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检测(二) 中国古代政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二)中国古代政治家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嬴政十七年(前230年)灭韩,十九年(前228年)灭赵,二十二年(前225年)灭魏,二十三年(前224年)甲兵六十万灭楚,“以令于天下”的大势已成,称帝就成为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这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秦始皇开创了君主专制制度
B.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
C.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
D.实现法治和思想大一统
解析:选B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国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故B项正确。
2.《汉书·食货志》中详细地叙述了秦始皇时期的某项改革,“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据此,该改革()
A.为后世封建政府制定货币所沿用
B.可以有效减轻地方对中央的过分依赖
C.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D.加强了秦朝对其他诸侯国的有效控制
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并做了严格规定,这有利于加强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错误;秦朝并未设立诸侯国,D项错误。
3.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千米,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
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解析:选A秦始皇的巡游是在统一六国之后,故其用意在于宣扬国威,安定天下,故A项正确。
4.唐太宗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下面各项主张与唐太宗的认识比较接近的一项是()
A.无为而治B.重农抑商
C.民贵君轻D.以法治国
解析:选A由材料“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可知强调政府、君王清静无为,这样百姓安乐,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故A 项正确;材料无关政府对农业与商业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无为的治国思想,
无关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也并非以法治国的治国思想,故C、D两项错误。
5.唐太宗时期,在某一地区实行“授以生业、教之礼仪……选其酋长”,“子孙世袭,各安其居,不编户籍、不上贡赋”的政策。这一地区主要在()
A.吐蕃地区B.东突厥地区
C.西突厥地区D.西南夷地区
解析:选B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但不涉及材料中的政策,故A项错误;隋初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攻灭东突厥,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给予突厥族以某种限度的自治权力等,故B项正确;在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故C项错误;西南夷地区在秦汉时期已归中央管辖,D项错误。
6.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标志着外蒙古纳入了清帝国的版图。这次会盟()
A.接受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
B.为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创造了条件
C.册封了达赖、班禅、章嘉等四大活佛
D.彻底平息了噶尔丹分裂叛乱势力
解析:选A多伦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接受了全体喀尔喀蒙古贵族的臣服,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故A项正确。
7.在很多场合中,康熙帝称俄国彼得大帝为“其匹”“友邻”和“掌辽阔疆域之最尊高之主”。这主要源于()
A.清朝的对外政策
B.中国在雅克萨打败了俄国
C.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D.俄国的疆域辽阔
解析:选C康熙帝称呼彼得大帝为“其匹”“友邻”和“掌辽阔疆域之最尊高之主”等,是源于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对两国边界的确定,故C项符合题意。
8.“康乾盛世”被称为中国传统社会末期的“百年之治”,此后清朝很快衰落。它给今人留下的最深刻历史教训是,为政者应()
A.勤于政事,善始善终
B.轻徭薄赋,发展社会经济
C.选贤任能,惩治贪污腐败
D.顺应时代潮流,避免虚骄自大
解析:选D康乾盛世是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但是由于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造成了与外界联系的中断,逐渐衰落下来,造成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因此吸取的教训是要顺
应时代潮流,避免虚骄自大。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疆,大王之贤,由灶上骚(扫)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始皇帝在王翦要求统军60万灭楚时,李信自言只需20万灭楚时,始皇帝任用李信;当李信进军楚国受挫时……王翦继续要求出兵60万,秦始皇也是诚恳地回复他“为听将军计耳”。
——李育华、王向辉《浅谈秦始皇的文化开明政策》材料四政治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蒙毅,军事方面的人才有王氏、蒙氏父子,外交方面的人才有郑国、监御史禄,法律方面的人才有李斯、赵高。在七十位博士中也有来自各家各派的人才,并不偏重于一家一派。就连民间经济人才乌氏傈、巴寡妇清,嬴政都给了他们很高的待遇。……即使敌人阵营中的人……原来要杀掉的郑国也被继续留任,完成预定的水利工程,重用魏国的军事家尉缭,让其掌管军队,征伐他国。
——摘编自范双杰、黄栋涛《试论嬴政的用人之道》
(1)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即位前后所面临的社会状况。(3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斯反对“逐客”的理由。对此,秦始皇的态度是什么?(4分)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秦始皇在用人过程中体现的品质和特点。(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用人之道的积极作用。(3分)
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用人政策。第(1)问,根据材料一“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分析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却宾客以业诸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根据“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回答。第(3)问,寻找材料三、四中的信息相似点,材料中都提及知错就改的例子,据此作答;其特点可以从其积极的做法方面归纳。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答之有据即可。
答案:(1)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强大,渴望统一。
(2)理由:逐客会壮大敌国的力量。态度: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废逐客令。
(3)品质:知错就改。特点:唯才是举;善于用人;能听进谏言。
(4)有利于强大秦国,实现统一;有利于巩固统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