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第五章 学习者分析

教学设计第五章 学习者分析

2. 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
(1)学习准备 (2)起点能力及其分析的内容 (3)起点能力的分析与教学起
点的确定。
(1)学习准备
学习者在进行新的学习时,已有的知识、技 能、情感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适合性。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existing level of knowledge, skills, affections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ers to the new learning.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
匹配策略:
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 方式相一致的教学对策。
有利于知识的获得,可使学生学得更快、 更多,但却无法弥补他们在学习方式或机 能上的不足。
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
有意失配策略
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弥补的教学对策。 开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得,表现为学习
本章重点和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起点? •学习者分析的方法?
本章知识回顾
•学习风格:含义及分类,认知风格,成
就动机,学习坚持性,焦虑水平,学习归因
•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回顾这些知识,并上交整理笔记 招募志愿者:展示知识回顾结果,个人或小组
Hale Waihona Puke 第五章 学习者分析一、学习者分析的描述 二、学习者分析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的重要性
4.学习者分析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 学策略的采用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Learner analysis offer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selecting and organizing the contents, determining the instructional objectives, arranging the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nd using th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第四讲 学习者分析

第四讲 学习者分析
第四讲 学习者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 信息科学学院 杨开城
预习提纲
1,教学设计为什么要分析学习者? 2,教学设计要考虑学习者的哪些要素 3,学习者特征对哪些教学决策有影响?
一,学习者分析的目的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 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 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 习过程中又都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 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 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 阐明,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 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于学习者的 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 的发展.
获得学生一般特征信息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访谈:包括对学生本人进行访谈,以及对学生的教师,班主任,家长, 访谈 同学的访谈. 观察:利用观察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与他人交往等方面进行观察记 观察 录. 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或与学生有关人员填写的问卷进行分析,获得 问卷调查 相关信息. 文献调研:查阅有关研究学生智力,技能,情感等一般特征的文献. 文献调研
三,学习者的一般特征
学习者特征主要包括: (1)认知成熟度
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详见认知发展阶段说
(2)性别 (3)动机水平 (4)归因类型 (5)焦虑水平 (6)学习风格 (7)文化,宗教背景 分析学习者特征并不是为了缩小学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异!
四,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对学习者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这两方面产生 影响的所有心理特性.
讨论题
教学中是要适应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还是要改变学习 者的学习风格?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思维发展水平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过渡,记忆以机械记忆为主;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注意受兴 趣的影响很大,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注意;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情感逐渐 丰富,但坚持性较差,对教师信任和依赖;个性方面好动、好模仿,易受暗 示;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小学低、中、高各个 年段的学生就已经逐步表现出差异性。
3、学习态度分析
了解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和态度,包括他们对教学传递系统的 态度或喜好,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例如, 学习者已有在课堂听讲、网上学习和模拟真实问题求解的经历,他们更 喜欢网上学习的便利性,这反映了他们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
判断学习者态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态度问卷量表。此外,观察、访谈等方 法也可用于态度分析。下面给出的是用以了解中学生对数学学科态度问 卷的部分题例,通过学生对问卷的回答,可以从中了解到学习者对化学 学科学习的态度。
ARCS动机作用模型
三、学习者在信息化环境下出现的新特征
1.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更容易个性张扬。
2.学习者在网络中更容易结成团体,但从众和服 从权威的心理却在削弱。
3.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扮演意识强烈。 4.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 5.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在网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和完善。 6.学习目标多样化。
4、学习风格分析
Keefe在1979年从信息加工角度界定学习风格为:“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 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 作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我国的谭顶良为学习风格所下的定义为“学习风 格是学习者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995)。 Curry(1983)提出了“洋葱模型”。 1.最外层——教学偏好。这一层是最容易观察到的,最不稳定也最容易受影响。这些 影响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期望、教师期望和其他的外部特征 2.中间层——信息处理方式 3.里面层——认知个性风格 Witkin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 独立性.前者是“外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客观事物); 后者是“内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独立思考)。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方式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场依存性者对人 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

04学习者分析

04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一般特征、学习 风格、学习者初始能力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 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 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于学习者的 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 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心里在一定年龄阶段 中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学说将智 力与思维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 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 –
感知运动阶段(0至2岁):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 前运算阶段(约2至7岁):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 儿童头脑里有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用词代表头脑 中的表象。他们能进行初级的抽象,能理解和使用 初级概念及其间的关系。所谓初级概念,是儿童从 具体实际经验中学得的概念。然而由于在他们的认 知结构中,知觉成分占优势,所以他们只能进行直 觉思维。
大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


