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空不二

合集下载

入不二法门第九

入不二法门第九

入不二法门第九一切现象界的本质,都是空无自性,虽然缘起法历历现前,却不是真实不变,所以“不二法门”是对二而说不二,即对现象界而说理体界空。

空即是真,不可空外求真。

虽是对二说不二,证入实相也无不二可说。

不但空去有,还要空去空。

可见,所说不二法门,就是要改变我们的业障而成为妙法,如佛说十二部经,千经万论,都是指月过程中的手指而已。

如果我们的眼睛只在手指上盘亘,则终究不能见月。

正如本品中三十一位菩萨所说,都是相对而言,以二法说不二法。

妙吉祥菩萨遣一切法,还是要方便说此不二法门,只有维摩一默如雷,示入不二法门,此默对一般人而言莫名其妙,事实却是无声的狮子巨吼,不再听琐碎之声,百兽之声,如是见性开悟,得大自在,耳边常有狮吼声,谁敢伤你!此时妙吉祥菩萨大加赞叹: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语、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终于终于回家了。

且不可多歧路,因为歧路亡羊。

经文。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经文意思是:就在维摩诘说偈完了之后,随即又对众菩萨说:各位仁者,怎么样才是菩萨证入不二法门呢?请大家各随所证的契机说一说。

一直是两个人说,现在放开让大家说。

经文。

会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1。

此位菩萨,于法自在,契入诸法实际,所以称法自在菩萨。

他发言说:各位仁者,用众生的眼光来看,生与灭是两个对立的东西,事实上法之本体,如金与器物,器相虽生,同一金性,即是不生不灭,从性而言,《中论》中有“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

”又有“已生无有生,未生亦不生,离已生未生,更无生时生。

”此即是“无生法忍”,能够消融生灭二法,入于不二法门。

经文。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经文意思是:2。

继法自在菩萨说完不二法门,德守菩萨说不二法门。

此菩萨能持守般若、解脱、法身等三德,所以称为德守菩萨。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第四章 中国传统宗教

五、佛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佛教依附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 主,受国家权力所直接支配控制。 以儒释佛,以佛合儒,佛教接受儒家传统政治思想 的改造而不断儒化。 佛教通过参与政治,服务皇权,体现出其“辅助王 化”的世俗政治功能。 佛教僧人被置于严密的国家行政控制的监管约束之 中,一定程度丧失了作为宗教组织所应当具有的相 对独立性。
禅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
当我细细看, 啊,一颗荠花, 开在篱墙边! 墙上的花,我把你从裂 缝中拔下; 握在手里,拿到此处, 连根带花。 小小的花,如果我能了 解你是什么, 一切一切,连根带花, 我就能够知道神是什么, 人是什么。
三、佛教的宇宙哲学观
1、须弥山与大千世界 须弥山原本是印度民间神话传说中的著名神 山,须弥是梵文的音译。佛教创立,借用印 度民间古老神话传说,把须弥山作为宇宙的 中心。佛教认为,须弥山是耸立在宇宙中心 的一座高山,其他海洋、山川、河流、大地 等等,均是围绕须弥山而依次排列,无限延 伸而构成宇宙世界。
灭谛 指消灭烦恼与痛苦,获得彻底解脱与自由 的真谛。 道谛 指灭除烦恼的修行之道,是揭示灭苦的具 体方法即通向涅槃或达到涅槃境界的正道 。
八正道”亦称为“圣贤八道”,是“道谛”的具体 修行理论与方法。具体分为正见、正志、正语、正 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正见即对“四谛”的正确理解;正志亦称正思维, 是在正见的基础上对“四谛”作认真细致的思考; 正语,指语言正确,不说谎不骂人,不作一切非佛 理之语;正业,指行为正确,不盗、不淫、不杀生 等等;正命,指修行过程中克己知足,所作所为符 合佛门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正精进,集中精力, 正确修行;正念,随时忆念佛教“四谛”真理;正 定,根据“四谛”道理,专心正确修习佛法禅定。

三界天人表

三界天人表


色究竟天(有頂天-阿迦尼吒天)
無處於有色中過此名色究竟天。
究竟群機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受天天三正 ,),廣脈 而不乃果雲 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 雙忘,下無卜居,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安立居 處。 此五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 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 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住揀聖別: 樂第賢開四 受四別,禪 ,外修是報 此道靜外境 天,慮道但 二以,報有 受同與境三 雙是凡。天 舍舍夫此, 此四勝流,一切世 間諸苦樂境所不能 動,雖非無為真不 動地,有所得心, 功用純熟,名為四 禪。 ,受不四第 而,同之四 住前。上無 舍天(五想 受舍四不, 也苦勝還乃 。 流 第 故今為禪樂功正 此三勝流,具大隨 順,身心安隱,得 無量樂,雖非正得 真三摩地,安隱心 中,歡喜畢具,名 為三禪。 名滅喜雖俱德脈 樂喜支有發與雲 俱純所樂,遍: 禪樂障支前,此 。,,,二身定




无 色 界




无 色 界
慢痴贪
色 界
慢痴贪 四三二 、、、 离定离 喜生生 妙喜喜 乐乐乐 地地地 ((( 三二初 禅禅禅 )))
欲 界
慢痴嗔贪 一 、 五 趣 杂 居 地


厭有色身,思無邊空,作空無邊解故。
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劫 身 量 一 萬 六 千 由 旬 < 注 二 > 身 量 八 千 由 旬 于 無 以 男 依小乘有部說:四靜慮無有 喜受,樂受亦不起。 生 依小乘經部說:苦樂隨身, 憂喜隨心,故喜樂受直達於 有頂天。 此處依有部說。 別 身 二 、 並 以 禪 悅 法 喜 女 空 為 食 , 性 為 無 複 粗 段 及 微 宮 , 細 段 食 。 亦 殿 周 五識活動全停,無與五識相 應之身受,唯有與意識相應 之心受,味著於此,故名為 樂。 一 、 有 觸 食 、 意 思 食 、 識 食 、 三 種 食 故 , 一 切 三 界 有 情 無 而 婚 , 壽 命 安 住 。 嫁 居

