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专题练习2
新教材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 1 - 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 - 1 - 第2课时物质的检验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 - 11 - 第二单元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 - 19 -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 - 29 - 第1课时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原子核的构成.......................................... - 29 -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35 - 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 42 -第一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第1课时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物质的分离提纯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能规范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专题练习
科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甲同学利用图一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玻璃管的作用,气球的作用。
实验结果:白磷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变大,变小,不变),(能,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用A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小,原因是,若在燃烧的镁条正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则生成物体质量比镁条质量(大,小,不变)(3)丙同学用BCD实验探究,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不能验证原因是,。
(4)结论: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装置中进行,才能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
2、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实验能否不用气球,改为直接用橡皮塞使锥形瓶密封?且说明理由。
(2)实验中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3)该同学联想到以前测定氧气体积分数时也用到红磷,且当时红磷必须过量,请解释原因。
经过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白磷也应过量,你认为她的观点正确吗?并加以解释。
(4)上述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后,该同学为了验证锥形瓶内是否还有氧气剩余,用如下方法:打开瓶塞,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锥形瓶,发现木条继续燃烧,说明瓶内还有少量氧气剩余。
请你评价其实验方法正确与否,并解释:。
3、某兴趣小组依据教材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探究。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甲组反应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组反应后天平指针会向(“左”或“右”)偏转,原因是。
某同学将乙组烧杯换成甲组中的带气球的锥形瓶装置,药品不变重新反应后仍达不到实验效果,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干扰了实验结果;已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与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原理相似,请试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
科学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1、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几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已知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0%,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①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②加入铜丝量太少;【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2)根据实验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有。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
(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
2、某实验小组对教材内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改进,并取得成功(装置如图)。
2020年中考人教版化学科学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专题练习
科学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探究》1、“克罗米”技术是指在眼镜的金属镜架、自行车车把与钢圈等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铬(Cr)。
小明发现在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于是他和小组同学一起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查阅资料】铬(Cr)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铬进一步被氧化;硫酸亚铬(CrSO4)溶液呈蓝色,硫酸亚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提出猜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①Cr>Mg>Cu ②Mg>Cu>Cr ③【实验探究】【交流与讨论】(1)实验前所用的金属片都需用砂纸打磨,其目的是。
(2)实验4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结合探究结论,有同学提出四个实验可进行优化,只需选择三种药品,即可得出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合理的选择是。
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亚铬溶液③硫酸铜溶液④稀硫酸⑤镁片⑥铬片⑦铜片2、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性。
(2)厨房中铁锅容易生锈,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
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等优点(写出两条即可)。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 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亮学完合金后,知道了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白铜中含有铜和镍(Ni)。
他决定探究Fe、Cu、Ni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NiSO4,并放出氢气。
写出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猜想与假设]根据教材中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和查阅的资料,对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作出猜想:猜想①Fe>Ni>Cu;猜想②。
