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图版
中国地图版一轮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第四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第四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时间:45分钟,满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及该地区三城市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①②③三城市对应的气候资料分别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2.造成①②③三地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2.D1题,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果断,①位于40°N相近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天气,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与右图中的甲对应;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整年各月降水匀称,与乙对应;③也是地中海天气,但凭据等高线果断,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与丙对应。
故选A项。
第2题,①③两地夏季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②地整年受西风带控制,以是整年多雨,且各月降水分派匀称。
所以三地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影响。
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肯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均匀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固水平的指标。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漫衍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
据此完成第3~4题。
3.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4.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冬季寒冷干燥4.B3题,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肯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
读图可知,开封产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原因是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第4题,凭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份最大,阐明夏日旱灾严峻。
武汉夏季7—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以是旱灾严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图版文档:第9章 第1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Word版含答案
第九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区域和区域差异(识记—基础梳理)1.区域的含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区域的特点(1)区域内有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区域间有明显差异性。
(2)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级别、边界等。
3.区域的划分(1)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类型: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4.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1)研究方法:比较法。
(2)研究内容和意义[图文助记]其表现差异明显,行政区的边界明确如森林区与草原区之间既有森林地理区位包含绝对区位和相对区位。
绝对区位指该地理事物的位置;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地理区位包含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半球、经纬度、海陆、交通、政治、经济位置等。
(理解—要点突破1.区域的含义与特征区域是一个地域综合体,集中体现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地关系。
作为一个辩证的概念,有着外部的差异性和内部的同质性构成。
(1)整体性: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区)。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2)差异性:区域内部的特点、性质相对一致,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开放性: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4)层次性:区域具有级别差异,区域即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如下图所示:2.区域特征分析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特征。
(1)区域特征分析的角度①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所处的半球、温度带,在大洲、国家中的位置,经济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等方面说明地理位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6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课件 中图版
解析:根据气候、地貌条件的差异, 可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即东部季 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 区。图中的a、b、c、d位于受夏季 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属于东部季风区。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雨热同期,
但由于季风的变率较大,该区也是世
界上水旱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地区之一。
由于该区跨纬度较广,南北热量条件有
较大差异,自南向北作物的生长期越来
越短,作物的品种也不相同。e、f属于
我国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因距海远近
的不同,两地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异:东
部降水量丰富的地方,植被以草原为主,
越往西降水量越少,植被也逐渐过渡 为荒漠。g是青藏高寒区,该地植被以 高山草甸为主,因此农业以畜牧业为 主;在河谷地区,由于热量条件相对 优越,可发展河谷农业,其中最著名 的农作物是青稞。
区域工业化阶段。
考点串讲课堂互动
考点1 区域的重要特征
划分区域可以更好地比较不同区域之间
的差异,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实现区域的
可持续发展。前提是明确区域的特征。
区域的众多特征中,最重要的是相似
性(整体性)、差异性和联系性(开放性)
三大特征,形成原因分析如下:
方法突破
解决有关区域特征分析的
问题需要熟练掌握的方法 (1)认真提炼题目材料中关于区域的纬 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地形等地理要素 的信息,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 素的特征。
自然环 境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气候
地貌
水文
土壤
纬度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差异,造 成了温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和海 陆位置的差异,造成了降水的不 同;寒暖流的流经也会对气候产 生影响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 和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 气候、地形、植被等 气候、植被、人类生产活动等的 差异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含解析)
