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三 免疫印迹

合集下载

免疫印迹的原理和应用

免疫印迹的原理和应用

免疫印迹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也称为蛋白质印迹或蛋白免疫印迹,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它基于免疫学技术,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固相载体上,然后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最后使用化学发光或染色方法进行可视化。

免疫印迹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 蛋白质分离首先,样品中的蛋白质需要被分离开来,常用的方法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二维电泳等。

这些方法能够根据蛋白质的大小、电荷等物理性质将蛋白质分离成不同的带状图案。

1.2 转膜将分离后的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载体上,一般使用聚乙烯二烯基氟乙烯膜(PVDF)或硝酸纤维素膜(NC)等。

转膜的方法有湿式转膜和半干式转膜等,其中湿式转膜常用于蛋白质较大的情况,半干式转膜则适用于蛋白质较小的情况。

1.3 结合抗体将转膜后的蛋白质与特异性的抗体结合。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通过特异性结合目标蛋白质来实现分析和检测。

1.4 可视化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染色等方法将目标蛋白质可视化。

其中,化学发光方法常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而染色方法则常用于定性分析。

2. 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在科研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免疫印迹技术常见的应用领域:2.1 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能免疫印迹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

通过对不同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印迹分析,可以了解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以及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2.2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诊断中,免疫印迹技术常用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例如,可以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肿瘤标志物,以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疾病监测。

2.3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免疫印迹技术还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通过对蛋白质的印迹分析,可以了解不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揭示蛋白质通路和信号转导网络的机制。

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免疫印迹(WB)实验操作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一、试剂和溶液转印缓冲液:0.025M Tris base , 0.187 M 甘氨酸, 25%甲醇氨基黑溶液:0.1% 酸性黑10B 1×TBST:25mM Tris-HCl ( pH 8.0 ) , 0.2 M NaCl , 0.1%Tween 20 封闭液:TBST 配制的5%牛奶抗体稀释液:TBST 配制的5%牛奶显色系统:ECL 显色二、实验步骤1.电泳:将裂解液进行SDS-PAGE 电泳,80v,30 分钟,120v,90 分钟;2.转膜:PVDF 膜在甲醇中浸泡约30 秒左右,滤纸浸泡在转印缓冲液预湿,半干法转印到PVDF 膜上,10v,150 分钟;3.染色:氨基黑染色5 分钟,甲醇褪去背景色,观察条带;4.膜活化:将PVDF 膜置于甲醇活化1min,用纯水洗膜2 次后再用TBST 洗涤3 次;5.封闭:将膜条置于5%牛奶或2% BSA 中,室温混摇2h;6.一抗孵育:将待检抗体用3%牛奶或2% BSA 稀释到合适浓度(参照抗体说明书,根据客户预实验结果,稀释度上下浮动一个数量级都为正常),将膜放入对应的已稀释待检样品中,置4℃混摇孵育过夜;7.洗涤:取出膜放在TBST 中洗涤3×5min;8.二抗孵育:将膜取出放入稀释好的HRP 标记的二抗(参照二抗说明书进行稀释)中,室温混摇2h;9.洗涤:取出膜放在TBST 中洗涤3×5min;10.ECL 显色:将膜取出放入混匀的ECL 显色液中,孵育3min,将膜取出贴在有荧光角标的胶片上,迅速用保鲜膜包好;11.曝光:把底片放在暗盒中,根据荧光强度分别对X 光胶片作不同时间段的曝光,曝光结束后,将底片取出,1min 显影,30s 清洗,1min 定影,30s 清洗,晾干;12.结果分析:用扫描仪将曝光后的X 光胶片扫描,做后续结果分析。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

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生化技术。

由于免疫印迹具有SDS-PAGE 的高分辨力和固相免疫测定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现已成为蛋白分析的一种常规技术。

免疫印迹常用于鉴定某种蛋白,并能对蛋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蛋白质抽提a.实验对象为组织样品,取适量(250~500mg)新鲜组织样品或正确保存的组织样品,加1ml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总蛋白抽提试剂(或核蛋白抽提试剂),匀浆后抽提总蛋白(或核蛋白)。

b.实验对象为细胞样品,每份样品取1×106~1×107细胞,PBS清洗细胞,去PBS加0.1ml~1ml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总蛋白抽提试剂(或核蛋白抽提试剂)抽提总蛋白(或核蛋白)。

2.蛋白质定量:按KCTMBCA蛋白质定量试剂盒操作说明操作,测定样品浓度。

3.变性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电泳(SDS-PAGE)将准备好的样品液和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分别上样,标准加进第一个孔中,电泳分离蛋白。

4.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膜或PVDF膜按Bio-Rad蛋白转移装置说明组装滤纸凝胶纤维素夹层,30mA恒流条件下,4°C转移过夜。

