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余一中2013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
新余一中2012级高一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2012年12月命题人:蒋湘华审题人:胡小平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国”与“家”结合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嫡长子继承制2.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等郡。
任嚣任南海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他可以拥有封地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土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这三级完成的时间段分别是 ( ) A.西周隋唐两宋 B.西周清朝北宋C、秦朝宋代唐朝 D.秦汉东汉隋唐4.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5.雅典公民希米奥出身于商人家庭,热心民主政治。
他在家里接受私人教育,其父母主要关注的应该是( )A.逆运算能力和外语水平B.法律知识C.在学校考试时取得好成绩D.能言善辩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6. 下列有关雅典公民拉西斯的叙述,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是()①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公民大会②他通过抽签成为民众法庭审判员③他通过抽签当选为十将军委员会成员④领取了一份国家发放的参政津贴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江苏有一显赫家族,他们珍藏着当地官员前来恭贺其祖先时赠送的条幅,上写着:“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
[独家]江西省新余一中2013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3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012年9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吕氏春秋》中有“天不私覆,地不私载”以及“贵公去私”之说,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A.史前禅让制 B.世卿世禄制 C.封邦建国体制 D.大一统中央集权制2、《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
”这一学派应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3、《国语·周语》记载了(周大夫)伯阳父的…段话:“营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
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对这段史料的理解和评述较为恰当的是A.天行有常,客观可信 B.以德配天,真实可信 C.天人感应,不足为信 D.天意难违,不得不信4、《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5、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
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材料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A. “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6、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
2012-2013学年度新余一中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一第一、二、三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吴满花审题:罗富忍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2、《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 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3.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6.“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7.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8.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4×12分)1.(4分)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4分)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3.(4分)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4.(4分)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5.(4分)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6.(4分)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7.(4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家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复古守礼B.肯定汤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张重构秩序25、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
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
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6、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
这一思想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27、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
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挡等担保物权。
这反映了宋代A.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B.商品经济的繁荣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社会主流观念改变28、下表为南方沿海某乡人口变动统计表(单位:人)。
这反映了该地A.大量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B.传统自然经济已率先解体C.民族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D.农村经济结构在缓慢变动29、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政府同意出租大连和旅顺、允许外蒙古独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给中国提供大量援助。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3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3届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为跑赢CPI,有人将手中的人民币换成黄金。
金银作为货币()A.从起源看,它和商品同时产生B.从作用看,它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从本质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D.从职能看,它有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两种基本职能2.在新一轮物价较快上涨中,食品价格被视为“领头羊”,让百姓感觉“餐桌负担”越来越重。
下列有利于稳定食品价格的措施有()①稳定生产、增加供给②加强价格管理,进行政府定价③加强市场监管④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在一般情况下,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曲线DD′反映的变动关系相一致的是( )A.X轴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Y轴为商品价格B.X轴为货币发行量,Y轴为商品价格C.X轴为人民币汇率,Y轴为出口商品价格D.X轴为居民家庭收入,Y轴为恩格尔系数4.2011年第十期、第十一期和第十二期电子式储蓄国债受到投资者追捧,三年期和五年期的产品特别抢手,首日便售罄。
国债热销的原因可能是()①股市不给力,楼市投资受限②国债在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小且收益最高③国债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风险小④国债是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安全系数高A.①② B.①④C.③④D.②③5.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2年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一措施的实施()①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②有利于增强银行信贷投放能力③能冻结货币并减少货币的流通量④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2011年10月11日,世贸组织宣布,中国钛白粉企业应对韩国二氧化钛反倾销调查获得全面胜诉,这是应对韩国7年反倾销调查获得的最佳结局。
江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目要求的。
)1.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2.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道需要。
到了宋代,城市进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
