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小说的局限
莫言的作品到底伤害中国人什么了?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些人认为,莫言的作品伤害了中国人的尊严和传统文化。
那么,莫言的作品到底伤害了中国人什么呢?
莫言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他的小说《蛙》、《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等作品,描写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种种悲惨遭遇,包括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多数是普通百姓,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摧残、被奴役、被抛弃,他们的生命被压抑,他们的尊严被践踏。
这种揭示社会黑暗面的文学,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些作品给中国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伤害了中国人的尊严。
莫言的作品挑战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一些传统文化中被视为禁忌的事情,比如性、暴力、疯狂等。
他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一些反传统的观念,比如女性权利、自由、平等等。
这些观念和价值观的出现,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他们认为这些作品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伤害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我们不能忽视莫言的作品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他的作品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看到了历史的真相,让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珍惜生命。
他的作品也挑战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让人们更加开放、自由、平等。
这些都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莫言的作品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我们应该以平和的态度来看待他的作品,既要欣赏其文学价值,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莫言的作品,也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
莫言和余华作品的比较,,
莫言和余华作品的比较,,莫言和余华小说的比较一、从内容来看,余华和莫言都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小说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写苦难人生。
两个人都是些人生的苦难,但是余华和莫言小说的内容有着不同的地方。
莫言和余华的小说都写到暴力,莫言的作品里不仅是写了了大量的暴力、血腥、恐怖的场面,还写了很多关于性的呈现,如《丰乳肥臀》里有很多的关于性的描写。
莫言的小说里的暴力描写是及其残酷的,残酷得让人触目惊心。
这些内容的呈现都是“重口味”的描写,但是这些描写却是真实写出了当时中国人民面对苦难而表现出来的人的原始本性。
莫言的暴力、血腥、恐怖,莫言把这些场面写得非常的详细,让人感觉到无比的辛酸和悲凉。
余华的作品也是写了很多的暴力的,在余华的暴力里是离不开死亡的,死亡往往会带着暴力和恐惧。
余华小说中的暴力不仅仅是社会暴力,还有一些暴力是出自人的内心的暴力,如《现实一种》,里面讲到的不仅仅是大人之间暴力,更是写了一个小孩子的暴力,这种暴力不是出自于外部世界,而是人的内心。
二、莫言和余华小说的描写都就及其详细的,都擅长于人物内心的描写。
莫言的作品里,有很多是鬼神魔相结合,如《生死疲劳》里的西门闹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通过写着六次轮回来写出了农村的变革。
还有很多是写到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东西,产生神秘感,如《丰乳肥臀》里的关于“鸟仙”的描写,和鸟儿韩在森林里的生活的描写都具有神秘感。
余华小说的语言描写比较简洁直白,流畅的记叙,没有过多的修饰,但是有及其的幽默,用幽默来反讽社会的苦难。
如《活着》里福贵说的话就比较幽默,常常用幽默的语言来对苦难人生的反讽。
三、在读莫言和余华的作品的时候,读莫言的小说往往是沉浸于苦难的感慨当中,沉浸于小说的细节描写中,没有很多去描写但是却没有余华的作品那样,让人沉浸到作品的人物中去,去身心感受小说人物的感受,在读作品的时候,往往会让人泪流满面,产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同情和怜悯之心。
莫言作品《生死疲劳》的故事缺陷
《生死疲劳》的故事缺陷李悦诺奖资深评委马悦然教授认为,《生死疲劳》传达的是好看的有趣的故事。
