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2.集合生产函数分析:把生产的增长,看作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即:土地、人力、资本增长的集合表现。
3.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4.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一个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工作的,从雇主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挑选工人的过程,说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5.教育的社会需求: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6.教育的个人需求:指个人出于对未来知识、技能、收入、社会地位的预期在各种需求中进行选择,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
7.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
8.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对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与使用,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率。
9.教育资源分配: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地分配。
10.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程度结构”:指各级教育程度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一般分四级:初等、中等、高等、研究生教育。
11.教育类别结构:“教育专业结构”:指各类教育在校学生数占全部教育系统在校总人数的比例,以及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12客观经济结构:“部门经济结构”13.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说是指国民经济的个种成份,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关系。
14.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指科学变为物质生产技术的程度和物质生产部门科技人员的比例关系。
15.劳动力结构就业则是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从而不断出现新的产业,新的行业和新的经济活动领域。
16.教育投资:“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教育经济与管理知识点
教育经济与管理知识点一、教育经济学概述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与经济关系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费管理、教育投资效益评估等方面。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系统中的各种资源,研究内容涉及到教育产出、投入、影响等多个方面。
二、教育管理学基本概念教育管理学是关于组织、计划、指导和控制教育组织活动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领导、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
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组织,研究内容跨越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三、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而教育管理学则是教育经济学的操作平台,通过管理实践来实现教育经济学的理论目标。
四、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预测,可以为政府部门做出科学的政策决策;而通过教育管理学的实践操作,可以提升教育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教育经济学将更加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评估,教育管理学将更加注重组织与人员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六、总结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与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只有深入理解和研究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教育经济学
一、1、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学思想:教育的的社会经济功能:马克思是把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放在社会在生产中加以考察。
其一,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
通过教育可以非熟练的劳动培养训练为熟练劳动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性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质量;其二,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
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形式,可以把一个简单的劳动力,一般性质的劳动力,加工训练成为一个复杂的和专门的劳动力,这使得教育成为大生产条件下培养和提高劳动力,再生产劳动力的基本手段和途径;其三,教育可以增进劳动者劳动能力变换的能力,使工人能够适应不断变换的劳动需求,以便较为自由地选择职业并适应职业的变换。
2.劳动价值论:马克思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
这就说明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
意义:教育之所以能促进经济增长,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直接的原因就在于教育可以生产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可以把简单劳动变为复杂劳动,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
3.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之一(代表思想:生产力理论)。
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把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
精神资本是人们对于前人在科学和艺术、智力培养、生产效能等方面的进步和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累积结果的领会。
把工作划分为:精神工作和物质工作,且这两种工作相互依存。
4.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是苏联著名的经济学家、科学院院士斯特鲁米林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
这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
5.西方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最早论文,是美国学者沃尔什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
6.1962年英国经济学家韦泽出版的《教育经济学》,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产生。
教育经济学教案
教育市场的供需特点
需求多样性
教育市场的需求来自不同社会阶 层和家庭背景的个体,他们对教 育的需求和期望各不相同,呈现 出多样性的特点。
供给多样性
教育市场的供给方包括公立学校、 私立学校、培训机构等,这些机 构在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课程 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以满足不 同需求。
价格敏感性
教育市场的价格对供需双方都有 一定影响,价格的变化会导致需 求和供给的变化,从而影响市场 的均衡。
教育经济学教案
• 教育经济学概述 •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 教育成本与收益 • 教育市场的供需关系 • 教育政策与教育经济学 • 案例分析与实践
01
教育经济学概述
教育经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
详细描述
教育经济学主要探讨教育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经济因素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它旨 在揭示教育领域中的经济规律和现象,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教育投资和决策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02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教育资源的种类与特点
