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十环境保护第一讲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十 环境保护 第一讲 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
第一讲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自主学习1. 关注世界和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如酸雨、湿地干涸、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海洋石油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 关注世界和我国的资源和能源问题,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1. 读我国行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造成这一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2) 乙所示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这主要是由于能源结构以为主,造成的危害有。
2. (2013·苏中苏北五市联考三模)近10年来,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千米。
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 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如下图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不到1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直辖市除外)主要有、和。
(2) 甲、乙地区水土流失共同的形成原因有。
(3) 乙地区防治水土流失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课堂评价1.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图。
甲材料二乙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状态分布图。
乙(1) 由以上材料可知,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问题。
(2) 材料二中A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
(3) 造成图中A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差的人为原因有、。
2.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
阅读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情况表(2005年中国农业年鉴)(1) 四省区中,土地资源指数最高的是,原因是。
(2) 四省区中,气候资源指数最低的省区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造成的原因是。
(3) 四省区中,生物资源指数最高的省区是,主要原因是丰富。
简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4) 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最低的省区是,该省区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最低的原因是。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检测与评估:专题十 环境保护 第一讲 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
专题十环境保护第一讲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1. (2012·淮阴中学联考)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根据图中的甲、乙两地实际情况,拟定了两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农牧交界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三江湿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根据课题组成员收集到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甲、乙两地分属我国两大自然区,形成这两大自然区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2) 乙地区湿地面积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3) 甲地区的牧场退化严重,为保护牧场可采取的措施有。
2. (2012·盐城高三摸底)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说明我国部分地区河流输沙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 简析A区域河流输沙量大的原因。
(3) 简述治理B区域河流输沙量大的主要措施。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材料二我国的生态防护林工程分布图。
(1) 根据表中资料,概括森林的生态效益。
(2)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生态防护林工程,其中“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沿海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4. (2012·常州一调)某中学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同学间自由组成若干学习小组,经调查研究确定了不同的课题。
下图为同学们联合绘制的我国某地区水系分布图及该地区农田类型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乙图显示,该地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2) 甲图中的M地对应乙图中的农田类型主要是,其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
(3) 该地区实行退耕还草,为了提高载畜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建设“”。
(4) N地发展能源工业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其防治措施主要有。
(5)该地区提高农田地力的措施有。
5. (2013·苏中二模)下图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图”。
2014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模块四 选修部分——专题15 环境保护
专题十五 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典题例证明思路](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
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
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
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思路分析】 1.获取信息要准确(1)设问信息明确思路本题共分为2问。
第1问,主旨词是“危害”,限定词是“泉水污染”,解题思路应从用水单位分析,如________用水、________用水、________用水等方面分析其危害。
第2问,主旨词是“原因”,限制词是“治理难”,解题思路应从地下泉水本身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入手分析。
(2)题干信息捕捉词语从题干中可获取六大名泉的水源补给地是周围的________、其污染与周围山区的开发有关。
(3)图表信息抓住关键从图中可获取六大名泉位于太阳湖周围。
太阳湖周围________、________密集,________发达,对水的需求量大,利用污染的泉水危害更大。
2.常见误区要避免(1)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应从水对人类生活、生产两方面分析。
(2)泉水污染难以治理主要从地下水流动性差、自净周期长、涉及地区广等方面分析。
【自主解答】[规律方法巧运用]2.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的分析思路解答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
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
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2014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案 第63讲 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问题)湘教版
2014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案第63讲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问题)湘教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本章知识框架】【考试说明要求】【基础知识梳理】一.环境概述二.环境问题概述三.人类与环境【疑难突破】一.环境、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误区警示首先,环境是个相对的概念,不同主体的环境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其次,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时间和领域上不断扩展和扩张;第三,环境由环境因素组成,是个综合体,而环境因素是个体; 第四,环境质量是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三者之间的联系可表示如下: 二.图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深化探究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同时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如下图所示:三.图示法解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概括起来是对立统一的,该关系可用下面人类与环境相关模式图来表示,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以下含义: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借题发挥在解决环境问题产生的相关题目时,关键的突破点是找准人类及其生产、生活活动的对立面发展的变化趋势,由此判定人类活动是否符合自然规律。