小说的叙事是由故事与话语两部分组成,故事是叙事中描述的“什么”,话语就是“怎样描述”。
莫言确实在这部小说中编了许多故事,衡量这些故事成败的首要标准,是看这些故事是否起到烘托、突出主题的作用。
莫言的主题是通过讲述半世纪中国农村的历史,来证明农民单干的生产方式更为先进。
他又画蛇添足地添加了另一主题:“一切来自土地的最终还得回归土地。
”其效果是削弱了前一主题的政治性,添加了生硬浅显的哲学理念。
由于小说主要内容是主人公西门闹进入了六道轮回,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为人。
其为人只是在小说结尾处点了一笔,其余更多的时间是西门闹身为动物的经历。
所以莫言的大多数故事都是动物故事。
如果通过这些动物故事中的动物视角,能够让读者看到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历史的沿革与变迁,或者这些动物的故事能折射出在历史变迁中人性的状况,那么这些动物故事能为主题服务,是有意义的。
小说开头部分,西门闹转世,到他的长工蓝脸家为驴,似乎意在表现翻身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然而莫言的笔并没有控制住驴故事的发展,那匹公驴很快就“折腾”起来,先是跳墙,脱离了以人为主导的生活环境。
接着它在情欲的支配下寻找母驴,战胜两条狼,救出被狼围困的母驴。
驴是先行官,给随后的动物活动确定了基调。
在它折腾出来的巨大惯性的推动下,演绎出了“牛犟劲”、“猪撒欢”和“狗精神”。
从此驴、牛、猪、狗、猴等动物的故事自成体系,不但脱离了小说的人物,而且动物的狂欢淹没了人的活动,反衬出人物的僵化与苍白。
有时当莫言想起动物的故事与人物的故事应该有些相关的时候,他编出的故事也很牵强、生硬,例如西门猪咬掉洪泰岳生殖器的故事。
莫言为动物们编造的故事数量虽然颇多,但严重匮乏想象力,缺少新鲜感,仍在以往人们熟知的俗套里转来转去,情节臃肿,细节庞杂琐碎,叙述混乱。
有许多故事甚至是低俗无聊的,例如两头公猪相互争夺与一母猪的交配权,在经过激烈的恶斗之后,取胜的公猪与母猪在《草帽歌》的歌声中尽情做爱。
浅谈莫言文学创作的不足
最高 的艺术学府 , 文学系是 由著名的作家徐怀 中所组建 。 莫言在 悍 的人格 ,正如他作 品中的人 们总是毫无掩饰地将 自己粗俗 的 这 里学习是一个提升和 飞跃 。此间创作 的《 透明的红萝 I 被 称 - 》 面展示出来 , 将生长于高密乡的人的特征标识出来 。 言笔下 莫 为“ 建国以来农村题材小说 中不可多得的精 品” 1 8 , 言加 描绘 的英雄 是他理想 中的人格英雄 , 。 9 6年 莫 具有 强健 的体 格 , 和不屈 的 不受任何人和事的约束 。这种英雄 的人格 贯穿了他所有 的 入 中国作家协会 , 成为当代文坛一颗不 落的新星 。在此期 间 , 莫 性格 ,
、
忠厚 。他们是莫 言创作的启蒙老师 ,对莫 言的一生都有 巨大 影 响 。可以说 , 后来 的《 红高粱》 我爷爷我奶奶 ” 中“ 也是部分取 自祖 父母的形象 。 而莫言的父亲和母亲则是属于另一类农民。 他的父
亲是 中农 出身 , 在外 头经常 受气 , 性格 正直却懦 弱 , 回到家常把
二 、 雄 好 汉 的 模 式 化 英
为作 品不 成熟 , 直得不到 回音 , 一 莫言陷入深 深的愁苦 中。直 到 莫 言笔 下的主人公总是农 民 ,即使偶 尔有作为城 市人的对 18 年 1 , 言的习作 《 91 0月 莫 春夜雨霏霏》 在保定《 池》 莲 杂志上发 象 , 身上也脱不了浓浓的乡土气味 。 首先 同他 生长在 山东高密 这 表 , 的创作才 终于燃起 了细微 的灯火 , 此便一发 不可收 拾 。 这个 世代与土地紧密相连 的地方 有密切关系 。他 的家人和乡亲 他 从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檀香刑》是莫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主要讲述了乡村里发生的一系列神秘事件,以及围绕这些事件展开的调查和阴谋。
小说中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黑暗一面,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腐败的本质。
这是一部充满挑战性的书籍,尤其对于那些喜欢推理和悬疑题材的读者来说,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挑战。
首先,这本小说的挑战之处在于它的叙事结构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莫言以多个视角来叙述故事,每个视角之间互相关联,构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网。
读者需要耐心地阅读并细心揣摩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际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整个故事的脉络。
这就需要读者具备很强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其次,小说中描绘了中国传统村庄的封闭与保守,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的檀香村几乎与世隔绝,村民们受限于传统观念和宗教迷信,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