5.膜的封闭和抗体孵育a.膜在5%BSA溶液中室温孵育1小时以封闭膜上的非特异结合。

b.封闭过的膜加入一级抗体室温孵育1.5小时,抗原抗体结合。

c.加入HRP标记的二级抗体以结合一级抗体及HRP标记的抗生物素抗体以结合分子量标准,室温孵育膜1小时。

加入HRP标记的GAPDH抗体可同时检测GAPDH含量。

6.结果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膜与化学发光底物孵育,经X胶片曝光显影。

图片扫描保存为电脑文件,并用ImageJ分析软件将图片上每个特异条带灰度值的数字化。

免疫印迹技术原理

免疫印迹技术原理

免疫印迹技术原理免疫印迹技术(Immunoassay)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目标物质的存在。

该技术基于生物学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生物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免疫印迹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制备免疫印迹材料、样品处理、免疫反应和检测四个步骤。

制备免疫印迹材料是免疫印迹技术的关键步骤。

通过将目标分子与功能单体(如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等)在适当条件下共聚合,形成具有空腔结构的免疫印迹材料。

在共聚合过程中,目标分子充当模板,功能单体围绕目标分子形成空腔,模板去除后形成与目标分子形状结构相匹配的免疫印迹材料。

样品处理是为了提取目标分子并与免疫印迹材料发生特异性结合。

样品处理包括样品的提取、纯化和预处理等步骤,确保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接着,免疫反应是将经过处理的样品与免疫印迹材料接触,使目标分子与免疫印迹材料中的空腔发生特异性结合。

在免疫反应过程中,目标分子与免疫印迹材料之间形成稳定的配对,非特异性结合物被洗脱,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检测是通过测定免疫反应后的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含量来实现。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光谱法、电化学法、质谱法等,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检测参数和仪器设备,实现目标分子的定量和定性检测。

免疫印迹技术在临床诊断中被广泛应用,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蛋白质、激素、药物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免疫印迹技术也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药物研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免疫印迹技术以其独特的原理和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药物研发和环境监测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免疫印迹技术将更加完善和普及,为人类健康和生活带来更多福祉。

免疫印迹实验原理

免疫印迹实验原理

免疫印迹实验原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免疫印迹实验原理。

你说这免疫印迹实验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侦探之旅!咱要找的就是那些隐藏在蛋白质世界里的“小秘密”。

想象一下啊,细胞就好比一个大仓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蛋白质。

而我们呢,就是要从这个大仓库里把我们感兴趣的特定蛋白质给揪出来。

这可不容易哦,就像在一堆沙子里找一粒特别的小石子儿。

首先呢,我们得把细胞里的蛋白质都给弄出来,这就像是把仓库里的东西都倒出来摊开。

然后呢,我们利用电泳这个神奇的手段,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啊、电荷啊等等特性,让它们排好队,各就各位。

这一步可太关键啦,就像把混乱的人群按照高矮胖瘦排好一样。

接下来,这些排好队的蛋白质就会被转移到一张膜上,就好像是把它们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这张膜就成了它们的新家啦。

然后呢,我们就派出我们的“秘密武器”——抗体!这抗体就像是一个个小侦探,专门去寻找我们指定的那个蛋白质。

抗体一旦找到了目标,就会紧紧地抱住它,绝不撒手。

最后,我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让这个结合的地方显现出来,哇,这不就找到了我们想要的那个蛋白质嘛!是不是很神奇呀!
你说这免疫印迹实验像不像一场刺激的游戏?我们就是游戏的玩家,要运用各种策略和技巧来找到最终的答案。

而且这个实验的用处可大啦!可以帮助我们检测疾病啊、研究蛋白质的功能啊等等。

所以啊,大家可别小瞧了这免疫印迹实验,它可是我们探索蛋白质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呢!它能让我们解开很多生命的奥秘,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怎么样,是不是对免疫印迹实验原理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啦?是不是也觉得它超级有趣呢?快去试试吧!。

实验报告三 免疫印迹

实验报告三  免疫印迹

实验三:免疫印迹1 原理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

不同的是,Western 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

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

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

目前,Western 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 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 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

本试验采用湿法转移。

免疫印迹用膜通常有硝酸纤维素膜和尼龙膜两种。

大多数应用前者。

本实验也用硝酸纤维素膜进行转移。

转移结束后,蛋白质的检测可分成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将膜同特异性抗体孵育数小时或过夜,然后将膜同可特异性识别上述抗体(一抗)的第二抗体(二抗)孵育,通常二抗连接有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等标记物。