这种情况一直廷续到明清。
这种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 B.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3.《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
”这说明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4. 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溯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踌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
元朝的这一做法A.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B.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张对地方的控制C.肥瘠搭配,便于农也生产的管理和发展 D.充分体砚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D. 统一征缴,耗时费力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江西省新余市一中12-1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段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命题人:胡小平审题人:罗富忍注意事项:①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字迹工整;②所有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写好班级姓名,杜绝舞弊。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岛寇荼毒,痛及滇西。
谁无血气,忍弃边陲。
桓桓将士,不顾艰危。
十荡十决,甘死如饴。
瘗忠有圹,名勒丰碑。
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4、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一次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5、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1787年美国宪法6、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
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4分)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3.(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4.(4分)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5.(4分)“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6.(4分)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7.(4分)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新余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质量检测(A)
新余市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曹永红曾小敏审校:刘文良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折伤者流三千里,刃伤及折支若瞎其一目者绞,死者皆斩,詈者杖一百。
……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
以刃及故杀者,流二千里。
过失杀者,各勿论”。
这表明宋代()A.妇女地位低下B.法律细密严苛C.法家思想治国D.长幼决定尊卑2. 中国古代统治者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作为意识形态,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
这种“指令性管理”是指()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三省六部制3.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
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某窃惑之。
科第之设,圣相神宗所以选贤才也,岂计子弟与寒才也。
”材料反映了杜牧()A.极力反对实行科举制B.认为科举制打破了门第观念,不利于选拔真正人才C.认为不应以门第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D.代表的是庶族势力的利益4. 官僚集团以皇帝为首,他们的决定最后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可实行。
一次汉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个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交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
张释之说,假如你当时把这个人杀了也就算了,现在在我这里,那就得依法办事,最后文帝只好让步。
这表明()A.廷尉做到了依法治国 B.官僚集团的抗衡制约了皇权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皇帝不受规章制度的约束5. “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
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
”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届高中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1.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政、史、地三科共150分钟2. 答第I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第II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后来却使国家政权削弱的是A.宗法制的实行B.分封制的实行C.郡县制的实行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2.孙中山认为它是“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锑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这应该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高度评价?A.三元里人民抗英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3. 对右边图表的解读,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①民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③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④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 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的平等权力是时代的强音。
以下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国民主化的是A.《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民党“制宪国大”D.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5.回归后,“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与第三$贸易伙伴,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场;而内地已是香港最大的港产品贸易出口、进口及转口对象。
此外,香港也是内地的最大投资者。
”能使香港顺利回归的条件有①“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髙③海峡两岸人民往来频繁④邓小平的外交才能.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6.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土壤专家富兰克林•金考察中国写道:"5个月期间,在这些人当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小男孩吵架。
江西省新余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新余市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洪涛袁丰华程爱梅审校:刘文良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检索文渊阁《四库全书》,“专制”一词出现1800多次、“颛制”(颛,通“专”)75次,用于君主的“专制”仅有几条,其余全部用于臣民;“独断”一词则出现多于“专制”,绝大部分用在君主身上。
这说明( )A.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说法是错误的 B.古代中国相权制约了君权C.“专制”一词古今应用语境有异 D.“独断”一词古今含义完全相同2.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皇权至上、中央集权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A.①② B.①②③ C.② D.③3.何谓美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
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
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C.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 D.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4.北宋时东京开封城内:“倘欲修整屋宇,泥补墙壁,…即早辰桥市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
”南宋时都城临安城内沿街的临时工匠,如补锅、修鞋帽、穿珠子、修刀剪、磨镜等匠人,随时可叫唤,大约有数十种。