(3)[实验探究]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镍片浸入FeSO4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发现镍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科学探究专题练习答案
1.(13分)(1) (3分)玻璃棒 (1分) 搅拌,加速溶解(或引流,防止溶液外溅,2分)(2) (1分) CaCO3(3 )(4分) CaO+H2O==Ca(OH)2,Na2CO3+Ca(OH)2=Ca CO3↓+2NaOH或K2CO3+ Ca(OH)2=Ca CO3↓+2KOH(任意两个均给分)(4) (5分) I (1分) 步骤⑤无明显现象(1分),说明料泥中无Na2CO3 (1分)步骤⑥白色浑浊(1分),说明料泥中有Ca(OH)2(1分)2.(共7分)(每空1分)【猜想】猜测三:Na2SO4和Na2CO3【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体冒出AgNO3继续有白色沉淀生成【反思】(1)使Na2SO4和Na2CO3全部沉淀,避免影响NaCl的检验。
(2)过量的稀硝酸、过量的Ba(NO3)2溶液、适量的AgNO3溶液。
3、(共12分,每空2分)仪器名称:锥形瓶子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结论】在相同条件下,H2O2生成O2 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反思】质量和化学性质【假设】浓度或质量分数或温度等【实验方案】在同温....的同.....的H2O2溶液,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不同浓度..下,取二份质量相等种催化剂..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其它合理答案给分)(评分时关键词缺一个,....,测量扣1分)5、(9分)(3)①证明SO2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1分)②证明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或证明水没有酸性)(1分) SO2与水反应生成酸(1分) SO2+H2O=H2SO3(2分)(5)尾气没有处理(或应加接一个尾气处理装置)(1分)(6)随着时间的变化,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 H2SO3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H2SO4 H2SO4>H2SO3>H2CO3(每空1分)6.(13分)(1) (3分)玻璃棒 (1分) 搅拌,加速溶解(或引流,防止溶液外溅,2分)(2) (1分) CaCO3(3 )(4分) CaO+H2O==Ca(OH)2,Na2CO3+Ca(OH)2=Ca CO3↓+2NaOH或K2CO3+ Ca(OH)2=Ca CO3↓+2KOH(任意两个均给分)(4) (5分) I (1分) 步骤⑤无明显现象(1分),说明料泥中无Na2CO3 (1分)步骤⑥白色浑浊(1分),说明料泥中有Ca(OH)2(1分)7(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8分)(1)碱;(2)①长颈漏斗下端未插入反应液;气密性;②火柴熄灭;CO2;(3)CaCO3;CaCO3高温 CaO + CO2↑8.(每空1分共7分)(1)CuO;(2)还原;CO;H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练习-卡片学习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练习-卡片学习模拟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观察,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
模拟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基本类型。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总体上易于进行,但在调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被调查者记忆不够准确等原因使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调查的可能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与教育经验总结法等。
控制变量法:物理量由多个因素决定时,控制其它的量相同,研究物理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声音产生的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比热容概念的引入。
伏安法测电阻、杠杆定理、焦耳定律、欧姆定律、密度公式、速度公式、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类比法:从熟悉事物的属性中推论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属性的方法。
例如用水流的形成来类比电流的形成;用太阳系类比原子内部结构;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用水波类比声波;。
等效替代法:例子太多了,最经典的是曹冲称象就是等效替代法,物体的重心、合力、串并联总电阻、平面镜成像、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比如测量电阻。
建立模型法: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表示模型(如太阳系模型);理论模型(如理想气体模型);想象模型(如电场线、磁感线等力线的模型);数学模型(如空间点阵模型)。
图像法:如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列表法:如两物体保温的性能比较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证据。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1.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科学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
对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的运动,下列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①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很短②如果在没有阻力的水平面上,那么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那么小车运动的路程很长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较短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小车运动的路程较长A. 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B. 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C. 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D. 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2.“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图示的研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A. ①铅笔在篮球上移动——研究地球形状B. ②调查舌羊齿化石的分布——研究大陆是漂移的C. ③将两本书向中间移动——研究地球板块碰撞D. ④在土质山谷模型上洒水——研究泥石流成因3.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方法,信达七年级的同学们调查发现校园里有雪松、桃树、月季、蚯蚓、麻雀、葫芦藓、蘑菇等生物,下列四位同学的调查总结,正确的是()A. 按形态结构分,雪松、桃树、月季、葫芦藓、蘑菇属于植物B. 葫芦藓、蘑菇都利用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C. 葫芦藓具有根茎叶的分化,能够真正适应陆地生活D. 月季与桃树的共同特征比月季与雪松的共同特征多4.“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下列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 对比①②,得出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 对比②③,得出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C. 对比①③,得出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D. 