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巴黎圣母院》的人物性格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巴黎圣母院》描述了爱与被爱的诸多痛苦,揭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的真谛。
在这样一部悲剧到底的小说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概括而言:纯洁、善良、坚贞不屈、极富同情心、舍己救人的爱丝梅哈达;阴险、狠毒、虚伪、没有人性的克洛德和善良、高尚、疾恶如仇的卡西莫多。
还有无情无义的弗里斯,落魄诗人甘果瓦和丢失了孩子的可怜母亲“香花歌乐女”等,其人物各具特色,具备鲜明的个性特色。
克洛德(阴险狠毒、虚伪狡诈、苛刻自私,可悲可怜敢爱敢恨)克罗德:克罗德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
有教士的阴险和虚伪,但是也有人性被压抑的悲哀。
一方面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他出于淫欲指使加西莫多劫持爱丝梅哈达;又出于嫉妒刺杀弗比斯却嫁祸于爱丝梅哈达;他因得不到爱丝梅哈达的爱情而将她置于死地。
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
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越是仇恨世人,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克洛德也是被命运折磨的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人。
他有他善良和人性的一面。
他很小时候就被父母做主,要他献身神职,他照顾弟弟,收留加西莫多,但是他的人性已经被教会的制度一步步异化。
所以在他身上表现的是严厉,苛刻的,自私的,虚伪的,更是狠毒。
他由一开始对于爱斯梅拉达的爱就是畸形的,残缺的。
处处表现出狰狞可怕的一面,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一个教士,他过着清苦禁欲的生活,他回避人世间的欢乐和享受。
在任何人面前他都得伪装出一副冷漠的神情。
他是虚伪的,冷漠的。
这就是克洛德,一个复杂多面的,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可怜人。
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断定克洛德就是这样一个可憎可恨的人物。
我们无法否认,他在爱情面前是个敢爱敢恨的勇敢者,他爱得真切、爱得透彻、爱得疯狂,他是经历了灵与肉的挣扎和搏斗,拿人性与神性进行了严峻的挑战。
这份勇气足以令爱情游戏中的各色伪君子无地自容,面对强烈的爱情,作为一个从事圣职的副主教,他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挑战又是无比大胆的在赏识克洛德对爱情的勇敢追求的同时,又不得不指出这爱的畸形和变异。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剧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一)艾斯美拉达的人物形象分析艾斯梅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少女,她善良美丽,由于从小被吉普赛人从家中偷走,不幸的命运和较低的社会地位使得她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歧视,但她却有着一副善良的心肠。
对于爱情她显得是那样的纯洁和单纯,当法比救下她的时候她便深深地爱上了他,而法比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
她有宽容的胸怀即使别人伤害过她,但出于爱心也会不计较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卡西莫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格兰古瓦将要被乞丐国王绞死的时候,艾丝美拉达为了救下他就承诺要嫁给他,但格兰古瓦想要和她做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艾丝美拉达却平静地拒绝了他说:“我只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人。
”和他结婚是为了救他的命,他们之间只能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对于克洛德的求爱,她直接地予以了拒绝,当她在监狱里克洛德欺骗她说法比已经死了,让她不要再幻想别的男人了,她也没有动摇自己对于爱情的信念说:“如果他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劝我活下去呢?”。
在绞刑架上,克洛德告诉她说只要她接受他的爱就可以被释放重获新生,她说:“对于你的厌恶要远远大于对绞刑架的厌恶”,最后她宁愿选择死亡也没有屈服于克洛德。
对待卡西莫多她以德报怨,在他接受刑罚口渴的时候是艾丝美拉达勇敢站出来帮助了他,正是这份爱唤醒了他的爱心,后来他不顾生命危险将艾丝美拉达从死刑架上抢救了下来,正是艾丝美拉达的无私爱心,我们才感受到卡西莫多的善良品质,但容貌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们没有在一起。
(二)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分析卡西莫多由于天生丑陋,使得很多人对他都充满了厌恶与鄙视,他天生的缺陷使他的生活充满了悲惨的遭遇。
只有艾斯梅拉达和克洛德对他还有一些同情之心,由于克洛德对他有收留养育之恩所以开始的时候他对克洛德十分忠诚,任凭他的指挥与差遣即使是做绑架爱斯梅拉达的罪恶之事。
卡西莫多的转变是由于艾斯梅拉达的出现,同时也说明他在本质上不是邪-恶的,他转变之后拥有着善良的品格,他是当时广大劳苦大众的典型代表,作者将他塑造得奇丑无比更是为了凸显人物的个性特征。
简析《巴黎圣母院》的人物性格
2018年16期总第404期文艺研究ENGLISH ON CAMPUS于英语词汇的直接翻译,其中沙龙来自于“salon”、模特来自于“model”以及来自于“Beatles”一词直译的披头士。
通常来说,含义直译方法可以根据词汇在原文中的用法以及结构情况,直接对词句进行翻译,商务翻译人员无需再对翻译的字面意思进行加工,正如我国常讲的“祸不单行”,在英语中可以直接翻译为“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或者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句,也常被人们直译为“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交际翻译理论的直译方法具有技巧性,需要建立在保留中外语言文化原有内涵的基础之上,积极促进双方国家的商务往来合作。
3.交际翻译理论在商务英语归化翻译中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交际翻译理论中的归化翻译方法的难度最高,要求商务翻译人员具备厚重的中外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将原文中的特定词句转化为其他事物,以实现中外商务交流的对接。
