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

合集下载

优秀教学课例范文(共16篇)

优秀教学课例范文(共16篇)

优秀教学课例范文(共16篇)篇1:乡愁优秀课例乡愁优秀课例《乡愁》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

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具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3、深刻理解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课前3分钟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

二、简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50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三、指导朗诵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3、划分诗的节奏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的外在体现,“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课后习题三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生边小声试读边快速标出朗读节奏,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5、指名朗读四、分析、解读本诗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台湾的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篇2:《on the farm》教学课例一、教学内容初中英语第三册Lesson29.《on the farm》.二、建议思考的问题(1)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2)如何在课堂上让人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3)如何体现评价对学生的积极促进作用?三、课例描述师:Let’s do some warming activities and sing a song. (教师和学生一起边唱歌边随着节奏做动作)师:Let’s go on the duty report.(自评:在我国抗击非典的严重时期,全国上下共同关注的情况下,我在课堂中引进了关于非典“SARS”的值日报告。

整体课例设计怎么写

整体课例设计怎么写

整体课例设计怎么写
整体课例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希望通过这堂课达到什么效果。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规划。

3. 准备教学资源:根据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案例、软件等。

4.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5. 制定评估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 编写教学方案:将以上内容整理成一份完整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评估标准等。

7. 试讲与调整:在正式上课前,进行试讲,根据试讲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8. 实施教学:按照调整后的教学方案进行正式教学。

9. 评估与反馈:在教学结束后,根据评估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便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

10. 总结与反思: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3篇)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目标,我校开展了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执教的《秋天的雨》一课,得到了教研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现将教学设计及反思如下。

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秋天的优美词句。

(2)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秋天的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如“黄黄的”、“红红的”等,让学生初步感受秋天的色彩。

(3)品读课文,体会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等,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感受秋天的美丽。

(4)拓展延伸,提高素养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秋天的美景,如落叶、果实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魅力。

(5)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热爱大自然。

4.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品味、想象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例分析怎么写模板

课例分析怎么写模板

课例分析怎么写模板
一、引言
引言部分是课例分析的开场白,可以用来介绍课例的背景和目的。

在这部分中,可以简要概括课例的主题并说明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以吸引读者的兴趣。

二、课例概述
在课例概述中,需要对课例进行基本信息的介绍,包括课例的名称、来源、作者、出处等。

同时,还可以简要介绍课例的背景和设置,以帮助读者对课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三、分析方法论
在分析方法论部分,需要说明选取的具体分析方法以及实施的步骤。

可以从不
同的维度进行分析,比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学生反应等,以揭示课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还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对课例进行解读和评价。

四、分析结果
在分析结果部分,需要详细阐述对课例的分析结果。

可以针对不同的分析维度
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具体事例和数据进行论证。

对于课例的优点,要详细说明其具体表现和对教学效果的贡献;对于课例的不足,要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方案。

五、讨论与总结
在讨论与总结部分,可以对课例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可以分析课例的
优劣势,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同时,还可以对分析过程中的方法和理论进行评价和反思,探讨分析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结论
课例分析模板的写作需要遵循以上的基本结构和内容要求。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删减,以保证文档的清晰和逻辑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文档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规范,确保文档的质量和可读性。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什么是教学课例?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课例就是教学设计,有的人认为就是教学案例,有的人认为是教学随笔,再等等,其实不然。

那究竟什么才是教学课例呢?一、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别1、教学课例课例,也就是课堂教学实录,或课堂教学纪实,它是真实纪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文体。

反映的课堂教学是全景式的。

作者听了一堂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听后感触较深,认为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某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有总结推广的价值;或者作者自己上了一堂课,对教学改革有了切身的体会,想总结交流一下,于是根据录音录像或者记录稿,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措施等加以整理写出来,并适当加上评析说明,这就形成了一篇课堂教学的纪实性文章,即课例。

课例是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设计。

它是课前的一个准备。

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

3、教学案例把教学的内容实例和教学设计意图表现出来就行了。

这个例指的是教的内容的“例”,而不是以这堂课作为例。

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的。

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它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

