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__2_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二章
思考题1、中国古代的顺道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何启示?答:【1】中国历史上的“道”有多种含义,属于主观范畴的“道”是指治国的理论;属于客观范畴的“道”指客观规律。
“顺道”是指管理要顺应客观规律。
【2】根据这种思想,管理者必须:第一,辨道,辨识客观规律;第二,顺道,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来组织管理活动。
为现代企业提供思路。
【3】中国古代的“顺道”与早期的其他管理学思想“重人”“求和”“法治”“守信”“预谋”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管理学思想,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
对于现代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2、中国古代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明法。
法的公开性原则。
【2】一法。
统一性原则和平等性原则。
【3】常法也称固法。
即保持法的稳定性。
3、欧文在管理思想史上有什么贡献?【1】欧文在关于人的因素方面的思考和实践,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2】率先指出人这个因素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欧文对管理学中的贡献是,摈弃了过去那种把工人当作工具的做法,着力改善工人劳动条件,诸如提高童工参加劳动的最低年龄;缩短雇员的劳动时间;为雇员提供厂内膳食;设立按成本向雇员出售生活必需品的模式,从而改善当地整个社会状况。
4、试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1】斯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贡献是他的劳动分工观点。
他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是:(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分工观点适应了当时社会对迅速扩大劳动分工以促进工业革命发展的要求,成为管理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2】巴贝奇继续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并指出,劳动分工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工资支出。
管理学原理讲义--一二章
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0001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一、管理的产生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伴而生,并使作业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组织的形态千变万化,协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大,而且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因而,管理更显其必要性。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0002 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在泰勒看来,管理就是要事先安排工作,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亨利·法约尔是对管理概念有重大影响的人。
他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一观点强调,当一个人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时,他便是在做管理工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强调,决策贯穿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决策才能完成,管理者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的劳动,以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是: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
他们认为,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求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是各类企业中各级主管人员的一项基本任务。
管理学原理作业2答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2答题答案一、单选题1.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
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
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过时,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有效。
对于这种情况,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 B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B.每种管理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环境适应性与局限性C.美国的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都比日本的更优秀D.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2.一般环境不包括( C )A.经济环境B.科技环境C.竞争者D.社会文化环境3.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B )A.管理活动中有哪些职能B.执行各项职能对员工生涯发展产生哪些影响C.执行各项职能应遵循和采用哪些原理、方法D.执行各项职能会有哪些障碍、阻力如何克服4.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指( A )A.计量决策法B.主观决策法C.边际分析法D.德尔菲法5.通过分析主管人员的供给与需求,什么情况下工作重点应该放在人员的选拔、调配和提升上( A )A.高供给,高需求B.高供给,低需求C.低供给,高需求D.低供给,低需求6.通过分析主管人员的供给与需求,什么情况下应该认真审视组织的计划,及早对于未来可能的发展机会做出安排( D )A.高供给,高需求B.高供给,低需求C.低供给,高需求D.低供给,低需求7.管理过程理论强调( A )A.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B.管理的核心是题高劳动生产率C.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D.要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8.人员配备要求采取( D )。
