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品社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六上《品社》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六上《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学期《品社》教学计划陈萍一、学生现状分析: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二、教学目标及要点: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2023年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2023年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2023年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高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互相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三、教材的主要特征《品德与社会》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品德与社会》应该加强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要为学生呈现出具体的、生活化和情境化的知识,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要注意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

本册教材编写追求的基本理念是:1、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

2、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在发展中生活。

3、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生活。

4、追求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

5、体现课程标准的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倡导自主的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式学习。

四、教学目标本册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五、教学措施1、提高四个意识:目标意识,主体意识,情感意识,诊断意识。

2、做到四个尊重: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

3、实现四个转变:由过去的灌输向积极地引导转变;由问题的主考官向积极启发转变;由课堂的主宰者向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朋友转变;由道德行为的评判者向辅导者转变。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品格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实施方法,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2.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加强学生对爱、信、义、诚、耐、勤、和、正、爽、快等品
德的认识和理解。

3.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习
惯和优秀的品德。

二、教学内容
1、品格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述品格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介绍品格教育中爱、信、义、诚、耐、勤、和、正、爽、快等品德的内涵和修养方法。

2、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演示,让学生学习正、快、耐的积极品质;认识贪玩、懒惰、怕困难等不良品质的危害,引导学生改正不良习惯。

3、小组活动法:组织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友谊、诚信、感恩、
关爱等话题,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真正的人性魅力。

四、教学过程
注:课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辅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以使学生真
正感受认知。

五、课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
在课程的评价方面,可以通过以下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综合能力和品德修
养水平:
1、观察学生的听讲、发言、以及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2、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参与度和贡献度,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3、观察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以及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贯彻品德教育所传达的理念和准则。

以上就是我的品社教学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六年级下册品社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

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

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各自功能;2.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观念;3. 培养学生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4.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2.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功能;3. 爱护家庭、爱护学校、爱护社会的意义;4. 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及各自功能;难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概念,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 讲授: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讲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基本概念。

3. 练习: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自己的家庭、学校和社会。

2. 讲授:讲解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功能,并介绍爱护家庭、爱护学校、爱护社会的意义。

2. 讲授:讲解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道德观念。

3. 练习:组织学生讨论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第四课时1. 导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体验家庭、学校和社会情境。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情境练习并展示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表现进行评价;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书面作业进行评价;3. 情境练习评价:对学生在情境模拟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4. 相互评价: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习氛围。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品社教学计划

品社教学计划

品社教学计划品社教学计划1一、工作理念:教师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

工作中,一切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

教学中,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以学生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主要呈现形式,力争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个性评价。

二、具体工作安排:二月份1、制定并传达教研计划。

2、学习新课标。

3、听课。

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课。

4、积极参加连片教研活动。

三月份1、积极参加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

2、继续积极参加连片教研活动。

3、学校教师论坛准备资料。

四月份1、练习写规范字,准备参加学校举行的教师规范字比赛。

2、参加心理专家培训。

3、继续学习新课标。

五月份1、参加青年教师汇报课。

2、继续积累小组研究课题资料。

3、参加教研组长活动。

六月份1、总结本学期工作。

2、准备迎接其末命题考察。

品社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课程改革,不断完善教学研究机制,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

课堂上注重四个强调,四个转变,四个还给,四个到位。

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加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既要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又要重视道德行为的指导。

以健康心理品质养成为目标,加强艰苦朴素和热爱劳动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二.本学期课程教学目的要求和任务1、知道一些。

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的来历。

2、了解你身边的农业,你身边的高科技农业的发展。

3、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从而懂得珍惜粮食。

4、了解你通讯工具古今之间有哪些差别。

5、学会使用这些现代通讯工具,了解它们的特性。

6、学会如何面对现代媒体技术存在的诱惑。

7、正确处理好现代媒体带给我们的便利与诱惑。

8、观察现代科技在生活中的表现。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用心、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生基本状况分析: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潜力、情感价值观构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必须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构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用心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三、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构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构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群众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透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潜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潜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潜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构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职责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礼貌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职责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决定和选取。

品社教学计划

品社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担任五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

经过几年的学习,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地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深了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材内容分析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

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三、教学要求1、在“锦绣中华在我心中”单元里,一是了解我国幅员辽阔,世界上五种地形都有,给我们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进一步认识祖国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是通过了解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人们住房的特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

三是了解一些地区各具特点的交通工具,使学生初步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四是通过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探寻人文现象和自然现象之间关系的兴趣。