目的蛋白可由该酶催化的显色反应在膜上形成有色产物加以检测。

本实验用的是酶标抗IgG,故不加一抗。

2 试剂与仪器2.1 试剂(所有试剂均供两组用)2.1.1 转移缓冲液Tris 3.025g甘氨酸14.413g甲醇20mL加蒸馏水约800mL,调pH至8.3,定容1000mL2.1.2 Tris缓冲盐溶液(TBS)Tris 2.42gNaCl 27.750g加蒸馏水约800mL,调pH至7.5,定容1000mL2.1.3 TTBSTBS 800mLTween-20 400μl2.1.4 封闭液及抗体稀释液脱脂奶粉0.3gTBS 100mL2.1.5 底物溶液二氨基联苯胺(DAB) 5.0mgTBS 18mLH2O220μl 临用前配2.1.6 丽春红总蛋白质染色液丽春红1g4%乙酸100mL2.1.7 5%小牛血清生理盐水小牛血清7.5mL0.85%生理盐水定容至150mL2.1.8 酶标抗IgG(1:1500)酶标抗IgG 0.1mL5%小牛血清生理盐水定容至150mL2.2 仪器夹心式电泳槽,电泳仪,硝酸纤维素膜,直径9cm培养皿,剪刀,镊子,刀片,微量移液枪,普通滤纸3 试验步骤3.1 SDS-PAGE电泳分离所需试剂、仪器以及分离步骤完全与实验六相同,故此处从略。

免疫印迹原理

免疫印迹原理

免疫印迹原理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其
原理基于蛋白质的免疫识别和特异性结合。

首先,需要通过SDS-PAGE电泳技术将待检测的蛋白质样品
进行分离。

然后,将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固相膜上,常用的固相膜有聚乙烯二醇(PVDF)和亚硝酸纤维素膜(NC)。

接下来,将蛋白质固定在固相膜上,并用非特异性蛋白质进行封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之后,将待检测的蛋白质与特异性的抗体结合,这些抗体通常是动物经免疫后制备的,可以识别并结合目标蛋白质。

接着,通过荧光素酶体(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或荧光染料等进行二级抗体的标记,以便识别和检测蛋白质-抗体结合。

这样,待检测的蛋白质可以通过相应的信号表现出来。

最后,通过相应的检测系统(如X射线胶片或成像仪),可
以观察到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带,其强度和位置可以用来定量分析目标蛋白质的表达量和大小。

总之,免疫印迹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识别和结合目标蛋白质的方法,并利用荧光素酶体或荧光染料等标记物进行检测,用以分析蛋白质的表达量和大小。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为疾病相关蛋白质的检测和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它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将待测蛋白质进行电泳分离,并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最终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标蛋白质在不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观察其变化情况,以深入了解该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二、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样本。

样本可以是细胞或组织。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A 细胞和B细胞作为样本,分别进行后续实验。

2. 蛋白质提取将A细胞和B细胞分别加入适量的细胞裂解缓冲液,通过离心等操作将细胞裂解并获取蛋白质提取物。

3. SDS-PAGE电泳分离将蛋白质提取物加入SDS-PAGE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

电泳时间和电压根据实验需要来确定。

4. 转膜将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

转膜可以通过湿法或半湿法等方法实现。

5. 阻断将转膜后的聚丙烯酰胺膜放入阻断液中,在室温下进行阻断。

阻断的目的是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6. 一抗处理将目标蛋白质的一抗加入到含有阻断液的培养皿中,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放置在一抗液中,进行一抗处理。

一抗的选择根据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来确定。

7. 洗涤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从一抗液中取出,进行洗涤。

洗涤的目的是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8. 二抗处理将与目标蛋白质一抗结合的二抗加入到含有阻断液的培养皿中,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放置在二抗液中,进行二抗处理。

9. 洗涤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从二抗液中取出,再次进行洗涤,确保清洗干净。

10. 显色将合适的显色剂加入到含有阻断液的培养皿中,将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放置在显色剂中,进行显色反应。

显色剂的选择根据实验需要和目标蛋白质的特性来确定。

11. 照相观察显色结果,并使用相机拍摄转膜的聚丙烯酰胺膜,记录实验结果。

三、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使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了A细胞和B细胞中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免疫印迹实验报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研究其功能和相互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探究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细胞或组织样本2. 细胞裂解液3. 蛋白质电泳样品缓冲液4. 聚丙烯酰胺凝胶5. 转印膜6. 蛋白质标记物7. 抗体8. 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方法:1. 提取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制备细胞裂解液。

2. 将蛋白质样品与电泳样品缓冲液混合,进行电泳分离。

3. 将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转印膜上。

4. 在转印膜上进行阻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5. 添加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6. 使用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检测抗体与蛋白质结合的信号。

7.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到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在细胞裂解液中,目标蛋白质呈现出明显的条带,证明其在细胞中存在且可被提取。

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目标蛋白质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组织样本中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我们发现其表达水平在不同组织中存在差异。

这可能与细胞功能的差异以及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调控有关。

2. 目标蛋白质在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对细胞或组织样本在不同发育阶段进行免疫印迹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目标蛋白质在细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与细胞分化、增殖以及功能转变等过程密切相关。

