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练习题1
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拓展模块课文练习过秦论
十四、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拓展模块课文练习过秦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膏腴.(yú) 雍.州(Yōnɡ)藩.篱(pān)亡矢遗镞.(zú) B.锋镝.(dí)辅佐.(zuǒ)氓.隶(ménɡ)一夫作难.(nàn)C.囊.括(lánɡ)连衡.(hénɡ)谪戍.(shù) 度长絜.大(qiè) D.盟.约(ménɡ)肥饶.(ráo)猗.顿(qí)俯首系颈.(jīnɡ)答:A项,“藩”应读fān;C项,“囊”应读nánɡ;D项,“猗”应读yī,“颈”应读jǐ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B项,蒙:继承。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从事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蒙:遭受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费:耗费D.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①⑤/②⑦/③⑥/④B.①③⑤/②④/⑥⑦C.①③⑤⑥/②⑦/④D.①⑤⑥/②⑦/③④答:C ①③⑤⑥为使动用法,②⑦为名词作状语,④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北收要害之.郡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⑤焚百家之.言⑥沛公引兵之.薛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A.①②③/⑤⑦/④⑥B.①③④/⑤⑦/②⑥C.①②⑤/③⑦/④/⑥D.①②④/③⑥/⑤⑦答:C ①②⑤为结构助词,译为“的”,③⑦为人称代词,④为指示代词,译为“这些”,⑥为动词,到,去。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B.委命下吏C.铸以为金人十二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答:D A、B、C三项都是省略句,D是判断句。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练习题 (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练习题(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中职教育的道路。
而中职教育也逐渐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引入了拓展模块教学,从而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练习题以其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备受中职教育的欢迎。
本次练习题共分为多个部分,侧重不同知识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过秦论》这篇经典著作。
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这些练习题。
第一部分:课文篇目阅读这一部分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秦论》之前,先对篇目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题目的设置,学生可以了解到《过秦论》是一篇在哪个年代被写作的,以及它对于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
第二部分:理解与分析篇目这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深度解析,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观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对文章做到更深层次的解读。
学生要针对题目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文章的核心要点。
第三部分:文法词汇篇目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通过选择题等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对文法和词汇的掌握。
在学习《过秦论》这篇文章中,这部分的练习题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
第四部分:应用篇目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过秦论》这篇文章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运用文章中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回答和分析。
这部分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
总的来说,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练习题的设置非常全面,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理解这篇经典的文章。
在实际使用中,学生需要认真完成每个部分的练习题,积极思考,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相信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同时也能够锤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练习题
《过秦论》练习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①本段文字及上一段文字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对比?②从全文看还进行了哪些对比?③作者进行这种对比的目的是什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陈涉与秦的对比;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②秦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秦与九国的对比。
③通过对比揭示主旨: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秦夺取全国政权的时候,处于攻势,可以凭借武力,而统一中国以后,处于守势,则必须施行仁义。
秦得天下后不施行仁义,灭亡是必然的结果。
**************漫淡哈雷彗星(节选)1871年;英国人威廉在《中国彗星》一书中指出:《春秋传》记载的“鲁文公十四年秋,彗星入北斗”是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
鲁文公十四年相当于公元前613年。
有关彗星出现时间的记载是否还可以往前推呢?大致可以追溯到武王伐纣的年代。
据《淮南子·兵略训》载:武王伐纣,向东方迎着木星进军,到汜时下起了大雨,到了共头山,山崩塌了。
这时,出现了彗星,头向东,尾向西。
