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选修4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了解唐太宗的雄才大略;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高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2.体会纳谏与用贤及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的措施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唐太宗民族政策的学习,体会唐太宗在对待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阔的胸襟;通过学习唐太宗的相关史实,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3.学习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学习的难点是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后世的启示。

阅读有关唐太宗的文字史料与历史图片,学会运用各种史料理解历史问题。

通过主动参与对唐太宗评价的小组探讨交流,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课堂讨论、问题探究、分析材料、情境再现及总结归纳等方法,掌握唐太宗的主要政治活动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1.本课可以采用问题探究的方式,通过分析引言内容来导入新课。

2.通过讲述《隋唐演义》等小说、《贞观之治》等电视剧的一些情节,展现唐太宗的雄才大略,烘托课堂气氛。

抓住用人、纳谏、轻徭薄赋、注重民族团结等方面去归纳“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可以适当补充李世民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对君、国、民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等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探讨唐太宗的历史作用时,结合纳谏、用贤、促进民族团结等史实,分别说明各自的作用,再从总体上予以概括。

结合现实引导学生谈谈历史的借鉴意义。

一、玄武门之变1.建功立业:(1)劝说李渊在①起兵,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3)统一战争胜利后,率铁骑万匹,凯旋长安,李渊为他加号“天策上将”。

2.夺取王位:(1)统一后,设立“②”,收罗人才;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成反李世民同盟。

(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习目标:1.掌握唐太宗起兵反隋、发动玄武门之变、征服东突厥和西突厥等史实。

2.理解唐太宗在吸取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善于纳谏、爱惜百姓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对贞观之治出现的作用。

3.掌握贞观之治出现的重要原因,认识唐太宗治国之策对封建王朝产生的影响。

1.重点:“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2.难点: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教材整理1 玄武门之变1.建功立业(1)劝说李渊在某某起兵,推翻隋朝。

(2)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2.夺取皇位(1)设立“文学馆”,收罗四方名士。

(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得知太子谋害自己的计划。

(3)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太子位。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思考:你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提示】嫡长子继承制不利于选举贤能的人统治国家,且容易造成皇室内部争夺帝位的残酷斗争,玄武门之变就体现了这种残酷性,但这场斗争并未影响唐朝的稳固基业,反而将唐朝推向更为辉煌的发展阶段。

教材整理2 “贞观之治”的出现1.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

(2)选官不拘一格,任用魏征为谏议大夫,宰相;用人扬长避短,提拔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左右仆射,掌握尚书省实权。

(3)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

(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了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5)主X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2.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这些名言对一个封建帝王会产生什么作用?【提示】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确要更为有效地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事务。

原创:4: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原创:4: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3.历史意义:
①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 多元化。 ②中华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辐射 作用,形成“中华文化圈”。
日本古都奈良-朱雀门
韩国饮食习惯
日本部分文字和汉字对照表
领域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内容
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 完善三省六部制 强调“存百姓”,实行休养生 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 制,轻徭薄赋。
统其众。
──引自《资治通鉴》
(2)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
(2)唐太宗采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 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
唐太宗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战而后和):
1.方式:
A.设置地方管理机构: ①羁縻府州:东突厥地区(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安西都护府:征服西突厥,管辖西域。
(1)根据材料一,将争论中出现的三种意见,概括提炼,逐条列
出。
文字材料题: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东突厥部众约陶万人 归附唐朝。贞观四年,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朝廷内 部出现争议。
材料二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东自幽州,西至灵
州,分突利故所统之地,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
颉利之地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制。
影响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提高效率,加强中央 集权
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
社会稳定; 扩大统治基础。
民族 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
利于民族融合,巩 固国家统一
对外 开放友好、兼收并蓄
促进国家发展;文 化的多元性
三.评价唐太宗历史地位
唐太宗名言赏析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答案:(1)以民为本的思想。采取戒奢从简、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不误农时等措施。
(2)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吸取隋亡教训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否爱惜 民力将危及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3)实质是维护地主阶级政权的长久巩固。
1.唐太宗把各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督、刺史及其他重要官吏的名字写在屏风上,
“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其目的是( )
答案:D
3.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 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 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解析:从“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 这一信息看,唐太宗是在反省及总结经验教训。故选 B 项。 答案:B
(2)从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君臣们是通过什么得出上 述结论的?指出他们真正“可畏”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的实质。
解题思路:本题以唐太宗的统治思想组织材料,考查学生理解逻 辑推理能力。第(1)问从“国以人为本”入手;第(2)问可联系隋亡教训; 第(3)问考虑其阶级本质或根本目的。
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唐 代和睦的民族政策和开明开放的对外政策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唐太宗晚年的反省表明他是一位具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 精神的帝王,作为一位封建帝王,有这种品质是难能可贵的。
探究点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及评价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 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一指出秦王李世民感叹隋朝灭亡的原因。 材料二 唐太宗以民为水,君为舟,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玄奘大师——中印佛教之光素材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玄奘大师——中印佛教之光素材新人教版选修4