1.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一、单选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B. 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C.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D. 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 区域面积的大小B. 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C. 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答案】【小题1】D【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区域有大有小,如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故A错;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的,故B错;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并与其他区域存在联系,如长江联系了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故C错;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因为其内部自然特征相对一致,故分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故B对。
故选B。
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A. 积温的多少B. 地形和土壤状况C.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 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4.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A.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 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C. 地形南高北低D. 河流南多北少【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1.图示四大区域是我国的干湿度地区的划分,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为指标来划分的,选C。
第 1 页2.图示干湿地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差异而形成的,选A项。
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箭头A不能表示的是A. 资金B. 信息C. 劳动力D. 产品6.图中箭头体现了区域具有的特征A. 总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均一性【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的多为:资金、技术、信息和产品。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区域差异比较 中图版
图2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图3 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读图指导 1.读图名确定类别
一幅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图的专题属性,能体现出该图 的主要地理事物。如图1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范围示意 图”说明该图的空间信息是“全世界”,时间信息为“1 月”,地理事物为“避寒区”。 2.根据图中信息定位 根据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典型地理事物及轮廓、重要 标记和图例等,如图3根据经纬度和地形分布可知该图为 我国的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地区。
结冰
不结冰
煤、石油、天然气
有色金属
(3)人类活动差异
要素
北方
南方
耕作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
制度 年两熟
耕地
旱地
农作物 _小__麦____、棉花、杂粮
一年两熟和__一__年__三__熟__
__水__田___ __稻__谷___、茶叶、蚕丝
水果
_苹__果___、梨、桃、杏 柑橘、香蕉、荔枝、龙眼
民居建筑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解析 由图可知:与南岛相比,北岛纬度较低,热量条 件较好;地势平坦,平原面积相对较大;机场数量较多, 路网密度高,交通便利;首都位于北岛,城市数量相对 较多。 答案 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 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 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解析 第(1)题,由经纬度位置、水系、交通线布局可知, 甲城市北部是山脉,冬季能阻挡冬季风南下;而乙城市 地形比较平坦,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故1月平均气温 甲城市高于乙城市。在夏季时,除青藏高原、天山、大 小兴安岭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故在7月份甲、 乙两城市的平均气温差别不大。第(2)题,首先要了解我 国主要地形区大致的经纬度,具体分析思路如下: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3部分第9章第1讲区域和区域差异Word版含答案
水平的不同。
2.区域差异
对比项目
东部经济地带
中、西部经济地带
区域位置
面向大海,交通便利,区内
及区际联系便捷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
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平
东部>中部>西部,且差距不断扩大
速度
东部>中部>西部
历史背景和 开放顺序
文化、经济、政治基础东部比中、西部深厚,改革开放东部早 于中、西部
考点
地理环
境差异
对区域
发展的
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96页)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②划分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③区域的特点
a.边界:有些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具有过渡的特性。
b.范围:有大有小。
c.等级:有高有低。
(2)由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 ,降水丰沛
(3)由信息?可知,图中景观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综合信 息?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典型剧种是越剧
[尝试解答](1)D (2)B (3)D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分析方法
第
考纲
区域的含
义;不同
区域自然
环境人类
活动的差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区域的概念、特 征
能判断不同区域类型
结合相关图示
中国三大自然
利用区域图定位,判定
分析区域地理
区自然环境的
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
环境特征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区域和区域差异含解析中图版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蚌埠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1.D 2.D[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
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该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但因流水的冲刷、雨水的淋洗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强,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2018·长沙模拟)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3~4题。
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3.A 4.D[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第4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6.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5.D 6.B[第5题,受纬度位置影响,1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A处为山地分水岭,7月平均气温低于28 ℃;A处为山地,气温年较差小,B处为平原,气温年较差大。
