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中药抗病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批准号:0 70 5) 3 4 25 作者 简介 : 干振华 (9 9 ) 男 , 17 一 , 浙江绍兴人 , 药师 , 药学硕士研 究生, 从事 医院管理专业 。
维普资讯
第 1 2期
干振 华 , 等 中药抗 病 毒药理 作 用 的研 究 进展 ・Biblioteka 综 述・
中药抗病毒药理作用 的研究进展
干振 华 综述 , 李金恒 审校
( 京 军 区 南 京 总 医 院 )1 医务部 ; …床药理 科 , 南 … : . 一一 . . 2临 ’ 江苏南 京 2 00 ~ 京 102
.
摘 要 : 现代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 已从机体水 平、 细胞水平深入 至分 子水平 。现就有效部位 、 味药及复方制 剂 3个 单 方 面对中药抗 病毒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关键 词 : 中药 ; 抗病毒 ; 药理 ; 有效部位 ; 单味药 ; 复方制剂
维普资讯
・
1 90 ・ 2
第2 O卷
第 1 2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o dc lP sg a u ts o r a fMe ia o tr d ae
Vo . O No. 2 12 1
De . 0 7 c2o
20 0 7年 1 2月
Ci hn a)
Absr c : Mo m e e r h i h r c l g f Ch n s r d t n l me ii a v lpe r m h t a t de r s a c n p a ma o o y o i e e ta i o a d cne h d de eo d fo t e i l v lo o y, elt h e e fmo e u e T satc er v e d t e e o e e fb d c l o t el v lo lc l . hi ri l e iwe hed v lpme to n iv r sp r a oo n fa t— iu ha m c l— y wi Ch n s r d t n l me i i r m a d p st n, i g e me ia h r n o o n r d to a g t i e e ta i o a d cne fo v i o i o sn l d c e b a d c mp u d ta iin h i l i l l Ch n s d cn . i e e me ii e Ke r s: y wo d Chne e ta to a d cne; An ivr s i s rdi n l me i i i t— i ; u P a ma oo ; Vai o i o h r c lg y ld p st n; i S n l ige
中药材EBV抗病毒活性研究
中药材EBV抗病毒活性研究概述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随着EBV(Epstein-Barr virus)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寻找具有EBV抗病毒活性的中药材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药材在抗EBV病毒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中药材的筛选方法、抗病毒活性的评价方法以及已经报道的具有EBV抑制活性的中药材。
一、中药材筛选方法1. 传统经验方法传统中草药的筛选方法通常依靠医药专家的经验和临床观察。
这些专家会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和观察到的病例,选择具有抗病毒活性的中草药进行进一步研究。
2. 高通量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方法使用化学和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大量中草药进行快速筛选。
例如,通过建立细胞系或动物模型,利用高通量筛选平台,可以筛选出具有抗EBV活性的中草药。
二、抗病毒活性的评价方法1. 细胞毒性测定细胞毒性测定是评估中药材是否对宿主细胞产生有毒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和细胞形态等指标,可以判断中药材对细胞的影响。
2. 细胞内EBVDNA测定细胞内EBVDNA测定是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复制抑制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内EBVDNA的减少,可以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3. 细胞外EBVDNA测定细胞外EBVDNA测定是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释放抑制作用的重要方法。
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EBVDNA的减少,可以评估中药材对EBV病毒释放的抑制作用。
三、具有EBV抑制活性的中药材1. 柴胡柴胡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柴胡中的柴胡多苷具有抗EBV活性,并且可以抑制EBV引起的细胞凋亡。
2. 丹参丹参是一种常用的补血中药,研究发现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抗EBV 活性。
丹参酮可以抑制EBV的DNA合成和病毒颗粒的产生。
3.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活性。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苷具有抗EBV活性,并且可以抑制EBV引起的细胞增殖。
中药的抗病作用与机制研究
中药的抗病作用与机制研究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中药的抗病作用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已成为热点领域。
中药在抗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其多种药物成分相互作用和综合效应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中药的抗病作用与机制,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的抗病作用中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抗病作用。
首先,中药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黄芪、党参等中药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其次,中药还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抗菌和抗病毒的效果。
许多中药如金银花、连翘等都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此外,中药还具有抗炎和解毒的功效,能够帮助机体快速消除炎症反应和毒素,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总的来说,中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发挥抗病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二、中药的抗病机制中药的抗病机制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和途径。
首先,中药的药理成分通过与相关受体结合,发挥所需的生物学效应。
例如,青蒿素作为抗疟疾的药物,能够选择性地结合疟原虫内的铁离子,并干扰其生物合成过程,从而起到抗疟疾的效果。
其次,中药的药物成分还能够通过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如调节酶活性、调节激素分泌等,从而实现抗病的效果。