关于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历史学家说法不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学案 (一)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学案 (一)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学案在中职教育中,语文课程的传授一直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要教授基本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技巧,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语文对人们的思考和思想有多么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过秦论》这篇文章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过秦论》的Word学案,帮助中职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
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案,学生应该可以:1.生动地了解《过秦论》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3.掌握关键词汇和语句,能够灵活使用并进行实际运用;4.通过练习和思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二、学习内容1.背景和作者学习者需要对《过秦论》的背景和作者进行了解。
在这个部分,学习者需要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文章的作者和历史背景。
可以在学案中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或者简单的介绍。
2.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学习者需要仔细阅读《过秦论》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可以配合学案提供的问题和思考点,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和探讨。
3.关键词汇和语句学习者需要仔细阅读《过秦论》中的关键词汇和语句,包括句子结构、修辞手法、词汇等等。
可以通过提供文本注释和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这些语言要素,并进行实际应用。
4.练习和思考学习者需要通过练习和思考,加深对《过秦论》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提供相关的练习题目和话题,让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学习方式1.个人学习学习者可以在课堂上或者在家中自主学习学案,通过阅读、思考和练习,逐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2.小组讨论学习者可以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启发。
可以在学案中提供相关的讨论话题和问题,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学习和探讨。
3.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解答和解决。
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和问题。
过秦论练习题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答案秦始皇篇第一题:帝国与专制政权在秦国嬴姓的奋斗下,秦始皇成功统一中国各个诸侯国,建立了秦朝。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并且实行了强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样的政治制度被誉为"帝国",也被称为“专制政权”,维持了秦朝多年的和平与稳定。
第二题: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工程。
其中,推行法家思想是秦始皇秉持的重要政策之一。
法家主张以法为活,通过制定严厉的法律和行政命令来约束人民,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的目的。
而道家思想则提倡以无为而治,即不过度干预民间事务,注重自然的运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题:焚书坑儒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这也是秦朝政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焚书坑儒意味着烧毁了很多有关古代学问和历史的文献,同时屠杀了很多学者和儒生。
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消除不同学派和思想对国家统一的潜在威胁,同时也是为了提倡法家思想,使统治者的权威被确立和传达到国民心中。
第四题:修筑长城秦始皇下令修筑长城,以保护北方边疆免受匈奴等外族的侵袭。
修筑长城不仅增加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也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通过强制劳动的方式,加强统治者对人民的控制和监督。
第五题:统一货币与统一文字秦始皇还进行了统一货币和统一文字的改革。
通过统一货币系统,秦始皇加强了对经济的掌控,使交易更为便利。
统一文字则有助于加强中央政府和各地方政府之间的通信和统治,促进信息的流通和民众对政策的理解。
继承篇第一题:秦朝文化遗产秦朝的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建筑、法制、文字和统一度量衡等方面。
建筑方面,秦朝兴修了很多重要的水利工程,如灵渠、都江堰等,这些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法制方面,秦朝借鉴了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上后来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字方面,秦始皇下令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奠定了汉字的基础,为后来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基础。
统一度量衡方面,秦朝推行了度量衡的统一标准,在商业贸易和日常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完整版)过秦论练习题(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过秦论》练习题【字音字形】逡巡约从离衡既没箭镞漂橹鞭笞蒙恬甿隶黔首猗顿谪戍墨翟翟景锋镝万乘之势七庙隳殽ft 蹑足行伍瓮牖绳枢锄耰棘矜1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BA.殽函(yáo) 囊括(kuò) 拱手(ɡǒnɡ) 要害(yào)B.合从(zònɡ) 逡巡(qūn) 遗镞(zú) 鞭笞(chī)C.藩篱(pān) 锋镝(zhé) 劲弩(nǔ) 瓮牖(yǒu)D.墨翟(dí) 行伍(hánɡ) 万乘(chénɡ) 作难(ná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A.约从离衡追亡逐北因利乘便B.轻而易举斩木为兵揭杆而起D.亡矢遗族深谋远虑云集响映C.翁牖绳枢比权量力度长絜大【重点字词】席卷天下务耕织以致天下之士蒙故业,因遗策天下诸侯已困振长策委命下吏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收天下之兵因河为池才能不及中人非铦于执敲扑九国之师焚百家之言区区之地【课文概况】1史论文是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你读过本文后,能大致说说本文作为一篇史论文,其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来回答),作者是如何来进行论证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为了论证这一中心论点,文章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秦国六代国君的开拓功业,铺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赫赫之威。