对比①②③,得出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说法或做法中,错误的是()A. 只有用肉眼观察到的情形才是真实的B. 观察时必须实事求是C. 边观察边记录D. 观察时要积极思考6.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用低倍镜观察时,两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距载玻片1~2厘米处停止B.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如果移动显微镜,视野变暗,需要重新调节反光镜C. 将洋葱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在表皮上滴一滴清水,用摄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D. 观察洋葱片叶内表皮时,视野中的细胞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原因是细准焦螺旋未调好7.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所示为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的装置,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量是( )A. 斜面的倾斜角度B. 水平面的粗糙程度C. 小车释放时的运动状态D. 小车释放时在斜面上所处的位置8.科学实验中常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_活动2 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学习风格与特点: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很浓厚,接受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研究性学习欲望;喜欢课堂环节紧凑、有序学习方式;乐于开展合作学习。
知识与经验:在以前的专题学习中,确立课题与制定方案掌握的还有些欠缺,在课题的表述上还不够简练。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讲授,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把问题转化为课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地球,人类的家园。
人类的健康生活需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环境。
然而,由于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三废”排放量的急剧增长,空气受到污染,水流变得混浊,垃圾到处堆放····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是有限的,我们要很好的生存,并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生存空间,就必须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知识框架评测练习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常所说的“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B.含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2.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北京的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物质中,尚未纳入空气质量指标的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3.济南某钢铁厂附近居民受到该厂生产的棕红色烟雾的困扰。
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A .FeO 粉尘B .P 2O 5粉尘C .Fe 2O 3粉尘D .SiO 2粉尘 4.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白色污染”主要是指白色粉尘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B.“绿色化学”是对环境无负面影响的化学C.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甲烷等D.酸雨是由大气中含硫和氮的氧化物等导致的5.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形成是因为()A.南极太阳辐射太强B.空气中二氧化碳太多C.南极气候特别寒冷D.氟利昂及氮氧化物的排放6.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②生活垃圾,家庭炉灶③水土流失④酸雨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7.水污染带来的后果是()①加剧水资源的短缺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增加酸雨的次数④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目前,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该方式简捷省钱。
教科版八年级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练习题及答案 学习科学探究
二、探究题(10分+12分+8分=30分)
12.观察如图所示的物理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在你心中产生的疑惑,提出 相应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问题一:___壶__口__的__白__气__是__如__何__产__生__的__? 问题二:__水__沸__腾__要__具__备__什__么__条__件__(_答__案__合__适__即__可__)?
三、探究题(12分+8分=20分)
13.刘晓顿同学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里,用生活中的物品和材料做了许多
有趣的实验,进行了不少小制作,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去发现,体验到了“家
庭实验室”的快乐。在“家庭实验室”里利用小气球,你能做哪些有趣的实验?
请写出来,能做多少就写多少,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实验一:_将__两__只__系__着__细__线__的__气__球__在__衣__服__上__蹭__来__蹭__去__,__当__提__起__细__线__试__图 _让__两__只__气__球__靠__近__时__,__会__出__现__气__球__相__互__排__斥__现__象__(_同__种__电__荷__相__互__排__斥__) _; 实验二:__吹__足__气__后__松__手__,__气__球__会__“__飞__”__(_力__的__作__用__是__相__互__的__)______; 实验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1.一切奇妙的现象,其发生都是有______原_的因,科学探究就是要找出其 中的_______ 和原_因______。 规律
2.__观__察___是科学的重要环节,_____仪__器_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
三年级科学上册讲练素材-2.2《空气能占领空间吗》活动探究+练习|教科版(2017)含答案
2.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活动探究实验:水能否进入杯子里面?(1)实验材料:水槽、透明塑料杯纸、双面胶、塑料泡沫、打气筒球针。
(2)实验步骤:①在塑料杯内底部贴一小块双面胶,将纸揉成一个纸团,紧塞在杯底,用双面胶把纸团粘牢。
②在水槽里装入水,在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可以方便观察水位变化。
③把杯子慢慢竖直倒扣在水里,要压到水槽内的水淹没杯底为止,再竖直提起杯子,观察纸团是否被浸湿。
④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观察杯子中有什么变化。
⑤用打气筒连着球针,把球针插入杯底的小孔,从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注入一些空气,观察杯中的现象。
(3)实验现象:①将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水无法进入杯子,纸团不会湿。
②将杯底扎个小孔,杯中的空气从小孔中流出,水进入杯中,占据杯中的空间。
③从小孔中打气,空气进入杯中,挤出杯中的水。