再次,中药还具有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和炎症的损害,减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中药还能够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激活机体的免疫机制,增强抵抗力和拮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总的来说,中药的抗病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途径的过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三、中药抗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中药抗病作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
首先,通过对中药药物成分的分离提纯和鉴定,揭示了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
例如,对中药黄连中的黄连素进行研究发现,它能够选择性地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
黄柏 、 苓 、 蒜等 能提 高免 疫细 胞 的吞噬作 用 ; 腥草 、 猪 大 鱼 黄 连、 穿心 莲 、 青 叶 、 菊 花 、 皮 、 黄 、 银 花 等 可 提 高 白 细 大 野 丹 大 金 胞的吞噬功能 : 五加 、 芪 、 参 、 仲 、 连 、 柏 、 草 、 刺 黄 党 杜 黄 黄 甘 灵 芝 、 苓 、 蒿 、 参 等 可提 高 单 核 细 胞 的吞 噬作 用 ; 虎 汤 对 茯 青 丹 白
面。
一
中枢 免 疫 器 官 和 脾 脏 、 巴结 等 外 周 免 疫 器 官 , 们 的发 育状 淋 它
况 直接 影 响 机 体 的 免 疫 力 ,许 多 抗 病 毒 中 药 都 含 有 丰 富 的 营 养 成 分 , 很 好 地 促 进 机 体 免 疫 器官 的发 育 , 加 免 疫 器 官 的 能 增 重 量 . 其 具 备 良好 的 抵 抗 病 原 微 生 物感 染 的 物 质 基 础 。 使 增 强 免 疫 细 胞 能 力 免 疫 细 胞 数 量 庞 大 , 布 广 泛 , 了 分 除 血 液 中 的 嗜 中 性 白细 胞 外 ,还 包 括 分 布 在 某 些 器 官 组 织 中 的
现 代 药 理 学 研 究 发 现 , 多 中药 不 仅 可 以 直 接 杀 灭 病 毒 , 许 还 可 以 阻 止病 毒 对 宿 主 细 胞 的 吸 附 和 穿 人 ,抑 制 病 毒 在 宿 主
细 胞 内 复制 , 断 病 毒 从 感 染 细 胞 向 未感 染 细 胞 的侵 染 , 而 阻 从
液 中 的 单 核 细 胞 等 , 些 细 胞 都 具 有 强 大 的 吞 噬 、 化 病 原 体 这 消 的 作 用 . 机 体 非 特 异 性 免 疫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能 参 与 细 胞 是 还
抗病毒中药研究进展
作用,抑制率高达98%。俄罗斯也曾利用甘草提取的甘草酸研制出减 缓艾滋病病毒增殖的新药。我国各种联合抗病毒疗法,即“鸡尾酒疗 法”目前开展的并不普遍。但是在应用中西药物,尤其是以传统中医 中药的方法治疗爱滋病患者、改善病人生命最后阶段生活质量上积累 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在相对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联合抗 病毒疗法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对爱滋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
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明显的保肝 作用,能迅速降低谷丙转氨酶,提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对乙 肝病毒复制有一定抑制作用。经研究发现,苦参碱是对乙、丙型肝炎 病毒均有效的药物。苦参素具有明确的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抗 心律失常,抗病毒,抗寄生虫等药理作用,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 治疗,适应症同干扰素,治疗效果与干扰素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无 干扰素的副作用。
对HBV的治疗,尚没有一种特效的药物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而 从中草药中可分离得到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肝炎药物。从中草药中分离 有效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改造,是防治慢性肝炎药物研究 的重要方向之一。
2021/5/21
4
用于乙肝治疗的几种中药
(1)苦参素 苦参素是由苦参及苦豆子中提取的,其中的有效成分苦参碱可减
(5)大黄 用大黄提取液进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药液对
HSV-1和HSV-2的有效浓度分别为50μg·mL-1和20μg·mL-1 ,说明大黄 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HSV感染的药物。且大黄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低, 临床常以煎剂口服,故可作为全身抗HSV感染的治疗用药。实验证实, 大黄不能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攻击,不能直接杀灭病毒,提示其抗病 毒的作用是在病毒进入细胞后的某个环节产生,故不宜作为预防用药。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中草药抗病毒及有效成分提取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中草药,本文通过搜集多味中草药的抗病毒作用、抗病毒中药的有效部位或单体成分以及现代多用的中草药提取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来使读者了解中草药研究的发展近况。
关键词:抗病毒、中草药、单体成分、提取技术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已从中草药中筛选和寻找出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其中有些已被开发应用于临床。
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中草药抗病毒研究必将走向细胞、分子甚至基因水平,这对研究并开发高应用价值的中药制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单味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
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的板蓝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 解表药的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
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 常用的有醋、黄芪、板蓝根、麻黄、苍术、五味子、蚕砂、桑叶、青蒿、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 二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在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或抗病毒研究较深入的单味中草药有下述中药。