A.封闭的系统方法B.半封闭的系统方法C.半开放的系统方法D.开放的系统方法9.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 A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C.任何人都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D.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10.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题出的五种需求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C )A.生理和自尊的需要B.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C.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D.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11.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2)
3、管理职能包括()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激励职能D、领导职能E、控制职能
4、管理者在管理中承担的职责是()
A、提出目标B、制定计划C、合理组织D、指挥部署E、协调统一
5、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的领域,可以分为()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C、基层管理者D、综合管理者E、专业管理者
管理学试题 二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者的管理目标()
A、组织资源B、提高效率C、正确决策D、有效领导
2、管理者的首要职能是()
A、计划B、领导C、控制D、组织
3、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
A、领导B、协调C、决策D、控制
4、与基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相比,高层管理者更需要的技能是()
A、人际技能B、领导技能C、技术技能D、概念技能
1、CD 2、ABC 3、ABDE 4、ABCDE 5、DE6、BCDE7、BCE8、EBA9、ACDE10、AC
三、判断
1—5T T F F T6—10F T F F T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
4、企业的大量日常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由中层管理人员直接负责进行。()
5、管理普遍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组织.()
6、管理者和我们常说的干部是一个概念,都是对他人工作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期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7、领导工作涉及为各项职务配备合适的人选,并通过激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管理者在最为组织代表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义务时,其扮演的角色是()
A、人际系方面B、信息传递方面C、决策制定方面D、组织管理方面
6、对基层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
A、谈判技能B、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D、财务技能
管理学原理第2章组织管理原理
有助于维持正式组织的内聚力
心理满足(感情交流、认同、理解)有助于强化个人的协作意愿, 培养个人对组织的忠诚。
维护个人人格完整
正式组织强调个人的社会化侧面,强调共同目标对个人的非人格支 配,导致人格偏离。
(三)正式组织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正式组织为非正式组织形成创造条件
正式组织为人们聚集在一起发生接触、相互交往创造了条件。
个人潜在能量的表面化
个人能 量转化 为组织 能量的 两个环 节
A诸如激励、领导等 与个人积极性直接相 关的因素作用于个人 →个人潜在能量在较 高程度上成为组织的 力量。
C由于受周围人的工 作精神感染,或者比 较、竞争的作用 →个人焕发出更大的 能量为组织工作
个人能量的有效化
B通过科学有效的分 工协调、计划控制过 程,以及有效的领导 →个人围绕组织的基 本目标和任务发挥作 用,个人力量成为组 织力量的有效部分。
行为与学习
学习的方式
1直接的实践(对掌握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例:某企业的裁员 2其他人经验的提示 3专门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行为与学习
个体层次的基本要素
目标 知识 思维方式 生理、 心理力量 决策
行为 学习
心理基础
1理论学习、训练 2间接经验 3直接实践: 经历、经验 技能 见识 人际关系 企业文化
对管理者的启示
第一,人和蚂蚁一样是一个极其简单的行为系统, 人的认知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第二,因为人的认知能力有局限性,所以人的决策 就不得不以满意原则为标准,而不能以追求合理性 的经济学所使用的最优化(最大化)原则为标准。 第三,为了在满意的基础上保证尽可能大的合理性, 就应该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使组织内信息处理单 纯化,以尽量克服个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二)
管理学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1、决策所遵循的原则是( )A.最优原则B。
实用原则 C.科学原则 D.满意原则2、决策的依据是( )A.完全信息B.适量信息C.少量信息 D。
与信息无关3、西蒙把决策活动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两类,二者区分标准是:()A.经营活动与业务活动B。
例行问题与非例行问题C。
最优标准或满意标准D。
计算机决策或非计算机决策4、某一决策方案,只有一种执行后果并能事先测定,此种类型的决策称为()A.确定型决策 B.风险型决策 C.非肯定型决策D.概率型决策5、有一类决策,决策者只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及其发生概率,但不能确定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
这类决策称为( )A。
确定型决策B。
风险型决策 C.非肯定型决策D.非确定型决策6、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哪种状态最终会发生是不确定的,但是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即概率大小是可以估计的,这类决策是( )A。
确定型决策B。
战术决策C。
不确定型决策 D.风险型决策7、将对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的决策方法是( )A。
因果分析法 B.名义小组法C。
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8、选取若干专家,以函询方式请专家们独立书面发表意见,并几经反馈的方法,称为( )A。
德尔菲法 B。
通讯预测法 C。
名义小组法 D.头脑风暴法9、我国习惯上称之为“专家预测法”的是()A。
因果法B.外推法 C.德尔菲法 D.头脑风暴法10、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中,某种产品的业务增长率高而市场占有率较低,这种产品是( )A。