五是通过了解祖国一些不同区域不同时代人们服饰的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们怎样适应自然环境,利用自然环境的特点,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

六是了解我国语言文化的差异和节日文化,知道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大力提倡使用普通话交流;了解不同地区的节日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总之大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2、在“农业文明的历史发展”单元里,认识五谷,初步了解"五谷"等农作物及其特征,知道什么是"农业"。

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年级,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意识的重要途径。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理解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基本的品德素养,例如诚实、勤劳、友善、尊重和自律- 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关心他人,尊重环境- 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2.认识社会规则和法律,培养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国家规定的法律和法规- 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培养守法意识- 培养参与公益事业的意识和实践能力3.培养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观点- 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享和关心他人的成功4.了解社会历史与文化,培养了解和理解社会的能力- 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迁- 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培养批判性思维,鉴赏和评价不同文化的价值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社会情形和决策,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法律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并与道德观念相结合。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环保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并培养他们实践、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2. 引入相关的案例或故事,让学生产生兴趣和共鸣;3. 通过互动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4. 进行情景模拟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并解决问题;5. 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形成个人心得和经验;6. 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所学并进行反思和总结;7. 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品社是小学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主要包括品德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

本教学计划主要旨在通过开展品社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德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促进学生的道德、智育和体魄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品德教育•掌握共同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如道谢、问候、打招呼等;•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意识:如诚实、守信、友善、尊重等;•学习品德故事,阅读启发性的道德故事;•培养学生基本人格的品质:如自制力、毅力、坚强等;社会实践教育•参观博物馆或图书馆,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参观慈善机构或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志愿者服务意识;•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特色手工制作活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第二学期品德教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基本知识:如国旗、国歌、国徽等;•学习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传统美德;•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避险自救的知识;•学习社交礼仪,如用餐礼仪、穿衣礼仪等;社会实践教育•参观消防站、警察局等机构,了解社会公共安全知识;•参观各种行业,了解社会职业知识;•进行环保土地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生自主参与指定公益项目,提高公益参与度。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情景演绎、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评价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处理,另外还将定期进行学生表现评定,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评价方式如下:1.课堂表现积分制;2.日常行为表现积分制;3.任务考核积分制;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们期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智育和体魄得到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1.《小学品德教育读本》2.《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教程》3.《小学生社会实践手册》4.《小学生环保手册》5.《小学生公益实践手册》。

小学学年度下学期品生品社教学计划

小学学年度下学期品生品社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4.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品德修养教育:通过讲解故事、阅读杂志、参观博物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2.社会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医院、警察局等社会机构,让学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工作和职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剧表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会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4.团队协作教育: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如班级手工制作、团队游戏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故事、解读杂志文章等形式,向学生传递品德道德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观察法:利用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各个方面,加深对社会工作和职责的理解。

3.体验法: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剧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学习正确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技巧。

4.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第一周:开展品德修养教育,讲解和讨论《孝顺父母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并进行小组分享。

3.第三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策略。

4.第四周:组织班级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并进行评选和展示,培养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5.第五周:进行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品德修养测评,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表现,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改进。

2.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学生的观察和访谈,评价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023年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2023年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2023年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基本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品德教育(1)诚实守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在团队中完成分工合作任务,培养互信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形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2)友善相处: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活动,培养与他人友好相处的态度和行为。

(3)尊敬师长:通过学校参观和与老师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意识。

2. 社会实践(1)市场调研: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和消费观念。

(2)环保行动:开展环保行动,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和节约用电等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

3. 艺术鉴赏(1)音乐欣赏:学生通过听音乐、演唱和舞蹈等形式,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美术鉴赏: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并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评论,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2.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社交环境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表达。

3. 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和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品德教育(1)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2)开展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体验友善相处的情感变化和表达。

(3)组织学校参观和与老师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师长的尊敬意识。

2. 社会实践(1)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活动,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的基本概念和社会生活规律,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班级和谐。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生活中掌握基本的行为规范,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和家庭活动。

