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距离看出你的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中要知道的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要知道的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要知道的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要知道的空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在45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私人距离
私人距离一般在45~ 120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大约在120 ~360 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公共距离
公共距离指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下载全文
下载文档。

霍尔确立的四种人际互动界限

霍尔确立的四种人际互动界限

霍尔确立的四种人际互动界限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零距离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为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6英寸~18英寸之间(15厘米~44厘米)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

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

44厘米以内,在异*,只限于恋人、夫妻等之间,在同*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

人们熟悉的“办公室*骚扰”就发生在这—人际空间。

(2)个人距离:1.5英尺~4英尺之间(46厘米~122厘米)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3)社交距离:4英尺~12英尺(1.2米~3.7米)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种公事上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4)公众距离:12英尺~25英尺(3.7米~7.6米) 这四种分法可以看出,人类在不同的活动范围中因关系的亲密程度而有着或保持不同的距离。

不同民族与文化构*们之间不同的空间区域,多数讲英语的人在交谈时不喜欢离的太近,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谈是会凑的很近,而对俄罗斯人来说意大利人交谈是过于靠近,拉美人交谈时几乎贴身。

更有趣的是英国人与意大利人交谈时,意大利人不停的“进攻”,英国人不断的“撤退”。

实际上他们交谈时都只不过是要占据对自己适当的,习惯的实际距离。

西方文化注重个个隐私,东方人“私”的概念薄弱。

在电梯,巴士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身体接触的那种挤,西方人无法容忍,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数*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

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习俗的缘故,西方人看中宽松的氛围,崇尚个人自由和个*利,而东方人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空间的观念是立体的,不仅包括领域的大小距离,包含领域的高度。

人际沟通的距离概念

人际沟通的距离概念

人际沟通的距离概念是指人们在交流时身体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可以反映出人们之间的亲密程度、信任程度、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际沟通距离概念:
1.亲密距离:这是最亲近的距离,通常是在亲密关系中使用,如情
侣、夫妻、父母和孩子之间。

这个距离通常在0-18 英寸之间。

2.个人距离:这是在朋友、家人和同事之间使用的距离,通常在1.5-4
英尺之间。

这个距离可以让人们进行私下的交流,但仍然保持一定的距离。

3.社交距离:这是在正式场合中使用的距离,如商务会议、公共演
讲等。

这个距离通常在4-12 英尺之间,让人们可以进行正式的交流,但不会过于亲近。

4.公共距离:这是在公共场合中使用的距离,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
在超市里等。

这个距离通常在12 英尺以上,让人们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身体接触。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 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下文为大家整理了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希望可以帮到您哦!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1、亲密距离0~0.5米为亲密距离。

这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至爱亲朋之间的交往距离。

亲密距离又可分为近位和远位两种。

近位亲密距离在0~15米之间。

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尽情地表现爱抚、安慰、保护等多种亲密情感。

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彼此肌肤相触,能直接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

恋人之间极希望处于这样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双方都会感到幸福和快慰。

远位亲密距离大约在15~50厘米之间。

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谈论私事,说悄悄话。

在公众场合,只有至爱亲朋才能进入亲密距离这一空间。

在大庭广众面前,除了客观上十分拥挤的场合以外,一般异性之间是绝不应进入这一空间的,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即使因拥挤而被迫进入这一空间,也应尽量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对方,更不能将目光死盯在对方的身上。

2、社交距离0.5~1.5米为社交距离。

在这一距离,双方都把手伸直,还可能相互触及。

由于这一距离有较大开放性,亲密朋友、熟人可随意进入这一区域。

3、礼仪距离1.5~3米为礼仪距离,人们在这一距离时可以打招呼,如“刘总,好久不见”。

这是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

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

在一些领导人、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其办公桌的宽度在2米以上,设计这一宽度目的之一就在于领导者与下属谈话时可显示出距离与威严。

4、公共距离3米之外为公共距离,处于这一距离的双方只需要点头致意即可,如果大声喊话,是有失礼仪的。

握手礼仪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

它表示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多种含义,从握手中,往往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向,还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和感情。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篇一: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在45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篇二: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

