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教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法制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法制教育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法制教育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明白规则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掌握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

2.课外资料:学生父母的职业、人民警察工作环境照片等。

3.教学材料:PPT课件、图片、视频等。

4.活动准备:调查小组、生活场景摆放、角色扮演等。

5.评价方法:听力、课堂讨论、教师点评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交通安全法”、“儿童安全教育法”等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内容及作用。

2.引入教师讲述社会规则的意义,提出生活中或日常生活、校园生活中常见的规则,以及守护规则的人民警察。

同时结合家乡、父母的职业向学生介绍社会中的规则和法律。

3.习教师发放“小小举报员锦旗”,引导学生用心观察身边的环境、人、物品等,发现身边存在的不符合社会规则的行为,并利用手机、照相机等工具收集证据,填写举报表完成为班级、学校服务的行动。

4.调查分组对校园或社区中的规则进行调查,用图片、视频、自然物等呈现出来。

教师针对调查结果,与班级一起讨论合理、不合理、违规、如何遵守规则,并学会发现违法行为,并认识到自身作为学生应如何遵守校规和法律规则。

并引导同学们找到困境和问题,让他们提出对社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自己的想法或提出解决的方法。

5.角色扮演学生们结合学习、调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社会规则、法律的实际运用,提高学生对社会规则和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6.反思为班级同学们出具反思卡片,让学生反思遵守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自身在遵守规则中的不良行为、应该如何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规则等方面进行反思探讨。

通过反思让学生受益终身的积极意识树立起来。

四、练习与巩固1.每周分部门巡查社会中的法律使用情况。

2.每月举办警察探营活动。

3.定期查看学生举报行动,回顾前期调查结果,检查学生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和学习掌握情况。

五、教学评价1.听力测试:了解学生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道德与法治;2、理解法律对公民行为的规范;3、培养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4、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遵守法律规范。

二、教学内容:(一)道德:1、实现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2、重视尊重他人的道德观念;3、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道德观念;4、热爱祖国,团结爱护同胞的道德观念。

(二)法治:1、了解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2、理解法律的重要作用;3、学会遵守各类法律法规;4、认识法律的约束作用和保护作用。

三、教学方法:1、提出问题法:利用问答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道德与法治,巩固知识点;2、小组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就道德与法治、各种法律法规有效地学习;3、模拟案例分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加强法律法规遵守意识;4、影视联想:通过看影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树立合理的道德价值观。

四、教学活动:1、预习活动:让学生根据课本和教师提供的资料,对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做预习复习;2、讲授活动:教师根据课程大纲来按步骤讲授道德与法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3、课堂讨论活动:在上课过程中,以课例讨论为主,让学生加强对法律的理解;4、综合练习活动:课外活动为主,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总结反馈本节课学习内容;5、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做道德问题的判断论证,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6、考核活动:利用课上课外各种活动,进行考核,加强学生的自觉性。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情况;2、教师用书评价;3、同学间互评;4、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反馈;5、综合测验成绩;6、参与课外活动情况等。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第一册《我会遵守交通规则》1.课文学习2.交通规则知识学习3.交通安全意识培养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交通规则知识。

2.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

3.能够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主动引导他人遵守交通规则。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交通规则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课件:交通规则知识的图片、视频资料3.辅助教材:交通标志、模型玩具车辆等4.教学环境:教室、校园交通安全实践场地五、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视频或者观看交通标志图解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好奇和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习交通规则知识通过课文的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向学生讲解和解释交通规则的相关知识,例如路口等借助图片、模型等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交通规则。

3.交通安全意识培养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性,并且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交通安全的意识。

4.情境对话分角色扮演交通参与者,进行交通安全情境对话,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模拟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加深他们对交通规则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实践利用校园内的交通实践场地,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交通场景”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交通规则,并加深对交通规则的印象。

6.情感体验通过情感交流、反思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将交通安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生活习惯。

七、教学手段1.讲授2.观看视频3.图片展示4.实践活动5.讨论交流6.体验教学八、教学评价1.学习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能力表现评价:通过实践活动情景对话中,观察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交通规则的遵守情况。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中道德现象和法治规则的基本认识。

2.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治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个人与家庭: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家庭礼仪、家庭规则等。