大学生在智能发展商呈现出进一步成熟的一系 列特征。他们的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 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 展。 大学生在情感方面已有更明确的价值观念,社 会参与意识很强,深信自己的力量能加速社会 的进步与发展,学习动机倾向于信念型,自我 调控也已建立在趋向稳定的人格基础上。
智力与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约11至15岁):随着认知发展从 具体逐渐向抽象过渡,日益趋于认知成熟的儿童逐 渐摆脱具体实际经验的支持,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 关联的抽象概念。其思维特征表现为假设-演绎思 维、抽象思维和系统思维等。

三节学习者分析

三节学习者分析
(1) 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了解旳需要,要求掌握知识 旳需要以及系统地论述问题并处理问题旳需要。
在有意义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主要和最稳定 旳动机。这种学习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取得知识 ),满足这种学习动机旳奖励(知识旳实际取得)是因为 学习本身提供旳,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
(四) 学习风格旳综合研究
克内克等人旳研究: 1. 信息加工风格 2. 感知或接受刺激所用旳感官 3. 感情旳需求 4. 社会性需求 5. 环境和情绪旳需求
四、成人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习目旳明确 2.注意教学效率 3.实践经验丰富 4.自律性和独立性强 5.参加教学决策:希望与教师共同参加责任,希望与
(2) 自我提升旳内驱力 自我提升旳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旳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
赢得相应地位旳需要。这种需要从小朋友入学开始,日益 显得主要,成为成就动机旳主要构成部分。这种动机并非 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它将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 心旳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 (3) 附属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是指一种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旳 赞许或认可而体现出来旳把工作作好旳一种需要。
(1)第一种认知构造变量——认知构造旳“可利用性”。即 学习者原有旳认知构造中是否存在可用来对新观念起固 定、吸收作用旳观念。
(2)第二个认知构造变量——认知构造旳“可辨别性”。即 这个起固定、吸收作用旳原有观念与目前所学新观念之 间旳异同点是否清楚可辨。新旧关键之间旳区别愈清楚 ,愈有利于有意义学习旳发生和保持。
第三节 学习者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概述
(一)学习者分析旳定义:指了解影响学习者学习旳心理、生 理、社会等原因旳过程。它涉及学习者准备状态分析、学 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

准、焦虑水平等;
意动方面包括坚持性、言语表达、冒险与谨慎、动手操作等。 三是社会性要素,包括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
迪克-凯里ISD模型
进行教学 分析 修改教学
评价需求 确定目的
编写绩 效目标
开发评 测方案
开发教 学策略
开发和筛 选教学材 料
设计并实施 教学的形成 性评价
分析学习 者和环境 设计并实施 总结性评价
学习偏好
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和偏好,他们是否愿意探索学习的新方式。
学习者是不是值接收讲座/讨论方式的教学,还是也成功体验过讨论班形式的 课程、案例研究、小组问题解决或基于web的课程。
对培训机构的态度
学习者对教学培训机构的管理和专家是持积极、建设性的态度,还是对主要 领导人及他们提供合适教学的能力持怀疑态度? 这一点很关键,那些对教育培训机构持信任态度的人更可能运用所学技能,达 到教学目标。
制定的教学目标对学习者是否合适?
在选择使用媒体时,什么样的媒体是适合这些学习者?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什么?什么样的策略可以 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教学并完成教学的全过程? 面对不同的学习者,使用同一种评价方式,
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又该怎样分别进行
评价和考核呢? 学习者是不是具备参与本次教学的一些基本 知识和技能?他们的状况是如何的呢?
学习风格分析:
谭顶良的三层五类
一是生理要素,包括个体对外界环境生理刺激(如声、光、温等)对一
天内时间节律以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 二是心理要素,包括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动的三个方面。
认知方面包括辨别、归类、信息加工、分析与综合、记忆过程中的趋同
与趋异、沉思与冲动; 情感方面包括理性水平、学习兴趣与好奇、成就动机、控制点、抱负水

