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语言教学观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析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析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指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适时地导入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1.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背景。
通过导入文化元素,可以使学生对当地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文化元素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利器。
适时地引入一些富有特色的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现如今,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能力。
通过导入文化,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方式、礼貌用语等,培养他们在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交际能力。
1. 文化背景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目标语言所属国家的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节日传统等。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 文化信息的引入: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文化元素,如歌曲、诗歌、谚语等。
通过欣赏、学唱等方式,使学生对文化有更直观的感受,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文化对比与归纳:教学中可以将目标语言与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之处,引发学生的思考。
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4. 角色扮演与情境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了解和运用目标语言的文化规范和交际方式。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技巧。
三、如何解决文化导入中的问题?1. 语言能力与文化知识的平衡:在进行文化导入时,要兼顾学生的语言能力。
对于初学者来说,只要能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了解一些基本的文化背景就足够了,不需要深入到过多的文化细节。
2. 尊重多元文化:在教学中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避免出现偏见或歧视,提倡平等、包容的学习氛围。
浅析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
浅析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摘要]随着现代化的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生态学外语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而生态学语言是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由生态学与语言学结合形成一种语言。
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下,生态学语言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发挥着极大地作用,生态学语言从走向外语教学课堂之后,使得生态学教学外语教学不断发展。
本文主要阐述的有关生态学外语教学课堂。
对其教学内容、评价以及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一、生态学的基本特点对于语言来说,生态语言学家持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语言其实就是一种生态现象,传统语言观是不能够对语言的本质进行很好的揭示的。
我们只有把语言放在整个的生态系统中才会使我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认识更加的深刻。
一旦接触生态语言学你就不难发现,生态语言学在语言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是十分的重视的,可与说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进行情感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动力。
语言的多样性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在不同的层级间由此差别,更主要的是个体在使用语言上的差异。
二、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在生态语言学的影响下,使我们在第二语言学习以及学习外语课堂教学理论方面意义重大。
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首先,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在学生学习外语的教学中意义重大;其次,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的那些多种因素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正确地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的必要的,这对于我们更好地对外语课堂教学学习至关重要;最后,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更加注重对外语课堂教学的能动性,这就使得外语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生态学外语教学课堂发展的特点在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影响下的外语课堂教学不单单指的是学生个体对外语知识、发展智力掌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自身潜能的激发与彰显。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素质决定命运,性格成就未来0应该成为普天下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所以为了培养成功型的适用社会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有计划、有目的、有胆识地进行情商教育势在必行。
2.情商教育。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把智商看作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基本忽略智力以外的其他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情绪不稳定、易失控冲动;对挫折缺乏心理准备,承受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差、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等,所以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情商教育,借鉴国外情商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使之成为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学校高层及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提高学生情商的重要意义。
它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学校管理和培养学生目标的需要。
其次,把情商培养纳入整体运行机制中,并把它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和考核指标,体现在课程的安排、制度的建设等方面。
再次,加强教师的认知水平,让他们认识到情商教育对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情商教育。
总之,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是摆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模式和过去的经验,要根据本身的状况大胆地探索与不断创新,以便能为国家输送更多的思想品质好、成绩优秀和情商高的优秀毕业生。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四平农业工程学校公共课教研室王姝懿新的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6指出:/外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0。
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外语素质。
外语素质也就是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必须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差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
不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便无法正确理解、解释和运用所学的语言。
