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手》读后感—张誉洲
我的左手
《我的左手》观后感看着影片突然想起,妈妈说小时候我是用左手来吃饭的,后来改成了右手。
上高中的时候从生物课上学到,右脑控制左手,左脑控制右手。
据说,用左手的人有两种极端,一种是天才,一种是傻子。
我曾幻想着,自己生来就是用左手的,是不是还可以再用左手来写字吃饭,是不是可以变成一个天才。
起先我试着用左手来写字,可是写出来歪歪扭扭,真是难看的够呛。
高中时间又紧,没过几天我就放弃了。
后来,又试着用左手来夹菜,结果总是很晚回教室,耐不住又放弃了。
后来明白了,我不是天才也不是傻子喜欢影片中的护士长,就像大部分电影中的女主角那样热情而理智,美丽又善良。
刚刚开始看到胡小军喜欢护士长的时候,虽然猜到了他们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可是我还是忍不住的想,一个少了一条胳膊的人怎么能够喜欢那么完美的护士长呢?随着剧情的发展,胡小军为了继续在部队中所付出的艰辛和他的坚持让我从心底敬佩这位军人。
他那颗坚毅而感恩的心,将他身体的残缺从我的脑海里抹掉了。
记得胡小军被救醒后不久,不愿接受自己没有右手的事实。
他绝食,不珍视自己生命的事情,把护士长喂他的饭打翻在地上。
但当妈妈把饭拿过来喂他的时候,他顺从的就像从没想过要绝食一样。
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子少了右手,沮丧、绝望之下把新打的毛衣袖拆掉了。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儿子少了赖以生活的右手,妈妈的担忧、心疼、无助让她流下了泪水。
在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最好的,不论他是丑是美,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无论谁否定她的孩子,她都不会放弃爱他。
就像阿甘的妈妈,即使自己的儿子智商很低,她依然给予他无私的爱。
帮助他矫正腿型,耐心的教导他做人的道理,相信自己儿子会像正常的人一样幸福快乐。
虽然影片中关于母爱的片段只有这一处,但这一幕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妈妈想连夜将拆掉的衣袖,却累得睡着了。
一夜间,妈妈的头发就白了好多。
我想支撑着胡小军勇敢坚强的在部队中继续下去的,不只是他对护士长的爱慕,还有他对妈妈的歉疚。
妈妈抚养他长大,终于到了他可以自力更生,可以让妈妈放心享受余生的时候。
《我的左手》观后感范文
《我的左手》观后感范文
《我的左手》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拍摄的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后,左手变得无法控制的故事。
影片通过这个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他在逆境中的挣扎和变化。
整部影片的氛围非常压抑,充满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自身意义的探寻。
在影片中,主人公的左手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大难题,不仅影响了他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还影响了他与周围人的关系。
在一次次的挫折和磨难中,主人公逐渐意识到左手所带来的问题其实是他内心深处的困惑和不安。
通过这个过程,主人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最终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接受。
影片的镜头运用十分精致,通过对主人公左手的特写和抓拍,加强了主题的表达。
同时,影片的配乐和音效也很贴合整体氛围,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总的来说,《我的左手》是一部充满啼笑皆非的现实主义影片,能够引发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己内心的疑惑。
该影片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揭示,呈现出了一种特殊的现实主义审美。
值得一看。
电影《我的左手》观后感
电影《我的左手》观后感残缺,但完美。
这是我对《我的左手》这部电影最直接的感受。
观看了影片《我的左手》,一种自强的力量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内心。
影片中的主人公胡小军以2006 年“感动中国”人物丁小兵为原型。
他在战斗中英勇奋战,荣获一等功却身负重伤,痛失右手。
苏醒过来的瞬间,失去右臂的沉重事实令他再度晕厥过去。
因为渴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他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不能再拿枪的残酷事实。
起初在病房里,他强烈抵制大家对他的帮助,并曾一度情绪失控,想通过绝食放弃自己生命。
但是,当他看到因为他而憔悴得一夜白发的母亲、想到为救护他而牺牲的两名战士,终于逐渐地重拾自信,开始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用一只左手抒写自己坚毅顽强的人生,用力擎起生命意义的旗帜。
不愿离开部队的他放弃了优厚待遇,甘愿连降六级军衔,他在重回部队的整个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军校考试课上一句“如果需要照顾就没有必要来这里了!”的话让他顿悟,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在部队生活中克服种种困难:为用左手练好字,他写坏了一支又一支钢笔;为完成部队的训练目标,他抡着独臂在雨中一次次进行单杆练习,摔了又起,起来又摔;为不给连队拖后腿,他拼命地练习单手打背包,用牙咬,用头顶……他用行动展示出的是一种常人无法想像的坚强和超强毅力!他的那句话“为了救我两名战士牺牲了,从此我就发誓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战友!振聋发聩!” 因为不放弃任何一名战士,在严肃的军纪和权威面前,他顶住压力,力保炊事员廖保才、战士冯凯。