人参人参对 HSV - 1、柯萨奇 B3病毒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表现出对病毒感染细胞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对疱疹型口炎和口腔溃疡效果显著,有效率达 88.8 %和 76.9 % ,其作用机理是直接杀伤病毒。
艾叶据研究,艾叶对腺病毒 3型、鼻病毒、疱疹病毒,副流感 I型病毒仙台株和流感病毒 A等呼吸道病毒进行抑制实验, 结果表明,艾叶对这几种病毒都有抑制作用。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研究进展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教育与培训
培训对象:医 生、护士、药 师等医疗从业 人员
培训内容:中 医药抗病毒疗 法的基本原理、 临床应用、疗 效评价等
培训方式:线 上课程、线下 讲座、实践操 作等
培训效果:提高 医疗从业人员的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水平,促进中 医药抗病毒疗法 的推广与普及
01
02
03
04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政策支持与保障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研究进展
汇报人:XX
目 录
01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概述
03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的应用前景
05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 研究的挑战与对策
02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的研究进展
04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的推广与普及
PART 01
中医药抗病毒疗 法概述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历史背景
中医药历史悠久,具 有丰富的抗病毒经验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安全性较高,副作用较小,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在疫药抗病毒疗法在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癌症治疗:中 医药抗病毒疗 法在癌症治疗 中的作用和效
果
添加标题
心血管疾病治 疗:中医药抗 病毒疗法在心 血管疾病治疗 中的作用和效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 支持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研 究和应用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中医药 抗病毒疗法的研发和推广
加强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和接受度
建立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临 床应用规范和标准,确保疗 效和安全性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社会认知与接受度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疗效和优势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推广 中医药抗病毒疗法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调查结果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摘要:因为病毒对于人体的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当前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抗病毒药物进行研究。
病毒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病原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传播,并且一旦发病,就会产生高死亡率,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来说将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中药是一种天然性物质,可以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所以在近些年的研究工作中,研究工作者将重点都放在了关于中药抗病毒的研究工作中,从而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筛选抗病毒中药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清热解毒药;抗病毒;单味药;有效成分在中医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清热解毒药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采用清热解毒药物后,由实火所引起的病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并且具有杀菌消炎的作用。
在治疗病毒性肝炎以及乙型脑炎等疾病中,清热解毒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效果,为缓解患者病症的痛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清热解毒药物除了在抗病毒方面效果显著外,在抗内毒素以及对免疫力进行调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无论是在药理研究中,还是在临床实践中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1、清热解毒药抗病毒实验研究进展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抗病毒药研究较多的种类为板蓝根、连翘、鱼腥草以及野菊花等,这些中药成分对于治疗抗病毒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抗病毒中,所涉及的种类也是相当丰富的,因此本文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1单味药或有效成分的实验研究以板蓝根为例,其在抗流感病毒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板蓝根的单体成分中,鼠肺适应株具有最佳的抗病毒效果,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时,IC50的含量为10g·L-1,但是并没有显著的效果,相反,靛蓝在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时,IC50可达0.1g·L-1,可知在板蓝根中,成分都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流感病毒进行分析时,得出其具有抑制作用的结论。
通过化学的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分析时,在水提物S-03中包含了较多的糖类成分,由此又分离出了最新的化合物,即双糖化合物。
中药抗病毒研究进展
长久以来,由 微 生 物 感 染 引 起 的 疾 病 曾 一 直 困 扰 着 人 类, 自 1929年人类首次发现青霉素开始,越来越多的抗生素被发现 并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然 而由于病毒结构的特殊性,时至今日仍然缺乏特异性的抗病毒 药物。面对不断涌现的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新病毒种类,我们 迫切地需要研制 出 疗 效 肯 定、具 有 针 对 性、安 全 风 险 低 的 新 型 药物。中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效果,近年在 国际上也掀起了研究中药制剂抗病毒的热潮。本课题组针对 目前常见病毒种类及中药疗效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2 乙型肝炎病毒