所以外语教学应涉及文化教学,这在外语教学界已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注意文化差异的导入。
那么如何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的导入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在词汇中导入文化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一般人认为学习词汇只要牢记就可以了,但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英语的一大难题就是记不住单词,或是容易忘记。
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必须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
因此文化教学应贯穿于语言教学之中。
本文将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阐述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并提出文化导入的内容及方法。
关键词外语教学文化导入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们的对外交流日益增多。
然而,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中国人在与英美人士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文化休克”现象。
由此看出,这种纯语言形式的外语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使交际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
二、文化导入的必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语言学习必须在文化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知识的传授要与文化知识的导入相结合。
然而,在现实的外语教学实践中,社会文化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多数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把主要精力放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久而久之,许多学生虽然语言知识掌握得较好,可是在交际场合却不能恰当地运用它们,甚至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妨碍交际的成功。
中国学生在与老外聊天时会很自然地问道:“how old are you? how much do you earn?”这两个句子从语法上分析是完全正确的,然而问题在于:中西方文化在对待年龄、个人收入问题上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人常把年龄、个人收入作为随意交谈的话题之一,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个人的隐私,不可侵犯,其结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它和语言教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文化导入的内容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无时无刻不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
我们把文化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所谓知识文化,指非语言标志的,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产生严重影响的文化知识。
所谓交际文化,指两种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直接发生影响的言语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
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
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摘要]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与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新兴语言的分支。
生态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和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也正在逐渐形成。
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为研究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文章拟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课堂教学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又称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研究领域。
生态语言学着眼于语言生态和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将语言系统复归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观①。
一、生态语言学的产生及基本观点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豪根(E.Haugen)最早提出了“语言生态学”的概念。
他指出,“语言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其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学科②。
他的专著《语言生态学》系统地以生态学观点讨论了一系列语言学的基本问题,从此拉开了语言学界关于生态语言学的讨论。
豪根的观点直到80年代才受到充分的重视。
尽管豪根在20世纪70年代没有使用“生态语言学”一词,但从迄今发表的有关生态语言学的著作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提出的“语言生态学”概念已被公认为生态语言学的基本界定。
20世纪80年代后,生态语言学的界定逐渐丰富。
穆代以豪根的观点为出发点,进一步阐明了生态语言学的界定:生态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作为生态分支系统的语言与整个生态系统关系的学科。
1993年麦凯(A.Makkai)在他的专著《生态语言学:迈向语言科学的新范例》一书中正式提出了“生态语言学”的概念。
进入21世纪后,一系列研究生态语言学的著作问世,标志着这门学科已基本形成。
生态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种生态现象,传统语言观所持的语言“工具论”与“社会现象论”均不足以揭示语言的本质。
将语言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使人们认识了语言的本质,通过对语言的分析也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整个世界的生态系统。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在外语教学领域,文化导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丰富了语言学习的内容,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供外语教师参考和应用。
1. 整合文化内容于语言教学将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等元素融入到日常的语言教学中。
例如,在学习法语时,可以介绍法国的国庆日、著名的美食如法式面包和奶酪,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电影、音乐、文学作品等多媒体资源来展示目标语言的文化特色。
这些资源能够直观地展现不同文化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感官上获得更直接的体验。
3. 组织文化主题活动定期举办与目标语言国家相关的文化活动,如国际美食节、电影之夜或传统节日庆典。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在实践中使用外语,还能深入体验和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
4. 鼓励学生参与交流项目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语言交换项目或短期留学。
这样的经历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目标语言国家的生活,与当地人交流,从中获得宝贵的语言实践机会和文化洞察。
5. 引入真实语料使用来自目标语言国家的报纸、杂志、博客等真实语料进行教学。
这些材料不仅能提供真实的语言输入,还能让学生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社会动态和文化现象。
6. 教授跨文化交际技巧明确教授学生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
包括非言语交际的差异、礼貌用语的使用、以及如何避免文化冲突等内容。
7. 反思和讨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文化反思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写作或演讲等形式,让学生表达对目标文化的看法和感受,促进他们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
通过上述策略的实施,外语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未来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成功奠定基础。