这是一种何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在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是一股顶天立地的英雄豪迈之气,是一种真正的军人气质,是民族脊梁的精神象征!震撼、崇敬、赞叹过后,我想,留给我们的应当是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为了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意,他故意在首长面前宣称护士长是自己的女朋友;草稿纸上写满了范春晓的名字;黑夜里,悄悄跑出来,犹豫了几步,终于还是打开橱窗偷走了护士长的照片,一封封书信犹如片片雪花飞向爱人的心里。
《我的左手》读后感
《我的左手》读后感
《我的左手》是法国作家戴维·奥尔布隆的自传体小说。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那段以左手为主要角色、渐渐感到左右手的差异的经历。
阅读完《我的左手》后,我深感作者对待自身残疾的坚持和积极态度令人敬佩。
作者从小就发现自己的左右手存在明显差异,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困惑和挑战。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或沮丧,相反,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自我调整,逐渐地接受了自己的左手,并成功地将其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才能——左手写字和画画。
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身体的限制和个人品质之间的关系。
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自己的左手拥有某种独特的感觉和表达能力,这使我不禁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有某种与众不同的特质或能力,即使在我们认为自己具有缺陷或不足之处时。
与其将其视为不利因素,不如将其视为发挥自身潜力和特色的机会。
此外,《我的左手》还让我反思了社会对残疾人的态度。
作者在书中提及了他在社会中面对的各种歧视和偏见。
这使我感到悲哀和愤慨,因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论是否有残疾。
这本书通过作者的经历,呼吁社会对残疾人给予尊重和包容,更加关注他们潜在的能力而不是强调他们的缺陷。
总而言之,《我的左手》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籍。
它引发了我对自身和他人的思考,让我重新评估了对待身体差异以及对待残疾人的态度。
这本书提醒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点和困难,同时也要理解和接纳他人的特点和能力。
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的残疾,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我的左手》观后感
《我的左手》观后感《我的左手》观后感118号下午,实在不忍再看新闻里关于震区的报道,赶紧换了个频道。
大灾期间,电影频道当然也及时调整了节目内容,于是,看完了这部《我的左手》。
其实很早就知道这部片子了,因为主人公胡小军的原型就是当年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丁晓兵,今天他仍留在部队,已是一名团政治委员,上校军衔。
丁晓兵是从安徽合肥入伍的`,他的父母是合钢的普通工人。
至今我还记得学校组织听英模报告,丁晓兵端坐台上,右边的袖子是空的。
不知道当年听报告的人当中有多少还记得内容,但我清楚地记得他的讲述并不长,脸上的表情甚至有些腼腆。
中间他停下过几次,那是讲到激烈的战争场面时,还有就是他说自己的普通话不好,后面就没照稿子念,而是用的合肥话。
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其实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就是一个当兵的,只不过我活了下来,虽然右手没了,但是我的战友,牺牲了。
那是第一次,我知道原来做报告也可以讲真话,而不是光念口号和名人名言。
因此,对这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过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好感与敬意。
20多年后,丁晓兵作为部队的先进典型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我的左手》便取材自他的先进事迹。
在豆瓣上我给出了4颗星的推荐评价,但这评价是给丁晓兵的,而不是电影本身。
因为,电影带给我的实在有着不少的遗憾。
主演马跃在片中的表现确实超出了他以往的角色塑造,力图还原一个和平年代的当代军人形象。
影片讲述的是离开战场后的胡小军,从一名战斗英雄到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的角色转换。
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几次出现在他的梦境中,我活了下来,虽然右手没了,但是我的战友,牺牲了。
当年记住的那句话随着画面再度浮现。
可以说,创作者抓住了贯穿人物的一条主线,他对部队、对战友难以割舍的深情,但遗憾的是,在展现人物心理和再现人物行动的选材、结构方面,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为什么,他身负重伤,仍不肯离开部队;为什么,他对自己带的兵,一个都不肯放弃?电影中,感人的情节始终停留在被炮火炸飞右臂的那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上,而主人公在和平年代坚守军人本色,他的朴实与真实的特点,却展现得远远不够。
关于《我的左手》观看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我的左手》观看心得体会范文第十三届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看完了这个电影,有很多感触,先从电影开始说起吧。