从双方攻守之势的对照中,突出秦国所向披靡的力量,也隐含其不施仁义的败因。
文章的后半部分通过多组对比,揭示了秦从极盛而一统天下到迅速土崩误解的历史事实,突出了“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中心,说明民心的向背决定了历史前进的方向。
2对比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对比手法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为了使文章主旨鲜明显豁,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作者无论在叙述还是在议论时,都采用了带有夸张意味的对比手法,使矛盾更为突出,观点更见鲜明。
总起来说,文中有三个方面的对比:一是秦国与ft东九国对比,二是秦国与统一天下的秦朝对比,三是陈涉与九国的对比。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过秦论”是西汉时期文学家贾谊的代表作之一,其主要内容是批评______的过失。
2. 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统治者______,失去了民心。
3. 贾谊认为,秦朝的统治者没有认识到______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4. 在“过秦论”中,贾谊提到了“______”,用以说明秦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
5. 贾谊在“过秦论”中强调了“______”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二、选择题1. 贾谊在“过秦论”中批评的是哪个朝代的统治者?A. 汉朝B. 秦朝C. 周朝D. 商朝2. 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 自然灾害B. 外敌入侵C. 统治者的暴政D. 经济崩溃3. “过秦论”中提到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指的是什么?A. 秦朝统治者的仁慈B. 秦朝统治者的暴政C. 秦朝的军事力量D. 秦朝的经济实力4. 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到的“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是指:A. 秦朝的建立B. 秦朝的灭亡C. 秦朝的繁荣D. 秦朝的改革5. “过秦论”中提到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的“仁义”是指:A. 战争策略B. 政治手段C. 道德规范D. 经济政策三、简答题1. 简述“过秦论”中贾谊对秦朝统治者的批评。
2. 根据“过秦论”,分析秦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3. “过秦论”中提到的“攻守之势异也”是什么意思?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
四、论述题1. 论述“过秦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根据“过秦论”,分析贾谊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一、填空题1. 秦朝2. 施行暴政3. 民心4.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 仁政二、选择题1. B2. C3. B4. B5. C三、简答题1. 贾谊在“过秦论”中批评秦朝统治者施行暴政,不施仁义,导致民心涣散,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2. 秦朝灭亡的内在原因包括统治者的暴政,失去了民心,以及忽视了仁政的重要性。
中职《过秦论》练习题(含答案)
六过秦论复习指导:1.作者______(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政论家,文学家。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为最;政论文以《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文章脍炙人口。
后人编纂了他的政论文集《新书》十卷。
2.《过秦论》原文共有上、中、下三篇,本文是上篇。
“过秦”即“言秦之过”,指出秦亡国的过失。
论,一种文体,即论断事理。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了讽谏当朝统治者(汉文帝)。
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甿.(méng)隶万乘.(shèng) 锄耰.(yōu)棘矜.(qín)B.鞭笞.(chī) 从.(zòng)散约败瓮牖.(yǒu)绳枢C.隳.(huī)名城蹑足行.(háng)伍度.(dù)长絜.大(jié)D.以窥.(kuī)周室亡矢.(shǐ)遗镞.(zú) 逡.巡(qū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A.蒙.故业(承接) 因遗策..之地(肥沃)..(前代的策略) 膏腴B.履.至尊(实行) 振长策.(马鞭子) 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瓮牖.绳枢(窗户) 鞭笞.天下(打) 揭.竿为旗(揭开)D.制其弊.(疲惫) 逡巡..(徘徊) 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C.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内立法度.,务耕织。
D.秦人开关延.敌。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
E.收天下之兵.。
斩木为兵.。
F.振长策.而御宇内。
因遗策.。
G.赵奢之伦制.其兵。
履至尊而制.六合。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
过秦论练习题及答案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过秦论》的练习题及详细答案。
希望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可以帮助您深入理解这篇经典文献,并提升自己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请您认真阅读每个问题,并思考后给出您的答案。
下面是题目及答案的具体内容:题目一:《过秦论》的作者是谁?答案:《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