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

• 认知成熟度意指学习者的认知发展阶段。一般来 说,我们从学习者的年龄来推断学习者的认知成 熟度。 •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智力与思维发展分为感知 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智力与思维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离开了手工操作便无法思维。 • 前运算阶段(约2-7岁)的儿童头脑中已经有了事 物的表象,而且能用词来代表头脑中的表象,可 以利用知觉表象进行思维。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 从具体经验中学习概念。
有很多动机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激发和维持“注意”: • 提供一个看似不能作为某一概念的例证的例子; • 提供两个似乎同样合理,但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实 例; • 出鬼点子(头脑风暴); • 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轶事、传记、个案研究; • 提供结构一致的设计和优美的视觉享受; • 利用师生地位的变化,让学生充当老师;
• 分析教学内容与确定初始能力和教学起 点,根据单元目标来确定初始能力与教 学起点,初始能力的预测(预备技能、 目标技能、态度) • 根据内容分析来预测初始能力 如英语分班考试 • 根据预测来确定目标技能 • 使用态度量表来确定学习态度
(二)学习动机分析 ARCS动机设计模型: 该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动机形成的因素 有四类:注意(Attention)、相关 (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 (Satisfaction),简称ARCS模型。 1、注意:注意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 动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 地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来激发和维持学习 动机。
第三章
学习者分析
分析学习者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 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设 计、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 教学外因条件适合于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 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的发展。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深入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才能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教学计划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需求分析。

一、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学习者需求分析是教学计划制定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以及学习目标,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需求分析,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另外,通过需求分析,教师还能够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水平,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方案。

这样一来,教学计划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问卷,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问卷应该包括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科偏好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教师可以获取较为客观的学习者需求信息。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学习者的行为来获取需求信息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注意力集中程度、学习表现等方面,从而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和问题。

观察法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需求,为制定教学计划提供有效参考。

3.访谈法访谈法是一种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方式,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访谈,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他们对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习资源的看法,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学习者需求分析的实施步骤1.制定需求分析目标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的目标。

目标可以是了解学习者对课程内容的需求,也可以是了解学习者对教学方法的需求等。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

2.选择合适的需求分析方法根据自身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需求分析方法。

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

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

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高效学习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高效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分析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教育家的重视。

针对此,本文着重讨论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学习任务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自己。

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全面地理解学习内容,而这种理解力有助于提高学习过程中意识的全面性和洞察力。

同时,学习任务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能力。

此外,学习任务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习者的情况。

任务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薄弱点,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计划安排和知识讲解。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学习任务分析给学习者更好地提供学习反馈,从而更好地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实施学习任务分析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学习任务分析需要按照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不能一概而论。

其次,学习任务分析需要在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进行平衡,以达到学习最佳效果。

最后,学习任务分析需要注意到学习者的个性和学习方案,尊重学习者的学习意愿和需求,以便确保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情况,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学习任务分析,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促进学习的
有效进行。

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分析

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分析

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根据学习者的需求、特点和潜能制定的教学方案。

它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学习者的兴趣、认知水平、学习方式等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学,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学设计需要对学习者的兴趣进行分析。

学习者对于不同内容会有不同的兴趣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了解学习者的兴趣领域,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起学习者兴趣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授英语口语时,如果学习者对音乐有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将英语对话与英文歌曲相结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设计需要对学习者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

学习者的认知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应该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和知识水平,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教学难度,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数学概念时,如果学习者对基本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实例和图形来帮助学习者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学设计还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进行分析。

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不同,有的学习者偏好视觉方式,有的学习者偏好听觉方式,而有的学习者则更适宜通过实践方式进行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倾向,了解他们的学习方式,然后针对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授艺术课程时,如果学习者偏好视觉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艺术作品、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来帮助学习者理解艺术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除了对学习者的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进行分析外,教学设计还应考虑到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

不同学习者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差异很大,教师需要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和观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对于比较内向的学习者,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习者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在制定教案时,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才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活动和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教案中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

一、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学习者需求分析是一项关键任务,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背景、兴趣、学习目标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学习者需求的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活动和内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此外,学习者需求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包括有关学习者个人信息、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和对教学活动的需求等问题。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的整体情况和需求,为制定教案提供参考依据。

2.访谈法访谈是一种比较直接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个别或小组访谈的方式与学习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信息。

与问卷调查相比,访谈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信息,有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需求。

3.观察法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学习者行为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等信息。

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习者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

三、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步骤1.确定分析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学习者需求分析的目标,例如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兴趣和学习风格等。

明确目标有助于教师在分析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2.收集信息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来收集学习者的相关信息。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教师应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

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

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学习任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它涉及到学习者将一系列学习材料组合在一起,以便在学习期间,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和扩展学习经验。

学习任务分析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课程知识,完成课程任务,掌握学习技巧,促进学习过程。

因此,科学地进行学习任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讨论学习任务分析的重要性。

首先,学习任务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任务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技能,有效地应用相关任务,以达到最有效的学习。

通过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课程内容,了解学习任务的构成,明确学习目标,增强持续学习的能力,为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其次,学习任务分析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