胡小军在战争中右上肢被炸断,术后心里接受不了被截肢的现实,脾气暴躁,护士长范春晓在帮他做个人护理和后来巡视病房时,劝说进食都没能很顺利进行。
护士长作为护理人员是很尽职的,她说对待每一个伤员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友,没有厚薄之分。
同样作为护理人员的我,是否也能做到待病人如亲人呢在现实的工作环境,工作节奏和工作压力下,能做到确实有些困难,但在以后的工作中还应该尽量从病人角度出发,尽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帮助他们,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在生病的时候不仅肉体上承受痛苦,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家庭经济压力的增加等等精神上也很焦虑,尤其是对于进入手术室的病人,对手术环境比较陌生,没有亲属陪伴左右孤身一人缺乏安全感,对手术紧张恐惧等,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以真正的白衣天使的感觉陪伴在病人的身旁。
胡母在给小军喂饭时,显示了亲情的力量。
后来胡母彻夜给儿子织毛衣,一夜间长出了好多白头,表达了伟大的母爱。
每一个母亲都是很平凡的,但同时她们又都是很伟大的。
我的母亲在我有记忆开始,一年四季就没有空闲过。
春天播种,浇水,施肥,夏天收割小麦,秋天收割玉米,棉花,由于父亲不怎么在家,什么重活,累活都得她自己干,尤其在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天黑回家还要照顾年幼无知的我们。
等我们都睡下了,她还得收拾家务,给我们涮洗衣服。
第二天她又是第一个起床,先把早饭准备好,然后再叫醒我们。
冬天是农村里比较清闲的时候,很多人都沿着墙根站一排,没风的时候就站在当街,抄着手,晒着太阳,聊着天。
然而在那儿我却从来没有见到过我的母亲。
小的时候穷,没钱买鞋。
母亲就利用冬天的时间给我们一家五口做千层底的布鞋。
先是把我们穿小、穿破的衣服废物利用,做成鞋底,然后用麻线一针一针的纳成千层底,再准备鞋帮,最后才做成一双布鞋。
母亲操持这个家二三十年,现在已年过半百,作为儿女的我们却还没有能力让她过上一种安逸的生活。
《我的左手》读后感(2篇)
《我的左手》读后感《我的左手》是一部由加纳作家阿尔贝托·巴伦达所编写的小说。
这部小说是根据巴伦达自己的经历所写的,他是一位天生没有右手的作家。
在这本书中,巴伦达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他从小学习使用左手的经历。
他描述了在那个时代,右手是受到普遍重视和偏爱的,因此他在学校和家庭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他不仅要面对别人的嘲笑和排斥,还要经历一种被视为异常和残疾的感觉。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定地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左手做更多的事情。
在整个故事中,巴伦达不仅仅是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更是通过一种饱含情感的方式传达了一种积极向前的人生态度和对自身的肯定。
他试图告诉读者,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困境或者有何种不完美的一面,都可以通过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试图隐藏或否认它们。
正如巴伦达所言,“我的左手是我的一部分,而不是简单地说,我的右手的替代品。
”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完美和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被定义或限制在某个方面。
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并利用自己的一切,因为这才是我们独特的部分。
此外,这本书还通过描绘巴伦达与他家人、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传达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他自信的支持。
这进一步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我们与他人的连接。
我们的家人和朋友应该是我们的坚实后盾,他们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并帮助我们成长。
总体而言,《我的左手》是一本富有情感和力量的小说。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一个人自我发现和自我接纳的故事,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人类团结的故事。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发,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一切,并尽力帮助他人和社会。
《我的左手》读后感(二)《我的左脸》这本书是一部极具深度和感染力的小说,作者以独特的叙述手法和情感表达,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残酷。
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叫克里斯托弗的男子的成长历程。
克里斯托弗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的左脸却因为一场意外事故而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我的左手》观后感
《我的左手》观后感《我的左手》观后感118号下午,实在不忍再看新闻里关于震区的报道,赶紧换了个频道。
大灾期间,电影频道当然也及时调整了节目内容,于是,看完了这部《我的左手》。