试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试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本文就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议题,首先阐明了“文化”的含义;然后指出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再是阐述文化与语言交际的意义;最后论述了加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达文化的媒介。
但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关心的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研究的是语言的内在系统,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的研究则重视不足。
在外语教学中往往偏重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训练,而忽视决定使用语言是否得体的诸因素,文化教学仍处于从属地位,以致于一些测试成绩很高的学生,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常常产生一些误会甚至笑话而造成交际障碍。
因为一句完全合乎语法的话,用于不恰当的场合,说得不合说话人的身份或者违反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有时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导入目标语文化既有必要也不可避免。
一、“文化”的含义此处所说的“文化”有特定的含义,与“他没有文化”中的文化有所不同,与英语中的culture一词(狭义指文化、音乐、美术等)的含义也不一样。
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的含义更广泛。
这是一个社会学的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总模式。
“文化包括一切人类社会共享的产物。
”它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
简单地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中心概念提了出来。
他认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后来一些社会学家把这一定义修正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浅析生态外语课堂教学观视角下的外语课堂教学
论 方 面意 义重 大 。生 态 外 语 课 堂 教 学 观 随 着 人 们 观 念 的转 变 也 在 不 断 地 发 展 壮
大. 并 在 实 际应 用 中 . 发 挥 的 作 用 越 来 越 明 显 。首 先 . 生 态 外 语 课 堂 教学 观在 学 生 学 习 外 语 的教 学 中意 义 重 大 ; 其次 , 生 态 外 语 课 堂 教 学 观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那 些 多 种因素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 相互制 约的 ,
的 教 和 学 生 的 学 必 须 要 保 证是 在 教 育 的 个 体 价 值 和 本 体 价 值 和 谐 统 一 下 进 行 的 。 因 此 ,这 使 得 对 于 老 师 的要 求 就 越
高 ,这 就需 要 他 们 加 大 对 自身 基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学 习 掌 握 ,在 不 断地 实 现 自 我 发 展 的 同 时 更 要 注 重 学 生 的 科 学 精 神、 人 文 精 神 的培 养 , 争 取 早 日把 学 生 培 养 成一 个 和谐 发 展 的 人 。 ( 二) 教 学 内容 的 生态 化 在 课 堂 生 态 体 系 中 ,教 师 与 学 生 的 关 系 是 这 样 的 ,教 师 通 过 对 教学 内 容 的 知 识 建 构 进 行 适 当 的选 择 , 实 现 对 学 生 更 好 地 教 。 而 学 生 就 是 通 过 对 老 师 知 识 结 构 框 架 的利 用 从 而 更 好 地 学 习 知 识 , 不 断地 发 展 自 己 。 1 . 教 学 内容 的 多样 化 。 传 统 的教 学 内 容 由 于 太 过 于 拘 泥 于 学 科 知 识 ,却 对 文 化 导 人 以 及 文 化 意 识 的养 成 方 面 不 给 予 充 分 地 重视 。 就 传 统 的教 学 内 容 而 言 , 其 成 分 主 要 包 括 基 础 语 言 知 识 以及 四 项 基 本 技 能 两 大 部 分 。基 础 语 言 知识 是 指 在 语音 、 词 汇 以及 语 法 等 方 面 的 知 识 积 累 ; 四项 基 本 技 能 也 就 是 我 们 通 常 所 说 的 听、 说、 读、 写 能 力 。正 是 因 为教 学 内容 的 生 态 化 ,使 得 我 们 现 在 的教 材 也 必 须 符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析
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语言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跨文化交流和交际中,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传递文化的媒介。
在语言教学中引入文化教育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将从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探析,讨论文化教育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有效的文化导入方法。
一、文化教育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1. 促进跨文化交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通过文化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别国的文化,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2. 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通过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语言,增加学习的乐趣。
3. 丰富语言教学内容:语言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法和词汇,更是传递文化和思想。
通过文化教育,可以为语言教学注入新的元素,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
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
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方法1. 文化背景介绍: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目标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为他们学习语言打下基础。
2. 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目标语言国家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舞蹈、音乐、美食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感知能力。
3. 文化比较分析:通过对比目标语言国家和本国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4. 多媒体资料利用: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
5. 文化话题讨论:选择一些与目标语言国家文化相关的话题,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展开讨论,增加他们对文化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如何加强文化导入效果1.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中。
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
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的外语教学,分析生态语言学理论与外语教学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态语言学的指导下优化外语教学方法和策略。