二、撰写简述1、课例的撰写课例撰写一般分三部分,引言、教学过程实录和总评。

课例的中心观点是通过文章的引言和总评来阐述的,引言和总评的写法同一般文章一样。

教学过程实录部分是重点,要写具体翔实。

实录部分根据表达方式又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叙述描写,可按“师”、“生”双边活动像戏剧剧本那样分段写出;二是概述说明,类似于戏剧的舞台说明,用圆括号注明,主要写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活动,包括板书、演示、书写、课堂氛围等;三是评析部分,一般单列一段,用方括号注明。

什么是课例

什么是课例

什么是课例鉴于与教师常常混淆的几个相关概念,有必要首先在几个名称中划出边界。

我们可以用“负的方法”(即不是什么)与“正的方法”(即是什么)相结合的方式对课例内涵进行阐释。

(1)课例不等于案例研究或教学案例课例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指导思想与方法论都是一致的,皆为行动研究的形式,重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育实践。

区别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与对象方面,案例研究关注的是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教育教学问题、管理问题、德育问题,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师生的关系等等;而课例研究范围更窄,关注师生的学科教学现象与问题。

(2)课例研究不是“教案”或“教案设计”课例研究不是教案与教学设计,而是真实教学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它生动、具体地描述了课堂上教师创造的欢乐与两难的困惑,记录教学观念与行为转变的心路历程,并从多角度作出理性的阐释。

总的来看案例研究均是围绕一个具体的对象(即问题)展开的;课例研究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实录式的,也可以是一事一议式的,与教案相比有了很多的区别。

它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实践,它是教师自己在做中学习提高的过程;与一般的教案相比,课例更注重研究问题的典型性和研究策略的适切性。

一句话,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因此,课例研究是发展性和生成性的研究,而不是教师预设的“教案”。

(3)课例是一种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例子课例研究是展示教师对一节课改进与发展的活动过程;课例是研究的载体和主要内容,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

这个实例中包括教师团队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一系列研讨,以及对教学问题和教学策略的再现与反思。

这里的“课”不是只有短短的三四十分钟,而是围绕三四十分钟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活动。

说“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

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什么是课例

什么是课例

什么是课例实践智慧及缄默知识的载体,人们对课例的认知也存在着层次性的差异,第一个层次是发现课例,找到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情境;第二个层次的反思,重点在于寻找课堂教学情境后面的经验与策略;第三个层次则是更为深刻的对教育教学经验与策略的理论解读,领会隐含于情境和经验后面的“理论”或“观念”。

将课例分为情境型课例、经验型课例和理论型课例,对应了课例研究的三个层次,深化了我们对课例内在结构的认识,便于广大教师理解和学习。

(三)按课例的呈现形式分类按呈现形式,课例可以分为文本课例和多媒体课例两种类型。

1、文本课例是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含教育理论、教育智慧,反映教育问题的课堂教学事件。

它类似一个完整的故事,有背景、情节、问题、冲突及活动的方式和结果,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反映真实的课堂情景以及教育和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2、多媒体课例早期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录像带分析,后来在文本课例和录像带分析的基础上,出现了融合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录像、声音、音乐等传统表现媒体的多媒体,通过它可以丰富而直观的表现课堂。

多媒体课例又有固定型、生成型、智能型等多种类型。

四、课例的结构(一)课例的基本结构1、标题。

一般地说,课例有两种确定标题的方式:一是用事件定标题,突出事件;二是用主题定标题,反映课例的主题。

2、教学背景。

关于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校、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

3、基本教学过程。

在观察、记录和实录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描述,可以引用教师学生的言语;要求突出中心思想。

4、建议讨论的问题。

在假定用该教材来进行教学的前提之下,执教者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即课例作者要突出的中心问题;要求问题系统而具体。

5、教学注释。

为使用课例来学习、教学的人员提供指南性的分析,针对课例所提供的背景对一些教育教学问题(可能是教学法的或学科的)提出可能的解决策略,基础是理论框架和课堂观察结果以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的课后调查结果,归纳推理居多,可以扩展到应用它来进行培训时(可能)要解决的问题;要求条理清晰,立论有依据,证据充分。

教学课例和教案的关系

教学课例和教案的关系

教学课例和教案的关系教学课例和教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课例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具体案例或示范,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

而教案则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准备。

本文将从教学课例和教案的定义、关系以及设计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课例和教案的定义。