4.通过寓教于乐、寓情于学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操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一、概述社会生活1.社会的概念和形式2.班级及家庭的规章制度和生活常识教学方式:讲授、讨论、体验活动二、社会规则和行为准则1. 社会规则和文化素养2. 简单的礼仪和行为规范教学方式:游戏、角色扮演、讲授、体验活动三、公民责任的重要性1. 培养社会责任感2. 学会尊重他人教学方式:讨论、故事、小组合作学习四、合作与竞争1. 合作的重要性2.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教学方式:游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五、学生家庭活动1. 在家里积极参与家庭活动2. 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三、评估方法1.参与度评估:课堂表现及小组合作表现2.作品评估:手工、图片、文字作品3.测验评估: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四、教学计划安排第一周:社会生活概述(讲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二周:班级及家庭规章制度和生活常识(角色扮演、游戏)第三周:社会规则及文化素养(讲授、故事)第四周:简单的礼仪和行为规范(讲授、实践活动)第五周:学会尊重他人(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第六周:培养社会责任感(讨论、体验活动)第七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第八周:合作的重要性(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第九周:参与家庭活动(实践活动、讲座)第十周: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游戏、小组合作学习、讲座)五、教学评估1. 上课表现:教师会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 组织的作品评价:教师将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

3. 测试评估:定期对学生的测试。

最后,这套教学计划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操守,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自我管理和合作的能力,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互助合作意识。

2.学习社会交往的基本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人际关系2.社交礼仪3.观察力与思考力4.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际关系的认知与培养,社交礼仪的学习与实践。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人际关系1.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了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际关系体验,并进行交流讨论。

第二课:社交礼仪1.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社交场合的一些基本礼仪。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社交场合下的礼仪表达。

3.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们练习和运用社交礼仪。

第三课:观察力与思考力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和思考解决方法。

2.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并进行思考与讨论。

第四课:社会的变化和发展1.通过多媒体展示社会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科技、文化、生活等。

2.与学生共同探讨社会变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对学生对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的理解进行检测。

2.小组合作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社会现象并进行思考,形成小组报告。

3.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课件2.图片、视频和故事书等教具3.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和游戏道具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有待提高,因此后续需要增加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活动。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六年级品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品德目标:a.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b. 培养学生勤奋、诚实守信和友善的品质;c.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互助互爱的精神;2. 社会目标:a. 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b.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社会并乐于参与公益活动的意识;c.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媒体、消费等社会现象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及活动安排本教学计划将以每周一节的品社课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形式进行教学。

具体内容及活动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a. 活动一:观看相关故事片,讨论故事中的人物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b. 活动二:开展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分享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其背后的价值观;2. 第二单元:品质培养a. 活动一:观看优秀品质典范的纪录片,学生进行观后感写作;b. 活动二:开展课堂角色扮演活动,学生扮演不同品质的人物,观察和分析品质对人物行为的影响;3. 第三单元:团结合作与互助互爱a. 活动一:开展小组合作拼图活动,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拼图任务;b. 活动二:学生参与帮助他人的实践活动,如义务清理校园、参观社区老人院等;4. 第四单元:国家法律法规与公民权益a. 活动一:组织学生参观警察局,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b. 活动二: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生探讨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发表个人观点;5. 第五单元:尊重他人与参与公益活动a. 活动一:开展主题班会,学生分享并讨论自己尊重他人的经验和做法;b. 活动二: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植树、义卖等;6. 第六单元:正确对待现象a. 活动一:进行社会新闻讨论活动,学生评论和分析其中涉及的社会现象;b. 活动二:开展实际购物体验活动,学生观察消费者行为,并总结对消费的正确态度;三、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做人,初步形成社会意识、公民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为逐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实验教材强调,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单元练习”及“单元评价”等6部分。

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

为增进学习兴趣,则采用艺术手段、图文并茂(如儿童歌曲或漫画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音乐感染和理解图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

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5、单元练习:分课文练习和活动练习两大部分。

“课文练习”意在掌握品德与社会知识,“活动练习”意在形成相应的态度、技能,增强社会参与和道德体验。

6、单元评价:包括相关的品德与社会知识技能、实践与态度,形式不拘,如书面测验、口头报告、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社会生活反思均可,重在发展性评价。

四、采用多媒体的展示手段1、歌曲:通过歌曲来导入学习,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教材在每个单元教学前都选用了一首歌曲。

所选用的歌曲,大都是节奏轻快、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富于教育意义的中外儿童歌曲。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二年级品社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学习礼貌和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2. 学习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3. 学习描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4. 学习身边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规则。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品德和社交行为的重要性;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 体验教学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4. 视听教学法:通过幻灯片、录像等教具,让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尊重他人1. 教师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对尊重他人的共识。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扮演不同情境中的尊重行为。

第二课:友谊的重要性1. 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友谊的重要性。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友谊的体验和感受。

3. 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对友谊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课:善良的行为第四课:团队合作1. 教师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学生通过展示和讨论,总结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五课:情感表达1. 教师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2. 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艺术欣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第六课:我们的社会规则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身边的社会规则。