题目二:《过秦论》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献?答案:《过秦论》是中国西汉初年的文献。
题目三:《过秦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过秦论》是贾谊用辞犀利、刻薄的笔调来批评悼念的文章。
它主要讲述了贾谊对当时秦政权的衰败和社会问题的观察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及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题目四:《过秦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答案:《过秦论》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对政治、军事、法律、经济等多个领域提出了改革建议,影响了后世各个王朝的政策制定和国家管理。
它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题目五:请简述《过秦论》对当时秦政权的批评内容。
答案:《过秦论》对当时秦政权的批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批评秦政权的统治手段和政策,指出其残暴无道、不符合仁义的原则。
2. 批评秦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指出其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制约和约束。
3. 批评秦政权的军事政策,认为其侵略性太强,造成了战乱频繁的局面。
4. 批评秦政权对文化和知识的压制,认为它违背了君主应有的德行和国家应有的文明。
题目六:请谈谈您对《过秦论》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回答。
以下是一个示范性答案:《过秦论》是一篇深刻的批评性文章,通过贾谊的犀利批评,揭示了当时秦政权的弊端和社会问题。
我读完这篇文章后,深感作者的锐不可挡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
文章中的观点深思熟虑,逻辑严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阅读《过秦论》,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秦政权的批评,更在于对于治国理政的思考和建议。
《过秦论》练习(含答案)
《过秦论》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上篇)材料二:秦王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
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三主之惑,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也非无深谋远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指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也,忠言未卒于口而身糜没矣。
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
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悲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
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
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震;及其衰也,百姓怨而海内叛矣。
故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
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节选自《过秦论》下篇)1.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B.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C.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D.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倔起阡陌之中”与“越陌度阡”(《短歌行》)两句中的“阡陌”含义不同。
过秦论的练习题
过秦论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过秦论》一文中,作者主要论述了哪个朝代的兴衰?A. 汉朝B. 秦朝C. 唐朝D. 宋朝2. 《过秦论》的作者是谁?A. 司马迁B. 司马光C. 司马相如D. 司马青衫3. 在《过秦论》中,作者提到秦朝的灭亡是因为什么?A. 自然灾害B. 外患入侵C. 内部腐败D. 民不聊生4. 作者在《过秦论》中提到,秦朝的哪些政策导致了其灭亡?A. 重农抑商B. 焚书坑儒C. 严刑峻法D. 所有选项5. 《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朝的统治有哪些特点?A. 以德治国B. 以法治国C. 以武力治国D. 以文化治国二、填空题6. 《过秦论》中提到秦朝的统治者采取了“________”的政策,导致民不聊生。
7. 作者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的灭亡是因为它“________”,而忽视了人民的力量。
8.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统治者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________”的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
9. 在《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朝的统治者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而是“________”,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过秦论》中作者对秦朝统治者的评价。
11.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哪些做法导致了其迅速的灭亡?12. 《过秦论》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治国理念?四、论述题13. 论述《过秦论》中作者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评价。
14. 根据《过秦论》,分析秦朝的统治特点,并讨论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翻译题15. 将《过秦论》中的以下句子翻译成英文:“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非有异术也,盖得其时也。
”六、分析题16. 分析《过秦论》中提到的秦朝统治者的治国策略,并讨论其成败得失。
17. 根据《过秦论》,秦朝的统治者在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七、综合题18. 结合《过秦论》的内容,谈谈你对“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理解。
19. 请结合《过秦论》中的观点,分析秦朝的统治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过秦论》word学案