四字词语

四字词语

四字词语1、春回大地2、泉水丁冬3、万里无云4、引人注目5、春暖花开6、欢歌笑语7、东张西望8、山清水秀9、蒙蒙细雨 10、万物复苏11、百花齐放 12、春风拂面 13、令人难忘 14、五颜六色 15、自言自语16、和风细雨 17、鸟语花香 18、柳绿花红 19、百鸟争鸣 20、兴致勃勃21、古往今来 22、百花盛开 23、满山遍野 24、万紫千红 25、焦急不安26、花花绿绿 27、蓝天碧野 28、干干净净 29、高高兴兴 30、游来游去31、跑来跑去 32、跳来跳去 33、又高又大 34、波浪滚滚 35、各种各样36、鲜花盛开 37、四面八方 38、取人之长 39、补己之短 40、白发苍苍41、又平又稳 41、飞驰而过 42、夕发朝至 43、世界屋脊 44、冰雪融化第一单元:识字一:万:万年、万一、百万丁:丁冬冬:冬瓜、冬日、冬天、丁冬百:百年、百日、百万齐:齐心、1、柳树醒了:说:说开、说书、说一不二、说话、话说话:说话、广东话、话说朋:朋友友:朋友、友人春:春风、春天、春日、春水、春雨高:高山、高见、高大、高升、高手、高中、2、春雨的色彩:你:你们们:你们红:红心、红花、红火、红果、红木、红日绿:绿生生、绿水、绿头巾、花:花白、花草、花车、花果山、花生、草:草本、草皮、草书3、邓小平爷爷植树:爷:爷爷、大爷、少爷节:节日、节目、节电、节水岁:岁月亲:亲手、亲口、亲耳、亲人、亲爱的:dì目的行:行人、行走、行车、行草、行书、行头4、古诗两首:古:古文、古人、古今、古书、上古声:四声、平声、齐声多:多年、多云、多日、多心、多办、多方处:处处、长处、处长、知:知己、知了、知心、知足忙:忙人、忙月第二单元:识字二:洗:洗手、洗头水认:认亲、认生、认头、认真、认知扫:扫平真:真皮、真心、真正、真知父:父母、父亲、父业、父子母:父母、母亲、母亲节、母牛、母子5、看电视:爸:爸爸全:万全、齐全、完全、全力、全年、全文关:关东、关心、关节、关口、关门、关头写:写生、写真、书写完:完全、完人家:家电、家风、家父、家母、家门、家里、家业、家长、家书、家丁6、胖乎乎的小手:看:看见、看开、看来、看齐、看上、看中着:zháo着火、着手、zhuó着力画:年画、画画、画片笑:说笑、笑话、笑声兴:扫兴、高兴、兴头、兴会会:兴会、会风、会见、会心、会友、7、棉鞋里的阳光:妈:妈妈、大妈、奶妈奶:奶奶、奶妈、奶牛、牛奶、奶水、奶牙午:中午、正午合:百合、合力、合口、合家、合用、合心放:放羊、放大、放手、放飞、放风、放开收:收回、收受、收口、收心8、月亮的心愿:女:女足、女子、女生、女人、女方太:太太、太平、太子、太爷气:生气、气门、气人、气力、气节早:早上、早年、早春、早车、早日去:出去、回去、去处、去火、去声亮:月亮、亮话第三单元:《识字三》:和:和平、和气。

手印图解

手印图解

手印图解手印云者,如彼玉玺,号令天下,莫不顺从。

除指手印外,有法手印,单提显空不二令,利用外物,以修空乐;智慧手印,则用观想,观空不二;事业手印,则用明妃,空乐不二;大手印,则用明体,明空不二。

依次为外、内、密、密密四层手印,皆与本类五指结印无关也。

本类手印在瑜伽部三密相应中,属身密。

故东密尊重之,必以巾掩蔽,不令人见。

藏密萨迦派,结手印较为重视,他派则皆忽略之。

本书《光明法藏》补充手印甚多,其作用亦较瑜伽部为复杂。

举凡恭敬供养、增长观想、召请本尊、避免灾横、号令护法、调伏宽军、勾摄事印、表彰胜义、展布菩提、流通佛事,莫不有之。

以下所有手指之名,依其顺序:拇指、食指、中指、无明指、小指,或直称食指为二指,无明指为四指,便于读者记忆也。

然各指或表形象,见图便知;或表义理,则以能通达其他名称为便。

如压倒无明,则见第四指被其他指所压。

如水火相济,则必知左右五指,从小指起为地、水、火、风、空。

又右五指为前五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左五指为慧、方便、愿、力、智后五度,皆从小指起。