教学课例是指教学中所使用的具体案例或示范。

它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时使用的具体例子,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进行的实际操作。

教学课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学课例可以是教师自己设计的,也可以是从教材、教学资源库或其他教学资料中获取的。

教案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

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指导,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产物,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准备。

二、教学课例和教案的关系。

教学课例和教案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准备,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指导的重要工具。

而教学课例则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是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具体案例或示范。

教学课例和教案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设计—实践”来描述,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而教学课例是教学活动的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教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具体的教学课例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因此,教学课例和教案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三、教学课例和教案的设计与应用。

教学课例和教案的设计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设计教学课例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或示范,并进行适当的设计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什么是课例?

什么是课例?

一、课例的基本涵义涵义:“课例”即课堂教学案例,它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

一个课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可从以下方面认识:(一)课例与教学实践相关(二)课例和教师职业责任相关(三)课例蕴涵了教学问题的复杂性二、课例的价值(一)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二)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三)教学理论的故乡三、课例的类型(一)按课例的内容或主题分类1、意外式课例1)界定:这是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又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的课例2)特点:出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问题格外集中,矛盾十分突出;故事情节不复杂,但能使人由小见大、深受启示。

案例1:敏事慎言,和谐处理突发事件1.引言工作快三个年头了,我一直在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技巧地应对课堂上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往往发生在那些通常被老师们认为是差生的学生身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处于劣势,得不到老师的注意和关心。

他们有时希望通过别的方式来引起别人的关注,而课堂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他们时而想表现一下的地方。

对于这些事件,是置之不理,还是大声斥责?其实这两种方法可能都会有损老师的形象,使课堂限于抑或散漫抑或紧张的氛围。

所以敏事慎言,和谐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显得尤其重要。

2.背景这是仿佛每位老师都深感头疼的一个学生。

他——陆某,问题接踵而来,一个个暴露。

学习上各科常挂“红灯”,常规执行上班级扣分总少不了他的份。

他总是上课了才翻学习用品,下课了在教室里你追我赶的肯定有他。

至于作业,不做、少做、乱做或抄袭是他的家常便饭。

他成了老师们眼中的“差生”代表。

和很多后进生一样,陆某还是个很倔强的孩子。

老师对他的批评训斥,很容易让他产生强烈叛逆对抗的情绪。

3.问题的出现与解决一次英语课上,一个同学在讲台前做free-talk时,陆某很是亢奋,交头接耳,不断和后座位的同学讲话,我很是生气,就把他喊了起来,我正准备训斥他,不料他先开口狡辩:“老师,我没讲话!”我突然意识到在课堂这个特殊的场合下,如果当众批评他,可能他会狡辩得更厉害,敌对情绪会很严重,而且这样也会影响整个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

1什么是课例

1什么是课例
动态的 的探究过程。课例本身可以根据后续研究
的发展不断扩充或删减、修改或润色。
7. 为何要做课例研究?
(1)面对教学,共同分享 • 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需要通过课例加 以传递; • 同伴的经验可以通过课例让大家共享; • 教师“实践共同体” 活动借助课例的交流、探讨,变 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恒毅,一个高个子男孩,各科成绩都令人担忧, 突现
这次竟然在期末书面报告上提出相当成熟的见
解,显出惊人的进步。
事实上,恒毅必须保持一定的成绩水平,才 交代这个孩子
能获得奖学金,并且推荐至高中免费就读。这 的背景(家境清
对家境清贫、单亲家庭抚养的恒毅,可说是升 贫、成绩是重要
学的重要渠道。
升学渠道)
罗老师一向关心恒毅的学习情形,不过总找
合并或修改主题。分组报告外,每个学生在学期
结束前,都要交期末的书面报告,撰写个人学习
心得。罗老师特别强调,对于这份个人的书面报
告,她唯一的要求是,不得抄袭或剽窃别人的作
品,也绝对不可以请人代写。
在学期结束前几天,同学们都按时交了作业。 情节发生了,
罗老师一份份地评阅报告,突然感到喜出望外: 一个孩子成绩的
每学期的平常考查,罗老师都会指定学生做两 交代学生学习
次分组报告。报告的主题及内容,可以自行挑选, 《公民》的学科背
举凡报章杂志的取材范围。
作报告的成员,由三至五人事先登记,选出组
长并确实分工。分组报告的评分,罗老师的原则 学习的规则,也
不到合适的时机,来深入和他详谈。想和他的
母亲谈,也因为她到处打工,没空前来学校交
换意见而作罢。有了这份“与众不同”的担忧
老师的开怀
,看到恒毅的杰出作品,令罗老师十分开怀。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

