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著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主要观点: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次阶级斗争的结局使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3.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点。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表现在各种各种不同的等级制,等级是罩着宗教神秘性、家族轮理性、政治特权性外衣的一种层级划分(2)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1)资产阶级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
(2)资产阶级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
(3)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是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了世界性的了。
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4)资产阶级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5)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6)资产阶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阶级特性:(1)在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2)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利需要维护,它的革命最坚决、最彻底(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而就内容来说,则是国际性的斗争历史使命:(1)无产阶级要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已经不能生存下去了,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简介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还包括了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最终归宿马克思(1818—1883)1、信奉黑格尔哲学(博士论文时期)。
其博士论文全称是《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认为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是在继承德谟克利特的的原子论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原子论。
2、黑格尔唯心主义范围内的不自觉反叛(《莱茵报》时期)。
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
马克思希望普遍的利益战胜私人的利益,希望理性的国家和法战胜现实的国家和法,但是,胜利的却是私人利益、现实的法,这导致了马克思“苦恼的疑问”,这也是促使马克思去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
3、第一次主动批判黑格尔哲学,转向唯物主义(《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为解决“苦恼的疑问”,马克思再次研读黑格尔哲学家,并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下,开始批判黑格尔哲学,这表明马克思已从一个唯心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完成了哲学世界观的转变。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德法年鉴》时期)。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并以异化劳动为理论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上清算了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了新世界观的基本思想,完成了新世界观的创立工作。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原著讲稿
原著讲稿第一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第一节序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在布鲁塞尔写成的。
恩格斯说:“这是供进一步研究用的匆匆写成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1844-1847年的笔记时发现了这份提纲。
当时的标题是《关于费尔巴哈》,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单行本时把《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发表时,恩格斯作了某些文字上的修改,并高度评价了这个不足1500字的《提纲》,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19世纪40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占据统治地位。
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他的哲学代表作《基督教的本质》,使唯物主义直截了当的登上了王座。
后来他有出版了《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1841年)、《未来哲学原理》(1843年)、《宗教的本质》(1845年),从而宣告了唯心主义的破产和唯物主义的胜利。
费尔巴哈哲学虽然战胜了唯心主义,但由于他主张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的办法,二不使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实现人类的解放,因此,它不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不能成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这样一来,就给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一项任务,在唯物主义已经战胜唯心主义的历史时期,如何改造旧唯物主义世界观,为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提供理论指导。
列宁在谈到这一点时曾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注意的不是重复旧的东西,而是认真地在理论上发展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应用于历史,就是说修盖好唯物主义哲学这所建筑的上层,这是理所当然的。
”①《提纲》就是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而写作的。
《提纲》共11条,每条都是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提出来的,同时,又正面阐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其中,实践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横线,围绕实践观,《提纲》主要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二)新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旧唯物主义的错误;(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 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 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 感性的活动。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 性认识
班·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 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 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五篇原著导读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5、毛泽东:《实践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 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 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 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 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
狼孩卡玛拉
七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 到,“宗教感情”本身是 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 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 定的社会形式的。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 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 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 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 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 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 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 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 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 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 被消灭。
大学期末《马克思经典原著导读》题库
【理解题】1“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ad hominem[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ad hominem[人]。