01
人力资源
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具有主 观能动性。
财力资源
教育经费、奖学金等,用于保障教 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03
02
物力资源
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是 教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时间资源
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具有不可逆 性。
04
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与方法
效益分析
教育政策的实施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政府应进 行效益分析,评估政策对教育质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影响。
成本效益比
政府应综合考虑政策的成本和效益,评估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 以确定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教育政策对教育市场的影响与调节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教育学专业是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旨在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探索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等关键议题,为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教育领域的经济问题。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教育质量的评价与提升、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教育公平的实现等。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实证研究、计量经济分析和政策评估等。
通过使用大量的统计数据和经济模型,教育经济学研究人员可以量化教育经济问题,并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
二、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实现教育公平。
通过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经济学分析,可以找出资源配置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中,经济学家通常会考虑投入产出效益,即在有限的资源下如何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例如,如何在有限的教师数量下提高教育质量,如何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等。
三、教育质量的评价与提升教育质量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教育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计量经济分析,探索教育质量与学生成绩、学生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了评价教育质量,教育经济学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学生成绩、学校排名和师资水平等指标。
他们会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找出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来提升教育质量。
四、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教育投资的效益与回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研究和经济模型,计算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并研究影响教育投资效益的关键因素。
教育经济学研究表明,教育投资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更高的教育程度可以提升个人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并促进社会的长期经济增长。
教育经济学
第一章教育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教育经济学致力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教育发展问题,阐释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揭示现代经济发展中教育与经济关系之运行规律,提供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源配置和教育发展中经济决策与管理技术。
(它是集理论与综合实践于一体,兼容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论,开拓理论新领域与提供应用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学科)。
第二章第一节早期教育经济思想:1、萌芽:(1)管仲:教育是富国强兵之道。
(教导民众制造和改进农具,传授冶炼术,齐国国力大振)(2)孔子:第一教育重要,第二先富后教。
2、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英国产业革命时期):(1)、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受制于人们在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而这又是人们受到教育和培训的结果。
(2)、明确的把人的才能和教育投入的费用看作资本。
(3)、分析了劳动者素质的低下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并由此进一步论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庸俗经济学:李斯特(德国):(1)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2)、把资本分为两类物质资本和精神资本(个人固有的或个人从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得来的精神力量和体力),一国最大的消耗,应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的。
(3)、把一国之中最重要的工作划分为精神工作与物质工作。
这两种工作是相互依存的:精神工作的成就越大,则物质财富的产量越大。
反过来,物质生产越发达,精神生产就更能获得推进。
(4)、他不仅把人的才智,而且十分明确的把人的体力都视为“精神资本”,及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本。
4、新古典学派马歇尔(英国):(1)、1890年《教育学原理》。
(2)、他一再强调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主张生产要素,除土地、劳动、资本外,还应该加上教育的因素。
(3)、把人的才能与其他种类的资本并列,认为他们都是重要的生产手段,都是生产力提高的因素。
(4)、人的坚强、决心、精力、和自制力是一切进步的源泉,是工业效率的基础,工业进步依赖于人们的道德、智力和才干。
《教育经济学》课件
目录
• 教育经济学概述 •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 教育成本与收益 • 教育市场的供需关系 • 教育政策与经济 • 教育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01
教育经济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主要探讨教育对经济 增长、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影响,同时也研究教育系统的经济规律和运作机制。
教育市场的价格机制
价格形成
教育市场的价格由供给方提供的教育服务和需求方愿意支付的价格共同决定。
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在教育市场中发挥着调节供需关系的作用,当供给不足时,价格上升;当供给过剩时,价格下降。
教育市场的竞争与垄断
竞争
教育市场中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学校和培 训机构之间的竞争,通过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设施、降低价格等方式吸引学生 和家长。
政府干预
政府在教育领域的适度干预,以弥补市场失 灵和促进公共利益。
06
教育经济学的未来发展
教育经济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01
数据收集与处理问题
02
理论框架的完善
随着教育系统的日益复杂,数据收集 和处理成为教育经济学面临的重要挑 战。需要更高效、准确的方法来分析 教育数据,以揭示其背后的经济规律 。
教育经济学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框 架,以更好地解释教育现象和预测未 来趋势。这需要学者们深入研究和探 索,建立更加科学和全面的理论体系 。
03
跨学科融合
教育经济学需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 合,如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 以更全面地理解教育问题。这有助于 拓宽研究视野,丰富研究方法,提高 研究质量。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与趋势
