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与城市规划》课程授课计划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发展历程。

2.阐述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制定过程。

3.识别和分析城市规划中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4.应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简单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分析。

5.表达对城市规划的兴趣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实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城市规划概述: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发展历程。

2.城市规划原则: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制定过程。

3.城市规划方法: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如空间分析、预测模型等。

4.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规划案例,了解规划实践中的应用。

5.城市规划实践:学生进行简单的城市规划设计和小组讨论。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讲授法:讲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内外典型的城市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规划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城市规划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简单的城市规划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城市规划教材,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城市规划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收集城市规划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城市规划所需的实验设备,如绘图板、规划软件等,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教案2. 课题名称: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3. 课时安排: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基本概念及重要性2. 培养学生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3. 使学生理解城市合理规划的意义,提高城市规划意识三、教学内容1.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概念与重要性2. 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3. 城市合理规划的意义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性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3. 利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城市合理规划的意义和实施方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功能分区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兴趣。

2. 讲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概念与重要性:介绍城市功能分区的定义、作用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方法:讲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常用划分方法,如土地利用方式、建筑物特征等。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城市的功能分区案例,总结各自的特点与规划方法。

5. 讲解城市合理规划的意义与方法:阐述城市合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介绍城市规划的方法与原则。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探讨如何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7.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规划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对城市功能分区划分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城市合理规划建议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七、教学资源1. 城市功能分区图片素材库:提供各种城市功能分区的图片,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环节。

2. 城市规划相关书籍和文章:为学生提供理论参考,加深对城市合理规划的理解。

3. 城市规划案例视频:通过视频形式展示城市规划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增强学生的实践感受。

高中地理之城市规划教案

高中地理之城市规划教案

高中地理之城市规划教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划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调配资源,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加入城市规划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以《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章节为基础,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 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分析城市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功能。

2. 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3. 城市发展中的环境、交通、住房等问题。

4. 案例分析:国内外成功的城市规划实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介绍理论知识点,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 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互动。

-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案例,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实地考察(可选):组织学生参观城市规划展览或进行现场考察,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不同城市的风貌,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规划的作用。

2. 知识讲解:系统阐述城市规划的概念、目的和原则。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探讨城市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4. 案例学习:分析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提取经验教训。

5. 实践操作:模拟城市规划设计,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反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展示小组成果并进行互评。

【评价方式】-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 作业检查: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高中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教案

地理高中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教案

地理高中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教案一、引言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本教案旨在使学生了解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对于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意义城市规划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等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和环境质量等因素,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组织城市空间,达到促进城市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城市规划的意义在于协调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城市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生活和发展的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的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追求长期的生态平衡。

(2)人本原则:将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研究和专业知识,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城市规划。

(4)综合性原则:兼顾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利益。

三、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和地质条件等。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自然灾害风险。

2.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包括城市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等。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分布、居住需求和社会服务等。

城市规划应关注社会公平,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和社会服务设施。

四、区域发展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区域发展的定义与目标区域发展是指以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为单位,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布局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区域发展的目标包括促进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减贫和改善民生。

2. 区域发展的特点(1)区域差异性: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经济条件和发展潜力。

(2)相互依存性: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相互依存。

区域与城市规划培训.pptx

区域与城市规划培训.pptx

二、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理论
1. 传统的土地利用模式理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
伯吉斯(E.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指出城市各功能用地以中心区 为核心,自内向外作环状扩展,共形成5个同心圆用地结构。其中,城市 中心是CBD,由内向外分别是商业及公用服务业,低收入居民区,高收 入居住区和通勤区。
(4)穆勒的大都市地域结构模式 1981年穆勒(Muller) ,提出郊区小城市(suburban minicity)是一种新
因素,代表了郊区范围内的主要核心。他运用范斯(Vance)l977年提出的 城市地域(urban realm)概念,对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理论作了进一 步的扩展,建立了一种新的大都市空间结构模式。
扇形模式理论的核心,是各类城市用地趋向于沿主要交通线路 和沿自然障碍物最少的方向由市中心向市郊呈扇形发展。霍伊特 认为,由于特定运输线路线性可达性(Liner Accessibility)和定性惯 性(Directional Inertia)的影响,各功能用地往往在其两侧形成。
他把市中心的可达性称为基本可达性,把沿辐射状运输主干 线所增加的可达性称为附加可达性。轻工业和批发商业对运输线 路的附加可达性最为敏感,多沿铁路、水路等主要交通干线扩展; 低收入住宅区环绕工商业用地分布,而中高收入住宅区则沿着城 市交通主干道或沿岸、湖滨、公园、高地向外发展,独立成区, 不与低收入的贫民区混杂。
(3)洛斯乌姆的区域城市模式
1975年L.H.洛斯乌姆(Russwurm)在研究了城市地区和乡村腹 地以后发现,在城市地区和乡村腹地之间存在自着一个连续的统一 体,在《城市边缘区和城市影响区》一文中描述了现代社会的区域 结构。
——城市核心区(core built-up area)。这一地区大致包含了相当于城