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这段话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话中有两个主句, 即“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和“理论一经群众掌握, 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两句话讲了两层意思, 前者是说“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后者是说“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批判的武器”是指革命理论、精神武器, 特指正在形成中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
“武器的批判”指的是实际的革命行动、物质武器, 特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马克思在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革命理论的作用时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在这里, 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物质与精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 认为理论批判与现实的革命运动都是人类解放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并强调了物质力量对于革命的重要作用, 揭示了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辩证途径。
在马克思看来, 武器的批判所需要的现实的社会力量就是无产阶级。
】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 和唯物主义相反, 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 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因此, 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1
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1、简述消费与生产统一性的表现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一性表现在三方面∶(1)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
消费的生产。
生产的消费。
政治经济学家把两者都称为生产的消费,可是还做了一个区别。
前者表现为再生产,后者表现为生产的消费。
关于前者的一切研究是关于生产的劳动或非生产的劳动的研究;关於后者的研究是关於生产的消费或非生产的消费的研究。
(2)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表现为他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但又各自处於对方之外。
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消费为生产创造作为内在对象,作为目的的需要。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这在经济学中以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3)生产不仅直接是消费,消费也不仅直接是生产;而且生产不仅是消费的手段,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就是说,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消费为生产提供想像的对象;两者的每一方不仅直接就是对方,不仅媒介著对方,而且,两者的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就创造对方,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
消费完成生产行为,只是在消费使产品最后完成其为产品的时候,在消费把它消灭,把它的独立的物体形式毁掉的时候;在消费使得在最初生产行为中发展起来的素质通过反覆的需要达到完美的程度的时候;所以,消费不仅是使产品成为产品的最后行为,而且也是使生产者成为生产者的最后行为。
另一方面,生产生产出消费,是在生产创造出消费的一定方式的时候,然后是在生产把消费的动力,消费能力本身当作需要创造出来的时候。
这和第三项所说的这个最后的同一性,经济学在论述需求和供给,对象和需要,社会创造的需要和自然需要的关系时,曾多次加以解释。
按照马克思的思想,“生产直接也是消费”是指“生产的消费”,在生产中生产者的“能力”和生产资料被“支出”、“消耗”和“使用”,即“生产行为本身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
马列经典原著导读-PPT课件
【第八条原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 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 合理的解决。】
这部分主要说明以下四个基本观点: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在《提纲》中并没有具体说明为 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 们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 形态》中的相关论述做几点说明。
二、《提纲》内容导读
由于《提纲》每一条都是警句式的,没 有展开说明,给后人对它的理解留下了 很多捉摸、推测的空间和余地。所以要 准确理解其含义,必须根据马克思、恩 格斯在《提纲》前后写作的一些著作, 特别是根据《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 终结》等相关著作,力争准确地把握其 中的含义。
3.分析批判费尔巴哈的实践观点 费尔巴哈并不否认实践这个概念,但他所说的 实践与马克思所理解的实践是有本质区别的。 他把实践看作是吃吃喝喝、人与人之间琐碎的 交往、小商人经商谋利之类的活动,也就是马 克思所说的:“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 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 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 活动的意义”。这里说的“革命的”、“实践 批判的”活动,就是指革命的实践活动。由于 费尔巴哈脱离阶级斗争的实践,他片面地强调 “理论的批判”,拒绝“实践的批判”,根本 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活动的意义。
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从主 体方面去理解,即把它们当作主体实践 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去理解; 把它们当作实 践去理解,说的是在人们生活于其中的 现实世界中,对象、现实、感性本身就 是实践活动,所以对它们要当作实践活 动去理解。旧唯物主义根本否认或放弃 了人的主体能动性,把这种主体能动性 完全让给了唯心主义。
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
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
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提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
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
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提纲》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而为唯物史观乃至崭新的科学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生长点和立足点。
实践的观点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正式基于科学的实践观点,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性本质,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也正是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进而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基础地位和决定性意义。
《提纲》提出的科学实践观,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提出,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
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唯物史观所作的经典表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其基本原理的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是马、恩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
在这部巨著中,马、恩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导读重点
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导言研面一、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义和方法。
同济大学四平路[本篇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特征。
二、考核要点:正门(一)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同济大学四平路(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世界观的根源或基础336260 37(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意义和方法济武第一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112室一、本章学习篇目:2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3039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辅导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研[本章重点]: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观点。