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行业分工开始出现 B.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C.以官营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5.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
新余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周时期,耕于梓野的伊尹后来“摄行政于当国,以朝诸侯”;姜太公曾“卖饮于孟津”,后辅佐文王使西周兴盛。
据此可知当时()A.世官制度已被打破B.年幼君主大权旁落C.官员选拔不拘一格D.天下共主局面形成2. 近年来,随着《甄嬛传》《琅琊榜》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遭。
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家国一体B.嫡庶有别C.宗族制度D.君权至上3. 秦汉时期,谶纬神学(一种宗教神学色彩的理论)一度流行。
在董仲舒看来,自然界的许多现象皆与社会政治有关,所谓“王者将兴,必有符谶。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A.有助于儒学走上正统地位B.论证了天人感应的合理性C.决定了后世儒学的发展趋势D.背离孔孟学说为士儒所不齿4. 汉初,因“除钱律,民得铸钱”致使民间私铸钱币一度得到发展,部分郡国“即山铸钱,富埒天子”。
汉武帝时期下令全面禁止民间铸币,“盗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
这一现象客观上反映出西汉时期()A.律法松弛导致金融混乱B.经济特权助长王国势力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5. 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
由此可以认为()A.寒冷气候阻碍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B.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C.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D.交叉学科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6. 史载,北宋都城中的瓦舍勾栏集演艺与消费为一体,颇为兴盛。
被士大夫视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子弟流连破坏之门”。
由此可知当时()A.社会上层生活腐朽堕落B.民众消费水平差别明显C.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征D.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7. 清初,南书房是翰林文人陪君王读书研学的内廷场所,“非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第十一次模拟考试(5月月考)文综 (1)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三第十一次模拟考试(5月月考)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史记·田齐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驹衍、淳于凳、田骄、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不治而议论,是以齐樱下之士复盛。
”这说明当时“士阶层”的主要作用是A.宣传了本学派政治主张B.扩大了本学派的社会影响C.改变了社会的统治基础D.提升了诸侯国实力和影响25.史学家秦晖指出:(西)汉人往往提到异域或古时不流通黄金,谓有异于中土今日也;而唐人则对周边民族之流通黄金津津乐道而以为异。
相应的,通用黄金各国的访唐者也常提唐人不用金,并以为异闻。
材料信息实质上说明了A.汉朝时期我国的黄金产量巨大B.汉朝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比较发达C.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过度开采导致唐朝黄金的资源枯竭学科26.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
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
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27.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
”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A.“知行合一” B.“人人同具良知”C.“格物致知” D.“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28.读下面的《泛雅典人节的游行队伍》浮雕,这反映了雅典A.城邦公民权利的扩大B.小国寡民的城邦特征C.城邦的权利在于公民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征29.“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
也许正基于此,很多学者才把发明公司的荣耀归于罗马人,真正公司时代的到来是在人被进一步解放之后。
”这段材料说明罗马法A.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维护了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C.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D.兼具进步性和时代的局限性30.阅读下表,关于下表的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民族工业在总体上增长加速B.民族工业中制造业相对薄弱C.一战之后民族工业发展较慢D.民族工业力量整体上很强大31.陈独秀曾说:“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之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且为当时社会之名产,此均为吾人所绝对承认者”。
江西省新余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
江西省新余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24.有人说:“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这句话意在说明古代雅典()A.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B.民主审判与司法独立相悖C.民主政治是较完美的 D.不成熟的是司法而非民主25.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该材料中“上从其计”的结果是()A.抚慰了异姓功臣 B.强化了君主专制C.提高了诸侯力量 D.加强了中央集权26.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
这表明()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27.恩格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
此后符合预言中“革命化”确切含义的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爱国人士大力倡行“实业救国”C.北洋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29.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成熟30.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
(解析)江西卷01(第01期)高三历史名校试题精选重组
江西卷01 第一期重组报告:本分试卷选取《江西九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江西新余市201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江西南昌10所省重点2013高三二模冲刺(8)文综历史》、《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3届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江西南昌10所省重点2013高三二模冲刺(7)文综历史》。
测试时间均为2013届高三下学期的重要模拟考试、重点学校的联合考试,其中《江西九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江西新余市201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3届高三二次联考文综历史》的试卷质量较高,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考查作用。
能很好的检测学生的水平,同时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组卷在五份试卷中精选试题,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均有所考查,但以江西省历史高考的高频考点为主,兼顾边角知识点。
难度控制在0.56左右,具有一定的区分度。
主要目的以检查一轮复习效果为主。
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双向明细表:第Ⅰ卷(本卷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江西九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古代有关“丧葬传统”的观点有:一、“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二、“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
”据此判断以下符合材料的观点为A.两种观点分别为儒家和法家思想 B.两种观点都反映的是下层民众的立场C.两种观点都主张厚葬久葬 D.两种观点都着眼于“礼”的社会功能2、唐玄宗即位后,令诸王出为刺史,诏曰:“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
”“宗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此举意在()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对地方的监察效率C、弥补科举选官的不足D、削弱王公贵族的实力3、(南昌市10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七))《左传》中子产(春秋时齐国人)对韩宣子说:“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强要;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余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1、《吕氏春秋》中有“天不私覆,地不私载”以及“贵公去私”之说,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A.史前禅让制 B.世卿世禄制 C.封邦建国体制 D.大一统中央集权制2、《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