本书描写结法,则用直称通俗之名词;解释作用,亦兼五大、十度等。

顾其印名,思起作用,事过半矣,不用夸张。

若论感应,亦当略举数事,以证实效,而启发读者兴趣。

昔住茅蓬,屋顶所蔽,惟有稻草。

高山狂风,附近小筑多被摧毁。

余结金翅鸟印于睡前,尝闻天语日:“屋上有九尊大鹏金翅鸟,昼夜遮护云。

”结六类空行女印,立即见面,毫无疑滞。

恶龙淫雨成灾,火供无法举行于户外,亦以结金翅鸟印而得云散雨收,天转晴朗。

结绿度母降魔印而得收反风退火之效。

结大白伞盖佛母印,幸免飞机危险;机件失灵,立即修理完峻,完成航程。

其他感应,不一而足,不必多载。

大抵发菩提心者,得此手印,无待多练,速见效果。

佛祖恩德.诚不可恩议竹!是为序。

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

带有数字的四字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含有数字的四字成语,欢迎大家参考阅读!1、一刀两断、一了百了、一干二净、一寸丹心、一之谓甚、一马平川、一无所长、一无是处2、一日之长、一气呵成、一毛不拔、一心一意、一本万利、一目了然、一发千钧、一如既往3、一步一鬼、一身是胆、一言九鼎、一应俱全、一板三眼、一枕黄梁、一呼百应、一败涂地4、一命呜呼、一刻千金、一视同仁、一树百获、一挥而就、一差二错、一语破的、一笔勾销5、一唱百合、一窍不通、一盘散沙、一望无际、一掷千金、一息尚存、一笔抹杀、一语道破6、一举成名、一览无遗、一面之交、一张一驰、一波三折、一念之差、一知半解、一呼百诺7、一事无成、一板一眼、一穷二白、一言为定、一佛出世、一步登天、一劳永逸、一字千金8、一片冰心、一手一足、一日之雅、一木难支、一无所有、一马当先、一无长物、一无所知9、一日三秋、一见如故、一手包办、一仍旧贯、一孔之见、一龙一猪、一片丹心、一丝不苟10、一成不变、一帆风顺、一团和气、一决雌雄、一字之师、一抔黄土、一串骊珠、一饭千金11、一改故辙、一表非凡、一拍即合、一鸣惊人、一往无前、一贫如洗、一泻千里、一言以蔽之12、一行作吏、一尘不染、一场春梦、一成一旅、一丝一毫、一叶知秋、一龙一蛇、一心一德13、一相情愿、一面之词、一哄而散、一举两得、一误再误、一笑置之、一家之言、一唱一和14、一琴一鹤、一落千丈、一得之功、一家眷属、一唱三叹、一钱不值、一诺千金、一脉相承15、一面如旧、一柱擎天、一定不易、一狐之腋、一往情深、一败如水、一国三公、一枕南柯16、一纸空文、一言难尽、一饮一啄、一针见血、一技之长、一字褒贬、一衣带水、一字一珠17、一网打尽、一扫而空、一丝不挂、一丘之貉、一目十行、一世之雄、一反常态、一手遮天18、一见钟情、一日千里、一无所能、一无可取、一朝一夕、一傅众咻、一馈十起、一寒如此19、一鼓作气、一概面论、一路平安、一辞莫赞、一筹莫展、一角即发、一解即溃、一意孤行20、一模一样、一暴十寒、一瞑不视、一箭双雕、一潭死水、一黎涵一莸、一臂之力、一蹶不振21、一蹴而就、一鳞半爪、一夔已足22、丁一卯二、杀一儆百、闻一知十、惩一儆百、丁一确二、决一雌雄、举一反三、人一己百23、挂一漏万、说一不二、不一而足、独一无二、偶一为之、数一数二24、可见一斑、三眼一板、一手一足、一心一德、一心一意、一龙一蛇、一字一板25、心口如一、背城借一、言行不一、表里如一、始终如一、百里挑一26、二字成语27、二三其德、二姓之好、二竖为虐、二分明月、二满三平、二桃杀三士28、两小无猜、两全其美、两全其美、两豆塞耳、两虎相斗、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两面三刀29、两相情愿30、双管齐下31、不二法门、寡二少双、接二连三32、侏两悉表示33、三心二意、心无二用、毫无二致、天无二日、心不二用34、一干二净、一穷二白、一差二错、一清二楚、一身二任、一石二鸟35、三三两两、三瓦两舍、三长两短、三言两语、一刀两断、一举两得、进退两难、首鼠两端36、清风两袖、模棱两可、判若两人37、文武双全、才貌双全、名利双收、智勇双全、福无双至38、三占从二、丁一卯二、丁一确二、独一无二、说一不二、誓死不二、划一不二数一数二39、三三两两、分斤劈两、分斤掰两、掂斤播两、半斤八两40、举世无双、盖世无双、寡二少双41、三字成语42、三十六行、三人成虎、三三两两、三元及第、三瓦两舍、三长两短、三心二意、三占从二43、三生有幸、三令五申、三头六臂、三贞九烈、三年之艾、三旬九食、三坟五典、三豕涉河44、三足鼎立、三言两语、三位一体、三从四德、三阳开泰、三阳开交、三纸无驴、三纲五常45、三姑六婆、三思而行、三复斯言、三班六房、三顾茅庐、三教九流、三推六问、三衅三浴46、三熏三浴、三朝元老、三番五次、三缄其口、三寸之舌、三朋四友、三更半夜、三六九等47、三千珠履48、二三其德、三三两两、挑三拣四49、不三不四、丢三落四、低三下四、调三斡四、推三阻四、朝三暮四、颠三倒四、说三道四50、入木三分、三衅三浴、三熏三浴、一日三秋、一板三眼、一国三公、一波三折、一唱三叹51、两面三刀、垂涎三尺、狡兔三窟、退避三舍、勇冠三军、喙长三尺、孟母三迁、雀跃三百52、个中三味、韦编三绝、日上三竿、长年三老、再衰三竭、网开三面、华封三肢、约法三章53、二满三平、岁寒三友、五大三粗、一隅三反十万火急、十风五雨、十年窗下、十字街头、十行俱下、十恶不赦、十载寒窗、十步芳草、十里长亭十全十美、十指连心、十拿九稳、十拿九准、十生九死、十羊九牧、十室九空、一目十行、一馈十起一暴十寒、五风十雨、五光十色、声价十倍、十全十美、驽马十驾、闻一知十、以一当十千万买邻、千夫所指、千载难逢、千古绝唱、千里迢迢、千金买骨、千金之子、千里莼羹、千金敝帚千娇百媚、千锤百炼、千方百计、千疮百孔、千回百转、千了百当、千奇百怪、千人一面、千钧一发千虑一得、千金一掷、千一律、千金一笑、千难万险、千红万紫、千门万户、千仓万箱、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呼万唤、千岩万壑、千变万化、千秋万代、千秋万岁千差万别、千真万确、千恩万谢、千山万水、千村万落、千刀万剐、千叮万嘱、大千世界、成千成万敝帚千金、笔扫千军、跛鳖千里、赤地千里、各有千秋、毫厘千里、百孔千疮、横扫千军、下笔千言咫尺千里、万水千山、万古千秋、万紫千红、一字千金、一刻千金、一饭千金、一诺千金、一掷千金一发千钧、一泻千里、一落千丈、一日千里、一夕千念、气象万千、仪态万千八方呼应、八斗之才、八字打开、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拜之交、八仙过海、才高八斗、五花八门五行八作、半斤八两、耳听八方、四平八稳、四面八方、四亭八当、四通八达、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拼八凑、七零八落、七颠八倒、七嘴八舌、横七竖八九牛一毛、九世之仇、九死一生、九鼎大吕、九霄云外、九九归一、数九天气、九九归一、一言九鼎回肠九转、面壁九年、龙生九子、三六九等、十生九死、十羊九牧、十室九空、十拿九稳、十拿九准三贞九烈、三旬九食、三教九流百步穿杨、百川归海、百读不厌、百端待举、百发百中、百废俱兴、百感交集、百孔千疮、百口莫辩百里挑一、百炼成钢、百年不遇、百年大计、百年好合、百年树人、百年偕老、百思不解、百身何赎百无禁忌、百无聊赖、百无一失、百依百顺、百战百胜、百折不回、百折不挠、丑态百出、身价百倍坐拥百城、南面百城、破绽百出、流芳百世、鹑衣百结、漏洞百出、愁肠百结、身经百战、千奇百怪千方百计、千锤百炼、千娇百媚、千疮百孔、千回百转、千了百当、一了百了、一呼百应、一呼百诺一树百获、一演唱百合、百战百胜、百发百中、百依百顺、以一奉百、以一警百、杀一儆百、欣喜三百万人空巷、万马齐喑、万夫莫当、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寿无疆、万劫不复、万里长征、万里长城万应灵丹、万事大吉、万夫不当、万全之策、万世师表、万事俱备、万籁俱寂、万青色千戏、万象森罗万家灯火、万象更新、万流景仰、万箭攒心、万念俱灰、万事亨能、万死不辞、万目睽睽、万死一生万古千秋、万古不变、万古长存、万古长青、万古流芳、十万火急、千万买邻、亿万斯年、一本万利日理万机、气象万千、计出万全、尺幅万里、仪态万千、明见万里、经纬万里、碧波万顷、碎尸万段排除万难、雷霆万钧、前程万端、咫尺万里、森罗万象、遗臭万年、罪该万死、腰缠万贯、鹏程万里瞬息万变、千恩万谢、千山万水、千难万险、千红万紫、千门万户、千仓万箱、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呼万唤、千岩万壑、千变万化、千秋万代、千秋万岁、千差万别千真万确。