玄奘大师——中印佛教之光玄奘,世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陈留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

十二岁时出家,遍读佛经,深体宗旨,决心削发皈依佛法,为佛家事业贡献一生。

可是玄奘没有以既有的成就而感到自足,于是周游国内各地,遍访高僧。

玄奘发现既有经论之义或隐或显,不免有所出入,令人不知所从。

于是决心西行求法,以弄明白众多的疑问。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自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时年玄奘二十八岁。

玄奘在印度受到各国的欢迎和礼遇。

当时印度东北的摩竭陀国、西南的摩腊婆国两国最重学术,而以摩竭陀国的那烂陀寺为当时最大的佛教大学,约两万多人,大师荟萃,玄奘在此居住五年,跟从戒贤法师受学,屡次参加宗教辩论大会,与婆罗门教等论师辩论获胜,声誉日隆,升任那烂陀寺副主讲。

东印度迦摩缕波国国王拘摩罗王慕名遣使来请,玄奘到达该国时,国王率领群臣迎拜赞叹。

戒日王也闻名来请,拘摩罗王便偕同玄奘来到曲女城,戒日王非常高兴,召集各国僧侣在曲女城召开辩论大会,五印度十八国国王全都列席,三千多名大小乘高僧、两千多位婆罗门等教徒,以及一千多位的那烂陀寺寺僧,全都参与盛会,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曲女城辩论大会”。

玄奘受请为论主,登上宝座,称扬大乘佛教,他说:“如果我所说的有一字无理,谁能发论折服的话,我愿斩首谢罪。

”从早到晚,连续十八天,他高坐宝位,发挥宏论,大众无一人敢与其辩论。

散会时,各国国王都送珍宝,玄奘一概辞谢。

依照印度的通例,凡是辩论胜利,便乘象出巡,以示荣耀。

于是,戒日王礼请玄奘乘象出巡,并遣人执旗前导巡行,将大会盛事宣告于众,这是有史以来国人在印度的最高光荣。

由于玄奘受到戒日王的推崇,戒日王便与中国通使,因而有王玄策三次出使印度的事。

以后玄奘在印度又周游各国,巡礼佛迹,游历以佛教壁画、雕刻等艺术闻名世界的南印度阿姜塔石窟等地之后,携带经、像、舍利等,经由疏勒、于阗归国,于贞观十九年(六四五)五月返抵长安。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教案

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讲述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原因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原因。

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及民族间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课前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查找历史资料,了解唐太宗,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方法。

②通过由学生设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让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③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实时体验,评说唐太宗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会多角度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等方面的诸多示例,了解唐太宗的个人品质,并以此为鉴戒,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透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平等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同时,理解战争只是民族关系的支流,各民族的友好往来才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难点: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一、玄武门之变1、背景(1)李世民劝说李渊在太原东南的晋阳起兵,终于推翻了隋朝;为李渊称帝和铲平割据势力、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统一战争胜利后,率铁骑万匹,凯旋长安,李渊为他加号“天策上将”。

李世民从晋阳起兵开始,历经磨难,为推翻隋朝统治,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李世民本人兼备文韬武略,又有忠心耿耿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猛将(程咬金、尉迟敬德、秦叔宝),秦王李世民具有为帝的实力;但按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规定,次子李世民不具备为帝的资格。

因此,一场宫廷政变正在悄然进行。

(2)统一以后,李世民设立“文学馆”,收四方名士,使他们成为自己的政治顾问。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新人教版选修4