2.学校生活:学校规则、同学间的互助与合作、尊重师长等。

3.社会公德: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爱护公共财物、尊重他人等。

4.法治意识: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如交通安全法规、版权法规等。

三、教学方法:1.故事讲述: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2.情景模拟:设置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让学生在模拟中学习和实践道德和法治知识。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交流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 1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法院、交警队等,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进度表(以每周两课时为例,共18周):第1-2周:个人与家庭•家庭成员的角色与责任•家庭礼仪与家庭规则•实践活动:设计并实施一次家庭规则的执行情况调查第3-4周:学校生活(一)•学校规则的学习与遵守•同学间的互助与合作•实践活动:组织一次班级内的互助合作游戏第5-6周:学校生活(二)•尊重师长的重要性•校园欺凌的防范与处理•实践活动:模拟处理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第7-8周:社会公德(一)•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爱护公共财物的重要性•实践活动:公共场所行为规范宣传海报设计第9-10周:社会公德(二)•尊重他人的表现与意义•文明用语的使用与推广— 2 —•实践活动:开展一次文明用语宣传周活动第11-12周:法治意识(一)•交通安全法规的学习与遵守•版权法规的简介与保护意识培养•实践活动: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竞赛第13-14周:法治意识(二)•其他基本法律法规的了解与遵守(如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践活动:法律小常识手抄报制作与展示第15-16周:复习与巩固•回顾本学期学习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练习与巩固提升•实践活动:道德与法治知识竞赛或情景剧表演第17-18周:期末评价与总结•对学生进行期末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与不足之处•总结本学期的教学经验与改进措施•为下学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好准备工作— 3 —。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尊重法律规则,具备正确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公德与个人品质- 研究公民基本礼仪,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开展小组活动。

- 引导学生了解友善待人、诚实守信、责任心等个人品质。

2. 家庭与社会规则- 分析家庭与社会的规则并比较差异。

- 探讨为什么需要规则以及规则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 研究基本的道路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

3. 法治与公平正义- 介绍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研究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禁止盗窃、欺骗等行为。

- 培养公平正义的意识,关注社会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品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2. 观察发现法规法律法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法律规则,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3. 游戏活动:设计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公平、诚实和合作的重要性。

4. 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判断和决策。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及时给予积极反馈和指导。

2.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制作相关主题的图片、书法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他们对品德与法治的理解。

3. 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活动中,通过互相评价小组成员的表现,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团队合作。

五、课时安排本教学计划共安排10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以上是《品德与法治》的教学计划,请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具体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新目标:小朋友要遵守法律,听从父母的管理,善待动物和环境,了解做人道德原则。

2、能够说出自己认可道德行为,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指出不良行为。

3、通过课堂游戏和活动,培养小朋友日后反思和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做人的道德原则及要求:尊重他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勤奋学习,友善团结,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2、法律的意义:了解法律的规定,熟悉有关纪律和正确行为,遵守法
律而非仅仅满足自己的需要。

3、认识家庭管理:认识父母,自觉遵守父母和老师的管理,领会家庭
的和谐。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情景创设,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道德情景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游戏教学法:创设游戏场景,让学生利用游戏特质,体验道德的内容。

3、讲故事教学法:通过传统或当代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们去思考道德命题。

四、教学活动
1、设想问题:就一个具体的道德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联想,思考道
德文化内涵。

2、情境分析:让学生根据剧情情节及其情境,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

3、操练练习: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相关问题,加深印象,牢记道德行为。

4、故事欣赏:听老师讲故事,学生回答问题,让道德文明在学生的心中深植积淀。

五、评估和反思
1、评价形式:主观题装档,提问调查,结对讨论,小组表演让学生等在体系内多元化的发挥自我。

2、反思总结:通过每次的活动及任务,让学生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出本次课堂学习的感悟与心得体会。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名称: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相应的规则和道德;理解“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有礼貌、有爱心”是我们的行为准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律的意识,懂得遵守规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尊重他人;培养学生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彼此之间的友爱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困难解决2.有公德心3.爱校爱国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有礼貌、有爱心的行为准则;难点:培养学生爱校爱国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通过介绍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道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道法的兴趣。

2.学习活动(1)困难解决向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到困难如何克服的重要性和团结合作的意义,引导学生珍惜友情,尊重他人。

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2)有公德心通过故事、视频或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公德心的表现,如让座、守规矩等。

然后让学生自己分组表演相关情景,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公德心。

(3)爱校爱国向学生介绍学校的一些标志和校园风景,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通过教师的辅导,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校之情。

再通过课堂签名、校园环境的整洁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爱校爱国的活动中。

3.教学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有礼貌、有爱心和爱校爱国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演绎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表现。