乐空不二最简单解释

乐空不二最简单解释

乐空不二最简单解释1. 乐空不二啊,就好比你特别喜欢吃巧克力,吃到嘴里那甜蜜的感觉就是乐,而巧克力最终会消失,这就是空呀!比如你吃了一块美味的巧克力,享受了那个味道,然后它就没了,这过程不就是乐空不二嘛!2. 乐空不二呀,就像看一场精彩的电影,看的时候很开心很快乐是乐,电影结束啥也没了就是空呀!你想想看你看完一场超棒的电影,那种快乐和之后的虚无,不就是乐空不二的体现吗?3. 乐空不二可以说是像坐过山车一样,上升俯冲时的刺激兴奋是乐,结束后一切恢复平静是空嘛!就像你坐完过山车,那刺激的过程和结束后的感觉,不就是乐空不二吗?4. 乐空不二啊,类似你和好朋友度过的美好时光,一起玩耍时的快乐是乐,时光过去就过去了这就是空呀!你回忆下和好朋友尽情欢乐后,那段时光的流逝,不就是乐空不二?5. 乐空不二,好比一场绚烂的烟花,绽放时的美丽和惊叹是乐,消散后啥也没有了就是空啊!当烟花绽放,你欣赏到那璀璨,然后消失,这难道不是乐空不二?6. 乐空不二呀,如同你努力完成一件事时的满足感是乐,事情结束后那种感觉也会消失为空呀!你回想下自己完成某个挑战后的那种感觉,然后它慢慢淡去,不就是乐空不二吗?7. 乐空不二,就像是做了一个美梦,梦里的美好是乐,醒来啥都没了就是空嘛!你做过美梦吧,醒来发现只是一场梦,这就是乐空不二呀!8. 乐空不二,好像你在海边玩耍的快乐时光是乐,海水冲掉你的脚印就是空呀!当你在海边尽情嬉戏后,那被海水抹去的痕迹,不就是乐空不二?9. 乐空不二,好比你听了一首超喜欢的歌,听歌时的陶醉是乐,歌曲结束就是空嘛!你沉浸在喜欢的歌曲中,然后它结束了,这就是乐空不二啊!10. 乐空不二,就如同你得到一个珍贵的礼物时的喜悦是乐,礼物终究会损坏或失去就是空呀!想想你收到特别心仪的礼物时,然后它以后的状态,不就是乐空不二嘛!我觉得乐空不二就是告诉我们要享受当下的快乐,同时也不要执着于那些必然会消失的东西。

佛学禅理中的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与六根清净都包括哪些

佛学禅理中的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与六根清净都包括哪些

佛学禅理中的四大皆空、五蕴皆空与六根清净都包括哪些一、四大皆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地火水风,既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既地火水风。

皆:一切既一,一既一切。

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

不取亦不离。

四大皆空也有指地火风水四种毁灭世界的方式。

使之空无一物。

地震,(地空)火灾(火空),大风(风空),水灾(水空)。

即非常直观的告诉世人现存的物质也是会被四大所空。

菩萨,佛渡劫也不外乎靠修行渡过这四空。

四种方式都不会完全将外物空想要跳出三界。

不入轮回,只有靠修行来得到。

心无外物得道成佛。

只有靠修行。

水空为最厉害的一种,摧毁旧世界的时候又创造呢全新的世界,旧事物不留一点痕迹。

二、六根清净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

出自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

有贪,就必有嗔。

以养生而言,色迷于眼乱心,声迷于耳烦脑,香迷于鼻邪气,味迷于舌伤胃,细滑迷于身堕情,乐境迷于意丧志。

过于声色犬马,以至神伤身伤,病邪易侵入,危及健康。

只有尽可能的做到六根清净,才能病邪难存,健康长寿。

三、五蕴皆空五蕴,是佛家对世间一切生灭现象所作的简单归纳和说明。

五蕴即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蕴是蕴藏、积聚的意思。

为了说明“五蕴皆空”,《心经》上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进行解说。

五蕴皆空出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指外界的事物和内在的想法都是“空”,也都是“色”,人对它们不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它们对于人的本性都不应该有什么影响。

因此教导人们要放下一切,摆脱苦厄。

在《心经》上有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其大意是: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深观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因而度脱一切痛苦与灾难。

含有两个词的四字成语大全

含有两个词的四字成语大全

含有两个词的四字成语大全三心二意、二话不说、合二为一、别无二致、不二法门、独一无二、一清二白、一干二净、二道贩子、说一不二、一石二鸟、一清二楚、一穷二白、数一数二、一分为二、丈二和尚、接二连三、略知一二、二旬九食、二三君子、忠贞不二、三占从二、口不二价、三言二语、十二金牌、一差二错、二三其德、二心两意、尊无二上百二金瓯、二八佳人、十二万分、不擒二毛、不二之老、金钗十二、誓无二志、二罪俱罚、二帝三王、二三其操、曾无与二、五男二女、足尺加二、一雷二闪、国无二君、才贯二酉、二龙戏珠、连二并三、事无二成、尺二秀才、感戴二天、二心三意、二仙传道、家无二主、三好二怯、七十二行、二郎作相、丁一卯二、狐不二雄百二金瓯、二八佳人、十二万分、不擒二毛、不二之老、金钗十二、誓无二志、二罪俱罚、二帝三王、二三其操、曾无与二、五男二女、足尺加二、一雷二闪、国无二君、才贯二酉、二龙戏珠、连二并三、三平二满、事无二成、尺二秀才、感戴二天、二心三意、二仙传道、家无二主、三好二怯、七十二行、二郎作相、丁一卯二、狐不二雄一石二鸟、二道贩子、一穷二白、丈二和尚、一分为二、一清二楚、一清二白、说一不二、略知一二、接二连三、数一数二、誓无二心、家无二主、曾无与二、连二并三、二帝三王、失死不二、三平二满、二仙传道、三冬二夏、二桃三士、百无一二、五零二落杯酒言欢背惠食言悖言乱辞秕言谬说币重言甘闭口不言闭口无言变色之言冰炭不言,…博闻辩言薄唇轻言不苟言笑不堪言状不可胜言不可言传不可言宣不可言喻不可言状不幸而言中不恤人言不言不语不言而信不言而谕不言而喻不以人废言不知所言惨不忍言察言观色察言观行谗言佞语昌言无忌畅所欲言沉厚寡言沉静寡言沉密寡言沉默寡言沉毅寡言沉重寡言沉重少言陈言肤词陈言老套陈言务去成一家言耻言人过出言不逊出言成章出言吐词出言吐气出言吐语出言无状出言有章刍荛之言创意造言词言义正大辩不言大言不惭谠言嘉论谠言直声得意忘言德容言功德言工貌德言工容德言容功笃论高言杜绝言路杜口绝言杜口无言敦默寡言顿腹之言顿口无言多言多语多言繁称多言或中多言数穷讹言惑众恶言厉色恶言詈辞耳食之言发言盈庭烦言碎辞犯言直谏方言矩行放言高论放言遣辞肺腑之言风言醋语风言风语风言雾语风言影语肤受之言附耳低言腹饱万言甘言厚礼甘言美语敢怒而不敢言敢怒敢言敢怨而不敢言姑妄言之瞽言萏议瞽言妄举顾而言他顾左右而言他广开言路规言矩步诡言浮说贵不可言罕言寡语毫不讳言豪言壮语。

