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想进行了哪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是什么?(4)我国在这一重大举措中的伟大创举是什么?【答案】(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赎买政策。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
所以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的道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因此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
(3)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分析图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可知,体现了新中国初期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很低,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根据材料二中“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可知,设想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由材料“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可知,制定该设想的原因包括重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独立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帝国主义的威胁,借鉴苏联的工业化经验。
(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了我国的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
【分析】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苏联Leabharlann 美国英国苏联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试卷(附答案)
(2)小明认为,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错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根据图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是通过三大改造完成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也有不足之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材料二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粮食
1.95亿吨
19%
棉花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1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1952年到1957年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这一时期我国工农业主要产量增幅的大小,分析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到1957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城市(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答案】(1)AB(2)重点发展重工业【解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完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它是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题干中给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
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故上框为A;下框为B。
(2)1953年到1957年编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林治远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最后安装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是用4根无缝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
材料二 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
(如图)(1)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国家如何应对这种局面?(2)材料二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哪些工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出现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钢铁、机械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从1953-1957年实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变化图。
(1)根据材料,指出发展最快的行业。
(2)小历同学认为:“该行业发展最快的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你赞同他的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重工业。
(2)观点:不赞同。
理由:因为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发展最快;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图示可知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从17.6%上升到43.5%,说明发展最快的行业是重工业。
(2)观点:依据所学可知重工业的发展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原因,因此题干中观点不赞同。
理由: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发展最快;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2.(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试卷(含解析)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答案】(1)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不是真实的,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3)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信息“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可知,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依据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中关键词“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水稻亩产四万八”分析可知,这种情况是不真实的。
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泛滥。
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左”倾思想严重泛滥,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严重经济困难,面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答案】(1)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不是真实的,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3)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信息“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可知,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依据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中关键词“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水稻亩产四万八”分析可知,这种情况是不真实的。
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泛滥。
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左”倾思想严重泛滥,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严重经济困难,面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 试卷(含答案)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一“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步”胜利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那时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我国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这也是材料中所说的“缺点”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的影响。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此,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因此,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材料中“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这一“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发起了什么运动?其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中所说的“缺点”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什么方针?
【答案】(1)主要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重心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答案】(1)我国工业水平十分低下。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附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分析】【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题文)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年份拥有厂家拥有资本工人人数1913689家33亿元27万多人19201795家50亿元55万多人材料三: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1)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材料一体现了洋务运动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结果怎样?这种结果的标志是什么?(2)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3)为了改变上述材料中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这种对策的重心任务什么?有何意义?(4)中国工业化的历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答案】(1)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 试卷(含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想进行了哪三大改造?(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是什么?(4)我国在这一重大举措中的伟大创举是什么?【答案】(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赎买政策。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
所以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的道路。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因此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
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
(3)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历史】人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
【历史】人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材料材料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
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农民诗(1958年)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己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材料三:鸡公山上红旗插,水稻亩产四万八。
——《河南日报》(1985年9月9日)(1)材料一反映出“大跃进”是以什么为中心的?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运动?(2)材料三中水稻亩产四万多斤是真实的吗?它反映了“大跃进”中的哪一种错误?(3)针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我们党是如何解决的?【答案】(1)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不是真实的,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
(3)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信息“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可知,大跃进运动浮夸风盛行,以追求建设的高速度为目标,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依据材料二“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中关键词“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2)依据材料三中信息“水稻亩产四万八”分析可知,这种情况是不真实的。
它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泛滥。
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导致“左”倾思想严重泛滥,1958年,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其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严重经济困难,面对这种错误引起的经济困难,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除这项“计划”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一社会变革?(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变化。
请写出这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答案】(1)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可知:这表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这个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
还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附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探究问题。
材料中国是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起步,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
既缺乏经验,又缺乏资金和必要的技术,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的困难不难想象。
但它有几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人民大众成了国家的主人,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使命感,长期蕴藏着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力像火山一样突然喷发出来,这是无穷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提出正确的奋斗目标,并且有着强大的动员和整合能力,能够把全国的力量集中起来,办成几件前人无法做到的大事;经过前三年的准备,遭长期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政治上已经形成统一而稳定的局面,这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必需的环境;当时也得到苏联很大的帮助,特别是有许多技术专家来到中国参加建设工作。