共济网二、考核要点:同济(一)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历史的必然性院(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局限性研(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论述(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共(五)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及其基本观点(六)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章《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系统论述一、本章学习篇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本章重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以及共产主义的思想二、考核要点:(一)《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思想(二)《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论述(三)《共产党宣言》中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四)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新贡献第三章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探索一、本章学习篇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本章重点]:马克思在有关著作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的深刻分析。
二、考核要点:(一)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二)剩余价值理论(三)资本积累理论(四)资本流通理论(五)经济危机理论(六)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的论述(七)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的现实意义第四章科学理论的拓展一、本章学习篇目:马克思:《法兰西内战》(节选)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节选)恩格斯:《致弗·凯利-威士涅威茨基夫人》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恩格斯:《致约·布洛赫》恩格斯:《致弗·梅林》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恩格斯:卡·马克思《1848年到1850年的法兰西内阶级斗争》一书的导言[本章重点] :如何更加系统、完整和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整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名句解读1.原文:【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2】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3】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这一段阐述了实践的唯物观,是全篇的总纲,从实践角度看世界,要树立实践的世界观。
(1)揭露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离开人的实践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2)批判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3)批判费尔巴哈对实践的错误理解。
这一段的理论意义有:[1]确立了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社会-人的基本路径。
[2]扬弃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3]实现了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实践思维方式。
实践思维方式:[1]关系性思维而不是实体性思维。
[2]动态生成思维而不是静止不变的思维。
[3]开放、批判的思维而不是封闭保守的思维。
1、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1)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这里的“事物”、“现实”、“感性”都是指人能感觉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人类生活在其中的并经过人类实践活动改造的世界。
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意思是说,它只是像照镜子一样,直观地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不需要任何中介而可以直接形成关于事物的感觉、印象、观念、思想。
马克思的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的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先想说的话:⏹在当代,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思想家的著作有马克思的著作这么难读。
⏹这主要问题并非马克思本身的著作的写作方式、概念使用状况和理论的非体系化等特点决定的。
⏹而主要是,世界上没有哪部著作象马克思的著作这样被如此复杂地解释也允许被解释。
也没有那个人的思想被如此直接又如此误解地被成功地运用于现实并变成现实。
⏹也因此,在马克思的名字下,产生的众多解释的思想里,真理和谬误、阳光与迷雾、伟大与卑贱、真诚与欺骗、特殊与普遍、新颖与陈旧。
都或者以真理的名义或者以谬误的名义并存着。
⏹他的理论,既是弱者的解放的武器,也是强者压迫的工具(苏联曾经的极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是被压迫者真心向往的“乌托邦”,也是统治者虚幻诱惑人民的“宗教”。
抵抗与批判的马克思与建设的马克思,被双方各取所需地理解着,却又似乎并不矛盾。
⏹以马克思命名的理论研究领域,也许还有一个历史上绝无的状况:伟大崇高的人和卑鄙无耻的小人、伟大的心智与渺小的心思、绝顶聪明富有才华的人和绝对愚蠢的人。
他们并存着,并奇怪地都被社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需要着。
⏹我们是如此地知道以马克思命名的思想,我们又如此地不知道马克思的思想。
我们如此地不知道马克思的思想,我们却又如此地不想去知道马克思的思想。
⏹以上所有的情况,恕我直言,它们全都可能发生在我们大学教师的讲课与研究和学生的学习中间。
导言:远未成为历史的马克思⏹镜头之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1999年12月,千年交替之际))1,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第一名卡尔。
马克思,第二名爱因斯坦,第三名牛顿,第四名达尔文。
评注:马克思(1818-1883)1848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迄今已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1867出版《资本论》。
马克思的伟大学说成了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并影响了其后世众多的思想的诞生。
⏹镜头之二:马克思被德国民众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2003,9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
马列经典著作导读
导论一,系统性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国富论>和李嘉图(劳动价值论) 3,科学社会主义:继承并发展了法国(圣西门,傅利叶)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英国欧文的和谐新村.二,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国家与革命>的必要性1,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必要;2,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必要;3,考研的需要.三,必读书目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1859年1月<马克思选集>第二卷)(1)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对马克思所发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做了精辟的概括.(2)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由法律和政治的上层建筑树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3)原则: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社会革命产生的原因: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生产关系便变成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就到来了. 2,<共产党宣言>3,<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1875年4—5月<马恩全集>第19卷)(1)(填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过渡到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2)这部著作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还带着他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因此生活资料还只能按个人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社会主义阶段),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迫使个人奴隶般的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也随之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劳动本身已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只有到那时,人们才会在自己的旗子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恩格斯(1884年3—5月,<马恩全集>第21卷)恩格斯明确指出私有制阶级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5,<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列宁(1908年<列宁全集>第14卷) 马赫主义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认为物就是感觉的符号.(填空)列宁给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谱写,摄影,反映.