例如,我国有句俗语“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被翻译成英语却变成“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s been stolen”,或者“never too old to learn, never too late to turn”一句,明显将成语中的“羊”转化为了“马”,这种翻译方法并不属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比喻还原手法,而是交际翻译理论应用比较普遍的归化翻译方法。
再比如,麦当劳的广告语“Every time a good time”,通常被翻译为“分分秒秒聚欢笑”,前一句运用了交际翻译理论的直译方法,后一句则运用了归化翻译方法,使得整个句子用中文思维理解起来具有朗朗上口的特征。
新加坡航空公司选取的广告语应用的归化翻译方法则更为明显,运用的英文语句为“A great way to fly!”,中文含义为“飞越万里,超越一切”,前一句运用了直译方法,但后一句是很明显的归化翻译方法,将商业广告的意境表达的酣畅淋漓。
巴黎圣母院人物评析
《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情故事是那么的凄美而惨烈,读罢令人心 碎神伤爱情悲剧的内幕,没有心与心相互碰撞产生的亮丽的爱情火花, 有的只是邪恶的肉欲,没有感情基础的单相思,双方相差天壤之别的 畸型之恋。我为这部伟大著作“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悲剧性 爱情故事打动了。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发。
法国长篇小说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名著赏析
人物介绍
卡西莫多是当时社会穷苦大众的典 型代表。卡西莫多从小被父母遗弃 在巴黎圣母院门口,他是一个有着 “几何形的脸,难听而忠厚的声音”
埃斯梅拉达是雨果笔下集真、善、美
于一体的完美的艺术形象。她在小时
候被吉普赛人从妓女母பைடு நூலகம்的呵护下偷
走,流浪街头以卖艺为生,虽然饱尝
5
人世的艰辛与苦难
1
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 真、乐于助人的心。埃斯梅拉 达美丽善良,当乞丐国王要绞 死格兰瓜尔时,她承诺要与格
兰瓜尔结婚救下了他的命
当卡西莫多接受刑法口渴难耐时,只
这部书遭禁是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期的俄国, 因为雨果思想活跃,既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 又同情刚刚兴起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因此保守顽固 的沙皇下令在俄国禁止出版雨果的所有的作品。
02
小说简介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 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
《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 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 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 郎埃斯梅拉达
把善与恶、崇高与卑下对照 起来描写,并在环境、情节 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 造成强烈的对照
01
《巴黎圣母院》的文学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影响深 远。这部小说,打破了以往古典主义的桎梏,是浪 漫主义作品中一座里程碑。《巴黎圣母院》面世之 后,曾多次改编为电影、动画片、戏剧等。
2
至死还对负心的菲比斯保持热烈的爱情;她品格坚贞,面对克洛德的淫威而宁死不屈。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分析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分析摘要:《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前期欧洲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法国作家雨果“命运三部曲”之一。
它以15世纪路易十一王朝为背景,以巍峨雄壮的巴黎圣母院为舞台,以卑贱地下的小人物为正面形象,叙述了一个悲惨而动人的感情故事。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吉普赛女孩爱丝美拉达、副主教克洛德和他收养的义子加西莫多。
爱丝美拉达作为“美”代表,不仅外表美丽可爱,而且内心善良性格淳朴;加西莫多则是外表丑陋内心单纯善良,有恩必报;克洛德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是自私卑鄙丑恶的内心,三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此之外,诗人、剧作家格兰古瓦个性胆小,但对朋友关怀有加;乞丐王国的人们团结友爱,同情弱者。
社会地位地下的底层人民的身上有着美好的品质,与社会上层的贵族、宗教统治者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雨果把爱丝美拉达这个光彩夺目的形象放在阴暗恐怖的中世纪的社会背景里,犹如寒夜中的一堆篝火光辉灿烂温暖宜人。
然而正因为这样,她才不见容于黑暗的专制社会,终于被国王、宗教、法律、军队所组成的反动统治势力迫害吞噬了。
读者因此而激起的反封建思想不是十分强烈吗?这正是作品的主题所在(1)。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它以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却蛇蝎心肠,妄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失败后痛下杀手。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被克洛德从小收养,视他为父,认清其丑恶的内心之后将他推下钟楼,最后为爱丝美拉达舍身。
乞丐王国在得知爱丝美拉达被审判、囚禁之后自发地进行救助的活动。
小说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对比中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恶,反映了雨果同情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思想。
作品评击了封建王朝宗教势力迫害和残杀善良无辜人民的卑劣罪行,颂扬了饱受摧残下层人民内心善良、对同伴友爱团结、舍己为人,反抗贵族和宗教的欺压的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
(完整word版)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人物形象的丰满源自于其本身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相较于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体现出的人性中的真善美的一面,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身上的两面性更加令我好奇。