这种封闭会给读者带来挑战,因为他们需要理解这样一个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传统社会,以及其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再者,小说中暴露出的权力腐败和贪婪本质是对读者的挑战。
故事中的许多人物都被贪婪和欲望驱使,他们为了权力和金钱而不择手段。
这些人物的行为和思想让读者们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腐败的根源。
同时,小说让读者深入思考社会进步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最后,小说中的推理和悬疑元素也是对读者挑战的一部分。
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个神秘的案件展开的,读者需要借助线索进行推断,并解开事件的真相。
这对于那些喜欢解谜和思考的读者来说,是一次智力的挑战。
他们需要细心观察,仔细分析每个人物的动机和行为,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含义。
综上所述,莫言的《檀香刑》是一本充满挑战性的书籍。
它的复杂的叙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凸显出的传统社会封闭与保守、权力腐败和贪婪本质以及推理和悬疑元素,都对读者的阅读能力、社会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檀香刑》成为一部深思熟虑、引人入胜的作品。
这本小说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对读者思考社会和深入探索人性的一次挑战。
超越与局限——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分析
① 译自L üTonglin,“Red Sorghum:Limits of Transgression”,Misogyny,Cultural Nihilism and Oppositional Politics:Con⁃temporary Chinese Ex perimental Fiction(《厌女症,文化虚无主义与对抗性政治:中国当代实验小说研究》),Stanford:Stanford U ni v ersity Press,1995,p.51-74.稍有删节。
② 莫言:《红高粱》,冬晓、黄子平、李陀、李子云编:《中国小说:一九八六》,香港,三联书店,1988。
③ 见张志忠:《莫言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④ 有关小说与电影之间的联系,参见张暖忻:《红了高粱》,《当代电影》1988年第2期。
⑤ 参见张志忠对此的介绍。
超越与局限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分析①吕彤邻著 汪宝荣译一尧引言在8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作家中,莫言是一个突出的过渡性人物。
他在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②在中国读者群中和文学评论界迅速引起了轰动。
③翌年,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的张艺谋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
1988年2月,电影《红高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④莫言因而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第一位中国实验作家。
此外,他在中国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远大于比他年轻的其他中国作家。
⑤鉴于《红高粱》对莫言的成名起到很大的作用,本章专门研究这部作品,以便把莫言的成功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
《红高粱》讲述了叙事人的爷爷(一个土匪)和奶奶(烧酒作坊的主人)之间的传奇浪漫史,以及他们在高密东北乡参与抗日战争的经历。
奶奶刚满16岁时,就由她的父亲做主,嫁给了当地财主单廷秀的独生子、患麻风病的单扁郎。
余占鳌是抬花轿的轿夫之一,后来成了“我爷爷”。
花轿行至半路遇到一个劫路人,试图强奸“我奶奶”,余占鳌救了她。
【莫言小说鉴赏】论莫言历史小说的创作局限
在莫言近三十年的创作中,使他成为作品最多的当代作家之一。
在喧嚣与骚动的中国当代文坛上,莫言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成为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
他的作品也颇具特色,给新时代文学增添了很多亮丽的色彩,他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为作者带来了巨大声誉,但在细读之下,三部小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
从整体上看,作品中作者所寄托的精神家园的理想是脆弱的;在描写历史的时候,作者迷失在自己的主观臆想中,暴露出过多的丑陋与野蛮;并缺乏一些应有的人文关怀,表现出作者精神上的迷失。
这样就暴露了作者在创作指导思想、艺术思维、人文关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一、脆弱的精神家园恋乡情结也许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在讲究天人合一的中国,抒写乡愁更是成为我们文学中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传统,对故乡的渴望也渐渐升腾为精神家园的寻觅,为灵魂寻找栖息地。