海南省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 9.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图版)
第三部分第九章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一、选择题读下表,完成1~2题。
我国北纬35°~40°大陆上四地的气候材料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海拔高度D.洋流性质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B.②地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D.④地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解析:四地的纬度位置相近,但年降水量差异明显,温差也有一定差异。
其中②③两地的温差较小,而降水丰沛;而①④两地的温差较大,降水较少,说明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其中②③两地距海较近,受夏季风影响大;①④两地处于我国内地。
答案:1.B 2.C(2010·泉州模拟)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也存在着地区差异。
据此回答3~5题。
3.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是()A.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B.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到东地势降低C.以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地貌结构复杂D.多为多雨崎岖的低山丘陵解析: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主要包括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从西向东地势降低。
答案:B4.在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A.广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B.广泛分布有黄土C.有淋溶强烈的砖红壤D.有肥力较低的红壤解析:华中亚热带湿润区的东南丘陵地区,由于气候湿热、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而形成了肥力较低的红壤。
答案:D5.有关青藏高寒区特征的正确叙述是()A.地势是西北低,东南高B.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从高原边缘至内部逐渐减少C.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在西北高原上D.夏半年的夏季风是不可能到达青藏高寒区的解析:青藏高寒区,从东南边缘向高原内部随高原海拔升高,山地的相对高度下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数目逐渐减少。
答案:B(2010·合肥模拟)读下图,回答6~8题。
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甲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乙图为长江三角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集训28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图版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八) 区域和区域差异(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8·太原测试)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标准是( )A.积温的大小B.年降水量的大小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2.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1.C 2.A[第1题,干湿区域划分的标准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第2题,这四大区域的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2018·湘潭模拟)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3~4题。
甲成都都江堰乙苏州园林丙拉萨布达拉宫丁长城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4.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3.D 4.A[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经济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地震活动较少;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
](2018·潍坊模拟)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5~7题。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7.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5.C 6.D7.A[第5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中国地图版一轮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27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时规范练27区域和区域差异下图为2008图。
据此完成第1~2题。
注:东盟成员国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1.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的是()A.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B.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D.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2.据图分析可知()A.东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面积B.影响中部地区出口地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位置C.东北地区出口中国香港少是因为经济水平低2.D解析第1题,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域以重型产业为主,C项正确;东部和中部以综合产业和轻工业为主。
第2题,东部地区出口额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从图中看,中部地区出口额最大地域是欧盟和美国,因此主要区位因素不是位置;东北地区出口中国香港少的主要因素是位置;较长的国界线促进了西部地域与东盟的商业,D项正确。
爪哇岛上的M地被誉为“世界雷都”,位于熔岩高原北麓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一年约有322天打雷(雷电天气与地形、气象及所处纬度有关),200天下雨,生物资源富厚。
下图为爪哇岛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据此完成第3~5题。
3.M地比该岛其他地区打雷天气更多的原因是()A.地处低纬度B.位于岛屿内部C.空气湿度大D.位于山间盆地4.M地房屋建筑()A.多为矮层B.多高低错落C.多吊脚楼D.多茅草屋5.M地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平坦B.气候优越D.雷雨天多4.A5.B3题,雷雨是氛围对流活动形成的,对流雨以低纬度最多,清晨天空明朗,随着太阳升起,天空积云渐渐形成并很快发展,越积越厚,到了午后,雷电交加,暴雨倾盆,雨后天晴;爪哇岛地处热带,四周水域辽阔,氛围对流猛烈,易形成雷雨;M地是山间盆地,白昼周围山坡升温快,但是中午事后,盆地内部水汽蒸发茂盛,对流强烈,对流雨多是午后出现。
D项正确。
第4题,M地多大风暴雨,房屋具有防风防雨功效,多为矮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九章第一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 中图版
第一讲区域和区域差异一、选择题(2017·长沙一模)2016年2月,农业部发布《农业部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
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马铃薯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
下面为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