什么是教学课例什么是教学课例?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课例就是教学设计,有的人认为就是教学案例,有的人认为是教学随笔,再等等,其实不然。

那究竟什么才是教学课例呢?一、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别1、教学课例课例,也就是课堂教学实录,或课堂教学纪实,它是真实纪录教师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种实用文体。

反映的课堂教学是全景式的。

作者听了一堂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听后感触较深,认为这堂课较好地体现了某一种教育教学思想,有总结推广的价值;或者作者自己上了一堂课,对教学改革有了切身的体会,想总结交流一下,于是根据录音录像或者记录稿,把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方法措施等加以整理写出来,并适当加上评析说明,这就形成了一篇课堂教学的纪实性文章,即课例。

课例是教师研究课堂、改进教学、促动专业发展的最佳载体之一。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案、学案、评价方式,甚至学生问题的设计。

它是课前的一个准备。

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对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教学设计是以分析教学需求为基础,以确立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为目的的。

3、教学案例把教学的内容实例和教学设计意图表现出来就行了。

这个例指的是教的内容的“例”,而不是以这堂课作为例。

一般是用来交流或者是自我经验积累的。

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它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就是生动的故事加精彩的点评。

二、撰写简述1、课例的撰写课例撰写一般分三部分,引言、教学过程实录和总评。

课例的中心观点是通过文章的引言和总评来阐述的,引言和总评的写法同一般文章一样。

教学过程实录部分是重点,要写具体翔实。

实录部分根据表达方式又能够分成三类:一是叙述描写,可按“师”、“生”双边活动像戏剧剧本那样分段写出;二是概述说明,类似于戏剧的舞台说明,用圆括号注明,主要写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活动,包括板书、演示、书写、课堂氛围等;三是评析部分,一般单列一段,用方括号注明。

课堂教学实践课例(3篇)

课堂教学实践课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实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本文以小学语文《秋天的雨》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了解秋天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秋天有哪些特点吗?”(学生回答)接着,教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要求:“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朗读)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纠正学生的字音错误。

3. 字词教学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如:“落叶”、“飘落”、“丰收”等。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学会书写生字词。

4. 分段阅读,合作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要求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合作探究后,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5. 深入阅读,品味优美语句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她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等。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的意境,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分析(3篇)

教研活动优秀课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校定期组织教研活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参加了某教师的一节语文课例,通过观察、记录和反思,对这节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下是对这节课的优秀课例分析。

二、课例简介本次教研活动选取的课例是某教师执教的《背影》一课。

该课例以“背影”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悟情感,激发学生对父爱的思考。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优秀课例分析1. 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在本次课例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通过品味文字,感悟父爱,培养亲情观念。

在课堂上,教师围绕这一目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背影描写,体会父爱的伟大。

同时,教师针对背影描写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父爱的内涵。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再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分析背影描写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背影描写中的细节,体会父爱的伟大。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本次课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分析背影描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总结背影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 教学评价客观公正,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本次课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客观公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在讨论父爱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

5. 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氛围活跃在本次课例中,教师的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氛围活跃。

关于数学文化的课例

关于数学文化的课例

关于数学文化的课例
1. 数学历史,可以通过介绍古代数学家如欧几里德、毕达哥拉
斯等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
数学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数学艺术,介绍数学与艺术的结合,如黄金分割、透视原理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在艺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3. 数学民间传统,可以介绍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民间传统,如古
代数学游戏、数学谜题等,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感受数学在日常
生活中的趣味和实用性。

4. 数学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如逻辑推理、问题解决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5. 数学符号与符号文化,介绍不同数学符号的起源和演变,以
及数学符号在不同文化中的特殊含义,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背后的
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课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和探索。

同时,也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
养他们对数学的跨学科认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张德计金口诀课例