看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只会记得克洛德的“恶”,却没有人记得他“善”的一面。
其实克洛德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
一方面,他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道貌岸然,内心阴险毒辣,为满足自己的欲念不择手段:他出于淫欲指使卡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他出于嫉妒刺伤弗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他因得不到爱丝梅拉达的爱情而将她置于死地。
另一方面,他又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长久的禁欲扭曲了他的灵魂。
他越是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人间的欢乐,便越是仇恨世人,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此处我便感到一个人的区区萤火之光却怎敢与日月同辉。
克洛德从小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忱,当学校大门刚刚打开时首先喘息着跑进来的便是他,虽然命运决定他将要成为一个牧师,但他对各种知识都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地加以学习。
当学完了神学课程和宗教法典之后,“他又致力于医学和高等文艺,他研究草药和膏药的学科,所以他精于治疗寒热病,跌打损伤和疮毒等等。
“有人夸他是内科医生,有人夸他是外科医生.”“他经过了成为文学士、教师和博士的各种阶段。
他也学了各种文字: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这三所圣殿在那时是很少人踏进去的。
他用一种真正的狂热去获得和贮蓄这些学问"。
因此,作者不无称赞地说:“对于这个青年,生命仿佛只有一个目标:学习。
"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克洛德形象一定程度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学者的基本特征:对知识的渴求,并且使他们成为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如此,克洛德还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从年轻时起他就涉足于人类学问的各个领域,潜心研究各门科学,“去为他的难以满足求知欲寻觅食粮。
”作为一个神职人员,克洛德的这些举动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究其原因也并不奇怪.尽管长期以来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基督教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但事实上,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基督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通常只注重科学精神与宗教信仰的矛盾和冲突,而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内在关系,即科学和宗教都对自然和生命的奥秘怀有极大兴趣。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分析
《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分析摘要:《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前期欧洲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法国作家雨果“命运三部曲”之一。
它以15世纪路易十一王朝为背景,以巍峨雄壮的巴黎圣母院为舞台,以卑贱地下的小人物为正面形象,叙述了一个悲惨而动人的感情故事。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吉普赛女孩爱丝美拉达、副主教克洛德和他收养的义子加西莫多。
爱丝美拉达作为“美”代表,不仅外表美丽可爱,而且内心善良性格淳朴;加西莫多则是外表丑陋内心单纯善良,有恩必报;克洛德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是自私卑鄙丑恶的内心,三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除此之外,诗人、剧作家格兰古瓦个性胆小,但对朋友关怀有加;乞丐王国的人们团结友爱,同情弱者。
社会地位地下的底层人民的身上有着美好的品质,与社会上层的贵族、宗教统治者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雨果把爱丝美拉达这个光彩夺目的形象放在阴暗恐怖的中世纪的社会背景里,犹如寒夜中的一堆篝火光辉灿烂温暖宜人。
然而正因为这样,她才不见容于黑暗的专制社会,终于被国王、宗教、法律、军队所组成的反动统治势力迫害吞噬了。
读者因此而激起的反封建思想不是十分强烈吗?这正是作品的主题所在(1)。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它以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却蛇蝎心肠,妄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失败后痛下杀手。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加西莫多被克洛德从小收养,视他为父,认清其丑恶的内心之后将他推下钟楼,最后为爱丝美拉达舍身。
乞丐王国在得知爱丝美拉达被审判、囚禁之后自发地进行救助的活动。
小说在美与丑、善与恶的强烈对比中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恶,反映了雨果同情下层人民苦难生活的思想。
作品评击了封建王朝宗教势力迫害和残杀善良无辜人民的卑劣罪行,颂扬了饱受摧残下层人民内心善良、对同伴友爱团结、舍己为人,反抗贵族和宗教的欺压的淳朴善良的高贵品质。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再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再分析《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雨果的一部巨作,以15世纪的法国巴黎为背景,描绘了人性、爱情、友情、宗教信仰等多种主题。
其中,主要人物如艾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神父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
本文将对这些人物形象进行再分析,进一步阐述他们的性格、行为和言语特征。
艾斯梅拉达是一个善良、美丽、无辜的女子,她的性格非常温柔,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
