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_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_科学_小学_周绪梅.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并且是可以测量的。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受到水的浮力”并测量它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养成用实验证明的习惯。
2.懂得正确记录与分析数据的重要性。
3.体验科学实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能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受到水的浮力”并测量它的大小。
2.分析数据,发现科学规律。
难点:1.设计实验。
2.画物体在水中受到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3颗大小不同的石头、1个量杯、1个弹簧测力计、若干棉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课前讨论师提出问题:石头、回形针、橡皮在水中是沉的,它们有受到水的浮力吗?生(预测):有。
师:怎样来测量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以石头为例)生(预测):先在空气中测出石头的重力大小,再把石头浸入水中,测得它在水中的重力,比较这两个重力。
如果在水中的重力小,那么石头在水中有受到水的浮力。
(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井水打水,水桶在水中的时候,手不觉得累,但离开水面却比较累。
)生实验:测量石头在水中的浮力。
先在空气中测得石头的重力有多大(记为G1)?(师生共同分析:此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的大小就是石头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
)接着把石头放入水中,测得它在水中的重力(记为G2)。
(生分析:此时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力的大小就是石头在水中的重力大小。
)师:G1和G2一样吗?师生共同讨论分析:G1>G2。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预测):石头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
师:浮力有多大?师生共同分析:浮力=F1-F2=G1-G2。
引出课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板书课题)二、探究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师: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生猜测: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了解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知道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下沉。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解释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材说明《下沉物体会受到浮力吗》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
本课共有2个活动,第1活动是第2活动的前提、基础,第2活动是第1活动的发展、深化。
建立的科学概念是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帮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观察-分析-发现”探究活动。
教学进程一、视频导入新课(3分钟)观看动画片《海绵宝宝》片段:生活在水底的海洋生物,引出沉入水中的物体(如海绵宝宝等海洋生物)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二、探究新知(15分钟)步骤一: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想一想: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水桶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步骤二:实验探究研究的问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实验方法用一个系有细线的小石块,让每组学生把小石块浸入水中,体验一下小到了水的浮力?再用测力计测出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水中的浮力大小。
所需器材细线、小石块、水、水槽实验结果步骤三:小组汇报发现: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是200N,小石块在水中的重力是100N,浮力=200N-100N步骤四:得出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是:浮力=重力-弹簧秤拉力。
三、探究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15分钟)步骤一:测量下沉物体的浮力实验(一):1.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2.测量物体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弹簧秤的拉力;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4.全部记录在表格中。
教学设计全套--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设计意图(学情分析)这课是《沉和浮》单元第6课,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看到了物体的沉浮现象,通过实验探究了同一种材料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体积大小和轻重无关。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时,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在重量相同时,体积大的容易浮,体积小的容易沉。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体积,也就是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的大小,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学生已经有了浮力的概念,知道了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浮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掌握了测量和计算浮力的方法,测量物体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懂得了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的关系。
(探究问题)这课要探究的问题是:1、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2、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吗?3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三个问题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逻辑性和严密性都很强,只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才能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解决这三个问题,我设计两个活动完成。
(解决方法)首先我用游戏开始,让学生有一个情景体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结合学生前面学过的知识和探究方法,引出第一个问题: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沉入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了吗?顺势开展第一个活动: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
先让每个学生用手亲自感受水对下沉物体的浮力作用,再用测力计和刻度杯精确测量浮力和排开的水量,分析排开的水量与浮力的关系。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全班交流分享。
通过“我还想知道”的提问,开展第二个活动:大小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的关系。
这个活动放手让学生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活动要求和细节。
通过这两个活动的探究,找到这三个问题的答案。
(实践应用)探究活动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去做,去看,去想,去说,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真诚与学生对话,重视学生独到的发现,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交流中,乐于分享探究成果,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汲取经验,完善结论,提高科学素养。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9)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1.如何使通常情况下漂浮在水面的泡沫全部浸入水中?如何测量它全部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2.生回答。
3.教师演示。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学生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3.教师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4.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5.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6.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7.小结。
(二)小组实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书上第15页的表格)。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设计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教学
反思
教案
检印:
课题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编号
20180506
授课时间
3月13日
课时
安排
1
第1节
教材分析
本科有三个部分,一是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二是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三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参照教科书第12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具体见教师用书)
作业设计
A 预习下一课 B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浸入水中
在空气中的重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秤、勾码、带滑轮的刻度杯砖块、石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浸入水中体积越小,排水量越小,受到的浮力也越小。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会用测力计测量,能用数字传感器较准确测量、会计算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根据实验数据,推理出下沉物体所受浮力大小变化规律。
3.及时记录数据,初步尝试用excel简单收集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感受用Excel表格收集数据,快速计算并及时生成图像的便捷性。
感受技术的合理应用为科学探究带来的便利。