张德计金口诀课例

张德计金口诀课例张德计金口诀是一种适用于中小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

在以下的例子中,我将展示张德计金口诀在数学和英语方面的应用。

例1:数学金口诀数学是一门需要记忆和计算的学科,而张德计金口诀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记住一些常见的数学知识点。

例如,我们可以用张德计金口诀来记忆九九乘法表。

我们知道,九九乘法表是从1乘到9对应的乘积表。

我们可以用张德计金口诀来帮助我们记忆九九乘法表的规律。

首先,我们可以用“张”代表9,用“德”代表8,用“计”代表7,用“金”代表6。

接下来,我们可以用口诀来帮助我们记忆乘法表的规律:张与德相交为72,张与计相乘为63,张与金相乘为54。

这样,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记住九九乘法表中9乘8、9乘7和9乘6的结果。

通过张德计金口诀,学生们可以更快地记忆乘法表的结果,从而在数学考试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2:英语金口诀除了数学,张德计金口诀也可以在英语学习中发挥作用。

在英语语法学习中,例如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我们可以利用张德计金口诀来记忆不同的规则。

以动词的时态为例,我们可以用张德计金口诀的方法来记忆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规律。

我们可以用“张”代表以辅音字母结尾的动词变为过去式时,需要在词尾加上“ed”;用“德”代表以“e”结尾的动词变为过去式时,只需在词尾加上“d”;用“计”代表以“y”结尾的动词变为过去式时,需要把“y”变成“i”,再加上“ed”;用“金”代表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变化,这些动词没有统一的规则。

通过张德计金口诀的方法,学生们可以更轻松地记忆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律,从而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使用英语。

结语:张德计金口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掌握知识点。

通过在数学和英语学科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看到张德计金口诀的效果。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张德计金口诀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科和知识点。

对于不同的学科和知识领域,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什么是课例

什么是课例

什么是课例
一、什么是课例
1、课例的定义
课例又叫教学课例。

一般对课例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其一:“课例”是一节具有示范性的课。

其二:以一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

规范一点说,课例是什么: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

2、课例与几种常见教育文体的比较
第一、课例与论文的比较。

第二、课例与教学设计的比较。

第三、课例与教学实录的比较。

第四、课例与教学案例的比较。

课例以课为本,案例以课为引。

什么是“课例”,怎么写“课例”

什么是“课例”,怎么写“课例”

什么是“课例”,怎么写“课例”一、“课例”是什么?简来说之,课例就是以一节课作为研究对象实行解剖分析,从教学规律上得出一些有教者个性色彩的结论。

具体来说,就是写给教师同行看的自己是如何上这节课的,它是以教学设计者为叙述者,把自己上这节课的背景、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和结果等方面平实的加以描绘和反思,让观者一起体验教者的成功和和不足,达到产生借鉴和启发的作用。

二、“课例”的性质?课例的撰写属于“叙事研究”的范畴,它是从西方引进的“质的研究”的具体体现,是当前最流行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不强调一般性的规律性的概括和总结,着力于特殊性的个性的,能给人启发的细节和过程,和我们平时的研究不太相同。

三、“课例”的特点课例的撰写,关键词是“叙事”,其实就是教师的教学故事。

其特点为典型性、研究性和启发性。

它在于对教者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深度挖掘,有教者的思考、有教者的情感、有学生的互动、甚至有听者的反馈或争论。

它给观者一种真实的“现场感”,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像电影剧本是写给自己的教学设计,最多能让同科教师模仿或是借鉴;而课例则像电影作品,是写给所有学科的教师看的一个接近真实的“过程”或“故事”。

四、撰写课例的基本要求1.拟一个你课后总体感悟的标的性很明确的鲜活的课例题目。

如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学生‘设计’了课堂”、“一节没上完的好课”、“一节脱轨的公开课”等等。

它是你课前课后思考的总的概括,是写好课例成功的前提。

最好不要用“……的反思”等题目。

2.简要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状况。

教学内容为课题、课程标准、选用的教材、重难点内容,其中包括教材的分析和重难点如何突破的简要介绍,以及你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支撑,还能够告诉读者你上这节课的由来和思考等,不一而同。

学情状况包括你上这节课的(学生)受众的情况,即学情的特点,它对你这节课的设计有何影响,它是你的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考点之一。