问题1
问题2
问题 2 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1)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 实的经济、政治基础。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 矛盾缓和,这就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 促进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鼎盛时期。 (3)唐太宗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放 的政策,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的色彩,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出现 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唐太宗在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他的反省能力及 自我批评的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唐太 宗以其才能、智谋和决断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问题1
问题2
(2)表现:①革新政治,在隋制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和完善三省六部 制、科举制,制定唐律等。进一步打击士族门阀势力,加强皇权,提 高寒门出身的功臣的地位,扩大统治基础。②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继续推行均田制,纳绢代役不再有年龄限制,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 利,促进生产发展。③完善科举制度,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 了教育及文学的发展。④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密切了民族关系, 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问题1
问题2
【例题2】 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 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 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成迟败速”“失 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同时, 从材料的出处《帝范》也可以看出,这是晚年唐太宗的自我反省。 答案:B

课件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件3: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B 善于用人纳谏:选官不避亲仇—魏征直言 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
C 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唐律)
D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经济方面:与民休息,心存百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7
思想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大办学校、完 善科举制)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②客观:
隋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的发展创造条件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
• • • •
• •
• •
• •
反晚 躬年 自过 省失
流贞 芳观 千政 古绩
夺杀 位兄 登逼 基父
战一建青 功统唐年 赫天立闯 赫下功将
唐 太 宗 一

2007.8
一、玄武门之变626年(自主阅读) 1.背景Leabharlann 史实之一①李世民具有为帝实力
与父反隋建唐; 统一全国,功高盖世; 设文学馆…… ②太子设法除患 与齐王结盟; 多次谋害不成; 调离李世民智囊 ③李世民先发制人 收买太子心腹; 设计剪除兄弟祸害
②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地区的
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唐政权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13
四、开放的对外政策
史实之四
1.政策(积极友好、开放)
①设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者,并复信答礼 ②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居住、做官、通婚 ③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
2.中外交往概况
①来访人员频繁 ②外来宗教传入(佛教经典、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 ③玄奘取经 ④朝鲜、日本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14
3.影响 ①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③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 (朝鲜:中国的古代典籍、诗歌… 日本:大化改新)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 宗
2020最新人教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历史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 者康熙帝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2页 0122页 0207页 0255页 0289页 0373页 0396页 0427页 0451页 0501页 0537页 0563页 0619页 0647页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 探究活动课一 追寻孔子的足迹 第3课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第3课 一代雄狮拿破仑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第3课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 第1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第3课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 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 第2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第4课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探究活动课一 追寻孔子的足 迹
2020最新人教版高三历史选修4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教学教案新人教版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教学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课标要求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玄武门之变的史实,分析玄武门之变的影响。

识记“贞观之治”的表现,理解“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学会分析太宗治国之策对封建王朝产生的作用。

识记“羁縻府州”等概念,理解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积极影响。

识记唐朝开放的对外关系,理解唐太宗的对外政策及积极影响。

识记唐太宗晚年的过失及反省,能运用材料客观评价唐太宗。

2、过程与方法运用材料,分析讲解;通过情景探究,回顾已学知识,融会贯通;通过材料解读,培养归纳总结的方法和能力。

通过视频导入和小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唐太宗的生平,认识其作为一代明君的为政策略和智慧。

通过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感受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及安定局面。

通过了解唐太宗推行的开放的对外政策,认识唐朝对外交往的繁荣景象;通过对唐太宗治国方略的了解,借鉴其智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

难点:唐太宗的治国之道及对当时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导入:“贞观之治”视频——《百家讲坛》今天我们学习《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关于唐太宗,大家了解多少呢?(请几位同学简单谈谈对唐太宗的印象,点评学生的评价,引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要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从而引入唐太宗人生轨迹,开始正文的学习。

)新课:图片展示——昭陵六骏(引出唐太宗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甚至加封“天策上将”的称号,但太子之位却是哥哥李建成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嫡长子继承制)由于帝位之争,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最终登基称帝。

一、帝位之争——玄武门之变首先给出玄武门之变的概念。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嫡长子继承制和玄武门之变呢?(请学生简单回答,预估学生能说出几点,但不够全面。

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__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

2020年高中历史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二盛唐伟业的奠基人__唐太宗课件人民版选修4