3.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运用数字传感器测量、收集数据,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Excel表格、演示材料(苹果、勾码、水槽、水)。
学生材料:(1)测力计、勾码、烧杯、水、记录单。
(2)力学传感器一套(力学传感器、铁架台、升降台、平板电脑)、一个带有刻度的钩码、一个装有200毫升水的烧杯,记录单。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演示实验激发兴趣(一)导入: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2min1.演示实验:(1)谈话:今天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礼物——苹果(不小心掉到地上)看来苹果和老师一样看见大家又高兴又激动,苹果为什么一高兴往地面上掉落?方向是:竖直向下(板书:画受力示意图,重力)(2)如果把苹果放入水中,会怎样?为什么(板书,画受力示意图,浮力)把钩码放入水中呢?你发现了什么?像钩码这种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3)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设计意图:1.利用牛顿发现的苹果自然掉落“引出重力,苹果放入水中产生浮力,画出受力示意图,(学生知道在水中也是受重力的),为后面受力分析,得出浮力计算公式而铺垫。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6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来源:]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反之则上浮。
科学探究: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和探究实验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水量)的关系。
J教学难点: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教学准备:每组:钩码、弹簧测力计、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细线、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材料设计力求做到三点:显著性、可操作性和简约性)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学生交流:根据日常经验猜测(井中拉水,游泳时的感受)、说明理由。
没有经验的同学尝试着用系绳的钩码在水中拉动和在水外拉动,感受其差异。
3、经验和感觉有时会不准确,对于细小的差别,通常感觉不是很灵敏,但是仪器可以帮助我们很精准的测量其变化,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测量力的工具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所给予的材料,来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在争辩和事实面前形成正确的认识)(1)、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想法吗?(提示:1、使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2)、可以用文字来说明。
(3)、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师巡视引导。
(4)、利用实物展台交流设计方案。
师生交流,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3)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想象你们在用水桶提水的时候,同样是盛满水的桶,是不是感觉离开水面后比在水中要重得多?为什么呢?的不是水桶在水中有一个力在托着它呢?那么是浮力吗?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设计实验)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三、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6、分析两次测量所得的数据,找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律。
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学目标:1. 知道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2.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3. 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做出合理解释。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浮力的概念。
2. 掌握浮力的产生原理。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解释浮力的产生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个大容器、水、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石头、小木块、泡沫等)。
2. 实施前的概念导入: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现象。
3. 准备复习和拓展材料。
五、教学步骤:Step 1:复习与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概念,并通过图片或小视频的展示,观察演示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逐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实验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大容器,装满水。
2. 学生选择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沉与浮的现象。
3.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能有些物体会浮起来,有些物体会沉下去。
4. 让学生记录下实验结果,并观察到的现象,为之后的探究提供参考。
Step 3:概念解析(10分钟)1. 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不同。
2. 解释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挤去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浮力的原理和产生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Step 4: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浮力的产生原理,分享个人见解和观点。
2. 小组展示:选择几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产生原理。
Step 5: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其他不同材质或形状的物体,讨论这些物体会受到多大的浮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测力计、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250ml烧杯、水槽、预学单、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用手指挑起一个系有细线的石块,静止状态下用手指感受一下石块受到的重力,然后再将石块浸人水中,再感受一下手指的体验。
两次感受有什么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石块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石块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4.分别测量大、中、小三块石块完全浸人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5.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们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联系。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导入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有一些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那么,这一节课,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探讨: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课件)师: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演示实验。
观察老师手里现在有三样物品:塑料泡沫快、小石块、钩码。
老师现在依次把它们放入水中,我们来看一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首先,老师先放塑料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在中间部分放手,观察到了什么?生:浮上来师:物体在水中像这样受到向上的力,叫做什么力?生:浮力师:浮力,很好,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到的知识。
大家再来观察小石块,相同的位置松手,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沉下去师:下沉。
钩码,怎么样?生:下沉师:下沉。
三样材料,塑料泡沫块上浮,小石块和钩码下沉。
那谁来说一说,下沉的小石块和钩码有没有受到浮力?×××生:(我认为它们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把手放在水里,感觉手变轻了。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见解?×××生:(我认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有浮力,我们游泳的时候身体会漂在水面上,因为身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师:也就是说,你们猜测: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课件)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课件)二、活动一师:请大家拿出A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来验证刚才同学们的猜测。
(课件)(开始提示音)活动结束(结束提示音)师:请大家把手中的实验器材放下,坐好。
刚才老师到下面看了一下,发现每组同学的实验都很棒。
但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就随便找三组同学进行展示。
嗯,第一组最外面的同学拿着你们组的实验材料,到台前来。
首先,你先来介绍你们组用到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下面,你一把边做实验一边说步骤。
生1:(我们组用到的实验材料是小石块。
我们用手捏住小石块感受了一下它的重量,再把它放入水中感受了一下它的重量,我们组认为水中的浮力把小石块向上托起,所以,感觉到小石块变轻了。
【精品教学设计】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材分析】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
教科书提出了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活动,在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要求上更进了一步。
同时,通过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有关,这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形成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学情分析】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比较容易理解。
对沉人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
但是,学生会有一些生活经验,如游泳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会被水托起来,在水井中打水时,会感觉到装满水的水桶在未离开水面时要比提出水面轻许多。