在小说中,她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但因为身处社会底层,生活十分艰难,所以她的行为主要是在挣扎求生,同时努力追求自己的爱情。
她的言语特征是纯真和善良,她的话语无论是对自己的爱情还是对待生活都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卡西莫多则是一个相貌丑陋、身体残疾的人物,但他的内心却是非常善良和纯真的。
他深深地爱着艾斯梅拉达,并为了保护她而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他的行为主要是为了保护艾斯梅拉达,他在小说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用自己的残疾身体为艾斯梅拉达抵挡了无数的危险。
卡西莫多的言语特征是简单而真诚,他的话语虽然不多,但却充分展现了他内心的善良和纯真。
克洛德神父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他既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又无法抵挡人性的诱惑。
他的性格充满了自相矛盾之处,既有严厉冷酷的一面,也有温柔体贴的一面。
他的行为主要是受到内心矛盾的驱使,一方面努力追求自己的利益和欲望,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寻求宗教上的救赎。
他的言语特征是深思熟虑和矛盾重重,他的话语既表达了对宗教的虔诚信仰。
在《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中,雨果成功地塑造了艾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神父等主要人物形象,通过他们的性格、行为和言语特征揭示了人性的多样性。
在爱情、友情和宗教信仰等主题的交织中,这些人物形象展示了自己的命运和心路历程。
艾斯梅拉达的形象诠释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如何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爱情,她的坚韧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无疑给了读者深刻的启示。
同时,她的悲剧命运也向人们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无奈。
卡西莫多的形象则向人们展现了外表丑陋、身体残疾的人内心的美好和善良。
〖2021年整理〗《巴黎圣母院》人物对比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对比分析人物塑造爱斯梅哈尔达--善与美的象征克洛德·孚罗洛神父--双重性格的人物加西莫多--比较单纯,内心善良。
艺术特征(1)想象丰富,情节离奇:攻打圣母院的离奇情节(2)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雨果十分重视作家自由地抒发主观感情,把心灵看作文学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作品的重要部分是围绕着不同的人对主人公爱斯梅哈尔达的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爱”,展现了人物的不同心灵,抒发作者的激情。
(3)强烈的戏剧性运用戏剧结构组织情节,以广场为大舞台,因而带来了戏剧般的流动的叙事视角。
采用了戏剧意义上的悬念、发现、突转。
戏剧性的巧合(4)对照手法的成功运用一、环境与人物事件的对照圣母院“可以说是一部规模宏大的石头交响乐”,“它虽然日渐老去,却依旧是非常美丽”,“它是整个时代各种力量的奇特的产物,从每块石头上可以看出,有水平的工匠在艺术家天才的启发下把神奇变成了现实”。
然而,与这座圣洁庄严、壮丽辉煌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发生在它眼前的一幕幕阴森可怖的悲剧。
二、情节内容安排上的对照《巴黎圣母院》两个王朝(专制王朝、奇迹王朝)、两个国王(路易十一、乞丐国王);两个法庭、两种审判;两种法律、两个绞架;两个社会、两种场面;两组人物、两种命运。
三、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对照1、爱斯梅哈尔达与周围人物的对照爱斯梅哈尔达与加西莫多的对照:他们是两个被人互换的孤独儿,一个奇美,一个奇丑爱斯梅哈尔达和法比的对照:这是一对情人,一个忠贞不渝,一个放浪轻浮爱斯梅哈尔达和甘果瓦的对照:这是一对名义夫妻。
一个高尚,一个卑下;一个义重如山,一个情轻如毛。
爱斯梅哈尔达与乞丐王国的对照:前者是流浪的吉卜赛人,没有一定的民族地域与国籍,后者有明确的地域,属于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前者没有宗教信仰,后者信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崇拜偶像。
虽然他们民族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是他们却有着人间最真诚的友爱,她是他们的姊妹,他们是她的父兄。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外国文学考研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外国文学考研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在外国文学考研中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的背景,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而鲜明。
1. 基督教神父克劳德·福罗洛:克劳德·福罗洛是小说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他是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同时也是一位学者。
他被描绘为一个孤独、沉默寡言、思想深沉的人。
他对美丽和理性的矛盾追求以及对爱情的纠结是小说的核心主题之一。
2. 华丽的埃斯梅拉达:埃斯梅拉达是小说中的女主角,是一位美丽的吉卜赛女孩。
她被描绘为热情、勇敢、善良而又不幸的人。
她的形象代表了自由、爱情和神秘的力量。
3. 奎斯莫多:奎斯莫多是小说中的反派角色,他是一个丑陋而残酷的驯兽师。
他对待动物和人类都充满了暴力和恶意。
他的形象象征着邪恶和腐败。
4. 圣女贞德:圣女贞德是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她是埃斯梅拉达的朋友和导师。
她被描绘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具有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
她的形象代表了善良、纯洁和坚强。