【深化拓展】 唐太宗的对外政策 唐太宗实行积极友好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大力传播唐朝先进文明的同时,对 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丰富了唐朝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亚洲和世界 文明的进步。
教材整理3 贞观之治 1.主要含义 唐太宗在位期间(627-649),封建政治比较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 秩序比较安定,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史称“贞观之治”。 2.出现原因 (1)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唐太宗不报私怨,从治国大局出发,重用李建成的 谋臣 魏征 。 (2)心存百姓,不断反思:他常用古语来警醒自己;撰写《 帝范 》十二篇教 育太子。 (3)吸取隋亡教训:提倡发展农业生产,减轻 徭役赋税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 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 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 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 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 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 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规范解答】 第(1)问提取材料“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于 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的信息,从人 数、部门、职权等角度作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隋炀帝暴虐,臣下 钳口,卒令不闻其过”的信息从君、臣两个角度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的御 史制度、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 怨滞”的信息,从决策、监察制度、个人等角度作答。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名片
基本信息 姓名:李世民
年龄:51(599649) 职业:皇帝
出生地:京兆武功 (今陕西武功) 长居地:长安(今 西安) 谥号:文 庙号:太宗
社会关系
人生感悟
父亲:唐高祖李渊 最得意:开创贞 观之治
母亲:太穆皇后窦 最失意:诸子争


同母兄弟:3人
最痛心:杀兄屠 弟
同母姐妹:1人
最不幸:贤妻早 逝
①促进边疆地区开发与发展; ②促进民族交流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1:“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陈陶《陇西行》
材料2: 见课本P12-阅读思考
◆这句诗反映了哪件历史事件 ?怎么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怎 样的历史现象?
◆ 材料2你赞同哪种意见?为什么?第二种意见体现了唐朝哪 种民族政策?有什么特点?推行这样的政策有何意义?
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识记: 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诸方面的政策; 理解: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及其
积极影响;唐太宗的对外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唐太宗的晚年自评 运用: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的为政策略和智慧;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方
式、影响下的对外交往的繁荣局面;唐太宗的治国方略及其借鉴 意义。
1)主观上: A.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的个人作用(采取的各项措施) 2)客观上: A.隋朝经济繁荣为唐打下了良好基础 B.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贞观政绩 流芳千古 —“贞观之治”的出现(627年—649年)
(三)唐太宗贞观之治采取的措施
1. 唐太宗用人方式与唐朝的兴衰
材料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 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第1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2020秋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第1单元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探究点
当堂检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唐初的赋税徭役比隋朝 有所减轻。尤其是力役,不仅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 劳役负担和赋税,而且比较有节制,注意不夺农时。太宗认为,“为君 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注意百姓疾苦,重视灾害的救济工作,或减免 灾区租赋,或直接对灾民给予抚恤与赈济。为减轻广大人民的负担, 唐太宗“去奢省费”,注意节俭。同时精简机构,把中央官吏从两千余 人减少到六百余人,“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还并省了许多州县, 节约了政府的开支。
探究点
当堂检测
材料研读 名师精讲
(1)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坚 实的经济、政治基础。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 矛盾缓和,这就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 加强了民族团结与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我国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探究点
当堂检测
参考答案:(1)轻徭薄赋;重视灾害救济;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撤并州 县,节约开支。 (2)举措:“亲耕籍田”,做出表率;通过与少数民族的互市增加耕作的 牲畜;增加农业生产人口;不夺农时,与民休息。理念:重农、存百姓。 (3)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民为本,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 发展农业生产,最终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体现出其作 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清明统治和敏锐的政策眼光,反映出他是一位 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
探究点
当堂检测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 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 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

课时作业2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中国著名作家柏杨曾言:“然而,中国人应该庆幸李世民夺嫡成功,李世民为中国带来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成为治世的典范。

”李世民“夺嫡成功”的关键性事件是( )A.李渊父子晋阳起兵 B.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C.李渊内禅于李世民 D.长安“文学馆”的设立2.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

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D.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3.《中国通史》记载:唐(太宗)平东突厥后,设置羁縻府州,将突厥降众安置内地,让他们保持原有的生产和生活习惯,仍以其酋长担任都督等职……吐谷浑平定以后,仍以慕容氏为可汗。

后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诺曷钵可汗。

据此可见唐太宗 ( )A.意在解决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B.未建立有效管辖民族地区的地方制度C.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武力与怀柔相分离D.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作出重要贡献4.唐太宗时期,朝鲜高丽王朝开国君主王建曾云:“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