生态语言学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学分支,强调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倡在语言教学中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然后分析了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接着探讨了生态语言学视野下外语教学的理念、目标和原则,最后提出了实施生态语言学指导下的外语教学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外语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外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linguistics theory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how to optimiz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ecological linguistics. Ecological linguistics, as an emerging branch of linguistics, emphasi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environment, and advocates for the emphasis on ecological balan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research categories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then explores the concepts, goals, and principle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and finally proposes specific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lement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 Through the exposition in this article, we hope to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and idea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promo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ivate talents with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二、生态语言学的基本理念The Basic Concepts of Ecological Linguistics生态语言学,作为语言学与生态学交叉的新兴学科,将生态学的视角和方法引入语言研究,旨在探讨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
外语教学是学习外语语言,而文化导入是让学习者了解外语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
在现代社会中,外语教育越来越重要,因为人们需要学习其他语言去了解不同国家和文化。
在教育外语的过程中,文化导入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外语教学需要依据学习者的命题目标和实际需求,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包括语法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等。
但是仅仅掌握语言本身是不够的,学习者同样需要学习外语的文化背景。
因为文化是语言的生产和存在环境,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是不可分割的。
所以,除了语言技能,学习者还需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规范,如礼仪、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和文学等。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重要。
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还需要对文化了解得深入。
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更多的文化信息。
例如,在阅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章背后的文化元素,如美国电影、日本漫画、法国音乐等。
此时,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文化,达到“流利交际”的目的。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整合文化和语言教学,从而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度过的学习体验。
最后,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外文书籍、接触外文电影和音乐、学习海外化生活等方式嵌入到文化背景之中。
同样的,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聚会、去旅行或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帮助学习者了解文化。
总之,外语教育和文化导入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
教师、学生和学校都可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外语教育,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只有了解了其他语言和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世界。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关系。
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密不可分。
外语是一种工具,而文化是这个工具的背景和内涵。
只有将外语与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理解和运用好外语。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要教授英美文化,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课文和对话中的文化内涵。
通过文化导入,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言知识,还能增进对外国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文化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需要跨越文化的障碍进行交流和合作。
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能够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通过文化导入,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培养自己的文化识别和适应能力,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西班牙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了解西班牙和拉美国家的文化差异,让他们能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文化导入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当学生了解到外语与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后,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外语,并且对学习外语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通过文化导入,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和任务,使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文化导入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是复杂而多样的,教师需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来进行文化导入。
文化导入往往需要额外的教学资源和时间,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学生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也会对文化导入的效果产生影响。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文化导入。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外语与文化的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交际能力。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语教学已成为各国教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外语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连接各国文化的纽带。
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成为了当今外语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就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意义所在。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门外语,更重要的是通过外语学习,让学生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传播各国文化,增进跨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与理解。
正所谓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会一门外语就是在了解和接触外国文化。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因此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外语人才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结合正是培养这样的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实施方式也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教学需要结合目标语言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影视作品、名著、名人故事等,让学生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风土人情和习俗礼仪。