关于数字的词语四个字

关于数字的词语四个字

1、一刀两断、一了百了、一干二净、一寸丹心、一飞冲天、一己之私、一马平川一无所有、
2、三心二意、天无二日、市无二价、有一无二、独一无二、说一不二、
3、三三两两、三五成群、两头三绪六心连二并三连二赶三两面三刀接二连三两头三面三顾茅庐、孟母三迁
4、四通八达、志在四方、四面八方、四分五裂、四大皆空、四海升平、四海为家、四脚朝天、四面楚歌、四平八稳、
5、五大三粗、五彩缤纷五方杂谈、五谷丰登、五风十雨、五光十色、五湖四海、五颜六色、五体投地、五脏六腑
6、六亲不认、六亲无靠、六神无主、六神不安、六韬三略、六街三市、六根清净、六畜不安
7、七长八短、七颠八倒、七拼八凑、七窍生烟、七情六欲、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
8、八拜之交、八斗之才、八面玲珑、八面威风、
9、九九归一、九牛一毛、九泉之下、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10、十冬腊月、十恶不赦、十拿九稳十年寒窗、十全十美、十万火急、十指连心、十室九空11百川归海、百读不厌、百发百中、百家争鸣、百里挑一百废待兴、百花齐放、
1千家万户、千难万难、千难万险、千年万载、千千万万、千秋万头千秋万代千奇百怪千军万马。

藏传佛教萨迦派明空不二心性论评析

藏传佛教萨迦派明空不二心性论评析

藏传佛教萨迦派“明空不二”心性论评析覃江提要:“明空不二”是藏传佛教密宗无上瑜伽的核心教义之一。

本文主要依据一批新近翻译的藏传佛教萨迦派显密教典,和八思巴编著的《大乘要道密集》,以经论为据,对萨迦道果法不共见“明空不二”的心性论进行了教理与观行的详细分析,指出“明空不二”本非本来心性,其修持亦非佛教所述止观正途,进而剖析了密乘将有为法与无为法、世俗谛与胜义谛相混同的思维模式。

关键词:藏传佛教萨迦派道果法明空不二作者:覃江,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讲师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藏传萨迦派教典研究”(2007JJD720052)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萨迦派最精要的不共教法是其“道果法”。

据《土观宗派源流》所说,道果法起源于龙树的弟子释迦善友。

印度大成就者比瓦巴依无上瑜伽续部以及《喜金刚》三续,特别是根本的《二品续》,撰述了《根本金刚偈》及修持引导文《宝训道连果之教诫》,传授给弟子纳波巴和仲比巴,后辗转传至西藏的卓弥大师,最后由萨迦派的祖师得到全部经典和教授而集其大成。

藏传佛教各派多数是以境行果或基道果三位来组织自己的教观体系。

基位指修行的依据,即佛法根本见地;道是修行的方法;果是证得的果位。

各派在修行方法和要证得的佛果等方面,颇多相似之处,但在见地的认识抉择上,却有非常大的差异。

萨迦派的道果法在见地上有显密之分,显教又有依龙猛、弥勒二宗,密教则以“轮涅无别”①或“明空不二”、“明空双运”为根本见地。

萨迦派以“明空不二”作为直指心性,体认本元俱生智的窍诀,并以此之贯彻于一切密续生圆二次第的修行中。

对萨迦派的这一根本见地,土观·罗桑却吉尼玛却认为不符合中观正见,他说:“其立因位之见,似尚未达中观应成之见,仅为中观唯识共同之见,此派似以道位之见安立为至高而超胜之见。

”②萨迦派“明空不二”的见地是否尚有商榷之余地,前贤殊少论及。

本文拟对此做一初步的分析,以就正于方家。

真心本空,但空有不二;有不生不灭,才有又生又灭

真心本空,但空有不二;有不生不灭,才有又生又灭

真心本空,但空有不二;有不生不灭,才有又生又灭心无所住,这是小乘境界;真心,无所住,亦无所不住,这是大乘菩萨境界,究竟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证入阿罗汉境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大乘菩萨境界。

真诚的时候往内看心本空,照出一个心法,空有不二;当真心被遮蔽以后,心会变成一个有形质的东西,像一个莲花包倒挂在每个人的胸膛内;当一个人受了委屈,哪里难受?就是那里了!难受是潜意识的痕迹,因为记住了当时的感受,有感受是因为不理解人“我”之间的种种无明。

得道的路上一个障碍都没有,唯一障碍“我”得道的,就是“我”,这个被妄想出来的东西。

这个“我”就是自己的法、自己的信仰,因为是自己的,所以就终有信仰崩塌的那一刻。

崩塌时悲喜交加,根本不是那回事,却也是那回事。

但只有走到那,才能看到真实的那回事。

心里找到的真正信仰就不会崩塌,那是永恒的真理;能崩塌的,都是别人赋予你的信仰;能改变的信仰,都不是真信仰;真信仰,和宗教门派无关,只和自己本心有关。

信仰是真心辩证的统一体。

每一个路标都是你走向下一个路口的信仰,走到终点你才会发现自己在这一路树立了一个一个的信仰,走过了才有可能看到最终的那个目标。

因为那个目标太远,太远的时候看不到。

别人对我不好,有很多原因,他人如果经历了委屈得不到缓解,在他是因,在你是果;还有自己的原因,环境的原因等。

但其实,我才是一切的根源!人非生而知知者,孰能无过!好多错都是错位的认知。

原谅自己的同时,也原谅了别人。

问:我们修静功观想出来的莲花,是属于因缘所生吗?这清净莲花是属于有生有灭吗?如果有生有灭,从何而生?灭向何处?答:很好,现在有疑惑了,那就干脆疑情起来!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法是尘,生灭;心是根,法是尘,心法是镜上痕,不住不空,不生不灭是实相。

问:如果是不生不灭的,那么当能量足了莲花又为什么会开?莲花开与不生不灭有什么联系呢?莲花开是证生灭还是证不生不灭呢?答:这个问题,只有真正证悟到生灭就是不生不灭,打破二元才可以回答了!答出来又没法说,这咋办!达摩祖师云“若能不二齐居怀,谁道即凡非是圣?”你观想的莲花,昨天观完了,这算灭了吗?我今天继续观想昨天那个莲花,这算是重生呢还是根本就没有灭过呢?凡夫着相了,所以才说生说灭!有能观所观就落入了对待,就属于因缘了,也是有生有灭的。

