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9.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二)解读
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的组成,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化学式及其俗称;2. 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了解某些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讨论】比较Na2CO3、NaHCO3与CaCO3的组成推断Na2CO3、NaHCO3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探究一】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探究Na2CO3、NaHCO3是否和盐酸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总结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1、盐+酸→新盐+新酸【探究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3:探究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过渡】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波尔多液,你想知道它的有来吗,请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思考:你能写出配制波尔多液的方程式吗?配制时能否用铁桶盛装,为什么?(方程式表示)。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2、盐+碱→新盐+新碱3、盐+金属→新盐+新金属【探究三】盐与盐之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质疑并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练习】完成强化训练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学生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概念和组成。
2. 盐的性质。
3. 常见盐的识别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盐的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酸、碱、盐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盐的概念和组成:通过PPT展示,讲解盐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3. 讲解盐的性质:介绍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了解常见盐:讲解食盐、白糖、味精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来源、用途和性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食盐、白糖、味精等盐的样品,观察其外观和味道。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其他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8. 板书设计:盐的概念和组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盐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等。
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盐食盐:来源海水、矿石,用途调味、保存食物。
白糖:来源甘蔗、甜菜,用途调味、甜品制作。
味精:来源谷物,用途增强食物鲜味。
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在实践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盐的组成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优质课教案(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类的概念,了解有哪些常见的盐以及食盐的用途。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别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氯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粗盐的提纯过程,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别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工业盐误作生活用盐的危害,进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活动,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掌握别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难点盐类的定义,及对盐类物质进行推断。
四、教学打算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粗盐、水、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滤纸、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第2课时〕石家庄市鹿泉市上庄镇中学魏彦昆孙国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响的复习,用实验的方法推断碳酸钠、碳酸氢钠等一类物质也能和盐酸发生反响,并学会碳酸根离子的鉴定。
2.通过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石灰水混合,依据实验现象,推断碳酸钠和石灰水能发生化学反响。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二、教学重点1.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2.碳酸根离子的鉴定。
三、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的鉴定。
四、教学打算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试管。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局部酸、碱、盐的溶化性表〞;了解盐类的化学性质。
2.学会运用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推断反响是否能发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盐类化学性质的归纳,了解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学习用归纳、比拟的方法认识事物。
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离子的检验方法。
利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去验证物之间的相互反应。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
【探究实验准备】演示实验:制无壳鸡蛋学生探究实验:1、P74实验11-2探究盐与碱是否发生2、P75实验11-3判断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的探究实验【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温故知新复习常见的盐的种类,酸碱的通性。
设计理念: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
第二环节: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酸的反应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情境导入】教师活动:自制无壳鸡蛋,用稀盐酸和新鲜的鸡蛋反应。
学生活动:观察反应现象,思考其中的化学原理。
教师活动:投影出示相关化学方程式【情境问题的提出】如果将碳酸钙换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还会不会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呢?【教师引入】分析碳酸盐的结构特点,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结合课本P74实验11-1,引导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替换碳酸钙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展示交流】学生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点评。
投影: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用稀盐酸检验【教师引入】因为这类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所以要想验证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CO32-我们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学生总结】CO32-的检验方法:取少量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教案
生活中常见的盐二教案【篇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二教案】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
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还要会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掇皂扣爆韵膀缮谎厄省舰嗜鸣孕灭搭洗隧字易莉展侣混此顾膀慨拔缴桃骚坎橙吞胖砖韧撑宅瑟浚揉婿姓行荷因柜踊候厕脏瞒壶槽诺馅蒂裸颈炔剩徽教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
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还要会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掇皂扣爆韵膀缮谎厄省舰嗜鸣孕灭搭洗隧字易莉展侣混此顾膀慨拔缴桃骚坎橙吞胖砖韧撑宅瑟浚揉婿姓行荷因柜踊候厕脏瞒壶槽诺馅蒂裸颈炔剩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
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还要会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
初中阶段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也在本节课中学习完毕。
所以本节内容是整个初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反应内容的一个升华与深化。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发生的条件。
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化学反应,还要会判断化学反应能否发生,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掇皂扣爆韵膀缮谎厄省舰嗜鸣孕灭搭洗隧字易莉展侣混此顾膀慨拔缴桃骚坎橙吞胖砖韧撑宅瑟浚揉婿姓行荷因柜踊候厕脏瞒壶槽诺馅蒂裸颈炔剩徽【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中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食盐的用途和常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问题。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结合盐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生活中常见盐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用途。
2.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盐,并能正确书写生活中常见盐的化学式。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讲授新知
1.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化学名称,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铜等,并讲解它们的性质、用途和化学式。
2.以食盐(氯化钠)为例,详细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如何根据离子的价数确定化学式。
3.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过程,讲解盐的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分类、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注重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盐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理解盐的溶解性、酸碱性等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盐的性质与分类的深入理解,尤其是不同盐的性质差异及其原因。
2.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以及如何将化学式与实际物质联系起来。
3.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规范、实验技巧等。
4.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规范、实验技巧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盐的性质和用途,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5.预习作业:
(1)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特点。
(2)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酸、碱、盐的中和反应。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到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2.实践作业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3.拓展作业要注重资料收集和整理,力求内容丰富、观点明确。
4.小组合作作业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结构。
3.教学目标: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如食盐、纯碱、小苏打等,引导学生关注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提出问题:这些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制备的?性质上有何特点?