教育公平与效率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核心笔记教育经济学性质:属于部门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群体中的一个分支科学.教育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教育与经济关系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任务:研究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说明教育的经济意义,论述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研究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研究教育领域内基本经济规律所起的作用和表现出来的特点;研究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相互关系;研究教育的投资,效率和效益的原则,计量模型及数量指标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提高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使教育经济现象及规律数量化;提高办教育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单位,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指教育投入与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即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入加以比较,所得的国民收入抵偿教育投资的余额.教育经济学的内容:1学科的理论基础2教育与经济的关系3教育投资4教育成本5教育经济效益6教育经济效率7教师劳动及报酬.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主要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学科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批判与吸收相结合原则.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1萌芽阶段前苏联的特鲁米林于1924年撰写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2形成阶段60年代美国的舒尔茨,丹尼森,英国的韦锥等人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出版了许多学术论文和专著,有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3发展阶段70年代代表人物使美国的罗杰斯,戴维斯,英国的希恩,布劳格等人,研究内容拓展了,出现了许多新课题,有了专门组织机构,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数量化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中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才引进中国.中国教育经济学开始只是引进,吸收,借鉴国外的,1980年有人倡导建立中国教育经济学,而后着手建立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1984年10月中国教育经济研究会成立,次货开展了多学术活动,并创办学术刊物<教育与经济>.教育劳动性质:1教育;劳动使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2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和技术人才;3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产生,具有直接生产性质.教育在社会,科学产生中的作用:1教育有生产和再生产的作用2教育具有把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劳动力价值构成:1成长维持生活的费用;2养育子女生活需要费用;3此外还需要花费一定数量的价值,使工人能发展自己的劳动力和或得一定的技能.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复杂劳动是由教育和训练形成的,所以,复杂劳动必须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培养劳动力的费用.培养劳动力的费用,是随着劳动力的复杂程度不同而不同的.所以,"一小时复杂劳动的产品同一小时简单劳动的产品相比,使一种价格高出两倍或三倍的商品"人力资本概念:是指凝聚在劳动者本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1用于教育和训练的费用,以培养和提高在职或未来劳动力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劳动熟练程度;2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以保证劳动力的必要数量和在职劳动力的健康水平;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以利于调剂和合理配置各地区各部门劳动力的余缺,以利于充分发挥各种劳动力的专业技术特长;4用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才吸流的费用,以增加本国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数量,提高吸入国的人才智力水平.5提高企业能力,增强企业精神,以便使经营管理者具有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动态格局,做出最佳的决策,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人力资本投资与无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总量;教育投资收益是可测算的.人力资本理论基础的新发展:筛选假设理论;社会化理论;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评析:李嘉图"地租论":固定的土地面积与日益增长的人口之间的矛盾,主要靠提高土地质量,开拓土地资源来解决,一旦土地和资源枯竭,人们将陷入贫困.马尔萨斯"人口论":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物质资料是以数学级数量增长,因此,必然会出现人口过剩的现象,这只有依靠战争来解决.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要求.教育供给:指在某一时期内,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教育供求之间的矛盾调节: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教育社会需求与教育个人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调节,市场调节以及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调节.经济对教育发展的作用:国家经济实力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国家经济实力对教育的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起着决定作用;国家经济实力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着决定作用;国家经济实力还对教育体系结构改革与调整起着决定作用.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功能;教育可保留,积累,传播,发展科技生产力;教育具有为经济增长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生产管理人员的作用.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作用:主要体表现在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现代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生产发展决定着科技发展:说明了科学来源于生产,来源于劳动人民在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总结并概括升华为科学知识,逐渐形成科学理论和学说,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也有赖于社会生产.科技使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1科学使潜在的社会生产力,而技术则是社会直接生产力.2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的重要因素3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效率发展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程度.教育对科技发展起着重大作用:1教育具有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2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功能3教育使科技再生产最有效形式.市场经济:是一种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动形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为自主经济,竞争经济,服务经济,开放经济,教育产业:教育应为第三产业,它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基础性,多效性功能.