五、教学手段1.故事、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2.对话、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手段;3.表扬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1.教师应在前期精心设计好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2.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的教学反馈;3.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XXXXXX一、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课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主题活动和游戏为载体,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时间可以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连接中单性的延展;评价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本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活动是教和学的共同的中介。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的只讲教材,儿童更多地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研究。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班级集体,研究勤奋。

但很多孩子在家里被家人过分溺爱,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不良气,部分同学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而做,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

在新学期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惯。

三、整体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XXX敬长、爱集体、爱家长、爱祖国。

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惯: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惯。

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

了解有关祖国的初步知识。

过程与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

人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全集

人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全集

人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全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与法治常识,包括个人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与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法治意识,增强其在面对实际情境时能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一部分是我们的教学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阶段,一年级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阶段。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将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他们理解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我们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分享玩具、排队等候等日常行为,引导学生理解并实践公正、公平和友善等基本的道德准则。

此外我们还将结合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如尊重长辈、爱护公物等,使学生对这些基本道德概念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段落内容:《人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全集》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的塑造还处于关键的形成时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通过讲述世界各地的故事、介绍不同文化习俗,让学生认识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培养他们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学习计划【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学习计划【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学习计划【新教材】研究目标1. 了解《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2. 掌握小学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研究计划本学期的研究计划将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需求制定,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单元:关爱他人- 研究目标: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同学间的友爱和互助精神。

课时安排:- 第一课:我们要互相关爱- 第二课: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情- 第三课:尊敬师长,关爱父母- 第四课:与同学和睦相处第二单元:和谐家庭- 研究目标:理解和谐家庭的重要性,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

课时安排:- 第一课:尊重父母,爱护兄弟姐妹- 第二课:参与家务劳动- 第三课:礼貌待人,和睦相处- 第四课:和谐家庭的标准和好处第三单元:公共秩序- 研究目标:了解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树立爱护集体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第一课:社区秩序的重要性- 第二课:走斑马线,遵守交通规则- 第三课: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 第四课:珍惜公物和环境第四单元:文明礼仪- 研究目标:了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社交惯。

课时安排:- 第一课:基本礼仪的规范- 第二课:文明用语,礼貌待人- 第三课:尊敬教师,友爱同学- 第四课:参与公益活动研究评估研究过程中,将安排小测验、课堂互动和研究笔记等方式进行研究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辅导。

总结本学期的研究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通过研究《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关爱他人、和谐家庭、公共秩序和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惯,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以上为《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学习计划的大致安排,具体的教学细节和方法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人民教育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民教育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民教育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国家观念,懂得遵纪守法,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起
1. 《我们一家》
2. 《我爱你,中国》
第二单元:我们的朋友
1. 《团结友爱》
2. 《尊重他人》
第三单元:我们的学习
1. 《我爱学习》
2. 《遵守规则》
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
1. 《保护自己》
2. 《安全第一》
三、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
每单元安排2课时,共8课时。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书写态度等。

3.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测试,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人民教育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2. 辅助材料:相关文章、视频、图片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起》
第3-4周:第二单元《我们的朋友》
第5-6周:第三单元《我们的学习》
第7-8周: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
八、教学总结
本学期结束后,对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学期的教学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人民教育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书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书

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计划书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和道德品质。

2. 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促使学生形成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依法行为能力和法律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涵盖以下内容:1. 《我们要做文明小学生》- 学会礼貌用语和基本礼仪规范- 培养卫生惯和环保意识- 培养合理饮食和锻炼的惯2. 《我们要讲道理》- 研究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和宽容包容意识-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3. 《我们要遵纪守法》- 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研究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原则- 培养学生的守法观念和依法行为意识4. 《生活中的法制故事》- 讲述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和故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和理解-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纠纷和冲突,并找到合理解决办法- 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观念和法律意识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

2. 小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促进学生的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记忆效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等,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估: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深度。

3. 考试评估:定期进行形式考试,检测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课本:《统编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 教学工具: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六、教学安排具体的教学安排详见下表:七、教学反思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反思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计划课程名称: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了解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学会遵守和实践。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合作意识、互助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第一课:什么是道德-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道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生活中的一些道德问题,如尊老爱幼、讲诚信等。

第二课:小学生的道德规范-学习小学生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如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等。

-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

第三课:责任与团队合作-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互相帮助,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