结合材料,完成1~2题。
1.下列对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提出的背景分析,错误的是 ( )A.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膳食结构,满足人民增强体质的愿望B.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原有三大主粮玉米、水稻、小麦增产潜力受限C.马铃薯有易种植、耐存储、价格便宜、营养丰富等特点D.马铃薯广获人民的喜爱,事实上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都已经将马铃薯当作了主粮2.有关图中各优势产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自然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但昼夜温差小B.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且昼夜温差大C.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一年四季均可种植D.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夏季栽培解析:第1题,在国内,尚未出现大片地区的人们将马铃薯当作主粮的现象,使马铃薯成为主粮,还需经历民众的接受过程,故D项符合题干要求。
第2题,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且昼夜温差大,故A项错误;华北优势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但降水少,故B项错误;西南优势区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利用气候的垂直变化特点,一年四季均可种植,故C 项正确;南方优势区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长、气温高,适合马铃薯的秋冬栽培,夏季温度太高会导致马铃薯块茎停止生长,故D项错误。
答案:1.D 2.C(2017·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三模)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3~5题。
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5.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解析:第3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一章 第1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图版必修3
最新考纲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知识 体 系考纲解读 1.了解区域的内涵(客观性、主观性、区位性和排他性)和特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和可变性)。
2.学会比较地理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区域差异综合分析的方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第一章 第1讲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图版必修3考点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 区域的概念和划分(1)区域的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2)区域的划分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
(3)区域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边界区位特征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性范围有大有小,等级有高有低2. 区域差异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1)区域差异的概念: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区域差异研究的方法: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3)区域差异研究的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
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基本因素,而土壤和植被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分界线a400 mm年等降水量线b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横断山脉位置东部临海深居内陆西南青藏高原面积45% 30% 25%地形平原、低山丘陵为主高原或高山和盆地为主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水文特征多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多内流河、咸水湖,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内外流区兼具,湖泊众多,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土壤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原始土壤植被以森林和森林草原为主自西向东依次为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高寒荒漠、高山草甸和灌丛,森林集中于东部和南部边缘山谷地区三、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项突破练7 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 中图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突破练7 区域特征及区域差异中图版必修3一、选择题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B.水分C.土壤D.热量2.关于乙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种植精耕细作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D.人口多,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大量粮食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甲地纬度高,乙地纬度低,乙地热量比甲地丰富,乙地一年两到三熟,甲地两年三熟。
第2题,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是水稻的主产区;与东北平原相比,水网密布,人口众多,人多地少,不适于大型农业机械化生产;乙地水稻单产水平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实行传统的精耕细作,耕作历史悠久。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指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318国道。
这条带状景观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
读图回答3~4题。
3.这条景观大道上,东西方向自然差异较小的是( ) A.海拔高低B.昼夜温差C.植被类型D.昼夜长短4.在该景观大道,杭州和西藏都有的景观是( ) A.海滩浴场B.湖光山色C.林海雪原D.险峰飞瀑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读图,这条景观大道,从上海一直到西藏樟木友谊桥,从平原到青藏高原,海拔高度变化大,A错。
东端昼夜温差较小,西端青藏高原上的昼夜温差较大,B 错。
从亚热带植被到高寒植被,植被差异大,C错。
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长短相同,所以差异最小的是昼夜长短,D对。
第4题,西藏没有海滩浴场,A错。
我国有两大湖区,一是西藏所在的青藏高原湖区,一是杭州所在的东部平原湖区,所以两地都有的景观是湖光山色,B对。
杭州没有林海雪原景观,也没有险峰飞瀑,C、D错。
读“某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比例变化图”,回答5~6题。
【高优设计】2021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7 区域和区域差异
考点规范练27区域和区域差异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大路自然区划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有关图中各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B.②地区丘陵和缓、竹林摇曳C.③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D.④地区林海雪原、沼泽遍布2.有关各自然区大路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大路建设走向多为“S”型B.②地区道路大多平坦宽敞C.⑤地区大路的修建需考虑地质灾难D.⑦地区大路都建在永久性冻土上读我国小麦分布区图,完成第3~4题。