【生命反思】第36课 真功夫正见

【生命反思】第36课 真功夫正见

第三十六课真功夫正见导读:运用不隔念、不隔日、不隔时,能让我们解决问题于当下,就是现行方便,避免“道理明白,用不上”对我们的困扰。

这样我们就用得上力,真正的有功夫。

那真有功夫了,我们在法则上就能纯熟起来,不堕入理事相隔或者理事分离这样一些状态。

人往往把理与事、性与修分裂开,这种二元的思想、理念在影响着每一个人。

要突破它,那就需要佛的智慧,觉悟的智慧。

(一)方法用得上力,是为真功夫每个人每天都在跟人、跟事打交道,这个四摄法是一个明了的东西。

同事、爱语、(布施、饶益),像四正勤一样呢,是有益无害的。

我们在这个时代啊,要做一个事情,就是使它有益于世间,有益无害是一个特别的应该把握的这样一个做事方法。

像我们在没有很准确的方法的情况下,这个利害是并存的。

我们常规世俗中的做法呢,会有利害并存的这样一些内容。

那我们要是能准确地学习这些觉悟者的教法呢,因为他有这种顺性的觉悟的实质,实质的这种依止与指导,所以他作为呢,就是有益于世间的。

那这个世俗的法则呢,往往就是利害并存的。

因为有顺性的实质的指导,或者说依止,那这个佛法所谓的有益于世间是必然的。

我们要清晰这一点,学习起来,方向就会十分地明确,我们来明确自己的人生作为方向,那这样呢就会做得轻快。

因为这样可以远离似是而非的东西。

我们在世间作为,这个似是而非是很难超越的。

因为人的世俗习惯,它是跟无明相关联的。

那佛陀呢,佛陀所传递的法则呢,破除了这种东西,破除了无明的这种关联,破除了无明,所以说他就有清晰的、顺性的这样一个指导或者依止。

那四摄法,它也有这种特质,或者说它的这种特点,就是能使我们明确人生及指导,很具体。

我们就简单复习一下,慢慢地学习,使我们把这种无明关联的习惯,似是而非的一些作为、选择、概念,把这些习惯来做这样一个相对的调整,或者说作为一个觉悟的调整,来觉悟这个东西。

“觉悟”不是个高尚的名词,“觉悟”的确是我们可以对每一个作为的一个反省、审思、观察的一个再利用,或者说再生的这种运用。

禅的“空”与“有”

禅的“空”与“有”

禅的“空”与“有”对禅而言,空很重要,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但禅的空不可轻易讲,石头所谓“宁起我见如须弥,不说诸法本来空”。

因为禅的空很容易被误解,禅的空内涵太深,没有对禅很深的体悟,是无法理解禅的空的。

坦白说,禅的空是超越二元对立的代名词,是空有不二,空色不二的。

更直接地说,禅的空就是诸佛的心印、法印。

心印、法印有两个涵义,一是它有确定不移的标准,不容有任何含混,也不容有不同解释及理解,像印契一样,是非分明,标准严格;二是,只有证得的人能够准确领悟,外行无法揣测。

所以禅的以心传心、以心印心、心心相印,都表达了心印的概念。

这也说明,悟是禅的生命,没有真正的大悟、彻悟,是很难把握禅的精微之处的。

对学禅的人,要把空和有统一起来,《维摩经》说:“以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本,是禅首要解决的问题,要明白禅的入手在“无住、无相、无念”,要了悟禅的“本来无一物”,解决见地的问题。

与此同时,不要忽略禅的“立一切法”,也就是说对禅不要起空无、断灭的见解。

实际上,空无、断灭是禅的歧途,正确领悟禅旨的人,对“空”的领悟是同对“有”的领悟同步深入的。

禅的有,首先是禅的受用,“入门即须知有”,就是说尝到禅的滋味,享有禅的受用,领悟禅的境界;同时,更重要的是,随着对禅的契入加深,禅的慈悲、智慧,禅对众生的利益逐渐开显出来,禅者的功德逐渐开显出来。

这是禅的有,禅的妙有,是对禅的空的反证。

也就是说,禅悟越深越透彻,契入越深越透彻,禅者的功德显现,妙用显现也越伟大、越明显。

无功德不足以庄严法身,“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禅的实际理地,固然容不得一尘的建立,但禅的方便门中,却不舍弃任何一法。

所以杜绝取舍,是禅者很重要的着眼及立足之点。

进言之,不二是禅的正确见解,是禅的正确行履,也是禅的基本着眼。

但对于不二的契证也是逐渐深入的,比如心法不二、色空不二、自他不二等等。

所以一个禅者,既要高高山顶立,又要深深海底行;既要有超越的见地,又要有低细的履践;既要有无边的智慧,又要有无量的细行;既要有智慧资粮的开显,又要有福德资粮的累积……把一切的相对统一起来,把一切的冲突协调起来,把一切的矛盾和谐起来。

安全生产四不二直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四不二直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四不二直1、安全生产法中什么是“四不两直”四不两直指的是安监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2、据介绍,中国石化对下属企业进行“四不两直”安全检查,“四不两直”是什么情况?你好:所谓“四不两直”,就是去年以来,国家安监总局倡导的安全检查形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

会不会过于严苛,造成人心惶惶?会不会影响生产?造成压力重重?“四不两直”到底值不值?有句安全格言说得很到位:安全工作要求再高也不算高,管得再严也不为过。

安全是企业的根基,隐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是每个员工都要树立的安全思想,必须时时刻刻震响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中。

风起于青萍之末,没有防患于未然的警醒,就会在逐渐沸腾的温水中麻醉无觉。

“四不两直”可以将检查的与评价的主动权牢牢掌握,更加客观地反映单位安全生产的实际水平,日常忽视的细节、司空见惯的陋习,才能得以真实地显现、有力地纠正。

最大的危险,是思想上的安逸,对于安全生产,如果缺乏这种所谓“人心惶惶”的氛围,隐患和危机将在视线的盲点中逐步发酵、渐入膏肓。

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与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紧密相关,那种过于强调安全会影响生产的思想,充满功利色彩并丛生隐患危险。

习惯了听通知、做汇报的纸上谈兵,一些单位已经渐渐偏离了安检的初衷,把迎检定位在给上级部门留下好印象,把重点放在陪同接待上。

事实上,过度的表面功夫才是对生产的最大影响,在劳师动众的忙碌中,许多的加班、许多的疲劳成为基层额外的负担,许多真实情况却被掩盖。

检查容易过,危险就容易生。

“四不两直”正是对这种重重缓冲保护下安全护短的突破,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才能让弊端直接暴露,才能让员工直接受益,才能让生产得到最直接的保障。

“四不两直”固然是更加科学有效的安全检查形式,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什么检查,关注的重点都不应该是检查组,基层、现场永远是安全工作聚焦的重点。

《道德经》二十八章精解及译文

《道德经》二十八章精解及译文

开经语宣道贵德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此章是“ 常德章 ”,又名“ 真朴章”,三次宣说“常德”。

“知其雄,守其雌”是老子道家守柔哲学的中道义,以常德摄持,柔不失强,强不失柔,强柔双运,无坚不摧,万心归一。

修道是明理,修德是修品格性情,修道在虚空法界上修,修德在人世间修。

修德必须以修道为指引,不然就没有着落,道妙德善紧密相连。

虚空法界和人世间相隔悬殊, 但修道与修德都必须在心地上修,这是共同的。

上章老子讲“常善救人”, 善人和不善人都有道性,故平等无二,都可修常德,再造复命,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新人。