教育市场:我们认为从从属劳动力角度,可以称为教育市场,它是人才市场,劳务市场的一部分.教育资源配置:是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资源如何分配,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 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资源的分配以及教育资源在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分配.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计划经济是通过政府计划直接分配资源的资源分配方式,政府是教育资源的基本配置者,教育资源的分配由政府集中决策,通过政府统一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按照教育级别和类型加以分配.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价格规律的作用来分配教育资源的资源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居民等,各经济主体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的配置者.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和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其特点为各级各类学校由各级政府举办和投资,学校为政府的附属品,政府为举办者,学校的人,才,物资源由政府计划分配,学校的招生,专业和课程设置,学生毕业分配等,统一由政府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办学的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政府主要进行宏观控制与管理;教育投资体制实行多元化体制;办学体制上改革政府单一办学体制,实行多元化办学体制;招生和就业体制,根据市场需求决定招生数量和结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实行学生自主择业.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之间的级与级之间的关系。
《教育经济学》课件
1
资源效益
帮助学校和政府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更高的资源效益。
2
教育公平Biblioteka 研究如何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减少教育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3
经济增长
揭示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正向影响,推动国家的繁荣。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投入与产出
研究教育机构投入教育活动的资 源和产出的关系。
教育经济政策评估
教育市场与竞争
3
实施监测
持续监测教育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结论
1 重要学科
教育经济学在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社会繁荣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3 未来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决策和改革的理解与应用。
《教育经济学》PPT课件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资源配置和影响教育决策的经济原理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定义
1 资源配置
研究如何高效地分配有限 的教育资源,以实现最佳 的教育结果。
2 经济原理
3 社会影响
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教育 活动中的决策制定和行为。
探讨教育活动对个体和社 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育经济学的重要性
• 教育经费 • 师资力量 • 教育设施
教育产出
• 学生成绩 • 学生就业率 • 社会效益
教育市场与竞争
教育质量 学费 招生政策
公立学校 相对稳定 低廉 按照规定招生
私立学校 竞争激烈 较高 自主招生
教育经济政策评估及改进
1
政策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评估教育经济政策的效果与影响。
2
改进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改进教育经济政策的建议和方案。
教育经济学
1、教育与经济发展 2、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3、教育与劳动力市场 4、教育供给与需求 5、教育与就业 6、教育投资 7、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8、教育成本 9、教育经济效益
代表人物,瓦尔拉斯,庞巴维克,马歇尔。
二、教育经济学的形成至正式产生阶段
1.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
斯特鲁米林(前苏联),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
2.西方研究教育经济学最早的论文:
沃尔什(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
3.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西奥多舒尔茨(美),20世纪60年年代创立的人力资本理论
一、不成熟阶段 1.古典经济学家(始于17世纪下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
代表人物,威廉.配第,魁奈,亚当斯密对教育经济学都有一定涉及。
2.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
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劳动价值论与教育的社会经济价 值
3.庸俗经济学家
代表人物,萨伊,约翰.穆勒,李斯特。
4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4.教育经济学的正式产生
韦泽(英),1962年出版《教育经济学》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正式 产生。
一、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师从业者必须参加和通过的一项重要考试。
其中,教育经济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一部分,对于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教育经济学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教育经济学概述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资源配置、效益评价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学问。
教育经济学的特点包括非完全市场性、外部效应和双重目标等。
2. 教育资源的分类与配置:教育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资和环境等要素,而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和提高教育效益。
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考虑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
3. 教育的投资与回报:教育被视为人力资本的一种投资,个体和社会通过教育投资来提高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
教育投资的回报率是衡量投资效益的重要指标。
4. 教育产业经济学:教育产业经济学研究教育市场的运作机制,包括教育供给、需求和价格形成等。
教育产业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是教育产业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5. 教育公平与效率:教育公平是指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而教育效率则是指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佳效果。
教育公平与效率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供求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教育生产函数等。
1. 供求理论:供求理论研究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教育供给取决于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投入,而教育需求则受到外部环境和个体需求的影响。
2.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从而增加劳动力的生产力。
3.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个体在教育上的投资决策。
个体在教育投资时需要考虑教育成本、回报期和风险等因素。
教育经济学 分类(一)
教育经济学分类(一)教育经济学分类一、宏观教育经济学•宏观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和作用。