1984年,在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里,莫言第一次将“高密东北乡”作为故事的舞台,演绎时代的沧桑巨变。
从此,莫言开始构建自己的文学地理版图,同时也开始了漫长的精神回归之旅,从家园来,到家园去。
在以后的创作中,莫言以高密东北乡为基点,展现了故乡人们的世俗风情,为他们唱出了一曲曲挽歌和赞歌,也为自己漂泊不定的心灵寻找精神的安慰。
在莫言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中,那些高密乡的男男女女们寄托了莫言的乡情。
在作者饱蘸感情的刻画背后,存在着理性的盲区。
作品中弱势的贫困者,如上官鲁氏、蓝解放等,他们盲目的与万千苦难抗争,奔向不确定的未来,在勤劳、善良、淳朴的光环下,他们顽强的生命力无目的、无方向的肆意流逝着。
同样,作者着意刻画的民间枭雄们,如司马库、孙丙等,因着一个自由率性,张扬“着生命的粗蛮冲动”,粗狂、强悍、野性的外表更掩不住其根本上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无论是弱者还是民间枭雄,他们被动、盲目的依附于历史的发展,在历史的漩涡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读书心得——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译本审美的缺失及补偿
读书心得——莫言作品《天堂蒜薹之歌》译本审美的缺失及补偿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世界上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常常会因为“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心理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而导致语言上有所偏差,不能找出完全对等的表达。
王东风提出文化缺省主要指:“交际双方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对双方都熟知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带有独特文化色彩的语言交际现象。
为了让文学作品的语言更加精炼简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省略了双方都知晓的文化信息,尽管这些信息在作品的各个章节没有出现,但是读者的潜意识中都蕴藏着这种信息,这就有益于提高交际效率。
文化缺省有一定的美学作用,有学者曾说:“文学作品好比一个竞技场,读者与作者在同一个竞技场上共同参与一个关于想象的游戏。
而在这场奇妙的游戏中,若游戏的全部都被读者了解,那么作者就无事可做,而阅读自然而然就变得枯燥乏味起来”。
而文化缺省恰恰能让文学作品留有空白,可以刺激读者的想象力,促使读者既能享受阅读的乐趣,同时也能为文学作品增添几分含蓄美。
但这需要建立在和读者相同的文化背景条件下。
在跨文化交流沟通时,原文学作品的作者与译本的读者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双方不存在相应的文化默契,此时可能因为文化缺省而导致语言意义的真空。
由于读者不能很好地将作品中内含的各项信息和作品之外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这就非常需要翻译人员采取翻译补偿的方法帮助读者重建不同文化之间的练习,“努力将‘误读’程度降到最低”[4]。
莫言作为当代中国文坛的领军人物,其作品不但在中国深受欢迎,在世界范围内也同样受到文学爱好者的追捧。
莫言先生的《天堂蒜薹之歌》深刻地揭示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生活在社会基层的弱势群体生活状态,这篇小说包含了我国独有的民俗风情,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而言,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但是对于西方读者而言,他们可能因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下面本文就采用补偿方法阐述《天堂蒜薹之歌》译本文化缺省及审美的缺失[5]。
莫言小说浅析
莫言小说浅析莫言小说的文学成就、作品特色及争议分别是什么呢?大家是否清楚?一、莫言热的兴起改革开放多年来,网络书站、实体书店里多的是各种形态的码字为生之人,但几乎没有一个纯文学作家能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实为人文中国之一大缺憾。
但随着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莫言热”兴起。
转瞬之间,中国国内万众注目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降临中国作家头上没几天,从“莫言热”到“莫言产业热”已经热火朝天,从预测获奖到正式颁奖,持续近两年时间,中国人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得到了充分的渲泄。