明星产品B.金牛产品 C.幼童产品D。
瘦狗产品11、“目标就是路标,确定目标如同识别北极星"这句话主要说明了目标()方面的作用A。
指明方向 B。
提供标准 C.激励因素 D。
管理基准12、在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中,某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这种产品是( )A。
东财14秋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2答案
管理学原理 14秋学期《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1. 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 计划B. 组织C. 领导D. 创新?正确答案:D2. 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而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的是()A. 技术技能B. 人际技能C. 概念技能D. 决策技能?正确答案:C3. 企业的以下______措施和提高组织的伦理标准无关A. 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B. 以市场占有率最高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C. 建立伦理守则D.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正确答案:B4. 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 )A. 效益B. 效果C. 效率D. 效用?正确答案:A5.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A. 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B. 越是低层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C. 任何人都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要程度相等D. 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产生的影响也越大?正确答案:A6. 下列关于委员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委员会能够综合各种意见,提高决策的正确性B. 委员会一般只活跃于组织的中间层和较低管理层C. 委员会容易导致时间上的延误D. 日常事务管理不宜采用委员会的管理方式?正确答案:B7. 下列理论观当中,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现有的伦理规则()A. 功利观B. 权力观C. 公平理论伦理观D.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正确答案:D8. 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A. 归纳法B. 试验法C. 演绎法D. 综合法?正确答案:A9. 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处于道德发展的_______阶段A. 前惯例B. 惯例C. 原则D. 强化?正确答案:B10. 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B. 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来不需要他们的人C. 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D. 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 远景和使命陈述应该是()A. 生动活泼B. 言简意赅C. 富有意义和鼓舞性D. 易于记诵?正确答案:ABCD2. 在分销管理模块中主要体现()三大功能。
管理学原理题库2
《管理学原理》题库第一篇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对于管理中人性问题的关注开始于(A )A.霍桑实验B.泰勒的科学管理C.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D.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2.管理过程学派初期的代表人物是(A)A.法约尔B.孔茨C.德鲁克D.西蒙3.管理是由许多人协作劳动而产生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
管理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是(A)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技术属性D.人文属性4.在下列有关个体行为的理论中,属于激励内容理论的是(C)A.期望理论B.波特劳勒模型理论C.双因素理论D.X理论Y理论5.管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其有效性,这一论述表明了管理的(D )A.一般性B.多样性C.历史性D.实践性5.具有系统的全面的处理复杂问题的技能是指管理者的(C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概念技能D.学习技能6.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A )A.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B.计划、组织、创新、决策、控制C.计划、组织、指挥、沟通、控制D.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7.保证在组织中“事事有人做”属于管理的(B )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8.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中生产力决定了(B )A.管理的社会属性B.管理的自然属性C.管理的艺术性D.管理的科学性9.下列哪一项是梅奥等人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D )A.职工是自然人B.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向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C.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D.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10.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A.人和物的因素B.信息与环境的因素C.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D.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1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在(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B. 20世纪30年代C. 20世纪40年代D. 20世纪60年代12.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 )A.管理培训B.管理实践C.劳动竞赛D.心理革命13.