其实很早就知道这部片子了,因为主人公胡小军的原型就是当年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丁晓兵,今天他仍留在部队,已是一名团政治委员,上校军衔。
丁晓兵是从安徽合肥入伍的`,他的父母是合钢的普通工人。
至今我还记得学校组织听英模报告,丁晓兵端坐台上,右边的袖子是空的。
不知道当年听报告的人当中有多少还记得内容,但我清楚地记得他的讲述并不长,脸上的表情甚至有些腼腆。
中间他停下过几次,那是讲到激烈的战争场面时,还有就是他说自己的普通话不好,后面就没照稿子念,而是用的合肥话。
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其实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就是一个当兵的,只不过我活了下来,虽然右手没了,但是我的战友,牺牲了。
那是第一次,我知道原来做报告也可以讲真话,而不是光念口号和名人名言。
因此,对这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过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好感与敬意。
20多年后,丁晓兵作为部队的先进典型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我的左手》便取材自他的先进事迹。
在豆瓣上我给出了4颗星的推荐评价,但这评价是给丁晓兵的,而不是电影本身。
因为,电影带给我的实在有着不少的遗憾。
主演马跃在片中的表现确实超出了他以往的角色塑造,力图还原一个和平年代的当代军人形象。
影片讲述的是离开战场后的胡小军,从一名战斗英雄到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的角色转换。
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几次出现在他的梦境中,我活了下来,虽然右手没了,但是我的战友,牺牲了。
当年记住的那句话随着画面再度浮现。
可以说,创作者抓住了贯穿人物的一条主线,他对部队、对战友难以割舍的深情,但遗憾的是,在展现人物心理和再现人物行动的选材、结构方面,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为什么,他身负重伤,仍不肯离开部队;为什么,他对自己带的兵,一个都不肯放弃?电影中,感人的情节始终停留在被炮火炸飞右臂的那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上,而主人公在和平年代坚守军人本色,他的朴实与真实的特点,却展现得远远不够。
《我的左手》观后感
《我的左手》观后感《我的左手》观后感118号下午,实在不忍再看新闻里关于震区的报道,赶紧换了个频道。
大灾期间,电影频道当然也及时调整了节目内容,于是,看完了这部《我的左手》。
其实很早就知道这部片子了,因为主人公胡小军的原型就是当年老山前线的战斗英雄丁晓兵,今天他仍留在部队,已是一名团政治委员,上校军衔。
丁晓兵是从安徽合肥入伍的`,他的父母是合钢的普通工人。
至今我还记得学校组织听英模报告,丁晓兵端坐台上,右边的袖子是空的。
不知道当年听报告的人当中有多少还记得内容,但我清楚地记得他的讲述并不长,脸上的表情甚至有些腼腆。
中间他停下过几次,那是讲到激烈的战争场面时,还有就是他说自己的普通话不好,后面就没照稿子念,而是用的合肥话。
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其实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就是一个当兵的,只不过我活了下来,虽然右手没了,但是我的战友,牺牲了。
那是第一次,我知道原来做报告也可以讲真话,而不是光念口号和名人名言。
因此,对这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过的年轻人,心中充满了好感与敬意。
20多年后,丁晓兵作为部队的先进典型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我的左手》便取材自他的先进事迹。
在豆瓣上我给出了4颗星的推荐评价,但这评价是给丁晓兵的,而不是电影本身。
因为,电影带给我的实在有着不少的遗憾。
主演马跃在片中的表现确实超出了他以往的角色塑造,力图还原一个和平年代的当代军人形象。
影片讲述的是离开战场后的胡小军,从一名战斗英雄到一名出色的政工干部的角色转换。
炮火纷飞的战斗场面,几次出现在他的梦境中,我活了下来,虽然右手没了,但是我的战友,牺牲了。
当年记住的那句话随着画面再度浮现。
可以说,创作者抓住了贯穿人物的一条主线,他对部队、对战友难以割舍的深情,但遗憾的是,在展现人物心理和再现人物行动的选材、结构方面,却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为什么,他身负重伤,仍不肯离开部队;为什么,他对自己带的兵,一个都不肯放弃?电影中,感人的情节始终停留在被炮火炸飞右臂的那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上,而主人公在和平年代坚守军人本色,他的朴实与真实的特点,却展现得远远不够。
【读后感】《我的左手》读后感
【读后感】《我的左手》读后感《我的左手》是法国作家加埃尔·萨莱斯的自传体小说,通过讲述萨莱斯自幼患上左手拇指的先天性缺陷,以及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手的各种探索和追求,展示了一个残障者对生活的坚守和奋斗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被萨莱斯顽强不屈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在书中,萨莱斯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对于自己左手的痛苦与挣扎。
他因为手指缺失,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努力,慢慢地适应并掌握了用右手进行各种事务的能力。
对于一个从小就被告知“残疾”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勇敢和积极的思维方式。
他没有沉迷于痛苦和无奈,而是选择了积极面对并找寻希望。
萨莱斯在书中也谈到了自己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