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学习计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学习计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学习计划一、引言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是一个涵盖城市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城市发展策略等方面的跨学科领域。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的学习变得格外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的学习计划,旨在为未来专业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学科基础1. 建筑学基础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建筑学基础,以便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布局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建议在大学学习期间加强建筑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包括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等。

2. 统计学与数据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工作常常需要利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支持。

因此,掌握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对于专业学习十分关键。

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相关课程的学习,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三、专业核心课程1.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是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涵盖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方法等内容。

通过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可以学习到不同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经验,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2. 区域规划与城市设计区域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包括区域发展规划、城市布局与空间组织、城市设计原则等内容。

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区域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不同城市类型的规划与设计要求。

3.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调查与规划等内容。

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有效管理土地资源的方法,了解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环节1. 实地调研与考察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

建议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实践活动,包括城市规划展览、城市设计竞赛等,通过亲身经历了解城市与区域规划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

2. 实习与实训专业实习与实训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城市规划教学计划

城市规划教学计划

城市规划教学计划一、引言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布局、用地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网络等方面的有序组织和统筹安排,以达到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城市规划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城市规划教学计划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参考。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城市规划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关系的认知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城市规划原理与理论1.1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发展历史1.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体系1.3 国内外城市规划典型案例分析2. 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2.1 城市规划的数据收集和分析2.2 城市规划的空间分析与设计2.3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评估和预测3. 城市规划实践与案例3.1 城市整体规划与城市分区规划3.2 城市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3.3 城市环境规划与保护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与案例分析教师通过系统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2. 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规划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案例研究与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不同城市规划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估1.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考察学生对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实践项目评估,对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实地考察报告、实践操作报告等。

3. 课堂参与和学术论文,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六、教学资源1. 城市规划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基础知识和理论支持。

2. 城市规划案例和实践材料,提供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的素材。

城市规划学习计划

城市规划学习计划

城市规划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理解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掌握国内外城市规划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3. 掌握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4. 熟悉城市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和应用;5. 掌握城市规划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了解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和未来趋势。

二、学习内容1. 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原则学习城市规划的定义、范围、内容和目标,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规划理念。

2. 城市规划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了解城市规划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3. 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4. 城市规划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城市规划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包括城市设计、GIS技术、遥感技术、城市模型、规划软件等。

5. 城市规划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研究城市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城市规划的实际运用和效果。

6. 城市规划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了解城市规划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究动态,掌握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学习方法1. 注重理论学习,深入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城市规划的核心理论和方法。

2. 关注实践案例,学习分析城市规划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效果,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操作和运用情况。

3. 多角度比较,关注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发展现状和差异,掌握国际城市规划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4. 尝试专业技术,学习城市规划的相关技术和工具,掌握城市规划的常用技术和软件。

5. 参与实地考察,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环境和人文特点,深入了解城市规划的实际情况。

6. 多方面交流,参与城市规划相关的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了解城市规划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四、学习内容详细安排1. 学习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原则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源,学习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城市规划法规》讲课教案

《城市规划法规》讲课教案

《城市规划法规》讲课教案城市规划法规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 了解城市规划的概念和重要性
- 掌握城市规划法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能够运用城市规划法规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
1.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背景
-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作用
- 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
2. 城市规划法规的基本概述
- 国家层面的城市规划法规
- 城市规划法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
- 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 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和执行
- 地方层面的城市规划法规
- 地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 地方性城市规划法规的重要性
3. 城市规划法规实践案例分析
- 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的规划法规要求
- 新建城镇开发的规划法规要求
- 城市交通规划法规的应用案例分析
4. 城市规划法规教学评估
三、教学方法
- 理论讲授:通过讲解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法规要求,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理论框架。