《过秦论》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3.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4.研读文章第一段,积累文言知识。
【知识导学】1.解题本文是史论。
“过秦”意思是,“过”是。
“论”,重在阐明自己的意见,“过秦论”意为。
这是贾谊最著名的作品,分上、中、下三篇。
本文是上篇,总论天下形势,指出秦灭亡的原因,提出中心论点,主要论述秦始皇的政治过失。
中篇剖析秦统一天下后没有正确的政策,秦二世没有能够改正秦始皇的错误政策,主要指责秦二世的过失。
下篇秦在危迫的情况下,秦子婴没有救亡扶倾的才力,主要指责秦子婴的过失。
2.作者介绍贾谊(前200—前168),世称,洛阳人。
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
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仅活了33岁。
贾谊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洞察隐微,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能抓住当前社会主要问题、预见未来隐患,作出精辟分析,提出有效对策。
在思想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主张国家应以民为本,施行仁政,重视礼乐,严明等级;同时也杂有法家运用法术势,力主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权势和道家的貌似旷达实为消极等思想。
这些反映到他的政治主张上是积极进步,富有进取精神的。
他的政论散文峻拔锋利,针砭时弊,淋漓酣畅,对后世散文创作很有影响。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生活的西汉初期,由于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贾谊认为推行“仁政”可以“安民”,他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
《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鲁迅曾称赞本文为“西汉鸿文”。
3.时代背景春秋以来,战乱频繁,加之秦统一后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社会经济遭受了五百年来的特大破坏。
农民大量流亡异乡,不得耕作;还有些为生计所迫,卖妻鬻子或自卖为奴。
战乱使人口锐减,商业萧条。
奸商囤积居奇,物价昂贵,米一石值万钱,马一匹达百金。
(完整word版)过秦论练习题
10 过秦论一.学海拾贝1.文学常识贾谊,西汉洛阳人。
著名、,最早的作家之一。
他的政论散文《》《》(也称《治安策》)《》等,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改革现实的坚决态度。
2.字音(1)合从.缔交( )赢粮而景从.()因利乘.便( )万乘.之势( )(2)宁.越( ) 宁.有种乎( )乐.毅( )安乐.()(3)翟.景( )墨翟.()召.滑( ) 累召.不应( ) 恬.静( )铦.( )(4)鉏耰棘矜.( )矜.持()度.长絜大( ) 度.德量力( )内立法度.()(5)逡.巡()崤.函( ) 黔.首()锋镝.( )隳.()流血漂橹.()瓮牖.绳枢()氓.隶( )一夫作难.()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实词的意思。
(1)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2)会盟..而谋弱诸侯( )(3)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4)尊贤而重.士()(5)以致.天下之士()(6)秦有余力制其弊.( )(7)开关延.敌() (8)天下诸侯已困.矣( )(9振长策而御.宇内()(10)延.及孝文王()(11)享国之日浅.()(12)陈.利兵而谁何()(13)斩木为兵.() (14)才能不及中人..()(15)非抗.于九国之师(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释义:。
(2)赢粮而景从通,释义:。
5.古今异义词辨析(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今义:(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义: 今义:(3)流血漂橹.古义:今义:6.找出词类活用的词并解释(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外连衡而斗诸侯。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4)序八州而朝同列。
(5)席卷、包举、囊括。
(6)内立法度,南取汉中 .(7)追亡逐北。
(8)却匈奴七百余里。
(9)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0)会盟而谋弱秦。
(11)以愚黔首。
7.一词多义意义用法辨析(1)制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养足以事父母(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2)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燕虽小国而后亡(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河曲智叟亡以应()吞二周而亡诸侯( )(3)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吾固知公子之还也()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独夫之心,日益骄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蒋士者,专其利三世矣()商人重利轻别离()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 )(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此三者,吾遗恨也()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6)度宁信度,无自信也()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一年一度秋风劲(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 )生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理有未安,妄以臆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8.文言句式(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021年整理)过秦论练习题(推荐完整)