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1913年,<列宁全集>第19卷)7,<国家与革命(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列宁8,<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1920年4--5月,<列宁全集>第31卷)列宁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取得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是它有着极严格的纪律并得到整个工人阶级全体群众的拥护,共产党只有善于揭露和分析自己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及时加以改正才是不可战胜的.9,<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1952年2—9月)斯大林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是有矛盾的,而且将来也会有,认为没有矛盾是错误的,领导机关的任务在于及时看出日益增长的矛盾,并及时采取措施,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增长,来克服这种矛盾.10,<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写于延安整风时期)把列宁主义的实践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共产党宣言>一,<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发表于1848年2月(填空),写于1847年12月—1848年1月,<宣言>最初是德文,最初没作者署名,匿名发表,1850年,英译文编辑哈文第一次在英文版上写上作者的名字,现在宣言已经译成70多种文字,1000多种版本,在世界各地发行,其发行数量仅次于<圣经>. 19世纪40--50年代,正是阶级斗争日益尖锐的时期.因为那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德)都已经采用了机器大生产,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厂手工业,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有了高度发展,并且在英国,法国资产阶级已经在政治上取得了统治地位,建立了资产阶级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来,这一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自从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这种危机周期性的发生.危机给工人阶级带来新的灾难.资本家榨干了穷人的血汗,剥去穷人身上最后一件衬衫.彼昂工人每天劳动15--16小时,所得的工资还买不到1斤面包,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又加紧对工人残酷剥削,使无产阶级的生活越来越贫困,以至达到了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境地,由此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1,1831年和1834年法国彼昂两次武装起义;2,1836年和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3,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武装起义),这就是国际共运史上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由于三大工人运动没有用科学社会主义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结果三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在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已经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要求,这就是消灭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这证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已经由资产阶级的附庸变成革命的主力军,同时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也证明魏特琳平均空想共产主义的理论不能指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走向胜利,不能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正确的道路.由此当时的国际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英国宪章派的左翼以及巴黎,布鲁塞尔,科伦等地的革命组织接受了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思想,马恩为了适应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就写作了共产党宣言,这就是共产党宣言写作的历史背景.魏特林(名):是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理论的创始人,著有<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他主张实行共有共享的社会制度,一切人都没有第一和最末的区别.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与<宣言>的内在联系(论述)1,这是因为马恩不是只给共产主义者同盟写过一个稿本,而是三个纲领稿本,其过程是恩格斯先写了<草案>和<原理>,然后马恩共同创造了<共产党宣言>.2,共产主义者同盟(名):成立于1847年6月,他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它是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际组织,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形.3,这三个纲领稿本说明马恩的思想有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1847年6月共产主义者同盟要在伦敦召开一大.同盟的领导人莫尔,沙佩尔,鲍威尔求恩格斯起草一个纲领,纲领名字<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信条草案>的写问格式是问答式的,带有宗教教义的性质在这篇文章里一共回答了22个问题,收录<马恩全集>第42卷.<信条草案>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个纲领,它的贡献是,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重新观察世界的工具,把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建立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归资本家个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之上.2)<信条草案>的内容:首先,(填空)<草案>阐明了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把社会组织成这样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的发展和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不会因此而危机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其次阐明了无产阶级与奴隶,农奴和手工业者的区别.”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市场上一次会全部卖掉,无产者必须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农奴使用地主的一小块土地,他要交出或多或少的一部分收入,无产者用他人的生产工具做工,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手工业者的目的是为自己获得利润,当手工业作坊还没有按工厂方式进行生产的时候,他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手工业采用了机器大生产,手工业者就会变成无产者。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1)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观念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平 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2)平等观念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对社会主义运动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科学地确立平 等观念,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13.异化劳动(必考)
6.《单面人》
(1)又称“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著。 (2)包括导言、“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 (3)战后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被技术经济体制所全面地高度地控制着的“单向度社会”。因此,社 会正在变成只有肯定面的单面社会,人也正在变成只有物质需要的社会管制之工具与材料,思想与哲学 变成了为既定现实进行辩护和论证的单面领域。 (4)此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也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
10.消费社会
列斐伏尔指出,“消费受控制的科层制社会”之主要现象特征就是:(1)日常生活的碎片化神秘化; (2)这是一个欲望被制造被引导的心理躁动世界;(3)符号-想象的“假装”成为“现实”;(4)形形 色色的时尚或流行的符号体系,成为控制现代日常生活世界的最高物神。
11.西方马克思主义
1923 年,柯尔施在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以此标明从梅林、罗莎·卢森堡传承下来的西欧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马克思主义哲 学之间在哲学传统和政治观点上的对立。
15.世界历史
指各民族、各国家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依赖,使整个世界“一体化”以来的 历史,它是相对于民族的地域狭隘性而言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就是指各民族、各国家摆脱各自孤 立发展的状态,进入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历史阶段。
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正文