•主要关注教育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率、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影响。
二、微观教育经济学•微观教育经济学研究个体教育决策和教育机构行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主要关注教育投资决策、学生就业前景、教育成本效益等方面。
三、教育经济学方法1.实证方法–通过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对教育经济现象进行测量和评估。
–主要通过回归分析、实验以及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
2.实证分析–基于实证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数据解读和经济学分析。
–主要关注教育政策效果评估、人力资本投资分析等。
3.理论模型–建立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模型,用于解释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主要关注教育人口经济学、教育投资理论等。
4.教育政策评估–基于实证研究和理论模型,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和成本效益。
–主要关注教育投资回报率、教育资源配置等。
四、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1.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机制。
–主要关注教育投资的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的价值等。
2.教育资源与产出关系–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产出之间的关系。
–主要关注教育质量、学校效率、教育差距等。
3.教育与就业市场–研究教育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和职业选择的决策模型。
–主要关注教育对就业率、工资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4.教育经济政策–研究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主要关注教育改革、教育补贴、教育市场化等。
以上是教育经济学的相关分类和介绍,通过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分析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模型进行研究,同时关注教育的经济影响和政策评估。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
教育经济学名词解释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投入、教育支出在政治社会、经济区域和经济政策中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在这些领域中形成行为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是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桥梁,涉及政策评估、新技术支持和社会责任投资。
它主要是研究如何可以有效地利用政策和资源来建立可持续的教育环境,以提高教育收益。
有关教育经济学的名词解释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校与教育投入、支出的经济相关的名词,二是教育经济的理论名词。
学校与教育投入、支出的经济相关的名词包括:财政投入,指各级政府支出经费,用于提供教育、学校和其他教育资源;财政支出,指除了财政投入,学校还会通过收费、出售、租赁资产等形式获取资金;教育经费,指为教育活动提供的资金,包括学校的额外支出和支持性政策;学校成本,指学校用来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包括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学校收入,指学校从财政投入、费用收入、基金会和其他形式获得的收入。
教育经济学理论名词包括:最佳教育经济学,指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寻求最大的投资回报;需求侧政策,指政府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为改善消费者购买权而采取的政策,如家庭助学贷款;供给侧政策,指政府根据供给改善教育质量的政策,如学校建设和设备投资;价格控制,指政府通过控制学费、学校经济支出等经济政策来影响学校的运行;社会福利,指政府通过提供受益人(如学生)无偿给予优惠政策,以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关注政治、经济及社会层面的混合学科,涵盖了从经济学、行政学和政治经济学等跨学科研究,对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
它不仅为研究政策提供了理论框架,而且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实证证据,以便更有效地制定、实施和评估教育政策。
教育经济学也是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教育系统如何响应外部动力和内部重组的一个重要科学工具。
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中,教育经济学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改变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动态关系,在资源分配上实现合理的效率。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理论
教育学专业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与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和结合。
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原理、影响因素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经济学的定义教育经济学是指将经济学原理与教育学原理相结合,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旨在通过研究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市场的运作等,探索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二、教育经济学的原理1.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原理:教育资源有限,需求却很大,因此教育经济学研究如何优化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教育需求。
2. 教育投资的成本效益原理:教育投资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教育经济学通过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以指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投资决策。
3. 教育市场的供需调节原理:教育市场是一个供需关系的市场,教育经济学关注市场的运作机制,研究市场力量对教育资源分配和价格形成的影响,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教育经济学的影响因素1. 政府政策因素:教育经济学研究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与执行,包括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管理和教师待遇等,政府政策对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2. 社会需求因素: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之一,不同社会层次和群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差异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有一定影响。
3. 教育质量因素:教育经济学关注教育质量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对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 统计分析方法:教育经济学常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利用大量的教育数据进行定量分析,为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实证研究方法:教育经济学注重实证研究,通过设计和实施实证实验、跟踪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分析实际教育活动和政策的数据,验证理论假设和推测。
3. 成本效益分析:教育经济学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评估教育项目或政策的经济效益,通过量化评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知识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决策以及教育政策相关的学科。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系统的运作,并在实践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与教育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点。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经济学是学者们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资源、教育成本、教育投资回报率等。