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空间。

学习任务安排有助于学生控制学习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通过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课程,熟练掌握学习技能,为以后深入讨论课程内容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学习任务分析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分析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提供与学习兴趣相一致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学习任务分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增强对学习任务的自我认知,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为未来的认知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

最后,学习任务分析有助于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分析不仅可以掌握学习技能,深入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判断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任务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任务分析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掌握学习技能,为未来的认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只有采用科学的学习任务分析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为学习者赢得成功。

第五讲 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五讲 学习者特征分析

(3)具体运算阶段(约7至11岁)
能够运用符号进行逻辑思维活 动,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 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 步。 自我中心程度下降,开始克服 “片面性”,注意到事物的 各个方面。 发展了了解他人的能力,增进 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约11岁至15岁)
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完善,思维不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 开始运用抽象概念,能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认识到事物的多样性,思维具有更大弹性和复杂性。
分析4、成人学习者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 • • • • 学习目的明确 实践经验丰富 自学能力较强 参与教学决策 注重教学效率
13、获得学习者一般特征的方法有哪些?
获得学生一般特征信息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 访谈:包括对学生本人进行访谈,以及对学生的教师、班主
任、家长、同学的访谈。

• •
观察:利用观察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与他人交往等方面进
• 选择D:离老师最远的角落 • 你是一个恨不得躲起来,看不到老师,老师也看不到你的 人。你不是很讨厌老师,而是你实在是非常讨厌上课,你 的学习意愿可以说是等于零。为什么会这样?只有问你自 己了。你觉得上课简直就像坐牢,当然可以摸鱼就摸了, 所以会坐在离老师最远的角落了,搞不好老师的眼镜度数 不够,你就赚到了。
3、学习者起点能力分析
• 学习者认知能力 • 学习者认知结构分析 • 学习者特定的知识和能力基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皮亚杰将智力与思维发展分为感知 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 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约2至7岁) (3)具体运算阶段(约7至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约11岁至15岁)
• 当小小的婴儿刚刚出生, 中国传统的一种方式, 就是给孩子打蜡烛包,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标是否实现,要在学习者⾃⼰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以⾃⼰的特点来进⾏学习的。

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尤其是在⽬前强调主体性教育和主体性教学的⼤⽓候下,要想在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和发展学⽣的主体性,在进⾏教学设计时更应该⾸先去了解学⽣,即分析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的进⾏学习者分析的⽬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法与媒体的选⽤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和能⼒的发展。

(乌美娜,《教学设计》1994年版)⼆、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我们⽤下⾯的图来说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内容:(⼀)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平或原有的⼼理发展⽔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对学习者学习准备的分析包括两个⽅⾯:⼀是⼀般特征,⼆是初始能⼒。

1、⼀般特征学习者⼀般特征指对学习者从事学习产⽣影响的⼼理、⽣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的年龄、性别、年级⽔平、认知成熟度、智能、学习动机、个⼈对学习的期望、⽣活经验、经济、⽂化、社会背景等因素。

它们与具体学科内容虽⽆直接联系,但影响教学设计者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影响教学⽅法、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

2、初始能⼒初始能⼒是指学⽣在学习某⼀特定的学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

对初始能⼒的分析主要包括3⽅⾯的内容:①对预备技能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②对⽬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学⽬标中的部分内容;③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如了解学⽣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对这门学科是否存在着偏见和误解、有没有畏难情绪等。

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

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

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教学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等诸多方面。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分析是指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包括他们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动机等,用以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实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

学习者分析对于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做出调整,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习者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在进行学习者分析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学生的背景特点。

学生的背景特点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等。

这些特点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于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比如,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和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并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和教具,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第二,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的认知特点包括思维方式、理解能力、注意力集中度等。

不同学生在认知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善于逻辑思维,有的学生善于直观感知,还有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较慢。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和智能发展需求。

第三,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倾向于使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有些学生喜欢通过阅读书籍和文字来学习,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听讲和听说来学习,还有些学生喜欢通过实践和操作来学习。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以便学生能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大学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大学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

大学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教案是大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然而,要编写一个有效的教案,首先需要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

学习者需求分析是指通过对学生的特点、需求、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以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的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

一、学习者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学习者需求分析在教案编写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个性化教学: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科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学习者需求分析,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有效教学:学习者需求分析可以帮助教师理清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目标以及达标标准,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风险预测:通过学习者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指导,降低学生学习风险。

二、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方法1. 调查问卷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问题,向学生进行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教师可以获得较全面的学生需求信息,并根据结果进行教学设计。