“管理机构从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应该建立关系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指的是法约尔管理十四原则中的哪一项?(C)A.统一指挥原则 B.统一领导原则C.等级链原则 D.集中化原则14.霍桑实验的四个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A.经济人 B.社会人 C.有限理性人 D.复杂人15.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A.韦伯 B.孔茨 C.巴纳德 D.西蒙16.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17.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 B )A.赫茨伯格B.马斯洛C.麦克莱兰D.弗鲁姆18.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C )A.提高管理水平B.提高人的积极性C.提高劳动生产率D.提高市场占有率19.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
北京语言大学14秋《管理学原理》作业2答案
管理学原理 14秋《管理学原理》作业2一,单选题1. 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
A. 简单平均法B. 定性预测法C. 定量预测法D. 时间序列法?正确答案:B2. 部门划分是为了解决组织的()。
A. 纵向结构问题B. 横向结构问题C. 纵向协调问题D. 横向协调问题?正确答案:B3. 下列分权程度最高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 直线制B. 直线—参谋制C. 直线—职能参谋制D. 事业部制?正确答案:D4. 狭义的决策是指()。
A. 拟定方案B. 选择方案C. 比较方案D. 评价方案?正确答案:B5. 组织高层主管人员所作决策倾向于()。
A. 战略的、常规的、肯定的B. 战术的、非常规的、风险的C. 战略的、非常规的、非肯定的D. 战略的、非常规的、肯定的?正确答案:C6. 以下不属决策特征的是()。
A. 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B. 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C. 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D. 追求的是最优最好方案?正确答案:D7.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主管人员有效管理其直接下属的()。
A. 工作情况B. 人数C. 年限D. 档案?正确答案:B8. 组织的最高决策层,由于工作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其管理幅度一般应()。
A. 适当宽些B. 宽窄没有关系C. 宜随机安排D. 适当窄些?正确答案:D9. 下列不属于组织工作原理的是()。
A. 责权一致B. 组织适宜性C. 分工协作D. 管理幅度?正确答案:B10. 管理层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职能分工的需要B. 管理幅度的限制C. 权责明确的需要D. 部门划分的需要?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 矩阵组织的缺点主要有()。
A. 稳定性较差B. 双重领导C. 适应性不强D. 难以协调E. 灵活性不够?正确答案:AB2. 产品市场是组织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A. 内部的B. 外部的C. 可控的D. 不可控的E. 部分可控的?正确答案:BE3. 预测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
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
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2)21.管理宽度有成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22.确定管理宽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
23.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①管理这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②面对问题的种类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④授权⑤计划⑥组织的稳定性24.确定合理的管理宽度是组织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同的管理者,下属素质,工作性质等因素将决定管理宽度。
25.格拉丘纳斯理论区分了三种类型的上下级关系:直接单一的关系,直接的多数关系,交叉关系26.克拉丘纳斯指出,管理宽度的算术组数增加时,管理者和下属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将以几何级数增加。
外语学习网27.变量依据法通过研究影响中层管理人员管理宽度的六个关键变量:①职能的相似性②地区的相似性③职能的复杂性④指导与控制的工作量⑤协调的工作量⑥计划的工作量28.部门划分主要解决组织的横向结构问题。
29.部门是指组织中管理者为完成规定的任务有权管辖的一个特殊的领域。
30.部门划分的方法:①按人数划分,完全按人数的多挂来划分部门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划分方法②按时间划分③按职能部门划分,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划分方法④按产品划分⑤按地区划分⑥按服务对象划分⑦按设备划分⑧其他31.按职能划分的优点:它遵循专业化原则,因此能充分发挥专业职能,它使得管理者的注意力集中在组织的基本业务上,有利于目标的实现,简化训练工作,加强了上层控制手段。
32.“隧道视野”现象:由于各职能部门专业化,使职能部门的专业人员除了本部门外,其余什么都不顾,就如同过隧道一样,除了本身领域外,其他什么都看不见。
33.部门划分的原则:①力求最少②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③确保目标的实现④指派平衡⑤检查部门分设34.直线型组织结构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
它是最早使用的一种结构类型,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类型。
特点:①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②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即“一个人,一个头”③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二)