【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逐渐形成了“两个必然”的理论,共产党宣言以及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两篇文章关于“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结晶。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伟大论断,是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发展学说研究人类社会而得出的合乎历史规律的结论。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两个必然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了,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送去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
《宣言》初步全面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理论,简称为“两个必然”理论。
“两个必然”理论也被规范表述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或者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两个必然”是共产主义学说最重要的原理,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展开的,“两个必然”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最重要的理论根据。
假使想要探索《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如何论述“两个必然”的理论,必须首先明确“两个必然”理论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曲折过程。
前《宣言》时期对于“两个必然”理论的探索马克思从小就受到启蒙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他在中学毕业时的一篇论文中就树立了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职业理想。
在大学期间,马克思研究过法律、哲学和历史,掌握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关注物质利益问题,开始研究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开始探索历史规律,这期间写作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证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哲学武器,同样的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
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
马克思原著导读
马克思原著导读【填空10 材料分析一组简答6 论述2】1.共产党宣言历史背景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进步发展;二、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艰苦的理论创造;即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初步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思想。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学说的基本观点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色;3.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阵营。
3、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1、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2、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3、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捐到文明中来了;4、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是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冲击;5、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6、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
4、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1.资产阶级能够战胜封建阶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封建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所以便被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打败;2.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社会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3.资产阶级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生产力这个武器,现在又要求破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了。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资料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导读资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语句分析1. 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劳动过程不仅使劳动对象发生形式变化,而且使劳动者的目的和力量体现、凝结在劳动对象上,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变成劳动本身的对象体现,所以说劳动的产品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然而,国民经济却假定资本是一个当然的前提,那就使得劳动失去了本质意义,而只是为资本服务。
这就表现在:当劳动产生出物化的劳动产品的时候,也就是劳动实现的形式,但是工人在此时失去了劳动产品,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所以劳动的现实化就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
此时,劳动本身的产品化就代表了工人劳动价值的丧失,资本家获得了劳动的对象劳动产品,他们对劳动的占有就是劳动产品脱离工人的异化的表现。
2. 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在理论上,人与自然界在渊源上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
而在人类处理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过程中,自然界就变成了人化的自然。
人从自然界中获取生存资料作为人类发展的现实物质基础,又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的实践对象去挖掘,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说,自然界不但是实践的对象,还是人的组成部分,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而存在,与人密切相关。
这样,自然界的利益就和人的利益统一起来。
3(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本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是指一个物种本身所具有的与他物相区别的‘形式’,就是一个物种的本质。
而一个物种的本质总是体现为其生命活动的意义,生命活动本身就是它自身本质的实质内容。
马列原著导读
•马列原著导读••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十大关系》•江泽民:《论三个代表》•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科学发展观部分《共产党宣言》导读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1.《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150年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其产生之日起,就遇到了多种的反抗:首先当然是封建贵族统治阶级的反抗,其次是小私有者阶级的反抗,再次是各种习惯势力的反抗。
19世纪30年代以后,对无产阶级剥削和压迫越来越残酷,这种斗争就逐渐超过了小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上升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的斗争,就连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在举行民主革命时,也不能不对站在它身后的这个“小伙子”(无产阶级)有所顾忌。
所有剥削阶级一下子意识到:真正与他们性质完全不同的、利益根本对立的是无产阶级。
•19世纪30年代以后,对无产阶级剥削和压迫越来越残酷,这种斗争就逐渐超过了小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和斗争,上升成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的斗争,就连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在举行民主革命时,也不能不对站在它身后的这个“小伙子”(无产阶级)有所顾忌。
•所有剥削阶级一下子意识到:真正与他们性质完全不同的、利益根本对立的是无产阶级。
•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对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
”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运动的兴起和壮大•工人组织:1837年,法国布朗基领导成立了“四季社”;1840年,英国在宪章运动的基础上成立了宪章派全国协会;1834年在巴黎的被逐者同盟”(也称“被压迫者同盟”);1838年,正义者同盟在巴黎的纲领讨论会。
——魏特林写了一本题为《人类的现状及其未来》——“财产共有制”,甚至提出通过人民群众革命斗争消灭产生社会弊端根源的私有制。
马克思著作导读
马克思著作导读引言马克思是19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对于社会科学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的著作,并对其思想进行导读。
一、《资本论》1.1 《资本论》简介《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性分析。
本书分为三卷,细致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1.2 《资本论》的核心思想•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获得的报酬。