二、中国文学“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由于中外文学观点及价值观的差异,中国文学在国外获认同的甚少。
纵观诺奖成立的百余年时间,中国作家当中偶尔获得提名的也不过鲁迅、老舍、沈从文等寥寥几人,以至于许多国内作家把冲诺奖作为中国梦之一来宣扬。
莫言的获奖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也算是中国文学“墙内开花墙外香”的证据之一吧。
三、莫言小说之我见(一)莫言小说的成就。
莫言是当代中国较具代表性作家之一,创作了数部很有影响力的小说。
代表作《生死疲劳》曾获香港浸会大学“红楼梦”文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大奖;另一部小说《蛙》曾获茅盾文学奖。
他的小说都以非常尖锐的描写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苦难历程,农民对于土地与生命权利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文学界引起广泛关注。
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在文学领域的巨大影响已经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存在。
(二)其作品特色。
尖锐的批判立场和奇特的叙事形式是其小说的重要特色。
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很像鲁迅先生,一辈子在深刻批判中国社会,但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祖国;其次是魔幻神秘的写作技巧和艺术形式,使他的小说叙事始终建立在一种形式奇特、感觉陌生、甚至是表达晦涩的文学结构之上,如《生死疲劳》、《蛙》的叙事结构都套用了中国佛教传统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荒诞形式,利用《西游记》、《聊斋》等古代小说中的动物、地狱、幻境等神秘意象,尖锐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都包裹在丰富的叙事艺术中表达出来,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远离文学的文学评论——莫言的《丰乳肥臀》批判评议
远离文学的文学评论4-莫言的《丰乳肥臀》批判评议廖四平郑钰~摘要:莫言的《丰乳肥臀》曾遭到严厉的批判。
批判者认为该小说美化了日寇、地主、还乡团,丑化了共产党,歪曲了历史,反人民、反民族,“污染社会,毒害心灵,坑害读者”。
批判者主要采取了 “移花接木”“牵强附会”“异元批评”等方法,观点似是而非,证据并非完全真实可信。
关键词:丰乳肥臀;文学批判;异元批评莫言的《丰乳肥臀》甫一问世,便获得了徐怀中、汪曾祺、谢冕、李锐、苏童、王 干、刘震云等文坛名家的赞誉,并获首届“《大家》•红河文学奖”;但也引起了刘白 羽、陈荒煤、端木蕻良、程代熙等文坛前辈的强烈不满,一些颇有影响的刊物发表了批 判文章,如《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在1999年第6期上发表了何国瑞的《歌颂 革命暴力、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文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论之二》,《求是》杂志—评〈丰乳肥臀〉》,《中流》在 《内部文稿》发表了彭荆风的《莫言的枪投向哪里?—1996年的第5 ~ 12期先后发表了陶琬的《歪曲历史,丑化现实——评小说〈丰乳肥 臀〉》、汪德荣的《浅谈〈丰乳肥臀〉关于历史的错误描写》等。
这些文章对小说进行了 颇为严厉的批判。
总的来说,《丰乳肥臀》是被作为一部“近乎反动的作品”[1]遭到批判的。
批判者认 为该小说有如下错误。
其一,美化了日寇、地主、国民党还乡团。
小说以纪实的笔法描写了日本军医救治 难产的上官鲁氏及其双胞胎儿女,从而把日寇写成了“‘文明’、‘仁慈’之师”、中国人 **基金项目: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中华文化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项目编号:13&ZD1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廖四平(1963 -),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郑钰(1995-),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莫言的作品?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莫言的作品?莫言虽然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籍作家第一人,但人们对他及他的作品却是议论纷纷,评价莫衷一是,褒贬不一。
在大街小巷普通人的街谈巷议中,喜欢的人有之,颇有微词的人有之,漠然处之的人有之。
按我个人了解人们对莫言作品的评价和题主提出的问题一致:很多人不喜欢莫言的作品,原因概括如下!首先,从莫言作品艺术性上就语言文字方面看,对中国小说语言文字的运用,他新的手法不多,创新不够,没有突破。
无法与现代语言大师鲁迅相比,鲁迅对中国文学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把文言文过度到白话文,并成功运用的小说当中,在我国鲁迅是倡导者、是践行者、是旗手!鲁迅运用白话文写小说成功的也是第一部作品是《狂人日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或再读一遍,以体会经典,了解中国的文学发展历程,以便我们历史的分析判断文学作品的水平高低。