管理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1、企业中管理者的管理幅度,是指他__A_____(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D)B和C2、群体的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明显的阶段,它们是___B___(A)初创、动荡、有序、衰亡(B)构成、动荡、规范、表现(C)构成、有序、规范、成熟(D)构成、动荡、规范、成熟3、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能够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___B___(A)没有历史包袱(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C)能够迅速开展工作(D)具有广告效应4、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B_____.(A)纺织厂(B)电视剧制作中心(C)医院(D)学校5、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最大原因可能在于___D___ (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状况(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光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C)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有效沟通(D)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无法对营销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6、某技术专家,原先从事专业工作,业务志精,绩效显著,近来被提拔到所在科室负责人的岗位。
随着工作性质的转变,他今后应当注意把自我的工作重点调整到:____C_____。
(A)放下技术工作,全力以赴,抓好管理和领导工作(B)重点仍以技术工作为主,以自身为榜样带动下级(C)以抓管理工作为主,同时参与部分技术工作,以增强与下级的沟通和理解(D)在抓好技术工作的同时,做好管理工作7、美国学者肯尼迪和迪尔认为,企业文化除了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网络因素外,还包括__C____(A)组织结构(B)领导方式(C)礼仪和庆典(D)企业行为8、__ D __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而作出的决策,牵涉范围较窄,只对组织产生局部影响。
管理学原理讲义--一二章
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0001 管理的产生及必要性一、管理的产生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
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人类为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作业活动;二是使这种作业活动变得更有效的活动——管理活动。
管理活动是产生于作业活动并为作业活动服务的一种活动。
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相伴而生,并使作业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要素,有组织就需要管理,管理与组织如影相随。
管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大,组织越来越复杂,组织的形态千变万化,协调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加大,而且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单位的兴衰成败,因而,管理更显其必要性。
1.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2.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3.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0002 管理的概念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给管理下的定义是:管理就是“确切的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在泰勒看来,管理就是要事先安排工作,指挥他人用最好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亨利·法约尔是对管理概念有重大影响的人。
他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一观点强调,当一个人在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工作时,他便是在做管理工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西蒙强调,决策贯穿与管理的全过程和所有方面,任何工作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决策才能完成,管理者的工作归根结底是在做各种各样的决策。
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的劳动,以完成工作目标的一系列活动。
哈罗德·孔茨等人的观点是: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
他们认为,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求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是各类企业中各级主管人员的一项基本任务。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管理理论)
管理者是职业化的官员而不是他所管理 的单位的所有者,他们领取固定的工资 并在组织中追求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成就;
主要著作
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出版社 1987 2. 《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 1997 3. 《儒教与道教》,商务印书馆 1995 4. 《经济、诸社会领域及权力》,三联出版社 1998 5. 《世界经济通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1 6. 《学术与政治》,三联出版社 1998 7. 《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三联出版社 1997 8. 《经济、社会、宗教》(选自《马克斯·韦伯文
所以工人们开始抵制这种管理技术,有时甚至 会对管理者隐瞒其岗位知识以保护其工作和收 入。
由于不能够使得工人们积极主动地实行科学管 理这一新技术,一些工业组织提高了工作过程 的机械化程度。例如福特就认为通过引进流水 线可以将工人们推动以达到他们认为不能达到 的更高的工作速度。
从工作绩效的角度看,通过发展恰当的工人- 任务组合和利用生产线速度将工人和任务联系 起来是非常正确的。
泰勒相信,如果通过工作专门化和劳动 分工,能使每一位工人生产每一个单元 产出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所减少,那么 生产过程就会变得更有效率;并且认为, 能够创造最高效率的劳动分工的方式是 科学管理技术,而不是凭直觉而来的非 正式的简单估算。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 容
劳动方法标准化
培训工人科学化。科学地挑选工人,并 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
在大型的有组织的工作场合下,可以极大的降 低成本,提高产量。
1908年,美国的富兰克林汽车公司运用科学管 理原理重新设计了工作过程,结果汽车产量从 每月100辆提高到每天45辆。
吉尔布雷斯夫妇
管理学原理(第二篇)
(3)折中决策法:既不过于冒险,也不过于保守,介于二者 之间。具体是在悲观和乐观中取中值。[注意:计算公式( P121)]
(4)最大最小后悔值法:决策者假设在选择了某种方案以后
,事后发现客观情况并未像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他们会为