没有这些条件,要在如此落后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建设是难以做到的。
(1)结合所学,我国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国际背景是什么?(2)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胜利完成的世界影响是什么?根据材料,归纳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提示:需答出4点)【答案】(1)美苏冷战或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
(2)影响: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亚非拉民族独立与振兴;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促进了全球工业化的进程等均可。
因素:新中国的成立调动了人民大众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正确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的动员和整合能力;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政治上已经形成统一而稳定的局面;得到苏联很大的帮助。
【解析】【分析】【详解】(1)结合所学,我国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二战结束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走向瓦解,美苏冷战或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
(2)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经济建设胜利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其世界影响从政治上来看,有利于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亚非拉民族独立和振兴运动,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从经济上来看,促进了全球工业化进程等。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中国工业化一路走来经过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1)从图一表格中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材料二:(2)材料中图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依据图三可看出这一事件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带来的影响?材料三:(3)比较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从图四到图五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2001年以来,“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
2012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
随着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等誉词扑面而来,中国正在由“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
据统计,2011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17.2万件,其中企业的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更是迅猛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答案】(1)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拥有量薄弱;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
(2)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从仿制到注重自主研制(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4)原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经济全球化趋势;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等等。
(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5)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
最新人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 试卷(含答案)
(4)启示: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1958年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3)此题考查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点。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土地改革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所以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地改革与新中国成立的内在联系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新中国的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材料三 “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毛泽东
(1)材料一和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工业状况?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 试卷(含解析)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
党和人民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
材料三“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
四川省丰都县(今为重庆市丰都县)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
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时间是哪一年?(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农村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3)材料三中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了怎样的危害?(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时间:1958年。
(2)问题:严重缺粮。
(3)危害: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
(4)启示:制定国策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国情、实事求是。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路线制定后,中共在实践中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总路线”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因为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左”倾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1958年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历史】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 试卷(含答案)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可知,结合所学知识,“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地区。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在东北地区的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毛泽东的说话,反映了我国当时什么状况?针对这个状况,国家制定了什么计划?
(2)材料二中是当时计划中取得两个成就,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哪些成就?(最少2个。)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1)材料一和二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工业状况?
(2)为改变上述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从哪一年开始执行?
材料三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这段时期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哪里?写出其中一个成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历史】人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单元试卷(附答案)
【历史】人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试卷(附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材料: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1)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何时开始的?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答案】(1)1954年实行赎买政策(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详解】(1)据“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
”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4年开始,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依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依据所学分析概括可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新藏公路B.青藏公路(2)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答案】(1)左框A,右框B。
(2)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藏公路北起新疆叶城县,南至西藏普兰;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所以左框为A新藏公路,右框为B青藏公路。
(2)根据对地图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材料二下面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各个部门的投资比例图。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
材料三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1)毛泽东这句话中反映的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2)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这种状况,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是怎样做的?(3)毛泽东这首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什么?【答案】(1)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
(2)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3)“一五”计划中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分析可知,毛泽东这句话中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起点很低,工业发展特别是重工业十分落后的情况。
(2)依据所学可知,为改变材料一中的这种状况,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
(3)依据所学可知,在我国的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交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所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材料三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一例说明。
(4)“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东北。
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沈阳机床厂。
(4)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和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实行的一五计划。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林治远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最后安装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是用4根无缝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
材料二 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
(如图)(1)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国家如何应对这种局面?(2)材料二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哪些工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出现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钢铁、机械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从1953-1957年实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
这些企业的出现,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材料一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上述材料中宪法的名称是什么?(2)小明认为,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错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因此小明的说法错误。
6.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李宏宇在学习中国、苏俄(苏联)两国的历史时,发现有很多异同点,请你参与进来。
(革命道路比较)(1)请模仿小军的解说,帮李宏宇将中国革命道路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建设道路比较)材料一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改革道路比较)材料三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
(3)依据材料三说说两国改革的结果如何?两国不同的改革结果分别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
(意思相近即可)(3)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苏联的改革失败。
影响:苏联——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等(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一“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的信息、依据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
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是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点是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
(3)依据材料三“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苏联的改革失败;苏联改革失败使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改革成功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