以上是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在外国文学考研中的一些常见考点。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这些人物形象的特点、象征意义以及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巴黎圣母院》,19世纪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最著名的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小说以15世纪法王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爱斯美拉达和卡西莫多展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该作品的时间跨度只有十几天,发生的故事也集中在巴黎圣母院附近,但就在这有限的时空中,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内容激情感人,而尤以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最为成功。
小说中的五大人物至今被很多人认为是当时法国社会各类人物的典型。
爱斯美拉达她不但有一个美丽绝伦的外表,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可谓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形象。
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当其丑无比的卡西莫多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快要晕死过去时,她不计曾被前者粗暴追捕而勇敢地给他喂水喝。
爱斯美拉达的靓丽深深吸引了作品中其余四个男人,但爱斯美拉达却只是天真地爱着虚情假意的风流伪君子菲比斯,甚至最后因此断送自己的性命。
雨果在作品中尽情表现了爱斯美拉达的"真、善、美",同时也暗示了真诚淳朴的人物在当时必定遭到摧残的可悲命运。
卡西莫多他长相畸形,样貌奇丑,但与爱斯美拉达一样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受到副主教克洛德的收养,他一直对其忠心耿耿,对爱斯美拉达,更是多次舍身救美,奋不顾身。
如果说爱斯美拉达命运不幸,那么卡西的遭遇只能用悲惨来形容。
由于巨大的生理缺陷,卡西莫多受尽世间羞辱,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只有副主教克洛德和爱斯美拉达对他仅有的同情。
他唯一的爱情目标(爱斯美拉达),因为他过于丑陋的样貌,连正眼看他一眼都不敢。
外貌上的巨大鸿沟使得卡西莫多只能抱着爱斯美拉达的尸体走向死亡,才能圆自己的梦。
卡西莫多与小说中的乞丐部落是当时善良低下的劳动人民的化身,只不过通过外貌畸形使卡西莫多更具戏剧和个性效果。
国内《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研究述评
国内《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研究述评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描写中世纪巴黎的著名小说,其主要人物
形象有许多亮点和鲜明之处。
小说中的主人公夸西莫是一个天才建筑师,他对建筑有着独特的
见解和理解,但由于残缺不全的家庭环境以及身份的低下,他的才能
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夸西莫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孤独、自闭、才情横溢
又备受歧视的人物形象,令人深感同情。
与夸西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富家女艾丽丝,她聪慧机智,才华横溢,同时又有公正善良的心灵。
她为自己的真爱艾斯梅拉达勇敢追求,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另一位主人公菲比布文陀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小丑,他虽然是个下
层人物,但其机智和幽默征服了许多读者的心。
小说中菲比陀的形象
深入人心,被视为小说历来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此外,小说中还有一位卑微的妓女艾丽丝·佩拉图,她的形象塑
造了中世纪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物质贫乏和社会不公等
问题。
总之,《巴黎圣母院》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既有才华横
溢的聪明人物,也有卑微的底层人物,他们的形象和经历展现了人类
的多样性和社会的不公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分析引言《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于1831年发表的一部小说,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厄斯梯摩德与教堂中的猪倌埃斯梅拉达之间的情感纠葛。
小说中涌现了众多丰满、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神父克劳德、卡西莫多、格里高里以及教宗等。
本文将对《巴黎圣母院》中的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分析。
人物分析1. 神父克劳德神父克劳德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巴黎圣母院的神父,也是主角厄斯梯摩德的养父。
克劳德的形象给人一种忧郁和矛盾的感觉,他经历了一段痛苦的童年,这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克劳德内心深处充满了对爱的渴望,但他却对世俗的禁忌产生了恐惧。
在小说中,克劳德对埃斯梅拉达产生了爱慕之情,但他又因为自己的身份和道德观念而无法表达出来。
最终,克劳德的矛盾心理和不满导致他陷入疯狂。
2. 卡西莫多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钟楼魔神,他在小说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卡西莫多外貌丑陋,但他有着敏锐的直觉和独特的天赋。
他与厄斯梯摩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卡西莫多代表了世俗和野蛮的力量,而厄斯梯摩德则代表了文明和善良。
尽管卡西莫多常常被看作是厄斯梯摩德的对手,但他实际上是主人公的朋友和保护者,在关键时刻帮助了厄斯梯摩德。
3. 格里高里格里高里是一位年轻、活力四溢的王室木匠,他也是《巴黎圣母院》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格里高里的形象充满了阳光和希望,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和热情,无论是面对复杂的建筑工程还是与人相处,他都表现出极高的技巧和热情。
尽管格里高里与克劳德在信仰和价值观上存在冲突,但他仍然对克劳德保持着友好和尊重的态度。
4. 教宗教宗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象征意义,他代表着权力和信仰的高度。
教宗的形象高大威严,他是天主教的精神领袖。
然而,在小说中,教宗在巴黎圣母院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他的形象被描绘得有些虚弱和无奈。