3. 目标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目标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通过添加不同抗体,我们可以检测到目标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的结合情况,揭示其在细胞信号传导和调控网络中的功能。

总结:免疫印迹实验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以及研究其功能和相互作用。

实验三 免疫印迹

实验三  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肠杆菌重组蛋白1. 背景印迹法(blotting)是指将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上,而后利用相应的探测反应来检测样品的一种方法。

1975年,Southern建立了将DNA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并利用DNA-RNA杂交检测特定的DNA片段的方法,称为Southern blotting。

之后,James Alwine、David Kemp和George Stark三位教授又发明了RNA杂交检测技术,因与Southern blotting相似,故命名为Northern blotting。

George Stark这位教授在两年后又开发出类似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1981年,在Neal Burnette所著的Analytical Biochemistry中,首次将单向电泳后的蛋白质分子的印迹分析称为Western blotting。

此后开发的Eastern blotting是Western blotting的变形,对双向电泳后蛋白质分子的印迹分析称为Eastern blotting。

30年来,Western blotting技术已成为蛋白质研究中最常用的工具,用于鉴定目的蛋白是否存在样品当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上调或下调表达)和不同的样品之间的表达差异性。

pET系统是在E. coli中克隆表达重组蛋白的功能最强大的系统。

目的基因被克隆到pET质粒载体上,受噬菌体T7强转录及翻译信号控制;表达由宿主细胞提供的T7 RNA 聚合酶诱导。

T7 RNA 聚合酶机制十分有效并具选择性:充分诱导时,几乎所有的细胞资源都用于表达目的蛋白;诱导表达后仅几个小时,目的蛋白通常可以占到细胞总蛋白的50%以上。

2. 实验目的利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定性(或定量)检测苦荞黄酮醇合酶基因(Flavonol synthase gene, FtFLS)在大肠杆菌表达宿主菌Escherichia coli BL(DE3)中的诱导表达。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它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原理,通过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膜上,再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及其在科研实验中的应用。

免疫印迹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蛋白质电泳分离、转膜、抗体结合和检测。

首先,将待检测的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通常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

电泳结束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这一步骤称为转膜。

转膜完成后,将膜进行特定抗体的孵育,使得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

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染色等方法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目标蛋白的信息。

免疫印迹法在科研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样品的免疫印迹检测,可以了解蛋白质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其次,免疫印迹法也可用于鉴定蛋白质,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此外,免疫印迹法还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比如通过共沉淀实验,可以确定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结合情况。

在进行免疫印迹实验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

首先,样品的制备非常重要,需要避免蛋白质降解和损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抗体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要使用特异性较好的抗体,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比如电泳条件、转膜条件和抗体孵育条件等,以确保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总的来说,免疫印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检测,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因此,掌握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和技术要点,对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印迹分析原理

免疫印迹分析原理

免疫印迹分析原理
免疫印迹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在混合样品中的存在与定量。

其原理基于免疫学,包括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酶标记技术。

首先,将待检测的样品蛋白通过电泳技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分离。

分离完毕后,将凝胶中的蛋白转移到具有亲水性的膜上,如聚偏氟乙烯膜或硝酸纤维素膜。

接下来,将膜放入一种称为“阻断剂”的溶液中,将未被分离的蛋白表面区域堵塞,防止非特异性的抗体结合。

然后,将膜孵育于含有特异性一抗(primary antibody)的溶液中。

一抗与目标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

一抗通常通过小鼠、兔子或山羊等动物制备,可以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

经过一抗的孵育后,膜需要进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一抗分子,以减少后续步骤中的背景干扰。

随后,加入与一抗结合的辅助二抗(secondary antibody),通
常二抗是被标记上酶或荧光染料的抗体。

二抗与一抗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复合物。

紧接着,利用一种称为“底物”的分子与酶标记的二抗发生反应。

底物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可定量测量的信号,如发光或颜色的产生。

最后,在暗室或成像系统中,通过检测信号的强度和位置来分析目标蛋白的存在与定量。

在印迹图上,目标蛋白通常以条带(band)的形式显示出来,其强度与其在样品中的丰度成正比。

免疫印迹分析原理的关键在于特异性的抗原-抗体结合,通过
使用合适的一抗和二抗,可以高度选择性地检测目标蛋白。

此外,由于酶标记技术的应用,使得信号可以转化为可测量的结果。

因此,免疫印迹分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之一,用于研究蛋白表达、诊断疾病等方面。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免疫印迹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印迹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实验方法,通过检测目标蛋白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生物体内的分子机制。

本文将介绍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免疫印迹技术的实验过程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实验材料与方法:我们使用了以下材料和方法进行实验:1. 细胞或组织样本:我们选择了人类肺癌细胞系A549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还使用了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