过秦论练习题(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过秦论练习题(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过秦论练习题(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过秦论练习题(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过秦论练习题(推荐完整)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过秦论练习题(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过秦论练习题(推荐完整)《过秦论》练习题一、选择训练1.下列红色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陈轸(zhěn)逡巡(qūn)铦于钩戟(xiān)膏腴之地(yú)B.猗顿(yī)锋镝(zhé)度长絜大(xié)亡矢遗镞(zú)C.蒙恬(tián)孙膑(bīn)藩篱屏障(fān)鞭笞天下(chī)D.周赧王(nǎn)七庙隳(huī)瓮(wōng)牖(yǒu)绳枢(shǖ)2.下列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读音有错的一项是( )A.召滑(shào)俯首系颈(xì)践华为城(huà)孝公既没(mò)B.墨翟(dí)不及中人(zhōng)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C.劲弩(jìng)度长絜大(duó)比权量力(liàng)万乘之势(shèng)D.范蠡(lǐ)朝同列(cháo)一夫作难(nàn)氓隶之人(máng)3.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约从离衡合从缔交B.制其弊执敲扑而鞭笞天下C.陈利兵而谁何倔起阡陌之中D.赢粮而景从百有余年4.对各句红色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②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②③④均不同C.①③相同,②④不同D.①②③④相同5.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1)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系,系上绳子。
(完整版)拓展模块六过秦论练习题汇总
《过秦论》2001①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③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⑤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⑥良将劲驽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⑦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一、填空1 .上文节选自《》作者是。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代表作有,《治安策》,《论积贮疏》等,鲁迅赞为“”。
整篇文章用大量的史实渲染秦强大,后迅速灭亡,进而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
(3分)2、秦朝唯一的文学家,作品《》选择二、注音释义1 、下面加点字的形、音、义都正确的一组是(A )。
A、蒙.故业(méng ,承接)度长絜.大(xié,衡量)B 、履.至尊(lǚ鞋子)振长策.(cè马鞭子)C、鞭苔.天下(chī,打)制其弊.( bì,疲惫)D、逡巡..而不敢进(jūnxún顾虑徘徊)瓮牖.绳枢之子(yǒu窗户)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蒙故业,因遗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为)B、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奋六世之余烈..(余威)C .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开)D .将.数百之众(率领)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坚固的城)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C2 分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军队)②振.长策而御宇内(挥动)③却.匈奴七百余里(击退,使……退却)④践华.为城(华山)⑤因河.为池(泛指河流)⑥铸以为金.人十二(黄金)⑦焚百家之言.(言论,文中指记载言论的书籍)⑧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指黄河)A .①④⑥⑧B . ①②⑦⑧C .①⑤⑥D . ①⑥⑧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华,华山;河,黄河)B .陈利兵.而谁何(精锐的士兵)c .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D .奋.六世之余烈(发展)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D )A .振长策.而御宇内策:马鞭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秦论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xi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â)墨翟(zhái)C.谪戍(zhã)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ɡ)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答案:C(A项中的“崤”应读“yáo”。
B项中的“翟”作姓多数念“zhái”,此处应念“d í”。
D项中的“赢”应为yínɡ。
)2.下列句子中书写全对的一句是A.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B.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D.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答案:B(默写中常因同音而写别字,A项中的“候”应为“侯”,C项中“抱”应为“报”,是“报复”之意。
D项中的“崛”应为“倔”,是通假字。
)3.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B.委命下吏命:命令。
C.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的人。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作难:起事、首倡。
答案:B(“命”意为“生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秦的下级官吏,而不是命令。
)4.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答案:A(B项中的“景”通“影”,C项中的“从”通“纵”,D项中的“有”通“又”。
)5.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①天下云集响应②外连衡而斗诸侯③却匈奴七百余里④履至尊而制六合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⑥序八州而朝同列⑦囊括四海⑧陈胜瓮牖绳枢之子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答案:D(解析见“课前预习”卡片2。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
B.后人常用“陶朱”作为富人的代称,陶朱就是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
C.敲扑是古代的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D.秦时,“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侯国。
