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示文稿
2017秋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在上海租界,电车的头等车厢供洋人 乘坐,中国人只能坐三等车厢;在汉口租 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上象犯人一样的 “号衣”。租界内帝国主义允许赌博、贩 卖毒品、贩卖人口,并且为他们提供保护。 在赌场,被诱骗的中国人,把省吃俭用积 攒下的钱,输光赌净,甚至倾家荡产,卖 妻卖儿,还有许多人被逼得投江自杀。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 穿上象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 子,练习射击。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 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 他究竟在想什么。
周恩来在想些什么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清晰而坚定 -----铿锵有力
兴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33 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 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 1946 年夏全面内战爆发,他任中央军委副主席 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任政府总 理,曾兼任外交部长,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 作的繁重任务。
1976 年1 月8 日在北京逝世。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 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 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在外国人的租界里。谁又敢怎样呢?
中华不振!
正因为中华不振,这一条条灯红酒绿, 热闹非凡的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
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 威的巡警.
正因为中华不振,那衣衫褴(lán)褛 (lǚ)的妇女在哭诉着什么,而大个子 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地 疑惑不解 铿锵有力 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崛起 驱使 巡警 惩处 肇事 诸生 欺凌
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四年级上册25课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8
朗读感悟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 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 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 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
完整版ppt课件
5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 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读 通全文。
完整版ppt课件
6
jué kēng qiāng dìyìbó zū zhèn 崛铿锵帝义伯租振
fàn chuǎng fán xún rǎng fù chěng 范闯 凡 巡 嚷妇惩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完整版ppt课件
4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把个 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样软弱,不 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 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 奋斗。
完整版ppt课件
42
讨论:是什么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志向?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完整版ppt课件
44
1911 )
模岁
范在年 奉周 天恩 东来 关
课外延伸
东关模范学校全景
(13
校岁
)
的在周 留东恩 影关来
(
模十
范四
周恩来同志在东关
学
完整版p模pt课范件 学校时的读书教室
45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优质教学课件
“没12事岁可那不年要,到周那恩个来地离方开去家玩乡啊,!来”到了东北。 当时“的为东什北么,?是”帝周国恩主来义不列解强地在问华。争夺的焦点。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 到请了底你“,伯。找那没父出又处对来是说周。为理恩什去来么!说呢”什?么”?朗周读恩,来画打出破,沙当锅时问的东
全世界都被这噩耗震惊了,人类的活动一时间似乎陷入停 顿。各种各样的人群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品味出这 消息宣告的严峻的事实所包含着的全部意义。
当寒风中一传出广播员沉痛的声音,北京和 全中国立即陷入了无边的悲痛的海洋。泪水似乎 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漂浮起来了。
全世界各个角落的通讯手段都忙碌地传递着 这个消息。
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 武扬威的巡警。
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
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
耀武扬威:课文中指
巡警凭借帝国主义的势力
中华不振!在租界里炫耀武力,显示 威风。
过渡段,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 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 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 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爱戴 为自己想的少 19* 一面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 的高贵 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课前准备:鲁迅的照片。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通过学习《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 生》 ,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 做了 许多让人难忘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 犀利 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有这样一个人,因为鲁迅 与他 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 的故 事。(板书课题:一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公开课课件PPT
人物介绍
周 恩 来 ( 1898-1976 ) , 原 籍 浙 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 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 建人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 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 三、四届主席。
第三件(15--17自然段): 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平 的待遇,却无处说理,从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课文精读
1.自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2.画出“同学们为了什么而读书,周恩
来为了什么而读书”的句子。 3.思考:他们读书的目的有什么区别?
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而读书?
小结回顾
课文11-14自然段这一部分讲了 ( 周恩来 )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 着气说“( 中华不振 )”,这使他 ( 疑惑不解 ),难以忘怀。
分组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 读完后思考也可互相交流:周恩来又亲眼 看见了什么事,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的含义?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 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 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 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 个不幸的女人。
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 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 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 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 占据?为什么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交流讨论
作者将“表明志向”安排在前,把耳闻目睹“中 华不振”放在后面,你觉得有什么用意吗?
