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9单元导学案 2

合集下载

初三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

初三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

初三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解析)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您举荐的2021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期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关心。

2021年九年级下册全册化学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学会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阻碍和对环境的阻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后填空:1、由于农作物对氮、磷、钾三种元素需要量较大,因此_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是最要紧的化学肥料。

2、可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3、_________、_________等根部有根瘤菌的豆科植物能进行氮的固定。

4、常用的磷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等。

5、常用的钾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6、有些化肥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如此的化肥叫做_____________。

7、常用复合肥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

二、合作探究9探究初步区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10、铵盐的检验方法?三、精讲点拨四、反思整合1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成?12、你还有什么疑问?五、达标测试13、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取的硝酸盐。

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B.磷肥C.氮肥D.复合肥14、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差不多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

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

初中化学辅导第九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辅导第九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辅导第九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特点;2. 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3.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4.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2. 热化学方程式;3. 能量变化规律;4.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重点1. 熟练书写和计算热化学方程式;2.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

四、教学难点1.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2. 化学反应中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认识和区分。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2. 实验操作;3. 讨论交流;4. 启发引导。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第九单元教材;2. 实验器材:烧杯、试剂、温度计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能量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 讲解:介绍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定义和特点;3. 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现象;4.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实验;5. 讨论: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规律;6. 练习:让学生进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练习;7. 解答疑问: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8.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八、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2.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待下节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

初中化学九单元微课教案

初中化学九单元微课教案

初中化学九单元微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4.启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
1.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其实验操作方法;
3.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三、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化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四、教学难点:
1.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物质的变化原理;
2.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五、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一个化学实验的视频引入化学实验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
3.操练: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巩固所学的化学实验方法;
4.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5.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

六、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化学实验的过程;
2.板书:用板书形式概括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

七、教学反馈:
1.及时纠正学生实验中的错误操作;
2.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化学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动手实验的技能和操作水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导学案设计本学校——————————————————班级——————————————————学科——————————————————教师——————————————————导学须知教师在导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宽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的创造者,思维矛盾的挑动者,茫然无助时引路人、示范扶持者,攀登历练的加油助威者,成功进步时的喝彩者……一、导学“八认真”1. 认真搜集资料2. 认真备导学案3. 认真上高效课4. 认真辅优补差5. 认真实习实作6. 认真批改作业7. 认真考核评价8. 认真反思总结二、导学“六要素”1. 教材要让学生读2. 问题要让学生提3. 过程要让学生说4. 规律要让学生找5. 实验要让学生做6. 结论要让学生下三、导学“五原则”1. 胸中有纲2.心中有书3.脑中有题4.目中有人5.手中有法四、学习“三方式”备导学案时重点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个维度加以设计。

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即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

自我监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导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

也就是说学习者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指学习者不是一个人单独地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互相帮助。

它表现为: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人教版初中化学9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9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9单元教案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变化的原因。

(2) 掌握化学变化的征象和表示方法。

(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

(2) 进行实验操作时,要细心、仔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会用化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掌握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理解化学变化的征象和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氢氧化钙、氢气发生装置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钙、盐酸、氢气等。

3. 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记录实验操作步骤,以便进行实验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物质发生变化,如何理解这种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带入新课: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学习新概念1. 展示化学实验现象,引出化学变化的征象。

2.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方法,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尝试根据实验结果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操作1.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化学方程式。

四、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课堂作业】1. 反思:根据学习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总结化学变化的征象和表示方法。

2. 练习:完成相关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但在实验操作方面,仍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7单元精品导学案及复习学案(139页推荐)图文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7单元精品导学案及复习学案(139页推荐)图文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7 单元精选导教案及复习教案 (139 页介绍 )_ 图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新课标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1-7 单元精选导教案及复习教案(139 页介绍 )_ 图文”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A.SO2B.NO2C.N2, D.NH314.“绿色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

为减少大气污染,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用耗其余物质的状况下,可将尾气中的 CO 、NO 转变为参加大气循环的无毒混淆气体。