3.①②③地小麦品种不一样,主要缘由是()A.居民生产习惯的差异B.国家政策的差异C.地形的差异D.气候条件的差异4.③④两地纬度相当,但小麦品种不同,其主要缘由是()A.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量不同B.天气状况差异导致光热条件不同C.海拔差异导致温度条件不同D.主导产业差异导致生产方式不同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第5~6题。
5.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①甲区域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乙区域河流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②甲区域河流为内流河,乙区域河流为外流河③甲区域不会有洪涝灾难,乙区域洪涝灾难严峻④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甲、乙两区域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地区,经济都比较落后,制约两地经济进展的共同因素是()①气候干旱②多山的地形③交通不便④自然灾难频繁⑤生产方式落后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张裕葡萄酒厂目前在中国宁夏、烟台、陕西、辽宁、新疆及北京等地共有1.67万公顷葡萄基地,约占中国酿酒葡萄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张裕酒厂的葡萄基地正在有方案地扩大中。
下图为张裕酒厂六大优质葡萄基地分布图。
据此完成第7~8题。
7.新疆葡萄基地和宁夏葡萄基地的光照条件有明显差异的主要缘由是()A.地形B.水源C.昼夜长短D.土壤8.在新疆基地、宁夏基地、辽宁基地和陕西基地,假如大量引用河水进展葡萄生产,则最可能对四地或河流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是()A.土壤酸化,土壤中含盐量减小B.污染严峻,水中氮、磷、钾含量超标C.河流下游水量减小或断流D.水土流失严峻,河流含沙量增大每一个区域都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进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3 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和区域差异(对应学生用书第357页)一、选择题Tsingy De Bemaraha国家公园坐落于某岛国西海岸,该地有大片石灰岩地形,吸引大量的游客。
下图为该国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在该公园可能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是()A.大峡谷B.奇山怪石C.原始雨林D.峡湾海岸2.影响该国稻麦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降水C.水源D.交通1.B 2.A[第1题,本区为石灰岩地形,加上本区降水多,受水的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形,所以在该公园可能欣赏到的自然景观是奇山怪石,B对;公园附近没有河谷,看不见大峡谷和峡湾海岸,AD错;此地为热带草原,不是热带雨林,看不见原始雨林,D错。
第2题,河流从中部分别向东西两侧流,说明中部为山脉;西部河流长,东部河流短,说明西部地区地势平坦,稻麦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东部地势陡峭,稻麦区分布少,说明影响该国稻麦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降水多,稻麦区分布少,BC错;交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
]下面是美国某州的印第安人土坯房,是一种多层多家的集合式住宅,它采用晒干的泥土砖堆砌而成,一般有5层,从内到外逐层降低,构成锯齿状的不规则金字塔形,屋顶为平面,木横梁露在墙外面,最初的土坯房没有门窗,通过梯子由屋顶的入口进入,在内部还有数不清的梯子;门窗是后来才增加的。
回答3~4题。
3.依据材料和景观图可以得出()A.当地干旱少雨B.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利用泥土砖制作C.最初没有门窗是为了防风沙D.只用泥土建房是因为坚固4.土地可以发展()A.大牧场放牧业B.灌溉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3.A 4.B[第3题,根据景观图,墙厚窗小,说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平顶,说明降水少。
故可判断是干旱地区的民居。
最初没有门窗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
第4题,根据上题的结论可判断该地是干旱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
] (2019·临沂模拟)多肉植物叶小、肉厚,下图中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和冬雨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下图是纳马夸兰位置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分层集训28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图版.doc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八) 区域和区域差异(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2018·太原测试)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标准是( )A.积温的大小B.年降水量的大小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2.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1.C 2.A[第1题,干湿区域划分的标准是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第2题,这四大区域的界线是不明确的,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2018·湘潭模拟)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3~4题。
甲成都都江堰乙苏州园林丙拉萨布达拉宫丁长城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4.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3.D 4.A[从图中信息来看,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乙所在经济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这里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地震活动较少;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丁地区所指的长城以北主要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荒漠化严重。
](2018·潍坊模拟)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5~7题。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7.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5.C 6.D7.A[第5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三)(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8·蚌埠模拟)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边界有实有虚C.属不同层次的区域D.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2.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B.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丙区域河流长但流量变化小D.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1.D 2.D[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图为非洲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图。
图中四区域是以单一要素(植被)来划分的,属同一层次的区域;四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过渡区,没有明确的边界;四区域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第2题,甲区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和热量条件都非常充足;乙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且季节变化不大;丙区域有著名的尼日尔河,因该区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分明,故河流的流量变化大;丁区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但因流水的冲刷、雨水的淋洗以及植物的吸收作用强,土壤中养分含量较少,肥力较低。