倒叙,设置悬念,激起读者兴趣。 突出少年周恩来伟大的抱负。
交流讨论
在这样的对比中,容易使我们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 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交流讨论
你们呢?你们又是为什么而读 书,起来说说你的想法。
思考: 为什么这么多回答中,魏校长对周恩 来的回答这样赞赏?
在同龄人眼中,读书都是为了完 成父母的志愿,没有自己的主观 看法。而少年周恩来却有着超脱 同龄人,甚至大人的独到见解。
立志读书
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不会受 欺负,而想国家强大做贡献, 需要自己有真才实学,需要自 己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所以 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为拯救中国而努力。
小节概括
目睹 耳闻
为中华之崛起 立志 而读书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博大胸怀 远大抱负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
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1-10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恩来的
耳闻中华不振
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 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 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 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 什么。
目睹中华不振
中国人的地盘,中国人少, 而外国人多,为什么?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 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比喻句,把“这个问题”比作“一团烈火”。
写出了周恩来忧国忧民,胸怀天下。
结合资料 体会中华不振
中华不振
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 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 读书”的响亮回答。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精选3篇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篇6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单元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专题,单元读写训练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本课是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通过三件事写了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体会他立志的原因,从而在阅读中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理解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1、回顾文章写作思路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指生说,师适时板书。
第一件事: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板:听说“中华不振”)第二件事: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板:真正体会中华不振)第三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总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明确学习重点(1)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课后问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2)哪件事最能说明他立志的原因呢?(第二件事-7、8自然段)【这一环节,我通过带领学生回顾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来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了整体的感知,同时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学有方向。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读书!
作业:
1、我们已经知道了今天“为什么而读 书”,课下请把你心中的话写下来。 2、课后阅读《大地的儿子》或其它有 关周恩来的故事。 下节课我们一块交流!
帝国主义列强
100多年前的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帝国 主义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 发动战争、强占领土、签定条约等多种方式, 对我们国家进行侵略,这些国家就是我们所 说的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帝国主义以在我们中国居住和经商为名,用 武力威胁和欺骗的方式强迫清政府,允许他 们永久或长期(比如30年)占用我们中国的 一些地段。这些被占用的地段就叫租界。
“为什么?”
中 华 不 振 啊!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 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他在想____________ ;他在想 ____________ „„
周恩来19岁留学海外,寻求救国真理。 他在黄埔军校培养人才, 他在红军长征中兴新中国,每天抱病工作18小时以上, 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着——
帝国主义军队进入中国
圈占土地
建造楼房 强占租界
横行霸道
为所欲为
租界成了洋人的天堂,
中国人的地狱!
衣衫褴褛
铿锵有力
巡警 吵嚷 惩处 模范 训斥了一通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衣衫褴褛 模范 铿锵有力 巡警 吵嚷 惩处
认真读读第八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 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乘上 坐海 ,租 中界 国的 人电 只车 能, 坐头 三等 等车 车厢 厢供 。洋 人
在汉口租界,中国人力车夫必须穿 上像犯人一样的“号衣”。
租界里的洋巡捕拿中国人当活靶子,练 习射击。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_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品课件
(yà) (zhào)
振兴中华 铿锵有力
帝国主义列强
解释
焦点:比喻隐忍注意的集中点。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和谐。指言辞慷慨激昂,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 肇事:引起事故,闹事。 诸生:众生。(敬辞) 抱负:远大的志向。
三、重点研读第7、8自然段: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 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 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妇女:衣衫褴褛、哭诉
洋人:得意扬扬、站
对比。突出妇女的可怜,洋人的可 恶。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 ) 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chēng)腰, 惩(ché ng)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 (zhà o)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外国租界:
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国力入侵弱国,并在弱国划分一些地方作为他们自己的领 域,在那里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弱国的管制,洋人至上。
• “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 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 扬扬地站在一旁。”
洋人:得意扬扬的站着。
中国巡警:不帮同胞,纵容洋人,欺软怕硬。
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人还得意扬扬、事不关己、肆无忌惮的逍遥法外呢? (租界洋人至上,中国太弱小,任人欺负) 如果你当时就在那里,目睹了一切,你打算怎么做?