自己的决策而感到后悔。把可能产生的后悔值降到最低,就
成为该方法的决策原则。
作中,无论是确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还是规定品种结构
和产品质量,都需要做出周密的决策。
决策不仅仅渗透于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同时,其正
确与否直接关系着管理活动的成败,关系着一个组织的生
存与发展。
三、决策的类型(重点识记) (P110-111)
(一)按照决策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战略决策、 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P38)
注意:P111不同决策的确定性分析
上层主管人员做出的决策,趋向于: 非程序化、战略的、科学的、非肯定型决策
下层管理人员做出的决策,趋向于: 程序化、战术、经验、肯定型决策
(四)按照决策的主体不同,可分为群体决策 与个人决策
群体决策是指多个人一起做出决策。个人决策就是单独一
个人单独做出决策。
群体决策的特点:(1)能在更大范围内汇总信息;(2)
⑴What ⑵Why ⑶Who ⑷Where ⑸When ⑹How
做什么? 目标与内容 为什么做? 原因 谁去做? 人员 何地做? 地点 何时做? 时间 怎么做? 方式、方法、手段
(二)计划的基本特点(P127)(重点识记)
1、目的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组织目标,任何组织和
个人制定计划都是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的。)
盈亏平衡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量、本、利
分析,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 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企业能够以最小的 成本生产出最多的产品,并获得利润最大化的经
《管理学原理》毛蕴诗 02第二章 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二章 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的演讲
➢ 结合丰田生产方式形成、发展,思考管理实践的发展。 ➢ 结合丰田生产方式形成、发展,思考丰田生产方式与本章管理思想史的联系。 ➢ 结合丰田生产方式的实质、内涵,讨论如何使管理更有效。
案例分析思路:
➢ 可以尝试梳理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研究的历史,从理解早期的行为科学、历 史上出现的管理学派以及当今管理研究发展的最新成果,去解析丰田生产方 式变化及其背后的逻辑。
列职能活动,即计划、组
身体多余动作;采用摄影胶片来研究手和身体动作方面
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的先驱代表人物。
✓ 法约尔提出了14条基本的
✓ 亨利·L·甘特:尝试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来提高生产效率。 管理原则。
发明甘特图。
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3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目录 第一节 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研究 第二节 早期的行为科学与人力资源研究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丛林及其中的管理学派 第四节 当今管理研究的发展
第四节 当今管理研究的发展
二、管理研究中的经验与案例研究
近10多年来,对管理问题的案例研究与经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重要成果。
✓ 以哈佛大学商学院为代表的案例研究、案例教学方法正在全球 大多数商学院得到推广应用,并受到学生的欢迎。
✓ 不少大学商学院,包括中国大学许多商学院都成立了案例研究 中心,建立了案例库。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第四节 当今管理研究的发展
一、管理研究的两种基本分析方式
尽管存在众多的学派、方法,但如我们在本书导论中所提出,从方法论的 角度看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问题,即如何管的问题,归根到底只存在两种观点。
过程学派(经营管理学派)
✓ 大多数学者都赞同孔茨的观 点:认为过程学派(Process approach)亦即经营管理学 派)能够包含和综合当今的 各种管理学派。
管理学原理第二章
18
步骤9:评价结果 战略管理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评价结果。战略的效果怎么 样?需要做哪些调整?在本课程的最后将讨论控制过程。将 讨论战略实施的效果和纠正偏差的方法与技术。
*课外作业和课堂讨论:将SWOT分析应用于一家你所熟 课外作业和课堂讨论: 悉的企业。 *阅读资料:《中外管理》、《管理现代化》杂志 阅读资料: 阅读资料
第二章 管理的层次
19
四、公司层战略框架
公司层战略是回答应当从事一组什么样的事业?回答 这个问题有两种普遍的方法,它们是总战略框架和公司业 务组合矩阵。 1、总战略 、 (1)稳定性 稳定性战略(stability strategy)的特征是很少 ) 发生重大的变化,这种战略包括持续地向同类型的顾客提 供同样的产品和服务,维持市场份额,并保持组织一贯的 投资报酬率。 *问题:什么时时候管理当局应当追求稳定性? 问题: 回答: 回答:即当组织的绩效令人满意而环境看上去将保持稳定 的时候。
第二章 管理的层次
1 战略管理 2 战术管理 3 作业管理 4 各层次管理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 管理的层次
1
第一节 战略管理
一、战略的概念 1、战略及其相关概念
(1)战略(strategy) 在现代管理科学中,“战略”(strategy)这一概念一 般是指一个组织面对充满各种挑战和机遇的不断变化的环境, 为寻求其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做出的总体性谋划。 本书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 一个组织在激烈的竞争环境 为谋求其生存和发展, 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中 , 为谋求其生存和发展 , 实现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 而制 定的带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关于组织的发展方向、 定的带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关于组织的发展方向 、 前进道 路和行动方案的谋划。 路和行动方案的谋划。
管理学原理作业二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2)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A.人与物的关系B.财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际关系解析:D2.人口密度、年龄结构属于下列哪种宏观环境因素?A.社会文化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经济环境D.科技环境解析:A,基础识记3.一般而言,长期计划往往是A.战术性计划B.战略性计划C.年度计划D.作业计划解析:B,五年以上才是长期计划,B符合4.甲玩具公司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发现某种儿童玩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公司又有能力研发和生产该产品,决定进军该市场。
