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艺术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一、百花争艳的传统流派
19世纪末,在欧洲及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里,经济迅猛发展,技术飞速进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的思想也随之发生转变,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过去,这种新的思潮也开始影响西方建筑界。
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也随之诞生。
在西方艺术界,由古斯塔夫·克林姆特领导的一批艺术家、建筑家和设计师声称要与传统观决裂与正统的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争取生活与艺术的相互作用,从而创作、创造出一种艺术,他应该跟人们息息相关,而不再是去抄袭陈旧的思想。
艺术界的思想改变推动了建筑界的思想革新。
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学院,以瓦格纳教授为首的维也纳学派,主张只有从现代生活中才能找到艺术创作的起点,他们认为新的结构原理和材料不是孤立的,应使之与人们的需要趋向一致。
他们同样主张与历史格式决裂,创造新格式。
例如:维也纳邮政储蓄大楼、维也纳卡尔广场地铁站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建筑,他们外形简洁,重点装饰,注意到了建筑自身形体的展露,大厅采用了大跨度的铁构架,就如同我们的国家大剧院一样都是为了摆脱那些早已陈旧并过时的思想。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无论是艺术还是建筑都来到了一个小的黄金发展期,在战后初期,主宰建筑市场的还是以折衷主义为主的复古建筑,对于刚刚迎来和平的人们来说,大家都认为新的世纪、一个和平的世纪开始了,也从而孕育出了德国的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最初是二三十年代流行于德国、匈牙利等国,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对资本主义现时带有盲目的反抗性,强调自我感觉的绝对性,人为主观是唯一的真实,力求个性与个人独创性的表达,在手法上强调象征。
在建筑界里,表现主义建筑师批判学院派的折中主义,提倡创作能够象征时代、象征民族和象征个人感受的新形势。
所以表现建筑的形式有的象征机械化的动力,有的带有某些民族传统的格式,此外便是形式上的无奇不有,这种流派同样也深深地影响了青年时的阿道夫·希特勒,对他之后的政治生涯和纳粹的领导思想起到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爱因斯坦天文台就是由设计师门德尔松设计的,这座建筑就充分融合了表现主义几乎所有的特点。
与此同时和表现主义几乎同时出现的流派在其他国家快速传播开来,这就是意大利的未来主义。
意大利的未来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意、英、法等国,以文学和绘画为主的艺术流派。
未来主义否定文化遗产和一切传统,宣扬创造一种未来的艺术。
他们崇拜机器,提倡那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大都市生活。
圣·泰利亚是未来主义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设想了许多大都市的构架,完成了许多未来城市的建筑设计,并发表了《未来主义建筑宣言》。
未来主义并没有实际的作品,他要解决的是寻求能够表现机械、动力和现代大都市生活的建筑形势。
20世纪初,除了有德国的现代主义和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在北欧的荷兰与俄国分别产生了荷兰的风格派与俄国的构成派,它们两者的风格特点让人们感觉似乎似曾相识,它就是以毕加索为首的立体主义学派。
荷兰的风格派是荷兰艺术家组织的,艺术家中包括画家、雕刻家、是人及建筑师奥得、里特维德。
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在绘画中需用正方形、长方形、垂直线、平行线构成图形,色彩选用原色,画面的和谐取决于形体的对比,这种绘画风格也称之为新造型主义,也就是立体主义画派。
其实从总的艺术风格上看,风格派和构成派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同表现派、未来派一样流行的时间都不长,20世纪20年代后期逐渐消散了,但它们的一些理论和作品对后来的建筑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就像之前提到的,一种思想的没落意味着新的思想的崛起,但这次新思想、新流派的崛起才最终结束了其他同时期的思想流派,它对建筑界甚至思想文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并且也是这一时期,真正专门的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开始出现,这就是包豪斯学派。
我们说包豪斯学派,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格罗皮乌斯,格罗皮乌斯出生在柏林,青年时期在柏林和慕尼黑高等学校学建筑。
离校后入贝伦斯事务所工作,1910年起独自工作,1914年设计了德意志制造联盟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室。
他以表现新材料、新技术和建筑
内部空间为主的新建筑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912年由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设计的法古斯鞋楦厂落成,该建筑是欧洲第一个完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引领了现代建筑的潮流。
在这个时期格罗皮乌斯明确地表达了突破旧传统、创新新建筑的愿望。
主张走建筑工业化的道路,进行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造价。
并主张解决内部空间,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外壳,而应该有经过艺术考虑的内在结构,不要事后的门面粉刷。
同时强调现代建筑是要创造自己的美学章法,抛弃洛可可和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
1919年,格罗皮乌斯应威玛大公之聘出任威玛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后经格罗皮乌斯引进建筑教学,于当年改名为威玛建筑学校,简称包豪斯,包豪斯学派也随之诞生。
这是一所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学校,在格罗皮乌斯的指导下,学校请来了欧洲不同流派的艺术家来校教学。
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这所学校所代表的包豪斯学派独成一派。
在包豪斯任教的主要教师包括:伊泰恩、康定斯基、保尔.克利、建筑学家梅亚等。
他们给学生带来了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的艺术类型,对学生的日后建筑和实用工艺品的设计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二、改革创新的现代主义
在20世纪的交界之处,西方文化思想界发生了巨大动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和法国成为了当时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
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于是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了第一所设计学校包豪斯,它也成为了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
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
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
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
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
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其一,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其二,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其三,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其四,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其五,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和风格在5060年代成为世界建筑舞台上的主角。
由于世界各地的现代主义建筑有明显相似的形象人们就称它为国际式。
三、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50~60年代达到高潮。
同时,怀疑、批评、责难也开始增多。
1966美国建筑师文丘里(r.venturi)发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这本书明确地提出了种种同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
如果说1923年出版的勒。
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经典性著作,那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可以说是后现化主义建筑思潮的一部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
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出现有着比单纯的喜新厌旧更深刻的原因。
20世纪是各方面变化迅速的时代。
相隔50年左右,70~80年代的西方社会同20~30年代的情况相比,变化巨大。
文丘里的建筑观点反映着这一改变,他说出了许多人想说未说,或说不清楚的建筑艺术观念,他把事情挑明了,从而推动了20世纪后期建筑思潮的又一次重大转变。
结语
万物都是有联系的,不论是艺术、建筑、雕塑还是服装都是互相影响着风格、思想和理念的,我们现代的发展就是不能往回看,要往前看,世界的思想转变都是向前看,世界也是这样的,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传奇,只要我国教育继续深化改革,继续建设成文化大国,想必中国的艺术思想将会带来另一次的建筑流派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