”该言论主要表明( )A.唐文化已波及全世界B.唐太宗时期的唐文化已影响到邻国C.唐太宗注重传播唐文化D.唐朝与高丽在文化上有相通之处5.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魏征发现他“渐恶其言”。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

导致唐太宗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智力衰退又不愿虚心纳谏B.权力高度集中且缺乏制约C.骄傲自大,不思进取D.国力强盛且无外部威胁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世民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起家,认识到老百姓的力量完全可以决定一个国君的命运。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从贞观初年就开始注意处理好与老百姓的关系。

李世民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1.贞观十年,李世民为自己营建陵墓时,特令工匠用青石凿刻自己分别乘六匹战马的浮雕,立于陵前,象征亲身经历的六大主要战役。

在其完成统一的征战中,取得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的标志是( )
A.消灭薛举集团
B.消灭刘武周的力量
C.击败窦建德、王世充集团
D.大败东突厥的军队
解析:选C 通过击败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河南、河北尽归唐朝所有。

中原地区的取得,标志着唐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决定性胜利。

2.贞观元年,唐太宗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这说明唐太宗( )
①尊重法律的独立性②认可皇权有限③主张法权高于皇权④重视法制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法律实际上是皇帝意志的一种体现,故③错误,排除,C项符合题意。

3.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生动地刻画了“贞观之治”的繁
荣景象。

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安康,是封建时代有名的“治
世”
B.唐太宗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这一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D.隋末农民战争迫使唐高祖吸取教训,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解析:选C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在封建社会“治世”时期,老百姓只是有一些剩余产品,得以从事再生产,不会富足安康,故排除A;唐太宗的个人作用虽然重要,但不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故排除B;D不符合史实,排除。

4.休养生息政策是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以后,统治者实行宽刑薄税的政策,爱惜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巩固统治的目的。

唐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 A.注重用人,善于纳谏
B.保证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时间
C.轻徭薄赋,注重生产
D.“存百姓”,变革赋税制度
解析:选B 唐朝初期实行纳绢代役和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拥有土地和劳动生产时间。

5.《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景仰
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解析:选B 解题需阅读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观点,“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说明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景仰。

A、C、D三项并未从材料中反映出。

故选B项。

6.唐朝陈陶的《陇西行》中有“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的句子。

这句话指的是( )
A.唐对东突厥的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B.唐蕃和亲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西部地区社会的进步
C.唐朝的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盛世的集中表现
D.秦朝以来我国政府重视西部的开发
解析:选B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唐朝”“陇西”“和亲”“一半胡风似汉家”,再联系教材所学的唐蕃和亲的史实,就可排除A、C、D三项,B项正确。

7.历史记载,唐太宗时期曾经有人提议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

”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
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
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
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
解析:选D 长城在古代中国起到的是抵御外敌的作用,但唐太宗时由于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归附中央,所以就没必要修筑长城,D项正确。

8.下图所示石碑文字讲述的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古波斯传教士阿罗本来华要求在中国传播波斯教,得到太宗许可的故事,并记载了大量儒释道经典和波斯教典故。

这一石碑的留存,证明了唐太宗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对外开放政策
C.民族团结政策D.仁义为本原则
解析:选B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讲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情况,这得益于唐朝对外开放政策。

A项属于经济措施,C项属于民族政策,D项属于政治措施。

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四月,唐太宗感觉长安夏天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

七月,他又嫌宫室狭小,不能尽显大唐威仪,又重修了玉华宫。

玉华宫的建筑是“笼山络野”,耗费以亿计。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唐太宗有何变化?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国以人为本”“不夺农时”等关键信息概括其治国思想;从隋亡的历史教训、儒家思想
的影响以及唐太宗个人品质等方面分析其成因。

第(2)问,从材料一“虽露居亦无伤也”到材料二“耗费以亿计”修筑玉华宫反映了唐太宗的变化;评论历史人物应客观公正地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评价。

答案:(1)思想:以民为本,不夺农时。

原因:唐太宗个人品格(善于反思和自我批判);吸取隋亡教训;以儒家“仁政”思想为指导;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与民休息、克制个人生活欲望变为奴役百姓、贪图享受。

评价:唐太宗即位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可以说是明君,但他晚年也贪图享受,劳民伤财,走向自身的反面。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全面看待其在不同时期的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