-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城市规划法规的应用和实施过程。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城市规划法规所涉及的问题和挑战。

四、教学评估
-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和法规文件,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

-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考察学生对城市规划法规的掌握程度。

- 实践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城市规划法规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和特点。

2. 掌握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城市规划中。

3. 提高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认知和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功能区的概念与划分2. 城市功能区的特点3. 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方法4. 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的实际应用案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划分和特点,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方法。

2. 教学难点: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讲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划分和特点,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的实际应用案例。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性。

2. 讲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划分和特点: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定义,介绍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方法和特点。

3. 讲解城市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方法:介绍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4. 案例分析:分析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的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的看法和经验。

6.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功能分区规划在实际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估方法包括: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城市功能分区规划的案例分析。

《区域与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与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与城市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区域与城市规划(Region and City Planning)课程编码:07441508 课程类型:专业限选课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专业适用范围:03地理科学学时数: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课外学时:0学分数:2 先修课程:考核方式:考试制订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制订日期:2003年执笔者:邓清华主审人:林媚珍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地理系本科学生,是专业主干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是重要的。

其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基本认识城市规划工作的意义、规划发展的历史、重要的规划思想,以及城市规划基本内容等,从而达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对城市这个复合系统有个初步认识,从系统的观点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划方法和基本规划技术,对城市规划形成一个宏观认识。

教学要求是教学内容要“精”,要有“代表性”、“时代性”和“现实性”,以“点”带“面”,让学生较全面地熟悉和了解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解城市规划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特点,掌握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基本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达到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目的。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从感性认识入手,从案例入手,通过文字讲述、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城市系统,进而揭示其城市规划的内涵及空间规划规律,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人文地理学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助于了解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社会文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城市地理学是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增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对城市规划的理论素养。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教学参考书:1.郭彦弘著,陈浩光编译,城市规划概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 陈友华、赵民主编,城市规划概论,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0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2学时)一.教学内容1.城市的概念及城市发展(1学时)2.城市化(1学时)二.重点、难点1.重点:城市的产生。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教案:城市的地域功能分区与合理规划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掌握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原则。

2. 能够分析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城市功能区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区的概念、划分原则及合理规划。

2. 教学难点: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及合理规划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城市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与规划。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示意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城市功能区的相关案例资料,如图片、图表等。

2. 准备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示意图,用于课堂展示。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功能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与划分原则:介绍城市功能区的定义,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

3. 分析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以具体城市为例,分析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如商业区的繁华、住宅区的安静、工业区的污染等。

4. 探讨城市功能区的合理规划:讲解城市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合理规划的方法,如优化城市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城市功能区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案例中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6.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案例分析1. 活动内容:选取两个国内外的城市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出这些城市的功能分区,并讨论其规划的优缺点。

2. 活动步骤:a. 展示案例城市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规模、经济发展状况等。

b. 让学生观察城市地图,指出不同的功能分区。

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专业学习计划

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专业学习计划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专业学习计划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在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深入研究和实践的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为城市发展和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本篇文章将介绍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专业学习计划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和就业前景。

一、课程设置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专业学习计划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研究课程三个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涵盖城市与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规划原理、规划法律法规、城市经济学等内容。

专业课程则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该领域的理解,涉及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形态与设计、城市与社区规划等专业知识。

研究课程则是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实践的阶段,包括撰写博士论文和参与实践项目等。

二、培养目标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专业学习计划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深入研究和解决城市发展和规划问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来说,培养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2. 理解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动态变化,能够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3. 具备领导和管理城市规划项目的能力,能够协调各方利益,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4. 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交流的能力,能够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有效合作;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就业前景城市与区域规划博士专业学习计划的毕业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竞争力。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以下职业:1. 高校教师:毕业生可以选择在高校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2. 政府部门:毕业生可以选择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或相关政府机构工作,参与和推动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决策和实施。

3. 研究机构:毕业生可以选择到科研院所或城市规划咨询公司从事研究工作,深入研究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的前沿问题。

《区域与城镇体系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与城镇体系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区域与城镇体系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Regional Analysis &Planning课程编码:080720188总学时:32 学分:2适用专业及年级: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先修课程:城市修规原理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教学目的及要求本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区域与规划》全书可以分为两大块内容,即区域分析部分与区域规划部分。