可以通过开设文化课程来增进学生对目标语言国家文化的了解。
学习法语的学生可在课堂上了解法国的音乐、美食、绘画等,学习德语的学生可以了解德国的历史、文学等。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如学生交流项目、文化展的参观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还需要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参与。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师本身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融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学生的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对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了解较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对一些文化的解读和传达也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深入了解,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仅仅教授语法知识和单词词汇是不足以让学生真正掌握一门外语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使之更能与外国人进行良好的交流,文化导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首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兴趣来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流水线般的提供语言知识,而应该营造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如电视剧、电影、歌曲、文学作品等,向学生讲解所在国家的风俗、生活习惯、信仰等,从而使学生对这个国家产生兴趣,更愿意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吸收语言和文化信息,即便是单词和语法的学习也能变得轻松有趣。
其次,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
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不同国家的人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
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也要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解释他人的观点。
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跨文化交流者的前提。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跨文化学习活动,如语言交换、文化展、交流项目等,以此来加强学生们的跨文化敏感度和挑战他们的现有文化价值观。
最后,外语教学和文化导入的另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外语学习中免不了遇到挑战和困难,但通过了解别的文化和了解学习的语言,学生们会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
学生学会了用口语和书写语言表达自己,并了解了自己的母语和外语之间的差异,能够随着学习不断地进步,这种自信感受会让他们尝试更多的事情,做得更好。
总之,外语教学和文化导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在传授语言知识时,我们不仅要教授语言学习的技能,还要教授背后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更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教育体验,也更好的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关系密切,文化导入是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何进行文化导入,对外语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语教学需要将文化元素纳入教学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只有了解了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语言。
比如在教授英语时,可以加入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背景的讲解,通过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
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外语教学需要借助教材和教学资源进行文化导入。
教材是外语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通过选用有关文化的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
教师还可以通过影视资源、音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运用和交际方式。
这样的文化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外语教学需要注重文化与语言的融合。
外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更是学习和体验其他文化的方式。
文化导入要贯穿于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使用真实的语境和案例,帮助学生体验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教授外语听力时,可以选择有关文化背景的录音材料,让学生通过听取对话和讲述,了解并体验到外语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际方式。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导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其他文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在外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模拟跨文化交际情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际交际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外语教学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文化导入是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化导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习俗。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的关系。
外语教学需要结合文化背景进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了文化就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语言。
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
在教授英语时,可以通过讲述英国和美国的历史、地理、风俗等方面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只有了解了文化背景,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才能够真正听懂、说得准确、读得流畅、写得地道。
文化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外语学习的重要目标。
通过文化导入,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习俗,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授法语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法国的艺术、文学和饮食等方面的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导入能够增加学习兴趣和动机。
外语学习是一项相对较长的过程,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和动机来坚持学习下去。
而文化导入正是一个增加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方法。
通过学习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了解到那里的风土人情,增加对目标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授德语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德国的音乐、体育和节日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加他们对德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文化导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而文化导入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学生可以加深对人类社会的认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授西班牙语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西班牙的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浅谈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习外语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沟通交流,还可以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