到目前为止乙型肝炎病毒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安全的全球性问 题,目 前 对 于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缺 乏 特 异 性 疗 法, 临床上主要应用的干扰素以及核苷类药物存在副作用大、应答 率低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新型低毒性的抗 HBV药物。目前 发现的有效抗病 毒 单 味 中 药 主 要 有 黄 芩、苦 味 叶 下 珠、赛 菊 宁 黄质、姜黄属、绿茶多酚、刺槐、虎杖、红背叶根等。赛菊宁黄质 为台湾柳杉中提 取 的 一 种 活 性 成 分,一 项 研 究 表 明 [8],赛 菊 宁 黄质能够抑制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与表达,主要机 制是抑制 HBsAg核心启动因子转录复合物的形成。苦味叶下 珠属大戟科油柑 属,具 有 利 水 解 毒、平 肝 清 热 等 功 效。 近 年 研 究[9]表明苦味叶下珠可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 RNA转录, 也能够通过减少转录因子 C/EBP与乙型肝炎病毒 DNA的结 合,特异性抑制 HBVEnhI的活性。吴莹等[10]发现经叶下珠提 取物治疗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急性肝炎的小鼠模型,其病毒 的表达与复制受到明显抑制,经叶下珠处理过的 HepG2细胞 中的乙型肝炎病毒 DNA释放量也明显减少。苦参中含有苦参 碱和氧化苦参碱,能够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实验表明[11]氧化苦参碱能抑制 HBV的 DNA复制。黄芪的主 要活性成分包含 黄 芪 总 苷、黄 芪 多 糖,能 够 通 过 调 节 慢 性 乙 型 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发挥保肝作用。吴晓蔓等[12]将等量黄芪药 液分别作用于健康受试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 核细胞,于 48小时后收集上清液,结果显示黄芪能明显提高慢 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体内的 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 水平,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Th1类细胞因子上升水平显著高于 健康受试者组。表明黄芪能够通过上调 Th1类细胞因子水平 参与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效用。
中草药提取物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粗提物抑制不同亚型 的人类或禽流感病毒进行研究 , 研究结 果发现板蓝根粗提物 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无效 ( S , R V)对不 同亚型 的人类或 禽流感病毒 的 I 5 C 0分别为 03 ~ .m mL . 43  ̄ 。 9 胡梅等对板蓝根 、 黄芪水 提取 物体 外抗猪繁殖与 呼吸综合征 病毒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板蓝根水提物对 P R V具有显著 R S 的直接 杀灭作用;黄芪水提物对 P R V具有明显的阻断和 R S 抑制作用 。 黄芩又称山茶根 、 土金茶根 , 属于唇形科植物 (ct l i Suea a lr b i l s eri, a a ni G og)产于河北 、 ce s 辽宁 、 陕西 、 内蒙古 、 黑龙江等 地, 黄芩 以根入药 , 清热燥湿 , 有 解毒功效。黄芩 在临床应 用 方 面具有显著 的抗菌作用 , 而且不会使 细菌产生抗药性 。张 凤 英等对黄芩茎 叶提 取物体外抗柯萨奇病毒 B (V 3的作 3C B ) 用进行研究 , 研究结果发现黄芩茎 叶提 取物对 C B 具有 抑 V 3
根 , 国各 地 均 产 , 以根 、 中 常 叶人 药 。i n a g 等 对 板 蓝 根 Zf g Y n , e
作用进行研究 , 究结果发现黄芩提取物 的半数 中毒浓度为 研
3. m , 49 mg L 其对 C /6细胞 的最大安全浓度为 4  ̄n , 63 m rL 黄芩 提 取 物 对 JV 无 直接 灭 活 作 用 ,当 黄 芩 提 取 物 浓 度 在 E 1m / 6g mL以上 时对 J V具有抑制作用 , E 其半数有效浓度 I5 C0 为 2 .m / , 1 g 7 mL 其治疗指数 T 为 2 I 。刘文辉等对不 同的黄芩 提取物抗 流感病毒方 面的差异性进行研究 , 研究结果发现黄 芩水提物 和黄芩 醇提物均对流感病 毒有不 同程 度的抑制作 用, 并且黄芩醇提物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 比黄芩水提物对 流感病毒 的抑制作用强。
常见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
常见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摘要:病毒作为一类病原体,具有的高传染性、高变异性的特点,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长期使用单一的药物不仅容易导致病毒产生耐药性,也会给治疗效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将天然来源的植物作为药物,具有的毒副作用低、疗效显著等优势。
基于此,本文着重针对常见中药抗病毒作用作出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常见中药;抗病毒;作用前言:在我国中医药材当中,有很多都具有天然的抗病毒活性成分。
而不同于化学药物,在抗病毒过程中,这些天然的抗病毒药材自身具有很多特点。
所以,为了确保这些药材在抗病毒方面具有的优势特点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应联系实际,对常见重要的作用特点、使用方法作出深入研究与准确把握,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将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防治作用有效发挥出来,尽可能的减少或是避免病毒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
一、加强常见中药抗病毒作用研究的意义就现阶段来看,在病毒防治上,引用的大多都是疫苗、外源性细胞因子治疗,以及抗病毒的化学合成药物等等。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疫苗防治,但不可忽视的是现阶段人们可能遭受到的病毒威胁种类较多,血清型也比较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疫苗的应用增加了很大困难。
且抗病毒的西药数量还比较少,临床应用效果也不是非常显著,再加上一直以来未出现全新的抗病毒合成药物,这也为抗病毒工作带来了一些阻碍。
医用外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在病毒复制的抑制上虽然可以发挥出良好效果,可以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不断提升,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但费用也相对昂贵,就当前来看,还处于基础研究、临床试验的阶段。