(4)实验结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理解与应用1.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2.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小结:空气占据空间)。
3.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精炼反馈1、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A.空气能流动B.空气没有一定的开状C.空气占据杯中的空间【答案】C【详解】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空气可以占据定的空间。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练习题实验一:发现磁性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针和一块磁铁。
2. 将针靠近磁铁的一端。
3. 观察针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针靠近磁铁时,针会被吸引住,证明针具有磁性。
这是因为磁铁产生的磁场会影响针的磁性。
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实验步骤:1. 取一杯水,倒入锅中。
2. 将锅放在火上加热。
3. 观察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水受热时,温度逐渐升高,水开始发生沸腾。
沸腾是指水中的液体变成气体并产生大量气泡的过程。
实验三:观察冰的融化速度实验步骤:1. 准备一块冰和一小碗。
2. 将冰放入小碗中。
3. 放置在室温下观察冰的融化速度。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冰受到室温的影响时,温度逐渐升高,冰开始融化。
融化是指固体变成液体的过程。
实验四:观察种子发芽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种子和一小盆土壤。
2. 将种子撒在土壤上。
3. 保持土壤湿润,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结果与结论:当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水分和养分时,会开始发芽生长。
这是种子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
实验五:观察鸟嘴形状与食物的关系实验步骤:1. 观察几种不同的鸟嘴形状。
2. 根据鸟嘴的形状推测其食物种类。
实验结果与结论:不同形状的鸟嘴适合吃不同类型的食物。
例如,细长的鸟嘴适合吃昆虫,粗壮的鸟嘴适合吃种子或果实。
实验六:观察物体的重量实验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体。
2. 使用天平将物体的重量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与结论:不同物体的重量可以通过天平进行测量。
重量是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的表现。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练习题》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自然科学探索方法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自然科学探索方法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观察与实验1.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请简述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观察是通过感官对客观现象和事物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感知和记录的过程。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可以获取事物的特征、现象的表现和规律的变化,为科学实验提供基本资料和依据。
2.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请简述实验的定义和意义。
实验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提出的科学假设,按照一定的条件来进行人为操作,以观察现象和获取数据,并验证科学假设。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控制变量,观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帮助科学家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从而推导出科学原理和理论。
3. 观察和实验的区别是什么?观察是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感知和记录;实验是人为操作,按照一定条件来验证科学假设。
观察主要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实验则需要经过设计、操作等环节,更加精确和有针对性。
观察是事后发生的现象,而实验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
题目二:提出问题和假设1. 科学研究为什么要提出问题和假设?科学研究要通过提出问题和假设来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方向。
问题可以激发科学家的好奇心和进一步追问的欲望,而假设则是对问题的一种猜想或推测,提供了研究方向和思路。
2. 提出一个科学问题的要求是什么?提出一个科学问题需要具备以下要求:- 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能够挑战科学家的智力;-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验证和解答;- 问题的范围要明确,不宜过于宽泛或狭窄;- 问题应与现有的科学知识和前沿问题有关,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3. 什么是科学假设?科学假设的提出有何意义?科学假设是对问题的猜想或推测,是对待研究对象的一种合理假定。
科学假设的提出有以下意义:- 指导研究方向和设计实验,帮助科学家制定研究计划;- 提供了推断和预测的基础,为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为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框架。
题目三:设计实验1. 请简述科学实验的基本要素。
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单元第一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走进化学实验室学生认识常见的仪器,并进行药品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等基本操作训练。
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科学思维:通过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重点学会液体固体加热方法,掌握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学会液体固体加热方法,掌握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能加热的仪器:1.垫陶土网加热的仪器;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小组讨论,交流温故知新。
讲授新课一、酒精灯使用教师演示:酒精灯使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b.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c.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d.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学生动手操作。
熟悉仪器的基本操作,为以后的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e.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吹灭?避免酒精灯内的酒精燃烧引起火灾。
为什么要提起灯帽再盖好?避免灯和灯帽间形成低压密闭空间,导致冷却后打不开。
小组交流,思考与讨论仪器使用的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二、固体加热教师演示:固体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夹在距试管口1/4—1/3处)操作要点:01.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0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使药品受热均匀)03.加热时,先预热试管,然后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人教版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专题练习(word版有答案)