试推测,该无毒混淆气体是A、N2 和 CO2B、CO2 和 NO2C、CO2 和O2D、CO2 和 SO215.以下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议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绘的化学方程式是()A.S 十 O2SO2B. 2CO+O22CO2C.2H2+O22H2O D. CH4+2O2CO2+2H2O16.用 X 表示某化合物的化学式, X 在必定条件下有以下反响:X+6O26CO2 + 6H2O 。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X 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B、X 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C、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4 D、X 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17.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依据化学方程式不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 该反响中的反响物和生成物B.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C. 反响发生所需要的条件D. 化学反响的快慢18.实验室制氧气时一定知足的条件是()A. 一定使用催化剂物 C. 一定用排水法采集B.一定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响D.一定用燃着的火柴查验能否采集满19.有 A、B、C、D 四种物质,它们能发生以下反响: A+B=C+D ,已知12 gA与14 gB物质恰巧完整反响,生成18 gC 和必定量的D,若要获取12 gD,需要参加反响的 A 物质的质量为() A.12 g B.14 g C.18 g D.15 gg 某物质在氧气中完整焚烧,生成 4.4 g 二氧化碳和 3.6 g 水,对于该物质的构成有以下判断:①必定含有C、H元素②必定不含 O 元素③可能含 O 元素④必定含 O 元素⑤分子中 C、H 原子个数之比为 1:2 ⑥分子中 C 、H 原子个数之比为 1:4;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 ①④⑤二、填空与简答:21、( 1)以下化学方程式中:A、 4P+5O2C 、 S+O22P2O52H2O = 2H2B、 2Fe + 6HCl = 2FeCl3 + 3H2↑+O2↑↑ SO2↑D、E、 Al + H2SO4 = Al2(SO4 )3 + H2↑①未配平的是_____ ;②反响条件写错的是_________;③ 未注明反响条件的是______;④箭头使用不妥的是______;101⑤化学式写错的是_________。

Unit9_what_does_he_look_like导学案

Unit9_what_does_he_look_like导学案

Unit9 what does he look like ?第一课时(新词汇)林冲学校郭旬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9单元的新单词。

【学法指导】本单元单词量较大,建议同学们按以下步骤进行预习,并将单词分类进行记忆,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Come on! 你一定行!!!第一步: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帮助,互拼新单词。

第二步:在班上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教全班同学读单词。

第三步:跟着磁带或老师齐读并纠正自己的发音。

第四步:小组成员在组长组织下,按照分类法共同记忆新单词。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导与检测1.预习指导:A.课前认真预习第9单元的新单词,做到会读知意。

B.根据音标拼读单词。

2.预习导学及自测:你写出9单元的单词吗?相信你是最棒的:头发高度体形队;组卷曲的直的高的中等的像绝不牢记停止总是受欢迎的说瘦的重的人眼镜二.课堂探究1.你能找出本单元一些描述外貌的形容词吗?让我们来试试吧!你一定行!卷曲的直的高的中等的瘦的重的金黄色的漂亮的棕色的矮的长的短的黑色的你发现了那个词既可以做名词又可以做动词了吗?写出来吧:2.大家来完成下列词组吧:卷发直发长发中等身高中等身材漂亮的一点儿长什么样子三、课堂检测1.按要求完成单词。

A.写出这些单词的反义词:short thinlong curlyB.fun(形容词) have(第三人称单数)glass(复数) high(名词)2.你能默写出本节课所学的单词吗?越多越好。

头发高度体形队;组卷曲的直的高的中等的像绝不牢记停止总是受欢迎的说瘦的重的笑话人眼镜3.请翻译下列词组curly hair look like long straight hairmedium build medium height good-looking四、总结与反思1、我的收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对重点单词,短语进行二次领会和记忆Words and expressions:2、我的易错点:3、我需要提高的是:五.课后学习指导。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1)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导学案(1)

课题2 溶解度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2. 能从溶解度曲线图中获取相关知识;3. 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

【学习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一、固体溶解度1.在一定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溶剂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________,如________;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如________。

二、溶解度曲线3.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得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三、气体溶解度4.在压强为101 kPa和________时,某气体溶解在________水里达到_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叫做该气体的溶解度。

5.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随压强的增大而______ 。

答案:1.温度100克饱和质量 2.增大硝酸钾变化不大氯化钠减小熟石灰 3.溶解度温度 4.一定温度1体积饱和 5.温度压强减小增大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

二、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目标1 :溶解度实验:(1)向盛有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2)向40克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3)向100克20℃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100克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浓度》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浓度》第1-2课时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的浓度》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简单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学习准备】从家里找到以下一件或多件用品:酒、醋、84 消毒液、矿泉水、牛奶、血常规检验报告等。