2. 蛋白提取:利用细胞裂解液将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释放出来。

3. SDS-PAGE凝胶电泳:将蛋白样品分离成不同大小的带状蛋白条带。

4. 转膜:将分离的蛋白迁移到聚合物膜上,以便进行后续的免疫检测。

5. 免疫检测:使用特异性抗体对目标蛋白进行检测,并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进行信号放大。

6. 显色:通过添加显色底物,使目标蛋白在免疫印迹膜上形成可见的带状条带。

7. 图像获取与分析:使用化学发光成像系统获取免疫印迹膜上的图像,并使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提取了A549细胞和正常肺组织中的蛋白质,并进行了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

通过免疫检测,我们发现在A549细胞中,目标蛋白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A549细胞中,目标蛋白Y的表达水平也有所上调。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目标蛋白X在肺癌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结果相符,进一步验证了目标蛋白X在肺癌中的重要作用。

2. 目标蛋白Y的上调表达可能与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有关。

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目标蛋白Y在肺癌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线索。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基于本次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进一步研究的展望:1. 探究目标蛋白X在肺癌细胞中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以揭示其在肺癌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免疫印迹实验报告篇一: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blotwesternblot实验报告摘要:目的:学习并掌握westernblot分离蛋白及观察方法方法:westernblot结果:见后文结论:westernblot能很好地分离蛋白关键词:westernblot、分离、小鼠组织、蛋白westernblottestreportAbstract:objective:Learnandmasterthewesternblotprot einisolatedandobservationmethodmethods:westernblot :,sds-pageandelectrictransferResults:seebelowKeywords:westernblot、separate、mousetissues、protein前言: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

不同的是,western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

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

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

目前,western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

免疫印迹试验名词解释

免疫印迹试验名词解释

免疫印迹试验名词解释
免疫印迹试验(immunoblotting)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分离蛋白质样本中特定抗原的存在。

该技术结合了蛋白质电泳分离和免疫反应原理。

免疫印迹试验的步骤如下:
1.样本处理:将待测蛋白质样本经过电泳分离,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转印:将分离的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定在膜上的靶蛋白(通常是聚偏二氟乙烯膜)。

3.阻断:用一种阻止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例如乳清蛋白或牛血清白蛋白)封闭膜上的未被转移的位点,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4.抗体结合:将特异性抗体添加到膜上,使其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

5.洗涤:洗去未结合的抗体,以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6.检测:添加适当的检测试剂,例如酶标记的二抗或荧光标记的二抗,以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的抗原发生化学或光学反应。

7.显色:通过添加染色剂,例如酶底物或荧光染料,可使目标抗原在膜上可视化。

通过免疫印迹试验,可以确定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并研究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亚细胞定位等信息。

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广泛应用。

1/ 1。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它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在样本中的存在与否,以及其相对表达水平,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和代谢途径。

本文将介绍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

免疫印迹法的原理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转膜、免疫印迹和检测四个步骤。

首先是蛋白质分离。

通常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将待检测样本中的蛋白质按照大小分离开来。

这一步骤是为了使得待检测的蛋白质能够被免疫印迹所检测到。

接着是转膜。

将SDS-PAGE分离出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酸膜或硝酸纤维膜上,形成蛋白质斑点。

这一步骤是为了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膜上,以便后续的免疫印迹检测。

然后是免疫印迹。

将转膜中的蛋白质用特异性的抗体进行识别和结合。

首先是将转膜进行孵育,使得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

然后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染色等方法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最后是检测。

通过化学发光、荧光或染色等方法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与相对表达水平。

这一步骤是为了定量分析待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从而了解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免疫印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从而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其次,免疫印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修饰状态,比如磷酸化、甲基化等修饰形式,从而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免疫印迹法还可以用于筛选药物靶点、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

总之,免疫印迹法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其原理简单清晰,应用广泛灵活。

通过对特定蛋白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和数据支持。

实验报告三--免疫印迹

实验报告三--免疫印迹

实验三:免疫印迹1 原理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

不同的是,Western 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

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

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

目前,Western 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 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 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

本试验采用湿法转移。

免疫印迹用膜通常有硝酸纤维素膜和尼龙膜两种。

大多数应用前者。

本实验也用硝酸纤维素膜进行转移。

转移结束后,蛋白质的检测可分成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将膜同特异性抗体孵育数小时或过夜,然后将膜同可特异性识别上述抗体(一抗)的第二抗体(二抗)孵育,通常二抗连接有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等标记物。