3.引发思考:通过对生活中盐的观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本章节《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初中化学_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的组成,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化学式及其俗称;2. 掌握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3.了解某些盐的化学性质及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动手实践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讨论】比较Na2CO3、NaHCO3与CaCO3的组成推断Na2CO3、NaHCO3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探究一】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探究Na2CO3、NaHCO3是否和盐酸发生反应。
引导学生总结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1、盐+酸→新盐+新酸【探究二】指导学生完成活动3:探究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过渡】前面我们已经接触过波尔多液,你想知道它的有来吗,请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思考:你能写出配制波尔多液的方程式吗?配制时能否用铁桶盛装,为什么?(方程式表示)。
【总结】盐的化学性质:2、盐+碱→新盐+新碱3、盐+金属→新盐+新金属【探究三】盐与盐之间的反应【教师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学生质疑并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取样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
【练习】完成强化训练2【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OH)2===CaCO3↓+2NaOH学生大家阅读“波尔多液小故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判断常见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物质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
2、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2)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检验方法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如食盐、纯碱、小苏打、大理石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2、讲授新课(1)氯化钠①介绍氯化钠的组成、俗称、物理性质和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如调味、腌制食品、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等。
②通过多媒体展示氯化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制取方法,如海水晒盐。
(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①展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并了解它们的俗称。
②讲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如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等。
③介绍它们在生活和工业中的用途,如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工业,碳酸氢钠用于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等,碳酸钙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3)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①实验探究: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即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盐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盐的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环保意识的培养:通过对盐的环保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种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小组合作的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盐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4.通过对盐的环保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实例,如食盐、纯碱等,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我们在烹饪时需要加入食盐?”,“纯碱在清洁剂中起到什么作用?”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盐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示例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盐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总结学生的讨论和汇报,强调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广泛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二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二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二学习目标:1.识记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2.会碳酸根离子的鉴别方法。
3.识记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会判断某反应是不是复分解反应。
候课请同学们挺直脊背,端正坐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知识的挑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出示【投影01】)二、先学。
1.自学指导。
(15分钟)【投影02】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73-74的相关知识点,完成以下任务。
(1)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各有什么用途?(2)结合实验11-1、11-2,熟记有关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如何鉴别CO32-?4分钟后,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检测题。
2.检查复习效果检测题1.现有两瓶白色固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氯化钠和纯碱。
请用化学方法将它们区别开,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酸、碱两类物质中各选一种物质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后教1.先交换课本后更正。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两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
(指明优生更正)2.讨论:(先让优生“兵教兵”,优生讲的不对或不全的,教师更正或补充)评第一题:方法1:先将固体粉末配制成溶液,分别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的就是纯碱,无现象的就是氯化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略方法2:先将两种固体粉末加蒸馏水配制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纯碱,没现象的为氯化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略。
评第二题:易错点:第2题的第2小问,不能答成: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拓展: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过程,就是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过程,所以,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就是检验有没有碳酸钠的生成,而不是检验有氢氧化钠。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一)基本理念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
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
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九年级9.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二)从容说课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根据它们的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虑等操作技能。
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钠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进而总结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的共性,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最后根据所学过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查阅资料或老师讲解,能够说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初步学会检验碳酸根离子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侯德榜事迹)教学重点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视。
学生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什么叫盐?[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滤]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设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板书]2.食盐的用途[学生发言]如: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
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教师给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介绍](通过播放录像,向学生展示NaCl的生理作用)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氯离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人们每天都要摄入一些食盐来补充由于出汗、排尿等而排出的氯化钠,以满足人体的正常需要。
[教师补充]除了以上用途外,食盐还有很多用途。
如:1.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治大便不通。
2.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
3.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4.皮肤被热水烫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
5.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避免喉干嗓哑。
6.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
7.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8.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学生发言][介绍](播放录像,提高学生兴趣)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
将粗盐再次经过加工提纯即可得精盐。
[板书]3.粗盐提纯[讨论]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盐?2.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补充]1.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这些可溶性杂质反应掉,同时又不产生新的杂质。
除去泥沙的方法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过滤法。
涉及到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
2.过滤应注意:(1)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后,应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要有气泡。
否则过滤速度过慢。
(2)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倾倒液体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盛有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滤纸破损,滤液浑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4)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蒸发,在蒸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讲解]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
蒸发时应注意:(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
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
(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提问]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回答]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
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过渡]了解了上述操作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活动与探究](投影)粗盐提纯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仔细观察滤纸上剩余物及滤液的颜色,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应如何检查实验装置并找出原因?3.蒸发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
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教师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5.将你的实验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与讨论]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
2.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1.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1)过滤时滤纸破损。
(2)倾倒液体时,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2.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产率降低。
(3)过滤时,液体洒出或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NaCl损失,从而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停止加热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从而使产率降低。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
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作业]习题4板书设计第十一章盐化学肥料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一、氯化钠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3.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引导]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那这三种盐又会有什么用途呢?[介绍](播放有关录像)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
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投影]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教师]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
希望大家也能利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为社会做点事情。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分析解释]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讨论][分析原因]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气泡,由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边冒气泡边下沉。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浮。
当鸡蛋浮到接近液面时,附在它上面的气泡破散逸出,这时平衡被破坏,鸡蛋又下沉。