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可用以下关系图表示:【典型例题精讲】例1.好果汁一定来自于好的原料,所以农夫果园在世界各地开辟生产基地,采摘新鲜原料,打造天然好喝的果蔬汁……番茄,来自新疆,其茄红素含量是普通番茄的1.8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学案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环境保护》学案【学法导航】知识目标①举例说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②以某种生态环境问题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③举例说明某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④读图说出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⑤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能力训练:①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措施。
②土地荒漠化原因、危害、措施。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专题综合】1、三峡工程蓄水后,峡江急流变成“平静湖水”(图23)。
随着大坝的建成运行,库区环境问题被受社会各界关注。
据国家环保局通报,目前库区水质较好。
但库区上游及其沿岸支流城镇的废水、固体废弃物非达标排放现象仍然严重,每年有大量生活垃圾随流水进入库区,某县曾在4天内捞起的漂浮物就达100多吨。
(1)图23中,某支流上A、8两处水质较差的是哪处?如果该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试说明原因。
(3分)(2)漂浮物对库区的主要危害有哪些?(3分)(3)从源头控制的角度,采取哪些环境管理措施可以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4分)答案:(1)B处。
原因:库区两岸支流地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水排放,其下游受到库水顶托,水流相对变缓,致使污水富集,水质变差。
(2)危害三峡工程安全(2分);影响旅游景观(2分);阻碍航运(2分)。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以及利用各种手段(法律、行政、经济等)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各种技术进行分类处理、利用。
2、读我国轮廓图,回答问题。
(20分)(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人为原因主要有。
(5分)(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4分)(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多雨,加之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十 环境保护 第二讲 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
第二讲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自主学习1. 关注世界和我国的突出环境污染事件(如海上石油泄漏、陆地污水排放、化工厂化学物质泄漏、酸雨等)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结合实例分析环境污染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
1. (2011·江苏高考)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甲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乙图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 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和。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和。
(2) 下面丙图的①②③三幅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
丙(3)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其主要来源是。
(4) 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2. (2013·南通一模)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部2012年12月5日《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海峡西岸、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甘宁、乌鲁木齐城市群等13个区域作为重点规划区域,其涉及19个省(区、市),11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规划面积132.56 km2,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煤炭消费分别占全国的14%、48%、71%、5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48%、51%、42%、50%。
(1) 重点规划区域中,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
(2)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大气中二分之一以上的灰分、SO2、NO2均来自煤炭燃烧。
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3) 为了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必须严格实行大气环境管理,其管理手段主要有、和。
3. (2013·无锡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届高考生物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第一讲 种群和群落
第一讲种群和群落能力呈现【考情分析】【备考策略】本节内容常考点为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的理解等。
复习时应注意:1. 以种群的特征为主线,理解种群的概念、数量变化、种间及种内关系。
2. 加强图形题的训练。
如种间关系变化曲线、种群的增长曲线等,培养识图、析图等能力。
3. 注重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如种群增长曲线的K/2值在有害生物防治和捕鱼中的运用。
1. (2013·南京、盐城一模)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注:第1层为距地表05cm;第2层为距地表510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cm。
A. 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 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 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 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2. (2013·扬泰南二模)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
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 捕食关系B. 竞争关系C. 种内斗争D. 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3. (2013·泰州一模)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B. 02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 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D. 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4. (2013·无锡一模)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 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 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过多,过多部分会饿死,但牲畜的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D. 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5. (2013·南京二模) 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见下表。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册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全册导学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学习目标】1.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说出上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3.结合案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发展观。
【课前预习】1.复习高一地理“人地关系发展历史”知识2.了解自己身边的一些环境问题。
