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合集下载

华东师大版八上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华东师大版八上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


战果 歼敌 47万 万 意义 解放东 北全境
指挥
参战部队
战略方针
1948.9— ( 辽沈 11.2(52 天)
1948.11 —1949.1. (65天) 天 1948.12— 1949.1.13 (64天) 天
林、罗 东北野战军 关门打狗
淮海
刘、邓、中原、华东 中间突破、 中原、 中间突破、歼敌 长江以北 陈 野战军 分割歼灭 55.5万 的华东和 粟、谭、 中原地区
二、渡江战役
湖口 500多公里 多公里 江阴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时间:1949年4月21开始 4月23日,南京解放,南京国民政府 22 月 日 南京解放, 统治结束 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 上海 解放。 月 日 解放。 年
渡江胜利的意义
渡江作战是解放江南的第一步,南京的解放 渡江作战是解放江南的第一步 南京的解放 标志着建立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 标志着建立 年的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 陆覆灭。 陆覆灭。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 、列举辽沈、淮海、 战役和渡江战役 2、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 、 利的主要原因。 利的主要原因。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军队:
430 万人 130 万人 195 万人
373 万人
5、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C ) 三大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沈阳 A.沈阳 B.徐州 B.徐州 C.北平 C.北平 D.天津 D.天津
6、“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战役是( C ) 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A.淮海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 7、被陈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B ) 被陈毅称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D.渡江战役 8、国民党统治中国达( B )之久 国民党统治中国达( A.12年 A.12年 B.22年 B.22年 C.25年 C.25年 D.30年 D.30年 9、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B ) 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解放战争的时间线和重要战役。

3.认识解放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

3.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的理解。

2.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掌握。

四、教学过程1.引入询问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并激发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图表、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具体起止时间和重要战役。

3.活动讨论分组展开讨论,让学生针对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出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

4.知识拓展通过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带领学生了解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5.问题回答对学生在讨论和拓展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澄清相关疑惑。

6.小结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小结,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短文,总结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解放战争的背景和时间线,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并认识到解放战争胜利对中国的重要影响。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解放战争的胜利关键因素和对中国的影响的讨论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可以将学生展示的内容和观点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理解。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上海解放;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2 、能力方面:通过对三大战役作战策略的教学,培养学生比较辨异能力;通过对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3、情感方面:通过对人解放战争迅速取胜利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国民党失道少助,共产党得道多助,并进一步认识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教学要点1、重点:辽沈战役2、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详略得当课堂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看一电影片段。

那么大家清不清楚这是什么时候的战役?当时中共中央是怎样部署三大战役的?这几场战役又各自在哪举行的呢?中共还发动了哪些战役呢?好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新内容:一、三大战役1、背景: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师:自1946年6月起,我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敌我双方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进入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阶段。

分组讨论一下:这时的决战时机成熟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生:(思考回答)填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表(1948年秋)师:中共中央经过对形势的分析,认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组织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出示地图)2、辽沈战役师:假如你是中共中央军委的一名主要成员,你会将首次战役放在哪一个地区?(华东、华北、东北)生:(讨论)师:(总结)说的真棒!第一,在东北我军有10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仅有48万,我军占有局部优势;第二,敌军孤守在沈阳,长春,锦州三地,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非常困难。

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在举棋不定;第三,东北土地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发达,铁路密集,对巩固战略大后方,对推动全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四,若先打华北,我华北解放军会受到华东、东北两地敌军的夹击;若首战华东,则会促使敌人下决心撤退东北军队,实现战略收缩。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历史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5.17 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6)

5.17 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6)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

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1.三大战役。

2.百万雄师过大江。

●教学难点1.渡江战役的意义。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教学方法1.诗词导入法。

可以用关于本节内容的诗词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讨论法。

3.图文结合法。

本课两大内容都需结合地图学习,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进程。

4.引导分析法。

对于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原因,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

5.图表法。

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作出归纳,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挂图《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3.《大决战》等影片及相关设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前两个阶段——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阶段。

到1948年8月,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仅把劣势转变成了优势,而优势逐渐发展成胜势。

到9月份,战略决战的第一个大战役——辽沈战役便拉开了序幕,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诗中不仅表明了人民解放军锐不可挡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表达统一中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独立完整这样一种心声。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内容标准】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识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南京、上海解放等知识。

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教学要点】要点: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三大战役。

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

一轮“红日”昭示着胜利即将来临。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新课探究】一、战略决战1、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表现。

1948年秋,国民党不得不收缩兵力,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战略决战阶段。

中共中央组织人民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

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P112),注意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人物、参战部队、战果及形势,填写下表。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国民党主力精锐,奠定全国解放胜局。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4.21——4.23)①指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