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

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

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 .亲密距离
亲密距离在45 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 .私人距离
私人距离一般在45 ~120 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 .社交距离
社交距离大约在120 ~ 360 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 .公共距离
公共距离指大于360 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

人际交往中的四种空间距离篇一: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空间距离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

因此根据空间距离不同,也可以推断出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

一般说来,交际中的空间距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在45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2.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大于360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篇二: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一个刚刚开门的大阅览室里,当里面只有一位读者时,心理学家就进去拿椅子坐在他或她的旁边。

试验进行了整整80个人次。

结果证明,在一个只有两位读者的空旷的阅览室里,没有一个被试者能够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自己坐下。

在心理学家坐在他们身边后,被试验者不知道这是在做实验,更多的人很快就默默地远离到别处坐下,有人则干脆明确表示:“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人际关系八大距离

人际关系八大距离

人际关系八大距离
对方和你的关系如何,可以通过他与你保持的距离来判断。

同时,彼此间的对话,也和双方距离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
这是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

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
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

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
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

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

男人的妻子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而其他女生处在这个距离内,则易产生误解。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
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
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

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
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7.5米)
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8.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
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四种表明人际关系的距离

四种表明人际关系的距离

四种表明人际关系的距离
1. 身体距离:身体之间的距离可以表明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

较近的身体距离通常表明亲密关系,而较远的身体距离则可能表示陌生或冷漠关系。

2. 言语距离:言语的选用和用语的亲密度也可以表明人际关系的距离。

比如,在亲密关系中,人们可能使用亲昵的称呼或私人的内部笑话;而在陌生关系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正式和客套的用语。

3. 社交媒体距离: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也可以反映人际关系的距离。

亲密关系中的人往往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更多的个人信息和互动,而陌生或疏远关系中的人则可能保持距离或很少在社交媒体上互动。

4. 互动频率:人际关系的距离还可以通过互动频率来体现。

亲密关系中的人经常会互相联络并且共同参与各种活动,而疏远关系中的人则可能很少互动或只在需要的时候联系。

人际交往的六种距离

人际交往的六种距离

人际交往的六种距离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挂在嘴边记在心里的东西,那就是交情。

交情的深浅就是双方交往的尺度,就是彼此之间距离。

这个距离分为抽象距离与实际距离。

抽象距离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远近疏密。

费心思的交往,是周旋。

耍心机的交往,是算计。

不用心的交往,不会有朋友。

抽象的距离因人而异,只能自我把握。

实际距离是可以量化的,礼笺心理学家简单给大家阐述一下。

1.公众距离公众距离是产生空间势力圈意识的最大距离,360-750厘米。

作报告或讲课时演说者与听众之间的标准距离,演员的表演或明星与粉丝的互动等都属于此。

这种距离能够让仰慕者更加喜欢偶像,既不会遥不可即,又能够保持神秘感。

2.社交距离社交距离是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人际距离,120-360厘米,它应用于处理非个人事物的场合中,如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或在办公,办理事情时。

这种距离给人一种安全感,处在这种距离中的两人,既不会怕受到伤害,也不会觉得太生疏,可以友好交谈。

3.私人距离个人距离是双方保持着手能互相接触的距离,以完成握手、传递物品或挑衅等动作,45-120厘米。

这是人际间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但能够友好交谈,让彼此感到亲密的气息。

一般说来只有熟人和朋友才能进入这个距离。

人际交往中,个人距离通常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4.亲密距离这是人际间最亲密的距离,只能存在于最亲密的人之间,0-45厘米。

细分的话,0-15厘米以内,是最亲密区间,彼此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息。

15厘米~45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即使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下保持如此近的距离,否则会让人不舒服。

5.私密距离这是很多人追求的终极距离,绝大部分发生在异性之间,一般为负数。

不可描述!6.网络距离这是一个互联网兴起以后的新型概念。

网络距离介于抽象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量化起来比较复杂,也无法用传统的人类学方法研究。

人与人之间的四种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四种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四种距离
人与人之间有着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人际交往中的距离。