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注重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
本文将就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进行深入探讨。
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需要了解该语言所属文化的相关知识。
只有通过了解外语所属文化,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
学习英语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英语的语法和词汇,还需要了解英国和美国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英语的内涵和习惯用语。
外语教学不仅局限于语言本身,还包括了对外语所属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文化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一门外语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生需要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而通过文化导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当学生了解到外语所属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渊源时,他们就会对学习外语产生更大的兴趣,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文化讲解、故事、歌曲、电影等形式来向学生介绍外语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文化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今天的社会中,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文化导入,可以增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学生了解外语文化的特点和习俗时,就能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和合作,更好地适应跨文化环境。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种跨文化交际能力将会成为学生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文化导入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
通过文化导入,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外语知识,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外语。
因为当学生了解了外语文化背景后,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外语的语境和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语言记忆。
文化导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更自如地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在语言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文化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外语知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第31卷第1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v.2012Vol.31No.11doi :10.3969/j.issn.1001-7836.2012.11.035收稿日期:2012-08-21作者简介:李锐(1975-),男,江苏丰县人,中教一级,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从生态语言教学观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李锐(徐州丰县宋楼中学,江苏徐州221731)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外语的教学离不开文化的教学。
两者之间的关系恰似一体之两面。
基于此,在分析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生态语言教学观的角度论述如何进行文化导入,以期进一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外语教学;生态语言教学观;文化导入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2)11-0087-03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越来越成为专家学者们的共识。
对语言与文化关系认识上的转变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
自此,学界对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质疑声逐渐减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外语教学研究工作者很少再有人从理论上对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疑问。
其实在语言学习中,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涉及到语言学习的逻辑起点问题。
语言是怎么产生的?语言的产生离不开具体的地域、文化。
就如同一个人如果一出生就被丢在一个非人类的物质环境,成人后就不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而徒具人形一样。
一门活生生的语言一旦离开其生存的环境,那就不再是活的语言,而只能是一具语言僵尸!所以语言的学习,从根本上说离不开其所生存的文化土壤,语言与文化是一对双生子。
那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才能不形而上地只学单词、语法,而忽视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呢?本文拟从生态语言教学观的角度剖析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以期找到一个新鲜的能有所用的教与学的方法。
一、文化导入的必要性中国有庞大的外语学习群。
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地学英语,但事实证明,经过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多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仍不能和外国人进行日常的交流、沟通,更不用说直接用英语思考问题、进行学术交流等,为什么呢?其实我们外语学习的每一步几乎都是孤立的,记忆单词,造句、写作等,彼此互不相干。
而语言是一个生态系统,在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脱离了文化之根,所有的单词、句子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接受的英语教育只是学习了一些死的知识点,没能用一根线有效串接起来。
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的语言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语言学习并不只是经由背诵、模仿而僵化养成的语言习惯[1]。
可以说,每一个单词、句子的习得只有用文化之链相串联,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就像自然界是生物生存的大环境一样,文化是语言生存的大环境,不同语言生存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教学本应就是语言教学应有之义。
Lous damen 在论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时曾说过:“尽管文化导入很少被列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外语教学大纲的一个部分,然而,文化学习确实是一个隐藏的议程,它无处不在又很难辨认,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读者的期待值、洞察力、反应速度以及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
而且,它经常会在学生是否能成功地学习和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2]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在他的《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也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3]另外,从实践的角度,外国文化的导入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语言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英语教学。