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
”这一学派应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3、《国语·周语》记载了(周大夫)伯阳父的…段话:“营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
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征也。
”对这段史料的理解和评述较为恰当的是A.天行有常,客观可信 B.以德配天,真实可信 C.天人感应,不足为信 D.天意难违,不得不信4、《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5、唐朝时,波斯和大食商人把珠宝玉石等奢侈品带到(长安)西市来卖,然后购买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运回转卖,西市的繁荣超过了东市。
下列诗句的描写符合材料所反映的西市场景的是A. “五陵少年金市东”,“笑入胡姬酒肆中”。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6、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 B.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C.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 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7、清朝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记述了“(江苏)昆山徐氏科名之盛”,“三世四翰林”“四世翰林”“(安徽)桐城张氏六代翰林”的故事。
材料的科第佳话反映的信息是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B.科举制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C.家族在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D.选官制度变化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发展8、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一段描写:“1754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
”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A.按照国际法,可减少国际纠纷B.有利于化解该纷争,颇具智慧C.符合《南京条约》附件的规定D.缺乏司法主权观念,后患无穷9、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10、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11、“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
”(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12、2011年10月,成都、武汉、南京三地举办活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有评论认为大陆南京等地和台湾地区的纪念活动有助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这是因为纪念活动①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②有助于加深民族历史认同感③能够消除两岸的政治分歧④能够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 C .②③④D.①②③④13、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4、1919年学者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
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A.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C.其目的是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15、在华山玉泉院内有众多的石刻,冯玉祥将军在民国十八年的题词特别引人注目(见右图)。
其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①这是冯玉祥在1930年的题词②冯玉祥是老同盟会成员,深受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体现了冯大将军忧国忧民的远见卓识④此时中国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②④16、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17、《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18、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
”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C.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D.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19、反对本本主义就是反对教条主义。
这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较早集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杰作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时期 C.长征途中 D.抗日战争时期20、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刊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
这反映出《时代》周刊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21、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
其中以三大摇篮即①人民军队的摇篮;②中国革命的摇篮;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
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A.①:这支人民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22、对下列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A.控诉了日本侵华的暴行B. 表达了对国共内战的谴责C.展现了抗战胜利的喜悦D. 寄托了对世界和平的愿望23、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24、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
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A. 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持久抗战准备B.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D.开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25、《金陵十三钗》是2011年张艺谋执导,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战争史诗电影。
它讲述的是1937年的南京,一座教堂里一个为救人而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躲避战火的风尘女子及六个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日军大屠杀的故事。
下列对当时抗战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消极抗战C.日军占领南京,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形成二、材料题26、在中国近代,官绅商学是十分活跃的几个社会群体。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新兴商人群体产生之后,商人开始以过去所没有的新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瞩目。
近代的商人与古代的商人相比较,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管子·小匡》材料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材料三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出现,凭借财钱并进入仕途。
但历代王朝却在法律上规定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
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
——摘自《新制度与大革命》叶赋桂材料四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
材料五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
今人崇尚财货,见有拥厚赀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
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趾高气扬,傲然自得。
——清·董含《三冈识略》(1)春秋时代,为什么把农列于商之上?(6分)(2)秦以后,统治者为什么以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4分)(3)陈亮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2分)(4)董含对商人持怎样的态度?(2分)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这种现象?(4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