第四课:关爱他人-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关爱行动,如走访养老院、帮助弱势群体等。

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2.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责任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情感。

教学活动:1.观看相关视频,讨论其中的道德问题,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2.进行小组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加关爱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评价方式:1.学习成绩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学习成绩评价。

2.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外关爱他人的表现及团队合作成绩等。

教学计划制定依据:1.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 《人教版一年级道法下册教材》教学计划制定时间:2022年10月教学计划制定人:XXX老师教学计划总结与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识不准确,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不够强等问题。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多组织类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指导思想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适应和训练,绝大多数孩子适应了校园新生活,大部分基本养成了学习习惯,且识字量和语言表达能力进步明显,大部分孩子都具有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信任老师等的基本特点,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注意力集中时间仍是10分钟左右,很难做到一节课专心听讲,部分学生好习惯缺失。

三、教材分析(一)整体分析1.教育主题:养成好习惯。

一年级下册是在“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习惯,是一个整体的视角。

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的自我启航。

遵循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儿童与伙伴。

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期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状态。

“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2024年春学期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2024年春学期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年级下册2024.022024年春学期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附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全班4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23人。

一年级小朋友年龄较小,活泼可爱,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包括“我的好习惯”、“我和大自然”、“我爱我家”、“我们在一起”四个单元。

其中“我的好习惯”单元有4个教学内容:1 我们爱整洁,2 我们有精神,3 我不拖拉,4 不做“小马虎”。

“我和大自然”单元有4个教学内容:5 风儿轻轻吹,6 花儿草儿真美丽,7 可爱的动物,8 大自然,谢谢您。

“我爱我家”单元有4个教学内容:9 我和我的家,10 家人的爱,11 让我自己来整理,12 干点家务活。

“我们在一起”单元有4个教学内容:13 我想和你们一起玩,14 请帮我一下吧,15 分享真快乐,16 大家一起来。

总计16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我的好习惯”单元由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和第4课《不做“小马虎”》组成。

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应养成的基本习惯而设计。

前两课侧重从外在基本文明形象的塑造到内在精神气质的培养,后两课针对学生在这一时期普遍存在的作业拖拉、做事马虎等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

“我和大自然”单元由第5课《风儿轻轻吹》、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第7课《可爱的动物》和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四课组成。

本单元利用温暖的春季这个时间点,鼓励学生多到室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包括亲近来自大自然的风、动植物等,建立其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本单元包括对身边植物的了解与欣赏,以及在与植物共处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对自己身边常见动物的观察与接触,以及自己与动物共在、共处时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人教版)目标和目的本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培养遵守法律、遵守规则的主动意识。

教学内容1. 社会公德- 认识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学会礼貌用语和礼貌行为- 发扬爱护公共环境的精神2. 个人品德- 学会诚实守信、正直- 学会守时、勤劳- 学会关心他人、团结合作- 学会关心弱势群体,传递友善和温暖3. 安全常识- 研究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基本安全知识- 学会预防意外事故、遵守交通规则- 研究正确处理遇到的危险情况4. 法治观念-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了解维护法律权益的重要性- 研究解决日常纠纷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和活动1. 课堂教学:通过讲解、示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通过互动体验,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在娱乐中研究,增加他们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教学评价1. 日常观察: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言行举止等,及时记录和评估他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

2. 组织活动评价:对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3. 随堂测验:定期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验,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课件、教具和素材,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教学周期安排在本学期内,安排每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每节课时约为40分钟,共计15周。

教学效果评估在学期末,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估,了解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掌握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有特殊情况或特殊需求的学生,教师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别辅导计划,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作者:————————————————————————————————日期:2017春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望湖小学秦传文一、指导思想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文化与道德教育,和谐发展”,切实推进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二、班级基本情况本班共有学生6 名,男生3人,女生3 人,孩子们都热爱学校,热爱班级,学习积极性高,能听老师的话。

但也有部分孩子自我约束能力极差,良好的生活习惯差,对新的生活的方式没有经验,因此,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势在必行。

三教学目标1、“适应新生活”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2、“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

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

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四、教学重难点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

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

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

“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五、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内容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

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

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

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

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

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其中有道德价值的东西,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

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正是在这种反刍与回味中呈现的。

教材中也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包括表演、游戏、制作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

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着用心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主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

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是经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的,是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

由上可见,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对更美好的未来的憧憬。

对儿童当下生活的指导,也不是与过去与未来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为了儿童道德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