答案:C7.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答案:D(贾谊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讲究铺张。
A项理解有误,B、C两项理解不全面。
)8.选出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答案:A(A项中①②都是“到了”的意思。
B项中①为“遗留”,②为“丢失”。
C项中①指“便利(条件)”,②应理解为“锋利”。
D项中①是“制度”的意思,②念duó,“估量”的意思。
)9.下面一组翻译中哪一句最准确A.振长策而御宇内译:举起长鞭来驱赶天下诸侯。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译:拿着敲和扑这些刑具来鞭打天下百姓。
C.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译:于是派蒙恬去筑守像篱笆一样重要的长城。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译:收集天下的军队。
把他们集中到咸阳,让他们销毁兵刃和箭头,铸成十二个金属人。
E.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译:(秦始皇)凭借华山和黄河,把他们看成城墙和护城河,占据着这亿丈高的华山城堡,其下又紧靠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自以为就十分牢固。
答案:E(A项中“御宇内”理解为“驾驭全中国”较贴切。
B项中“敲”和“扑”不宜理解过实,应泛指各种严酷的刑罚。
C项中的“藩篱”应取比喻义。
D项中的“兵”应指“兵器”。
)二、简答题10.本文是《过秦论》上中下三篇中的上篇,着重叙述___________,揭露___________,指出“______________”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____________,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答案:秦王朝的兴亡过程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借古讽今三、阅读题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选出下列短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①锄耰棘矜②钩戟长铩③万乘之势④度长絜大⑤一夫作难A.yōu qín jí chânɡ dù xiã nánB.yōu qín jǐ shânɡ duó xiã nànC.yǒu jín jǐ chânɡ duó xiã nànD.yǒu jín jí shânɡ duó qì nàn答案:B(“矜”“乘”“度”“难”均为多音字,要根据意义来区分。
)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C〔A项中①“夫”是发语词,无意义;②中“夫”指男子,具体指戍卒陈胜。
B项①中“致”是“(发展)到”之意;②中“致”为“招纳”之意。
C项①②中的“然”都表转折,意义相同。
D项①中“朝”为使动用法,意为“使……来朝拜”,②中“朝”为“朝庭”。
〕1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C.然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答案:D(文中指崤山以东,今义为省名。
)14.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答案: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装备。
15.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
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及后代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答案:B(作者写作该文是劝说汉文帝的,因此“后世”不妥。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大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
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
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贾谊论》)16.下列与“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的“属”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张)衡少善属文B.属于作文以记之C.贵阳以东属于(孙)权D.而养游侠私剑之属答案:A(A、B两项均读“zhǔ”,A项意为“连缀”,与例句同,B项意为“嘱咐”。
C、D 两项均读“shǔ”,C项意为“归属”,D项意为“属类”。
)17.“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中“闻”所领的文字是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C.河南守吴公治平力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答案:C(可通过语法分析得知。
)18.下列各句中的“颇”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B.颇似楚汉时C.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D.颇思投笔去答案:C(C项为“还”的意思,其余三项均为“很、相当”的意思。
)给19~21题选择正确的译文。
19.闻其秀才A.听说他是秀才。
B.听说他才学优秀。
C.听见说那个秀才。
D.听说那人才学优秀。
答案:B(理解“秀才”的古今异义。
)20.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A.人人感到像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B.人人都按照他的意思说出想说的话。
C.人人都说出了自己意思中的话。
D.人人都说出了皇上想听到的话。
答案:A(注意“其”指代谁。
)21.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A.为贾生着想的人,在行为方面也应该谨慎啊。
B.像贾生这样的人,在立身行事方面也应该谨慎啊。
C.像贾生这样的人,对(周围)所发生的事要谨慎啊。
D.为贾生着想的人,对(贾生周围)发生的事要谨慎啊。
答案:B(把握“为”“发”的理解。
)22.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
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
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答案:D(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作用。
)23.读李商隐《贾生》诗,选择正确的一项是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A.本诗主旨与甲文相似,赞扬贾生因才能而受到重用。
B.本诗主旨与乙文相似,既赞贾生之才能,又指出其不足。
C.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贾生只会谈鬼神之事。
D.本诗主旨与两文都不相同,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
答案:D(准确把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