而对于中医药临床防治来讲,其不仅拥有着丰富的药源、价格相对较低,毒副作用也比较小,可以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对整体免疫功能作出有效调节,更好的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临床症状也会得到明显改善,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上呈现出了显著优势[1]。
二、中药的抗病毒机理从中医理论来讲,通过扶正固本、清热解毒不仅能够有效的调节人体平衡、对疾病的反应速度,还可以促进人体免疫力的进一步提升等等。
抗病毒中药的研究进展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⑵连翘 中医认为,连翘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疏散风热,治温病初起发热恶寒,热入营 血致高热烦躁,及热毒痈肿疮毒等。其所 含挥发油、连翘酚、齐墩果酸、三萜皂甙 等具有活性治疗作用。具抗病原微生物、 解热、抗炎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 感冒、肺脓肿、皮肤感染、急性传染性肝 炎等。其制剂有银翘散、桑菊饮等。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⑶板蓝根 具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现实验研究
表明,其提取物对出血热病毒、单纯疱疹 病毒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腮腺炎病毒,缩 短治疗水痘的疗程,同时表现出对多种病 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 行性感冒杆菌等的抑制作用。
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
⑸鱼腥草 可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
热毒痈肿、肺痈、痰热咳嗽等。其鲜草含挥发 油,主要成分为癸酰乙醛,月桂烯、月桂醛等。 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 炎双球菌、痢疾杆菌、钩端螺旋体等有抑制作 用。鱼腥草煎剂及合成的鱼腥草素可促进人外 周血白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从而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多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 染、慢性支气管炎、肺脓疡、大叶型肺炎等。 如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利 用了鱼腥草抗病毒的功效。
常见疾病
常见病毒性疾病包括:
流感、艾滋病、麻疹、风疹、天 花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水痘、 呼吸道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脊髓 灰质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性 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中药抗病毒机理
(1)直接病毒作用 直接杀灭作用: 是指中药对病毒侵入细胞前
的杀灭作用; 阻挡浸入作用: 是指中药阻止病毒对细胞吸
中药抗病毒主要优势
⑴是在抗病毒同时,许多药物兼有解热、抗 炎等作用,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 用,如缩短发热的时间、控制炎症的扩散、 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即多途径、多方位起 作用;
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抗病毒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方法: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主要采用细胞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药理学等多种方法。
研究人员通常通过体外细胞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等方式来验证中药的抗病毒效果,同时也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二、中药的免疫调节作用:中药抗病毒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来消除病毒。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刺激并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中药复方连花清瘟口服液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三、中药的直接抗病毒作用:除了免疫调节作用外,中药还可以直接针对病毒产生抗病毒作用。
中药中的复合物、生物碱、多糖等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与病毒的结构蛋白相互作用,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复制和释放等关键过程。
例如,勾蛇藤中的活性成分岩白菜甙可以抑制HIV-1病毒的复制,通过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四、中药的抗炎作用:炎症反应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一种典型反应,而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抗病毒。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抗病毒。
五、中药的抗氧化作用:病毒感染常伴随氧化应激的增加,导致细胞内氧化反应的失衡。
而一些中药可以通过抗氧化作用来抗病毒。
中药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侵害。
例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病毒感染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
总结起来,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了免疫调节作用、直接抗病毒作用、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种方式来抗击病毒感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药抗病毒机制的研究还将继续深入,为中药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引言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
随着近年来对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金银花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活性,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清除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更好地了解金银花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一、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金银花是忍冬科植物金银花的花朵,其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皂苷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芒柄花素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药理作用。