25.为中华之崛起 而读书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pt课件
谢谢观看!
近义词
诸生 —(
诸位 ) 胸怀—(
)
胸襟
) 张牙舞爪
得意扬扬—(
神气十足 )耀武扬威—(
反义词
热闹 —( 冷清 ) 清楚—( ) 模糊
左顾右盼 —(
目不斜视 )
——我们从伯父的话语中读懂了“中 华不振”。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 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 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 · · · ?
——我们又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读懂了“中华 不振”。
词语释义 外国租界地是帝国主义列强根据和清 政府达成的不平等条约,以居住和经商为名, 在中国一些通商口岸和城市永久或长期占 用的地段.租界,是外国侵略者的天堂,却是 中国人民备受凌辱的地狱。
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得意扬扬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 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 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能怎么样呢?只能 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假如当时你亲眼 目睹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
体会“中华真的不振?”
抓关键字 学习
:“没事可不要到那个 伯父对他说 地方去玩啊!” 周恩来不解地问。 “为什么?”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 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 周恩来打破 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 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 谁又敢怎么样呢?同学们,读着这样的话,亲眼目睹着这 样的事情,你的脑子里是不是有很多的问题想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6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6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6篇说课稿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向观摩者传达教学的核心思想和实施细节,使其能够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精选篇1说课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单元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专题,单元读写训练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本课是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通过三件事写了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体会他立志的原因,从而在阅读中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理解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二、体会感悟,领悟感情;三、总结收获,回归整体。
四、课堂作业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1、回顾文章写作思路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指生说,师适时板书。
第一件事: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
(板:听说“中华不振”)第二件事: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
(板:真正体会中华不振)第三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总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明确学习重点(1)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课后问题)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2)哪件事最能说明他立志的原因呢?(第二件事-7、8自然段)【这一环节,我通过带领学生回顾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来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了整体的感知,同时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学有方向。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演示文稿
2.少年周恩来意识到怎样才能不 受外国人欺负?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周恩来少年时代 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却 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 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 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 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周恩来最具有魅力的十张照片
第一名: 1954年日内瓦会议
编辑课件
23
第八名:小憩
2.当大家在回答问题时。周恩 来是怎么做的?
3.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回答,有 怎样的反应?
读下面一段话,思考: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 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1.解释铿锵有力这个词。
2.魏校长的话里连续使用三个感叹号, 表明了什么?
第四段:(17自然段)周立恩下来远在大少志年向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
阅读第八自然段,回答问题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 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 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 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 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 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他疑惑不解 。
思考: 1.伯父告诉周恩来不能到哪里去玩?为
什么? 2.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什么意思?从这 个词表现了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对事情的原委追究到底。
外国租界 编辑课件
继续 7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件
为华
之 崛 起 而 读 书
同学们,学习完这篇文章,我们知道: 一个12岁的少年,居然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连魏校长也为之喝彩,
说到:“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这是周恩来在面对沉睡的中华而发出的一 声震响,响声震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从那时起 中国有了希望 中国有了将来。
但其实作为幼小无知的你们,在我们还没有学习这一课之前,可能有很多同 学连“梦想”是什么都不懂;你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今天我们能坐在温暖舒 适的环境里学习,能拿着崭新的教科书在书海里不断的充实自己,其实这些 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成的,他们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发奋图强。有一 句话说的好:“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他们做到 了,他们不仅仅让中国崛起,而且让中华这条巨龙腾飞了!
同学们,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 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政治家、军事、科学家、文化、艺术家,不 少民族英雄、起义领袖,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康熙大帝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帝王将相,一茬又 一茬的仁人志士,一次又一次地推动了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学 识、才干,特别是凌云的壮志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强盛和辉煌。
中国这个名字,多么响亮;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让多少远方的朋友心驰神往, 让多少外族的敌人闻风丧胆。
就像歌曲里唱的,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我们一直与领土心连心。可中国是一个好和平的国家,我 们的宗旨就是能让人民安居乐业。但如果用毛主席的口吻说:
“如果你不给我们和平,中国今天的实力,也绝不会让你好 过”。所以,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你休想霸占。当然不 属于我们的东西,我们也绝不会去抢夺,这就是今天的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划线句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蓝色字体的句子用什么修辞手法?