这体现了计划工作的哪一步?A.估量机会B.确定目标C.选择方案D.确定前提条件解析:A,分析了儿童玩具等情况,属于计划工作的第一步,估量机会5.随着数码相机的广泛应用,某胶卷生产企业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压缩生产规模,逐渐从胶卷市场撤离。
该做法属于A.内部增长战略B.多元化战略C.收缩战略D.稳定战略解析:C6.对程序化决策描述正确的是A.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B.非重复性的、例外决策C.非重复性的、例行性决策D.重复出现的、例外决策解析:A,基础识别记忆7.通过对追加的支出与收入进行对比分析的决策方法是A.期望值法B.效用法C.概率法D.边际分析法解析:D,基础识记8.部门划分主要解决组织设计中的A.目标确立B.纵向设计C.横向设计D.层次划分解析:C,基础识记9.分权有助于A.提高下级的积极性B.提高上级命令的执行效率C.增加管理的层次D.加强领导的控制力解析:A,A符合10.以下不属于...人员配备原理的是A.责权利一致原理B.公开竞争原理C.用人之长原理D.因人设岗原理解析:D,ABC都是11.内部选聘的优点是A.给组织带来新的观念B.可激励组织成员的进取心C.有较广泛的选聘来源D.可避免组织成员间的不团结解析:B,ACD是外部选聘的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原理导言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管理学及其特点管理学的含义: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2)多样性;(3)历史性;(4)实践性。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般管理,即管理的一般规律。
3、管理学研究的基础—工商企业管理·工商企业是实行两权分离的现代组织。
工商企业是唯一有客观的量度衡量其成果的经济组织。
工商企业是通过管理取得成效的常规组织二、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1、管理理论是一门科学。
2、管理实践又是一种艺术。
3、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科学是艺术的基础;·艺术是科学的源泉和运用。
三、管理学的理论体系1、管理学基础理论。
2、管理职能:a计划职能—目标、计划、决策;b组织职能—组织结构、组织关系、组织设计、管理人员的任用;c人员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评、人员培养d领导职能—激励、领导、沟通;e控制职能—控制、控制与责任中心、控制与组织文化。
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a从历史的角度看,管理活动自古有之,但不被重视;b从管理学形成看,经历两次转折:(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2)二战后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
c从现实看,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1)管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2)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
2、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要成为有效的管理者,一靠实践、二靠学习管理理论;·我国急需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
导言部分小结:本部分重点讲授了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研究管理学的重要性,并研讨了问题和案例。
第1章管理学基础本章重点讲授组织及其作用,组织绩效,管理者的概念,组织绩效与管理绩效的关系理解。
1.1组织1.1.1组织的概念与特征1.组织的含义:指一个正式的、刻意设计的角色或职位结构。
{具有既定目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2.组织的特征:·目的·人员·管理·文化。
1.1.2组织的形成与作用1.组织形成的客观必然性1.2 管理1.2.1管理(management)的概念:即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指对人、财、物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过程。
}1.管理是集体活动的管理;2.管理是任何组织的必须;3.管理适用一切组织各个层次的主管人员;4.管理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5.管理是一个过程。
6管理关系到生产率,意指效益和效率。
1.2.21.2.1.2.3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2.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1)认真总结建国以来在管理中的经验教训;(2)注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3)注意揭露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本质;(4)结合实际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
1.3 管理者1.3.1管理者(manager)的概念(P8):是在协作过程中,负责协调他人的活动,并对组织完成预期任务负有责任的人。
1.管理者处于指挥地位;2.管理者对组织完成任务负有责任。
1.3.2管理者的类型1.按照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划分为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2.按照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划分为职能管理者、一般管理者。
1.3.3管理者任务、目标与责任1.管理者的任务: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
2.管理者的目标:用现有资源更高质量地完成他的任务。
3.管理者的责任:·管理一个组织..;·管理管理者...;·管理工作和工人.....。
1.4 管理工作1.4.1管理工作的性质----为协调他人活动......而从事的工作,能够使管理者对组织完成预期任务负有责任的工作。
....1.4.2管理职能)(planning)organizing)(leading);(controlling)。
2.管理的本质:协调(coordination)。
它是管理工作的核心。
1.4.3管理角色分析(依据对管理实践的观察来分析管理工作)1.人际关系角色:管理者与各种人员联系时所担任的角色。
2.信息角色:管理者获取、处理、传递各种信息资源时所担任的角色。
3.决策角色: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抉择并付诸实施时所担任的角色。
1.5组织绩效与管理绩效1.5.1组织绩效1.组织绩效的含义(P16)21.5.2管理绩效1.管理绩效(management performance)的含义(P17):指管理者在从事管理职能上的表现,它与管理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直接相关的,这种表现和能力是可以加以评价的。