而未来总是出现在当下的话语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

就这样,道德的意义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出来。

在活动中领悟生活是日常的,是很难完全按照计划生成的。

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

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

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首先,低年段儿童还没有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

教育中的现场活动体验,更多是对儿童道德敏感性的培养。

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

例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这样真精神》,第6课的《走,看花看草去》,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快乐》,第11课的《送“小伙伴”回家》,第12课的《再来学一招》,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5课的《快乐地分享》,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其次,道德在生活中的内隐性存在,使身在其中的人形成道德无意识状态,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而在某些特殊情境下,如道德两难情境、紧急情境和任务驱动的情境下,道德意义与价值则更容易显现出来。

教育体验活动往往会设计上述比较典型的情境,向学生再现这种道德存在状态,并对其进行现场引导。

这种体验活动能够产生教育的效果,如本册教材第2课的《我们天天有精神》,第8课的《大自然中的礼物》《大自然中的快乐》《大自然的语言》,第10课的《家人的爱藏在哪里》《相亲相爱一家人》《肩头上的爱》,第12课的《干点家务很不错》,第13课的《大家一起欢乐多》,第16课的《有人帮,不一样》等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意图。

最后,在特殊现实生活情境中所需要的包含道德原则的实践智慧,如逃生、救护等,虽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教育的现场活动体验,在某种意义上却起到提前准备的作用。

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学生学会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避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

如第5课的《风儿的“脾气”》中“台风中的自我保护”,第6课的《花草面前要小心》,第7课的《别让自己受伤害》,第14课的《我要求助吗》等中提到的危险情境等。

榜样学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

这不仅是因为榜样如镜子一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还因为榜样有示范作用,有引起人模仿的驱动力。

实际上,榜样学习是21世纪课程改革前中国德育最常用的道德教育方式。

无数榜样故事,承载着人类精神,并将其代代传承,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中国包括尧、舜、禹传说在内的各种榜样人物形象等,都是推动人类精神前进的动力。

榜样,不论真实与虚拟,都可以成为人类自我激励的源泉。

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因而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

但是,在以前的榜样教育中,的确存在着问题: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强调模仿、忽视反思等。

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依然将榜样学习作为低年段儿童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六、具体措施本册教材中的榜样学习方式,一是体现在大量的绘本故事中,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到学校只向教师学习的观念。

如第1课的《镜子里的我》《保持整洁有办法》,第4课的《怎样才能不马虎》环节,就突出同学间的示范与相互学习。

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更是以一个主题单元的方式,强调与身边的人共在、乐群、分享、互助和共同进步的教育理念。

批判反思批判反思是道德理性的基本能力,它使人能够在现实情境中有向善的姿态与可能。

依据批判与反思的对象,批判反思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核心是对某种“道德权威”的超越,如成人(特别是家长及行业)权威,他人(主要指同龄人)权威、习俗(包括法律、法规)权威等。

作为道德学习方式的批判反思,除了指向外在的道德权威的超越外,也是一种道德生活的方式,主要指明辨是非善恶,依据善的原则进行的自我批判与反思,即荀子所讲的“日参省乎己”。

对低年段儿童而言,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自我批判与反思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教材中,批判反思的道德学习方式非常普遍。

例如,在榜样学习中,实际上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含着反思与批判的引导。

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引导学生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言行观念与标准。

在辨析环节,一年级下册特别强调教师要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除教材上的范例外,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出示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其进行批判反思。

这一思路贯穿低年段教材,本册中从第一单元开始,很多课都体现着这一思路七、教学进度周次起讫时间具体教学内容作业及准备备注1 2.12-2.19安全教育及思想教育2 2.20-2.26第1课、我们爱整洁3 2.27-3.5第2课我们有精神4 3.6-3.12第3课我不拖拉5 3.13-3.19第4课不做“小马虎”6 3.20-3.26第5课风啊轻轻吹7 3.27-4.2第6课花儿草儿真美丽8 4.3-4.9第7课可爱的动物9 4.10-4.16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10 4.17-4.23第9课我和我的家11 4.24-4.30期中考试12 5.1-5.7第10课家人的爱13 5.8-5.14第11课让我们自己来整理14 5.15-5.21第12课干点家务活15 5.22-5.28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16 5.29-6.4第14课请帮我一下吧17 6.5-6.11第15课分享真快乐18 6.12-6.18第16课大家一起来19 6.19-6.25期末复习20 6.26-7.2期末考试21 7.3-放暑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