这使得教宗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人民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结论《巴黎圣母院》中的这些人物形象互相交织,相互影响。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的一部著名小说,小说的背景设定在15世纪的巴黎,通过描绘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面貌。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艺术家到爱情纠葛的复杂关系,从教士到修道女的各种角色,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首先,回到小说的主角埃斯梅拉达,她是一位具有吸引力的吉卜赛舞蹈家,迷人的外表与她深情的性格相得益彰。
她对美有着独特的理解,她的舞蹈技巧和感情表达使她成为人们爱慕的对象。
然而,她也是个受到社会偏见和歧视的人。
她的形象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社会对于异己者的压制之间的矛盾。
此外,小说中的教士克劳德·福罗洛也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是巴黎圣母院的教士,聪明而有学问。
然而,他在面对自己所追求的美的时候,却陷入痛苦的境地。
他迷恋于埃斯梅拉达,而又无法放下作为一位教士的身份和职责。
福罗洛的形象既代表了追求美的欲望,又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选择的矛盾。
此外,小说还描绘了一个多重面貌的巴黎市民。
这些市民有的对待异己者充满恶意和歧视,有的追求欢乐和享乐,有的对待世俗权力保持着不信任和讽刺。
通过这些旁观者的目光和行为,小说展示了当时巴黎社会的冷漠和偏见。
这些人物形象使读者思考了社会对待不同群体的偏见以及人们的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总之,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从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舞蹈家到福罗洛的痛苦教士,再到巴黎市民和圣母院本身,每个人物都展现了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通过描绘这些形象,维克多·雨果展现了15世纪巴黎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矛盾。
阅读这部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被誉
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讲述了主
角卡西莫多、埃斯梅拉达和菲比斯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对中
世纪巴黎社会的描写。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被雨果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所震撼。
在小
说中,卡西莫多是一个面容丑陋、内心善良的钟表匠,他对埃斯梅
拉达一往情深,却因为自己的丑陋外表而遭受到了世人的歧视和排斥。
而埃斯梅拉达则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她对卡西莫多的感情
始终如一,却最终选择了与菲比斯结合。
菲比斯是一个虚伪、自私
的教士,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最终导致了卡西莫多的悲剧。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雨果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
他
通过这些形象,告诉我们外表的美丑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品性,而
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善良和正直。
同时,雨果也通过这部小说对中
世纪巴黎社会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对宗教
的批判和反思。
读完《巴黎圣母院》,让我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让我深受启发。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分析——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分析——卡西莫多摘要:《巴黎圣母院》是维克多·雨果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敲钟人卡西莫多在读者心中一直都是一个外貌丑陋而内心高尚的形象。
然而当我们以理性的目光再次审视这个文学形象时就会发现卡西莫多性格是非常复杂的。
本文从卡西莫多亲情与爱情的冲突、人性与兽性的矛盾以及美丑对照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卡西莫多的性格特征,从而得出结论,那就是在卡西莫多的身上体现了“人性与兽性统一”,他是一个外貌虽然丑陋但内心却是非常高尚的人,有着最美的心。
他应该是经典文学宝库中的大丑角,然而他却一直是人们赞誉的正面人物。
关键词:亲情;爱情;人性与兽性;美丑对照;心灵美。
一、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内容《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又称《钟楼怪人》)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
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表现了雨果对封建政府和教会的强烈憎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小说塑造了纯洁善良的爱斯梅拉达、阴险刻毒的克洛德、放荡无情的弗比斯……当然,还有敲钟人——卡西莫多等众多人物形象。
同时,雨果对卡西莫多的塑造也反映出了《巴黎圣母院》一书的写作特色。
二、卡西莫多的人物形象卡西莫多是雨果的刻意夸张的描写所致。
夸张的描写是这部书的特色之一。
在《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雨果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一个世界文学中外貌最丑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这种夸张并不是“无病呻吟”的做作,而是一种铺垫。
雨果通过夸张为后文的强烈对比做好了准备。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分析
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分析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不朽在于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
爱丝美拉达:纯洁、善良、坚贞不屈、极富同情心、舍己救人。