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产生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资本积累: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断追求无限的利润增长,导致资本的集中与积累,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资本论》中也体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资本主义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阶段,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1.3 《资本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如贫富差距的扩大、劳动力市场的不平等等。
•《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也引发了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考,为探讨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二、《共产党宣言》2.1 《共产党宣言》简介《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创作的一部短篇著作,于1848年首次出版。
它是共产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里程碑,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2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观点•阶级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历史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
他们以科学的方式分析了资本家与无产者之间的矛盾,并预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到来。
•革命目标:《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者的最终目标,即消除私有制、实现阶级无差别和社会的共同财富。
2.3 《共产党宣言》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无法解决的问题,为我们认识当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深入的思考。
•《共产党宣言》中对于消除阶级差别和实现社会公共财富的追求,对于我们探讨社会公平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哲学名著导读资料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2个马克思一、“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马克思这段名言所体现的哲学思想就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批判的武器”(笔杆子)这个词的中心词是武器,而“武器的批判”(枪杆子)的中心词是批判,武器和批判是两回事。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这是说实践的重要,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这就是说理论对实践即革命有指导作用,是前提条件。
拿起武器去战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经之路。
但是在战斗的过程中,无产阶级若想成功,也必须要有先进的“批判的武器”即暴力革命来指导自己前进的方向。
意思是,不仅要用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来摧毁旧制度,而且还要借助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让先进的理论变成群众手中的武器,动员更多的人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以实现人类的解放。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总而言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精神不是决定因素。
马克思的这句名言,尽管也是他所说的“批判的武器”,但是,它却迸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力量,转变成了锋利的“武器的批判”。
毛泽东说得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思想上的批判终究是思想领域中的,而只有拿起武器去战斗,才是达到胜利的必经之路。
二、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在《论犹太人问题》一书中马克思认为,一切宗教信徒的政治解放就是国家摆脱一切宗教的解放。
政治革命是“市民社会的革命”,它的对象是封建主义,摧毁的是等级制度、行会和特权。
政治解放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政治解放本身还不是人类的解放,不是解放的全部,犹太人依靠政治解放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只有走向人类解放,才能获得人的全面解放。
人类解放要消灭私有制,推翻那些使人成为受屈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10 材料分析一组简答6 论述2】1.共产党宣言历史背景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断进步发展;二、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艰苦的理论创造;即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初步提出了剩余价值的思想。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2.“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如何理解?阶级斗争学说的基本观点1.(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不同历史时代的阶级关系状况有不同的特色;3.资本主义社会消灭了等级制,但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反而使阶级对立简单化、明朗化、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阵营。
3、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的革命作用1、破坏了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代之以露骨剥削的雇佣关系和纯粹的金钱关系;2、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能量,它使生产工具不断变革,从而使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3、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它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捐到文明中来了;4、创立了巨大的城市,以先进的工业改造了落后的农业,是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
对东方那些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农业民族也形成了强烈冲击;5、在经济上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集中起来,在政治上打破了各自独立的封建割据状态,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6、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生产力。
4、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1.资产阶级能够战胜封建阶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封建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所以便被代表先进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打败;2.现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了,社会生产力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尖锐,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3.资产阶级用以推翻封建制度的生产力这个武器,现在又要求破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了。
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生产力),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
5.无产阶级处在资本主义社会最底层,是受压迫最深、受剥削最重的阶级。
841.他们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2.工人成为机器的单纯附属品,劳动负担是非常重,但获得的工资却非常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3.工人被严密组织起来,在层层监视下像奴隶一样的干活;4.资本家还招雇大量的女工和童工,是青壮男工的工作变得毫无保障,随时都有失业的危险;5.工人不仅受到工厂主的剥削,还受其他资产阶级——房东、店主、当铺老板等地剥削。
6.如何理解“一切斗争都是政治斗争”861.阶级斗争分为三种形式:经济、政治、思想。
2.经济斗争最早;政治斗争最基本、实质,而且当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发展到自觉的为争政权而斗争的时候,这才是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是最高层次。
7.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871.再通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阶级。
2.无产阶级是没有财产的,没有私立需维护,革命性最强、最彻底。
3.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形式来说,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而就内容来说,则是国际性的斗争。
8.如何看待中间阶级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同资产阶级作斗争,都是为了维护他们这种中间等级的生存,以免于灭亡。
所以,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是反动的,因为他们力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