2.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和总结身边的社会规则。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个人社会规则宣传海报。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又将开始安排今后的教学工作了,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那么一份同事都拍手称赞的教学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教学理念: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四是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二、教学建议:1、运用对话教学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开展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多维式对话。

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

与学生沟通与合作是现代教学的艺术,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表演。

教师应具有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能迅速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梳理,正确引导并添加新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

在对话教学中,教材只是个精选的例子,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是目的。

2、教学手段媒体化教学手段是师生双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

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速度和学习的效率。

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多样化的课程资源,运用图片、图表、地图、报刊、图书、音像、网络、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展开教学,尤其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品社教师

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品社教师

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品社教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科学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发展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认识和社会风气的改善3.帮助学生面对个人成长中的问题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内容与方式1. 以小学品社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设立一系列的主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入感知社会的美好和向往。

2. 采用多种具体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课堂讲解、资料阅读、小组合作、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媒体教育等等。

三、教学步骤1. 明确主题,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目标,做到旨在引导、重在激发和以人为本。

2. 确定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设置相关教学环节,形成全面的教学内容。

3. 设立适才留言过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以活动求学习”的要求。

4.在教学的具体环节设计中,注意设计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做事,这样才能保证教育教学时问责的质量。

四、教学手段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2.利用真实的社会案例、现实生活做法、仿真实案例进行解说和点评,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多采用合作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4.利用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讲解和学科互加。

5.利用现场考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书本的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做解合。

五、实施措施1.重视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

2.完善教育教学的评估机制,基于学生个性的特点,重视学生参与教学环节的重点评价。

3.增强教育教学的容的性,增加学生真实生活的互动,以提升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素质。

4.为了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增加现代文化生活策略,对知识的理解加深与生活紧密相关。

5.提高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性,拓宽学生的认识面,增强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

六、预期效果通过小学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引导,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形成较为完整的健康人格。

教学计划(品社)

教学计划(品社)
2、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探究活动,学习收集材料,进一步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在讨论中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信念。
3、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始自于农村改革。知道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水平、工业生产能力、民主政治建设、对外交往等诸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能够列举一二。初步了解和认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取得如此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效率。
5.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2--13_第(一)学期(品社)科教学计划





重点:品格的试金石、成长中的的主人。
难点:劳动者的荣耀、在世界的舞台上。












1.重视学习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2.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形式。
3.加强学生探索教材内容的活动,优化知识的形成过程。
任课教师
年(班)级
六(2)






人数
49
男生
29
女生
20
认识基础
大部分学生都具备着与其年龄相应的对社会的认识
学习习惯、操作技能
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1、能够理解诚信的付出与代价之间的复杂关系,能够把诚信的愿望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能够区分什么是节俭,什么是浪费,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零用钱,懂得什么是量入为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02班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1.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使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骄傲和责任。
2.体验民主的生活、学习氛围。懂得参与集体的民主生活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义务。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要有自己的信心。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民主,直面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做人的真谛。
4.学会独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5.感受祖国壮丽的山河,多彩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今日的辉煌。
6.走向世界,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和探讨人类文化的异彩及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期教
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全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是《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屈辱与抗争》这个单元包括三个小主题,分别是:《血泪国耻》、《悲壮的抗争》、《探求救国之路》。第二单元包括二个小主题,分别是:《来到嘉兴南湖》、《追求先辈足迹》、《开国大典》第三单元有三个小主题,分别是:《人民当家作主》、《祖国走向富强》。
学情
分析
本年级六(2)班有学生68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2
19
总复习
2
10
探求救国之路
2
20
复习考试
2
1.学习新课标,吃透教材,理解本册编排内容的重点及难点。
2.在课堂上,多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个性得以发展。
3.作业批改,注重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更新,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内容的兴趣。
教研教
改举措
1、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
2、积极参与听课,取长补短
3、积极参加年级组教研组等组织的教研活动
教学进度安排
周别
教学内容
时数
周别
教学内容
时数
1
血泪国耻
2
11
开国大典
2
2
血泪国耻
2
1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探求救国之路
2
3
悲壮的抗争
2
13
人民当家作主
2
4
血泪国耻
2
14
探求救国之路
2
5
探求救国之路
2
15
祖国走向富强
2
6
探求救国之路
2
16
探求救国之路
2
7
来到嘉兴南湖
2
17
总复习
2
8
探求救国之路
2
18
总复习
2
9
追求先辈的足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