实验证明,金银花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活性,特别是对于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病原体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二、金银花抗菌作用的研究进展金银花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细菌均具有一定的杀菌和抑菌作用,且对耐药菌的抑制效果优于常规抗生素。
金银花提取物还对真菌、酵母菌等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对于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对金银花抗菌作用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破坏细菌膜结构、抑制细菌DNA、RNA合成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菌作用,其抑制机制多样且具有针对性,这为金银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三、金银花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金银花对多种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特别是对于呼吸道病毒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清除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阻断病毒的侵入和复制,还可以减少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对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金银花还对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对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传统中医和民间草药治疗中。
近年来,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金银花的抗病毒作用1. 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表明,金银花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通过体外实验证实,金银花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此外,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对流感病毒的复制过程起到了抑制作用,从而减轻了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损害。
2. 抗冠状病毒作用冠状病毒是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而金银花具有一定的抗冠状病毒作用。
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抑制冠状病毒的能力,能够干扰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从而减少病毒的侵袭。
3. 抗病毒感染作用金银花还对其他多种病毒具有抗感染作用,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诺如病毒等。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金银花提取物可以抑制这些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发挥出抗病毒的效果。
二、金银花的机制研究1. 免疫调节作用金银花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研究表明,金银花可以调节炎症因子的产生,降低炎症反应,从而保护宿主细胞免受病毒的损害。
此外,金银花还可以增强宿主细胞的抗病毒能力,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
2. 直接抑制病毒复制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具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
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抑制病毒的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
3. 抗氧化作用金银花中富含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炎症反应,并保护细胞免受病毒的损害。
因此,金银花的抗氧化作用也是其抗病毒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三、金银花的应用前景随着对金银花抗病毒作用及机制的深入研究,金银花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金银花作为一种天然的草药,在治疗病毒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较于合成药物,金银花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稳定等优势。
试析中药抗病毒作用现状
试析中药抗病毒作用现状作者:岳倩文胡明刘芙蓉概要: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是皮肤科常见疾病。
常见的有带状疱疹跟水痘,其在治疗上均”祛湿”、”清热”、”解毒”为主,恢复正常脏腑功能,使疮疹消退。
中药价格低廉,药源广泛,其抗病毒的效果是肯定,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但中药的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符合“安全、有效、可控”的要求。
大黄提取物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抗轮状病毒作用,大黄素对轮状病毒的作用不明显。
鸡血藤水提物水相成分经过 101 大孔吸附树脂 75% 乙醇洗脱组分在浓度为16 μg/mL 时可以完全抑制柯萨奇病毒 B3(CVB3)的致细胞病变效应,特别是其粗提物治疗指数为19.60,显示其较低的细胞毒性和较高的抗 CVB3 效果。
余甘子果实的醋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和水提物在体外对于单纯疱疹病毒HSV-1 和 HSV-2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最强醋酸乙酯提取物活性最强,对HSV-1 和 HSV-2 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分别是 25.28,31.7 μg/mL。
李永平等证实秦艽提取物可明显延长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天数和存活率,对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都有保护作用。
张传杰等发现黄芪和秦艽提取物单独和联合作用于小鼠甲型流感模型,黄芪和秦艽混合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效果优于单独的黃芪和秦艽。
1 间接抑制病毒通过诱生、促进诱生干扰素等达到抗病毒的目的蒿芩清胆汤和玉屏风散均可提高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降低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IFN-γ/IL-4)的比值,从而增强感染甲型 H1N1 流感病毒 FM1 株小鼠 T 輔助细胞效应,调整小鼠 T 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和辅助性 T 细胞(Th1/Th2)平衡,增强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功能,使其恢复至正常状态。