区域分析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编制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领域。

近些年来,随着区域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它便越来越成为众多学科研究区域问题的重要手段。

目前已成为高等院楼、地理学、规划学、资源学、环境学等类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明确区域内部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规律,掌握对区域各种自然(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区域发展的分析研究方法,从而为区域规划及其各专业规划打好必要的方法论基础,为编制区域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区域规划原理是规划学的学科分支,亦应成为新兴区域科学的分支。

区域规划即是一定区域范围内,对一定埋藏整个国民经济建设活动的总体布署带有明显的综合性、战略性、全局性特点,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区域研究和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目前区域规划课程已作为高等院校地理学、城市规划学、资源学、环境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类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有关区域规划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熟悉区域规划的工作性质、特点、方法步骤、重点、难点等,毕业后能承担各类城乡区域规划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

二、教学内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讲授区域概念与区划划分、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经济分析、区域发展分析和区域规划的概念、方法程序、区域战略规划等内容。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102032
二、课程名称: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设计
(Regional Analysis and Regional Planning Practice)
三、学分、学时:1学分; 1周
四、教学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水资源环境学院
六、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对区域规划的实习,理解区域规划的一般原理及其与区域发展、区域规划中的产业发展与布局、土地利用、区域基础设施、城镇体系及环境规划等的关系,掌握区域规划的编制方法。

七、主要内容:
参观、调查某一区域的区域规划及其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影响。

八、方式与安排:
九、考核内容和方式:
考查。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将实习内容总结成实习报告,并以此作为考查成绩的主要依据。

《区域规划实习》课程简介
一、课程编号、名称
a)编号:?
b)名称:《区域规划实习》(Regional Planning Practice)
二.教学对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
三.实习内容简介
通过参观、调查某一区域,分析、理解区域规划对该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四.实习时间:1周
五.实习方式与安排
野外集体实习。

六、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查。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将实习内容总结成实习报告,并以此作为考查成绩的主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与城市规划》课程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区域与城市规划
课程代号:020*******-1
开课学期:2012-2013秋季学期
上课时间:1-4,6-17周每周二第一大节,1,3,6,8,10,12,14,16周周四第三大节
上课地点:北辰校区12-A412和12-A506
学生班级:经济学C091、C092
学时:总学时:48
学分:3学分
主讲教师:张贵教授
课程类别:专业模块课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区域与城市规划日渐成熟标志着以经济区域取代行政区域的重要时代到来,这是一个提升区域经济和城市竞争力的必然结果,也是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的应用和扩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东西方区域规划的特点与启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经济区位、区域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域产业组织和产业集聚经济;区域空间分工与联系;区域与城市特色;区域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中的城镇布局;规划与设计的编制方法和流程;规划与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规划与设计实施的制度保障;区域国土资源开发与案例、区域和城市发展的安全规划研究等。

本课程是一门研究规划和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区位与区域产业布局,区域产业集聚经济、分工与联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理论,基本了解区域国土资源开发规划、区域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城市案例等规划与方法。

二、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方式
任课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广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严格按照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及内容撰写教案;在授课内容上博采众家之长,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国内外新理论和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掌握的区域与城市规划的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区域规划规律;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规划和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去分析、解释和指导某些区域和城市。

三、对学生学习的要求
学生要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课前做好预习,课上作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案例讨论,课后按时完成书后每章的练习题和教师补充的习题以及案例分析作业。

学习时要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理解和记忆的关系、理论方法和应用的关系,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不要死记硬背,要以理解基本原理和掌握分析方法为主。

四、成绩考核
平时成绩:出勤、讨论、作业
期末成绩:论文
总成绩= 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
●教材
张贵、李峰主编:《区域与城市规划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刘秉镰、韩晶:《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彼得•霍尔《城市和区域规划》(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张金锁、康凯编著:《区域经济学》(三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二版),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教师联系方式和答疑时间:
答疑时间:每周五下午4-6点
联系方式:60435173
E-mail:zhanggui_tj@
●教学计划安排
学时安排表:
注:教学中将根据十·一放假情况、学生理解情况、作业情况以及对同学反映的难点问题或习题讲解等情况,对表中的时间安排会稍有调整,因而本表只是大致的进度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