2. 观察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从而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普查法: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谈话,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认识和期望。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4. 资源调查法:教师可以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课外读物等资源,了解学生应该具备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学习者需求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多视角收集信息: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收集学生的需求信息,包括个体需求和群体需求,以获得一个相对全面的学生需求画像。

教学设计学习者的分析

教学设计学习者的分析

教学设计是教育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分析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中学习者的分析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为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提供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学设计中学习者的分析方法和意义。

首先,学习者的分析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关键。

通过对学习者进行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确定适合他们的目标。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发现学生对基本的数学概念掌握不牢固,那么教师可以将目标设置为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其次,学习者的分析有助于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

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喜好各不相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对于喜欢动手实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学习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逻辑思维训练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学习者的分析有助于设计评估方式。

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学习者的分析,教师可以确定适合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的评估方式,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采用图像分析和作品展示的评估方式;对于语言型学生,可以采用书面作业和口头表达的评估方式。

学习者的分析不仅仅限于学生的个人特点,还包括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感需求。

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感需求与其学习过程密不可分,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背景和情感状态,以便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关心。

例如,对于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稳定情绪,保持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学习者的分析时,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和工具。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交流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学生的信息。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通过问卷调查可以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反馈意见。

课题研究——“如何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课题研究——“如何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课题研究——“如何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一、摘要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教育活动与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直接关系到下一步教学的进行以及学习者最终的学习效果。

它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而本文利用X法、XX法等对Y等对象进行了分析,在MMM方面得出了一些结论,将对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进行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背景学习理论在不断深化,教学理论也在发展。

目前,教育改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由理论探讨转向政府行为和教师自觉实践时,也越来越认识到如何摆脱“应试教学”的桎梏,从“粗放式的增加投入精力与时间”,走向着眼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精力设计,精力施工”提高教学效益的必要性。

然而实际的改革并没有发挥出预期的功效。

削“他人之足”,以适自己之“履”,亦或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变形化,更是上述问题的突出表现。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方法不适合应用层次的教学目标据笔者了解,常有不少教师反映,备课时无法彻底地将教学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教学的设计。

同时,很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自觉地,有时是被迫地、部分地或完全地放弃原先的设计方案,又转向传统的凭自己经验和情境进行教学的模式。

原因何在?设计是静态的,而教学是动态的。

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事先确定的一个静态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的,而学生又为教学过程注入了太多的不可预期的动态因素。

也许,正如李秉德先生所说“从较高的教学理论到实际应用,这中间还缺乏相应的一系列过渡性的建设问题”,教师们只抓住了教学设计的“表”,漏了“质”。

(二)重理论争鸣,轻实践应用当前的研究较为关注从哲学层面探讨教学设计的问题,挖掘教学设计深层次的哲学倾向,促进信息社会理论的发展,注重对教学设计概念的界定,避免与相近学科混淆等等。

相比之下,可行性的、指导性的可操作方案就少之又少。

不重视对实际教学问题的鉴别,进而对其分析、找出解决方案,只强调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提供对于教学如何进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框架,但对于教学本身以及学科教学的研究相对疏离,不太注重将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吸纳到自身的理论体系中使其成为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性成分,使得理论本身“血肉不足”,始终浮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上,进而造成教学设计理论对教学现象的解释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的特征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正确认识学习者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对学习者进行更为有效的指导。

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必须对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使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促进其“最近发展区”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为此,在教学中可以把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作为分析学习者的突破点。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所追求的科学教学的目的要求,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

因而,科学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认真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外在的教学目标系统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他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

在本节课中,第二个实验加热白糖,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白糖加热过程的变化
进行了多方面的猜测,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证明自己的猜测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这就激发了学生急于做实验的内动力,有了前面的猜测,也让学生明白做实验过程中所要观察的几个重要阶段,这样能让实验顺利进行。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基础。

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运用。

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学生学习科学的“最近发展区”。

力求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针对本节课,在进行白糖加热实验前,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预测白糖加热过程会发生哪些变化,通过学生的回答,就可以了解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三、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考虑学生的认知倾向,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不断改进教学法方法和教学策略,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如对依存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冲动型的学生,注意培养其有条理地、细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另外,在组织研究学习小组时,教师如能根据学生情况,将具有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在小组学习中,依据
各自不同的特点去研究分析问题,相互取长补短。

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不同认知倾向的学生相互影响,也有助于对学生认知倾向的培养调整。

因此,了解学生的认知倾向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必须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通过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分析,得到学习者主要的动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学习者学习的动机,激励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促进教学的进程。

通过对学习者知识能力水平的分析,而得知学习者的现有的能力,从而确定教学难度和教学的速度,定制教学的目标。

通过对学习者风格的分析,而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