](2018·长沙模拟)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
读图回答3~4题。
3.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 )A.气候B.土壤C.市场D.水源4.Ⅰ区被划为荔枝生产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弱B.降水少C.多大风D.低温冻害3.A 4.D[第3题,依据材料可知,荔枝生长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则划分荔枝生产适宜区的主要指标是气候。
第4题,荔枝生长过程中,冬季不耐低温霜冻,而图中Ⅰ区在三个区域中纬度位置最高,则该区域划分为不适宜区的主要原因是冬季易出现低温冻害。
] 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 )A.1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B.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C.A处7月平均气温高于28 ℃D.B处比A处的气温年较差大6.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内能够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B.区域内南部河流一般在每年春季开始进入汛期C.作物熟制由北部两年三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两熟D.天然橡胶是该区域普遍种植的最主要经济作物5.D 6.B[第5题,受纬度位置影响,1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7月等温线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影响;A处为山地分水岭,7月平均气温低于28 ℃;A处为山地,气温年较差小,B处为平原,气温年较差大。
故选D项。
第6题,区域内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植被垂直分异不明显,无法欣赏到“一山有四季”的奇妙景观;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岭地区,春季进入雨季,河流随之进入汛期。
该地位于热带、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此作物熟制由北部的一年两熟过渡到南部一年三熟;天然橡胶是热带的经济作物,图示地区热量不能满足其生长需求。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7~9题。
7.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8.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9.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7.C8.D9.D[第7题,C对,B错: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A错: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
D错: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
第8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第9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 (2018·德州二模)读十八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现在和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 )A.市场导向型B.技术导向型C.运输导向型D.劳动力导向型11.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是( )①加强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产值的工业部门③大力发展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④充分发挥“沿边”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部门A.①② B.③④C.②④D.①③10.A11.D[第10题,从M的主要影响因素:信息、品牌,可看出体现的是市场;同时科技、人才也需要通过市场来配置,故战略导向M代表的是市场导向型。
注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不具有人才、技术优势,故不能选择技术导向型为战略导向。
第11题,西部发展最急需的是生态建设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
图示由资源依托型向M转变,需要由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保障。
]二、非选择题12.(2018·东北三省联考)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卡是一种原产拉美地区4 000米以上高山的野生植物,忌高温和涝洼积水,因其生存条件恶劣,使其大量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形成品质极佳的药材。
近年来,我国云南的某些坝子地区采用人工栽培技术,引进玛卡种植,其产出的玛卡药材品质不及原产地。
图1为玛卡原产地所在国家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玛卡。
图1 图2(1)概述图1所示国家东西部地区河流特征的差异。
(2)比较分析甲、乙、丙三地气候的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3)简述该国玛卡种植地区,并比较分析该国与我国云南所产玛卡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图中主要显示的是河流水系方面的特征,主要从河网密度、长度、流向、注入海洋、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第(2)题,气候差异考虑气候最主要的要素气温、降水等方面,可结合降水的类型分析影响降水的因素。
比较甲、乙、丙三地,乙海拔最高,气温最低;甲地受秘鲁寒流、地形等因素影响,降水最少;乙地在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丙地靠近赤道,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第(3)题,由材料可知,玛卡原产拉美地区4 000米以上高山;结合玛卡生长环境,可判断玛卡种植在该国的品质高于我国云南地区,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
[答案](1)东部地区河网密布,西部地区河流短小、众多;东部河流自西向东流,西部自东向西注入海洋;东部河流流量大,西部河流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
(2)气温:甲、丙气温高,乙地气温低。
原因:乙地为山地,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甲地降水少,乙、丙降水多。
原因:甲地地处信风带背风坡,降水少;乙地区为山地,多地形雨;丙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3)种植地区:种植在该国的中部山地地区。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解析] (1)由图可知大别山地处北纬31°左右,属温带。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只能出现在春季。
形成原因是南北坡的热量差异,因此大别山山南、山北的差异主要从阴、阳坡的角度分析。
(2)“蓄、引、提、排相结合”特色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
结合图中灌区的位置及海拔可知该地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根据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可知该区域降水量大且季节、年际变化大。
当地地势低平,降水变率大,水利工程旱季可灌溉、抗旱,涝季可蓄洪、排涝。
(3)从图中看甲高速公路经过山区和较多河流,因此修建难度大的原因从地形和河流两个角度分析。
回答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时一方面考虑该公路为“高速公路”且图中走向较平直,因此会节约时间;另一方面公路建设共同的社会经济影响是带动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并增加就业机会。
(4)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1)春季。
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3)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