她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丽少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等级森严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当她在深夜被人打劫时,被英俊潇洒的皇家卫队队长法比英雄救美,便一见钟情地陷人爱河,而法比也被她的美貌所俘虏。
爱丝美拉达不管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甚至明明知道这种爱情不可能有结果,甚至明明知道对方并不真心爱自己,也依然一往情深地爱着对方,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
爱丝美拉达不但有一个完美无缺的躯体,也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
当诗人甘果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
诗人被她的美貌和高尚所震撼,立刻身不由己地爱上了她,并希望能成为她名副其实的丈夫。
但是爱丝美拉达为了她心目中的爱情偶像,平静地拒绝了他:“我只能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子汉。
”并告诉他,和他结婚只是为了救他的命,所以只能和他维持名义上的夫妻关系。
当副主教克洛德利用种种卑劣手段想强迫爱丝美拉达接受他的爱情时,爱丝美拉达宁死不从。
面对克洛德的求爱,她的回答是:“绞刑架让我厌恶的程度还远远不如你呢。
”卡西莫多:小说塑造的主人公卡西莫多,就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手法。
作者用大胆的想象勾勒了一个丑得出奇的形象:他一出世就是“一个倦做一团的小怪物,又难看,又是跛足,又是独眼,又是驼背”。
长大以后耳聋,“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被打碎了的而没有好好拼拢起来的巨人象”,“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猪鬃似的赤红色的眉毛下面长着小小的左眼,右眼完全被一个大瘤遮没了,牙齿像城垛样参差不齐,嘴唇坚硬一颗牙齿如象牙一样地从唇上突伸出来一下巴弯曲,尤其是那脸,完全布满轻蔑、惊奇和混合的表情。
他长相丑陋,但性格善良、高尚、嫉恶如仇。
由于从小成为弃婴,副主教克洛德收养了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家庭的温暖。
《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笔下完美的艺术形象,既有美丽绝伦的容貌,又有善良纯洁坚 贞的内心,是外形美与内在美结合得最完好的理想化身。
2)克洛德
教会势力的代表,淫邪、虚伪和凶残的化 身,虔诚的外表下掩藏的是野心和毒心。
3)加西莫多
爱斯梅拉达的宽恕与仁爱 深深地感动了他,爱的种 子在他的心头萌芽。他对 爱斯梅拉达的爱是一种充 满着互爱意识和奉献精神 的单相思,它含蓄而深沉, 理性而崇高。有缘学习更 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的艺术特色和人物形象分析
1. 《巴黎圣母院》之艺术特色
1)离奇的情节 2)非凡的人物 人物形象的美丑对照 3)强烈的对比
2. 《巴黎圣母院》之人物象
1) 爱斯梅拉达
人格之美心灵之美 ! 与人为善,以诚相⻅! 天真热情,坦率开朗 ! 富于同情心,仁爱的精神 ! 坚贞不屈,爱憎分明! 纯洁执着,忠贞不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巴黎圣母院》的人物性格
作者:刘一冰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8年第04期
【摘要】《巴黎圣母院》是作者充分运用了自己在《〈克伦威尔〉序》中提出的浪漫主义的美丑对照手法,把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下对照起来描写,并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了三位主要人物的性格。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愛斯梅拉达;爱情;人物形象
一、《巴黎圣母院》背景简述
《巴黎圣母院》出版于1831年1月14日,是法国文学家,小说家,剧作家,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维克多·雨果(1802-1885)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
雨果本人的家庭背景复杂,他的父亲支持资产阶级革命,而母亲所拥护的波旁王朝却被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
但家庭背景的复杂也导致雨果了思想的开放性和进步性,他早期诗作赞美君主政体,歌颂保皇主义和天主教。
随着雨果思想的成长和对社会形势的逐步看清,在二十年代中期以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迅猛发展和国外民族解放斗争形势的好转让他意识到封建主义思想已经不能支持社会的发展,他果断放弃保皇主义信仰,转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
但毕竟那时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才刚刚建立,而天主教会势力猖獗几乎一手遮天,对人民的压迫十分严重,人民群众的处境十越发艰难。
法国社会处于急剧转折之中,各种斗争矛盾十分激烈、尖锐。
二、《巴黎圣母院》的人物简析
1.善与美的化身——爱斯梅拉达。
在《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基本处于中心地位。
作品主要围绕四个男人对她的爱以及她的爱情之路展开。
这个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她的外表的美丽,纯情引来了无数的观众,其后她热情善良、开朗自由的性格引起了克洛德的兴趣,紧接着甘果瓦、卡西莫多、弗比斯等人物也慢慢登上小说的舞台。
爱斯梅拉达一生命途多舛,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吉普赛人从父母的手中偷走,没有享受过多少父母的呵护,而她尽管多才多艺却依然没有被当时等级森严的社会所接纳,不能得到当时的上流社会的认可,只能做混迹底层的小人物。
但社会的压迫并没有改变她善良的内心,在诗人甘果瓦即将被绞死的时候。
爱斯莫拉达丝毫没有犹豫的以与其结婚的代价将其救了下来,在绑架了爱斯梅拉达的丑陋敲钟人卡西莫多在烈日下被绑在刑台下时,她也不计前嫌的为他送水。
她不在意他人对她的伤害,不改本性,以德报怨。
她不仅拥有着天使般的面容和完美的身材还有着纯洁无暇的内心。
从这方面来看她无疑是完美的化身。
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而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她疯狂的爱上了救下她的风流英俊的皇家卫队的队长弗比斯,她的爱来得那么激烈和汹涌澎湃,将这个男人认定为她生命的救赎,是她的神明,是所谓能“保护”她的守护
神,然而这个被她认为命运的爱情在弗比斯看来是那么的廉价,弗比斯仅仅只是看中她的美貌想玩弄她而已。