这是“救人”的理论依据 ,如果人不是道所生,没有潜藏的道性,那人不可能获得拯救。

圣人妙观善人和不善人的道性,以化恶人为善人,让恶人生起一颗善心作为事业。

第1章宣讲常道,此章宣讲常德,道德双行,结构严谨。

常德有三知三守三归气象,就是三德九品。

第一德是婴儿德,第二德是无极德,第三德是纯朴德。

释德清说:“ 上章言行道之妙 ”,圣人不以知道为难,而以守道为难。

上章圣人以五妙法济世救人,把恶人逆转为善人,把善人再造为圣人。

圣人是道者,善人是德者,恶人是失者。

修常德是实现“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24C)的具体实修法,是妙法的体现。

三德九品,最后归于“朴”,恢复纯朴的自我,回归圆满法性,与道同体。

守雌、黑、辱三贱位,这是心法,是心灵的逆转 。

“知其雄”、“知其白”、“知其荣”,这都是世间的成功者,是世间法的优胜者,他们必须第二次修行,修出世间法。

常德是在守柔上下功夫,分三大步九小步 。

世间的雄者外表强大,但内心忐忑不安,焦虑极重,心灵没有归宿,没有安全感。

“静为躁君”,雄者都是躁动者,他们的心需要被安抚,因此常德正是他们所渴望的。

老子以证悟者的法眼看见雄者渴望常德,以安慰自己的心灵,所以修常德是就把一切人的无上妙法。

有话有说的四字成语

有话有说的四字成语

有话有说的四字成语1. 有说有话的成语四字成语长话短说cháng huà duǎn shuō【注释】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简单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6回:“长话短说,你与谭学生是同盟兄弟,他赢了俺一百多银子。

”【举例】~,咱们赶快行动吧!【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指简单地说【英文翻译】to make a long story short2. 【人的口中有个话字的四个字成语人的口中有个话字的四个字成语——话中有话或话里有话. 1、话中有话huà zhōng yǒu huà 【解释】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结构】主谓式. 【用法】指说话不直接;让对方自己体会.一般作宾语. 【正音】有;不能读作“yòu”. 【近义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反义词】直言不讳【例句】他似乎~,不知搞的什么名堂. 【英译】There is more in something than meets the eye. 2、话里有话huà lǐ yǒu huà 【解释】话里含有别的意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第一百十回:“邢夫人等听了话中有话,不想到自己不令凤姐便宜行事,反说:‘凤丫头果然有些不用心.’” 【结构】主谓式成语【用法】作宾语;同“话中有话” 【近义词】话中有话、一语双关【反义词】直言不讳【例句】她听出~,怕嚷下去再被人掀出丑来,就咕噜着走了.(冯德英《苦菜花》第十四章)【英译】the words mean more than they say。

3. 含有“说”的四字词语说说而已看人说话二话没说众说纷揉有说有笑谈古说今说今道古能说惯道讲是说非会道能说二话不说著书立说稗官小说着书立说指桑说槐指东说西枝词蔓说詹言曲说郢书燕说一隅之说异闻传说虚废词说谈圆说通谈玄说妙谭天说地谈情说爱谈空说幻说是谈非说是弄非说是道非说亲道热说千说万说千道万说梅止渴说来说去说好嫌歹说好说歹说古谈今说短论长说短道长说东谈西说地谈天说长说短说长论短说长话短说白道绿说白道黑千言万说懦词怪说能言快说谩辞哗说论今说古论长说短街谈巷说家至人说话长说短胡诌乱说胡说白道横说竖说和颜说色诡言浮说道西说东道听涂说道东说西弹空说嘴代为说项成事不说长话短说不刊之说不经之说说古道今说三道四自圆其说指山说磨众说纷纭异端邪说淫辞邪说现身说法虚词诡说为人说项说来话长说东道西说黑道白谈天说地说长道短谈空说有说嘴郎中生公说法说黄道黑说一不二善为说辞能说会道梦中说梦门到户说空费词说口说无凭家见户说讲经说法好说歹说胡说八道花说柳说敦诗说礼道听途说痴人说梦不由分说便辞巧说盲人说象胡说乱道观眉说眼逢人说项东谈西说代人说项不容分说秕言谬说4. 有说字的四字成语实话实说、二话不说、有说有笑、说长道短、道听途说、众说纷纭、自圆其说、现身说法、不由分说、说来话长、谈情说爱、说三道四、长话短说、能说会道、好说歹说、痴人说梦、说一不二、说来说去、说东道西、胡说八道、说不过去、著书立说、成事不说、异闻传说、说东忘西、淫辞邪说、邪说异端、谈经说法、说得轻巧、指天说地5. 带话的4字成语实话实说、二话不说、不在话下、说来话长、鬼话连篇、蓝青官话、长话短说、废话连篇、话不在行、话里藏阄、话不虚传、狼烟大话、话不投机、话不相投、话言话语、风流佳话、白话八股、传为佳话、闲话休题、话里有刺、指东话西、话中有话、指空话空、隔壁听话、二话没说、笑话奇谈6. 有关说的四字成语带说字的?【便辞巧说】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空不二
2012年12月17日17:16 新浪佛学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有与空是哲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也是佛法中重点讨论的内容。

《心经》中色受想行识的五蕴法门,是代表着有的存在。

与有相对的是空,在一般人经验中,总以为有与空是对立的,认为有不是空,有在空外。

本经阐述了有与空的关系,说明有空不二的道理。

要认识有与空的不二,先得说明有。

有,在我们常人观念中,它与“实在性”往往联系在一起,当我们说到有时,便会觉得自体有,实在有,人类对事物的实在感是根深蒂固的,它具有普遍和相通性。

如原始野蛮人不知梦境是不实的,一旦做了一个恶梦就惊恐万状,以为灾难就要降临了,于是要祈祷三天。

婴孩不知道镜里的影像是虚假的,他们见到镜里影像,就会乱抓乱笑。

至于文明人虽然知道梦境的不实,但却以为认识的一切对象都是实在的;科学家虽然摆脱了常人的错觉,但在分析物质现象时,由于智慧不够,往往会认为构成物质的元素是实在的,如原子说、极微说;哲学家的智慧似乎又高一畴,已能透视到现象的虚假性,却又执著隐藏在现象的背后有永恒不变的本体,如泰勒士的“水”,巴门尼德的“存在”,柏拉图的“理念”。

从原始幼稚人到现代文明人,乃至科学、哲学家,他们对存在的认识虽有程度上的不同,但所产生的实在执却是一样的。

人类的对“有”所产生的实在感,是“自性见”的表现。

须知“自性”一词,或译自体,含有自已有,自已成,自已规定自已,实在,恒常的意义。

从自性见出发,我们对“有”的一切,必然会有实在感。

然而,以般若中观的智慧来看。

“有”是缘起有,世间一切有的现象,莫不是众缘所生。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有为现象的存在,都是由众多条件和合,由条件决定它的存在性。