3.正式的行文,是把你的思考、反思与教学实况结合起来叙写,以教者的思路为线索实行教学叙事。

综合实践课例

综合实践课例

一、课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课例以“探秘自然,感受生态之美”为主题,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户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自然之美,增强环保意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

-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户外调查。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户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课程内容1. 导入新课-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2. 观察与记录- 组织学生分组,选择校园内或周边的自然区域进行观察。

- 指导学生使用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动物、地形地貌等自然现象。

3. 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利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水质、土壤等环境指标的测定。

-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环境问题。

4. 案例分析- 介绍国内外生态保护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5.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环保宣传标语、制作环保手工艺品等。

- 通过比赛、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课程实施1. 时间安排- 课内时间:2课时- 课外时间:1课时(户外实践活动)2. 场地安排- 校园内或周边的自然区域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观察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4.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环保宣传资料等五、课程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 评估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创意作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文字变得漂亮点》课例
【课例背景】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其独特的实践性、连续性和前展性,其发展迅速,涉及的知识面广,软硬件的更新速度快,所有的这些都是传统的灌输教学法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照本宣科更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根据这一时代要求,我设计了以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一堂计算机辅助教学课,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个人感觉,任务要有趣,任务要具备实践性,任务要实用,任务要能与其他课程整合。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把文字变得漂亮点》,在学生掌握文章的输入与修改后进行学习,为下一单元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小报提供技术支持。

要求学生会设置字体、字号的大小,字体的颜色、文字的加粗和倾斜并把所学的技术应用到小报的美化上。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及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依据学生知识形成的特点,以任务驱动,树立了“两为主”、“两结合”、“一核心”的教育思想。

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学生基本上在教师布置的两个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地探索、研究式学习。

以学生动手操作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与学生之间交流,教师交流,形成知识相结合。

【教学实施】(第一次开课片段摘录)
㈠改变字体和字号
计算机中安装有很多种字体,大家可以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

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字号(即字的大小)。

比如将“国际儿童节”设置为不同字体和字号后,在屏幕上显示如图:
开始输入的文字一般是宋体五号字,如果要改变字体和字号,可以利用格式工具栏上的字体选择框和字号选择框。

例如:打开“小池”文件,将标题设为“黑体”,字号为“二号”
1、选取标题“小池”;
2、单击字体选择框右边的按钮,弹出字体列表;
3、将光标往下移动到“黑体”并单击鼠标;
4、单击字号选择框右边的按钮,弹出字号列表;
5、将光标往下移动到“二号”并单击鼠标,标题就变成黑体二号字了;
6、单击鼠标撤销选取。

㈡文字的加粗与倾斜
利用格式工具栏上的“加粗”按钮,可以将所选取的文字笔画加粗;用“倾斜”按钮,可以将所选取的文字倾斜。

例如:在“小池”文件中,将“泉眼无声惜细流”变成倾斜显示。

1、选取“泉眼无声惜细流”;
2、单击“倾斜”按钮,所选取的内容立即倾斜;
3、单击鼠标撤销选取。

如果重复上面的操作,可以取消倾斜显示。

“加粗”的操作方法、步骤与“倾斜”是一样的。

【教后反思】
这节课能否上好,我觉得学生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如果学生操作基础扎实,而且比较熟练的话,那对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教师不但可以流畅地按教学预设进行教学,而且可以把主要精力花在几个重点环节上。

相反,学生基础不牵固,不但新授内容无法实施,更会打乱原有的教学预设,使课堂教学成为旧知识的补习课。

对教材和教学方法要学会灵活处理。

一堂好的课不能按部就班地照书本进行。

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和处理。

内容太多的要进行必要删除;太少的进行必要的充实;要求太高的要适当放低。

对于这节课,我觉得对教材的处理还是恰当的,既把握了重点和难点,也照顾了学生实际操作水平。

学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主题往往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一个载体,教师尽量要通过有一定人文意义的、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的主题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做到了这点,对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我尽可能给学生找到适合低年级儿童心理特点的童话短文,短文拟人化,通俗易懂,学生更易于接近,明白从中的道理,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小熊过桥》和《小山羊》通过这些短文讲述了善待
朋友,广交朋友,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从小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的良好意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不足之处,练习对学生定位太高,有的没有输入完小短文,就没法进行文字修饰。