科学研究《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研究》1、下边几位同学是丈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几个实验,请你参加他们的实验研究:【实验一】小强采纳 A 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 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迟缓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所有推至一个注射器内,察看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已知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迟缓推进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小强测得实验结果,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0%,造成该实验出现偏差的原由可能是。
(填序号)①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②加入铜丝量太少;【实验二】:小红采纳 B 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以下: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区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志。
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焚烧匙内的红磷。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翻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集气瓶中节余的气体主假如。
( 2)依据实验推测集气瓶中节余气体的性质有。
【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纳 C 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以下方案:采纳实质容积为25mL 的试管作为反响容器,将过度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经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
(假定此实验能够依照小华的假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视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前,翻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 刻度处推至 15mL 刻度处,而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 20mL 刻度处,则说明;(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焚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察看到的现象为。
2、某实验小组对教材内丈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改良,并获得成功(装置如图)。
新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期末巩固课时练卷(二)(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巩固练习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小雅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觉得指纹的图像太小。
为了使图像放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2.小明同学写了一个很小的“上”(如图甲),他从目镜里看到这个字的图像有点偏上了(如图乙),他需要将玻片()移动才能将其移至视野中央。
A.向上B.向下C.向左D.向右3.观察植物果实、根、茎、叶的切片时,把标本切成()的薄片。
A.厚而均匀B.厚实完整C.薄而透明4.公鸡打鸣主要是受()的影响。
A.温度B.光照C.空气5.小可在轮轴上分别挂两个相同的钩码,如右图,右边的钩码会()。
A.下降B.上升C.不变6.在下列细胞中能观察到叶绿体的是()。
A.动物细胞B.植物的根尖细胞C.植物的叶肉细胞7.我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在西方送走落日,是因为地球不停地()。
A.自西向东自转B.自东向西自转C.自南向北自转8.下列关于工具和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只能使用一种技术B.所有工具的使用技术都一样C.技术和工具都是可以改进的9.骑普通自行车上坡时走“S”形的目的是()。
A.利用斜面来省力B.防止打滑C.改变用力方向,不省力10.在我国的同一地点,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冬至时()。
A.大B.小C.一样11.下列关于电磁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电磁铁可以改变磁力的大小B.电磁铁不能改变南北极C.电磁起重机是运用电磁铁原理来工作的12.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与低倍镜相比,用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图像()。
A.更大、更多B.更小、更少C.更大、更少13.观察拆开的小电动机,下列部件不在“转子”上的是()。
A.铁芯B.换向器C.电刷14.下列方法可以改变小电动机的转子的转动方向的是()。
科学探究练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探究》知识点分类练习第5节:科学探究知识点1: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1.进入秋天,学校的梧桐树叶不断地飘落下来,成了校园一处风景。
小科在想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叶?他的想法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猜想假设C.设计方案D.解释与结论2.把智能手环带在手上就能显示出相应时间内运动的总步数。
手环是如何计步的呢?小金认为:手环中有感受水平位置变化的传感器,只要水平位置发生变化,计步器就能自动计数。
小金提出这种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各居民小区严格执行出入证制度。
某日,细心的小科外出采购后拎着购物袋回家时发现,装满物品的购物袋比较勒手,如果在手与提手之间垫上纸巾或者手帕之类的物品,疼痛感会大大降低。
根据这一现象大家提出的下列科学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A.为什么手有时候疼,有时候不太疼?B.手的疼痛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C.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D.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4.用金属框可以拉出肥皂泡。
小珂同学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
于是她做了几个不同形状的金属框,逐一进行拉肥皂泡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
就“小珂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可能与金属框的形状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5.今年暑假,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问天”号踏上问天之路。
小科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他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
两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猜想和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获取事实与证据6.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小班科学活动:练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小狗为什么会喜欢啃骨头教案