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为非作歹的强盗 行为。 反问。写出了那时的中国人民受外国人欺负, 敢怒不敢言,有理说不出
第三段: (7-16自然段)
魏校长对周恩来的赞扬。
动动脑: 1.魏校长问了大家一个什么
问题?大家是怎么回答的?
2.当大家在回答问题时。周恩 来是怎么做的? 3.魏校长听到周恩来的回答,有 怎样的反应?
读下面一段话,思考: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 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1.解释铿锵有力这个词。
2.魏校长的话里连续使用三个感叹号, 表明了什么?
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 第四段: (17自然段) 立下远大志向。
总理站在那 里象青松一 样,尼克松 飞奔过来和 他握手。
第六名:总理的食 指正指着他的酒窝 (而且是左颊的比 较深的酒窝); 总理有时候会不自 觉地微翘尾指,这 一张反映了此特点。
第七名:1946 年5月3日,南 京梅园新村。 周公风采:从 容似春、大度 如海、坚定自 信、英俊潇洒。
反衬。租界的“灯红酒绿”和""热闹非凡反衬出别处的冷静和萧条。
反 衬
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 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 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 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 本体。作用:通过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主 题。 反衬与对比的区别: 1 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 主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 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 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听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耳 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 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从中 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 而读书。
根据文章段落大意,给文章划分层次
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 (1-6自然段) 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 第一段: 他疑惑不解 。
3.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周恩来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 (7-8自然段) 不振”的含义 。 第二段: 1.租界里的景色是怎么样的?用文中的话 回答。
2.租界里住着哪些人?
3.周恩来和同学在租界里看到了一 件什么事?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 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 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 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1.解释划线的词语。 2.红色部分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名:1924年黄 埔军校的周恩来。 年轻的周恩来帅气 的容貌、坚毅的表 情倾倒众生。
第三名:经典标准照。
第四名:1973 年沉思中的周 恩来拍摄者: 焦尔乔· 洛迪。 很多人对这张 照片做了很多 方面分析,只 有一条是公认 无疑的——这 张照片是经典 中的经典。
第五名:历史性的握手!
dì
yì
帝
皇帝
义
义务
bó 伯大伯Fra bibliotekzū 租
租金
zhè n
振
振奋人心
fàn 范
规范
chuǎng 闯
fán
凡
平凡
xún 巡
巡视
rǎng 嚷
叫嚷
闯祸
fù 妇
妇女
chéng 惩
惩罚
沈阳 伯父 租界 模范 闯进 巡警 轧死 撑腰 惩处 肇事 诸生 踊跃 当效 欺凌 吵嚷 惩处 抱负 风和日丽 热闹非凡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振兴中华 铿锵有力 左顾右盼 帝国主义 衣衫褴褛
返回
周恩来(1898-1976)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政治家、 军事家和外交家, 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 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 之一。 原籍浙江绍兴, 出生 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 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 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 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 的领导人。1920年去法国勤工 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 年曾兼任外交部长。任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 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 主席。 返回
1.伯父告诉周恩来不能到哪里去玩?为 什么?
2.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3.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什么意思?从这 个词表现了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对事情的原委追究到底。
外国租界
继续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 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 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 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 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1.解释划线词语。 2.文章省略号表现出周恩来怎样的精神?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 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 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 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 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 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 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 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欺凌什么意思?
2.少年周恩来意识到怎样才能不 受外国人欺负?
本文通过描写周恩来少年时代 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欺凌却 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 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 怀和远大抱负。
周恩来最具有魅力的十张照片
第一名: 1954年日内瓦会议 上的周恩来。第一 次亮相 国际舞台,周恩来所 带来的绝对是超乎 想象的精彩。
第八名:小憩
第九名 喜欢 看他的笑,喜 欢看他的开怀 大笑, 那种爽朗的笑, 能感染一切的 笑。
第十名: 1922年, 在柏林风 华正茂, 英俊倜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