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活动中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如人力资源、教学设施等。
教育成本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而支出的资源,如教师工资、教育设备购置费等。
教育投资回报率是指某种教育投入所带来的效果与投资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育经济学的原理主要包括资源稀缺性原理、效益递减原理和比较优势原理。
资源稀缺性原理认为,教育资源有限,需求却很大,因此必须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满足教育需求。
效益递减原理指出,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少,即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效果会递减。
比较优势原理认为,教育活动中的各方应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来合理分工,以提高教育效率。
二、教育经济学与学校财务管理学校财务管理是指学校对资金和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使用的过程。
教育经济学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首先,教育经济学提供了教育成本核算的工具。
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核算,学校可以了解各项支出的情况,判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其次,教育经济学提供了教育经费筹措和分配的原则。
学校需要筹措足够的经费来满足日常的运行和发展需求。
教育经济学指导学校在经费筹措和分配中要考虑效益、公平和可持续性等因素,以实现经费的最优配置。
最后,教育经济学还研究了教育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
学校需要对各项教育投资进行评估,以了解投资的回报情况和效果,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三、教育经济学与教师薪酬教师薪酬是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关注的焦点。
教育学中的教育经济学
教育学中的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的学科,旨在探讨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教育投资的效益等问题。
它同时也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投资效益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学中的教育经济学。
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
教育经济学可以通过经济学原理,研究如何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以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
教育资源的配置涉及到学校布局、师资队伍、教育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例如,如何合理分配学校的地理位置,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进行教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等等。
教育经济学通过研究经济学原理,可以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教育政策制定教育政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经济学通过对经济学原理在教育政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教育经济学可以研究不同政策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教育经济学还可以研究不同政策对于教育公平性的影响,推动社会公平发展。
教育投资效益教育投资效益是指教育投资所带来的回报。
教育经济学可以通过经济学原理,研究教育投资的效益,并为教育投资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教育投资效益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如个体层面的就业和收入增长,社会层面的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等。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政府和个人做出明智的教育投资决策,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结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经济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投资效益等方面,教育经济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教育经济学,可以更好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制定科学的教育政策,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以上就是教育学中的教育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经济学领域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经济学领域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教育投资和教育政策等与经济相关的问题。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一部分,教育经济学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学专业的教育经济学领域,包括其定义、研究内容,以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
一、教育经济学的定义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经济因素的产生、发展和影响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教育投资和教育政策等经济问题。
它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结合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来揭示教育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 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2. 教育投资:研究教育投入对教育产出的影响,探讨教育资金的筹措和支出方式,以及教育经费的分配原则和政策。
3. 教育政策:研究教育政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包括教育改革政策、教育管理政策等,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评估等问题。
4. 教育市场与竞争:研究教育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特点,以及教育机构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探讨如何提高教育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5. 教育评价与效益研究:研究如何对教育进行评价,包括教育质量评价和教育项目评估等,以及如何提高教育的效益和影响力。
三、教育经济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教育经济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示例:1. 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育投入与产出的评估: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指标,可以评估教育投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教育政策制定与改革: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教育政策,并通过研究教育政策的效果,进行政策的调整和改革。
解读教育经济学
解读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旨在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教育政策决策等问题。
本文将对教育经济学进行解读,探讨其基本原理、研究内容以及实践应用。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教育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教育领域的学科。