面对同学们的欺凌和嘲笑,他没有被打倒,而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用更出色的成绩和更强的自信心来回应别人的嘲讽和怀疑。
他坚信自己虽然残疾,但并不意味着自己无法有所成就。
通过勤奋学习和坚持努力,他最终成功进入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成为了一名教师。
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励志的典范,他的坚持和努力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成功,也给了其他残障者希望和力量。
通过萨莱斯的故事,我也对残障者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但是他们并不向命运低头。
相反,他们在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我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残障并不能限制人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给予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的左手》不仅仅是一个残障者的自传,更是一个反映人性、反思人生和启发读者的作品。
在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和困难时,我们可以从萨莱斯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地寻找改变和突破的路径。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困扰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像萨莱斯一样,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目标。
通过阅读《我的左手》,我被主人公的顽强和努力所震撼,也被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所感染。
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困难和挫折并不是生活的终点,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坚持,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的左手观后感
我的左手观后感作为一位普通人,我一直对自己的左手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性地使用右手进行各种动作,而左手似乎变成了一个被忽视的存在。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我开始留意起我的左手,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首先,我注意到左手的力量和柔软度。
虽然它并不像我右手那样灵活和熟练,但左手却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我试着用左手举起一本沉重的书,虽然吃力但却很有成就感。
而当我用左手触摸一块柔软的织物时,可以感受到它的温暖和柔软度。
这种独特的感觉让我对左手产生了更深的兴趣。
其次,我发现左手的灵敏度其实比我想象的要高。
当我用左手写字时,尽管字迹有些难看,但我可以感受到手指与纸张之间微妙的触感。
我还发现左手在触摸物体时能够更细致地感受到其表面的质地和温度。
这种细腻的感觉让我想到左手是如何与大脑进行密切的交流,以便准确地传递和接收不同的感官信息。
此外,左手对我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和动作产生了影响。
例如,当我剪指甲时,我通常会用左手剪右手的指甲。
起初,我觉得这样做非常不习惯,而且剪得也不够熟练。
然而,通过不断地练习,我逐渐掌握了适应这种不同操作方式的技巧,并且发现左手也能够做到与右手相同的效果。
此外,我发现左手的操作方式对我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活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开车时,我通常会使用右手握住方向盘,但左手负责换挡。
虽然左手在换挡时可能稍显笨拙,但我发现左手和右手的合作可以更好地掌控方向盘和车速。
这让我认识到左手不仅在细致动作上有其特殊性,而且在协调和配合中也有独特的功能。
通过这些观察和体验,我对左手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它不再是一个被忽视的存在,而是一个与右手并肩作战的伙伴。
它有着自己的力量、灵敏度和独特的操作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左手的锻炼和使用,以充分发挥它的潜力。
在思考左手的观后感时,我想到了一句话:“没有左右之分,才是真正的完美”。
这句话告诉我,左手和右手不应该被划分为优劣,而应该互相补充和支持。
我的左手观后感500字
我的左手观后感500字我的左手观后感在电影《我的左手》中,主要讲述了一位天才钢琴家从事音乐事业的经历。
这个故事通过主人公的左手失去灵活性的设定,引发了我对才华和坚持的思考。
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音乐的热爱,克服了困难,成为了一名成功的钢琴家。
他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意识到,才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持和努力。
电影中,主人公的左手受到了意外事故的影响,失去了原本的灵活性。
这对一个钢琴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钢琴演奏需要双手的协调配合。
然而,主人公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训练。
他通过刻苦的练习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逐渐克服了左手的不灵活性,最终成为了一名成功的钢琴家。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这些困难会让我们感到无法再前进,想要放弃。