但对于单纯善良的爱斯美拉达来说在这爱情的美好幻想实在太过美好太过蛊惑人心,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所以她像飞蛾扑火一样奋不顾身的扑向弗比斯,对于她所认为的爱情,她热情似火,毫无顾忌,即使知道这种爱注定不会开花结果,她也义无反顾,她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幻想梦境之中,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她对于爱情的坚贞不屈,在面对副主教克洛德用各种可怖的手段压迫时,她无所畏惧,坚持自己追逐爱情的路并不屈服,然而她由于爱情迷失了理性、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自尊,在这场她认为的爱情中她将自己置于卑微的地位,认为自己这样地位卑微的女孩不配拥有“神明”的爱情。
完全忽视自己性格的闪光点,自暴自弃的觉得当容颜老去爱情也会离她而去。
虽然这也是她悲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社会时代的背景对人的压迫式多么的强大和不可抗拒。
让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得不到自己的爱情,她的悲剧与不幸控诉了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的罪恶,但是她的美好的品性将始终指引着我们永远向前探索的道路:善良必定战胜邪恶,光明必定战胜黑暗,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法则。
2.貌丑心善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圣母院的敲钟人。
一个被副主教克洛德收养的容貌丑陋又独眼驼背的聋哑儿,克洛德给他取名叫卡西莫多,保护了最高被人嘲讽嫌弃的孩子,还教会了他说话、识学和写字,给了他一份工作——在巴黎圣母院敲钟。
对于卡西莫多来说,他生命的一切除了克洛德就是敲钟,克洛德给了他一切的人,是将他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的人,他虽然外表丑陋却有着纯洁的心灵,他知恩图报,心甘情愿的为他的养育之恩的副主教做任何事,哪怕是“违法”的。
这样的性格也在后来为报答埃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而宁愿去为她冒险体现出。
由于从小受尽嘲笑,加西莫多从心底里渴望平等和尊重,所以当爱斯梅拉达在众目睽睽中走上刑台,把装水的葫芦送到他的嘴边,卡西莫多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内心沉寂的情感也慢慢复苏,深深的爱上了这位美貌的姑娘。
最后他用全部生命对这份怜悯与尊重的回报。
当爱斯梅拉达被副主教陷害即将被绞死的时候,他奋不顾身的将她从刑场救到圣母院,悉心照顾她,哪怕爱斯梅拉达对他的相貌颇有微词,他也毫不在意,一心为她付出。
他既心地善良又富有正义感。
与副主教相比,他对于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更加纯粹更加无私,他将一切的痛楚藏在心底,一心为爱斯梅拉达付出,哪怕加西莫多容貌有多么的丑陋,在他的无私的奉献下这些丑陋的点愈发衬托出他的崇高和伟大,这就是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在他身上具体的体现。
“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他性格的变化也正体现了雨果一贯主张的以爱感化人、以道德感化人的人道主义思想。
3.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克洛德。
在所有的人物形象中,副主教克洛德无疑是整本小说形象最为复杂的人物,在他身上展现出了明显的二重性,矛盾却又合理,克罗德从小被父母选定以牧师做为终身职业,并被要求学习各种有关宗教的课程,而克洛德也十分用心刻苦的钻研,埋头苦读,并且取得了十分高的成就,年轻时的他热情而虔诚,在对于人情方面也不却乏仁慈和善良。
当父母被瘟疫中去世后,他用心的抚育了幼小脆弱的弟弟;后来又出于善良收养了因为丑陋被遗弃的畸形儿卡西莫多,在卡西莫多被人嫌弃时认真的培育他,还教卡西莫多说话、念书写字,就像父亲一样的保护卡西莫多。
而在宗教教义的约束下,他过着刻板、僵化的苦行僧一样的生话,并且成为了一个具有强烈宗教意识和浓厚宗教情感的牧师。
他认为尘世的生活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都是可耻的,他对上帝的忠诚使他拼命压抑着自己的欲望。
丝毫
不敢放任自己,不敢纵欲。
“纯洁”这种畸形的道德观使他无时不刻都在压抑着自己的正常欲望并“回避一切女性”。
这样不合理的克制方法最后也导致他性格的扭曲和变态。
随后,伴随着他在宗教地位的提高,他的野心恶性膨胀起来。
同时,他被强抑的情欲也不断生根发芽。
自从在广场在遇见了悠然起舞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他膨胀的欲望便支配了他的头脑,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并指使卡西莫多绑架了少女,在事情失败之后,他内心的欲望反倒更加强烈,他步步紧逼,如影随形,在色欲的驱使下,他一步步的加深了对少女的迫害,这样的病态心理使他最后将爱斯梅拉斯送上了绞刑架。
与卡西莫多相比,他的爱情显得那么的疯狂而可怕,这样的美丑对照使他的形象愈发的丑恶。
与爱斯梅拉达外表内心一致的美丽相比,他外表内心的双重丑恶更加剧了他的人物形象。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世纪宗教的黑暗与虚伪,体现了宗教禁欲主义对人性的压制。
形象生动的展示了宗教怎样把限制人的欲望,将人中的美好逼入绝地。
尽管克洛德只是个神职人员,作为副主教的克洛德也不能简单地同教会势力划等号。
但克洛德的悲剧倒在很大程度上是他所狂热崇拜的宗教一手造成的,宗教势力不仅导致了人们生活的水深火热,也同时摧毁了一个人的精神和肉体。
不管在哪个方面都给人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结语
在《巴黎圣母院》的中,雨果巧妙的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
通过将貌丑心善的敲钟人与道貌岸然的副主教对比,通过将貌丑心善的敲钟人与美貌善良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通过将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与美貌善良的爱斯梅拉达的对比,深刻的揭示了封建社会和宗教对人的严重迫害,也集中体现了作家所宣扬的善良能战胜邪恶的人道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方向真.善与恶的较量美与丑的舞台[J].顺德职业技术报,2009.
[2]雨果.巴黎圣母院[M].陈敬容,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3]候翠霞.善与恶相共,美向丑转化——《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性格二重性分析[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2.
[4]伍之伦.《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
[5]白洋.简析《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J].才智,2015.
[6]黄燕.灵魂与人性的挣扎——浅析《巴黎圣母院》的主人公克洛德[J].黄石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