据他们的寻宝经历和解题过程,进行总结汇报。

可以通过PPT、海报或口头报告的形式展示。

反思与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反思活动的收获和不足,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鼓励学生相互学习。

四、活动所需材料任务单学生自备文具收集数据的表格(如购物清单、个人预算等)记录结果的白板和标记笔五、注意事项安全第一:活动进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不走散。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鼓励参与: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尤其是内向的学生,鼓励他们发言。

六、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与实践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与实践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与实践教学计划一、教学主题:培养数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理论层面。

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活动安排:1. 观察实践活动:通过观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几何形状,让他们发现物体之间的数学规律,如直线、曲线、面、体等。

同时,鼓励学生用几何形状来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探究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小实验,让他们从实践中认识和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在小学生测量体积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他们自己设计容器、测量物品的体积,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比较。

通过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活动:设计一系列有关日常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购物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模拟购物情景,计算商品的价格、优惠和找零等,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活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三、教材使用:1. 多样化教材:除了传统的教科书,我们还引入多样化的教材,如图书、游戏、模型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可以引入图书《面积的小秘密》,让学生通过故事中的情节理解和应用面积的概念。

2. 情景化教材: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具有情境的教材中,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和应用数学。

例如,在学习比较大小时,可以设计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情景,如“小明身高比小红高多少米”,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材料比较来进行计算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个性化教材: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教材和学习任务。

如何规划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程

如何规划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程

如何规划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程的规划是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

良好的课程规划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规划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程。

首先,课程目标是规划教学实践课程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该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在规划课程目标时,教师可以参考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的教学大纲,确定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以下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其次,教学内容是课程规划的核心。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单元,如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形状等。

每个单元可以包含多个具体的教学主题,如整数、分数、图形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第三,教学方法是实施教学实践课程的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探究法等。

例如,在教授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和数字等多种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培养他们对数的感知能力。

在教授数的运算时,教师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数的运算过程,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最后,评估是课程规划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在小学数学实践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观察、口头测试和书面作业等。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规划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程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四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实践活动设计安排
一、基本目标
1、提高学习者小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科教学理论素养;
2、提高学习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进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3、改变师生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
4、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我发展。

二、基本内容
分五个系列(共约需32节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系列(按册、单元、课时分别进行分析。

约需8节课时间) (二)教学观摩与评析系列(选取不同类型的课,进行观摩、分析。

约需6节课时间)
(三)备课与试讲系列(约需6节课时间)
(四)说课系列(约需6节课时间)
(五)问题研究与答辩系列(约需6节课时间,机动)。

参考选题如下:
1、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设置
2、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策略
4、小学数学中“双基”教学的价值探析
5、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
6、小学数学大众化与精英教育
7、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与数学性
8、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9、小学数学中的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
10、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11、小学数学教材中“单元主题图”的教学功能及策略
12、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算法多样化思考
13、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的探索
14、数学教学中线段图运用的合理性思考
15、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价值与策略
16、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价值与策略
17、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设计研究
18、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研究
19、小学数学中的情感教育
20、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三、实施途径
(一)组建学习小组(每组5-6人),每班8组,明确分工。

(二)具体要求
1、教材分析系列(册、单元、课时)
每组推荐三人,分别就分工研究的整册、其中的一个单元、其中的一个课时的教材,按“教材分析的要求”进行分析。

最后提交教材分析书面稿。

2、教学观摩与评析系列
观看教学视频后,按“评课的要求”分组研究本节课的特色与存在不足,由一名同学代表本小组进行大组交流,并提交书面评课意见一份。

3、备课与试讲系列
各组从分工研究的一册教材中,选定一节课,每人写好一篇教案(统一用16开纸书写并提交),并推荐一人试讲。

最后每人提交书面教案一份。

4、说课系列
各组推荐一名同学从分工研究的一册教材中,选定一节课,写好说课稿并进行说课。

最后提交书面说课稿一份。

5、问题研究与答辩系列(机动)
每人自定题目(教师提供参考选题或探索问题)、收集资料、撰写文稿,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答辩。

文稿必须在5000字以上,含1000字左右的研究综述。

经修改完善后提交书面文稿一份。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