【学习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暂停播放,按老师指令完成相应的课上练习,学习环节主要有:了解生活中表示混合物浓度的不同方法→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进行简单计算→小结。

【学习内容】我能认识:对“25%的氯化钠溶液”认识正确的是()A. 溶液恰好饱和B. 在100g水中溶解了25g氯化钠C. 25g氯化钠溶解在75g水中D. 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25g我能对比:25℃,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 g。

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6%吗?如果不是,应该是多少?(列出计算式)我能理解:练习 1:从 100 mL2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 10 mL,取出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 2%B. 10%C. 15%D. 20%练习 2:一定温度下,改变硝酸钾溶液的一些条件,用“变大”“变小”“不变”填空。

我能应用:练习 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 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现要配制 150 kg 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练习 2:欲用 80 g 水配制 20%的硝酸钾溶液,需要加入硝酸钾多少克?【作业设计】1.对5%的食盐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A.100 g水中溶解了5 g食盐B.100 g食盐溶液中含有5 g食盐C.将5 g食盐溶于95 g水中所得溶液D.该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 202.在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某一饱和水溶液时,下列各量不发生改变的是()A.溶液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3.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下列各量发生改变的是()A.溶解度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4.把5 gA物质放入97 g水中,得到100 g溶液,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3% B.5% C.5.15% D.4.9%5.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教案主题: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熟练运用实验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4. 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实验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难点:1. 熟练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 运用实验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计时器;2. 实验药品:稀盐酸、锌粉、酶液等;3. 演示实验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观看实验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等;3. 提出实验探究问题,如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三、实验1. 安排实验项目,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3. 解释实验结果,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讨论1. 小组讨论,交流实验心得和结果;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澄清疑惑;3. 提出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提升化学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课后习题或实验报告,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实验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下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验案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知识。

化学初中9单元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9单元讲解教案

化学初中9单元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2.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3. 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形成过程;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金属的基本性质: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塑性等;2. 非金属的基本性质:非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脆性等;3. 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形成过程;4. 金属与非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

教学重点:1. 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2. 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1. 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形成过程;2.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性质比较。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验观察;2. 小组讨论;3. 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1. 备课教材资料;2. 实验器材;3. 班级分组情况。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金属和非金属。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金属和非金属基本性质(15分钟)教师讲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延展性、塑性等特点,区分非金属的性质。

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学反应,分析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形成过程。

每组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四、实验操作(20分钟)教师配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五、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澄清对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的认识。

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题,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九单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九单元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九单元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中所用试剂的性质和反应原理;2. 实验操作:学习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称量、溶解、过滤等;3. 实验现象: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进行解释;4.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

教学过程:一、实验前的准备:1. 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确保实验中所用的仪器和试剂完好无损,数量足够;2. 安排实验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3. 讲解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如穿戴好实验服、戴好手套等。

二、实验操作:1. 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2.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组长负责组织纪律和操作指导;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4.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

三、实验现象的解释:1.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 学生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实验感受;3. 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

四、实验报告的撰写:1.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2.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五、实验总结:1. 学生总结实验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2. 教师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3. 布置实验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2. 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和分析能力;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昭仁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科目化学内容溶液的形成课时 1 年级九年级编写人杨海柱授课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学习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溶液具有性、性、是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和组成。

叫做溶质(可以是固体、、)。

叫做溶剂(一般指)。

(4)、溶液的质量= + 的质量(5)、请举例说明溶液的用途:;;等。

乳浊液:叫做乳浊液。

例如生活中用的是乳浊液,起乳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生石灰、氢氧化钠和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降低。

个案补充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究案活动与探究药品:酒精、水、高锰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

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②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请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蔗糖溶液、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稀硫酸、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碘溶于汽油中、医用酒精、油脂溶解在汽油中、碘酒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检测案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豆浆B.酒精C.食醋D.牛奶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啤酒B.矿泉水C.汽水D.液氧3、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A.蒸馏水B.医用酒精C.汽油D.生理盐水4、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A.氧化铁加入水中B.汽油加人水中C.硫酸铜加人水中D.花生油加人水中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A.碳酸钙加人水中B.碘加人水中C.酒精加人水中D.植物油加人水中6、在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晶体,充分振荡,得到色的溶液,其中的溶质是,溶剂是。