但是,从主人公身上我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坚持和努力。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克服困难,相信自己的才华,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才华的重要性。
电影中的主人公拥有非常出色的钢琴演奏才华,这成为了他追求音乐事业的基础。
他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培养自己的技巧,将才华发挥到了极致。
这让我明白,才华是实现梦想的基石,只有具备才华,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然而,电影中也告诉我们,才华并非一切。
虽然主人公拥有出色的钢琴演奏才华,但他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他的左手不灵活,几乎让他无法继续从事钢琴演奏事业。
但是,由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己的坚守,他最终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我们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才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梦想的坚守和热爱。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梦想坚守不移,积极寻找解决办法,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电影《我的左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震撼。
它让我明白,坚持和努力是成功的关键,才华和热爱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基础。
《我的左手》观后感
《我的左手》观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用信念撑起一片天——《我的左手》观后感“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你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朋友送我这句话时,我很是不屑一顾。
信念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能有多大的力量?可是,当看完《我的左手》,也就彻底的被征服了。
他用从死神那里夺回的一条臂膀真的撑起了一片人生的天空,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去相信信念的力量呢?生命对于每一个人只有一次,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也就选择了一种什么样的时间流逝的方式。
战场,硝烟,此起彼伏的炮火,断掉的血肉模糊的右臂······每次回忆起这一幕,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煎熬,更是一次磨砺。
他没有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厄运中消沉,因为当她穿上了绿军装,他就已经把他的身心交给了他的祖国和人民;他也没有迷恋于占有用生命为他搭建的一等功勋,过起所谓的英雄应该过得生活。
他懂得,子死里逃生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已不只属于他一个人的,将生命更好的继续,才是对战友最好的祭奠。
一个兵选择了兵的人生,那就的用兵的信念去成就兵的人生。
生命没有过渡,一个兵的人生又怎会有过渡呢?当他从噩梦中醒来,他已明白,对于他来说,在有限的生命里成就一个兵的人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因为没有过渡,所以得用百倍的勇气去面对一切。
即便头上的功勋多么耀眼,他并不愿意靠这个活下去。
夜的黑幕还未散尽,他已起身练习用一只手臂打背包,一遍又一遍,让他筋疲力尽,伤口的剧痛也不曾让他停下。
冷风吹打得他有些哆嗦,他本就不怎么平衡的身体一次又一次跌倒在泥水里,但这些并不曾阻碍他前行的脚步。
谁都不晓得,他放弃优厚的待遇,拼命留在驻训队为什么,而他,只是为了延续已经习惯的习惯。
他说,他怕对不起死去的战友。
所以,他用生命诠释了一种别样的延续生命的方式。
他用行动证明了,在没有过渡的生命力,一样可以活出精彩。
坚持就是不放弃,不放弃对生命的信仰。
《我的左手》读书笔记
《我的左手》读后感《我的左手》读后感评《我的左手》2021年是钟晶晶小说创作的丰收年。
这一年她发表了中篇小说《家谱》、《第三个人》、《山谷中》、《我的左手》、《麻雀的日子》,以及短篇小说《遥远的扎西》等,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都不差,转载率也较高,其中尤以《我的左手》最为引人瞩目。
小说跟钟晶晶的其他许多科幻小说一样,这也是一篇十分独特的,与完全相同时下的一般小说很不相同的小说,显现出钟晶晶观察玥生活的独到的形像,表现生活的独特的叙述方式。
读后,给人留下的是深长的回味。
《我的左手》以三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为背景,写了几个人物:冬子、水珍、王长海、冯八,还有作为桥段叙述者的“你”。
这几个人物都上写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其中,冬子无疑是最主要的人物,是这篇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叙述者“你”的情同手足的好友——“我的左手”。
冬子最后精神失常了,并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
导致这个悲剧结局死法的原因是什么呢?作为老“知青”的冬子,有一个并不完整的家,母亲虽是生母,但父亲却是继父,生母为了生存而委屈求全与继父结为夫妻,但实际上与继父并没有真正的情感生活。