在这方面而言通过比较显然莫言是不够的,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差别!其次,从莫言作品的内容情节上看,以表现农村农民生活、农民的情感行为方式、农民的命运居多,以描写农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为题材来刻画揭示我们民族的心里旅途。
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人们对此争议很大,有的人说这是深刻,有的人说这是抹黑自己的民族。
特别是普通百姓很多人不赞成,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
也不奇怪,因为这些内容情节描写的许多正是他们先辈们的生活。
再有,从莫言作品的思想性上看,他描写的内容情节实际上决定了他作品的思想意识!你要歌颂谁倡导什么就在其中了!您的作品讴歌时代吗?您的作品引领社会发展的潮流吗?您的作品推动中国的文学进步吗?……爱好文学的人们、对此有兴趣的人们可以阅读他的一些作品,就能寻找出答案来!文学的批判,批判的文学是社会的进步!对上面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其原因,是文学的繁荣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欢迎朋友们关注并参与讨论,不妥之处见谅!谢谢邀请!。
莫言小说中的黑暗、阴暗、仇恨和智慧
莫言小说中的黑暗、阴暗、仇恨和智慧2013年都过了一半了,再议论莫言获诺贝尔奖像是炒冷饭的。
而炒冷饭大约是世界上最没劲的事了,既上不了台面吸引不了眼球,也未必能因为时间过了一段,冷下来了,看问题就能看得更清楚些———即使好像看清楚了,也有一句古语在等着,事后诸葛亮而已。
当然这是可以反驳的,因为就文学作品的阅读而言,似乎是从来不惮经常做事后诸葛亮的。
读《离骚》,读荷马,就是永远的事后状态。
而那些认为莫言获奖已成为冷饭的人,恐也不怎么会读莫言的小说,事前不一定读,事后也不一定读。
除了莫言的小说不像莫言获奖那样是个话题之外,我想不出什么理由之前他们会这么热议莫言。
也许大部分热议莫言获奖的人,更擅长就他们曾经读过的教科书里的唐诗宋词的文本或自由独立那样的概念,发表不着边际、对他们生活却有效果的言论;这一来可以拿去考试牟取学位,二来可以显示他们在思考,去填补报纸杂志的空缺,以及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微博式的代表知识分子标准的表演。
我也很久没有读莫言小说了。
读他的“红高粱系列”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
那时是所谓美好的中国有人文的时代,那时你若不知艾略特,不知道萨特,不知拉美爆炸文学,就像你现在不知道宾利、阿玛尼或自由宪政一样。
我80年代自以为是个文学青年,不仅痴迷现代派,也有一段时间惊喜且精心地读过包括莫言在内,用汉语写现代派文字的人。
不过,莫言的长篇小说我几乎都没有读过。
阅读他的小说,到了很批判现实主义的《天堂蒜薹之歌》,不知怎么就不喜欢读了,包括现在的《蛙》和争议分裂的《丰乳肥臀》,都只是看了开头就读不下去了。
虽然80年代后,我并非没有认真地读过国内的长篇小说,比如王安忆的《纪实与虚构》,比如张炜《九月寓言》和余华的《活着》。
但莫言的中篇我真是读过不少,《透明的红萝卜》,以及当时并不太为人议论的《你的行为使我们恐惧》、《怀抱鲜花的女人》。
尤其是后面这篇我一直以为是天才之作,大有《聊斋志异》的意味。
相比他的中篇小说,我不怎么喜欢他的长篇;就个人的阅读经验和喜好来说,莫言的长篇过于喧嚣了,不如另外一位山东作家张炜早期的杰作《古船》和《九月寓言》,在博大中那么洗练、节制和庄严。
莫言小说的几个局限
莫言小说的几个局限莫言小说的几个局限诺贝尔文学奖屡屡出人意料之外,其实就那么七个有限的终身评委,如何面对全世界如此海量的文学创作,加上语言的关山阻隔,文化背景的天壤之别,这种全球性的文学评奖不免让人有点生疑。
即如2012年诺奖得主莫言一样,对他的创作也不乏质疑的声音——杨光祖关于莫言,自从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褒扬之辞铺天盖地,我再多说几句,也没有什么意思。
一直很想说说他的缺点,他的不足。
对莫言,还有他的小说,我的感情比较复杂。
一方面认可他的想象力,他的自我打开能力。
但每次读他,也为那种文字、情感的肮脏而感到恶心,我经常说,莫言的小说格调不高,脏。
旁门左道、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当代作家因为文化修养不足,更多的是吸收了中国民间的一些文化资源,尤其莫言。
因此,小说里充满着一种原始的力量,这也是他的小说能够吸引一部分读者的一个原因。
但通读他的小说,有一个很鲜明的感觉,就是:缺乏教养。
古人说正奇,他的小说“奇”很多,但缺乏“正”,因此,旁门左道、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多。
而且那种农民式的狡,也加剧了这种倾向。
我们知道,民间文化是有脏的传统,比如二人转,它的底色就是黄色。
一方面,这正是民间文化的力量之所在,那种泥沙俱下,那种来自大地的脏,是一种原始的力量,可能是人类的最底层的力量。
但另一方面,即便在农村,它也有它的`范围,比如,西北的花儿,也是不允许在家庭里演唱的。