陈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

历史初二上华东师大版第17课解放战争胜利说课稿

历史初二上华东师大版第17课解放战争胜利说课稿

历史初二上华东师大版第17课解放战争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解放战争的胜利》。

包括: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七部分。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历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课文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作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是战略决战时期,中共中央及时抓住有利战机,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

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牢固基础。

三大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南京国民党政权覆灭。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的是新中国诞生的曙光。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二】课程依据1.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

【三】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时间。

过程与方法1.阅读资料使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

3.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上5.2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3

华东师大版历史八上5.2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3

第17课解放战争(必修一)【学习目标】国共双方阶级矛盾2、怎么学?请同学们注意:中共和国民党的态度不同,既与国际大背景有关,又和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有关。

共产党:全国人民利益国民党:大地主、大资本利益3、学会了吗?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真正意图是()A、解决国共两党的矛盾B、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C、争取发动内战的时间D、实施和平建国纲领(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战略决战)1、学什么?(1)反攻标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晋冀鲁豫)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把战略反攻选择在中原地区?①战略位置重要②敌人防守相对薄弱(2)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3)三大战役胜利原因:群众的支持;解放军作战英勇(4)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为解放全中国奠定基2、怎么学?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内容的学习应该重点分析原因和意义,简化过程性东西。

并能结合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

3、学会了吗?毛泽东指出:“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文中的“转折点”是指()A、三大战役的胜利B、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C、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转变D、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学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子目:(1)国共和谈(1949年4月、北平)中共目的: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4月21日开始、23日占领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胜利的意义:国内:结束百年屈辱史,迎来人民企盼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国标: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八上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八上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课 题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据学生的回答情况,适当点评,强调上节授 课 类 型 新 授教 学目 标1.知识识记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南京、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 (1)分析比较: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 胜利的原因。

(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 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 放军的胜利使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

(2)(2)渡江作战的成功,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向南方的大进军,推翻了国民党政 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3)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 胜利的保证。

教 学 重难点1.重点:三大战役。

2.难点: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 作战特点。

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 学 方 法 交流法,讲读法、观察法等。

激趣促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过个人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开展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 学 手 段 教学之前利用百度搜索解放战争胜利的相关教学材料,了解教学的重难点,确 定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课 时 安 排 1课时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1)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是何时发动全面内战的?其标志事件是什么?(2)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3)在全面进攻被粉碎之后,国民党又向什么地区发动了重点进攻? (4)解放军通进什么样的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5)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是什么事件?2.1948年秋,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师大版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华师大版
1949年5月15武汉三镇解放1949年5月27日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解放国民党国民党共产党共产党拥有军队拥有军队430430万人万人130130万人万人武器装备武器装备接受接受100100万日军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国大量武器基本上是步枪基本上是步枪拥有人口拥有人口33亿多亿多11亿多亿多拥有地区拥有地区大城市绝大部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分铁路交通线小城镇乡村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偏远地区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返回战争之初国民党军事上暂时优势美国临时援助
1.知识记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作战 南京、 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 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比较变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 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 较理解其作战意图。
1948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三个年头——
1948.12. 林彪、罗荣 东北野战 5桓、刘亚楼、 军 华 1949.1.1 聂荣臻 北野战军 3
平津
分割包围,攻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占张家口、天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 津,北平和平 军队52万余人。 解放。
三大 战役 合计
林彪、罗荣 桓、刘亚楼、 1948.9.1 刘伯承、陈 四大野战 改编、歼敌150 2-1949毅、邓小平、 军 万国民党军队 1.13 粟裕、谭震 林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东北全境
返回
辽沈战役结束后,解放军的进攻矛头该 指向哪个地区?
比较淮海战役与平津战役的时间
说明了什么?
这两次战役在空间上一南一北,但在时间上却是 基本相同的。这充分显示了人民解放军已能发动 多方向跨区域的大规模歼灭战。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华东师大版】八上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教案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全面
年秋,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经过两年多的战斗,解放军兵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

国民党已经显得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不得不收缩战线,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如果你是中共领
页《三大战役示意图》及课文内容
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分兵三路横渡长江,迅速摧万雄师过大江。

经历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胜利进军,我们迎来了人民解放
D
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全面进攻被粉碎之后,国民党又向什么地区发动了重点进攻?
年秋,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经过两年多的战
力迅速增长,兵器装备有了很大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

国民党已经显得兵力不足,士气低落,不得不收缩战线,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

如果你是中共领
页《三大战役示意图》及课文内容
起江阴、西至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分兵三路横渡长江,迅速万雄师过大江。

经历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胜利进军,我们迎来了人民解放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