这个家使冬子感到愤恨,感到压抑,他在这个家找不到情感的寄托,就转而在他的知青群体中寻找这些社会群体寄托。
他爱上了当地一个相貌出众的农家女水珍,在遭到拒绝后,竟丧失理智地对尾纹实行强暴;在厂长王长海占有了水珍之后,他愤而要跟厂长算账,却遭到了对立面的暗算而砸断了自己的一条腿;他对“你”产生了超出友情之外的同性之爱,因为得不到“你”的回应又感到深深的束缚……接二连三的情感受挫,对他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愈益加大了他本来就存在的心理和情感的残缺。
冷酷的生存环境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是导致冬子精神失常的外在原因,而其内在原因则是自身心理和理由情感世界的残缺。
如果外在世界能够给他多一点关爱,他的精神也许可以得到些许慰藉,但心理和感情的残缺,不是光靠外在自然景观自然环境的改变就能弥补的,还要批判性靠自我理性的调节和约制,而冬子恰恰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这种调节和约制可调能力的人。
《我的左手》读后感
《我的左手》读后感评《我的左手》2005年是钟晶晶小说创作的丰收年。
这一年她发表了中篇小说《家谱》、《第三个人》、《山谷中》、《我的左手》、《麻雀的日子》,以及短篇小说《遥远的扎西》等,整体水平和质量都不差,转载率也较高,其中尤以《我的左手》最为引人瞩目。
跟钟晶晶的其他许多小说一样,这也是一篇十分独特的,与时下的一般小说很不相同的小说,显现出钟晶晶观察生活的独到的眼光,表现生活的独特的叙述形式。
读后,给人留下的是深长的回味。
《我的左手》以三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为背景,写了几个人物:冬子、水珍、王长海、冯八,还有作为故事叙述者的“你”。
这几个人物都写得有声有色,性格鲜明,其中,冬子无疑是最主要的人物,是这篇故事的“真正主角”,是叙述者“你”的情同手足的好友——“我的左手”。
冬子最后精神失常了,并在精神病院自杀身亡。
导致这个悲剧结局的原因是什么呢?作为老“知青”的冬子,有一个并不完整的家,母亲虽是生母,但父亲却是继父,生母为了生存而委屈求全与继父结为夫妻,但实际上与继父并没有真正的情感生活。
这个家使冬子感到屈辱,感到压抑,他在这个家找不到情感的寄托,就转而在他的知青群体中寻找这种寄托。
他爱上了当地一个相貌出众的农家女水珍,在遭到拒绝后,竟丧失理智地对水珍实行强暴;在厂长王长海占有了水珍之后,他愤而要跟厂长算账,却遭到了对立面的暗算而砸断了自己的一条腿;他对“你”产生了超出友情之外的同性之爱,因为得不到“你”的回应又感到深深的压抑……接二连三的情感受挫,对他无疑是极大的打击,愈益加大了他本来就存在的心理和情感的残缺。
冷酷的生存环境和冷漠的人际关系,是导致冬子精神失常的外在原因,而其内在原因则是自身心理和情感世界的残缺。
如果外在世界能够给他多一点关爱,他的精神也许可以得到些许慰藉,但心理和情感的残缺,不是光靠外在环境的改变就能弥补的,还要靠自我理性的调节和约制,而冬子恰恰是一个情绪化的,缺乏这种调节和约制能力的人。
我的左手观后感
我的左手观后感前几天,偶然看了一部名为《我的左手》的电影,看完之后,心里就像被塞进了一团棉花,堵得慌,又像是被春风轻轻拂过,暖暖的。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名叫胡小军的军人在执行军事任务时,不幸被炮弹击中,失去了右臂。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胡小军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开始重新学习生活,用仅有的左手去适应原本两只手才能完成的事情。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胡小军刚刚失去右臂回到部队的时候,他连最基本的穿衣都无法独立完成。
早上起床,他看着那件熟悉的军装,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迷茫。
他试着用左手去扣扣子,可是扣子就像在故意和他作对一样,怎么也扣不上。
他的额头上冒出了汗珠,眼神里的倔强却越来越浓。
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那一颗颗小小的扣子仿佛变成了难以逾越的高山。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他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再次伸出了左手。
这一次,他的动作更加缓慢,更加小心翼翼,终于,第一颗扣子扣上了!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那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喜悦。
接着,第二颗、第三颗……直到所有的扣子都扣好,他像是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使命,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个情节,是胡小军练习写字。
他用左手紧紧地握住笔,那笔在他手中显得那么不听使唤,写出的字歪歪扭扭,就像刚学写字的小孩子。
但是他没有气馁,一遍又一遍地写着。
纸用了一张又一张,地上堆满了揉成团的废纸。
他的左手因为长时间用力而颤抖着,手指都被笔压出了深深的痕迹,可他依然不停地写着。
到最后,他写出的字虽然还是不如正常人用右手写得那么漂亮,但已经工工整整,能够清晰地表达他的想法。
在训练场上,胡小军也是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单手俯卧撑,别人能做几十个,他一开始一个都做不了,但他不服输,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每次趴下,再撑起,都能看到他脸上痛苦的表情,但他就是不放弃。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地上留下了他手掌拍地的印记。
终于,他能做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
【读后感】《我的左手》读后感
【读后感】《我的左手》读后感《我的左手》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女孩李晓英,因为误会而被认为是反革命分子而被严重打压,她的左手更是被极端分子给砍掉了。