因此,我又在上同一节课时设置练习是针对短文,让学生对文字修改,学生表现很好,积极动手操作,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完成了这课的教学任务。

而且,学习劲头十足,真正的掌握了文字修饰的操作,作品是百花齐放,新颖,充满着大家的智慧和创造力,具备着的良好信息素养和潜力。

呈现了一个鲜活的课堂氛围,意犹未尽。

师生表现的是极佳的状态。

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逐层推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且在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认知、熟练操作。

学生有差异性,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

在教学中要善待每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发展,也体现出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是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门学科上都有进步,掌握信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再教实施】(第二次开课教学片段摘录)
一、导课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先请同学看两种修饰效果两段话,欣赏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你认为这两种修饰效果哪一种更漂亮、更吸引你?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效果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回答:字的大小、颜色、字体不同)第一种字的大小是一样的,而且显得不美观,呆板。

而第二种就不一样了,经过修饰以后,文档看起来重点突出,便于阅读。

你想不想让你的文档变得像这篇文档一样漂亮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怎样让文字变得更漂亮。

二、字体、字号
生:示范字体、字号的修饰。

根据刚才这位同学的步骤,完成以下练习(出示练习一):
1、题目和正文变成二号字,作者名变成四号字,注释文字变成四号字。

2、题目变成楷体,作者名变成仿宋体,正文和“注释”两个字变成隶书,注释文字变成楷体。

生:上机练习,设置字体字号。

提示:遇到问题时,老师给你们提供了4种求助方法:1、.从课本中寻找帮助;2、.可以向同学寻求帮助;3、.向教师提出问题;4、.通过帮助菜单来克服困难。

你可以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解决困难。

注意:字号分两种,一分等级,一分磅制。

等级(一号、二号)号越大,字越小;磅制时,磅越大,字就越大。

三、字形、颜色
请同学们利用格式工具栏里的其它按钮完成以下练习(出示练习二):
1、题目和正文加粗。

2、题目变成粉红色,作者名变成红色,正文变成蓝色,注释文字中的“学海无边,苦作舟”变成红色。

3、“注释”两字加底纹、边框,给注释文字中的“学海无边,苦作舟”加下划线。

生:上机练习。

提示:遇到困难了,我们可以通过课本、老师、同学之间共同克服困难。

四、利用菜单设置字符的格式设置字体、字号、字形,除利用快捷按钮之外,还可利用“菜单栏”来实现。

请同学们利用字体对话框来完成以上的两个练习。

五、找错误:同学们找出我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强调无论任何的文字修饰操作,它的前一个步骤都是选定操作。

【再反思】
一、学习目标要新,要有趣
好的信息技术课应寓教于乐,以实践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主轴。

例如:在讲授“怎样让文字变得更漂亮”首先出示《登鹤雀楼》的两种不同修饰效果的同一首诗,让学生进行对比、区分,在学生进行对比、区分的同时,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几个“?”号,为什么会这样呢?怎样才能让文字变得更漂亮呢?这样,出示目标的时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之成为他们学好这堂课的驱动力。

二、教学过程要始终具有实践性,能让学生充分动手
教师在课堂上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无为而无不为”、“要知此事躬行”,学习目标的完成要让学生乐意去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并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真正的
信息技术,并终生实用。

例如:在这堂课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从一开始,让学生自己操作来观察《登鹤雀楼》的两种不同修饰状态的同一首诗,到字体、字号的设置,从字形、颜色的搭配到利用菜单设置字符的格式的选择。

我都积极鼓动学生去操作,去体验,使他们能够在教中学,在学中乐,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和吸收了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三、要注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这主要体现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始终贯穿着学生独立操作和合作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了解了新事物,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理解运用。

比如在这堂课上,同学们的这一精神和意识就表现的不错,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细致的引导,学生们自己学习,相互协助,取得个人难以一下子取得的效果。

这表现在分组讨论、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上,通过师生之间的设疑与解惑,人机之间的理论与实际探索,以及生生之间分工协作,取长补短,使各小组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堂好课最起码的就是要实现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感悟,有收获,而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不仅如此,它还要求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真正掌握这门技术,拥有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为他们明天走向世界准备的最好的武器。

【存疑和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