杨海霞等观察无花果叶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1 型的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发现病毒感染小鼠后可导致小鼠免疫功能降低,表现在胸腺指数、脾指数、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都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而经过药物治疗后各指标均较病毒对照组出现明显的增长,说明药物能够刺激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和淋巴细胞的生长。
论中药抗菌研究进展
论中药抗菌研究进展随着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情况日益严重,中药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因其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副作用等特点,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和医生的关注和重视。
这篇文档将对近年来中药抗菌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一、中药抗菌剂的研究现状据悉,近年来在中药抗菌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其中包括大量抗菌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以及对其抗菌机制的深入研究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药抗菌剂研究现状:1. 黄芩素黄芩素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其主要来源于中药黄芩。
研究表明,黄芩素具有很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病毒作用,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体。
此外,黄芩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因此备受研究者的青睐。
2. 干姜干姜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姜黄素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和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许多常见疾病,改善人体免疫力。
3. 黄杨黄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也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黄杨碱是一种较为重要的代表元素。
研究发现,黄杨碱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能够有效地抑制丙型肝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复制,还能预防和治疗口腔溃疡、乳腺癌和结肠癌等多种疾病。
4. 槐花槐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富含黄酮类化合物、苷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槐花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能够有效地抵抗许多病原体的侵袭,预防和治疗许多感染性疾病。
二、中药抗菌剂的抗菌机制研究除了以上介绍的中药抗菌剂的研究现状外,科学家们还深入研究了其抗菌机制,在机理上得到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中药抗菌剂的抗菌机制研究:1. 黄芩素抗菌机制研究表明,黄芩素主要通过调节细菌外膜多糖的生物合成和抑制氧化应激系统来实现其抗菌作用。
黄芩素能够抑制多种菌体结构、代谢、生物膜合成和抗氧化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从而实现其抑制菌体生长的目的。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
金银花是一种传统的中药,被广泛应用于抗感染领域。
近年来,对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金银花具有抗病毒、抗菌和抗真菌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种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预防和治疗感染疾病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金银花中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物质等。
黄酮类化合物是金银花抗感染作用的重要成分之一。
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黄酮类物质还具有抗菌和抗真菌的作用,可以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多种致病菌和真菌感染有治疗作用。
研究还发现,金银花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减轻炎症反应。
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提高免疫反应,抑制炎症反应。
金银花还具有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发现,金银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 王 焱( 述)岳 启安 ( 综 , 审校)
文章编号 :0 62 8 2 0 )238 .3 1o _04(0 8 2 —4 8o
( 潍坊 医学 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 山东 潍坊 2 l4 ) 6 o 2 文献标识码 : A
摘要 : 多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仅传染性强 , 许 而且病死率高。 目前尚缺乏理 想的抗病毒西药, 而有 些 中草药对病毒有一定 的抑制作用, 成为近年来医学研 究的热点。本文综述 中药抗呼吸道、 消化道 、 肝炎、 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的研究进展, 为具有抗病毒作用 的某些 中药在 抑制 病毒复制的 同时, 认 还可 以延缓细 胞炳变 , 且可以提高机体诱 生干扰 素的能力。
关键 词 : 毒 : 病 中药 ; 病 毒 ; 晨 抗 进
Ree rh P 0 rs t i l f cso a mo a ie eMe iie s a c r g esi An i r f t f n v a E e Tr d n l Chn s dcn ⅣC 一 ,, L 9Ⅳ
的 抑 制 作 用 。体 外 实 验 发 现 , 芩 根 煎 剂对 流感 病 毒 黄 P 8株 、 洲 甲型 流 感 病 毒 R 亚 显示 出一 定 的对 抗 作 用 ; 黄芩 根 中提 取 出的黄芩 黄酮 F 6 5, , 三羟 基 一 甲 氧 3 ( 74 8 基黄 酮 ) 特 异性 地 抑 制 流 能 感病 毒 唾 液 酸 酶 活 性 j 可 , 有效 抑 制 小 鼠 感 染 流 感 病 毒 , 抑 制 流感 病 毒 的膜 融 并 合及脱 壳现 象 。国外采用 体
ve d cepr essi f t 0 m0 C ieeme iieo ntrs ja0vvm s a t e tmvms a . iwe h U se ne cs ft md n hn s dcn na i e rtr i ,ni ne i . n . p .