在这个时候,李晓英所有的亲人都离她而去,只剩下她的丈夫和孩子在她身边。
她的丈夫虽然一直在支持她,但他也渐渐感到力不从心。
他开始为家庭倾注所有的爱和关注,并在细致呵护下,李晓英也逐渐融入家庭,学会了以一只手完成许多事情。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晓英的坚强和勇敢。
虽然她的左手被砍掉,但她依然能够靠右手来完成所有的生活起居,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启示。
在我们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要学会像李晓英一样,勇敢地去面对。
小说中的爱和亲情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感动。
在李晓英最艰难的日子里,她的丈夫和孩子一直都在她身边关心呵护。
对于一个失去了左手的女人来说,这些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爱能够帮助她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让我们感受到,亲情和爱才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在文化大革命这个特殊的背景下,李晓英的人生充满了波折和挫折。
她曾经经历过荣誉和挫败,但她的左手的缺失并没有摧毁她的意志。
这部小说不仅给读者带来了感动,更让我们深刻地明白,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意志力,我们才能在任何困境中保持沉稳和坚强。
纵观全书,小说的结尾有点意味深长。
李晓英和她的丈夫还有两个孩子一同乘车离开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这让我们联想到一个事实,尽管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会遇到许多挫折和困难,但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过去的阴霾中。
我们必须面对未来,放下过去的包袱,追求新的生活和希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地走向前方。
总之,《我的左手》这部小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但这些困难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学会在生命的起伏中更好地成长,更好地面对人生。
人生之路上,认真面对困难和挫折,勇往直前,这才是我们最终胜利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陪着学生们看完了《我的左手》这部电影,深受感动,就像看完《士兵突击》一样,心灵受到了“信念”“坚持”这些字眼的强烈震撼,于是我鼓励我的学生去把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因为我知道看完的当时只是震撼心灵,但达不到改变心灵的效果,只有去写、去思考、去提炼,才会对孩子们的心灵有持续长久的冲击和改变。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必须有静待花开的耐心和执着,很高兴看到了孩子们在写观后感中的思考和收获,把其中的一些收集整理了一下,给自己和孩子们留个念想,留个成长中的痕迹,一共整理了五篇,希望对他人也有些许的启发和借鉴!
《我的左手》观后感一
宁阳实验中学初一十三班张誉洲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你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题记有人说:“手是人的擎天柱,手是人可以做到许多事情的基础,没有了手,几乎也就一无所有。
”我认同这种观点,可看了电影《我的左手》以后,我的这一想法被改变了。
他叫胡小军,是一名战士,在一次战争中,断掉的血肉模糊的右臂,给他留下了一道清晰的伤疤。
每次回忆起这一幕,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煎熬,更是一次磨砺。
当我看到这个片段式,心中不免有些伤感:没有右手,他应该怎么办?他的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一开始,他拒绝吃饭,他不甘就这样变成一个废人。
可是当他看到他的母亲因他一夜之间满头白发时,当他想起为救他而牺牲的两个战友时,他选择了面对。
因为当他穿上了绿军装,他就已经把他的身心交给了他的
祖国和人民。
他也没有迷恋于占有用生命为他搭建的一等功勋,过起所谓的英雄应该过得生活。
面对,不仅需要信念,还需要行动。
他曾在夜深人静时,练习一只手臂打背包;他曾在暴风雨呼啸时,一个人练习单手抓单杠,尽管他的身体一次又一次地跌入泥水中。
朋友们,请设想:如果你是他,你会听首长的命令乖乖去当英雄,还是留下来坚持,只为诠释一个兵的职责?恐怕,选后者的人会寥寥无几吧!
他的坚持,感动了荧屏中的护士,也感动了荧屏外的我们。
当他得知他心爱的女护士要与别人结婚时,他痛极了。
但他用他的自信、阳光和勇敢,赢得了那份属于自己的爱情,赢得了他生命中的“第二支手臂”。
断了臂膀,不能改变他对生活的美好追求;折了翅膀,也不能阻挡他拥抱天空。
同学们,想想我们的学习吧!当你抱怨作业多时,你有他负担多吗?当你抱怨压力大时,你有他压力大吗?当你抱怨你的生活不够充盈时,你有他体会过断臂的哭吗?一个残疾人,都能成就自己的辉煌,更何况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呢?
跌倒,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站不起来!亲爱的同学们,“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其实,挫折没什么,只是不同的人面对挫折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和行动。
对于弱者,一次小的失败都有可能将他击垮;而对于强者,他只会越挫越勇!坚持吧!因为有时,信念也可以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