【问题探究】一.环境概念和分类1.环境的概念?二、人类与环境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又是什么?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归纳总结】1.人类离不开环境2.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与环境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两方面,对立统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课堂反馈】读下图思考回答: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江南丘陵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习目标】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问题探究1】一、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问题的四大表现:2、为什么会出现资源短缺?3、八大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4、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是,其后果是:5、全球环境变化:工业革命后,出现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归纳总结】1.资源短缺2. 八大公害事件(注意前四个异同比较)相同点:不同点:【问题探究2】1.读图1.8⑴此图可表明哪一个环境问题?⑵黄土高原地貌特征?最严重的环境问题?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⑷怎样治理?课本P602. 从上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归纳总结】原因: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⑤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⑥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问题探究3】1.(案例2)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是如何到达极地地区的?2.从上案例可以看出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哪些?【归纳总结】总结: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难题,要深入分析它产生的原因,进而确立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思想。
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单元 第1课 区域环境问题
)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
C.降水减少,蒸发加剧 D.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
11
高考四元聚焦
地理
(2)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 确的是( C )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B.山地、丘陵地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 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 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地理
(1)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C
)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18
高考四元聚焦
地理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危害、分布以及防 治对策。第(1)题,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其带 来的直接危害主要是导致农业土地的生产功能下降、 退化乃至消失殆尽。A、B、D三项与题干并不存在逻 辑或因果上的关联,所以排除。
地理
【1—2】(2011年泰安质检)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 的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4
高考四元聚焦
地理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B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2)造成该主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 A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41
A 人口增加 C 滥伐森林 ,B ,D 高温多雨 水土流失 , 。
36
高考四元聚焦
地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形成、分布和防治的 措施。第(1)题,根据图表内容,结合南方丘陵地区 情况正确分析得出结论。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提优导学案:专题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自主学习1. 以某一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2. 以某一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 以某一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012·江苏高考)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 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有(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④3. (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有(双选)(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B. 气温年较差大C. 降水集中D. 植被破坏严重(2) 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区界线以西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 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
①工程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4) 分别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比较分析①④建设防护林的条件。
4. (2010·江苏高考)下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
读表并回答问题。
注:※为2005年数据。
(1) 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2) 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3) 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4) 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
主要气候原因是。
(5) 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1 200万公顷。
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复习讲义-第二讲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精)
考纲下载考纲解读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 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 •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4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1•理解:资源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形 成原因。
2 •应用:学会分析资源问题和生态环 境保护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水究源总吐E 富•可利川冇限 —|水资源吋间和空间分布不琢 「.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忖 「|用水怯不断增加 水资源利用率队浪费严竜"I 水茫染严垂导致水质型缺冰改进灌溉技术•发展*水农业 殛 |和化污水JF 展水资源循环丽厂 加强宣传教f 「提高人们曲水盘识第二讲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自然原因人为帀因3.中国耕地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⑴我国的耕地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咼耕地质量(2)解决措施造成我国耕地资源不足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归纳如表:[例1] (2009福建高考)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⑵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 [获取和解读信息] ---------------------------------------(1)由图示经纬度可判断图示区域位于珠江流域。
(2)甲位于珠江口,海拔低』市密集、人口多。
⑶乙位于珠江上游山区,海拔高、卫形起伏大。
_[解析]第(1)题,由图中经纬度及河流水系特点可确定图示地区为珠江流域。
甲位于珠江口,乙位于北部低山丘陵区。
故甲地环境保护应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河口湿地为主。
乙地以保护植被、水土保持为主。
再联系两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分析原因。
第(2)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主干知识,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组织答案。
【优化探究】201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随堂演练回扣教材+夯实基础)第一讲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含解析)
【优化研究】 2014 高考地理(人教新课标全国通用版)一轮复习:选修 6-1 第一讲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随堂操练,回扣教材+夯实基础,含精美分析)1. (2013 年海口调研 ) 以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简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说出图中 A、 B 两地域环境保护的重视点,并简要说明原由。
(2)若 A 地域过分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分析:第 (1) 题, A 为武夷山山区,环境保护的要点应为保护丛林,防备水土流失。
B 地域环境保护的要点应为保护湿地,防备水污染等。
第(2) 题, A 地域过分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旱涝灾祸增加,三角洲面积扩大,同时会影响河口处渔业资源。