t h p t sv n s a d a “ h r e i lx v n s S me t i o a i e e me ii e h sb e e n tae o i e a i l n n . e p ssmpe i 】. 0 mdt n i — i Ch n s d cn a e n d m0 sr t d t i h h t“兀 sc p , ea l e lp f o0 y, n mp U e t e。 n s a mt fi d c me tI n -i 】 0 y d l y t c c l ah 1 g a d i r V h 唱a im b y 0 n u e n FN. l
Ke r s: ms y w0 d Vi ;n a i o a h n s d cn ;An v l d t n lc ie e me ii e i t ;Prg e s a { rs 】
病毒是 最 微 小 的 、 构 最 简 单 的 一类 非 细胞 型 外 实验 方法 , 实 了黄 芩 提 取 物 在 细 胞水 平 对 呼 吸 结 证 微生 物 , 与人 类 疾 病 关 系 密 切 。人 类 的 传 染病 约有 道合 胞 体 病 毒 (eprt ysnyi i , s 的抑 rsi o yctl ⅢsR V) ar av 7 % 是 由病 毒 引 起 的 , 多病 毒 感 染 性疾 病不 仅 传 制 作用 。Ma 5 许 等 通过 细胞 病 变效 应测 定 法证 实 , 黄 染性 强 , 流行 广泛 , 而且 病 死 率高 。现 有 的抗 生 素对 芩提取 物对 R V表 现 出抗 病 毒 活 性 (c 00 抑 制 s I55% 病毒 无抑制 作用 , 外源 性 干扰 素 等能 抑 制病 毒 复制 , 浓度 ,. 6 3~5 . g L 选 择 指 数 : . 2 1m / ; 2 0~3 . ) 21。 提 高机体 细 胞 免 疫 功 能 , 费 用 昂 贵 。 目前 西 药 中 等 _亦采 取细 胞病变 效 应测定 法 证 实 了黄芩 提 取物 但 6
ⅣG n, y
Ch n n1
一n ( 印。 m 眦 , £0 e Boo , 扣 胁 d zc z e 扣 2 14 , 0. D P J ^ g凡 f n 0妇 , 6 0 2
Ab ta t S me i c ll s r c : 0 n t 】 s出s a e a s d b i o n y h v 0 r l i fc ist b t a l f e 0 e s s c u e y v ms n t o l a e p wef n e to i h y, u s0 h v d h c s aa i ae Atp e e l t e e in ti e la t i l w se n d g b ts me C i e e me ii a e h i a e ft l v f t . r s n ,h r s d a n i r e tr nl , u o h n s d cn l h r t va h v e i n 洳i o oe n v n s a d a℃ b c mi g a r s a c o 口 t i e e tv a s T i r ce r a e c na n i h t n r ls o i l , n r e o n e e r h h ts 0 n r c n e r . h s a t l e i i
医 学综 述 2o 0 8年 l 1月 第 l 第 2 4卷 2期 Meia R c 【ll, 0 0 8 V 11 , o2 dcl e印iJ e N v 0 , 0.4 N .2 1a 2
rL 广 J r
乏
中药抗病 毒 作用 研 究进展
王彦芳 , 秦
中图分类号 :9 87 R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