作为作家,完全可以借助民间文化的传统,但应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即便在农村,真正的有权威的老人,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也是极其注意教养的。
大粪可以做小麦的肥料,但人们吃的是小麦,而不是大粪。
中国当代文学普遍缺乏想象力,莫言有想象力,可惜他的想象力太没有节制,有时候流于胡说八道。
陈众议《评莫言》质疑,“像莫言这样如喷似涌,一泻千里的想象力喷薄是否恰当,是否矫枉过正”。
当然,据说这些在译本里是没有的,葛浩文都删掉了。
有评者说,在英文本里,莫言很简洁。
莫言小说的价值与缺陷
作者: 杨联芬
出版物刊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3-69页
主题词: 莫言小说;作品;女主人公;写丑;红萝卜;球状闪电;理性;《红高粱》;语言;《白狗秋千架》
摘要: <正>莫言小说的价值何在?纵观几年来莫言的小说创作,从标志其风格形成的《透明的红萝卜》起,他反反复复咏叹和描绘的是两类人物形象——被贫困和愚昧世代困扰的农民(如《爆炸》、《弃婴》中的父母妻子、《老枪》、《白狗秋千架》中的男女主人公,《透明的红萝卜》、《枯河》中的农民群像),以及在现代文明与愚昧野蛮的夹缝中痛苦挣扎的知识分子(如《球状闪电》中的。
莫言的作品为何在国内不流行?读者:名气大,作品不好读!
莫⾔的作品为何在国内不流⾏?读者:名⽓⼤,作品不好读!导读:对于很多⼈来说,可能他们并没有完整的阅读完莫⾔的⼀部作品。
说到作家莫⾔相信很多⼈是不陌⽣的,作为中国第1个获得诺贝尔⽂学奖的作家,莫⾔在国际作家⾏列有着⾮常深远的影响。
80年代的中国⽂坛,莫⾔凭借着透明的红萝⼘打响⽂坛第⼀炮。
之后他⼜推出了⼀系列经典作品,⽐如红⾼粱,檀⾹刑等。
很多⼈可能有这样⼀个疑惑,莫⾔在国内名⽓⾃然是⾮常的⼤,可是他的作品在国内好像并不怎么流⾏。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严肃⽂学的确是越来越不被⼤众所喜欢,可是从作家作品的受欢迎程度这个⾓度去考量的话,莫⾔的许多作品好像在国内的确不怎么流⾏,甚⾄有⼈不知道莫⾔。
如果我们列举同时期的作家,⽐如余华,贾平凹,毕淑敏等,你会发现莫⾔的名⽓好像并没有他们的⼤,⽽他的作品也不像其他作家的作品那样接地⽓⼉。
关于这⼀点,其实我们可以从作品的风格以及写作的技巧去分析。
在我们外界看来,莫⾔的写作是属于魔幻现实主义题材,也有⼈称莫⾔的写作是幻觉现实主义。
⼀个⼈将东北⾼密乡推向了国际地位,他的作品相⽐于其他通俗读物来说可能并不受读者的喜欢。
在这⾥我们就可以拿余华与莫⾔相⽐较。
余华的作品很多⼈说是通俗读物,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种先锋派作家的创新。
余华的众多作品在读者⼼中⾮常的受欢迎,从活着到许三观卖⾎记再到兄弟,他的⼀系列作品都有着⾃⼰专属的风格,在读者⼼中也具有⼀定的地位。
可是莫⾔也写过不少的作品,对于很多⼈来说,可能他们并没有完整的阅读完莫⾔的⼀部作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种情况,或者说他的作品在国内之所以不流⾏。
最主要的⼀个原因可能与他的写作风格有关系,魔幻现实主义题材在国内相对⽽⾔是⽐较稀少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它的读者受众,对于⼀些90后00后来说,他们可能听过莫⾔的名字,但是从未阅读他的作品,⽽相⽐于70后80后的⼀些⽗母来说,他们的偶像可能就是莫⾔。
这也是⼀个作家在读者⼼中划分层次的⼀种现象。
叙述的极限论莫言
叙述的极限论莫言一、本文概述《叙述的极限论莫言》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及其叙述风格,特别是对他如何挑战和拓展叙述的极限进行详尽的分析。
莫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作品深受全球读者和批评家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包括莫言作品的叙事结构、语言运用、主题探索等方面,来探讨他如何在文学创作中打破常规,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将中国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深入剖析莫言的文学世界,本文旨在揭示莫言如何在叙事艺术上实现了创新与突破,以及其对中国文学和全球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二、莫言作品中的叙述极限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中深邃的叙述艺术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叙述的极限不仅体现在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深入挖掘上,更在于他如何将这些复杂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叙述风格。
莫言作品中的叙述极限首先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上。
他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揭示出人性中最为复杂、矛盾的一面。
在《红高粱家族》中,他通过对主人公九儿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九儿既是一个充满野性和生命力的女性,又是一个深受传统束缚和道德规范的受害者。