它以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原理为基础,通过对教育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关系的研究,来评估教育政策和教育资源配置的效果。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教育是一种投资:教育被认为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通过教育的投入可以提高个体的技能水平和知识储备,从而提高个体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
2. 教育的收益是可观测的:教育投资所带来的收益是可以被测量和评估的,包括就业机会、工资收入、身体健康等方面。
3. 教育经济的决策是理性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教育经济学研究如何在效果最大化的条件下配置教育资源,以实现社会的整体福利最大化。
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研究教育资源(包括资金、师资、设施等)的投入对于教育产出(学生学业成绩、就业机会等)的影响,以及如何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提高教育产出效益。
2. 教育市场与竞争:研究市场机制对于教育质量和学生选择的影响,包括公立教育与私立教育的比较、学校选择与竞争等。
3. 教育政策与改革:研究教育政策的效果评估、改革措施的影响以及制定教育政策的决策过程等。
4. 教育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教育对于减少贫困、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三、教育经济学的实践应用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于教育决策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可以帮助政府和教育机构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和资源配置方案,优化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教育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的配置: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对不同教育资源的投入效果进行评估,根据效益的大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51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的无效。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在教育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中,国际教育经济学研究由高潮转入平稳发展的阶段是
A.学科萌芽阶段 B.学科形成阶段 C.学科发展阶段 D.学科繁荣阶段2.20世纪2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投资是一种
A.生产性投资 B.消费性投资
C.生产和消费兼具的投资 D.劳务性投资
3.集中反映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的著作是
A.《生育率的经济分析》 B.《人力资本》
C.《家庭论》 D.《教育论》
4.政府对教育供求矛盾调节的根据是,认为教育属于
A.公共产品 B.非公共产品 C.准公共产品 D.消费产品
5.从经济发展史角度看,将经济形态划分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的划分标准是
A.产业结构 B.资源结构 C.资本结构 D.劳动结构
6.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的方式是
A.市场调节 B.学校自筹 C.政府调配 D.社会捐助
7.在一个综合性的大学里,同时并存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格要求的高等教育,这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
A.综合化趋势 B.多层次化趋势 C.多样化趋势 D.大众化趋势
8.通过教育培养出来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有一个知识能力转化“滞后”的周期,这反映了教育投资的特点是
A.多效性 B.间接性 C.弹性大 D.周期长
9.在教育经费计算上,将教育投资实际包括的范围大小不同称为
A.大小口径 B.差异口径 C.消费口径 D.方法口径
10.将义务教育投资划分为义务教育事业费和义务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两部分的划分依据是义务教育投资的
A.外部结构 B.内部结构 C.系统结构 D.发展结构
11.在教育成本中,国家和政府对学生假期所给予的经济补贴是
A.教育假期成本 B.教育个人成本
C.教育单项成本 D.教育精神成本
12.取得同样质量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费的越少,其效率就
A.越低 B.越高 C.无法衡量 D.不变
13.规模经济问题的提出者是英国人西尔伯斯和
A.马克西 B.李嘉图 C.丹尼森 D.布鲁姆
14.用个人教育费用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的方法是
A.现值折算法 B.余数分析计算法 C.因素分析计算法 D.简化劳动计算法1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管理工作 B.后勤工作 C.教学工作 D.德育工作
16.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认为,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的方式是
A.社会实践 B.入职训练 C.生产劳动 D.教育
17.教育经济学认为,在某一时期,一国或一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所能够提供给受教育者的机会,就是
A.教育需求 B.教育供给 C.教育分配 D.教育服务
18.在关于“教育市场”的争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市场争论的焦点不是有没有教育市场,而是探讨教育在多大意义上、多大程度上进人市场的问题,这种观点是
A.伴随说 B.范围说 C.供需说 D.拓展说
19.经济理论认为,社会总产品主要用于补偿消费和
A.国民收入 B.劳动者工资 C.形成国家财政 D.教育投入
20.义务教育投资中,各国公用经费占义务教育投资平均在
A.60%左右 B.50%左右 C.40%左右 D.30%左右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中,对教育劳动进行考察的角度主要有
A.简单生产劳动角度 B.社会关系角度
C.扩大了的概念角度 D.复杂生产劳动角度
E.简化的概念角度
22.影响教育个人需求的因素主要有
A.个人天赋能力 B.家庭经济背景
C.学杂费的高低 D.个人教育未来收益
E.教师供给
23.教育特殊产业说认为,教育属于一种特殊产业,主要是因为教育是
A.服务性产业 B.要素性产业 C.多效性产业 D.基础性产业 E.间接性产业24.从教育投资的对象上来分,教育投资分为
A.用于学校教育的投资 B.国家教育投资
C.企事业单位教育投资 D.用于成人教育的投资
E.个人教育投资
25.义务教育投资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A.经济制约性原则 B.投资主体国家化原则
C.学生免费性原则 D.国家立法性原则
E.投资多元化原则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26.劳动力的劳动复杂程度与它的教育费用所体现出的比例关系是__________比例关系。
27.__________被称为西方人力资本计量的代表人物。
28.教育资源中最主要的人力资源是__________。
29.科学是潜在的社会生产力,而__________则是直接的社会生产力。
30.在教育开发经营的过程中,教育收益的最大最终获得者是__________。
31.教育体制结构主要是指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__________。
32.用于开发和提高人的智力的一切投资统称为__________。
33.教育投资占__________的比例,标志着国家政府在教育投资方面的水平。
34.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
35.教育成本有学生成本和非学生成本,西方有的学者称之为,教育成本由教育服务成本和 __________两大类构成。
四、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6.教育的社会需求
37.教育结构
38.义务教育
五、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9.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40.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41.社会人口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42.教育经济效率计量中,我国学者提出的实用性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43.为什么说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六、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44小题11分,第45小题10分,共21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4.为什么说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条件?
45.试述研究教育成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