目的蛋白可由该酶催化的显色反应在膜上形成有色产物加以检测。

本实验用的是酶标抗IgG,故不加一抗。

2 试剂与仪器2.1 试剂(所有试剂均供两组用)2.1.1 转移缓冲液Tris 3.025g甘氨酸14.413g甲醇20mL加蒸馏水约800mL,调pH至8.3,定容1000mL2.1.2 Tris缓冲盐溶液(TBS)Tris 2.42gNaCl 27.750g加蒸馏水约800mL,调pH至7.5,定容1000mL2.1.3 TTBSTBS 800mLTween-20 400μl2.1.4 封闭液及抗体稀释液脱脂奶粉0.3gTBS 100mL2.1.5 底物溶液二氨基联苯胺(DAB) 5.0mgTBS 18mLH2O220μl 临用前配2.1.6 丽春红总蛋白质染色液丽春红1g4%乙酸100mL2.1.7 5%小牛血清生理盐水小牛血清7.5mL0.85%生理盐水定容至150mL2.1.8 酶标抗IgG(1:1500)酶标抗IgG 0.1mL5%小牛血清生理盐水定容至150mL2.2 仪器夹心式电泳槽,电泳仪,硝酸纤维素膜,直径9cm培养皿,剪刀,镊子,刀片,微量移液枪,普通滤纸3 试验步骤3.1 SDS-PAGE电泳分离所需试剂、仪器以及分离步骤完全与实验六相同,故此处从略。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blot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wester-blot

Western blot实验报告摘要:目的:学习并掌握western blot分离蛋白及观察方法方法:western blot结果:见后文结论:western blot能很好地分离蛋白关键词:western blot、分离、小鼠组织、蛋白Western blot test reportAbstract: objective: Learn and master the western blot protein isolated and observation method Methods: western blot:,sds-page and electric transferResults: see belowKey words: Western blot、separate、mouse tissues、protein前言: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

不同的是,Western 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

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

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

目前,Western 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 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 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

免疫印迹实验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实验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实验实验报告免疫印迹实验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印迹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分析蛋白质的存在及其相对丰度。

通过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使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免疫印迹实验能够提供关于蛋白质的信息,如分子量、丰度和修饰状态等。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特定蛋白质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其可能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希望深入了解蛋白质的表达和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材料与方法:1. 细胞或组织样本:收集不同组织或细胞系的样本,如肝脏、肺、肾脏等。

2. 组织破碎液: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RIPA缓冲液。

3. SDS-PAGE凝胶:根据目标蛋白质的分子量选择合适的凝胶浓度。

4. 转膜装置:将SDS-PAGE凝胶上的蛋白质转移到膜上。

5. 抗体:选择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一抗和二抗。

6. 蛋白质检测:使用化学发光等方法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将收集到的组织样本切碎并加入组织破碎液,通过离心将细胞碎片和细胞核沉淀分离。

2. 蛋白质浓度测定:使用BCA或Lowry等方法测定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

3. SDS-PAGE电泳:将样品加入SDS-PAGE凝胶孔中,进行电泳分离。

4. 转膜:将SDS-PAGE凝胶上的蛋白质转移到预处理好的膜上。

5. 阻断与一抗孵育:将膜放入含有牛奶或BSA的缓冲液中,以阻断非特异性结合。

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孵育膜。

6. 二抗孵育与检测:加入与一抗结合的二抗,并使用化学发光等方法检测蛋白质的存在。

结果与讨论: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我们成功地检测到了目标蛋白质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以肝脏、肺和肾脏为例,我们发现在这三种组织中目标蛋白质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

这表明目标蛋白质在不同组织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进一步分析表明,在肝脏中目标蛋白质的表达量最高,而在肺和肾脏中表达量较低。

这可能与目标蛋白质在肝脏中的特定功能相关,例如参与代谢过程或解毒作用。

免疫印迹 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 实验报告

免疫印迹实验报告免疫印迹实验报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 细胞培养基和培养器具2. 细胞裂解液3. 蛋白质电泳胶和电泳仪4. 蛋白转印膜和转印仪5. 抗体:一抗和二抗6. ECL检测试剂盒方法:1. 培养细胞并进行处理,如添加特定药物或刺激剂。

2. 收集细胞并用细胞裂解液裂解蛋白。

3. 通过SDS-PAGE电泳将蛋白质分离。

4. 将分离的蛋白转移到蛋白转印膜上。

5. 进行膜上抗原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的阻断。

6. 使用一抗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

7. 清洗膜,并使用二抗与一抗结合。

8. 再次清洗膜,并使用ECL检测试剂盒进行显色。

9. 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

结果与讨论: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到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细胞中一个重要的信号转导蛋白作为目标蛋白,以探究其在细胞内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首先,我们培养了细胞并进行了不同处理。

通过细胞裂解液裂解蛋白,我们成功地提取了目标蛋白。

接下来,我们使用SDS-PAGE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并将其转移到蛋白转印膜上。

通过这一步骤,我们可以将蛋白在膜上固定,并便于后续的抗体结合。

在进行免疫印迹之前,我们需要对膜进行阻断,以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通过使用牛血清白蛋白或非脂性奶粉等物质,我们可以有效地阻断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位点。