根据距离的远近可以大致推断出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常规人际交往中的四种距离。

步骤/方法
1.公共距离
2.公共距离指大于360 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3.社交距离
4.社交距离大约在120-360 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5.私人距离
6.私人距离一般在45-120 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7.亲密距离
8.亲密距离在45 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

好的人际关系,在于“距离感”

好的人际关系,在于“距离感”

好的人际关系,在于“距离感”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社会上生存,又不可能单独存在,或多或少地都要与人接触,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就会有烦恼。

人际关系的好坏其实非常重要,不管是对个人的职场发展,还是对个人的生活趣味都息息相关,甚至和自己的亲人相处时,都需要一定的相处学问。

在日本,有这样的一位老奶奶中村恒子,她已经90岁,依然从事着自己最爱的心理咨询工作,她一生接待过无数的心理咨询者,听过无数种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烦恼和困惑,而她本人呢,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倾听和沟通中,总结了人际交往的一些哲学,并结合她自己的经历,整理成书,名字叫《人间值得》。

1. 人际关系的秘诀在于“距离感”。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你结交了一位新朋友,你觉得你们实在是太合拍了,喜欢风格一样的衣服,喜欢同种类型的电影,同样喜欢某一个明星,甚至连口红色号都喜欢一样的,你们彼此都觉得对方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姐妹,要不然怎么可能如此合得来呢?于是,你们迅速成了最亲的朋友,恨不得每天都要在一起小聚,一块吃一块玩一块逛街,谁都离不开谁了。

可是,日子一久,问题就会出现,你会发现对方没有那么可爱了,她的某些小细节让你不舒服了,她的某些举动让你心寒了等等,这时候你会感叹,哎,原来友谊也不能长久啊。

其实并不是,她还是那个她,还是和你志趣相投,只是你们走得太近了,近到没有界限感了。

人际关系若过于接近,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就会滋生出很多矛盾,而且人一旦走得太近,就会对对方开始索取,很多事情就会觉得理所应当,一旦有所期望,必然有所失望,当有了失望和怨气,关系也就变得紧张了。

别人有别人的生活,自己有自己的轨迹。

人际关系是无法预测的,人与人之间可能因为一些小事而结缘,也会因一些小事而分离,人会快速地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前行,由于时间或者距离的问题,缘分也会渐渐变浅,这就是人际关系。

一定的距离感,能让感情都变得更长久。

人际距离理论

人际距离理论

人际距离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霍尔(Roger Brown)提出。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与他人沟通时,会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取决于人们之间的关系和文化背景。

人际距离理论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人际距离类型:
紧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这种距离通常在45厘米以内,用于亲密关系的人之间,如夫妻、恋人、父母和子女之间。

亲密距离(Personal distance):这种距离通常在45厘米到120厘米之间,用于朋友、同事和熟人之间。

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这种距离通常在120厘米到360厘米之间,用于陌生人之间或在正式场合中的人之间。

公共距离(Public distance):这种距离通常在360厘米以上,用于在大众场合中的人之间。

人际距离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与他人沟通时,会根据人际关系的不同而保持不同的距离,并且这种距离是可以被观察到的。

因此,在沟通时,我们应该注意与对方保持适当的距离,以示尊重和尊重对方的隐私。

人际距离理论也告诉我们,人际距离是文化相关的。

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于人际距离的看法和实践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认为紧密距离是亲密关系的标志,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认为紧密距离是不礼貌的。

因此,在与外国人沟通时,我们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

总的来说,人际距离理论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与他人沟通时更加自然和顺畅。

通过身体距离判断认识的案子

通过身体距离判断认识的案子

通过身体距离判断认识的案子
据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代表了心理距离,也就是说关系越好越亲密的人,那么物理距离也就会越近。

大致分为这4种距离:公众距离、社交距离、私人距离、亲密距离。

1、公众距离(3.6-7.5米)
公众距离所指的便是大街上毫不认识的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指的是擦肩而过的距离,只要你在外面行走,所有从你身边经过的人和你之间的距离便叫做“公众距离”,这个距离是在3.6-7.5米之间!
2、社交距离(1.2-3.5米)
社交距离便是指你平时在外应酬、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等社会活动中产生的距离,其距离是在1.2-3.5米之间!
3、私人距离(0.45-1.2米)
私人距离是指你和你的好朋友、亲戚或者熟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距离,为0.45-1.2米之间,这个距离已经算是很近了。