答案: (1)A地域以保护丛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
原由:位于润湿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
B 地域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
原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许多,经济较发达。
(2)河流下游旱涝灾祸增加;三角洲面积可能加快扩大;水质降落,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加,渔业资源更丰富。
2.阅读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资料一2011 年江苏省无锡市计划投资45 亿元用于太湖治理。
最近几年,江苏省经过完美立法、增强执法等手段,打击偷排等违纪行为。
太湖沿湖各地已封闭了大量污染公司。
此外无锡市还将太湖流域区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分类管理。
资料二环境专家以为,只管近几年太湖治理收效显然,但在湖体藻类生计环境条件没有根本改变的状况下,一旦外面诱因具备,太湖仍可能出现较大面积的蓝藻齐集。
要保证太湖水质的完全好转和长治久“清”,仅靠关、停、并是不够的,还一定抓住并利用好目前东部家产升级和中西部迎接家产转移的大趋向,从根本上优化流域家产构造。
(1)为使太湖更美、更清,除了资猜中的治湖措施外,联合所学知识剖析我们还应采纳哪些方面的措施?(2)太湖号称“三万六千顷,四周八百里”,但它的实质面积远没有这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
自主学习
1. 关注世界和我国的突出环境问题(如酸雨、湿地干涸、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面积减少、海洋石油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2. 关注世界和我国的资源和能源问题,结合实例分析如何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1. 读我国行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造成这一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2) 乙所示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这主要是由于能源结构以为主,造成的危害有。
2. (2013·苏中苏北五市联考三模)近10年来,全国实施坡改梯面积近500万亩,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10万平方千米。
全国有1.5亿群众从水土保持治理中直接受益,2 000多万山丘区群众的生计问题得以解决。
如下图为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不到1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直辖市除外)主要
有、和。
(2) 甲、乙地区水土流失共同的形成原因
有。
(3) 乙地区防治水土流失采取的主要措施
有。
课堂评价
1.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图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图。
甲
材料二乙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状态分布图。
乙
(1) 由以上材料可知,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是,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问题。
(2) 材料二中A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
(3) 造成图中A地可持续发展状态较差的人为原因
有、。
2.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各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差异很大。
阅读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情况表,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部分省区生存资源禀赋情况表
(2005年中国农业年鉴)
(1) 四省区中,土地资源指数最高的是,原因是。
(2) 四省区中,气候资源指数最低的省区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造成的原因
是。
(3) 四省区中,生物资源指数最高的省区是,主要原因是
丰富。
简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4) 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最低的省区是,该省区水土资源匹配指数最低的原因是。
为提高该区的生存禀赋能力总指数,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5) 海南省生存资源禀赋能力总指数高的主要原因是指数和
指数较高。
该省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3.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下表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区域内,湿地斑块数目的变化
是。
(2) 该区域内,湿地总面积的变化是,湿地变化对该区域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专题十环境保护第一讲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
自主学习
【能力摸底】
1. (1) 荒漠化气候干旱,风蚀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少;过度放牧、植被破坏、草原退化(2) 酸雨燃煤河湖水酸化,草木枯萎;建筑物腐蚀;使土壤酸化
2. (1) 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南省(2) 过伐;过垦;开矿;降水量集中,
多暴雨;地表起伏大(3)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发展立体农业;修筑梯田;发展
沼气,解决农民生活用能源;兴修水库等
课堂导学
【典题演示1】(1) C (2) 森林锐减(3) 植被破坏严重;降水丰富,多暴雨(4) 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排放;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对酸性气
体进行综合利用等
解析:图中甲类问题主要分布西南横断山区,应为森林锐减,乙类问题主要分布
于黄土高原地区及山区,应为水土流失,丙类问题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应为酸雨危害,丁类问题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应为水体污染。
【变式训练1】(1) 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2) 毁坏农作物;
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3) A C (4) 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
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自然界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或形成,是其他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沙尘天气形成的自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是气候、植被、风力、沙源等因素共同的影响。
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沙尘会覆盖农作物,加快土地沙漠化,吹走
代表的土壤,使土壤的肥力下降,加快土壤水分的蒸发,影响植物生长等。
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性措施有增加下垫面的摩擦力,降低风速等。
【典题演示2】(1) 各类能源开采总量均在增长;煤层气、天然气增幅较大(2) 经济;环境;政策(3) 建立矿产储备基地,增加储备量;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率;提高矿区复垦率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2015年与2010年相比,各类能源开采总量均在增长,其
中煤层气、天然气增幅较大。
影响矿物能源开采总量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有经济
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等。
【变式训练2】(1) 中国(2) 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3) 逐渐减少无序开发、过度开发(4) C
【典题演示3】(1) 过度利用水资源(2) 盲目大规模的围垦或围湖造田;泥沙淤积(3) D (4) 对水圈的影响:削弱了湖泊的调蓄功能;水旱灾害频繁;降解污染物的能力下降。
对生物圈的影响: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影响到水禽的栖息、繁衍;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大气圈的影响:气温的年较差增大,气候变干;气候大陆性增强。
对岩石圈的影响:湖泊面积萎缩;改变了湖区的地表形态,影响自然风光。
课堂评价
1. (1) 人类过度从环境中索取资源,超过了资源的再生速度;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发展(2) 水土流失(3) 土地的不合理利用植被破坏
2. (1) 黑龙江省土地质量好,黑土肥力高;人少地多(人均土地面积大) (2) 黑龙江省热量条件不足纬度位置较高,地处中温带和寒温带(3)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坚持营林为主,生长速生林;坚持合理采伐,培植珍贵树种;建立森林保护区。
(4) 新疆降水不足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培育耐旱作物;调整农业产业的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5) 水土资源匹配气候资源水稻种植业
3. (1) 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明显减少,湿地萎缩(2) 逐渐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趁热打铁,事半功倍。
请同学们及时完成《配套检测与评估》中的练习第31-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