在阻断后,我们使用一抗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

一抗的选择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实验前进行了充分的文献调研和试验优化。

在与一抗结合后,我们进行了膜的清洗,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接下来,我们使用二抗与一抗结合,并再次清洗膜。

二抗通常被标记有荧光素或酶,以便于后续的信号检测。

最后,我们使用ECL检测试剂盒进行显色。

ECL技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产生荧光或发光信号,从而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免疫印迹
1 原理
免疫印迹又称Western印迹(Western blotting),与DNA的Southern印迹技术相对应,两种技术均把电泳分离的组分从凝胶转移至一种固相载体(通常为NC膜),然后用探针检测特异性组分。

不同的是,Western blotting所检测的是抗原类蛋白质成分,所用的探针是抗体,它与附着于固相载体的靶蛋白所呈现的抗原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

该技术结合了凝胶电泳分辨力高和固相免疫测定特异敏感等诸多优点,具有从复杂混合物中对特定抗原进行鉴别和定量检测,以及从多克隆抗体中检测出单克隆抗体的优越性。

该技术的灵敏度能达到标准的固相放射免疫分析的水平而无需对靶蛋白进行放射性标记。

目前,Western blotting广泛用于蛋白质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研究。

免疫印迹可分成两个步骤: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固相基质;特异性抗体检测。

蛋白质转移通常由电泳实现,现常用的方法有二:1 半干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似三明治样夹在缓冲液湿润的滤纸中间,通电10-30分钟可完成转移;2 湿法:将凝胶和固相基质夹在滤纸中间,浸在转移装置的缓冲液中,通电45分钟或过夜课完成转移。

本试验采用湿法转移。

免疫印迹用膜通常有硝酸纤维素膜和尼龙膜两种。

大多数应用前者。

本实验也用硝酸纤维素膜进行转移。

转移结束后,蛋白质的检测可分成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将膜同特异性抗体孵育数小时或过夜,然后将膜同可特异性识别上述抗体(一抗)的第二抗体(二抗)孵育,通常二抗连接有如辣根过氧化物酶等标记物。

目的蛋白可由该酶催化的显色反应在膜上形成有色产物加以检测。

本实验用的是酶标抗IgG,故不加一抗。

2 试剂与仪器
2.1 试剂(所有试剂均供两组用)
2.1.1 转移缓冲液
Tris 3.025g
甘氨酸14.413g
甲醇20mL
加蒸馏水约800mL,调pH至8.3,定容1000mL
2.1.2 Tris缓冲盐溶液(TBS)
Tris 2.42g
NaCl 27.750g
加蒸馏水约800mL,调pH至7.5,定容1000mL
2.1.3 TTBS
TBS 800mL
Tween-20 400μl
2.1.4 封闭液及抗体稀释液
脱脂奶粉0.3g
TBS 100mL
2.1.5 底物溶液
二氨基联苯胺(DAB) 5.0mg
TBS 18mL
H2O220μl 临用前配
2.1.6 丽春红总蛋白质染色液
丽春红1g
4%乙酸100mL
2.1.7 5%小牛血清生理盐水
小牛血清7.5mL
0.85%生理盐水定容至150mL
2.1.8 酶标抗IgG(1:1500)
酶标抗IgG 0.1mL
5%小牛血清生理盐水定容至150mL
2.2 仪器夹心式电泳槽,电泳仪,硝酸纤维素膜,直径9cm培养皿,剪刀,镊子,刀片,微量移液枪,普通滤纸
3 试验步骤
3.1 SDS-PAGE电泳分离
所需试剂、仪器以及分离步骤完全与实验六相同,故此处从略。

不同之处如下:3.1.1 样品制备:取人血清0.1ml,加稀释5倍的上样缓冲液0.5ml,振摇后10000rp/5min离心,取80μl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样品缓冲液,在沸水浴中加热3min。

瞬间离心,取上清液上样。

3.1.2 加样:拔出梳子,用电极缓冲液冲洗样品槽后加样。

上样量从左到右为5、20、15、10、5、5、5、5、10、15、20、5μl(从中间分开,两侧对称)。

3.1.3 电泳:稳流10mA电泳,当溴酚蓝指示剂前沿到达距底部1cm左右时,停
止电泳。

取出胶,将点有样品的胶条从中间切成两条,一条用常规方法染色和脱色,另一条用于转移和酶联。

3.2 转移蛋白质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电转移)
3.2.1 切割与胶尺寸相符的硝酸纤维素膜,用转移缓冲液浸泡5min使没有气泡。