这种对人性的双重解读,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莫言作品中的叙述极限还体现在对历史和社会的反思上。
他善于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变迁紧密相连,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和解读,来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在《丰乳肥臀》中,他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波澜壮阔和人民的苦难历程。
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的叙述方式,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为宏大的视野和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莫言作品中的叙述极限还体现在他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技巧上。
他善于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真实与虚构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风格。
这种叙述风格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
论莫言历史小说的创作局限
论莫言历史小说的创作局限
胡湘梅
【期刊名称】《创作与评论》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在莫言近三十年的创作中,使他成为作品最多的当代作家之一.在喧嚣与骚动的中国当代文坛上,莫言以其旺盛的创作精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成为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作品也颇具特色,给新时代文学增添了很多亮丽的色彩,他的三部长篇历史小说<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为作者带来了巨大声誉,但在细读之下,三部小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
【总页数】3页(P88-90)
【作者】胡湘梅
【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踏步撤退"与莫言的新历史小说创作 [J], 陈娇华
2.对20世纪90年代后历史小说创作的一个侧面考察--从"情欲书写变化"视角考察90年代历史小说创作的发展变化 [J], 陈娇华
3."想象民间"与"再造历史"——试论莫言新历史小说创作 [J], 李国;刘千秋
4.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鲁迅、施蛰存历史小说比较论 [J], 桂晓东
5.论当代历史小说中“人的回归”——兼论当代历史小说的创作走向 [J], 吴高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越与局限--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分析
超越与局限--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分析
吕彤邻;汪宝荣
【期刊名称】《当代作家评论》
【年(卷),期】2016(0)5
【摘要】一、引言在8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作家中,莫言是一个突出的过渡性人物。
他在1986年发表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在中国读者群中和文学评论界迅速引起了轰动。
翌年,中国“第五代导演”之一的张艺谋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
1988年2月,电影《红高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莫言因而成为具有国际声誉的第一位中国实验作家。
此外,他在中国读者中受欢迎的程度远大于比他年轻的其他中国作家。
鉴于《红高粱》对莫言的成名起到很大的作用,本章专门研究这部作品,以便把莫言的成功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
【总页数】11页(P71-81)
【关键词】《红高粱》;中篇小说;莫言;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作家;第五代导演;80年代;文学评论
【作者】吕彤邻;汪宝荣
【作者单位】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7.57
【相关文献】
1.莫言早期中篇小说《红高粱》和《白棉花》的对比研究 [J], 陈亚琼
2.1986年的莫言与2018年的莫言——从小说《红高粱家族》到戏曲文学剧本《高粱酒》 [J], 朱文久
3.1986年的莫言与2018年的莫言——从小说《红高粱家族》到戏曲文学剧本《高粱酒》 [J], 朱文久
4.莫言小说《红高粱》《高粱酒》的民俗意象分析 [J], 张国英
5.莫言小说《红高粱》《高粱酒》的民俗意象分析 [J], 张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