2.管理绩效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组织绩效取决于管理绩效;·管理绩效是影响组织绩效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讨论---------△多伦多大学的一位学者风趣地把绩效管理比做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
你怎样理解这个比喻?1.6 生产率、效益和效率生产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企业一定时期内投入和产出的比率。
效益:指完成目标的程度。
效率:指以最少的资源达到目标。
第2章管理思想的演变本章重点讲授管理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以及现代管理新思潮。
※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2.1 管理思想的发展为什么这样缓慢2.1.1 管理思想发展缓慢的原因1.工商业长期以来受人歧视;2.经济学家仅注重财务和技术问题。
2.1.2 工业革命与科学管理先驱1.小瓦特与博尔顿:最早在企业探索科学管理方法。
2.罗伯特·欧文:人事管理之父。
3.查尔斯·巴贝奇:计算机之父。
2.1.3 建立管理理论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1、19世纪是“开拓者和创业者”领导历史潮流的时代,企业的成功被认为取决于企业家的个人素质。
2、当时很难把管理、技术和商业三项职能分开。
3、当时并不认为工人是人力资源2.2管理理论的创立(19世纪末—20世纪初)2.2.1泰勒和科学管理理论:1.代表作:2.基本观点······3.为“科学管理之父”。
2.2.2法约尔和一般管理理论1.代表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
2.基本观点·明确管理概念;·总结管理原则;·建立理论框架;·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法约尔的贡献:法约尔创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理论,积极倡导管理教育,被人们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泰勒的理论和法约尔的理论统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其特点是强调理性和科学性,但对人的因素很少关心。
2.2.3 梅奥和人际关系学说1.代表作:《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年;《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年。
2.霍桑试验的过程(1924—1932年):第一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第三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第四阶段: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3.···4.梅奥的贡献:推动了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开辟了管理学发展的新领域。
2.2.4巴纳德和协作社会系统理论1.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年。
2.···经理的职能在于:(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3)确定组织目标·效力是协作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效率是协作系统中成员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
3、巴纳德的贡献:把正式组织的要求和个人的动机满足结合在一起,被西方学者誉为“管理思想上的一个里程碑”。
2.3管理理论的扩展2.3.1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1.管理是一个过程;2.管理过程有五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4.管理具有灵活性。
2.3.2 行为科学学派的基本观点:1.有关个体行为理论;2.有关团体行为理论;3.有关组织行为理论;4.有关领导和组织变革发展理论2.3.3 管理科学学派(定量学派)的基本观点:1.强调决策是管理的中心;2.追求最大经济效益;3.运用数学模型4.使用电子计算机。
2.3.4 系统管理学派的基本观点:1.用系统理论研究组织和管理;2.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3.强调管理的系统观点。
2.3.5 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1.管理模式和方法要随机应变;2. 环境和管理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3. 试图通过“权宜应变”融各学派于一体。
2.3.6 走出管理理论丛林2.4 管理新思潮2.4.1全球化战略和管理在全球策略方面不应限于国界。
管理者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和不同的技术。
2.4.2业务流程再造的制度和工序不能局部性和分开来处理,需要重新设计,彻底改革。
2.4.3 Z理论的组织模式:1.长期雇佣;2.集体决定3.个人负责;4.缓慢的评价和晋升;5.含蓄与明确兼用的控制;6.适度专业化职业途径;7.全部关怀员工2.4.4 全面质量管理:1. 强烈地关注顾客2. 坚持不断地改进3. 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4. 精确的度量5. 向雇员授权2.4.5 多元文化与管理:企业文化注重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属于感性化管理。
多元文化来自于组织成员不同的文化背景,管理者需要接受文化差异的挑战。
第3章组织与环境本章重点研究组织与环境的平衡、组织的任务环境、组织的一般环境、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3.1 组织与环境的平衡内容概要:1.组织环境的定义2.组织与环境平衡的必要性3.1.1 组织环境的定义组织环境的定义:是指组织外部对组织运行构成影响或潜在影响的所有因素.(P41)【组织的任务环境:由组织环境中可能影响组织活动的其他特定组织构成(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分销商和监管者)。
】【组织的一般环境:由组织环境中可能影响组织及其任务环境的非特定的因素构成。
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
】1、组织的经济环境:包括资本、劳动力、价格水平、政府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客户等因素。
2、组织的技术环境:技术指人们做事方式方法的知识的总和,主要影响做事的方式方法,影响人们如何设计、生产、分销和销售产品及服务。
3、组织的生态环境:人与环境中存在的、其他有生命的东西之间的关系。
4、组织的社会环境:是由生活在既定群体或社会中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智力高低和受教育程度、信念及习惯构成的。
5、组织的伦理道德环境:包括一般为人们接受并付诸于实践的一系列个人行为准则。
6、组织的政治和法律环境:指常常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各类企业事业的法律、法规、政府机构及其实施的措施所构成的综合体。
3.1.2组织与环境平衡的必要性1.平衡的含义:主要指组织职能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系统运行的机制和方式等与环境相适应,取得改造环境的实际成果,而环境也具备了组织计划得以实施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