如果说他们是革命的,那是鉴于他们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这样,他们就不是维护他们目前利益,二十维护他们将来的利益,他们就离开自己原来的立场,而站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
9.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881无产阶级要以暴力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已经不能生存下去,资产阶级已经不能继续统治下去;3.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0.如何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891.由“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2.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产生的必然结果;3.由无产阶级及其运动的特性所决定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4.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历史的进程;11.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奋斗目标。
90性质: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特点:1.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他强调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有更长远的代表性,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代表整个阶级的利益;3.由各国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分子组成的,他们在实践方面是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4.是无产阶级中最有觉悟的分子组成的,他们在理论上最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结果。
奋斗目标: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最终目的可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即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12.理解“资产阶级社会里是过去支配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是现在支配过去”9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也就是工人过去劳动的积累所得支配工人现在劳动的手段;而在共产主义社会,过去积累的劳动也就是生产资料,由工人支配,成为扩大生产和提高工人生活的手段。
13.理解“工人没有祖国”961.工人没有祖国,绝不能去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
在资产阶级国家中,工人阶级受压迫和剥削,这样的国家不是工人阶级的祖国。
共产党人要取消的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是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2.随着世界市场的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割和对立日益消失。
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是其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所以国家和民族的取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3.当阶级剥削和对立最终被消灭,国家将归于消亡,民族将走向融合。
14、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1.共产主义革命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及一切私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2.在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反应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及其愚昧、落后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树立共产党主义和科学、进步的观念。
15.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基本途径:1.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2.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3.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大力发展生产力。
4.根据当时最先进国家的情况,提出了十条变革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性措施。
重要特征:1、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即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联合占有,共同使用;2、阶级差别已经消失,公众的权利失去政治性质,即不再是阶级压迫的工具;3、消灭了阶级本身存在的条件,无产阶级的统治也归于消亡;4、共产主义社会将是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16.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缺陷1.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即它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只有吧无产阶级当做一个受苦最深的阶级而加以同情。
他们主要向统治阶级呼吸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状况;2.还不可能认识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与世界从理论的探索中创造这些条件,历史变革发展四核只要宣传和实施他们的社会计划就行了;3.不主张开展政治变革活动,尤其是拒绝一切革命行动;幻想通过和平改造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为之搞了一些小型的、当然不成功的试验。
17.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1.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2.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设想。
这是非常富有远见的思想,同时也是脱离当时社会发展实际的空想。
PS<发展史中空想的意义>一、他们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有底迹象高级发展的过程;二、空想社会主义者深入的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三、空想社会主义者看到并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四、空想社会主义这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中包含着许多天才的设想。
18.《共产党宣言》的历史、现实和理论意义1、《宣言》的历史意义第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它开创了世界工人运动的新时代。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地发展起来,形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工人运动由自发成为有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导向的自觉运动。
第三、《共产党宣盲》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路明灯。
巴黎公社的革命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2、《宣言》的理论意义第一,《宣言》阐明了物质与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宣言》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不能从根本上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懂得现实社会的阶级斗争,不能认识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和新社会的缔造者的深刻道理,因而不能从理论上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宣言》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这一唯物主义具体表现如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②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三,《宣言》处处闪耀出唯物辩证法的光辉思想。
具体表现:①运用矛盾分析法,具体阐明了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②运用矛盾分析法,论述了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③运用矛盾分析法,揭示了“真正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共产主义的对立和区别。
第四,《宣言》坚持阶级的分析方法3、《宣言》的现实意义第一、《宣言》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辩证关系的原理,揭示了整个人类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宣言》阐述了“两个必然”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原理。
虽然宣言并不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何时灭亡。
但是结果是一定会到来的。
第二、辩证看待当前的资本主义问题。
=====缺点《宣言》所作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虽然,当前的变化和实质,尽管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第三、辩证看待以前的资本主义问题======优点学习《宣言》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历史作用的论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吸取和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合理的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