1. 引导幼儿观察小狗啃骨头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小狗为什么会喜欢啃骨头,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科学知识的愿望。
二、活动准备:1. 实物准备:小狗、骨头、实验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3. 经验准备:幼儿曾观察过小狗啃骨头的情景。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小狗啃骨头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小狗为什么会喜欢啃骨头。
2. 探究过程:(1)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探讨小狗为什么会喜欢啃骨头。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实验,验证小狗喜欢啃骨头的原因。
(3)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明白小狗啃骨头的原因。
3. 延伸活动:让幼儿观察其他动物喜欢的食物,探讨为什么它们会喜欢这些食物。
四、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环境安全、舒适,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2. 教师应以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参与活动,尊重幼儿的探究过程。
3. 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小狗啃骨头原因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内容:1. 引导幼儿了解小狗的感官特点,如嗅觉、味觉等。
2. 教授幼儿简单的观察方法,如对比观察、细节观察等。
3. 引导幼儿学习实验基本操作,如取材、搅拌、观察等。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与交流。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小狗啃骨头的过程,了解小狗的感官特点。
2. 采用实验法,让幼儿亲身体验小狗啃骨头的原因。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幼儿在团队合作中分享观察、实验心得。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小狗啃骨头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小狗为什么会喜欢啃骨头。
第一单元第0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练习
第一单元第0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练习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4课时《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同步练习一、填空题。
1、一株完整的植物是由()、()、()、()、()、()六大器官组成。
2、草莓、甘薯的()能长新的植株,人们用()、()、()等方法人工繁殖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
3、用茎扦插的实践活动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4、选用马铃薯的块茎进行繁殖时,在切块的时候,每一小块至少要带一个()。
在适宜的条件下,每一个()都能够形成一个新的()。
5、除了利用种子外,有的植物可以通过()、()、()等来繁殖后代。
二、选一选。
豆瓣绿、草莓、郁金香、石莲花、木薯、虎耳草、鸢尾、洋葱、燕子掌用根繁殖后代的植物:;用茎繁殖后代的植物:;用叶繁殖后代的植物:。
三、简答题。
根据现象,说出你的猜测。
因为马铃薯块茎能发芽,所以我猜测()。
因为落地生根叶片的边缘能长出小植株,所以我猜测()。
根据谚语“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猜测()。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一单元第4课时《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同步练习答案一、填空题。
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匍匐茎扦插压条嫁接3、枝条的选择扦插方法4、芽眼芽眼植株5、根茎叶二、选一选。
用根繁殖后代的植物:郁金香;用茎繁殖后代的植物:草莓、木薯、鸢尾、洋葱头;用叶繁殖后代的植物:虎耳草、豆瓣绿、石莲花、燕子掌。
三、简答题。
用茎也能繁殖出新的马铃薯用叶也能繁殖后代用柳树的枝条可以进行繁殖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19课我的小灯笼教学设计第19课《我的小灯笼》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1课。
本课活动是通过拆卸电灯笼,知道电灯笼里装有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这些都是构成电路必要的元件和材料,是电灯笼能发光的重要原因。
接着让学生通过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等,对电路有一个初步认识,知道常见的用电器工作需要完整的闭合回路,也就是说用导线把电池和用电器(灯泡)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灯泡才会发光。
2021年七上科学同步练习2-科学探究与实验_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
2021年七上科学同步练习2-科学探究与实验_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余姚.七上期中) 为激励同学们主动去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大家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宁波市某初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的小型生态园内,开展了一系列植物﹣﹣宁波市市花“兰花”的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他们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中的无机盐对兰草的长势和重量是否有影响”,选取了健康且长势和基本相同的兰草苗15株,平均分为三等份,分别放置在温室内,设置为甲、乙、丙三组进行无土在光照、温度等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兰草苗的长势和重量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丙两组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________。
(2)甲、乙两组中,若二氧化碳均未过量,则________组兰草苗长势较好。
(3)乙、丙两组中,若丙组兰草苗的长势明显较弱,说明兰草苗的生长还需要________。
(4)毎组选择多株兰草苗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2020温州.七上期中) 登革热是通过伊蚊吸血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在一定环境中,叮人吸血的蚊子数量占蚊子总数的比例称之为吸血率。
吸血率越高,伊蚊传播疾病的几率就越大。
伊蚊吸血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习小组同学结合生活经验做出以下假设该小组同学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实验设计如下:________。
(2)请将实验设计中“其他条件”环节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
(3)实验用100只蚊子,而不是1只,其目的是________ 。
(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本次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 。
3、(2019三门.七上期中) 柿子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等功效。
还没熟透的柿子,是青色的。
把青柿子放到米缸里,过一段时间柿子就会变成红色。
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选取品种、大小、色泽、软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柿子硬果实70个,分成7组,分别置于不透光的盒内,放置于不同的温度下,查阅资料:柿子越红越软就越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专题练习(二)