3.2.2 剪2张滤纸与胶尺寸大小相符,将其与海绵一起浸泡在转移缓冲液中。

3.2.3 打开转移槽的胶板,依次放入:a. 一张浸湿的海绵;b. 一张用转移缓冲液饱和的滤纸;c. 用转移缓冲液冲洗过的胶,并小心的赶走滤纸和胶之间的气泡;
d. 硝酸纤维素膜,正面对着胶,在胶和膜的右下角剪一小角,以标明方向;
e. 一张用转移缓冲液饱和的滤纸;
f. 一张浸湿后的海绵。

3.2.4 小心的合上胶板,并立即放入转移电泳槽中。

加转移缓冲液至满。

3.2.5 插好电极,注意正负极方向,胶侧为负,NC膜侧为正。

打开电泳仪开关调至稳压60v,电泳2h,转移结束后打开胶板取出硝酸纤维素薄膜。

3.3膜的酶联免疫染色
3.3.1 用丽春红溶液检验转移是否成功,若显色清楚,用蒸馏水冲洗,TBS洗膜1min。

3.3.2 将膜放入培养皿中。

加封闭液后在37℃摇床上摇动60min。

3.3.3 取出膜,用TTBS洗膜3次,每次3min,将膜放入另一个培养皿中。

3.3.4 在培养皿中加入用150ml 5%小牛血清生理盐水配制的1:1500的酶标IgG,在冰箱中
振荡过夜。

3.3.5 取出膜,用TTBS洗3次,每次3min,最后用TBS溶液洗1次,以去除Tween-20。

3.3.6 将膜浸入10ml底物溶液中,至显色清楚后,取出膜,将胶制成干板。

4 实验结果
4.1 SDS-PAGE电泳分离结果(图1右)
上样量为10μl的泳道分离效果较5μl的泳道好,共出现4个较清晰的条带。

4.2显色后的免疫印迹膜(图1左)
在免疫印迹膜上共检测出一条带C1,应该为球蛋白,对应于右图中的C。

图1:SDS-PAGE 电泳分离结果(右图)和显色后的免疫印迹膜(左图),图上所标的数字分
别为每一个泳道的上样量(单位/μl )
5 讨论
5.1 本实验所用的样品是人血清,人血清的成分非常复杂,BioPharm International (2003)报道:Me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 2002年12月号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人血清中已确证的蛋白种类几乎翻了一番,即达到490种。

这是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PNNL )的科学家利用液相层析法和质谱分析法代替传统凝胶电泳法鉴定的成果。

这些人血清蛋白包括了先前在血清中未鉴定出来的低丰度蛋白,以及尚未明功能的蛋白。

由于方法的限制,我们所用的传统电泳方法根本不可能完全分离。

5.2 血清中的蛋白主要是由白蛋白与球蛋白所构成。

健康人的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为白蛋白约67%,球蛋白约33% 。

所以图1右中条带较深的蛋白质(C )应该为球蛋白,图1左中被检测的条带(C 1)恰好是这条较深的条带,说明被检测的蛋白就是免疫球蛋白G (IgG )。

这样图1左的免疫反应结果也得到合理的解释,但是决定性的结论应从两种蛋白在SDS-PAGE 电泳中的迁移率进行分析,但是尚未得到此方面的资料。

5.3 本实验所用的免疫印迹方法称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其方法简单,方便迅速,特异性强。

ELISA 是由抗原(抗体)先结合在固相载体上,但仍保留其免疫活性,然后加一种抗体(抗原)与酶结合成的偶联物(标记物),此偶联物仍保留其原免疫活性与酶活性,当偶联物与固相载C C 1 人血清蛋白
10 5/μl
体上的抗原(抗体)反应后,再加上酶的相应底物,即起催化水解或氧化还原反应而呈颜色。

其所生成的颜色深浅与欲测的抗原(抗体)含量成正比。

并且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只有当两者分子比例合适时,才出现可见反应。

5.4 IgG即免疫球蛋白G,与IgM和IgA属三种同种型天然自身抗体。

酶标记抗体IgG是将酶与抗IgG抗体经适当方法连接而成。

由于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活性高,稳定,分子量小,纯酶容易制备,所以最常用。

HRP的催化反应需要底物过氧化氢(H2O2)和供氢体(DH2)。

本实验所用的供氢体DAB(3.3-二氨基联苯胺)的反应产物为不溶性沉淀物,并有电子密度,故适宜于做免疫酶染色。

由于HRP的底物H2O2本身又是酶的抑制剂,因此酶促反应中使用的H2O2不能过量。

应控制在经较短时间反应后呈色即达高峰(说明H2O2已消耗殆尽)。

这样即使再延长时间也不会增加反应产物的颜色。

5.5 BSA和奶粉中常污染有IgG,但是使用Tween-20作封闭剂可以有效减少这些因素带来的干扰。

5.6 转移之后,蛋白质在硝酸纤维素膜两面分布不完全相同,因此显色反应同时注意两面的信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