这些经验提醒学生,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参考教案1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李坑学校李忠华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枫岭头学校张海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知道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入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案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
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演示:将砝码放入水中,问: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你能举例说说吗?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分别在空气中拎一拎钩码,再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的重力。
从而体验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学生体验,交流。
(学生会感觉到水中的钩码拎起来比较轻,为什么重力会小下去?)引导: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吗?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交流。
统一实验方案: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在水中与空气中的重力,判断下沉的物体是否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即重力)。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在空气中的重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水中与空气中称的的重力会变化?(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出示浮力计算公式: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有什么发现?(发现: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安字镇中心校东下分校科学教师李明红一.教学内容介绍《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是教科书小学五年下册级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6课。
学生以前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比较容易理解,对沉到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但是学生会有一些生活经验,如游泳时会感到自己的身体会被水托起,在水中打水时会感到装满水的水桶在离开水面时要比提出水面时轻许多。
这些经验提醒学生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水的浮力。
二.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浮力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科书提出了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活动,在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要求上更近了一步,同时通过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这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形成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排开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本科有三部分分别是“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三.教学目标1.了解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掌握物体沉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收到的福利就越大,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3.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的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当物体在水中收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五.教学过程(一)验证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同样时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得到下沉的物体确实收到了浮力作用)(二)测量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这项测量活动,意在探索下沉物体受到浮力是否会有大小?如果有大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师引入: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石块完全浸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凉席前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可以把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规统起来,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2)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过程与方法:1、根据研究主题和已有材料,设计制定“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研究计划。
2、通过实验操作,感知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设计制定“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研究计划。
难点:通过实验,感知到下沉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的大小变化。
三、教学准备:泡沫、金属块、细线、弹簧测力计、水槽、杠杆尺、记录单、毛巾四、教学过程:师:这是一个泡沫块,把它放在水中,它是?生:浮在水面的。
师:因为它受到了浮力。
师:这是一个金属块,我把它放入水中,它会?生:沉在水里师:在水里会下沉的金属块,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生1:是的,受到浮力。
师:为什么还会沉?生:因为浮力小于重力。
师:是这样吗?其他同学也都认为金属块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生2:没有受到浮力。
所以它下沉了。
师:究竟金属块有没有受到浮力?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
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在空气中和在水中提着金属块有什么不同。
把金属块系上绳子,先感受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把它慢慢放入水中,会有什么感觉呢?(边说边演示)师:请小组长上来领取水槽和金属块,每人体验一次。
生:体验活动一。
停止实验,加★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生:在水中变轻了)有没有不同意见的?(生:没有)师:谁能具体说说你的感受。
(生:刚接触水面感觉变轻,当浸入水中,感觉更轻了。
)我们的感觉准确吗?有什么物体能让我们看到力是否有变化?生:弹簧测力计。
师:你能具体说说怎么做吗?生: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金属块,慢慢将金属块从空气放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
师:弹簧测力计能测量金属块在空气中和水中受到的拉力大小,如果金属块进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了,说明金属块受到了浮力,浮力大小就是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减小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教学目标: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
每组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钩码、一个量杯、细线、实验记录表、一块毛巾。
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演示:将砝码放入水中,问: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交流
大部分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分别在空气中拎一拎沟码,再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的重力。
从而体验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学生体验,交流。
(学生会感觉到水中的沟码拎起来比较轻,为什么重力会小下去?)
引导: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吗?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交流。
统一实验方案: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沟码在水中与空气中的重力,通过数据比较。
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推导浮力计算公式: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小组实验: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不同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即重力),实验下沉物体收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变化。
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
中
全部浸入水
中
在空气中的重
力
在水中的重力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水中与空气中称的的重力会变化?(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有什么结论?
结论: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下沉的物体和上浮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合用公式表示物体沉浮的原因。
小结:当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小于物体重力时,下沉。
当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于物体重力时,上浮。
课堂检测:
1、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 ),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2、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重力是7.5N,放入水中称得的重力是5N,它受到的浮力是()。
3、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因:重力( )浮力,物体就下沉;重力( )浮力,物体就上浮。
课堂小结
下沉的物体和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的浮力。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重力上浮
浮力<重力下沉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在课下完成下的问题: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当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会停在水中什么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