7、把碘加入酒精中,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这种溶液叫溶液,常用作液。

我的收获昭仁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科目化学内容溶液的形成课时 2 年级九年级编写人杨海柱授课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学习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

难点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自来水B.葡萄糖注射液C.液态空气D.蒸馏水2、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清纯的井水B.淡化的海水C.净化的河水D.实验室配制试剂用的水3、将二氧化碳通人足量的下列液体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蒸馏水B.澄清石灰水C.氢氧化钠溶液D.汽水4、把熟石灰加入水中,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这种溶液叫溶液,俗称,常用于检验气体。

5、一定量的锌跟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溶剂是。

个案补充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究案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

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

(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

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 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铵溶液氢氧化钠溶液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检测案1、吃饭时,不小心新衣服上沾上了油污,你有什么办法清除掉油污,使衣服依旧亮丽如新?2、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矿泉水是溶液,蒸馏水是纯水。

3、分别将NaCl、NH4NO3、NaOH固体加入到水中,使它们充分溶解,使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明显降低的是我的收获昭仁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科目化学内容溶解度课时 1 年级九年级编写人杨海柱授课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记住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

2、记住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3、知道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

重点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难点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1、溶解度是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在理解固体物质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时,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些关键要素?2、通过学习,你认为溶解度曲线可以表示哪些意义?有哪些应用?(提示:可从溶解度曲线的点、线表示的意义以及物质结晶方法的选择上等方面进行归纳)3、要将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为饱和溶液,你可采用哪些方法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某物质40g,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4℃时,溶质N的饱和溶液120g中含N 20g,所以4℃时,溶质N的溶解度为20gC.一定温度下,物质M的饱和溶液100g中含M物质30g,则物质M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为30gD.20℃时,50g水中溶有溶质P 20g,则物质P在20℃时的溶解度为40g5、1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10g,2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乙物质20g,则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是()A.甲大于乙B.甲等于乙C.甲小于乙D.无法比较个案补充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究案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改变温度或改变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因此,只有指明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通常有以下转化关系: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根据溶液的“浓”“稀”来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只有当溶质、溶剂、温度相同时,饱和溶液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例如20 ℃时的NaCl饱和溶液肯定比20 ℃时的NaCl不饱和溶液浓。

具体关系可用右图表示。

4.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4、检测:强化变式训练5、延伸:评价拓展提升检测案1、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定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能溶解少量的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2、利用海水来制盐的原理是()。

A.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沉淀而制食盐 B.升高温度,降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C.利用阳光、风力蒸发水分使食盐析出 D.降低温度,减小食盐的溶解度3、(选做题)A、B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

现将60℃时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30℃,结果析出的A固体的质量比析出的B固体的质量多,这说明()A.3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B.60℃时的固体A的溶解度大于固体B的溶解度C.温度对固体A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D.温度对固体B的溶解度的影响比较大我的收获昭仁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科目化学内容溶解度课时 2 年级九年级编写人杨海柱授课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学生姓名时间学习目标1记住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能说出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及应用。

2、记住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

3、知道对溶解度曲线的考查主要涉及到哪些方面。

重点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表示方法难点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教学过程: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学习过程:先入为主自主学习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A 烧开水时,水沸腾前有气泡冒出B 喝下汽水时,容易打嗝C 打开啤酒时,有大量的泡沫溢出D 夏季黄昏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2、小明绘制的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A物质在温度为t1℃时的溶解是;(2)欲使t1℃时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________温度(填“升高”或“降低”);(3)我国有许多盐碱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据此我认为图中(填字母)曲线与纯碱的溶解度曲线相似;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4)固体A中混有少量固体B,若要将他们加以分离,可以采用结晶的方法(填“蒸发”或“降温”)(5)由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个案补充1、汇报:展示学习成果2、导学:明确学习目标预习案3、交流:合作探求新知探究案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一定温度、100 g溶剂、饱和状态、溶质质量。

3.影响因素: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溶质、溶剂的本性,其次是温度(固体溶质)或温度和压强(气体溶质)等。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变化较大的如硝酸钾、变化不大的如氯化钠,但氢氧化钙等少数物质比较特殊,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

4.溶解度曲线:(1)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意义: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③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