缘起与自性是势不两立的。

世人无知,不了解“有”的缘起性,才会出现自性见,实在感,假如认识到“有”的缘起性,必然知道无自性。

因为自性是以“有”的一切现象,为自已有,自已成,自已规定自己;而缘起:是以“有”的一切,为条件有,条件成,条件规定。

因此,缘起的“有”不是本来如此,更非恒常的,实在的。

由此可知,对“有”的实在感,是错误的。

《大智度论》卷十二说到有,从程度上分三种不同:一曰相待有,二曰假名有,三曰法有。

相待有:是相待而有,离开相待的对象就无法说明。

比如说我们认为这个花瓶很大,那是相对小的花瓶说的;说这个人胖,那是相对瘦人。

高是相对低说的,长是相对短说的,美是相对丑说的,善是相对恶说的,离开大,小是什么?离开胖,瘦是什么?离开高,低是什么?因为大小、胖瘦、高低、长短、美丑、善恶都相待假立,是为相待有。

假名有:事物的存在不过是一种假名安立,随着不同的因缘安立不同的名称。

正如我们眼前的台子,人们称它曰桌子。

桌子只不过是一大堆木料的组合,离开木料,请问桌子是什么?这一大堆木料古人将它叫桌子,它便是桌子;古人将它叫椅子,它便是椅子了。

可见桌
子或椅子不过是一个假名。

同样的我们说人,也是一个假名。

如果古人把我们这个有情生命叫做猪,把猪叫做人,那么现在要是不称你为猪,阁下听了,恐怕会生气,你竟然瞧不起我,不把我当猪看待,真是岂有此理。

可见人、猪乃至世间一切都是假名安立,假名而有。

法有:是指世间万物万事名称虽然假立,但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事物除了名称之外,尚有形成现象的种种因缘。

这些因缘虽无自性,但假相宛然,这因缘法的有,便是法有。

《金刚经》对有的实质也作了深刻的说明,认为有,只不过是假有。

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有为是具有生灭、造作的一切现象。

如梦:梦境虚假,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梦中人却执以为实,觉醒了才觉得可笑。

诸法如梦,虚妄不实,但世间有情无明妄想故,执以为实,智者从无明中觉醒,乃知诸法无实。

如幻:幻,是由幻师用幻术,幻现种种事物,如马、车、房舍、人物等,客观上虽然没有实物,但却宛然存在我们眼前,有色可见,有声可闻,“有”的存在也是这样,虽空无自性而假相宛然。

如泡:泡是水因汽体出现,华而不实,瞬间即逝,诸法如泡,刹那生灭。

如影:影是阳光投射下显现的,太阳落山影也随之消失,诸法如影但随缘现,缘散即无。

如露、电:喻诸法存在的短暂性。

应作如是观,是要这样的去看待“有”的一切。

在与《金刚经》同一思想体系的《维摩诘经》中,维摩大士假示疾为大众说无常、空的道理:“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如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

这是从色身,说明有为法的无常、空,显示存在的虚假性。

明白了有,再来说明空。

通常我们以为:有是存在,有就不是空,空是不存在,空就不是有,因此有在空外,空有对立。

可是以般若中观智慧来看,空有不但不对立,而且是一体的。

所谓空,不必在有之外,也不必事物毁灭了始谈空;因为有是缘起有,有的当下就是自性空。

因此佛法是依有明空,有空一体。

《大智度论》卷十二提出三种认识空的方法:一曰分破空,二曰观空,三曰自性空。

分破空:又称析空观,是通过对有的分析,由粗而细,由细而微。

佛教的有部学者,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对五蕴色身进行分析,发现了五蕴色身中我了不可得,提出我空;但在分析色心现象时,一直分析到物质或精神不能再分析的部分时,便提出了极微说,认为此极微法实有,因而出现了我空法有的思想。

其实,分破空的意义是在破除人我执;至于物质现象倘若加以分析,极微也是不能成立的。

《唯识二十颂》就曾对极微说进行了破斥,你说有不可分的极微,请问极微有没有体积?假如有体积,就存在东西南北上下的六方,那还是可以分析,可见极微说是不能成立的。

观空:是从观想的意义上认识空。

如那些修瑜伽止观的人进入止观状态时,能随着他的观想显现种种境相。

修火观,观想成就,见到处都是火;修水观,观想成就,见到处处都是水。

在现实生活中有“李广射虎”及“杯弓蛇影”的典故:李广认石头为虎,结果能将箭射入石头中;某先生误认弓为蛇,导致肚皮大痛三天。

止观的水火及典故中的虎蛇,事实上都没有,然观想中的人却认为宛然存在。

从随人观想而境像显现,唯识者悟到了外境无实,随心所现,因而提出万法唯识。

观空者破除了外境实有的执著,却难免落入心有境空。

那么,这种空还是不究竟的。

自性空:自性,是自已有,自己成,本来如此的意思。

世间外道由于不了解诸法的缘起性,他们在接触事物中,难免出现自性见;小乘有部虽然知道缘起,但同时也觉得诸法有自性。

然以般中观学者看,自性与缘起是不能并容的。

《中论观有无品》说:“众缘中有法,是事则不然,性从众缘出,即名为作法。

性若是作者,云何在此义,性名为无作,不待异法成。

”缘起是作法,由众缘所作而成,自性乃无作,自已有,自已成,不待众缘便可成立。

中观学者以为:缘起必然无自性,这就是自性空。

《心经》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是从自性空的立场来说明的,色,不是世间人所执的自性色,是因缘所生的色;空,也非世人所说一无所有的顽空;或者认为人死如灯灭,一个生命彻底消失了,那是断见。

空,乃是自性空。

《中论观四谛品》说:“未尝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

”《十二门论观因缘门》说:“因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

色是缘起的,色必然是无自性、空。

因此经中说:色不异空,色即是空。

有人说:“色即是空”还好理解,“空即是色”这似乎就说不通了,造成这种看法的原因,还是因为把空理解为顽空,中观说空乃是自性空,自性空并不否定缘起的假相。

《中论·观四谛品》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说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说缘起法是无自性、是空,并不坏缘起的假相,所谓缘起有而自性空,自性空而宛然有。

因此,色不异空,自然空也不异色;色即是空,空自然即是色。

原本在世人心目中一向对立的有空二法,在般若中观智慧的观照下,得到了统一。

空有不二的思想,是为遣除世间的有见、空见,世人因为不了解有,对“有”的一切生起错误的认识和执著,导致了人生种种烦恼、痛苦。

《经》曰:“色即是空”是要我们看破“有”的实质,是虚幻、是无常、是无自性、是空。

一个人倘若真正的认识到“有”的实质,还会因为有的问题而生烦恼吗?还会为物所累吗?世间还有一部分人,智力更高一些,已能看破有的虚幻实质,但因为不了解缘起因果,认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虚幻的,人生的事业最终都要归于毁灭,那么生存还有什么价值意义可言呢?于是他们不顾社会道德,放纵自已的身心为所欲为,导致虚无主义。

《经》曰:“空即是色”便是对治这种邪见,说明万物虽空,但缘起因果还在不断延续中,人生的善恶行为都是有果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