比如,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非常旺盛,但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还比较少。
在进行文化导入时,可根据课文的需要和整体的教学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些反映英美文化习俗的材料,像当地的庆典活动、宗教仪式等,也可以提供国外高中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交等情况的资料。
如高一英语课文Unit 12Art And Literature (人教版),里面讲到Two people may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have different habits or e-ven come from two different worlds ,but they can still be friends—78—if they share the same goals,hopes and dreams。
这里,if后面的条件比较理想化,我们应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关于西方make friends的文化知识,他们的日常交往禁忌等,放映一些他们交往的片段,这样不但使课堂生动有趣,还能促进学生既熟悉了目标语文化,又深入学习了课本知识。
二、生态语言教学观的概念和内涵生态语言教学观是将生态学融入社会文化理论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观。
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提出,它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在该理论框架内,人类被理解为利用原有的文化工具创作新的文化工具,并由这些文化工具来调节他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
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是通过社会和物质环境内的互动而得到发展的。
社会文化理论促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二语习得的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理论融入生态学元素所形成的生态语言教学观多视角考查了语言学习中学生、教师、语言与语言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对语言习得的影响,创造性地运用突现理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多主体的、复杂的、动态的、适应的系统突现出的特征的总和,语言学习就是特征突现的过程,并借由符担性把语言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关系统整起来,认为我们应该将语言学习者投入到目标语的学习环境中,然后呈给学生语言材料,让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自主习得,从而达成学习效果。
总之,该理论将语言理解为突现(e-mergence)生成,把语言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关系诠释为符担性,并将语言学习过程阐释为多维时空制度的流变[4]。
生态语言教学观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环境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为我们分析文化导入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进行文化导入的方法首先,教师要系统掌握外语文化模式。
语言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文化导入其实也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需要我们系统地掌握外语文化。
上文讲了语言是一个多主体的、复杂的、动态的、适应的系统突现出的特征的总和。
语言学习就是一个个特征突现的过程。
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为这个特征的突现架桥铺路。
特征的突现需要与此相关联的各种文化背景的铺陈,这就需要教师熟稔外语独特的文化模式,而文化模式分特殊的文化模式和普遍的文化模式两类。
特殊的文化模式,即一个民族或国家所特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体系;它是由各种文化特质、文化集丛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个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各民族或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即文化模式不同。
普遍的文化模式是指一切文化都是由各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种文化构造适用于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
在这里,我们倾向于前者。
只有对外国的人文、地理、社会等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把握,才能在教学的时候,自由调配所需的文化背景知识。
其次,在对外语文化模式熟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所处的语言阶段等,制定相匹配的文化背景大纲,然后结合课程内容,编写文化背景材料,比如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所编写的文化背景材料就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高中阶段的孩子与初中阶段的孩子在年龄、思想成熟度、关注问题焦点等方面都区别很大。
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书本,将文化导入的内容系统化、条理化,而不是任凭教师在课堂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棰地随意导入一些文化知识点。
这样,更有利于语言的教学。
第三,巧借符担性构造语言学习的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大量语言食材,树立“无时不是课堂,无事不是课堂”的学习理念。
符担性是生态语言教学观的核心概念。
它本来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J.J.Gibson)所创造。
吉布森从生态心理学的角度探索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知觉与行为(perception and action)之间的关联。
他认为,由于动物与环境之间存在互存关系,动物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觉判断自然环境能否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的栖息、营养取得、饮水、自由移动等功能[5]。
但这种知觉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习得的。
动物根据自己的感知判断环境所能提供的功能,进而产生对环境作出适当的、相应的行为。
于是吉布森创造了“affordance”这个单词,以此来揭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借由环境的物理属性所能提供给生物的功能上意义[5]。
例:“一个成人独自在小溪边,他希望跨过小溪,此时水中的一块石头被他看见,并踩在上面到达了小溪的对面。
此时石头的符担性就可以理解为成人根据自身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作出的感觉判定石头为其提供的踩踏借力功能,而小孩因其自身内化知识的欠缺而无法感知石头的这个符担性。
然而,这块石头却被青蛙符担性地理解为趴在上面晒太阳或睡觉的床,而水中的鱼却不能感知青蛙对石头符担性的选择。
正是基于不同生物对同一生态环境符担性的不同理解,生态语言教学专家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与其使用该语言的人和世界具有生态的相关性。
”[6]语言学习者之所以不能有效掌握使用语言的含义,其中一个的重要原因是对目标语生活世界(包括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的等)不够熟悉。
一个见过鸡蛋又吃过且知道其名字的人在遇到饥饿看到桌上的鸡蛋时,很自然地就会取而食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之所以敢吃,因为他已经做足了功课,对鸡蛋的认知已经内化,从而一看到鸡蛋,此物对他而言能够作为食材满足其食欲的符担性使他不用在用时思考,即可解决问题。
而一个从没见过此物的人,看见桌上摆个圆鼓鼓的东西,他首先要判断这是什么东西,如果大脑里没有存储有关的知识,他会茫然无错,转而寻找他物。
因此,学习外语时,我们要想办法创造所学语言的母语环境,换句话,就是要融入外语的社会环境中。
只有进入语境中,才能深味语言的符担性,语言的意义特征才能突现出来,词汇、句子才能活学活用,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因此,我们的语言学习不只是在课堂上,而且要延伸到课外,要有无时不是课堂,无事不是课堂的理念。
教师的教学既要以课本为基线,又不能局限于课本,时事新闻、日常生活处处都是学习的话题。
第四,语言的学习是一个生态的过程,文化的导入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目冒进。
语言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借由符担性,使特征逐渐突现的过程。
这—88—个过程充满了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的介入,它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
引入文化是为了辅助语言的学习。
当语言的学习还处于初级阶段时,围绕语言的学习而进行的文化导入也不合适把与其无关的高层次的知识拿出来,那只能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