八年级下册篇:
观察、活动、讨论交流、动手做、我的设计与家庭实验室:
1.如图,将5ml注射器和10ml注射器用胶皮管连接起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在注射器和胶管中封闭一定量的水,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上分别放10g的砝码,松手后会看到的现象是,能够解释此现象的原因是:加在。
由此人们发明了技术。
对此技术的实际应用举出两例:和。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
2.对海洋生物来说,浮力非常重要。
浩瀚的海洋中,许多生物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沉与浮。
如图中的鱼是通过改变鱼鳔的大小,从而改变自身受到的力大小来实现上浮和下沉,如图中鱼甲将;鱼乙将;鱼丙将。
3.按图自制一个潜水艇模型(为保持试管稳定,试管上绕些铁丝),下方有进水孔。
把模型浸入水中,当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从管中吸气时,模型的重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模型将(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4.如图是一位游客悠闲的躺在死海中看书的场景,下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
B.游客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C.死海海水的密度大于一般海水的密度,所以
游客漂浮在海面时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D.死海周围温度很高,使水分大量蒸发,海水的含盐量很高
5.如图是“24届大冬会”高山滑雪运动员从山上的最高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滑雪运动员滑下过程中,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
B.滑雪运动员在最高点时只有动能,没有重力势能
C.滑雪运动员滑下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D.滑雪运动员弓下身体,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6.如图某人采取了三种不同方法往楼上运沙子,绳重及摩擦不计,下面的分析错误的是
A.三种方法运沙子上楼所做的有用功均为600J ( )
B.乙、丙两种方法使用了动滑轮,可以省力同时费了距离
C.乙方法做的总功为780J,丙方法运沙子上楼的效率约为87%
D.甲方法没有使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最少,所以效率最高
(第6题图)(第7题图)
7.将一艘木制的小船,轻轻放入一个装满水的鱼缸内,鱼缸内的部分水会被小船所排开,流到鱼缸以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小船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小船的重力
B.小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放入小船水溢出后,鱼缸内水对缸底部的压强变大
D.放入小船前鱼缸的总重等于放入小船后鱼缸和船的总重
8.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行车公路赛是一项耐力的比赛,如图是自行车运动员在奋力蹬车,在比赛过程中,是将运动员体内的能转化为能。
9.如图在跳板跳水比赛中,跳板把运动员弹向空中及运动员离开跳板上升的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为;运动员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再向下落入水中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变化情况为。
(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
10.在物理课上你一定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吧!分别说出甲乙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它们共同说明的一个物理原理是。
11.如图所示是一指甲剪的示意图,它是由三个杠杆ABC、OBD和OED组成,用它剪指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B.三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其他是费力杠杆D.ABC是费力杠杆,其他是省力杠杆
(第11题图)(第12题图)
12.如上图,奔驰的汽车燃烧汽油,是将汽油的能转化为能;太阳能汽车在行驶时,所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过程为。
13.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
工人师分别用如下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搬上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第13题图)(第14题图)
14.如上图拔河比赛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体育运动,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没有道理的是A.组队时要尽量挑选身强体壮,体重大的人( ) B.运动员常常穿上比较新的运动鞋,并不希望地面上有沙子,以增大对地面的摩擦力C.拔河比赛时“谁的力气大”成为了胜负的关键
D.当比赛双方拼命用力向相反方向拉绳子,绳子不动时,绳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15.如图所示,桌面上放有大小不同两个鱼缸甲、乙,同学们观察、比较后提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的压强大
B.鱼缸甲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的压强小
C.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小,缸中鱼受到的压强小
D.鱼缸乙对桌面的压力大,缸中鱼受到的压强大
16.如右图,请比析跳蹦床过程的能量转化:
(1)运动员从高空下落时;
(2)运动员将蹦床压弯时;
(3)蹦床恢复形变将运动员弹起时;
(4)运动员离开蹦床上升时;
17.如图为自制水气压计的实验装置图,当将此装置由平地带到高山上去后,会发现玻璃管内的液柱将会,原因是。
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发现,当用手握住瓶的上面有气体部分时,玻璃管内的液柱上升,他猜想:质量一定的气体压强还可能跟 有关。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如图,上面三幅图中的设计及动作等,主要是利用了物理学中“增大物体的 ,降低物体的 ,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性”的道理。
19.用卡片纸剪一个小丑,在小丑的鼻子上剪一个小缺口,在小丑的两只手背上用橡皮泥固定
两个金属螺帽。
让绳子支撑着小丑的鼻子缺口,轻轻拨动小丑的脚,小丑来回摆动,但不会掉下来,为什么?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如图,沿着倾斜的木板往卡车上推油桶。
油桶的重力是1000N ,则人的推力会 1000N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图中画出油桶所受重力的图示。
21.如图,在“确定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小实验中,运用到的力学中物理原理是。
如果在图中E 点再悬挂一次,所画出的直线一定会经过图中的 点。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2.在桥头上往往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则这座桥允许通过的最重的车是 N 。
23.如图,将一段细塑料管一头紧扎一个气球,另一端接一个漏斗。
在气球上放一重物,向气
球内灌水,随着管中水面的升高,气球慢慢鼓了起来,此时重物与气球的接触面积为200cm 2,管内水柱高如图所示,则气球上面的重物重约 N 。
如果将塑料管变成粗一些的管子,其它数据不变,则气球所能举起的物重将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取g =10N/kg )
赛车车身很低, 轮子相距较远 冲浪者弓着腰, 叉开腿 滑雪者脚穿宽大的滑雪板,弯下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