4、亲密距离(0-0.45米)
亲密距离就是指你和你的恋人、妻子的距离了,在0-0.45米之间,如果你发现一对男女之间的距离离这么近的话,那么必然不是恋人就是夫妻,这也是世界上最亲密的距离。

这个心理学定律教你人际交往中的距离学问

这个心理学定律教你人际交往中的距离学问

这个心理学定律教你人际交往中的距离学问生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冬季的一天,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空地上。

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它们身上的长刺又把同伴刺疼,很快就分开了。

但寒冷又迫使大家再次围拢,疼痛又迫使大家再次分离。

如此反复多次,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较佳的位置——保持一个忍受最轻微疼痛又能最大程度取暖御寒的距离。

其实,人与人之间亦是如此,良好交际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既然距离在人际交往中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保持多远的距离才合适呢?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4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双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所谓亲密距离,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其近范围在15CM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处、耳鬓厮磨,以致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其远范围是15-44CM,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这种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联系上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

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下,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

在同性别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基本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

2,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较少有直接的身体接触。

个人距离的近范围为46-76CM,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

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陌生人进入这个范围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

个人距离的远范围是76-122CM,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

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地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地距离更靠近远范围地近距离76CM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地远距离122CM一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

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常见的四种社交礼仪距离1、亲密距离0~米为亲密距离。

这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至爱亲朋之间的交往距离。

亲密距离又可分为近位和远位两种。

近位亲密距离在0~15米之间。

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尽情地表现爱抚、安慰、保护等多种亲密情感。

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彼此肌肤相触,能直接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

恋人之间极希望处于这样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双方都会感到幸福和快慰。

远位亲密距离大约在15~50厘米之间。

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谈论私事,说悄悄话。

在公众场合,只有至爱亲朋才能进入亲密距离这一空间。

在大庭广众面前,除了客观上十分拥挤的场合以外,一般异性之间是绝不应进入这一空间的,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即使因拥挤而被迫进入这一空间,也应尽量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对方,更不能将目光死盯在对方的身上。

2、社交距离~米为社交距离。

在这一距离,双方都把手伸直,还可能相互触及。

由于这一距离有较大开放性,亲密朋友、熟人可随意进入这一区域。

3、礼仪距离~3米为礼仪距离,人们在这一距离时可以打招呼,如“刘总,好久不见”。

这是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

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

在一些领导人、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心得体会其办公桌的宽度在2米以上,设计这一宽度目的之一就在于领导者与下属谈话时可显示出距离与威严。

4、公共距离3米之外为公共距离,处于这一距离的双方只需要点头致意即可,如果大声喊话,是有失礼仪的。

握手礼仪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

它表示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多种含义,从握手中,往往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向,还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和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距离看出你的人际关系
2018-12-27从距离看出你的人际关系]对方和你的关系如何,可以通过他与你保持的距离来判断。

同时,彼此间的对话,也和双方距离的远近有很大关系。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特瓦特、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通过八种距离来断定。

1.密切距离――接近型(0.15米)这是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而保持的距离,是双方关系最接近时所具有的距离。

这时语言的作用很小。

2.密切距离――较近型(0.15~0.45米)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

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3.个体距离――接近型(0.45~0.75米)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

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

男人的妻子处于这种位置是自然的,而其他女生处在这个距离内,则易产生误解。

4.个体距离――稍近型(0.75~1.20米)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到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5.社会距离――接近型(1.20~2.10米)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
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

保持这种距离,使人具有一种高雅、庄严的气质。

6.社会距离――远离型(2.10~3.60米)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

7.公众距离――接近型(3.6~7.5米)如果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8.公众距离――远离型(7.5米以上)这是讲演时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如能将以上8种距离铭记在心,就能准确、顺利地判断出你与对方所处的关系与密切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